历史人物的故事

时间:2024-06-03 10:27:54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人物的故事15篇[必备]

历史人物的故事1

  凿壁偷光(匡衡)

历史人物的故事15篇[必备]

  [释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语出] 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正音] 壁;不能写作“璧”。 [近义] 囊萤映雪 穿壁引光

  [用法] 用作褒义。专用于学习上。一般作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古人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历史人物的故事2

  高傲的淳于髡

  淳于髡,是齐国人。他博闻强记,学业不局限于一家之言。他非常善于察颜观色、揣摩人主的心意。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了淳于髡,梁惠王单独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梁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把他比作神仙一样的人物,可我见了他,他根本不跟我说话,我连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难道是寡人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我对此能说什么,只能沉默不语了。”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转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神仙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人献给寡人一匹好马,寡人还没来得及看一下,恰巧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人献来歌伎,寡人还是没来得及欣赏,就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确实是这么回事。”后来惠王再次接见淳于髡,两人专注地进行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感觉到倦意。惠王打算封给淳于髡高官爵位,淳于髡却客气地推辞不受。淳于髡离开时,梁惠王赠给他一辆由四匹马驾的精致车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两黄金。淳于髡终身都没有出仕做官。

历史人物的故事3

  He is a Harvard graduate playing in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He is an Asian-American in a league devoid of them, which makes him doubly anomalous. No team drafted Lin in 20xx. Two teams cut him in December, before the Knicks picked him up.

  His contract, potentially worth nearly $800,000, was not even guaranteed until Tuesday afternoon. So for the past six weeks, Lin, 23, has been sleeping in his brother Josh’s living room, waiting for clarity and career security.

  On Saturday night, Lin came off the bench and powered the Knicks to a 99-92 victory over the Nets at Madison Square Garden, scoring a career-best 25 points with 7 assists. Two nights later, he made his first N.B.A. start and produced 28 points and 8 assists in a 99-88 win over the Utah Jazz.

  Knicks fans now serenade Lin with chants of “Je-re-my!” and “M.V.P.!”. With every game, every precision pass and every clever drive to the basket, Lin is raising expectations, altering the Knicks’ fate and redefining the word “unlikely.” On Twitter, fans and basketball pundits are using another term to describe the phenomenon: “Linsanity.”

  Two weeks ago, the 6-foot-3 Lin was not even part of the Knicks’ point-guard rotation, despite their lack of talent at the position. He played sparingly in a few games, showing just enough promise to keep getting another look— a few more minutes, another quarter. But there was never any hint of what was to come.

  With 25 points Saturday, Lin set the N.B.A. scoring record for a player from Harvard. For an encore, he became the first player in more than 30 years to record at least 28 points and 8 assists in his first N.B.A. start. The last to do so was Isiah Thomas, the Detroit Pistons’ Hall of Fame point guard, in October 1981.

  “I don’t think anyone, including myself, saw this coming,” Lin said after the game Monday.

历史人物的故事4

  【释义】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语出】

  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

  三人(宝钗、李纨、探春)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探春因又接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历史人物的故事5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性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女性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性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性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能让人服吗?”

历史人物的故事6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1129年,金帅宗弼(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未果,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1140年兀术再次大举南侵,岳飞于郾城大破金兵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重装骑兵),收复郑州、洛阳等地,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

  “岳家军”从此威名远扬,所向披靡。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7月下旬,岳飞挥师开封,朱仙镇一战,金兵10万兵马一触即溃,他鼓励部下说:“宜掏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1142年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一代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就此饮恨酒泉。

历史人物的故事7

  郭嘉作为曹操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一个鬼才 一个卧龙 他们之间会不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和联系?

  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我个人认为郭嘉确实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但诸葛亮也不差,只是他两擅长的领域有不同。

  郭嘉对于军事是十分擅长的,有了他才使得曹操的事业达到了巅峰时期,成长迅速。其官渡之战死后,曹操的国家就开始走下坡路。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一统天下,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

  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确实比不上郭嘉,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自己比不上郭嘉。但是其外交和治国方面的才华确实很厉害。易中天老师也说过在三国中只有诸葛亮的城府才是真正的城府,比如司马徽的评价说,凤雏卧龙只要得其一就可以得天下,可以看出诸葛亮并非凡品,他的才华已世人皆知。

  对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很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我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现在也无从证实,都是大家的一些猜想罢了,其实不用纠结这个问题。这两人都是当时的人才,郭嘉有鬼才之称,诸葛亮有卧龙的称号。他两各有千秋,如果非要选的话我还是觉得郭嘉略胜一筹,毕竟他是曹操都言听计从的人。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什么意思?

  什么叫第一?哪有第一谋士之称?我是郭嘉半个粉,但是这称谓可万万不敢给他。

  奉孝的智谋的确绝伦,但也不能说他在曹营就无双、冠绝,更不敢说鹤立鸡群了。

  近几年网上排什么榜什么榜,都把他放在很靠前的位置。诚然,他的智谋未必担不起这个排位,但确实也只是“未必。”都说是天妒英才,他去的也的确太早,留下的功绩也确实是少,单拎功绩成果来看,这个位子是要不了的。

  好了,回归正题。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大智若妖谋若鬼神,可能确实有,但是历来文人涂抹附会却也少不了。

  建议题主不要只看演义话本,读两次三国志之类的史料再发问也不迟。

  我个人的偏向是历来附会,如果他俩同时出山说不定就有“会奇才乱世起风烟,齐出山双雄争高下”的说法了。孔明在奉孝在的时候出山,我还能说他看郭嘉谋数无双,心下起了争斗心,要出来和奉孝争个高下呢?

  都是历来附会,也许有真,真的是孔明怕他锋芒打算暂避?但我是不想信的,不管是从理性还是感性出发,我都更信前者。

历史人物的故事8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的时候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部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家丁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历史人物的故事9

  美国影星盖博因为参加摄电影《飘》而名噪一时。有一次,他在谈到自己的演技时说:“当我第一次拍摄爱情镜头时,导演命令我表演出情人热恋时那种强烈的`渴望之情,我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进入角色。这时导演启发我:‘在你的生活中你最渴望得到的是什么?在你脑中竭力想象它吧!’

  这时,我饥饿万分,于是就在脑海中想象一块鲜嫩、美味扑鼻的牛排。这种办法还真灵咧!由此,我竟意外地成功了。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这么做。

历史人物的故事10

  刘宗敏是谁?李自成手下最信任的大将之一,为李自成南征北战打江山,李自成屡次失利,又是他在一旁鼓励和收拾残局。甚至后来为了能够激发农民军士气,当场将自己的两个妻子斩杀。

  其实说起刘宗敏,相比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人们往往更关注于他睡了吴三桂宠妾陈圆圆,并最终导致吴三桂彻底降清一事。

  当然也有可能有些朋友并不认识刘宗敏,只以为是李自成强占了陈圆圆,最后逼得吴三桂大开山海关的。不管知道还是不知道,本文只为大家介绍历史上真实的刘宗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刘宗敏出身不高,祖宗三代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农民。明朝末年,官场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地主豪强剥削农民,政府还屡次强占租税,许多人因为活不下去而被逼死。

  刘宗敏的父亲便是因为官府强逼,而他又交不起租税,所以最后上吊自尽了。刘父一死,就只剩下刘宗敏与母亲相依为命。

  刘母一介无知妇人,又拖了一个小孩子,无以为生,最后就只能带着刘宗敏乞讨为生。那个年代,吃不起饭的人比比皆是,有同情心的却少之又少。

  刘母带着刘宗敏乞讨,肚子填不饱,衣服也穿不暖。母亲是伟大的,每每乞讨到了食物,第一个先给刘宗敏。冷的时候也是,将自己的衣服拿给刘宗敏。

  所以最后刘母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从此之后刘宗敏就曾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刘宗敏后来被舅舅接走,但也只是有了一片能遮风挡雨的地方,日子仍然不好过。

  十四岁的时候,刘宗敏来到山东,跟随一个铁匠开始学习打铁。那个时候的师徒关系和现在可不一样,尤其以学艺的学徒日子最难过。

  刘宗敏就这样熬啊熬啊,最后学徒出师,有了一门手艺,日子也就好过多了。李自成队伍行军在此的时候,刘宗敏毅然参军。

  其实依照他的手艺,就算世道艰难,还是能吃的饱饭的。他之所以抛弃平淡的生活,选择将自己的性命放在血与硝烟的战场上,只是因为对官府的仇恨。

  就是靠着这股恨意,刘宗敏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在大顺军许多都选择投降官府之之时,他坚持到底。在李自成被打的只剩几十个人的'时候,帮助他卷土重来。

  作为一名起义将领,他立场坚定,是首领可以信赖的大将。但同时他也有着许多泥腿子出身的人一样的缺点,那就是贪财好色。

  刘宗敏攻破北京之后,听说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在府上。陈圆圆是秦淮名妓,美貌冠绝天下。刘宗敏早知其大名,于是上门掳走了陈圆圆,并占为己有。

  吴三桂本来是准备投降李自成的,听了这个消息,立马掉头打开山海关,迎清军入关,并与清军一道灭了李自成。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写道“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而刘宗敏呢?兵败被杀,据说还是受的凌迟之刑。贪图一时享乐,最后误了大事,刘宗敏可对不起李自成。

历史人物的故事11

  一、张释之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他原先与其兄共同生活。汉文帝时,张释之用钱买了一个常侍郎的小官,侍奉皇帝。十年过去了,他还是原职,文帝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张释之看到这样下去没什么前途,欲辞职回乡,感叹地说:“干了这么多年,连当官欠哥哥的那点钱都还不了!”当时,中郎将袁盎很了解他,知道他是个人才,向汉文帝竭力荐举,才又留下。

  有一次,汉文帝召见了他问历代兴亡之事。张释之从容不迫地谈着秦朝之所以失天下、汉朝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文帝听完十分吃惊,这么一位人才长期埋没着,于是拜他为谒者仆射。从此,张释之在皇帝身边参与政事。

  上林苑是汉代皇帝狩猎巡游的场所,这里养着许多动物供皇宫参观。一次,张释之陪汉文帝来到上林苑。文帝详细地询问各种动物的情况,负责上林苑的尉官回答不上来。这时,饲养老虎的一位民夫在旁帮尉官回答上了,口齿还很利索。文帝听后说:“作官吏的`都应这样才行!”他当即下诏让此民夫为上林令,罢免原来的尉官。

  张释之走上前问文帝:“陛下看绛侯周勃是怎样一个人呢?"

  “忠厚人!”

  “东阳侯张相如呢?”

  “也是忠厚人!”

  张释之说:“周勃和张相如二人都是品德超群,然则两人言政事时话都说不利索。二人都为汉朝立下了大功,看一个人怎么能光凭口齿利索、喋喋不休呢?秦朝就是不务实。任用了一批华而不实的书生,以致灭亡。今陛下因民夫口才好就重用,巨恐怕此风一长,田下人都争着巧言口辫,而不务实。”

  文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没让民夫升迁。

  有一次,太子与梁王乘车入朝,过司马门没下车。汉宫卫令规定:出入殿门和司马门都要下车,违者罚金,张释之追上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入殿门,并上奏文帝,请惩治太子过失。文帝要依法办事,其母薄太后前来求情。文帝连向太后谢罪:“教育儿子不得法!”由于张释之的坚持,薄太后让文帝下诏赦免太子,然后才可进殿门。通过这件事,汉文帝对张释之更加敬重,觉得他是不畏权贵、以法执事的人才。

  不久,拜他为中大夫,后又升中郎将、廷尉,成为当时掌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二、霍去病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xx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受封冠军侯。“冠军”一词最早就因霍去病勇冠三军受封而来。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22岁)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0400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病卒,年仅24岁(虚岁)。

历史人物的故事12

  1、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家里面穷,买不起出,于是匡衡就去给有钱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2、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惊慌失措得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3、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4、曹冲称象:

  一头大象太重无法称量,曹冲想到一个办法,将大象牵到一艘船上,记下船下沉的痕迹,然后用石头代替大象让船下沉到相同位置。最后来称量石头的重量即为大象所重。

  5、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历史人物的故事13

  欧阳修联诗趣闻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江西庐陵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严谨,为人平和。

  他晚年取号为“六一居士”,别人问他:“‘六一’是什么意思呢?”

  欧阳修回答道:“吾家藏书一万卷,录三代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酒一壶。”“但这只有五一啊!”欧阳修笑道:“以吾一翁老于此,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和朋友们行酒令,规定各人作诗两句,内容必须犯徒刑以上的罪过。于是,一位吟道:“持刀哄寡妇,下海劫人船。”另一位也吟道:“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欧阳修接着吟道:“酒粘衫袖湿,花压帽檐偏。”有人认为他的诗不至于犯徒刑,因而提出疑问。他笑着说:“列位想想,被酒佯狂,放荡无羁,还怕不犯徒刑以上的罪吗?”

  有一天,欧阳修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两位年轻人,自称为诗人,说要去拜访欧阳修。欧阳修便提出要与他们一块坐船去,但没有说明身份。这两人走到半途,看见一只白鹅跳下了清水池塘,于是诗兴大发,作起诗来。甲吟道:“远望一只鹅”,乙续道:“扑通跳下河。”可是再也吟不下去了。欧阳修不假思索,立刻接着吟道:“白毛浮绿水,红掌泛清波。”很自大的两人说:“虽然不好,也还勉强可以。”

  一会儿,船游到了一个地方,看见岸上有一堆灰,两人又做起诗来。甲说:“远看一堆灰”,乙道:“近看灰一堆。”下面又联不出来了,欧阳修只好又续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两人仍然自大地说:“虽然不好,也还勉强。”

  这时,欧阳修虽然自身有修养,不便发作,但对这两个自称诗人的草包早已看清为人。正好那两人又作起诗来,甲说:“两人同一舟”,乙道:“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就不等他们再说,立刻接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羞。”说完,扬长而去。

  东坡以爱婢换马

  苏东坡贬官海南岛时,临行前夕,一位运使官朋友陈强到苏府慰问,看见东坡婢女春娘美如天仙,色心大动。因此向东坡提出以白马换春娘,为此赋诗曰:

  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闲哦咐赎蛾眉。

  虽无金勒期明月,却有佳人捧玉扈。

  苏东坡也认为此去路途遥远,山高水险,蛮烟瘴气,一时怜香惜玉,不忍春娘同去吃苦,也就答应了陈强的`要求。于是和诗一首曰:

  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教蹄声在恨中。

  只为山行多险阻,敢将红粉换追风。

  春娘知道她以身换马的事,非常悲伤,乃口占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哀怨心情。诗曰: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今日始知人贱畜,此生苟活怨谁嗔?

  吟罢,竟以头撞墙而死。苏东坡见此情景,悔恨不已,但却为时已晚了。

  胡诠写词遭祸

  胡诠是宋高宗时进士,任枢密院编修官。在朝中,他是抗金派,坚决反对同金国侵略者议和。他不顾个人安危,直接向高宗上书,请求杀掉投降派头目王伦、秦桧、孙近,主张拘留金邦的使臣。高宗忠奸不分,竟因此把胡诠贬到福州去作签判。投降派得势后,同金邦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约。王伦等趁此机会,旧事重提,进一步诬告胡诠先前的上书是“妄言”,应予除名。于是,胡诠又被押送到新州,由地方官管押起来。

  胡诠在新州,虽然失去人身归由,然而精神上并不屈服,坚信自己抗金的爱国立场是正确的。但由于卖国求荣的奸党当道,他壮志难酬,禁不住怒火中烧,写下了《好事近》这首悲愤的词: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薛箩秋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中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之后这首诗流传出去,朝廷中的抗金派和广大群众都十分赞赏,投降派却对此切齿痛恨,必欲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在这时,秦桧的私党张棣迎合投降派的心理,便向朝廷诬告,说胡诠在词中所写的“豺狼当辙”是对皇上以及有功重臣的“谤讪”、“怨望”。高宗又一次听信谗言,把胡诠发配到更遥远、更荒凉的海南岛充军。

历史人物的故事14

  在我的脑海中,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历史人物:刘邦、项羽、曹操、诸葛亮、岳飞、郑成功、戚继光……其中让我最感动的,他便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姓诸葛,字孔明,道号卧龙先生,人称卧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军事家。他一生追随刘备,多次为刘备打仗时出谋划策,帮助刘备取荆州,得马超,破许昌……一生为蜀国立下的功绩不计其数,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为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由于大将魏延的不慎,在五十九岁时去世,死前留下了一个图本和以后出事的应对措施,帮助蜀国在他死后仍然像以前那样兴旺了一阵子。

  诸葛亮一生经历过许多大的战争,且计谋大部分是诸葛亮出的。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心胸狭窄,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方设法的要除掉诸葛亮。这时正值秋日,在许昌整顿了一年的曹军现已精神焕发,准备驾船攻打江南。周瑜得知消息,本想全力抗曹,可是军中却缺少弓箭,周瑜便想出一计,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若十日内没有完成,便军法处置。然而诸葛亮并没有抱怨,而是说只需三日便可完工。周瑜嘲笑诸葛亮说大话,于是便任由他去了。

  第二天,诸葛亮把从鲁肃那里借来的二十艘快船推入水中,船上插满了草人,并下令向曹军水寨进发。这一天正好有雾,曹军的视线不好,错把草人当成了士兵。霎时间,曹军朝草船万箭齐发,都射在了草人的身上。每条船上足足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上轻而易举凑齐了十万多支箭,周瑜哑口无言,计划落空。

  诸葛亮最令人感动的便是他对刘备的'忠心。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疾病缠身的那一段时间里,诸葛亮对他的关怀能说是无微不至。刘备死后,有才能的诸葛亮并没有称王称帝之心,而是全力帮助后主刘禅带兵打仗,管理国家大事,对待刘备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可是蜀国有才能的人都相继死去,诸葛亮一个人独木难支,难管朝政,最终死去。他在临死时还在关心着国家大事。

  诸葛亮这个令人感动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永远不会被人们忘却。

历史人物的故事15

  宋义——遭到项羽发动兵变为其斩杀

  料梁必败

  宋义原为楚国令尹,秦末大起义,六国复辟,宋义投到楚将项梁麾下。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九月,项梁东阿击败了章邯的军队,就领兵西进,等到达定陶时,再度打垮秦军。项羽、刘邦又在雍丘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斩杀了三川郡守李由。项梁于是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色。宋义便规劝道:“打了胜仗后,如若将领骄傲、士兵怠惰,必定会失败。现在士兵已有些怠惰了,而秦兵却在一天天地增多,我替您担心啊!”但项梁不听从劝告,竟又派宋义出使齐国。宋义在途中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问他道:“您将要去会见武信君吗?”显回答说:“是啊。”宋义道:“我论定武信君必会失败。您慢点去当可免遭一死,快步赶去就将遭受祸殃。”这时秦二世调动全部军队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

  卿子冠军

  章邯已经击垮了项梁的部队,便认为楚地的兵事不值得忧虑,就渡过黄河,向北攻打赵,大败赵军,而后率军抵达邯郸,将城中百姓全部迁徙到河内,铲平了邯郸的城郭。张耳与赵王歇逃入钜鹿城,秦将王离领兵将钜鹿团团围住。陈馀向北收集常山的兵士,获得几万人,驻扎在钜鹿北面,章邯驻军钜鹿南面的棘原。赵于是几次向楚请求救援。

  这时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就进见楚怀王说:“宋义推论武信君的`军队必败,过了不几天,项军果然失败。军队尚未开战就预见到了败亡的征兆,这可以说是颇懂得兵法了!”楚怀王即召宋义前来商议事情,十分喜欢他,因此便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领兵去援救赵国。各路部队的将领也都归宋义统领,号称他为“卿子冠军”。

【历史人物的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的故事01-03

历史人物的故事【精选】06-03

历史人物经典德育故事06-28

历史人物小故事06-23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07-03

历史人物张衡的故事11-24

历史人物故事03-10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4-20

历史人物经典故事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