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

时间:2024-06-03 13:29:30 科技 我要投稿

科技论文15篇(热门)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技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技论文15篇(热门)

科技论文1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牵涉到社会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高等院校能够发挥、应该发挥极大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涵盖农学专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路径是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参与“三下乡”活动、开展服务“三农”应用技术研究等。

  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是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指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常德市为深入贯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要求,积极开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实行连片推进,打造精品,提出了力争三年内全市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20年建成1000个美丽乡村的总体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牵涉到社会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高等院校能够发挥、应该发挥极大的作用。对于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宗旨的高职院校而言,为本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尽心尽力更应责无旁贷。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常德市政府主办的唯一一所高职院校,其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实力、百余年积淀的农学专业服务“三农”的情结和水平,为全方位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涵盖农学专业的综合性高职院校来说,首先应该重视的是设置、优化符合地方美丽乡村建设实际的专业群。本文仅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归纳科技服务“三农”的情况,探讨科技服务的路径。

  一、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农民、农户、农业企业现场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特派员团队是常德市委市政府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和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科技特派员团队由常德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科技服务机构近百名专家组成,分为31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其中常德市科技局委托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织了4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即养殖科技特派员团队、蔬菜科技特派员团队、农林科技特派员团队以及一支医疗特派员团队。我院深刻地认识到服务“三农”是责任和使命,而科技特派员团队是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同时,科技特派员团队也是锻炼教师、提高办学水平、树立学院良好形象的机会。

  科技特派员团队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服务。农林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澧县如东乡提出了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应用推广研究方案,有目的地将林业与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多种农林生产项目,并进行统一的综合经营管理模式。农林复合经营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更使生态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如东乡已经初步建设成一个集花木种植、蔬菜栽培、水体综合开发、乡村休闲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乡镇,是常德市首批“美丽乡村”的示范乡镇。旨在技术扶贫的医疗科技特派员团队,则针对对口支持的乡镇卫生院的情况,派出了医术精湛的医疗人员,帮助卫生院的医生提高专业水平,为当地农民提供医疗服务。

  实践表明,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工作使科技特派员和农业企业得到了实惠,也增加了学院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了解,促进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成长。

  二、参与“三下乡”活动,编写农业实用技术书籍

  由中央宣传部等十四部委联合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强调要通过送戏剧电影、送图书报刊、开展文艺演出,通过举办科普大集、科技讲座、实用技术培训,通过送药品、送健康知识、巡回医疗和义诊咨询,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进一步把文化科技卫生资源送到农村、送给农民;配合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共同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设施条件的改善;培养大批农村乡土人才,不断提升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公共服务能力。

  我院得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为配合此项活动而组织编写相关书籍的消息后,主动与该社联系,争取到了部分书稿的编写权。这份主动是因为认识到,这不仅是“服务三农”的责任,而且是锻炼教师编写能力的机会,也是增强学院与外界学术联系的渠道,还是提升教师价值的手段。为圆满完成编写任务,我院组织了以生物工程系教师为主体的编写团队,并选拔每本书的主编;由主编负责将编写提纲提交学院,组织讨论;讨论修订提纲后,主编召集有关教师在指定时间内编写成书。此次出版的农林书屋系列书籍有《宠物饲养与防疫技术》《蔬菜种植能手》《南方主要果树生产技术》《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循环与有机农业技术》《花卉生产经营与管理》《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农家乐经营管理必读》《乡镇建设管理必读》等。

  三、共建12396科技服务热线,为农民直接解答疑难问题

  由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推进的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工作,是作为依靠科技引导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常德市科技局开展了“常德12396科技服务热线”工作。此项工作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采用目前最广泛、最便捷的电话拨打方式,向常德市广大农民提供各种涉农信息服务。我院敏锐地注意到12396科技服务热线运行一段时间以来,效果不理想,如客服人员将专家的解答转述给农民时往往会出现失真,甚至出现与专家的本意大相径庭的情况。我院经过论证认为:如果与市科技局共建,并将办公地点落户到我院,可以基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借助热线,对于整合学院的相关力量、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12396科技服务热线目前在当地农民中影响不大的情况,我院加大了宣传力度,如:通过本地电视台、报纸、广播台宣传,积极与县级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协作,借助农民培训班传播服务信息等。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院成立12396科技服务工作办公室,组建了热线专家团队,制订了奖惩措施等。

  四、利用多学科资源优势,举办满足各种需要的农民和农村从业人员培训班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批懂金融、管理、经营、营销、信息技术等经营人才,需要成千上万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以及能工巧匠等技能型实用人才,需要有市场观念、能掌握市场规律和信息、会经营管理、能够将千家万户的农户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农村农业中间人、经纪人和组织者。首先,这些人才不能完全靠学历教育培养;其次,有些人才也没有必要通过学历教育培养,“形成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是不少农村人才成长的更为现实的选择;再次,无论是否受过专业教育,所有人才都有知识更新的问题;最后,暂时还没有成长为人才的人数更多的农民,更有必要接受作为新型农民的基本培训。因此,举办农民培训班是高职院校长期的任务。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理性选择。尤其在农林类专业学历教育不尽人意的情况下,举办有益于社会、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农民和农村从业人员培训班,能够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专业发展。

  我院进行农民培训,不仅有资源的优势,而且有政府的推动,如常德市政府已将“常德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落户到我院。为加强包括农民培训在内的培训工作,我院专门成立了“培训处”。为整合常德市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在常德市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以我院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常德职业培训教育集团”。近几年来,我院的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仅服务“三农”的培训班就举办了数百期,受训人数数万人次。授课教师除培训农业技术的农业类专业教师和培训医学技术的医卫类专业教师外,还涉及财务、管理、经济、政治、法律等学科的教师。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培训有:扶贫点村干部培训、蔬菜种植能手培训、养殖种植能手培训、柑橘栽培技术培训、防疫员技术培训、农村经营人员培训以及农村卫技人员培训等。

  五、针对常德实际,开展服务“三农”应用技术研究

  地方性高职院校的科学研究可分为两部分,即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和着眼地方经济社会的应用技术研究。就应用技术研究而言,存在科研成果水平低,真正具有高职特色、面向生产实际、有实用价值的科研项目很少,能转让、被采用的技术成果更是微乎其微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高职院校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前者如研究的总体水平不高、物质技术基础薄弱、选题不当等,后者如评估导向的制约,即国家对区域高校(含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估,主要是评价其人才培养水平以及办学条件等学校内部因素,而区域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结合,区域高校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贡献,则没有纳入或较少纳入国家对区域高校的评估体系。再如职称晋升的学术化倾向,即职称晋升时研究成果重论文、著作等文本化的成果形式,轻成果推广和转化等应用于实际的成果形式。

  据实际经验,针对地方实际情况的服务“三农”方面的应用技术科研选题,相对容易引起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近三年来,我院在湖南省科技厅立项的课题共5项,其中涉农课题4项,占80%;在湖南省教育厅立项的应用技术课题共7项,其中服务“三农”课题2项,占28.6%,在常德市科技局立项的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共14项,其中涉农项目7项,占50%。服务“三农”方面的研究,一是农业应用科技的研究;二是研究的范畴本身不属于农业,但是围绕“三农”、服务“三农”的应用技术研究。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职院校,几乎每个系部和专业都可以从服务“三农”、建设美丽农村的视角选取适合的研究课题。

科技论文2

  记得有一次我在海中潜水。穿上皮质的潜水衣,戴上密不透风的潜水镜,背上一个氧气瓶,再配一个潜水员做指导,你就可以潜水了。在潜水中,我兴致勃勃,看着海底亦奇亦幻的美景,不断地往下潜。突然,我感觉耳朵有一点疼,我觉得很好玩就忍着,又往下去了一点。哎呀,不行,耳朵疼得越来越厉害,我这才恋恋不舍地浮出海面。问潜水员:“叔叔,我为什么会感觉耳朵疼?”潜水员叔叔告诉我:“因为你潜得很深了,有8—10米,水的压力比较大,你的耳朵承受不了,所以就疼了。

  我对压力产生了好奇,想知道水压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回家后,我上网查了一些资料,知道了水的压力由深度决定,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

  为此我做了个试验。材料是:1个装牛奶的矩形竖直纸盒、1卷胶带、1个钉子、1个平盘。

  我放好牛奶盒,用钉子在任意一个侧面戳三个孔。三个孔的位置分别是底部、中部和上部。然后用胶带把三个孔封住,将纸盒中加满水,再将平盘放在有孔的侧面的下方,将胶布撕开。你知道出现什么现象了吗?三个孔的喷水有什么不同吗?当然不同。从底部流出的水喷射得最远,其次是中部的水,喷得最近的是从顶部喷出的'水。这证实了水的深度不同,水的压力不同。水越深,压力就越大;水越浅,压力就越小。所以我在海中位于水深不同的位置,耳朵感受到的压力是不同的。

  为了知道压力还和什么因素相关。我又做了个小试验:我用一根吸管插入一个小纸盒的口,插得紧紧的。然后我通过吸管往纸盒里加水。当水快到吸管口时,小纸盒的底部裂开了。多次试验,结果都是这样。原来,水压还和重量有关。因为纸盒底部须承受水的重量最大,因此承受的水压也就最大,所以纸盒在底部裂开。

  压力无处不在,有水压,还有大气压,都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压力真是既远在天涯,也近在咫尺啊!

科技论文3

  一、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的出现的问题

  (一)出现虚假科技新闻

  一些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新闻的点击率以及新闻换播媒体的知名度,不惜以传播虚假科技新闻作为代价。在虚假的科技新闻传播的过程中,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关注度以及良好的点击率,但是一旦受众群体认识到这是虚假新闻的事实,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会再次信任新闻传播的媒体,从而导致科技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也会受到阻碍,受众群体不会再次新人科技新闻的真实性。

  (二)科技新闻的受众选择出现的问题

  科技新闻的受众群体往往具有较为明确的划分,一方面,需要对我国的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技术的启蒙,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我国的城镇劳动人口以及农民进行科学素质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科技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受众群体的划分上出现了较大的问题,无法在合适的受众群体中进行科技新闻的传播,也就会造成科技新闻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无法较好传播的情况。

  (三)科技新闻在传播方式上出现的问题

  在传播方式上,科技新闻是有自己的传播特点在,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往往是需要简单易懂,能够让受众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了解到科技新闻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识。但是在实际上,科技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新闻内容晦涩难懂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也就会导致科技新闻无法让大众接受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技新闻的正常传播。

  二、改进科技新闻传播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科技新闻的真实程度

  为了让我国的科技新闻较好的进行传播,一种较好的方法就是加强科技新闻的真实程度。在这一方面,首先我国的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科技新闻的审查力度,尤其是对一些传播虚假科技新闻的媒体,需要做到绝不姑息,查处一起需要严格地进行处理,以保证我国的科技新闻媒体的相关媒体不会再为了关注度铤而走险,传播虚假的科技新闻。

  (二)科技新闻需要选择正确的受众

  在受众群体的选择上,媒体需要做到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对一些不同的科技新闻,需要在撰写方式上进行改进,例如在对我国的青少年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尽量将新闻写的生动和有趣,保证青少年能够对科技新闻产生兴趣。而对城市劳动人民以及农民的.传播上,则需要贴近生活,以保证能够拥有正确的受众群体,保证科技新闻的传播更加符合人们的需要。

  (三)科技新闻在传播方式上进行改进

  在传播方式上,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真正的从我国人民的方面入手来将科技新闻进行传播。例如在对一些科技成果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来进行参照,进行报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够让科技新闻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三、结语

  科技新闻的传播对我国的科技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科技新闻的传播现状并不佳,因此就需要对我国的科技新闻传播方式进行相应的讨论。文章针对目前科技新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科技新闻传播的方法,可以为我国科技新闻的传播提供可参考依据。

科技论文4

  月食是由月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记录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於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视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不过看月全食必须在晚上看,而且观看月食的机率比日食的'机率少的多。

  关于月食,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着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着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着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朱行小学五年级:xx

科技论文5

  社会资本,指行动者在行动中使用和吸取在社会网络中形成的资源。社会资本犹如黏合剂,将社会群体维系起来,并产生强大的社会内聚力,它对于一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①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既能有效分析女性教育科技人才个体成长情况,又能厘清“镶嵌在社会网络中可达到的资源”中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一、社会资本理论与女性教育科技人才契合性分析

  社会资本最早由法国社会学者布迪厄所提出。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或团体所拥有的社会连带加总,而社会资本的获得,则需要靠连带的建立与维持。罗伯特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就是社会组织特征,在信任、规范网络关系中,形成协调行为来提高整体社会效率。他将社会资本理念引入到政治学研究之中,找到了解决集体选择无理性困境的途径,即大力发展社会资本。②美国华裔学者林南则认为,社会资本即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资源投资”。③社会资本是“镶嵌在社会网络中可达到的资源,因为个人社会资本透过社会连带而得。”他以三个结构的概念来观察社会资本的意蕴:连带的广度;连带的高度;连带的多样性。这三项所指涉的已不止于网络连带,而是这些连带在个人中心社会网中表现出的结构特质。换言之,个人中心网络的结构形态亦决定了镶嵌其中的资源含量。④本文选取林南社会资本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可以用来证实我国女性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本方面,与男性存在的差异。社会群体由于优势或弱势的结构位置与社会网络,决定了其对社会资本的不同汲取能力。资本投资和制度领域中的性别差异,决定了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明显的性别总量、行业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差异。厘清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可以使社会有序性得以增强,欺诈行为得以减少,让国民更具安全感、享有更广泛的民主,并加速各种社会团体的横向联合活动和团队协作;使人们能够获得非正式的保险,并促使社会成员之间具有更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加快信息的流动和信息共享。⑤因此,运用社会资本理论来分析当前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的性别差异问题,无疑有相当的契合性。有鉴于此,拟借助社会资本理论对湖北省女性教育科技人才成长作一有效探讨。

  二、社会资本获取的性别差异: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社会支持网络问题分析

  林南将资本定义为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资源投资,通过对资本的内涵界定,引出资本的中心主题。即在社会关系中获得资源,资本的获得会引发结构约束和机会问题,及行动者的行动和选择的问题。同时,形成资源、等级制、网络与同质交往的基本结构,以及资源、动机与互动的行动基础。我国科技人才显失公平的性别歧视,是科技结构基础和行动的突出表现,具体体现为性别的投资不同。在大多数时候,可以预计科技与经济对男性和女性提供有差别回报,导致社会资源更乐于把资本投给男性而不是女性,男性在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的扩展上都比女性有优势,主流的社会规则为男性和女性在科技发展中提供了不同资本的发展机会。男性可以通过制度和潜规则去建立广泛的、异质的科技资本,而女性获得的资本在数量上会少于男性科技工作者,科研的影响力远低于应有作用。笔者采取“个体中心网”方法,根据教育部门女性科技人才的特点,考察了女性科技人员的微观社会资本状况。发现在培训频数维度上,70%女性教育科技人员获得培训频数低于4次,多数集中在2次以下,甚至有些女性教育科技工作者长期埋头于科研或办公室工作。在技术级别方面,呈现出象牙式样的分布。女性教育科技工作者集中在初级、中级技术级别,而具有技术示范和影响的高级分布较少,为男性的39.25%。从职务角度看,只有6.62%女性教育科技工作人员承担领导职务,其中有相当部分为制度要求的性别比例所致。因此,湖北省女性教育科技人才在社会网络的嵌入资源方面要比男性匮乏得多。社会资本命题,即为行动的成功与社会资本正相关。获取和使用好的社会资本促进更成功的行动,教育科技资源的资本回报具有重要的性别差异。即使男性和女性拥有相同质量和数量的资本,他们在教育科技领域中也会出现两种不同结果,男性比女性将得到更多的科技奖励,包括高职称、高声望和高收入。对于社会资本的回报欠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由于认识能力或意愿导致合适资本动员差异,女性在通往科技道路上,没有使用最好的社会网络形成的社会资本。

  根据社会资本理论,我们可以把“关系”视为社会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只不过它是一种特殊的“非正式”的社会资本。⑥但是,女性教育科技人才不能寻找、确认和被接纳到社会关系中,甚至对科技回报产生动摇。相关利益主体的努力程度不同,导致不愿为女性科技能力进行投资,并担心浪费对其投资的`社会成本,包括女性自身与她们的家庭同样不会期望她们在科技领域有所作为。社会资本吸取实际是理性行为下的结果,是主动的投资活动。因此,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型构理论下构建主义特征。通过资源重组与构建,获取自我发展资本利益。⑦抽样调查分析表明,湖北在“两院院士、863计划”国家顶级女性科技人才方面是空白。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1.96%,少部分人获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由于顶层级科技人才结构中女性所占比例少,实际社会资本的回报率较低,使得女性与科技相分离。道格拉斯C诺斯认为,制度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社会中的博弈规则,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林南认为,由组织、网络、个体行动者镶嵌了制度场域,即社会与制度场域是等价的,由组织—社会的制度同构、组织网络的制度同构,组成人力资本和制度资本,支配着科技领域资源的分配和交易。制度资本从组织上反映出有关的社会文化和技能,核心是由制度场域中所认可的价值、规则和规范。制度中的组织成本主要由宏观的社会资本组成,反映社会制度的价值取向和资源分配的流向,更能够看出资本的可控制性。“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定义,或称嵌入结构的观点,这种观点将社会资本与集体行动和公共政策联系起来。”⑧调查发现,女性教育科技人员集中于优势的权力行业。一方面,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中的教育部门,成为女性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的分布领域,新兴的金融、房地产、居民服务、信息等产业日益成为女性科技人员流向的盲点。另一方面,发展中的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社会资本中的性别差异不容忽视,存在明显的性别排斥和差异,许多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处于弱势地位和边缘化状态。

  三、结构与行动的双重优化:女性教育科技人才成长的社会支持资本重构

  文化资本是储存于个体和社会之中的文化知识,是文化修养和技能组合,通过先天和后天环境塑造的,而文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和制度结合,形成体制化的文化资本,如教育文凭、证书,更包含了社会整体价值取向。⑨在科技性别文化构建之中,要树立社会性别意识文化,即在政策制定、实施、评估之中,考虑性别置于男性和女性的影响,置于科技的效力不同,而实施有差异的标准。如果以统一的标准衡量男性和女性科技人才,或以男性作为衡量女性标准,将会以形式公平掩盖内容的公正。由上表可知,男性和女性在工作能力方面的均值相接近。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的概率P值0.025大于0.05,故应接受零假设。因此,认为两个总体的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该高校男女教育科技人才的工作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就回击了那些认为女性工作能力天然弱于男性的理论。但是,社会对女性能力的低估,造成女性教育科技人才难以被委以重任,重大课题项目女性往往只能作为男性的副手。一旦女性不被重视,出现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女性逐步退出科研领域。实证分析证明,女性科技人才的自身能力不弱于男性科技人才,社会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偏见,是阻碍女性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原因。制度化的组织是一种特别的组织,它的目的或使命是对行动者进行训练与灌输,使之具有符合现行制度的仪式与行为的价值与技能。它们不同于其他组织,因为它们是“加工”而不是使用或保留行动者。在制度化的组织内部,行动者参与组织与制度场域中的组织交换时,从交换中获得经验,获得权威位置和制度资本。在组织外部,与资源丰富的组织有联系,标示着行动者也获得了制度性技能,形成性别网络的资本。在激励机制中,应专门针对女性科技人才特点,对有重要贡献的女性科技人才予以重奖,提升对女性科技人才的财政支撑与补贴,尤其应保障生育期间的各项权利。在人才等级评估机制中,应适当以制度形式对女性在年龄、科技贡献度、学历等方面,适用与男性不同的评选机制,从而从政策和法律角度确保女性社会价值得到确认和补偿。在培训机制中,满足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所需的经费、时间、机会等,以逐步消除性别差异与歧视,重视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建设,为其提供更多技能培训的机会。在更新机制中,新学科急需的、技术力量发展单薄的组织,可以对有特殊贡献的女性科技人才的退休年龄适当延长。总之,通过机制创新强化女性科技人才的社会资本总量,形成以信任、规范与社会网络等为核心特征的社会资本,方能彰显其社会责任、公共性与信念,从而促使女性科技人才社会资本的有效形成。

  社会资本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并获取的。由于相互交换嵌入在行动者的结构位置和社会网络不通,会产生相同和完全不同的变量。社会关系网络,即为镶嵌在社会复杂结构中的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等之间的复杂关系网络。这使得处于社会结构中不同地位的人群,在互动中形成相应道德观或文化观的共识。⑩互动有两类:同质互动与异质互动。同质互动,指以拥有的相似资源———包括财富、声望、权力和生活方式———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为特征。异质互动,指拥有不同资源的两个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同质互动居于主要地位,由感情、互动与资源的相似性而联系起来。在异质性互动中,互动双方要付出成倍的成本,才能形成情感、财富、声望和权力相似性,相对发生较少。由于存在工具性行动,异质互动常起到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社会地位越高,发展社会关系就越容易,摄取各种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就越强。处于分层社会结构中较高位置的人,在获得社会资本方面明显优越于他人。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女性教育科技人才的社会资本总量比较匮乏,由于受生活圈子、家庭责任、获得职业信息和资源能力等要素影响,决定了她们通过社会网络获得较好社会资本的能力相对弱小且社会网络位差小。因此,应把同质性与异质性资本组合起来。从同质性社会资本积累看,应以利益为纽带,以和谐及团结为基调,通过亲属、朋友、家人和社会网络,在社会网络互动中形成相互信任的关系,开拓个人发展的社会网络。对于异质性社会资本积累而言,由于互动双方要付出成倍的成本,就要提高不同群体的互动频率,形成情感、财富、声望和权力的关系。如果信任与回报出现正比例关系,资本交换更易于进行。反之,则需要通过长期不断的交换,才能形成相对普遍的互利、互惠的规范关系。

科技论文6

  星期天,太阳刚刚绽开笑脸,我像往常一样正要给阳台的牵牛花浇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牵牛花竟然是蓝色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牵牛花,感到非常奇怪,难道牵牛花会变颜色?一连串的问号使我困惑不解。

  下午,炽热的太阳照射着大地。鸟儿们也不再唱着动听的歌。太阳的光芒像千万缕利箭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草地上。我小心翼翼地把花盆放到阴凉处,觉得牵牛花好像又变成红色了。我怀着好奇、惊讶的心情走到牵牛花的旁边,仔细一看,果然是红色的。牵牛花为什么会变颜色呢?

  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只好请教邻居赵叔叔。他告诉我,牵牛花会变颜色是因为花中含有花青素,这种色素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就变成红色。随着从早到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变化,植物体内液体酸性不断提高,从而出现了花由蓝变红的奇妙现象。因此,观察牵牛花的颜色,就可以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多少。

  除了牵牛花以外,像月季花、美人蕉等都有这种特性,由于它们所含的色素不同,颜色变化起来还真是丰富多彩呢!

  我默默地凝望着牵牛花,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我想,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更加认真地观察大自然,争取早日走进科学的殿堂,研究这些有趣的现象,揭开其中的秘密。

科技论文7

  一、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与意义

  身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即时化、资源共享化等演变过程中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教育由知识教育阔步迈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而不仅仅培养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科技创新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最好的方式之一,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通过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除去学校的大力支持之外,要积极号召并联系社会团体、优秀企业,良性结合广泛的社会力量。

  二、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开展的支撑因素

  分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状况,要进一步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图通过在校期间的培养夯实基础,为其未来创新性积蓄能量。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构建创新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高校各部门要协调起来,优势互补,最好是能够成立信息科技创新工作小组,统一规划和领导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指导信息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规划、资金筹集、活动开展等。完善工作小组的组织协调,加强工作小组的成员构成。将科技创新提高到工作的中心位置,划拨专项资金,不定期邀请科技创新学者、专家讲学传授经验,指导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营造平等轻松的教学科研环境,倡导师生之间平等对话,鼓励学科专业间交叉渗透,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组建高素质、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指导信息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两个问题,首先是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不具备精准判断,不好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学生由于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不太了解自己对某一具体问题或项目开发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配备相关指导教师介绍信息类专业方向及前沿技术研究,对具体项目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改善学生科研条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目前科研立项及经费设置中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师科研而忽视学生科研的现象,很多高校甚至没有任何学生科研支持及经费投入。要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有序对学生开放学校各类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在学生科研立项及经费投入上适当倾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采用灵活的管理模式如学分制等,明确职责及任务,奖惩分明,激发师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三、构建信息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体系

  (一)塑造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信息科技创新氛围

  着力构建适合信息科技创新的校园学术氛围,大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其在丰富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完善自己,培养其勤于动脑勤于动手的意识,积极推动发展科技社团打造创新队伍,发掘学生创造潜力,培养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整体环境熏陶下,积极引导其发展个性,增长见识和才干,激发科研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形成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伴随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存在分化综合,边缘学科、横向学科不断涌现,求知需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阶段的学习了,不断学习成为生存基本需求。要勇于打破学校阶段性教育束缚,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及专业结构,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及多元性,强化学科间的联系,加强基础,优化结构,以提高素质为基本原则,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探索,社会不断发展会赋予新内涵。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要求和个人发展为根本,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

  (三)倡导学生参加科研,吸收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步骤是结合教学和研究,让学生能尽早接触到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科学思维,鼓励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作为科研助手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教师也可以划分科研子课题交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研究问题。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高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

  (四)有意识、有组织地推出高水平的课外科技活动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课外科技活动基于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模式多元标准多样,能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激发创造性思维。按照兴趣爱好结合职业规划自由选择,具备进行创造的内在动力,借助多种途径捕获知识和信息,尝试多种方案,合作者之间开展讨论并互相启发,学校保障政策制度,提供物质条件,在自由、宽容、开放的环境中培养信息创新能力。组建院校科技协会,鼓励团队协作精神,保证科技活动的连续性和作品质量,不断提高科技活动水平,完善科技创新活动条例,拓宽渠道,积极寻求社会广泛支持。

  (五)举办知识讲座和科技

  知识讲座和科技征文系列活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便于广大学生共同参与,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广泛邀请相关领域内专业人士分析介绍学科当前的研究状况和热点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开展研究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然后由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指导交流。讲座的内容安排上不应过于注重效果及形式,重要的是营造和活跃创新气氛,重点把握讲座内容的新颖性与生动性。各院系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举办征文比赛、科技制作活动等,该方式适合广大学生参与,使他们在宽广的想象空间自由思维,各院校之间可以展开合作、积极沟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六)建立大学生信息科技创新基地

  信息科技创新活动需要长期、连续开展,学校可以从现有实际考虑,借助自身科研实力,依托相关院系、部门及教研室等与社会团体及优秀企业联合,建立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实现科技创新的基地,为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优良平台,学生利用基地的设备工具和便利条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指导下建立创业计划、从事科研工作、开展生产实践、激发科研兴趣,提高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科技论文8

  【摘 要】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作为科学教育检验标准,同时又是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培养科技兴趣的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资源不均衡、家长不重视甚至由他人代为完成等问题。项目小组通过研究提出提高科学课地位、课标与时俱进、开展选修课及发展课外培训市场等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教育;科技创新作业;问题与对策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方式转变和思维方式变革。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国家需要教育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要从小培养,要在学校教学中将科技创新作业联系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等各种活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小学作为进入义务教育的起点,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能力、科研兴趣、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生的培养方向将逐步减少死板的课本教学、大量繁重的纸质版家庭作业,增加科技创新方面的拓展活动,这样一来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二来提升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各校也开展了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来激发小学生的科学潜能。

  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既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更是对科学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对学生实际动手、实际操作的锻炼,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挖掘其科技创新潜力。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开展情况,可以反映小学科学教育的成果,也可以反映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正因如此,在20xx年北京大学生启明星项目申报中,作者申报了“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市小学生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通过国内外小学科学教育的研究,提出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及科技创新作业方面的一些提高和完善的措施。

  一、研究综述

  文献调研显示:一方面,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方面,涉及面虽然广泛,却很少关注科技创新作业这个具体环节上,更无具体的措施提出;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对于小学生科技创新虽有初步的研究,但关注点只停留在课堂层面,并没有着眼于科技创新作业课下的问题。目前国内有些研究学者从科技、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张仁开教授的《发达国家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xx年)发表了关于我国现在科技教育的瓶颈及问题的研究,就曾提出学校应多注重科技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使小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应重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科学引导作用。杨业华的《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化问题与对策的研究》(20xx年)提出了在基础教育领域,小学科学教育基本上没有一席之地,短线教育不受重视,建议政府应该以行政力量积极推动科技课程的实施。陆静的《项目推进教研引领自主创新》(20xx年)提出建议,应积极开展生活中的创新教育从创意教学、创意课堂、创意生活这三个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进而实现面向“每一个”的创新素养培养的教育。文献调研发现,国外学者对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研究几乎没有,能查阅到的主要是对一般学习科技教育工作研究较多。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没有对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问题开展过相关研究,这给本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空间,使本研究意义非凡。

  二、北京市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现状

  “科教兴国”是国家级战略政策,在近些年的实际实施过程中科教的年龄段不断提前,如今更是已经渗透到小学阶段,科技创新要从娃娃抓起,那么,作为科学教育检验标准,同时又是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培养科技兴趣的重要工具——科技创新作业在北京的小学生中开展地如何呢?

  1.调研情况简介

  调研小组有代表性地选择性地走访分布在北京朝阳、海淀、西城、石景山等城区中的6所普通小学和6所名校,针对学生、家长不同的人群分别以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另外在老师的协助下,选择了几位小学科学老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当面访谈。

  2.名校比普通小学开展得好

  我们将问卷结果详细的做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首先,通过对148份普通学校和132份名校调查问卷进行比较,发现:名校中学校已开设科技创新课的有81%;将要开设占9%;开设过,现在已经不开设了达10%。名校认为有必要有科技创新作业达87%;没必要,只关注学业即可占9%;无所谓占4%。而普通学校中学校已开设科技创新课的有54%;将要开设占19%;开设过,现在已经不开设了达27%。普通小学认为有必要有科技创新作业占81%;没必要,只关注学业即可占11%;无所谓达8%。

  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名校比普通小学更加重视科技课的开设及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从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内容来看名校与普通小学区别不大,基本都是网络课堂作业、亲自动手小制作、科学小发明、参观科技馆、了解科技知识、科技小论文等。从作业完成过程来看,名校的学生表现出更愿意向父母、老师主动寻求帮助完成科技创新作业,而普通小学竟然有5%的同学给出不解决的选项。

  从科技创新作业效果来看,名校的问卷统计出通过科技创新作业孩子更感兴趣了达87%;依然无兴趣占13%。而普通小学通过科技创新作业孩子更感兴趣了只占68%;依然无兴趣达32%。还有从有无设置科技特长生、参加科技竞赛及科学老师配置等方面调查数据来看,名校都要好于普通小学。

  3.高年级比低年级对科技创新作业更重视

  研究小组将小学生分成两个阶段,4~6年级为高年级,1~3年级为低年级,通过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调查问卷分别统计发现: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加重视科技课的开设及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高年级同学会参加一些科技竞赛,独立地思考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能独立完成简单的动手制作科技作业,从而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也大多分布在高年级同学之中。

  4.家长对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重视度、认可度不高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家长填写问卷过程中,调研小组发现:家长对孩子的科技课作业关注度太低,问卷上很多关于孩子科技科作业的相关问题都不清楚,比如孩子遇到科技作业问题如何解决的、每天需要多长时间完成科技课作业、科技科作业以什么方式留的等等。很多家长在填写数字时还与调研小组商量着,对很多问题都没有关注过。有部分家长在接受调查时很不耐烦,置疑科技创新服务业的用处,认为现在教育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创新是少数人的事,小学教育作为普遍教育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总的来说,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然而,调查结合访谈,发现北京市小学生的科技创新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上述的在普通小学与名校中发展不均衡、家长不重视等之外,还存在:科技创新作业的布置一味死板的依照教材大纲,而大纲存在滞后及脱离实际等情况,并没有从启蒙学生科技思维的角度灵活出发,没有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学生难以形成科技创新意识。部分科技创新作业的题目已经超出学生自身能力范围,很多科技创新作业转为“由家长替代其完成”,甚至出现了“枪手”现象,并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作用。

  三、原因分析

  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通过访谈与调查分析,名校与普通小学的不均衡主要原因是因为名校受到国家和教委的关注更多一些,课程设置更加先进,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学生家长素质相对较高,各方面的资源配置都要优于普通小学。从而在科学教育及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开展方面,名校比普通小学更优秀。

  在师资力量安排上,无论是名校还是普通小学普遍地将师资力量大多集中在高年级,认为高年级同学更能理解这门课程,能够充分地为今后的物化生课程打下夯实的基础。其实低年级的科学启蒙需要更高的技巧和耐心。

  2.教育导向的误导

  家长对孩子科技作业不清楚表面上的原因是家长要上班很忙,没时间管孩子的作业,可实则何尝不透露着一种认识上的本质,即在很多家长的潜意识里没有真正重视科技创新作业的重要性。他们更看重学生的主课成绩,把科学教育作为副课,认为小升初、初升高等升学考试都不考,学不学无所谓。

  还有部分学校因为国家为小学生减负、国家没有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课标、学校领导不重视该课程、学生家长反对该课程、学生不理解该课程而不再开设科技课程。

  3.宣传与实施不到位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写到“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责任。”而小学作为教育的起点,政府与相关部门表面看似下了很大的力气来做普及宣传活动,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不仅仅需要家校双方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及教育部门的规划、宣传、实施与监督。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但标准滞后于科学的发展;至于宣传、实施与监督,力量可想而知教育部门仅有的人力、物力都集中到与升学有关的教育中,故虽有规划,但宣传与实施均不到位。

  4.作业与学生能力脱节

  部分学校的科技创新作业题目偏难、偏抽象,脱离生活实际,脱离小学生知识范围,要完成这些作业,对学生要求较高,查阅资料并理解它,很多不是小学生能够实现的。除上述原因外,还存在一些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学校开展科技创新课以及留科技创新作业完全不理解;以及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信息技术配置低,查阅资料不方便等原因导致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的完成存在诸多问题。

  四、北京小学生科技创新作业方面提高和完善的建议

  1.教育资源的均衡任重而道远,教育部门仍需改革创新。近两年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针对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出了很多政策,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教育资源的均衡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尤其是不同区域,经济和人民收入等本身就不均衡,教育也难以独善其身。均衡只能是相对而言,绝对均衡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在师资配置上,有议案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如同名医可以在不同医院坐诊。但实际实施,必然会带来其他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奖励的不同、校园文化的不同、家校距离的变化等,建议可将此方案小范围内先试行一段时间,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后再推广实施。

  2.提高小学科学课的地位。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科技创新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都依赖科学课,那么就要从课程地位上明确科学课的重要性,改变主课、副课的规定或约定俗成,将科学课提到主课平等地位。

  3.由教育部门及时修订完善小学科学课标准,做到与时俱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育教学标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小学科学课的标准不仅要对教育教学方法、内容等给予标准化,对其作业也应该标准化,而且小学科技创新作业应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接近,避免高大上,避免过于抽象等。不同年级应制定不同的科技创新作业标准,对于低年级同学更多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留一些让她们自己观察方面的作业,多让他们提出“为什么”,如:写观察日记作业;对于高年级同学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探索“为什么”,通过老师的帮助能够理解科学并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创新创造意识,培养科学思维。

  4.建议教育部门定期抽查各区县学校科学课授课情况及科技创新作业情况,并开设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各区县学校之间进行评比,这样能得到各方的重视,从而促进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

  5.开展科技创新选修课,促进科技创新教育的课外培训市场的发展。课程教育毕竟是大众化普及化教育,需要照顾大多数,很难有针对性进行个性化培养。对特别感兴趣或有发展潜质的同学,如何深化教育,进行个性化教育,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各校除科学课程外,开展科学课或科技创新的选修课,那些有深入学习的同学可在选修课里进一步学习。此外,课外培训市场也提供机器人、单片机、航模等多种科学科技创新类培训,也是对校内教育的有力补充。

  现如今,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创新也正加速前进着,并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毫不例外。科学课是小学生必备的生活技能,可以让孩子从小就认识自然、熟知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构造及原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科技创新作业也尤为重要。

  尽管现在的科学教育仍存在诸多缺陷,但通过访谈了解到有不少年轻科学老师加入到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中来为此献策献计,而且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回归,不再紧盯着升学了。石景山教育学院儿童心理专家顾克的孩子就参加了校外的机器人等培训班的学习,她说送孩子去培训,并没有想着中考走特长生或今后在科学技术上有多大发展啥的,只是因为孩子喜欢,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习惯,这个对孩子今后的一生都会受益。像顾克这样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家长知识结构、自身素质都有了更大的提升。因此科技创新教育的前景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相信今后的中国教育一定更加开放,逐渐走向网络化、科技化、标准化,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科技论文9

  一、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方式亟待完善

  大多数科技项目管理重心放在立项阶段,如前期调研、可行性论证,在实施过程中以及验收阶段,监管力度不够;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对项目实施单位的现场考察、听取汇报等方式进行管理,约束力不强;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等还有许多不足,如:项目没有按照进度开展、经费使用不合理或者未完成合同制定的指标情况下,没有制定严格的惩罚手段,这些都需要在今后予以发展和完善。

  1.2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

  农业科研、高校和推广单位等科研团体之间既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经济利益关系,难以实现科技资源融合,造成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大量科研经费分流,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新兴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部门通过协调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平衡科技资源配置等方法来提升农业科技项目质量,实现产学研结合,就目前而言,效果并不显著,据统计,20xx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

  二、加强农业科技管理的措施

  2.1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方式

  在项目立项阶段,协调好农业科研、高校和推广单位之间的关系,将产学研结合作为选择立项的`方向之一,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义务和责任,制定定量考核目标,对无法量化的内容制定评判标准,明确奖惩机制;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实施过程中几个考核点,把只关注结果的管理方式转变成重视过程管理,明确将项目日常进展情况定期汇报纳入考核内容,完善中期评估体系,通过邀请业务专家现场考察,验证实施效果和实施进度。

  2.2开展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培训

  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管理部门,还取决于项目实施单位以及实施单位的主管部门。实施单位的负责和自觉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对项目的顺利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极为紧迫。因此,针对实际情况,开展农业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相关人员如何申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方配合做好资金管理、进度管理、项目数据汇总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各项工作。

  2.3开展农业科技项目后评估

  农业科技项目后评估工作是针对已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对农业科技项目在技术水平、综合效益、项目管理、成果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制定评估体系及评估标准,定量评价项目成果的后续情况。一方面考察了科技成果的延伸和带动作用,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应用,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及时有效反馈信息,为决策和管理提出建议,以提高科技项目质量、决策及管理水平,为科技决策和计划制订提供依据。

  2.4建立农业科技项目信用档案体系

  为规范项目管理过程,对项目实施单位及实施人员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内容实施情况、项目进度及指标完成情况制定信用评分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综合评分来评价单位及主持人的信用情况,建立相关信用档案,作为后续农业科技项目立项的参考条件。

  2.5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档案管理

  成果档案管理是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一部分,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产生。这对项目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增强项目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把关档案资料的数量以及质量。二是要明确档案管理目的。农业科技项目归档的内容,包括项目申报到验收、成果申报到获得奖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档案的分析,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服务。三是要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方便信息查阅。

  2.6推进农业科技项目信息化管理

  构建农业科技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分别对项目申报、立项、验收、归档等部分建立管理平台。由项目实施单位通过网上注册,在线填报项目申请、进展情况、验收总结及经费使用情况等信息,实现在线打印功能,统一项目填报格式,保障填报数据前后一致以及填报格式规范,确保项目管理效率。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人员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实施单位项目进度及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等信息,同时,收集项目取得的成绩,为建立项目成果资源库积累第一手资料,为提高农业科技项目质量提供参考。

科技论文10

  一、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建立健全都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按照“农科教、产学研协作”的原则,大力开展农业新技术、农机新装备的开发研究与推广。在结构形式上,以市级农技推广组织为主导,以区、县(市)农技推广组织为骨干,以乡镇及区域性科技推广组织为基础,形成集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技术培训、信息指导、产后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在内容上,

  一是要突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要积极开展名、特、优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引育工作。要搞好良种繁育中心(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发展种源业,走种子产业化道路。

  二是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要针对制约杭州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中的薄弱环节,组织重大科技攻关,攻关项目要紧跟世界先进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争取在农业科研领域有重大突破。进一步强化对高效低残农药和化肥、生态农业、低碳农业以及农产品保鲜储存和精加工等技术研究和推广。

  三是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既要强化标准的制定,更要强化标准的实施,要努力制定与全国配套、与世界接轨的高层次标准,为杭产农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打好基础。四是全面推进农机化建设步伐。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立体式”调整和产业带建设的需要,加强新机具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提高农机化的覆盖面,实现农机为农业生产全方位服务的目标。

  二、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创建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一是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加快构建职能合理明确、体制适应顺畅、队伍稳定精干、经费充足保证的市、县(市)、乡镇三级国家公益性农技服务组织。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县(市)两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品种改良中心、良种引进示范中心和产品精加工研究中心。

  二是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积极鼓励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开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强化知识产权理念,开拓农业科技市场,扶持培育主体多元化、科技含量高、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科技型农业产业集团。

  第三要在全市建立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以政府出钱买服务的方式健全农科服务网络,在服务千家万户的同时,提升整体农业的科技水平。

  三、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和专业技术队伍,构建农技教育培训体系。

  要整合科教资源,建立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网络。根据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的需求,拓展农民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传统的兼业农民培养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产业农民。要建立乡镇责任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安排专项资金,扩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责任农技员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农业全科医生”。加大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高素质专业科技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训,继续实施“131”人才工程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改善农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真正形成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结构合理的现代农业科技队伍。

科技论文11

  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发展,我国农业科技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加大了高科技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使我国在数字农业技术、精准农业技术以及农业信息化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熊范纶、李淼、张建等牵头完成的“农业智能系统技术体系研究与平台研发及其应用”项目和由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院士参与完成的“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均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前者研究的领域涉及农业信息处理范畴,也称农业信息智能化。该研究是将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它运用知识表示、推理、知识获取等技术总结农业专家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及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构建了基于计算机的农业辅助决策软件系统。由于它具有智能化的分析推理、独立的知识库使用非常方便,而且声、图、文并茂指导广大农民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的施肥、灌溉、施药、选种、壮苗等田间管理,为畜禽配制饲料、诊断疫情等|21。“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的研究方向为现代农田“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即农业工程作业体系中调控的精确化问题,借助于全球定位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和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对大田农业数据精确化采集和精准化调控,主要涉及检测技术和独立的农业自动化装备的研发。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单位产量。

  总体来讲,以上两方面代表了我国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在我国农业工程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农民的自身学识和掌握程度。就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来说,农民的操作、作业形式是:有问题先问“电脑”,有了结果,需要农民亲自回到田间中实施作业。这个过程中,农业专家系统仅帮助农民解决了如何干、怎样干的问题,但干的效果取决于农民的操作精准和素质。而“精准农业”的许多设备操作也需要由农民或农业科技人员去完成。那么,可以考虑将以上这些技术集成在一起构建一个大系统,以更高的角度看农业问题,即:从农业大系统的产前、产中到产后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帮助农民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真正降低农民的劳动投入和参与强度,提高农业系统整体产出,并节约资源。

  本文将农业系统看成一个闭环大系统,从控制系统角度阐述了一个新的概念:智能农业体系。并论述了智能农业体系的模型,以及基于此解决以上问题的优势。同时建议政府部门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对智能农业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1智能农业的内涵和系统架构

  早期对于智能农业的雏形议论仅仅涉及了人工智能在农业中以及智能控制技术在农业温室环境控制中的应用145。也有一些涉及到系统建模等等。但整体智能农业大系统的论述很少见到。毫无疑问,要评价一个系统的智能化,势必要借鉴工业智能化评价指标,从系统“软件”和“硬件”组模型和控制1671。基于此,农业智能化也应该具备工业智能化的几个主要特征。但是,由于农业系统自身的特殊性,有时无法采用工业领域成熟的控制模型和智能控制技术所以必须规范农业智能化的定义。这里给出了智能农业要具备的两个要素:

  ①反馈控制。这里要强调的是:智能农业系统首先要有控制在里面,并且是反馈控制的,也即系统要构成闭环。反馈控制是任何一个智能控制系统的首要构件。在该体系中,从信息给定、处理、核心调控,再到信号的采集、反馈,应该形成闭环,否则称不上是智能化系统。

  ②自主控制。所谓自主控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系统的控制核心具备自适应的调整能力。农业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并且系统的外在扰动和内在扰动没有规律,如果其控制核心具备自适应、自调整能力,则具备初步智能;二是系统的控制模型具备自学习和自整定能力。由于农业系统是一个边界条件模糊、建模困难的非线性系统,很难使系统向着收敛方向调控。这一点对农业系统要求比较苛刻,但这是系统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基于以上观点,分别构建两个智能农业体系:狭义智能和广义智能的基本框架模型。

  图1所示为基于狭义智能特点构建的经典智能农业体系模型。首先将农业系统看成一个大的闭环系统,其各个环节应用控制、管理、检测等手段来调控。将农业系统的产出视为系统的输出,

  而用户的参数设定、目标优化和管理决策视为系统的给定。然后根据控制模型和能耗模型来构建控制系统的前向通道。其中应用许多智能手段,如多目标优化、智能预测、自适应调控等以及智能检测技术使系统达到智能的调控、降低农业工作者的参与和劳动强度的目的,并使产出最优化。

  图2是基于广义智能化在大系统控制论18基础上,构建的多级递阶智能农业体系模型。在这个大系统中,分别对农业系统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个子系统构建各自的农业子系统,并设计成微观级别。而各个子系统均受各自的局部控制器调控,同时应用多目标优化等智能手段做系统自适应寻优。这些局部智能控制器,可以是大田节溉系统智能控制器、农作物温室环境智能控制器、施肥及病虫害处理智能控制器、传感器网络智能控制器和网上农业智能控制器等。由于农业子系统的分散性和边界的模糊性,分别设定各自的控制参数进行闭环智能调控。同时,处于该系统宏观级的协调器通过观测递阶和递阶信息流,借助于Interne将智能决策全局优化作为给定去约束各个局部控制器,从而达到整体系统的智能能、运筹学、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等都要综合的运用到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另外,在农业子系统中恰当的引入传感网和物联网技术也是智能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目前农业工程中多种应用于大田数据釆集的传感器,无论是有线的还是无线的,均要通过底层的传感网进行数据交换。因此各种现代化、智能化农业机具和作业设备。

  2发展智能农业的预期效益

  基于以上分析,发展智能农业是将农业视为一个可控的整体来看待,是解决农业大系统的问题。既包括广义上的农业信息处理、农业专家智能决策系统,又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算法、机电一体化设备、检测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络等等。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智能农业,就是要在大系统控制背景下做大系统集成,预期效益有以下几方面:

  ①提高农业的整体产出和效益。智能农业把农业系统看成一个闭环的大系统,虽然有很多限制条件和不确定的制约因素,但在构建的整体系统框架下,可以有效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筹学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三方融合技术进行智能系统设计和系统全局最优化调控,比如全局多目标动态优化与自适应寻优、基于约束条件的大系统最优控制等,从而增加农业系统的整体效益以及节能减排。

  ②有效地整合和管理各个农业子系统。在资源约束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约束条件下,统筹管理整个农业体系,从而可避免顾此失彼的分散管理模式,做到集约管理和经营,为国家的农业宏观规划和管理打下基础。

  ③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解放劳动力,带动农民致富。智能控制可以极大地减轻劳动者负担,以尽可能少的人力、财力投入来降低操作误差,提高系统效能和产出。农业智能化本身的科技含量很高,将会大大改进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促使农业技术发展进步,真正在“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两方面实现现代化。

  ④降低重复性科研投入。智能农业讲究按照一个整体来研究农业事情,是将农业体系拆分但又综合、协调的统一整体系统,科研成果的研发和推广按照这个整体进行任务分配,就像研发一个航天太空船一样,设立同一目标,分部门协同攻关,在构建的智能农业大系统下,整合资源,共同努力,可以减少各自为政的科研投入,大大节省开支,减少重复劳动。

  此外,加大智能农业的投入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进步和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有促进作用。智能农业体系不是简单的软件问题,而是控制系统问题,更是技术集成问题。其中要用到各种高科技设备和装置,特别是当今热门的农业机器人技术、传感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进而会带动相关设备制造业、机械加工业、计算机和通讯业、电子技术产品和检测传感器领域、网络产品、自动控制产品和生产线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对运输业、仓储业和建筑业等均有提升作用。

  3结论

  国家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对于农业的投入应该有一个立足点并具备前瞻性。鉴于智能农业的特点和发展潜力,建议将重点放在这一方面。就像智能农业的含义一样,这种投入不仅仅是农业信息化的软件投入,还要增加调控设备、检测设备、控制网络、通讯设备等系统硬件的投入。我国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具备发展智能农业系统的“软件”基础,为发展智能农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发展智能农业应该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观念,是转变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手段之一。

科技论文12

  科技改变生活,时代在渐渐发生变化,科学在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在以前,农民伯伯每到春天,就要辛辛苦苦的进行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种其他农作物。他们要一年四季,这样每天重复着同样的`顺序,天天佝偻着背下地干活,经常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可有时候天气会喜怒无常,下几场大雨或连续几天的干旱,再加上某些地方环境的污染严重,害虫随处可见,这些足以让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辛苦的劳动得来的却是落得一场空。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培育方式—太空育种。它是搭载科学实验的一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地面卫星,借助太空超真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地面不可模拟的环境变化,使种子发生变异,经过地面多代选育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从而培育出新的农业品种来。

  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返回式地面卫星,先后进行了多种植物的空间搭载实验,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小麦、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的新品种。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

  应用,从太空的带来的果实,它的重量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好吃得多。

  科学之门已经打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随处可见,以后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来探索,来创造。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在科学世界里自由地遨游,发现并探索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为未来的科技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科技论文13

  这个星期一的中午我在看我自己定的《发现号》,在尾页我无意中看到一篇很短但很值得探究的一段话,是关于“肥皂泡的温度比太阳还高吗?”上面说肥皂泡是儿童很喜欢玩的一种游戏道具。它裂开瞬间的温度会比太阳的温度高20000倍。我当时心想:不会吧,肥皂泡破裂时的温度怎么会比太阳表面的温度高这么多。我继续往下读……

  晚上回到家写好作业后,打开电脑,资料是这样说的,当肥皂泡开始裂开的那一刹那,温度陡然上升,原子与分子间彼此碰撞,高能粒子形成了物质的`第四种状态,即等离子态,这个过程会释放出光。由于破裂瞬间产生的高温十分短暂,而且出现于很小的空间,因此我们无法用温度计直接测量到,当然普通温度计也是不可能测量如此高温度的物体的。但是通过所释放的光体分析,可以测量出暴聚气体的温度……

  在最近的实验中,科学家第一次直接测量到了这个温度,第一次在单个泡沫中观察到等离子体,这是单泡声致发光领域的一个里程碑。由于观测到的光来自讯速收缩的泡沫的外表面,因此在泡沫的内部,温度应该更高。有些人猜测,瞬间高温说明在肥皂泡中也许发生了特殊情况的核反应,不过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实验证据。

  当我看完这些时,我震惊了,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肥皂泡居然有这么多学问。

科技论文14

  为什么皮鞋越来越亮

  周日,当我看到我父亲的满是灰尘的皮鞋时,我禁不住叹了一口气;唉,看来是我该这么做的时候了;再一次我捡起父亲那双满是灰尘的皮鞋,在上面涂上鞋油,仔细擦亮,然后又出现了青年,再一次我不奇怪为什么。

  于是我找到了另一双新鞋,并将它们与旧鞋进行了比较。我先用手摸了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光滑。旧皮鞋涂上鞋油后,仔细观察发现,虽然比新皮鞋亮得多,但还是比不上新皮鞋。皮鞋的亮度是否与皮鞋的光滑度有关

  我去买了一双旧皮鞋,在放大镜下,皮鞋看起来凹凸不平。然后我用粗糙的皮鞋将鞋油涂在区域1和2上,并仔细擦拭。区域2未绘制为空白控件。我发现1区的表面在擦拭后明显更加光滑,在阳光下比2区更光亮。为什么这两个

  之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所以我问我的父亲,得知皮鞋的'表面不是绝对光滑的,如果是旧皮鞋,它会变得更不平整,因此它不能使光线反射到必要的方向,看起来也没有光泽。然而,鞋油中的一些小颗粒只是填补了皮鞋的凹坑。如果用布擦拭,使鞋油的涂层更加均匀,皮鞋的表面将更加光滑、平坦和反光。

  经过实验,我终于明白了光亮皮鞋的秘密。

科技论文15

  一、稿前准备

  1.文献收集

  首先可通过CSA剑桥科学文摘、CAB数据库或ISI数据库检索论文摘要,然后根据研究工作内容、结果等实际需要进人相关网站检索全文或向通讯作者索要单行本。全面收集文献对论文撰写有两个好处:一是对取得的成果的原创性有一个客观评价;二是可以根据参考文献进行写作。后者对初次写作或英文表达有困难的科研人员很有帮助。例如,如果与他人只是试验材料不同或材料相同但研究工作不同,那么可以考虑采用参考文献中有关表达,并结合作者的研究方法和观点进行写作。

  2.英文表述

  在论文写作中,应直接用英文撰写,切勿先写中文然后再译成英文。

  3.刊物选择

  首先可通过相关网站,如(SCI)和(EI)等,查阅所在学科的不同学术期刊;但每个学术期刊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要求不一样,审稿时间和出版周期也不尽相同。因此,最好先认真阅读征稿指南,然后选择合适刊物。笔者的个人经验是可先考虑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期刊。如被退稿,则参考审稿人的评审意见,经认真修改后改投其它一般性学术杂志。

  二、论文撰写

  1.题目

  题目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关键词,尽量避免使用拉丁字(名)、缩略语、字符和代号等。

  2.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章内容概括为目的,简明、确切地论述文章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冗长的数字公式,尽量不使用拉丁字(名)、缩略语、字符、代号等。

  3.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论文主题的浓缩,比摘要更精炼,是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不过,有的学术期刊要求关键词不包括题目中的术语,这一点作者也应注意。

  4.前言

  主要阐述本项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或进展、存在问题、可能的解决途径以及本论文研究目的或拟解决的问题。对于论文中部分结果有新见解但原创性不是很明显或在研究手段等方面有所改进的论文,应对不相同之处阐明其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

  5.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是评价论文可靠性或重复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学术刊物对材料与方法要求不同。这一部分的写作原则一般为:

  ①采用他人方法:应尽量使用文献中表达方式。

  ②技术方法略有修改:需要交待不同之处。

  ③技术方法为独创或没有文献报道:每一个环节均需要详细描述,包括当时使用的仪器型号、测定的气候条件、药品来源等。另外,对论文中的计量单位标准化也要重视。

  6.结果

  这一部分没有专门的格式,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在大多情况下是根据论文中的图表信息反映总的变化趋势或者比较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性,说明本研究结果的特别之处,必要时还需要提供具体数据加以说明。相对来说,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好写。

  7.讨论

  讨论是研究结果的延伸,最难写好。一般写作原则归纳为:①对获得的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如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或与前人结果不同、或提出新的见解,应具体指明结果是在什么特定条件下取得的,理由是否已充分,是否具有普遍性,同时还要注意相关文献的引用。②对本工作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略加说明,或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说明,或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简要的评述。

  8.结论

  有的论文没有结论这一部分,但在大多情况下论文的.结论应是由一些简短的短语和句子组成,一般不要重复在结果部分已有的结论;而且结论不仅仅是一个总结,应增加新的、深层次的分析,还应明确指出该论文在本研究领域的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

  9.致谢

  对本研究工作曾给予帮助的同事、同行及财政资助的单位或项目致以感谢。另外,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对某些重要学者(如该杂志编委)的指导表示谢意,可能会有利于论文评审。

  10.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相关期刊资料、图书,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助于读者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又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著作权和他人劳动的尊重,因而其规范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论文的学术水平。不同的学术期刊对引用的文献数量和编排格式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总的来说,参考文献以引用最新发表的文章为好,而且引用应尽量全面,特别不能遗留关键性的原始文献。

【科技论文】相关文章:

科技论文05-19

有关科技的论文07-01

科技小论文07-05

科技论文写作07-20

科技小论文08-04

关于科技的论文01-01

机电科技论文01-31

科技小论文03-30

【优秀】科技论文06-02

科技论文[实用]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