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2篇【精】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生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学生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1
关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情况的调研报告“双减”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遵守和执行。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和闭会期间,代表们对“双减”工作十分关注,围绕政策的落实积极建言献策。
市人大常委会回应代表和社会关切,由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专门委员会成员组成调研组,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组织开展了城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情况专题调研。在此期间,向市区两级教育界人大代表发出调查问卷,赴四个城区与教育局负责人和部分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个别谈话交流,专门召开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走访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庭,采取多种方式了解“双减”政策落实特别是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情况,共同探讨改进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城区(不含开发区)共有中小学校55所,其中,小学37所、初中18所,在校学生6.86万人,专任教师3546人。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各城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履行各相关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主体作用,全面推进政策落实落地,“双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双减”工作有序推进。各城区加强对“双减”工作的领导,把“双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建“双减”工作专班,建立完善工作例会和调度机制,切实做好辖区内统筹协调工作。按照《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市校外培训机构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改进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促进全方位育人的实施意见(试行)》,制定实施办法,扎实推进、稳步实施,持续推动“三个课堂”建设、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培训机构治理等各项工作。
(二)课堂教学不断优化。各城区采取随机听课、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中小学开展督导检查,推动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同时采用集体视导与单科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科一线指导力度,组织开展“星期四教研日”活动,推动教研方式变革。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强化教学管理,建立健全课堂巡查、备课、听课、作业批改等制度,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着力提升教学质效,推动教师深耕课堂、学生听懂学会。
(三)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制定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开展作业管理和改革专题培训,通过优秀作业设计征集活动推动科学设计作业。城区各学校均制定了作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着力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控制布置作业总量,积极探索推行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严格落实相关规定,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和作业管理办法,基本实现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各城区学校通过用活校内资源、引进校外资源,积极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活动,实现了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多所学校的校本课程达到20门以上,同时借助矿博园、龙凤山庄、矿山公园等校外研学组织开展研学活动,着力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和全面发展需要。到今年8月,全市提供课后服务学校达到100%,学生参加率达到97.12%。
(五)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各城区不断完善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将学校“三个课堂”建设和课后服务情况纳入年度考评体系,作为评选“综合育人示范校”和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依据。学校坚持把全方位育人作为教育评价标准,探索将教师参加“三个课堂”和课后服务的表现纳入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和绩效分配的参考依据。认真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相关措施,健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将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生活技能等展示活动的表现情况如实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二、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虽然我市“双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仅仅是初步的,在政策的具体落实当中还有不少差距,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负担仍然较重。在座谈和个别交流时一些家长讲到,有些老师通过提示性布置作业、完成时间较长,有些学生依然参加各类学科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说明部分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依然存在,并且培训费用比原来更高。一是作业负担减轻不明显。布置的书面作业少了,但提示性的作业多了,对这些作业虽然不作要求,但要将完成情况在班里公示,并按照好、中、差等级给学生记小红花,给小学生们带来了无形的、不小的压力,提示性作业成了“硬任务”。有的班级教学超前、快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有时预习提前一周,预习任务完成后需家长签字,把预习演变成了作业。二是课外培训难以根治。由于教师课堂教学起点高、节奏快,很多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为基础的,除了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其他学生难以跟上教学步伐,逼迫学生必须加强课外培训、补课、练习,否则跟不上学习进度,形成恶性循环。三是考试变为“素质测试”。
“双减”政策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但城区一些学校将书面纸笔测试变成素质测试,换一种形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换汤不换药,依然带给部分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
(二)家长负担隐形变异。家长负担在小学阶段变相加重。一是“双减”缺乏家长的参与和监督。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不够理解,对校外培训存在依赖心理,担心减少作业量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主动要求老师多布置作业,甚至想方设法为孩子补课,对“双减”工作认识还不到位,学校和家庭落实“双减”政策的合力还未形成。二是家长“打卡”现象十分普遍。“打卡”是老师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家校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打卡”的内容和形式愈发丰富,演变成了给家长布置的另一种作业,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每个家庭至少一名家长全程负责作业才能完成。三是教师向家长转嫁负担。本来是学校负责的事情转交给家长去做,甚至建立家长群互相监督,星期六、星期天还有节假日,有些学校布置的阅读、背诵、体育锻炼、唱歌跳舞、劳动等方面的作业内容饱满,还需要家长帮忙进行打卡监督,导致学生没有多少自由玩耍的时间,学生、家长都过得不轻松。四是教师角色错位,形同“裁判员”。部分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不够,习惯于给学生压担子、交任务,根据作业和测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将督促指导学生学习预习、完成作业等任务转交给了家长和培训机构,自己只负责监督落实。
(三)教师工作压力较大。“双减”强调要减量不减质,要在更短的教学时间内保证更好的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普遍反映教育教学压力较大。一是工作时长增加。“双减”实施以来,教师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加重,每天在校时长达到1112小时,有的还要照顾学生午托,存在疲劳应对现象。虽然教育部门规定可以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但由于各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欠缺问题,部分学校教师退休、编制空缺后未能及时补充,弹性上班难以执行到位。二是非教学任务依然较重。不仅要常态化参与防溺水、校园周边秩序维护等值班值守,而且要配合很多部门在学校、学生中间开展的活动,在自己参与投票、问卷调查、集中学习等活动的同时,还要发动学生甚至家长参与投票和问卷调查,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三是容错纠错机制不够健全。有的学校反映,投诉的门槛较低,只要涉及到教学、教师,教师都要面对学校的调查、谈话,走一些流程,教师在课堂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小心翼翼、顾虑重重。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这次调研了解的相关情况,经调研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城区教育部门认识不到位,作用发挥还不够。主管部门负责人认识不到位,对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存在偏差,“双减”涉及教育本身和教育之外多方面多层级,教育部门正确履职尤为重要。有的城区教育局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真正沉下心来、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学改革、抓教学质量提升,忙于各个方面的工作落实,导致教育自身的一些问题被忽视、被搁置。有的城区教育局对学校“双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真抓,相反还默许学校的违规行为,与区域内学校的关系没有理清,在各种“进校园”项目的审批把关上不是很严格,对确需进入校园的重要专项工作统筹安排、协调指导不够,有时组织的区域性活动给学校增加了负担,学校之间有“内卷”现象。重工作布置、轻指导服务,没有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各个学校“双减”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学校课后服务场地不足问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作业公示的真实性问题,教师教学行为和家校合作内容的规范性问题等。
(二)监督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分城区和学校在推进“双减”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推动工作不深不细。个别城区在健全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方面做得不够,“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部分成员单位未认真履行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工作任务,推进配套政策落实和解决突出困难问题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在监管校外培训机构、推进课后服务等方面的协同力度依然不够,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支持、保障学校课后服务的机制还未健全,导致个别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不高、教师补助金额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后服务的持续高质量开展。
(三)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不优。近些年来,国家、省一直强调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和体制机制方面原因,学校无法排除干扰,离“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还有距离。各种到学校的'参观学习、检查督查、评比考核等事项目录多、频率高,有的学校在一周内就要迎接三次参观检查,同时还要多次参加迎接工作筹备会,花大量精力做前期准备工作,学校的宣传栏是内容更新最快的地方,随时准备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推进会、成果展等。各种进校园的内容繁多,有的学校做过统计,达二三十项之多,很多进校园的理由是“大手牵小手”或者“小手拉大手”。令学校感到头疼的是没完没了的各类报表填报工作,纸张、耗材用量大,打印机损坏频繁,中层干部常常加班加点,忙得晕头转向。
三、意见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双减”是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按照目标要求,任务十分艰巨,在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和减轻学生、教师、家长负担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建议:
(一)强化政策宣传引导,营造“双减”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双减”自觉性、主动性,强积极宣传“双减”政策的新形势新要求,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着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正面引导,不断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对“双减”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充分凝聚各方思想共识,强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引导家长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为“剧场效应”、“超前教育”降温,切实缓解家长焦虑,让社会公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双减”带来的变化,看到教育治理成果,真正做到让教育回归本质,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双减”提质增效。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程,提升课堂质量效率。要提高作业管理水平,督促指导教师提高课后作业设计质量,分层分级布置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根据各校软硬件设施和社会资源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后服务,合理安排不同年级学生离校时间,适时公开课后服务项目时间、收费标准、支出情况,保证课后服务质量,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严把教师入口关,按照核定编制数量从速、从优配足配齐教师,教师招考重点考查专业课程知识以及备课、说课情况,保证新进教师质量。要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力度,全方面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着力培养学科骨干和教学能手。要有效减轻教师负担,对涉及各类进校园活动要严格报备审批,减少非教学工作进校园,建立健全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教师干事创业撑腰鼓劲。要不断完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及相关激励机制,建议综合考虑午托、晚托、一托、二托等,按照服务时长分类制定收费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教师课后服务补助。
(四)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教育部门要深入研究,结合中小学生年龄层次、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增加见识,感受社会与自然。要依托红色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特色农庄、工矿企业等各类资源,组织学生多角度、近距离感受家国情怀和了解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等,让他们在校外活动中独立思考,学会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培育甘于吃苦、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精神,促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双减”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双减”长效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对于“双减”工作应付的、消极不到位的,要有惩处措施甚至应追责问责,督促指导各城区及教育部门健全完善“双减”工作协调、经费保障及督导落实等各项机制,定期对义务教育特别是“双减”存在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细化落实各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措施,合力推进配套政策落实,确保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要指导完善各城区教联体建设,充分激发各校办学活力,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要持续加大对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各校办学条件,重点解决好教师、活动设施不足问题。要强化部门协同,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解决好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难题和非学科类培训资质审核、预收费等问题。
关于学生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2
一、 现状分析:
我们时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太累,作业量偏大;学生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完成;教师抱怨:工作太忙,作业批改耗时费力收效不大,等等。目前一些案例显示,学校的作业缺少对学生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依然浓厚。从学生角度来看,作业留的不科学,出现了作业过多,重复、单一的现象,导致学生厌学,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有些学生写作业拖拉,还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从家长角度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自己设计,或到新华书店购买各类复习辅导和同步训练资料,让孩子做。据调查,有不少家长不问青红皂白,看见资料就买,买回来就让孩子做。有的小学生家长额外补充的练习比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还多若干倍。然而在家长辛辛苦苦付出的背后是否成效显著呢?从老师的角度看,留作业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学业任务,而忽视了作业的质量,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同时又忙于自己所留的任务之中,而是否作业真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了孩子的能力发展了孩子的个性呢?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采取了深入调查,并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思考。
二、 调研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学校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及效果,掌握学生课内外作业的内容、形式、时间、数量、质量以及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和兴趣;了解家长们对学生作业布置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调节改进作业内容、形式,寻求既有实效又有创意;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学习质量;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能力的实践型、开放型、多样型的.作业。通过改革作业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通过改革作业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就长远来看,形成良好的做事态度和习惯,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也是一笔财富。因而通过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来培养学生做事专注、认真、尽责的态度和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3、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调研反思来减少学生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作业,不必要的订正,多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宽视野,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学会生活。
4、通过调研分析让教师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愉快工作。将更多时间投入到钻研教材、设计有意义的作业内容上。
三、调查方法及调查分析结果:
(一)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
1.请问你平常都有哪些作业?( )
a 语文 b 数学 c 英语 d 其他实践活动
2.除了学校作业你还有家庭作业或课外班作业吗?
a 有很多 b 有一些 c 没有
3.你每天写作业的时间大约是多长?
a 没有作业 b 半个小时 c 45分钟
d一个小时 e 一个小时以上
4.对于这些作业,你是什么态度?
a 认真完成 b 一般 c 不认真
5.你喜欢哪种类型的作业?
a 基础型 b 难度型 c 实践型 d 趣味型
6.你最喜欢的作业是什么形式?
a 书面作业 b 口头作业 c 实践活动
7.老师经常布置你可以自主选择的作业吗?
a 经常 b 有时 c 没有过
8.全班同学的作业每次都是一样的吗? a 一样 b 有时不一样9、写作业是否拖拉? a 及时完成 b 拖拉10、作业是否独立完成?a 独立完成 b 别人帮助 c 同学研究
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抽样调查三班情况:共调查了86人
调查班级:二年一班:25人 五年一班:26人六年三班:35人调查结果:
各年级作业完成时间统计表问题选项所占比例二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你每天写作业的时间30分钟64%23%6%45分钟20%35%60分钟8%31%46%一小时以上8%11%28%没有作业18%29%35%有一些55%50%48%
结果表明:课标要求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五年级作业时间45分钟,六年作业一小时。调查结果六年作业量基本合适,但五年作业量偏高,而二年级没有真正做到无书面作业。另外除了校内作业外,部分学生还有校外作业,可见学生的作业任务比较繁重。而这样繁重的学习任务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所以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减少作业量,多给学生留有自由的空间。
【学生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学生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11-11
关于学生作业情况的调研报告【荐】01-10
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报告12-12
有关学生学习情况调研报告07-04
学生作业情况调查报告08-23
学生作业情况调查报告12-16
作业完成情况报告03-12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研报告06-22
大学生兼职情况调研报告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