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报告

时间:2024-06-04 12:02:58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研究报告[必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研究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研究报告[必备]

历史研究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我们学习了《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你对自己的姓氏有多少了解,你知道吗?请你们做一次xx研究。于是,我对杨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xx。

  二、xx方法

  1、查阅有关杨姓的书籍,了解杨姓的来历。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杨姓人口数量。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杨姓名人故事等。

  三、xx情况和资料整理

  1、杨姓的杨姓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子孙,更是黄帝的'后裔。令狐姓改为杨姓,莫胡氏,宇文氏,改为杨姓,还有很多均为立功赐姓。

  2、历史上的杨姓名人有:杨业、杨时、杨万里、杨雄、杨芳、杨季清、杨利伟……

  3、杨姓的人口在百家姓中排名第六,占汉族人口3.08%。

  4、杨姓名人故事《程门立雪》,杨时,游酢向程颐问题,巧遇先生睡觉且门外等候。程颐醒时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厚。

  四、结论

  1.杨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子唐叔虞封于晋,出公逊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子国,以国为姓。还有是以封地为姓,源于杨食。此外,令狐氏,莫胡氏,宇文氏改为杨氏。杨义臣本姓尉迟氏,父崇战死,义臣幼,被收养宫中,赐姓杨氏。

  2.在历史中,杨姓人才辈出。有北宋抗辽名将,“杨家将”之首杨业;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杨万里;水泊梁山好汉,号称“病关索”排行32的杨雄;清朝名将杨芳;太x天国杰出xx之一,东王杨季清;航天英雄,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3.杨姓为x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为杨姓。杨氏人口大约是4千万人。

历史研究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姓氏也分成了百家姓,流传至今。老师为了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姓氏,以及历史上有什么人物与我们的姓氏相同,让我们做了这篇研究报告,专门来调查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阅。

  2、查阅书籍和报刊。

  3、问问其他人。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

  王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少数民族及一些其他民族改姓,把自己的姓改变为“王”姓。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还有人,一竖贯通天、地和人。据说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哲学”呢!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就是“王”姓始祖。

  历史人物:

  鬼谷子王诩;战国杰出的军事家王翦;西汉初年大臣王陵;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汉朝皇帝刘家后代,篡夺皇位的王莽;是明代哲学家,军事家的王阳明;词人王安石;诗人王勃……都是王姓的人。

  现状:

  根据政管研究中心20xx年1月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1.015亿人,为全国第一大姓。

  王姓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海南、陕西、甘肃、新疆16个省(区、市)第一大姓。国家北方,姓王的人偏多;而南方,姓王的人则偏少。资料显示,暂时陈”姓,是南方的'第一大姓。

  四、研究结论

  1、“王”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

  2、“王”的三横代表天,地,人,那一竖则代表贯穿其间,所以古代皇帝都称“王”。

  3、20xx年数据表示,王姓在全国已到达1.015亿人。

  4、北方姓王的人偏多。

  5、男方姓王的人与北方相比,相对偏少;姓陈的人与北方相比,相对偏多。

  6、东周时期的“姬晋”,就是“王”姓的始祖。

历史研究报告3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历史研究报告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历史课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足,历史课堂教学仍然无法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部分教师意识到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仍倾向于传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缺乏多元化的教材和资源。

  2、学生参与度低:由于课堂仍然以讲授为主导,学生参与度偏低,缺乏积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3、教学方法过于死板:部分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讲授和记忆式教学方法,缺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4、缺乏实践与体验:历史课程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体验性,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利用相关资源,使学生缺乏对历史知识的实践和体验。

  5、评价方式单一:仍然存在传统的笔试和考试为主要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意识。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策略,如合作学习、项目制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此外,还应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实际运用能力。最后,评价方式也应更加多样化,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

  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

  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

  4、教室里,学习的氛围应该超越仅仅停留在预设课程内容的层面,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思考。教师不应仅仅以学生是否完成预设任务来评判课堂的成功与否。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资源并给以有效利用。显然生成性教学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堂教学之所以充满生动与真实,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变化与灵活性。虽然我们承认教学也有一定的规律,但在师生共同的课堂现实中却存在着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知识差异、性格和习惯的差异等,我们必须正视并展现这些差异,以还原学习的真实面貌,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的开展和学生的成长。生成性教学模式鼓励我们勇于面对意料之外的情况,使课堂呈现师生真实的生活场景。

  二、课题的界定

  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所谓预设即事先的规划与设计。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会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进行预先的思考和筹划。而生成,则是指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积极的课堂体验。通过与课本或其他学习材料的对话,学生们能够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激发出涌动的灵感。

  生成性: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学过程表现出适度自主和开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实际进展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并且引导学生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

  初中历史课堂生成性教学:教师结合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勇于参与的特点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生成,并且使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设,而是依照师生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体验历史,感知生活,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了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一理念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以及其他因素之间动态互动推进的过程。这些互动因素非常复杂,因此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存在多种可能性。鉴于这种多样性,我们在课堂教学前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可以不断生成新的形式,并影响下一步的教学过程。

  2、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瑞士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生成性课堂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直接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使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产生新的生成。

  3、“新基础教育理论”是叶澜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制推行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而是要使原本就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回到它本来的状态,摆脱传统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这是一种教育上的“生态工程”,旨在让教育重新回归朴素和真实。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提升教师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水平,从而促使其教学观念发生彻底改变,实现真正成为学生心声倾听者、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的目标。

  2、通过研究小组的共同努力使教师能够设计出有利于课堂生成的.教案,为生动可变的课堂提供可行性预设

  3、通过研究营造适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课堂氛围,使课堂真正被学生喜欢,成为学生探究社会变迁,提高学生心智的愉快殿堂。

  4、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的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策略

  1、做好具有生成性潜力的预设

  ①、我们旨在创建具有生成性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能够灵活适应不同的教育对象,并随时根据其变化生成新的目标。我们将努力构建开放性的目标,并随时准备兼容新的信息、加入新的内容以及注入新的要求。

  ②选择创造性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组织和呈现学习材料,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以达到促进课堂创造力的目的。注重基于生活的教学内容,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点。在教材中的空白处、矛盾之处、重复之处等地方进行多角度解读,引导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材文本、教师以及同学平等对话和思维碰撞中,激发新的思想和言论。

  ③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并且对学生思维做出必要预测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种生成性的教学过程板块式教学设计。该设计将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板块,并将它们分布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这些板块可以进行灵活的移动。同时,我作为教师也愿意倾听学生的“发现”,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以确保生成性教学的有效实施。

  2、组织生成性的学习方式。

  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和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组织一种开放式、民主式的学习方式。为了研究生成性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个体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行为,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潜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和交流想法,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思维,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学习。

  3、问题驱动法:通过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实践体验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5、资源整合法: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如图书、网络、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上方法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生成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①、合作式。“合作式”是师生、生生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的一种教学形式,我们将依据学生的需求,对于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理解的课文内容,从互补性出发设计合作学习。

  ②、质疑式。“质疑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必要形式,我们要限度地为学生开辟质疑的时空,把学生的“质疑”融化到每个历史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质疑中拓展思维空间。

  ③、体验式学习是倾注重心于学习者的直接亲身经历。通过实地参观和观赏影视剧,我们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④、讨论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知识的深化,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和交锋中促进语文课堂的生成。

  3、提高教师的课堂上的引领策略。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老师的引领,如何把这些原生资源转化为更为有价值的资源,源于老师的引领策略。我们计划从以下两个反面进行研究实践:

  ①、对于学生生成的资源,老师需要进行有效选择和甄别。学生生成的资源通常是原始的、零散的、片面的、模糊的,因此老师需要有能力筛选出那些有利于实现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习惯以及促进学生实践的资源。

  ②、能对信息进行整合转化,把个别学生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转化为大家的资源,把特殊问题转化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呈现生机勃勃的师生互动的场面。

  六、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生成性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七、研究步骤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1~7)

  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设计,撰写开题报告;

  (二)开题论证阶段(7~10)

  举行开题会,接受领导论证,完善开题报告;

  (三)全面实施阶段(10~12)

  围绕开题报告,加强过程管理,重视资料积累,边计划,边实施,边研究,边小结;

  (四)总结评价阶段(1~6)

  完成课题研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总结推广。

  八、预期研究成果

  时间成果形式责任人

  1——12月生成性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实录《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课堂实录《第一次世界大战》陈淑芳杨常刚刘磊

  九、本课题的研究基础与保证条件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是一所普通学校,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也具有广泛适用性,非常容易推广。初中部实行小班教学(大约50人左右),这对于开展科研研究非常有利。学校的校园网与互联网相连,为我们的课题组提供了便利,我们可以方便地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相关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学校校长阎增国非常重视教学研究,他在理论和实践中给予我们很好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务主任苗淑梅除了领导工作外,还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并显示出对研究的钻研态度。

  我们的研究团队由教学第一线的历史教师组成,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也有充满热忱和勇于探索的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凭借其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研究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建议;而青年教师则以其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深信,中青年教师的结合将推动本次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本课题成员曾在20xx年承担过学校研究课题:探索教师指导下历史学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实践。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该课题进一步扩展成为市级课题“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试验”,并持续深入开展研究。我作为负责人陈淑芳,拥有历史教育本科学历和中级教师职称,今年37岁。我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曾荣获河北省录像课比赛初中组一等奖、省级历史学科说课比赛二等奖等多项市级荣誉。此外,我还发表了多篇获奖论文,包括《让网络为我们插上成长的翅膀》、《初中历史教师面临的困境》、《更新历史课教学观念》、《教学三得》、《与青年教师探讨的几个问题》、《中近史巧记速记》、《科技革命中的考试题回顾与展望》和《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等。这些论文分别在省级和市级中获奖,并发表在《中学文科》、煤炭普通教研室发行的《基础教育研究》、《邢台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和《新课程》等刊物上。

  经过前一阶段的不懈努力,我们广泛收集了关于生成性教学的资料,并完成了理论学习阶段。通过对现有理论的深入研究,团队成员的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在弹性预设和教师引导策略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这些成就为我们进一步展开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生成性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将贯穿我们整个研究过程,使得研究不断生成并逐渐完善和改进。

历史研究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人姓张,他们都说几百年前是一家。姓氏是值得研究的,于是我就对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张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了解张姓人口分布情况。

  3.搜集张姓的名人故事,并作出结论。

  张姓的来源

  关于张姓的最早源地,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挥这一支,最初源于现今的太原。太原,是中国张氏的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张氏望族所在地。到了周代的韩国和晋国之后,由于加入新的系源,张姓的源地也发展至多处,当时的韩国,“其得望者十二”,前已引袁桷之说,此处不再。当时的晋国,成为张氏望族的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高平十四望”。韩、晋国中改姓为张姓者,虽晚于挥之后裔,但却后来居上,繁衍很广。在张氏姓源中,也有少数民族加入的成分。这是到了汉代之后,由于刘汉的强盛,一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刘,也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改姓为张。

  还有许多的名人如张仪、张苍、张禹、张敏、张温、张四知……

  张姓的'分布情况: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

  三、结论

  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高宗宰相张文的儿子张锡,有明治家张居正。有西汉谋士张骞……我们为张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我国源远流长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张姓目前是中国第三的,据统计张氏有9450万人。

历史研究报告6

  一、问题的提出

  我看过课本上关于李姓的调查报告以后,对姓氏感了兴趣,想知道“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于是,我决定对张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浏览。

  2、询问家长。

  3、查阅书籍。

  三、资料整理

  张姓来源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历史名人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飞: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择端北宋画家,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大千:著名画家。

  现状

  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

  四、研究结论

  1、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汉初大臣张良、唐朝名相张九龄、晋代文学家张翰、现代国画家张大千、清代词画家张子祥、宋代诗人张耒、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

  2、张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3、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据统计,张姓人口数量已接近一亿。

历史研究报告7

  一、问题的提出

  我的身边有不少亲人姓张,我有许多朋友姓张。所以“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张”姓在全国人口数量的第几?

  二、研究方法

  1、网络搜集

  2、查阅书籍和报刊

  3、询问身边的.亲人

  三、资料整理

  来源

  张姓,是全国第三大姓。最早出自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姬姓。在距今5000年左右,黄帝先后战胜蚩尤、炎帝,统一了中国的中西部,生活在东部地区以少昊为首的东夷族看到黄帝的势力强大,就臣服于黄帝。

  历史名人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现状

  20xx年所统计的数据中,中国张姓人口,有896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只比王姓和李姓人口略少。这还不包括海外华人的张氏宗亲,全世界张姓人口总共将近一个亿!其实,中国姓氏人口记住三个重要数据就可以了:王李张三个姓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1%,前十大姓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2%,前100个姓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截止20xx年,张姓人口约为8480万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07%。作为中华姓氏之一,张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以及其他姓改姓等。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张姓源远流长,传说皇帝的第五子挥在观察天象时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矢,这个是古代重要的武器。所以,挥被皇帝赐弓氏,然后又成了张氏。后来,又有许多姓氏先后改为张姓:比如聂氏、诸氏……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改为张姓。

  2、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刘邦重要的谋士张良,西汉外交家张青,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我们为张姓祖先创造的历史辉煌而感到自豪。

  3、张姓是当代中国人口的三大姓氏之一,在世界上人口也是名列前茅,据统计伤心人口总数是也超过1亿。

历史研究报告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龚,我很好奇:“龚”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龚”的`名人有哪些?“龚”姓在我国人口中排名第几?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龚”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上网查资料。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传说周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以邑为氏。宋初有翁乾度有6子,分别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五子分姓龚,其子孙也姓龚。共氏后来为了避仇,便改了自己的姓氏,有的在“共”旁加了三点水,变成了“洪”氏;有的“共”字上面加了一个“龙”字,就成了龚氏。

  历史名人:西汉时任渤海太守龚遂;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龚自珍;近现代的抗日英雄龚华名;清代著名画家龚贤;曾三举孝廉的龚胜……

  现状: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龚姓人口排名第89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龚”姓来源于周昭王的支庶子孙,共氏为了避仇改为“龚”姓。

  2、历史上,“龚”姓名人有:渤海太守龚遂、诗人龚自珍、抗日英雄龚华名、画家龚贤、三举孝廉的龚胜……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中,龚姓排名第89。

历史研究报告9

  一、提出的问题

  我的妈妈姓黄,妈妈的亲友也都姓黄,黄姓是怎么来的?黄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姓黄的名人有哪些?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所以我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来源:黄姓,中华姓氏之一。据《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从夏朝2148年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经历1500年的古老黄国被楚国所吞并。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历史名人:

  黄姓在历史上的名人,第一个让我想起的就是三国东吴名将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黄盖。最让人记起的是那句有名的'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黄歇战国时,楚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著名政治家。楚考烈王时任令尹,封地淮北12县,门下食客3千。

  黄飞鸿,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被世人广为传诵。

  现状: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四、研究结论

  1.黄姓的来源有许多种说法,上古时期,火神祝融之子陆终建立黄国,后来黄国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分散到各地以原国名为氏称黄姓,并尊陆终为得姓始祖。

  2.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3.历史长河中黄姓人才辈出,三国名将黄盖,黄忠。一代宗师黄飞鸿。海南岛纺织家黄道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总理黄菊……

历史研究报告10

  在班里,有许多同学姓“刘”,可我很好奇“刘”姓是从什么年代诞生的?他又有怎样的'历史呢?于是我写了这个研究报告!一、调查方法。

  通过上网查资料。

  通过报刊得知刘姓的历史。

  通过书籍得知刘姓名人。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历史研究报告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班里只有三个同学姓张(包括我),上网一查关于张姓的资料,我吓了一跳,张姓的人口还不少呢!是我国排名老三的姓氏,于是,我对张姓有了兴趣,便对张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

  2、查阅书籍

  3、通过问父母,掌握关于张姓的名人及故事。

  四、结论

  1、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汉初大臣张良、唐朝名相张九龄、晋代文学家张翰、清代诗人张问陶、现代国画家张大千、清代词画家张子祥、宋代诗人张耒、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

  2、张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3、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李”姓排在第二,其次是“张”姓。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中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显示,张姓人口在中国姓氏中排在第三位,有近1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7.1%

  活动五:汉字字体的演变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变,前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行书—草书。这七种字体。被称为“汉字七体”。

  活动六、制作汉字印章

  汉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流传下来的不可多得的一份遗产。作为汉字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应该了解汉字,把汉字当作真正的中华民族的.瑰宝来传承。

  汉字千年,它是我的身躯,是我躯壳中的血管,是我血管中奔腾的血液,是我中国传统文化的脊梁。

  汉字的奇妙在书法家的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点、一横、一竖、一撇在书法家手中变成了小精灵或舞者跃动的优美舞姿。

  我爱汉字!

历史研究报告12

  一、问题的提出

  “杨”姓是中华姓氏之一,因为我姓“杨”,我想了解一下“杨”姓的起源和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上网查阅资料

  查阅相关书籍

  三、调查研究情况及资料整理

  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xx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四、研究结果

  杨姓的历史源远流长,杨姓的发源也在今山西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我为自己是一个杨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历史研究报告1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王,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王,那么“王”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王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王”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要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可以查阅书籍和网络。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类别内容

  来源王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代表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哲学。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

  历史名人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被誉为“书圣”;唐代的王勃与杨桐,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唐朝的王维是著名的诗人、画家,并被誉为“诗佛”;北宋的王安石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现状王姓的现状,王姓属于三大姓之一,遍布全国各地,这就是现状。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王姓历史上是排第八,但是现在姓王的比较多,是属于前四的大姓,所以说王氏王姓家族还是比较旺盛的。

  四、研究结论

  1、传说“王”姓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2、历史上,“王”姓名人辈出。有“书圣”王羲之、初唐四杰之一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伟、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亮眼的光芒。

  3、现在姓王的人比较多,是属于姓氏前四的大姓,所以现在王氏王姓家族是比较旺盛的。

历史研究报告14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调查王姓历史的题目。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王姓的来源和王姓的历史名人。

  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源远流长,传说先秦时期东周灵王有太子晋,太子晋聪明早慧,才识过人。后来,洪水泛滥成灾,太子晋献计灵王,没想到灵王不但不听,还废掉了太子晋的名位。为纪念太子晋是王族身份,他的家人都更为“王”姓。也有改姓的,王族之后都改为“王”姓,大臣们也纷纷效仿。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王姓,是王姓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有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现代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我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4、据20xx年统计,王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在20xx年国家重新统计了一番,把百家姓定了下来,目前王姓排第二,李姓人口数量现在排第一。

历史研究报告15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何”,我对我的姓氏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何”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何”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姓“何”的中国人有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对“何”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些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资料

  2、查阅网络资料

  3、询问家长

  4、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何”姓来源:

  1、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仕晋,封于韩原,以地为氏。后来与赵、魏三家分晋,成为诸侯。秦始皇灭六国,“韩”氏族裔遁逃江淮之间,因改姓“何”。

  2、他姓改姓。东汉灵帝大将军何进异父弟朱苗为车骑将军,改姓“何”。另有南方“郝”姓由于古代语音流传后来书写作“何”。

  3、赐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鲜卑姓“贺拔”氏改为汉姓“何”氏。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归顺明朝,世袭河州卫指挥同知,赐姓“何”氏。

  4、少数民族中的“何”姓。在我国汉唐时期的西域地区,有月氏人建立的康居政权,原居祁连山北的昭武城。西域的米、史、曹、何、安、小安、那色波、乌那昌、穆等政权先后归附了康国,均以昭武为姓,以示不忘其本。史称“昭武九姓”,而“何”则是其中之一。

  历史名人:

  1、何进:东汉末年灵帝时外戚、大将军。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何皇后的异母兄。时黄巾起义拜进为大将军,率军卫镇京师,以功封慎侯,及灵帝崩,皇子辩即位,以主幼宫廷内外不安,进谋诛宦官不密,反为所害。

  2、何仙姑:传说中的女仙名,八仙之一,她一生博爱仁慈,经常施药施医给贫苦人,博得民间广泛敬仰。因此,名登仙籍,为全国人民所纪念。

  3、何绍基:别号东洲居士,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

  4、何应钦:(1890-1987)贵州兴义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任贵州讲武学校校长,黄埔军校总教官,政府军政部长,抗战任总参谋长,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1945年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代表冈村宁次投降,后曾任国防部长,行政院长。

  5、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民国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何香凝是中国国民党左派的杰出代表、著名政治活动家、画家。

  ……

  人口现状:

  目前“何”姓人口在全国的数量约为1700万,占全国大姓的第17位,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在分布上,除遍布全国各地之外,呈现出南方较多,北方较少的分布格局。

  四、研究结论

  1、我国的“何”姓源远流长,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

  2、“何”姓人才辈出。有东汉大将军何进、晚清书法家何绍基、黄埔军校教官何应钦、女权运动先驱何香凝……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何”姓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17位,人口约1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2%。

【历史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06-27

历史人物研究报告06-28

历史研究报告02-21

历史研究报告06-03

历史研究报告[经典]06-04

恐龙历史研究报告06-28

王姓的历史研究报告06-27

王氏的历史研究报告06-27

朱姓历史研究报告06-28

历史研究报告15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