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汽车专业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汽车专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汽车专业论文1
摘 要: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汽车维修专业改革要从教材的整合、教师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等诸方面进行,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取得好成果。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实践教学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行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中国汽车在保有量连续数年的持续激增后,已逐渐步入维修期,随之汽车服务市场迅速扩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高职院校中一直是一个受到重点关注并不断发展的专业。所以,高职院校的汽车维修专业一定要结合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与探索,尽快培养各类急需的中、高级人才,满足未来汽车行业人才的需要。
一、对现有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
首先要对教学活动的范本教材进行科学整合。一是要发挥教材的引导性。因为教材毕竟花费了编撰者们大量的心血,有它本专业的系统性特点。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增新内容,删旧知识。汽车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教材有它不可避免的滞后性。所以在教材整合时,要打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教材中的过时知识略去,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新技术知识融会进去。还要打破原有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要求,将教材按照不同的技能划分为多个模块,各个模块既包含了理论知识,同时又插入了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步骤,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并且加入了针对性的工作页以供练习和教学效果检验。教材写作过程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求使教材更贴紧汽修行业,更具实用性和可读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无培养“双师型”教师
我们的教学改革不仅需要一定的硬件资源,还需要有很强的软件资源,需要既能精通教学理论,又能掌握汽车维修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是新型课程的实施者,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不适应以实践环境为主、任务为中心的教学,他们需要在技能上有大幅度提高,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转型,在能力结构上具有“双师型”队伍的特征。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应该主要通过以下几条渠道实现队伍建设的目标:
一是校内培训。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研讨和内部培训。明确教学改革的目的、方式以及对老师的要求等。
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和实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的需求,每学期派汽车专业教师到企业调研、培训。
通过培训或调研,教师们了解到各类不同企业对职工的特殊要求,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等,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有了更贴近生产第一线的方案。
三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教学指导,带动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请维修企业的技术总监来校帮助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对人员素质的具体要求,并指导专业教师按企业的规范要求进行技能操作。四是重视教师的教科研的探讨和交流。 三、充分采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并茂的优势,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简练直观,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将汽车发动机的拆装过程制成录像,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根据录像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发动机拆装训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汽车零件工作原理时,通过可视化模拟软件,动态的演示,使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理想模式到实用模式的逐步分析,使学生不但理解原理,而且了解和掌握了学习汽车工作原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在实训教学中坚持以下几点:
1、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同时在实训室进行,全部专业课程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问题现场提问,现场得到解答,师生互动,这样既锻炼了同学“真枪实干”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师生感情交流。
2、课堂教学与课后学生动手实训相结合,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正常上班时间,汽车实训室针对汽车专业学生实行工作时间全方位开放。这样一来,学生没课时可以到实训室自行拆装,了解汽车各零部件及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讨论研究,如仍然不懂可以问实训老师或上课时问老师;有时实训室有什么汽车要保养或维修时,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动手参与。
3、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是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
(2)学生在寒暑假时,可以自己或请老师一起与厂家联系,到维修厂实习。这让学生学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社会对当前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对该专业的实训教学作了较大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家长、学生、社会企业的充分认可,该专业也成为了学校的骨干专业。
汽车专业论文2
摘要:职业技能大赛,尤其是大型的国家级大赛,已经形成一个多赢的局面,既能选拔出优秀的学生,也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技能。既能彰显国家高职办学成果,也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随着技能大赛的规模逐年增大,其对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以高职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为例,通过自身经历研究技能大赛对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人才培养
目前全国各大职业院校紧跟脚步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以整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都在提倡“人才培养与产业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但在实践中受各种外在因素影响,与培养出适应于企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
职业教育改革火热进行中,不论是教学改革还是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都是基于企业需求,对接行业需求,以切实的工作岗位为基础进行修订。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企业的评价是衡量标准。基于此,汽车营销技能大赛所设的比赛项目和要求同样以企业和行业的岗位要求为参考,且多数4S店或汽车厂家每年也举办企业内部的汽车营销技能大赛或汽车售后技能大赛,而且企业内部技能大赛的赛项和要求与全国高职技能大赛也基本吻合。由此可见,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对于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汽车营销技能大赛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计算机使用熟练程度、商务礼仪、与人沟通能力、汽车相关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则需分析支撑这些能力的知识结构,并将分析结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求来研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的相关实践教学项目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如本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的学生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层层选拔,“一对一”强化训练,其专业技能、心理承受能力等有着很显著的提高,因完全适应于企业的用人要求,有过参赛经历更受企业欢迎。由此可见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作用不能忽视。专业技能大赛虽然表面上看是在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其实质上有过指导技能大赛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技能大赛也是对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与教学技能的一种考验和促进。指导教师必须对相关赛项的行业标准、赛规、汽车及营销专业知识、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的最新发展、社会对本专业技能要求等有透彻研究。由此可见,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不关学历水平、技能水平,而是在于教师的综合技能水平。
2技能大赛对学校导向带来的问题
随着技能大赛的火热进行,各高职院校把每年一度的技能大赛视为教学重点,也作为检验教学水平的一个契机,纷纷投资建设并完善实训设备或比赛设备,以推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但实际操作中,在导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1拼成绩
在技能大赛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是每个高职院校或者每个指导教师希望的,特别对于正在发展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部分高职院校来说,是一种对学校的肯定和教学实力的提升。但在每次的技能大赛训练中,只针对参赛的两名选手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其他学生的训练机会,且有些学校会有一批“陪练”人员,这些“陪练”人员不乏有大一的学生,其目的是为下一年的比赛做好提前准备。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受益面也不广,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背离。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将参赛的学生进行停课训练,打乱了学生的正常上课。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一切以提高成绩为出发点,仅对需要参赛的项目进行训练,不是参赛项目的一律不考虑,应赛氛围浓郁,背离了大赛“以赛促教”的初衷。
2.2拼条件
在本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新建专业,专业实训条件处于建设初期,仅满足于日常教学,更是缺乏比赛专用设备。参赛初期,在缺乏比赛条件的情况下参加比赛,学生去参赛虽然增长见识,但比较其它条件成熟的院校,营销实务环节差距不大,上机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受到硬件条件制约。随着专业建设逐渐推进,完善条件后,连续两年取得了好成绩。由此可见,比赛指定的一些硬件、设施,对于很多院校也是挑战,要加大投入不光看教师和学生,还要看学校的条件。
2.3拼主场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参加技能大赛学校的师资和实训条件不尽相同。承办技能大赛的学校在比赛方面工作有欠缺。除了对比赛项目的评分标准没有细致宣传外,还缺乏赛后反馈,整个比赛是封闭式,参赛学校的指导教师根本不能够看到比赛现场,不知道自己学生问题出在哪,不知道自己参赛学生与其他参赛院校之间的差距,根本做不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这点也只有承办学校最知晓情况,导致于每年的第一名往往花落于承办院校,主场优势明显,使其他参赛学校的斗志减弱,甚至有退赛情况发生。
3技能大赛后对人才培养的反思
3.1应完善制度,加强组织,建立校级技能比赛长效机制
学校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充分发挥大赛的引领、导向、检验、激励作用,不断完善校级比赛,不搞“精英赛”、“淘汰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就业,优化课程结构,做到年初有规划,期间有落实,年终有考核,使比赛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结合“职业教育活动周”、“学校开放日”等每年举办校级技能大比武和技能展示活动,鼓励专业应赛尽赛,拓展比赛的经纬度。
3.2以赛促学,全员参与,推行人人参赛的比赛机制
摒弃“唯成绩论”的功利性观念,不断淡化单纯为“大赛而大赛”的思想意识,全面推行人人参与、经常性的技能比赛,将比赛演化为教学的常态模式之一。让比赛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大赛前的集训实现了“优中选强”,教师与学生同场竞技,促进教学相长,覆盖到每位教生,营造人人学专业、个个练技能的良好育人氛围。
3.3以赛促教,注重实践,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通过技能大赛,把技能大赛作为专业课程改革的导向标,引领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推进项目化、实训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动口又动手”,避免“纸上谈兵”。借鉴技能大赛要求,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及时调控教学行为,实施有效评价,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向监控,将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纳入其中。同时,提升专业教师实践技能,让教师参与企业生产,不断丰富专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4结语
大赛的项目经多方权威人士多次讨论论证研究,紧贴行业要求,经过一系列严格、科学的评价而制定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权威性。在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很难对全部学生如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那样进行培养,但是技能大赛对人才培养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应该将技能大赛融入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使之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对于教学一线人员来说,重视和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和促进作用,积极推行“学训赛相通”的教学模式,培养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合理的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中并使其实践是个须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姜放军.浅析技能比赛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16):219-220.
[2]魏华典,李国文.浅议中职汽车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J].交通职业教育,20xx,(3):31-32.
[3]张瑞阳.技能比赛与日常教学有效融合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xx,(12):130-131.
[4]郭琳.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汽车营销教学改革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xx,(2):22-24.
汽车专业论文3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内容陈旧,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教学中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随着汽车机电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时代在召唤新型的维修技术,包括科学的检测方式和手段,科学的维修方案和专用工具应用,我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中职汽车维修专业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怎样高效培养受企业欢迎的学生成为有关学校、教师深刻反思的问题。
二、传统教学方法出现的困境
由于生源质量较差,中职学生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缺乏较高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按照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会认为老师总是讲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讲一些没用的东西,讲一些没趣的东西,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学生的态度又引起教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彼此不买账。这样的现象在中职学校比比皆是,教学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传统教学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和实习两个部门,使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教学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教学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不能合理统筹,更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人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而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的特点。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增加了师生的直接接触,教师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置
现代汽车维修专业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要以汽车维修服务为向导,与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专业课程要进一步充实调整电子技术原理、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内容,并且应介绍这些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汽车构造原理应以能代表时代特征的轿车为典型,并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给学生。
笔者认为专业课程设计应分四部分:(A)专业课;(B)专业延伸课;(C)实训课。其中专业课程具体方案如下:
(A)专业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维修与质量检测
(B)专业延伸课:
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
汽车驾驶技术汽车营销与配件管理
汽车美容与装饰汽车保险与理赔
旧车鉴定评估与交易钣金基本工艺与设备
汽车涂装技术车身检测与校正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二)设置理实一体的专业教室
汽车维修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设施方面,专业教室实习和实验基地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配备先进、完整、齐备、典型的汽车及零部件和总成、汽车电器、电路、各类电控系统、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等实习、实验设施。根据教学内容、设备配置等情况,安排好学生学习工位,每个或每组学生一套工具、一个教具,教师依据实物或模型讲解理论和操作,然后学生训练,教师巡回指导。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时可推广多媒体教学。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汽车各零部件工作时的内部运动关系及结构原理,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室的学生容量根据设备条件、教学内容等因素确定,以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实训。
同时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依托本地汽车行业,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创造条件与先进的维修企业、汽车制造厂家挂钩实习观摩,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例如,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就通过国家教育部搭桥,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本校内推广AYEC课程,双方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该校企合作项目,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无偿给学校配置了两辆别克轿车,配置了别克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给学校专业课教师进行别克轿车维修保养培训,配置AYEC实训教材。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前提。“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界限,使得任课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专业规范的`操作技能。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仅重视理论只能纸上谈兵,如果能结合典型案例授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理论边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们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所以专业教师一年要有一定的时间,深入维修一线参与维修和排故实践,或者外出进修学习,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与技术发展同步的、行业中某一领域的机电一体化专家。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绕过了以往“死记硬背”名称、原理的暗礁,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做到实习课程不间断,除了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让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更重要的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和开展产学结合方式,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让这些技能实训过程惯穿与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完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实现从学生到就业的过渡,缩短就业磨合期。
结语
汽车维修已步人高科技的领域,加速培养具有较高层次的维修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开设汽车维修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更应通过教学改革,使自身得到不断完善,更好地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真正成为现代汽车维修所需实用复合型人才培训的摇篮。
汽车专业论文4
【论文关键词】汽车专业课 教学改革 理论实践 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汽车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职学校在培养高技能汽车专业人才时要与时俱进,深度的优化和改革汽车专业教学。加快和完善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引言
在世界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引领下,我国的汽车行业也在蓬勃发展。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但我国仍是一个汽车发展中国家。在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机械、微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维修与汽车运用的技术人才成为目前最为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之一。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优化汽车专业的教学也就被提到职业教育的议程上。不断进行汽车专业教学的改革,并且要与社会的需求接轨,就能适应汽车行业并且为汽车行业培养出优秀高技能的人才。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校的汽车专业是国家示范性专业,就汽车专业课的改革与优化,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推进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优化
1.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是中考的落榜生或者是因某种原因如家庭困难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对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本来汽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比较抽象,尤其是汽车电控技术更加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和视频演示,加上教师详细而生动的讲解,出来的效果更加直观,令学生们容易接受,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对汽车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们通过观看汽车各个部分的动画和视频以及汽车仿真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们对汽车的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从这些方面提高了学生们对汽车专业课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利用多媒体讲课,把学生们难以理解的抽象化转变为了具体形象化,同时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为以后的实践也打下坚实的基础。
2.稳步完善硬件设施
现在很大一部分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很落后,导致硬件和软件的不协调发展,满足不了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很多学校尤其缺少的汽车检测诊断设备。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汽车的检测维修已非传统意义的检测维修,因此需要增加先进的检测、诊断设备。与之配套的检测、诊断设备也不断更新,先进的发动机综合诊断仪、解码器、示波器等诊断设备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在汽车维修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学校应该增加专用的检测、诊断和维修设备以改善教学效果。目前我们学校购进了几百万的检测诊断设备,完全能够完成现在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各个中职学校现在的汽车专业师资有一定的欠缺,汽车专业涉及的面比较广,缺少双师型教师,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行业在迅速发展,所以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会面临着知识和技能落后,因此也需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各个学校也在加强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建设,充分发挥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优势,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进修培训,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及组织同类学校间的校际交流,互相促进教研能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联谊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各个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加快双师结构的建设。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的合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需与相关的企业建立深度的合作关系很快的建立起“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教学和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平行交换、岗位轮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1+1+1+1+1+1(学期)的教学时段模式(即学生一个学期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到企业参加课程内实习)下,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80%以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离开学校就能立即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专项班,按照企业的标准,学校实施教学和培养。这些培养模式有的在我们学校实施已取得相当的积极反响。
5.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
陈旧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已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在教学上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各个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从而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上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这些让理论和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根据学校的设备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专业课老师编写符合自己教学的教材或者说是工作页,这样可以不选用其他的教材。同时也要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交流共同开发出适合学校教学和企业用人的特色教材,这个层次需要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与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
三、结论
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的改革旨在培养适合汽车行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改革和优化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目的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动手的能力,以至于提高维修技能。还要和企业密切合作交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还可借鉴高职院校的汽车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王兰群.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1
[2]傅筠,冯渊,冯建东,韩冰,黄捷.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汽车专业论文5
我国汽车营销经历了三个阶段之后,也在逐步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发展的历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销理念发展滞后
汽车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其销售质量。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关注销售理念,并积极制定了一系列销售方案,以有效提升其销售量,提高其市场闻名度和影响力。但就现阶段来看,许多汽车企业仍坚持传统的销售理念,仅仅将营销视为简单的产品推销,大搞产品促销,没有充沛考虑消耗者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其品牌建设。
2营销体制层级过多
当前,我国汽车营销体系中普遍存在销售层级众多、管理秩序杂乱、销售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其营销能力的提升。同时,生产厂家对销售市场的掌控力不足,一个品牌拥有过多销售商,利润率越来越低。另外,还有一些汽车产品的销售中间流通环节多,产品从出厂到销售中间需要经过多道环节,这就导致销售成本增加,严重损害了消耗者的利益,不利于汽车销售市场的可继续发展。
3销售方式单一化
目前,国际上较为风行的汽车销售方式有上门推销、消耗信贷、展厅专卖以及网上销售等。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销售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为展厅专卖,销售效果总体不太理想。在此背景下,汽车销售市场的潜力没有得到充沛挖掘,消耗信贷、网上销售以及租赁销售等对汽车销售刺激作用不明显。另外,随着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的不断完善成熟,原有的销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汽车销售的实际需要,企业必须积极创新销售模式,制定科学的销售战略。
4销售服务短缺标准
在汽车营销服务上,企业短缺统一标准的规范,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消耗保障体系,以维护消耗者的合法利益。服务模块仍是企业销售的弱项,严重制约着企业销售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汽车销售从业者的总体素质不高,短缺经验销售服务,无法为消耗者供给更优更全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营销服务得不到应有的注重,销售人员仅仅将其视作一种附加项目,没有充沛认识到营销在汽车销售中的首要性和必要性。在销售人员看来,只要将汽车成功销售出去即完成了其销售任务,后续服务可有可无。
汽车销售形式的未来趋势
随着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管理体制的日趋健全,我国的汽车销售形式也会随之发生变更。一项钻研显示,未来我国汽车销售形式将出现以下几方面变更。
1网络车市与有形市场的结合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车市将逐渐成为汽车销售的主要营销手法之一。消耗者可以在网络车市上选择自己满意的产品,并及时领会和掌握最新产品信息,享受商家供给的个性化和高效化服务。与此同时,商家也可以借助网络车市进行产品营销活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有效地提升了其利润水平。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消耗者可以更好地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喜好要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这种营销方式不仅减少了场地占用,还极大地提升了其销售效率,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深受消耗者的欢迎与青睐。
2“以消耗者满意度为中心”将成为主流服务理念
随着人本服务理念的深入,企业管理者逐渐认识到客户管理在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通过提升营销服务质量的方式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厚度,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罗伯特劳特伯恩指出,企业要想做好营销活动,就必须从客户的实际需求特性起程,正确处理客户需求与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认真分析和钻研客户的需求标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案,以实现客我共赢。企业销售者应该将其销售活动视作一个满足客户需求的历程,进而树立科学的客户观和营销观,推动其营销活动的可继续发展。
3汽车经销场所应具备“一站式”服务功能
随着我国汽车销售市场的日趋猛烈,企业为抢占市场先机,提高其综合竞争力,纷繁制定了一系列营销战略,以更好地提升其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一般地,消耗者在选择产品时,往往习性多领会一些产品,并综合比较各产品的'优劣,货比三家,最终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因此,企业为更好地适该当前汽车营销的实际需求,逐步建立起集销售、检测、消息交流以及配套服务于一体的营销模式,不断完善其服务功能,创建独具品牌特色的汽车营销文化,丰厚汽车的应用内涵。
我国汽车营销创新思路
1营销理念的创新
仅从单一型营销模式来看,企业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技巧主要取决于其营销理念。因此,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其营销目标,就必须及时更新和完善其营销理念,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企图。在现代汽车营销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焦点逐渐由价格转向营销理念。因此,,管理者必须积极加强自身学习,科学分析和判断当前客户的需求结构,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以提升其销售效率和质量。目前,消耗者在选择产品时,不仅关注其价格、性能和品牌影响力,更看重企业的售后服务。因此,企业必须及时创新营销理念,有意识地提升其服务品德,增加其竞争优势。
2营销模式的创新
现代营销模式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协调企业、社会与消耗者之间的关系,找准利益平衡点,运用先进的管理法子和技巧进行客户管理,提高客户的忠厚度和满意度,增强其对本品牌产品的认同感。此外,企业还应该自觉加强自身管理,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营销经验,增加其营销成功几率。
2.1完善品牌专营
目前,国内普遍采取品牌专营的方式进行汽车销售,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汽车企业通过与厂商签订合约的方式授权经销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展销售活动,以提升其产品闻名度,扩张产品影响范围。随着我国汽车销售市场功能的日趋完善以及其管理体制的不断健全,汽车销售企业应该建立起“四位一体”,即整车销售、零配件供应、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的专营模式,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汽车销售企业与经销商利益的最大化。
2.2发展汽车超市
与品牌专营相比,汽车超市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一是可以同时承担多家品牌产品的代理销售工作,销售产品种类更为丰厚;二是可以有效补充品牌专营模式,满足消耗者的个性化需求;三是其功能日趋多样化,不仅具有汽车展示和销售功能,还具备汽车配件供应、试驾、美容保养、休闲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汽车超市,不断拓展其服务领域,提高其服务水平。
汽车专业论文6
论文摘要:高职汽车专业作为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专业之一,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汽车服务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随着全国各地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内涵建设问题成为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为此,广泛开展和实施“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践“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在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设施等方面不断改进,对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成效。
论文关键词:高职;质量工程;精品课程;效果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地开展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首先要成立了系部质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领导担任项目组组长,各专业负责人和专业骨干老师专业及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实际情况从各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定重点建设课程作为突破吕,可以考虑各个汽车专业的公共专业课程。
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教学能力强的教学队伍
师资队伍是课程与专业建设的基础。首先应建立专业核心课程团队。由课程负责人、企业技术骨干、课程教学骨干教师构成核心课程团队,并通过学历进修、新技术学习、下企业实践锻炼、教学研讨等各种方式来培养青年老师,对企业引进的技术人员则进行教学法方面的相关培训与指导,这样全方位的培养方式对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的教学队伍很有必要。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在进行课程整体设计时要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解决汽车检测维修与故障诊断等方面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使毕业生的毕业后可以与就业岗位零距离。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均来自汽车维修企业中汽车检测与维修相关的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是相对完整的一个系统。
(三)“工作过程导向”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课堂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引导学生在完成各种教学性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汽车空调构造与维护、检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讲授、多媒体演示、虚拟仿真技术、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保证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主要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依托实训基地中生产性教学车间或专业仿真实训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实训项目内容、流程等均应该具有真实性,是企业实际维修项目的再现。在实训过程中,还应该将相关标准、规范贯穿其中。实训基地同时具备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为社会开展技术服务等作用。
(五)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是学生接触企业的场所。在校外实行训基地建设中,应该注重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在人员互聘、资源共享、项目开发等方面实现校、企双方互惠互利,才能实现校企业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我系汽车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过程中。
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成效
课程组全体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卓有成效。
(一)师生参与情况
通过《汽车空调技术》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大大促进了我系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参与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并带动了相关课程的改革,近三年来我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人数达到了1000多人,受益面广。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系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的特点,结合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服务岗位的工作特性,同时借鉴德国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重新建设了实训基地,配套相应的教学设备,实现了理论实训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就业率达到98%,到20xx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获得了自治区示范性专业。
20xx—20xx年期间,“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项目教学实践”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并与企业一起制定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人才岗位职业标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及、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项目化教学指导方案,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2篇,同年,本专业实训基地—汽车技术中心获得了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
(三)课程教学资源与网络课程建设及使用情况
本门课程有专门的课程教学网站,该网站上存储了的教学资源库收集了:
1、国内外各大品牌汽车近百种车型的维修手册;
2、近百种各汽车制造公司,各品牌维修4S店的企业内部培训资料;
3、教学课件、汽车空调教学培训视频、汽车空调电路图;
4、汽车法律法规、国内主要汽车维修网站链接。
大量的教学资源为实施项目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我系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汽车空调技术》教学软件获得了第七届自治区教学软件大赛二等奖。 (四)学生培养情况
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是我们的毕业生职业素养高,岗位适应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达到工作要求并能独当一面,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同类学校的毕业生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深受企业的欢迎。
(五)技术开发研究及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情况
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xx年开始汽车专业与广西机械工程学会合作对新能源乙醇汽油进行了研究,其中“车用乙醇燃料电子控制喷射系统”研究项目获得了广西教育厅的立项,研究出乙醇汽油生物添加剂及E50乙醇汽油,并获得国家专利2项。
20xx年至20xx年以汽车技术中心为依托与企业联合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承办了南宁市第一届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培训班,5年来,为本区域汽车维修行业开展了近1542人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获得社会好评。
四、质量工程建设的体会
(一)充分认识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是做好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
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教学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特色,搞好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领导重视是做好精品建设的重要保证
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与课程建设有关的各方面的工作。
(三)具有高素质的课程开发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的基础
课程开发者要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要有驾驭精品课程建设的能力,要有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
(四)做好课程设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课程分析与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的重要阶段。要重视课程相关产业、行业背景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论证,以及企业岗位知识、能力的要求,使课程开发有坚实基础,才能真正为区域经济服务,为企业服务。
(五)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精品课程应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这也是本课程建设努力达到的目标。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专业与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实训基地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队伍的力量需要不断充实,年青教师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地提高,结构还需逐步优化;
(三)网络资源应用还不能完成满足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
(四)部分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高。
六、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有关建议
(一)继续开展专业与课程调研,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保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先进性,力求能反映行业、企业最新的技术,加强和扩大与企业合作,开发与企业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项目;
(二)进一步完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完善配套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三)继续丰富网上资源,充实完善在线测试、虚拟仿真项目训练等内容;
(四)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制订一套完善的实施方案和奖励制度,提高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在几年来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做工作,成绩与不足并存,重要的是项目的建设过程与课程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应以此为契机,加快专业的改革与课程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汽车专业论文7
1 情境教材内容无法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
情境教材内容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前沿性,无法保证教学的前沿性,也就无法保证培养的学员能够适应未来的市场.
1.1 情境教材内容不具备前沿性、与企业发展接合不够密切
无论是普通汽车类教材还是汽车类情境式教材,最大突出的特点是,内容陈旧,与现有汽车技术严重脱节.如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这本教材在很多出版社都有出版,经过本人对比总结为,大部分内容都较为陈旧,大部分教材选取依托的车型为上海大众桑塔纳20xx车型,该车型年代久远,发动机上应用的技术也比较有限,可以说为入门级产品,这些与日益发展壮大的国产车型来比,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如现在车型发动机应用的技术有,分层燃烧、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双顶置凸轮轴、可变进气管长度、涡轮增压等,这些技术已经逐渐普及.而教材的内容仍然停留在历史中的某个位置,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 情境教材内容不具备科学性、与企业工作融合不够深入
汽车检修专业教材专业性较强,应该遵从科学发展,不应该存在任意性和随意性.通过各类教材的对比总结为,内容不科学,违背厂家设计,数据不准确,如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这本教材,大部分出版社写出汽油发动机燃油压力为200-350kPa/250-350kPa/400-600kPa等等,说法较多,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异议,到底应该是多少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会问,进气管喷射和缸内喷射的发动机燃油压力能一样吗? 我们也会问,不同车型的会一样吗? 如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本教材,应用广泛,通过对比发现,列举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大部分书籍都说线检查启动系统保险、再检查启动继电器、再检查启动机,三步解决问题,这些内容的提出太过于片面,就现有车型来说,有些环节就不具备科学性了.按照桑塔纳20xx进行考虑上面的诊断环节没有问题,按照大众迈腾B7L进行考虑以上的故障可能无法排除.无论从什么角度出发,无论选取什么车型,我认为教材内容必须要具备科学性,要按照厂家的维修手册进行内容选取,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培养的学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
2 情境教材设计无法满足教学组织的需要
情境教材就要在情境中进行使用,就要符合创设情境的基本要求,就要体现所有的教学组织环节,要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2.1 情境教材设计不符合情境创设要求
通过对市场上汽车检修专业情境教材的研究,本人总结为,大部分情境教材没有体现具体的“情境”,没有理解什么是“情境”,也无法创设情境.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本教材,市场占有率很大,有些出版社这样设计:情境一:发动机的分类与组成、发动机的分类、发动机的组成、国产发动机型号的识别;情境二:发动机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专业术语、工作原理;情境三:发动机的吊卸与装配、发动机的.吊卸、发动机的装配.不难看出,这就是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只是在加了“情境”两个字,这种教材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呢? 如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教材,有的出版社设计:情境一:启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启动系统的作用及组成、启动机的组成、启动机的分类、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传动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操纵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等,这样的情境教材设计,我们如何操作呢?
2.2 情境教材设计未体现具体的工作任务
情境教材的目的在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做,要体现具体的组织过程,要体现完成的具体工作过程,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的贴近实际工作岗位.
情境教材不能体现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实际上也就失去了情境教材的设计意义.如某出版社情境教材设计:学习情境一汽车传动系统的维护与保养(任务一汽车传动系统检修基础:第一部分基本知识,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组成与布置,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汽车检修流程及工作原则;第二部分任务实施,任务实施目标,任务实施条件,任务实施步骤)体现了大概的教学组织,没有突出情境中的教学组织,学生做什么? 一个好的情境式教材应该是一个个完成的工作过程的再现,应该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汽车检修专业情境式教材设计存在的问题较多,情境式教材内容的选取,较为普遍的表现为内容与实际的严重脱节,大多数教材依然延续历史内容的片段,有些内容还在重复化油器的时代,还在研究分电器的工作原理等等,这些内容在不断地复制历史,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我们必须要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情境式教材的设计,必须要源于真是的工作岗位,将传统的章节换成今天的情境和任务,不符合如今教学的需要,终将在不断地验证中退去,情境式教材必须要符合创设情境的需要,要体现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述了自己的发现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为汽车检修专业情境式教材建设提供帮助.
汽车专业论文8
[摘要]中职学校要基于“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教育理念为企业培养更高层次的具备专业素养的学生为此汽车市场营销专业的双语教学应采取以下策略: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汽车的文化内涵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开阔学生视野英语与专业课同步教学以用促学。
[关键词]汽车市场营销;专业英语;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2-0022-02
一、中职生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大部分中职学生英语基础都较薄弱学习的畏难和厌学情绪让英语课堂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懂得在心理情感教育中疏导学生的抵触情绪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学生特点
确立积极的教师期待根据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的不同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越是成绩较差的学生越渴望教师的肯定越追求存在感在英语教学中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都能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困生在智商上与其他学生并无差别他们更多的是缺乏对学习的专注力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耐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为自己制定一天的学习目标逐渐养成爱学习、会学习的习惯。
二、汽车市场营销专业的双语教学的有效手段
(一)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汽车的文化内涵
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汽车文化的灌输在汽车近200年的历史中从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到跑车、SUV、商务车及未来概念车的设想汽车的发展史所表现出的生机勃勃就如一个具有魅惑性的灵魂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普及汽车文化的背景知识比如在讲授汽车品牌的英文标识时我们可以结合某汽车品牌延伸学习它的创始人、发源地、发展史等知识让学生不仅有兴趣学更能把单词记得牢、记得久。
(二)以需求为导向
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汽车市场营销专业的英语课程应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市场对知识结构的需求为导向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关市场调查问卷的分析汽车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英语技能上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能力:(1)能看懂最基本车标的英文标识(2)熟悉与汽车重要的零部件等相关的单词(3)能够看懂汽车维护方法、维修检测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4)熟悉相关商务英语知识包括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汽车职场的服务、谈判、营销等交际活动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我们可从多方面搜集教学教材科学合理地再次整合围绕汽车标识、汽车组成结构、汽车维修英语和汽车职场英语等几个主要方面开展英语教学。
(三)因材施教
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有弹性的教学首先结合学生的岗位职能要求明确汽车市场营销专业对英语知识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分层教学比如在销售环节中学生要完成引导顾客入店介绍车型、价格到付款等任务为此可设置多个对英语口语能力有不同要求的角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引导、鼓励学生完成任务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四)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应摒弃过于陈旧的教学手段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和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善于灵活运用和发挥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要适当结合PPT、网络、微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活力实践证明学生对于一些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感兴趣尤其在把词的音、形同时展示出来时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词汇例如在学习汽车四大基本构造的时候在微课中我们结合了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系统等内容配合图、中英文讲解、视频、音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汽车的工作原理生动且直观地显现出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了“engine”“chassis”“body”“electricalsystem”等单词和词组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在汽车销售环节时我们让学生在网络游戏“汽车大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轻松地记忆了“salescenter(销售中心)”“carshow(车展)”等相关词汇。
(五)英语与专业课同步教学
以用促学英语教学要与专业教学同步避免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和不科学的机械记忆方法同步教学的概念既包括了学习内容的一致也要尽量做到时间上的基本同步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才能实现学以致用例如在学习检测维修汽车零部件时我们应及时补充相关词汇让学生看懂并学习阅读一些简单的维修说明书选用典型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实例通过听、说、读、写和翻译等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的相关汽车英语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伴随着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引进国外技术该行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兴旺时期如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汽车营销专业教师的艰巨任务借助良好的市场环境我们要不断探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中国汽车营销行业输送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焕新贾梦霞.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0).
[2] 何小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
汽车专业论文9
论文摘要: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车间实践锻炼,通过参加生产实践与项目开发提高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实现“双师素质”提高是高职院校的迫切要求。文章分析了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师从课堂走向车间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提高教师、企业、学校三方积极性,提升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最根本体现为教师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在目前交通职业院校硬件建设取得强势发展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应重视对现有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增加有进入车间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安排专业课教师到车间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下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
怎样让更多教师走入车间,并产生更好的效益,是广大职业学校和教师关心的实际问题。专业课教师课时多,抽不出时间,企业也有经济效益、技术安全等方面的顾虑。这些实际问题的消除,需要学校建立操作性强的机制,以制度保障“课堂—车间—课堂”教师培养模式的长效推进。
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困难
推动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需要高职院校、企业的共同努力。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出台了鼓励教师下车间实践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问题仍有待解决。如由于教师编制紧张,学校将教师车间实践锻炼集中安排在了寒暑假,时间短、任务重,效果难免会打折扣。此外,企业的热情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师进入车间实践的效果。国家也没有就此对企业提出硬性的规定和要求。
教师的主动积极性需要支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但教师的积极性仍需要学校的引导和强力支持。实际情况往往是,教师寒暑假进车间,熟悉车间的新同事、新设备,刚刚了解了整个生产流程,企业也初步放心地交付一些生产任务时,寒暑假实践锻炼时间就到期了,达不到深度锻炼的效果和目的。教师如脱产下车间就没有课时津贴。并且学校教师编制紧张,学校工作任务繁重,抽调部分教师脱产下车间十分困难。
企业的积极性有待改善对企业而言,非企业人员可能会对成本支出、生产安全、技术保密甚至经济效益等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对接纳教师缺乏“动力”。即使碍于学校情面勉强接纳,也抱着“只要不出问题就行”的得过且过心理,根本没想如何有效利用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优势弥补企业人员的不足。
学校监控力度仍需加强尽管学校对教师下车间已有一定的监控和评价机制,但多沿用考核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办法。依据考核学生的标准考核教师,显然不合时宜。监控标准多停留在车间完成实践量的多少上,不对教师实践的效果、在实践期间对企业的具体贡献做出明细的考核规定,就无法考核出教师的具体实践能力和水平。
几点对策
(一)高职院校大力支持,提高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的主动积极性
时间支持面对高职院校教师编制紧张,课时任务重,寒暑假实践时间短的具体困难,学校应设法克服困难,保证教师脱产下车间实践的时间。每学期抽调1~3名教师进入车间实践,并依此每年进行轮换,就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提高教师下车间的实践质量。虽然院校的教学任务会更重,但换来教师职业能力提高,却是难能可贵的。
经费支持脱产下车间,需要教师的热情参与,也需要学校考虑到教师进入车间期间的经济待遇问题。学校应从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中拨出专款确保下车间教师脱产期间的经济待遇不变,应规定教师实践期间校内教学工作量津贴由学校参照相应职务坐班人员的津贴标准按时予以发放。此举可以让教师在课时与经济上消除后顾之忧,也让企业得到实惠。教师下企业的成本全由学校承担,企业没了负担,又得到了高层次人才为之服务,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会提高。
联系实习企业随着学校鼓励教师下企业态度的.明确,教师主动找企业实践的实例将越来越多。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下车间更多的还是依靠学校组织。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更多的机会,是教师下车间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企业积极性的提高有待实践教师和学校努力
实践教师应发挥自身理论知识优势企业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尽管教师进入车间会给企业的生产带来不便之处,但如果教师变劣势为优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生产中来,发挥出自身的理论优势,是可以帮助企业搞好生产,进而提高利润的。教师可承担企业员工培训课程,遇到汽车维修中的“疑难杂症”勤查资料解决,同车间新同事共同面对生产中的困难。对于企业而言,教师的学历层次高,不仅能很快适应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还可以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革新等工作。如教师积极参与,势必受到企业的热烈欢迎。
学校应主动满足企业需要除了教师和企业,学校是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最大获益者。虽然学校增加了人、财、物方面的投入,但随着教师和企业合作的增多,将促进校企间合作面的扩大、合作项目的增加、合作关系的密切。因此,学校除应主动承担教师在车间实践期间的经济成本外,还应鼓励教师多投入到企业的生产任务、科研课题中去,为企业提供长期的人才支持。
(三)产学研结合,全程监控教师进入车间的实践效果
使教师将下车间实践当作科研工作来完成教师进企业,必须先向学院申请,并提供项目申请书及拟订项目研究报告。报告应主要以供学生开展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课题及分析材料为主,并涵盖企业生产课题,以促进教师知识向能力转化,将产学研结合。进入企业前下达任务,车间实践结束后提供项目结题报告,学校组织专家进行结题审核,从而达到“一头一尾”监控目的。
过程监控,提高教师车间实践实效实践期间,教师必须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勤,完成企业交付的生产任务。学校应将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的实习表现纳入项目结题考核项目。这样可促使教师接受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掌握专业技术发展的态势,了解企业和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从而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也可达到过程监控的目的。
完善制度,把教师下车间作为硬性标准学校可把专业课教师下车间作为硬性规定纳入到教师的个人履历与年度考评中,并作为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水平、技术能力评议的必需条件。应要求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落实。
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通过生产实践和项目开发提高职业教学能力,是产学研结合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教师及时把企业的最新技术、最新标准和最新要求带到课堂中来,有利于职业院校发挥服务功能,有利于教师利用自身经验与能力服务企业生产和经营。应积极探索在教师从课堂走向车间,再从车间回归课堂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师、企业、学校“三赢”,从而提高教师进入车间实践锻炼的实际效果。
汽车专业论文10
【摘要】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态势良好,一些工作岗位(特别是汽车维修岗位)会出现用工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一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却与社会及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及就业后会出现种种怪相。本文通过调研得出汽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很有必要,为专业课程的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道德;中职学校;就业巩固率;职业理想
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限于丹东地区八家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公立和私立中职学校,在校生约1600余人。从中选取了3家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总计发放了350份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其中总计回收问卷343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340份,回收有效率99.13%。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了当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发现了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中职学校必须通过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结论。
2.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
通过对回收的340份有效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及与部分教师和学生座谈,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目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相关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方面:
2.1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2.1.1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理想模糊
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部分学生的职业理想不明确,在工作中不能较好地爱岗就业。针对中职学生的问卷中有一题目问道:“您读汽修专业是因为”,结果有37.35%的学生是因为自己对该专业感兴趣,有10.41%的学生是因为“同学、老师推荐”,有23.06%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的.选择”。通过这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时,并不是真正喜欢而选择了汽修专业,这又从何谈起职业理想呢?职业理想的模糊,就业的迷茫,这势必导致中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对待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想干等等。职业态度就是我们劳动的态度,它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种客观状态,也能够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本职工作的保证,也是胜任工作基础。我们从事职业活动,既是对社会承担职责和义务,又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职业道德不仅在职业人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1.2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准备不足,就业巩固率偏低
在问卷中问到“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时,有20.28%的人选择“无所谓,能找到工作就行”,而问到“如果将要择业,您将会偏向去哪里得到指导”时,有43.30%的人选择“听从父母的”。从这两组数据看出,学生就业盲从,准备明显不足。通过调查,目前丹东市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用工缺口很大,汽修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实现100%就业,但是通过走访企业调查,一两年后从事汽修的只占50%左右,其余那些学生都从事类似服务员或自主创业等其他行业了。原因就是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自信心和吃苦耐劳方面的教育,学生入校时选择专业盲从以及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缺少完整的规划。
2.1.3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足,职业期待偏高
a薪酬待遇
学生对于岗位月薪的预期分别是不低于500元的占30.77%,不低于700元的占38.46%,不低于1000元的占17.31%,不低于1500元占13.46%。通过调查,从现在的大环境看,汽车维修行业的起步工资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向汽车专业的学生经常渗透职业思想,3至5年内对薪酬方面不要存在太高的期待,但是从行业的前景看要优于其他行业。
b工作地点及环境
通过问卷调查,有70%的学生希望到外地(如大连、沈阳、天津等大城市)就业,有20%的学生选择如果条件合适可以选择本地就业,只有10%的学生选择在丹东或者凤城就业。在对待将来就业时可能出现的不如人意的工作条件时,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还是有吃苦的准备,毕竟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经常跟机油、汽油等打交道。
c岗位类型
从汽车修理行业来看,各个岗位技术含量都比较高。通过调查,学生在选择岗位上大部分还是考虑安全性方面,如在调查中65%的学生选择机电维修岗位,20%的学生选择钣金岗位,10%学生选择喷漆岗位,5%的学生选择汽车装饰岗位。原因是喷漆岗位污染较重,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岗位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的。
d职业理想的期望值偏高
通过调查,中职汽修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期望值较高,主要集中分布在汽修管理人员、企业老板这两项上,而想成为本专业技术专家的只占20%,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太高,不考虑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出现好高骛远的现象。总之,年级与对职业理想的期望呈现同步增长,数据的变化非常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随着年级增高,渴望成为管理阶层的比例越大,而渴望成为高级技师和行业专家的学生比例则随之逐渐降低。
3.结束语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工作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进行了分析。总之本文对于解决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探索适合中职阶段的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金耀宇国内关于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xx.
[2]陈永尧.《金融危机与中职教学的方向》教育科研,20xx年1月.
[3]唐凯麟蒋乃平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20xx.
[4]蒋乃平主编.《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参考书》,20xx.
汽车专业论文11
汽车电子技能型人才在汽车行业市场中已经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同时,汽车行业市场也对汽车电子技术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现在的汽车动辄数百个电子元件,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还能够改善汽车的舒适性与稳定性。从某一层面来说,也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子产业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当今社会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就目前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较高。在人才的选择上,不仅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一)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将学生培养成全面的技术人才成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目标。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大多数中职生在法律意识上还比较淡薄,不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所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在技术维修教学中尽可能地渗透一些法律知识,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1]。
(二)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专业技术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学生拥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技术,那样就没有办法更好地融入工作中。因此,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三)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
在中职学校中,汽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与技术,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满足企业的需求。现如今,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人才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汽车企业需要具备一定技能且能安心工作的人才。在中职学校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已经不仅仅是唯一的要求了,而是应当要让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2]。
二、在中职学校汽车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上的定位
中职学校汽车电子技术人才培养上的定位需要与时代相结合,面向维修与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一)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中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定位上也在逐渐清晰。因此,想要培养专业人才,就必须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培养更多维修与服务的一线专业人才。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提高综合素养。作为中职学校来说,也要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出现无法快速就业的现象。另外,在培养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上,首先要坚持有利于学生未来工作与发展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也要树立起三维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中职学校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与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或是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3]。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实例,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确在进行汽车维修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维修的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汽车电子技术维修所引发的案例,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将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
汽车专业论文12
摘要:面对不爱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动手操作能力极强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中专生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枯燥的课堂变成乐于学习的知识海洋,让呆板的教室变成实习的工作岗位,学生愿学、乐学、积极学将成为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努力研究的方向,多媒体应用、网络应用、实训仿真软件应用将在这体现,为将来的中职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信息技术;汽车专业;课堂教学
汽车技术的发展,让中职学生学习汽车知识比较吃力,就业前途渺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之应用到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提高知识广度,看到操作细节,清晰拆卸步骤等实效目的,让学生爱上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何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2中职汽车专业课堂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理论知识少,思想觉悟水平偏低,缺乏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没有求知欲望.学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年纪尚小,无法走向社会,在学校只是为了长大.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大多以男生为主,正处于青春期,情绪表现不稳定,因而经常出现一些逆反行为,拉帮结派,上网打架、缺课旷课的现象,很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汽修专业只是为了能够获得一门养家糊口的技术.由于现代汽车行业发展迅速,新知识、新技术、新车型不断变化,学校的大多数车辆和发动机等教学实物也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能用得上,摸得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下降,上课睡觉,玩手机游戏,听音乐,打闹的现象在课堂上一遍遍的重复上演.为了学生不虚度光阴,学有所得,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信息技术在中职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融合,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以实例的方式予以说明,期望能够举一反三,贯穿在整个汽车专业教学中.
3.1多媒体的应用
教学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一根粉笔一本书已经发展到应用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更丰富、更高效,学生从听,记到了解更多知识,看到更多图片、视频,对知识的掌握更精准,对学习有更多的兴趣.例如汽车电气蓄电池,以前讲讲蓄电池的结构,原理,型号,一嘴带过可能有的新型蓄电池,打开蓄电池找到相应部位,这节课就算结束了.现在不同了,我们在之前的基础上,还可以用多媒体找到各种新型蓄电池的图片,应用到现在的哪些车型上,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蓄电池生产线如何制作蓄电池,蓄电池如何翻新等,让一节2课时的课延长到4课时,更多关于蓄电池的图片、新闻、视频等让学生立体的认识蓄电池.例如汽车电气起动系统,起动时间不足5秒,让学生掌握起动系统出现什么故障,如何解决,很难,但是可以通过多媒体,用声音、视频的方式把这个时间延长,现象更明显的突出出来,问题就找到解决了.
3.2网络的应用
现在网络无处不在,Internet、QQ、微信、邮箱,人们所关心的,想知道的,网上全有.这些可以很好的应用到课堂中.例如汽车电气课汽车前照灯及其控制电路一节,我们可以通过已建立的QQ群在群空间里上传小视频前照灯结构、前照灯操作,结合书中内容让学生预习这节课,回答问题:汽车灯具有哪些?前照灯的作用是什么?前照灯的结构?前照灯的发展过程是什么?这样既完成任务有成就感,对前照灯的学习也事半功倍.换种留作业的方式,课上让学生看清洗前照灯、前照灯智能转向系统的视频,看过了视频,可以上网搜集更多的前照灯图片、视频,发挥你的想象,设计一款前照灯,画到纸上,照图,发到校交流平台.学生对学习前照灯有兴趣,更喜欢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最后能做到创新,动手动脑,其乐无穷.例如汽车销售中提到,作为汽车销售员要对卖的车型号、年份、规格、功能、卖点等要了如指掌,还要研究与之同款或同等价位的车的优缺点,我们不可能到各个4S店去实地考察,网络就给了我们最好的解答,学生会经常到汽车之家、易车网等网站逛逛,输入相关信息就会得到很多资料,用查到的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做个课堂小辩论我买哪款车?,学生为了能在辩论赛中获胜,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并把他们记录下来,尤其是他们追求的优点和击倒对方的缺点,辩论会热烈,会后的分享让学生学会更好的运用网络.
3.3实训仿真软件的应用
实训仿真软件是在电脑上进行汽车操作、拆卸的软件.它能很好的解决学生人数多,实训项目多,技术更新快,设备维护复杂等问题.例如汽车底盘汽车传动系中如果想看汽车传动系部件在汽车具体的位置,就需要把车举起来,在举起来的过程中,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但是我们无法把车真的让它以不同方式和角度掉下,造成事故,这样很容易造成人员和实物的不必要损失,但如果空讲学生没看到,也不会很明白.所以应用实训仿真软件,真实再现车从举升架上掉落的不当操作和危险,让学生亲眼所见,他们就会更好的记住正确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汽车发动机结构中实训项目的拆装,单独的发动机放在那儿如何拆装无从下手,先应用实训仿真软件,用鼠标点击拆卸和安装某个零件到指定位置,先后顺序,扭矩大小,零件模样都可以一目了然,在电脑上能熟练操纵后,就可以对发动机进行实际拆装,不破坏零件,还能更快的进行.
4总结
信息技术是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汽车专业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协作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知识建构和创作实践工具.信息技术更充分、恰当的应用到汽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让教师教不觉得累,学生听不觉得烦,相反会意犹未尽,是我们的更高追求.
参考文献
[1]汪蜀江.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发展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6).
[2]游芳.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8,(34).
汽车专业论文13
摘 要:当前新工科建设在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等重点大学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大学所在辖区的地位、雄厚的资金支持。那么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地位、社会认可度、资金是远不如这些重点大学的,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其重要。而普通本科院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身开设的时间不长,很多院校对该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处于不断的摸索、调整中。
关键词:新工科;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
一、新工科产生的背景
随着我国迈入新经济发展阶段,在总结国外发展经验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国民日益意识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石和支柱,在欧洲经济危机中德国经济坚挺的表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那么产业结构转变和升级,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变势在必行,新经济发展必须适应环境友好,必须是绿色、高质量、健康的经济。同时,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崛起、物联网的发展、共享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变革对科技创新型人才、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在此背景下20xx年教育部牵头高等学校提出新形势下新工科建设的概念。
二、新工科的内涵
那么究竟什么是新科工科?新工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新工科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随着社会进步新生出来的工科门类,一层是传统工科转变为新型工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既要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又着眼于满足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人才的需求,既能培养专业素养过硬的工程人才,又要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的工程师。显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要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科学、人文、工程相互交叉,转向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转向创新精神的铸就。这种模式不是简单的研究型和应用型的交叉、结合,除了传统工程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外,新工科人才要具有科学研究素养、人文情怀,更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概况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本科专业,这个专业的出现得益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汽车行业需要大量的服务型人才。在第一届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之前,从事汽车后市场工作的人员专业混杂,学历水平参差不齐,门槛准入水平低,市场混乱。
该专业有别于传统车辆工程关于制造和研发人才的培养,这个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汽车后市场。这样的人才培养定位,要求汽车服务工程学生除了学习车辆工程的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营销学、金融学、保险学、国际贸易、法规、车辆性能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课程。服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工作涵盖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二手车业务、汽车金融、保险理赔、汽车行业法规、汽车配件和进口汽车业务。
四、新工科背景下汽车服务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目前,国家的普通本科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除了大量本科学生毕业后从事和所学专业相关程度不大或者根本就不相关的工作外,还有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对普通本科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而这些普通本科学生对自己在本科阶段接受的教育也不是很满意。
(一)汽车服务工程学生对普通本科教育的认识问题
普通本科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急功近利,对本科学习的目的模糊,对本科教育的目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学生存在希望通过4年大学校园的本科学习掌握职场的技能、掌握一门技术、掌握工作的技能,甚至掌握前沿技术的相关知识。当然学生们有这样的要求无可厚非,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目前我国普通本科教育根本达不到上述目标,本科院校能提供给学生的支持和他们的期望相差甚远,于是出现了读书无用、读普通本科无用的观念。而普通本科院校的汽车服务工程的学生更处于尴尬的局面,研究、开发、制造不如211、985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如职业院校的学生,纵观普通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似乎不是十分突出。
(二)学科面临的难题
首先,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受到国家政策、资金的限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用性很强,对教学的硬件、软件设施要求很高,而硬件和软件的成本又相当高昂,这就导致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在办好这个专业的问题上有心无力。其次,在人才培养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真的是社会所需的问题上,部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不能给出满意的答案,其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上,学科建设负责团队调研不足,不能准确把握区域内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真正要求。客观上,是社會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速度很快,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新的速度不能跟上需求变化的速度,而改变这种状态又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资金支持的事情。最后,从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不具备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导致在授课过程中脱离生产实践,有一种闭门造车的感觉。尴尬的.是高校希望引进优秀的社会教学资源时,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往往又不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是应对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对人才提出不同要求变化的根本保证,是一个学科、专业长足发展必须思考的理念,是一个学校百年计划的核心、指导思想。
1.有强大学习能力的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变革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的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单一技能又缺乏学习能力的学生只能从事低端工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部分人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而不管环境如何变,都能通过迅速学习和短期内升级自己来适应变化的人才需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才能成为企业、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灌输知识已经不适用,应该翻转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框架、确定重难点,教师扮演的作用是帮助整理、解决难点,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科学精神的人才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人类在各行各业的优秀的经验、知识如果不能通过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如果不能被下一代继承、发扬光大,那么很多优秀的技艺将会失传。所以,具备科研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个体经过不断研究、探索,使优秀知识最终标准化,形成可被重现的文字或者研究的科学成果才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3.有人文情怀、有意思、热爱生活的人才
汽车服务工程的毕业生首先要懂得尊重、理解他人,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能客观、乐观地对待人和事物,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所在。大量学生的本科学习生活单一、枯燥,而毕业后他们的生活也是平淡、乏味的,与其说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还不如说他们不知道如何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分享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生经历,给学生一个对社会客观的认知是很有必要的。
4.有创新精神和意识的人才
不能指望學校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应该从初等教育开始,求同教育是不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而大量学生在学前、小学、初高中学习阶段接受的创新教育和引导远远不足,而本科学习可能是很多学生人生的最后一段学习经历,因此本科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任重道远。学校要大力鼓励发散思维,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多视角观察、多学科思考工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开放式问题的能力。
5.有扎实专业知识、广泛跨学科知识、宽阔视野的人才
除了像传统工科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有要求外,汽车服务工程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对学生掌握跨学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和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不相关的学科知识,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汽车服务工程课程设置不足以让学生仅通过课本学习和老师的讲授就能将专业知识学好,因此学生有必要在课外进行学习,不断补充专业知识。同时,我国普通本科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任务并不繁重,这给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修养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陈慧等.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2).
[2]胡波等.加快新工科建设,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综述[J].复旦教育论坛,20xx(2).
汽车专业论文14
论文摘要: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和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的维修企业人才结构及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发展需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走模块教学道路。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 模块教学 汽车维修 高职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继20xx年全国汽车产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后,20xx年超过870万辆,20xx年达到930余万辆,今年1至5月,汽车产销483.77万辆和495.68万辆,汽车产销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大关。截至20xx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6962.6万辆。同时,汽车技术也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产品和电子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微机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净化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各方面,正逐步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这给高职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1现代汽车维修对技术人才的要求
作为第三产业的汽车维修业,其技术发展虽滞后于新车开发,但也紧随汽车技术现代化的步伐迈入了高科技领域,传统的维修设备和检测手段将被现代汽车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所替代,各种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和新的维修技术应运而生。面对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检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直接参与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既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员,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当然,同时也需要有实践经验,会利用各种工具及设备检修或更换各零部件的技术工人,要求技术工人逐步向“一专多能,机电合一”的方向发展。
2我国维修企业人才结构及高职教育现状
2.1我国维修企业的人才现状
从我国汽修行业的人才结构来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需要:从业人员文化基础落后,技术素质不高,大量未经任何培训或学习的人员从事汽修技术岗位。调查数据显示:汽修行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为38.5%,高中阶段51.5%,专科及以上10%,并且目前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中,有22.4%无任何技术证书,且技师和高级技工比例偏低,仅为8%,这就导致我国汽修人才还是以初级人才占多数,中、高级人才紧缺,复合型优秀人才稀缺的局面!
2.2现行教育体制滞后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承担着培养“汽车医生”的艰巨任务,但由于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和高等职业教育各种因素的局限,现行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不仅教材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而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
3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设想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维修企业,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教学改革上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模块教学新模式。
在划分模块时,从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入手,把最重要的、基础的、必须的内容提出来,打通各种知识,将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成多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形成一定的梯度,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不求多而全,只求精而专。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成,成有所专,专有所用。
3.1实施模块教学的意义
从现实和长远两个角度来看,实施“模块教学模式”改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思想、行为等四个方面的限制,对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倡导“双师型”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集团,将每一知识集团的前期教学与后期专业技能实训、实操紧密结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技能培养之间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二,通过精简整合课程,缩减了课堂教学时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技能实操、专业实习等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动手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得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尽快地找到工作、适应工作要求。第三,这种模式可以一定程度克服现行单向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被动性,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组织实操活动,既有利于在现阶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长远自我发展的方法、能力。
3.2推行模块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采用模块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切实提高为中心,着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第一、深刻领悟“模块教学”的本质内涵。“模块教学”不能仅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后产生的教学模式。第二、结合专业特点,扎实稳步推进。我们应当联系院内外实际,结合专业特点、年级具体情况,分头实施,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整合方案。第三、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知识模块的整合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实践能力越强越好。
模块教学是一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且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结合了当今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仿真模拟教学技术,使得整个模块教学既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提升教学质量,教学相长。通过模块教学,使学生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走入社会所具备的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能成为汽车维修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汽车专业论文15
1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策略
1.1教师要具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
在汽车保险专业教学中,要成功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意识。教师要认识到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具有学生的兴趣才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积极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就要借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果老师在每一届课堂教学中,都用同样的模式组织教学,势必影响到学生学习汽车保险专业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才能保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积极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观点,要借助多种形式,比如,讨论,活动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进行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对于应用型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学习掌握情况,选择教学方式。在汽车保险专业教学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很多内容的较为枯燥,比如,汽车保险的基本条款,汽车的承保、出险以及具体的查勘、定损及赔付等内容,知识点很多,有很多内容都需要识记,学生感到枯燥,如果利用传统课堂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很难提高学习的兴趣,但如果教师具有教学模式的的创新改革意识,能够灵活应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分析解决生动的案例,这对于有效促进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只有教师具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意识,不断创新课堂,才能真正培养复合型保险专业应用人才。
1.2突出实践教学
汽车保险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形式,不断为学生创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情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提高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比如,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生动展示一个事故车辆现场查勘与定损索赔的例子,在例子展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要遵循的有关原则,引导学生熟悉汽车保险理赔的处理程序,以及现场查勘与索赔的程序及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工,分析这个汽车碰撞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事故现场进行查勘、定损、进行事故车辆索赔,撰写保险理赔报告等等,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整个处理事故的相关知识理论,同时,提高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1.3加强校企合作
作为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了解企业的'人才需要标准,根据企业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择教学课程内容。要积极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汽车保险专业的教学改革,这是实现汽车保险专业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的先进制度、设备,为人才培养提供物质保障。要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到保险企业中进行实习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实习,使学生亲历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还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为保险公司提供优秀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培育优秀的汽车保险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教育资源的贡献,培育适合社会需要的汽车保险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需要突出校企合作。
2结语
总之,在汽车保险专业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必要的,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要突出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汽车保险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汽车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汽车专业论文06-03
汽车专业论文优选15篇06-03
汽车专业论文(范例15篇)06-04
汽车专业论文大全[15篇]06-04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论文的致谢06-28
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论文07-03
汽车专业论文锦集[15篇]06-04
汽车专业论文汇总15篇06-04
试论中职学校的汽车专业教学教育论文06-22
汽车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论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