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故事

时间:2024-06-05 12:06:25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人物的故事优秀(15篇)

历史人物的故事1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唯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益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后人眼里,商纣王的这种“裸奔”癖好是无法容忍的,纣王也因此成了荡君王的代言人。

历史人物的故事优秀(15篇)

  其实,纣王是让男女在沙丘苑囿里裸奔,未必就是荡。古代有“欢乐谷”的遗俗,为的是解决未婚男女的性问题。周代时,也依然组织男女于桑林里“奔”。《周礼》规定:“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在一年中的某些特定季节,周朝官方就会指定某些地方作为欢乐谷,令未结婚的男女聚到此处,结识性的伴侣,不必履行结婚手续就可同居。

  原始人类是没有婚姻一说的,也就是无婚姻制度的产生。到了氏族社会,才开始采用集体群婚制,即一个氏族的男性或者女性集体的.嫁到另一个氏族。这也是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族群繁衍和防止乱的伦导致族群退化而形成的一个习俗。再到私有制社会,才有了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固定夫妻关系,于是也就产生了婚姻制度。

历史人物的故事2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他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如何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历史人物的故事3

  诸葛亮临死时曾说:“我死之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后来蒋琬、费祎都基本继承了这个自守的国策,在姜维跃跃欲试的时候总是抑制其行动,每次都只给他不超过一万的人马。延熙十六年,执政的费祎不幸被魏国降将郭修刺杀。姜维继任大将军后,蜀国再次由守势转为攻势。

  姜维字伯约,本是魏国天水郡冀县人,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年少时就希望功成名就,做事不同于常人。后为州从事,参本郡军事。公元228年他被第一次北伐的诸葛亮收服。姜维当时是被迫投蜀的,却谁也不料后来对蜀汉最忠心的竟然是这个降将!姜维初投诸葛亮,诸葛亮即高度评价了他“其人,凉州上士也”,辟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粮谷是军之最要,这个任命足见姜维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和期望。姜维后迅速迁中监军、征西将军,可谓少年得志。与在魏国受到的冷遇和猜忌相比,诸葛亮如此厚待,怎么不叫姜维肝脑涂地?诸葛亮很重视锻炼姜维,几度出兵,都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教授平生所学,使姜维深切感受到了诸葛亮公忠体国、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也使他的能力迅速提高。可以说,诸葛亮之待姜维,有师生之谊,也有父子之情。

  姜维参与北伐,共计有十一次以上。他最大成绩是第七次,即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魏国毋丘俭、文钦反叛,司马师病死的那一次。姜维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王经众死者数万人。在诸葛亮手中,最好的也不过曾经是斩首数千人。次年的第八次北伐,是姜维迁大将军后的.第一次,这时他已经54岁了,这次他与镇西大将军胡济约会于上邽。但胡济失期不至,姜维被魏国大将邓艾破于段谷,死者甚众。姜维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景耀五年(公元262年)的第十次北伐,姜维率众出汉、侯和,为以逸待劳的邓艾所破,只得还住沓中。此时,蜀军多次徒劳无功,实力削减;而且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只得在外屯兵,形势转为战略防御。但姜维的北伐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决战于魏地,蜀汉未受侵扰,就蜀汉弱小的综合国力而言,成绩也是优秀的。。

  蜀国一旦停止进攻,魏军就不请自来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早欲仿效曹操当周文王,只是功业不显,所以计划灭蜀。但此时,唯独没有和蜀军交过手,不知道蜀军厉害的司隶校尉钟会赞成攻蜀。司马昭大怒,派主薄师纂威胁和蜀军打了多年交道的征西将军邓艾,不愿去的邓艾无奈才不得不奉命。于是司马昭派十八万大军,其中邓艾率兵三万自狄道攻沓中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到武街绝姜维归路,镇西将军钟会十万多自骆谷袭汉中,同时还虚张声势,假装做出造船欲攻东吴的模样。大军出发时,还有将军邓敦说蜀不可讨,被司马昭杀了祭军。

  此时蜀国全国只有十万人马,在前线的不过五万左右。姜维得知消息后,上表刘禅诸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但刘禅误听黄皓的胡言根本没有防御。钟会自己率领大军直扑汉中阳安关,守将是傅佥和蒋舒,蒋舒本为武兴督,在位无功,被派去助傅佥守关,因此怀恨在心,见到魏军前来,就出城投降。胡烈乘虚袭城,傅佥战死。姜维一听说钟会大军进入汉中,就率全军向汉中转移。诸葛绪的三万魏军早占据咽喉要道——阴平桥头,姜维归路被断。不料姜维不愧是诸葛亮的高足,他使用调虎离山之计,做出一副抄魏军后路的样子。诸葛绪果然上当,后退三十里。其实姜维只入北道三十余里,一闻诸葛绪北上,就立刻还军穿越阴平桥头。等到诸葛绪知道上当,还师阻截,蜀汉已经通过阴平桥头一天了。

  姜维等退保剑阁,据险而守。此时魏军发生了第一次内讧,诸葛绪不愿听邓艾指挥而靠近钟会,不料正中钟会下怀,借口他畏懦不前用囚车送回,还兼并其军。钟会劝降姜维不成,就猛攻天险剑阁,但无法攻克,而粮食将尽,士卒疲惫,只好准备“高兴而来,败兴而归”打退堂鼓了。

  但是,邓艾偷度阴平景谷道成功!他自阴平道走无人之地七百多里,其地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邓艾带头以氈裹着自己滚下山谷,将士鱼贯而进。此时江油关守将马邈主动投降,蜀国令代理都护卫将军诸葛瞻拒敌,可他不是占据险要拒守,而是与得到休养的魏军硬战,先胜后败,伏尸数万,诸葛瞻等战死沙场,其子诸葛尚叹曰:“父子荷国重恩,不早斩黄皓,以致倾败,用生何为!”飞马冲入敌阵战死。邓艾又一鼓作气攻陷雒县,“黑虎掏心”威胁成都,蜀国无险可守,刘禅在谯周等主降派劝导下决定请降,北地王刘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可贪生怕死的刘禅不纳。是日,刘谌哭于刘备庙,杀妻、子后自杀,左右无不涕泣。

  六神无主的刘禅派张绍(张绍,张飞次子)和谯周等带着降书去请降。邓艾见天上掉下了“馅饼”,很高兴地接受了。邓艾一到成都,刘禅就忙不迭地率太子刘璿及群臣六十多人面缚抬棺来到邓艾的军门投降,被邓艾依东汉邓禹故事,承制拜为代理骠骑将军,蜀汉就此灭亡。蜀汉的灭亡,为晋的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论功,邓艾是当之无愧的灭蜀第一功臣。刘禅又派人去广汉郪县命令姜维等投降,姜维等得到命令,“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但无奈只得到钟会军中投降。

历史人物的故事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他的诗句,他爱好游山玩水,给人们留下了一篇篇千古佳文,被人们称之为“诗仙”,他就是李白。

  李白在我的眼中,是个聪明绝顶,才华横溢的.人,然而唐玄宗只让他侍诏翰林,做文字侍从之臣,当时,皇帝沉溺杨玉环的美色之中,不管百姓之疾苦,国家之安康,都在李白的诗中流露出来了。

  有才华却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空有一身才华,却遇不到懂“我”之人,不能才尽其用。

  我眼中的李白,是个爱写山水诗的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都是用夸张手法写的,因为这些诗句,他写的诗成了浪漫派的风格,字里行间,处处洒脱。

  李白刚奔花甲就与世长辞了,一颗古文学之星陨落了,但人虽已经离世,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永传不朽的诗句。

历史人物的故事5

  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

历史人物的故事6

  杀妻救将(吴起)

  吴起者,卫人也,〔1〕好用兵。尝学于曾子,〔2〕事鲁君。〔3〕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据汉代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五》记载,战国时代,魏国人吴起(前?-前378年)曾先后在鲁、魏、楚三国做官。他在鲁国时,齐国人来攻打鲁国。鲁国因为吴起有一定的将才想要任命他做将军,率兵与齐军作战。但由于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鲁国怀疑他与齐国的关系,对任命他做将军一事迟疑不决。在这种情况下,吴起想成就自己的功名,就把自己的妻子杀死了,以表明他与齐国没有什么关系。鲁国最终任命吴起为将军。吴起做将军后,率兵攻打齐军,把齐国打得大败。这个故事说明,吴起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忍心杀害自己的.妻子,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后因以“杀妻求将”比喻忍心害理以追求功名利禄的行为。

  76、前倨后恭(苏秦)

  [释义] 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语出] 明?吴承恩《西游记》:“行者道:'不敢!不敢!不是甚前倨后恭;老孙于今是没棒弄了。’”

  [正音] 倨;不能读作“jū”。

  [辨形] 倨;不能写作“居”。

  [近义] 前倨后卑

  [用法] 用作贬义。多用于讽刺。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这个售货员刚才对我大声喝斥;现在却热情有礼;~;令我大惑不解;仔细一看;原来是检查工作的领导来了。

  [成语故事]

  苏秦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家乡洛阳。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苏秦的嫂子不给做饭,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苏秦,经过一年的苦心揣摩,苏秦掌握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在周游列国时说服了当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并被封为“纵约长”,做了六国的丞相。苏秦衣锦还乡后,他的亲人一改往日的态度,都“四拜自跪而谢”,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对此景,苏秦对嫂子说了这句话“嫂子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又那么恭敬呢?”

历史人物的故事7

  满腔热忱望成圣,欲与青史共留名。惜其之才漫五车,可叹苍天妒人才。一个本可以成为圣贤的才子王阳明,却因为加入了学派,不被世人承认。

  王阳明,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后。改名王守仁,原本应是与孔子、孟子齐名的圣人,却因为加入了儒家学派,被世俗拒绝承认。从小,他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当圣贤。有一次,他问他的老师,人为什么要读书,他的老师回答,读书是为了去做官赚钱。王阳明当场就否决,说读书是为了当圣贤。他的老师听了,吃了一惊,认为他胸怀大志,日后必成大器,并对他说读书可以做任何事,即可做官发财,谋取生计,也可以悟千秋之道,成就圣贤之位,所以事无绝对。而老师的这番话,也影响了王阳明的这一生。为了成为圣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守仁,并以此明志,立志成圣。为了悟道成为圣贤,他在新婚那夜跑到了荒郊之外去观竹悟道并且在那里坐了一天一夜,终于成功悟道,一朝悟道。后来,他又加入了儒家学派,并将儒家发扬光大,让其到达了最顶峰的`地步。但却因为孔子对后世的影响,和他加入了其学派的缘故,他的成就没有人去承认,最终与圣贤之位擦肩而过。

  王阳明是个令人可歌可叹的人物,本可成圣却生不逢时,其成就不被承认,天妒英才啊!

历史人物的故事8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历史人物的故事9

  樊梨花是大唐时期的人物,也是古代十分著名的巾帼英雄中的一员。在西北边乱的时候和薛丁山一起进行了平定的战争,因此而让人们十分敬佩和感叹,她的行为在后世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如今樊梨花的故事已经被改编成许多的艺术形式和文艺作品,她以一个典型的形象活跃在各种荧屏之上。关于这个人物的故事和相关信息在樊梨花简介中有着一些记载,那么樊梨花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樊梨花简介中介绍了她的一些生平事迹,他的父亲曾经是西突厥的一个关主,后来投靠了唐朝朝廷。而樊梨花是一个有勇有谋,集美貌和智慧于一体的女子,后来又嫁给了薛丁山,帮助丈夫一起抗击敌人、南征北战。关于她的故事也很快就在民间流传起来,人们都认为她是一个心胸宽广、文武双全的传奇人物。据说她从小就在黎山老母身边学习武艺,经过了八年时间的修炼,她已经拥有非常高的武艺。当唐太宗派薛丁山平定西凉之后,樊梨花也一直跟随着丈夫征战,并很快成为丈夫军中的主要力量。

  另外樊梨花简介中还介绍到她成为军中西征的主力后,一直表现的非常的出众,她的秀戎刀挥舞起来几乎无人能敌,后来薛仁贵去世后,因为她能力突出被破格封为了大元帅,直到平定西凉的战乱后,因为战功赫赫而被唐高宗封为了威宁候,也因此成为了尊贵的一品夫人。提起樊梨花这个人物,许多人都会想起许多古装电视剧中的角色,不可否认的是樊梨花这个人物形象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巾帼英雄,在她的身上许多流传的故事都充满了传奇的意味,甚至有的电视剧中还为她编造出了神奇的能力。而樊梨花的故事本身就是非常传奇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都在疑惑樊梨花在历史上是真实人物吗?毕竟在古代战乱时期女子大多数都是非常柔弱而容易被人忽略的,那么到底樊梨花在历史上是真实人物吗?

  其实关于樊梨花是否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个问题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是真实人物的人占了大多数,可是仍旧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这个人物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人们的说法不一而足,但是樊梨花确实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是无法否认的。在大唐的贞观年间樊梨花一直活跃在南征北战的战场上,她的丈夫薛丁山虽然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可是原型就是薛仁贵的第一个孩子薛讷,和丈夫成亲之后樊梨花屡立奇功,并在薛仁贵去世之后被封为了大元帅,西征结束之后又因为战功赫赫而被封为了威宁候,这些事迹在历史上都有着相关的记载。

  人们对樊梨花存在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可能是受到了影视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樊梨花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人们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因此在有些电视剧中也有些变化,甚至还增加了神话的气息,但是这些都是根据樊梨花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神话是假的,可是樊梨花却是真实的。提起樊梨花这个人物几乎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感叹一番,这个人物在人们心中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从协助丈夫作战开始一直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元帅,最后又被封为威宁候,也是当时尊贵的一品夫人。樊梨花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并且在人们的传颂中变得更加丰满,因为她的传奇人生所以至今民间依旧有许多关于樊梨花的故事。

  在樊梨花的故事中有一则是发生在白桑关镇的,这个地方是在秦岭附近,也是进入河南和通过陕西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有一条名叫战马沟的沟,这条沟的名字就是因为樊梨花而得来的。据说在唐朝时期,樊梨花曾经因为战败而撤退到了白桑关地区,当时就驻守在石门山附近,之后为了战争的胜利暂时留在这里招兵训练。有一次正在训练的时候,樊梨花听到附近传来女子呼救的声音,同时周围还伴有马的嘶鸣和人喊骂的声音,樊梨花觉得事情十分的蹊跷,于是带领着身边的人赶到了石门山下,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恶霸正在抢夺一名良家女子,樊梨花自然看不过恶霸作恶的模样,于是很快就和恶霸带来的人打了起来,直到将他们赶到了战马沟,恶霸知道了樊梨花的本事吓得跪地求饶,并且表示自己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也不害人,樊梨花觉得这个恶霸也是个可塑之才,于是便将他留在了身边精心训练,果然增强了自己的兵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樊梨花的故事,于是将这个沟命名为战马沟,并且称呼当时他们驻守的地方为梨花寨。

历史人物的故事10

  凿壁偷光(匡衡)

  [释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语出] 晋?葛洪《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炽不逮;衡乃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书。”

  [正音] 壁;不能写作“璧”。 [近义] 囊萤映雪 穿壁引光

  [用法] 用作褒义。专用于学习上。一般作定语、状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古人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精神;实在令我们敬佩。

  [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历史人物的故事11

  提到诺贝尔这个名字,全世界几乎无人不知没人不晓。诺贝尔是瑞典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因发明炸药、lei管并经营、生产这两样东西而成为富豪。诺贝尔临去世前留下遗嘱,决定在他死后把遗产的一部分作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为“对人类幸福最具贡献者”的奖金,即: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个奖项(1968年增设经济学奖)。

  诺贝尔一家是土生土长的瑞典人。他的父亲就是个发明狂,一生中有过不少发明。诺贝尔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诺贝尔幼年时,家境并不好,父亲为了一家生计,只身前往波兰,但仍不能谋得好职业,后来又辗转来到俄国。由于生活极为困苦,诺贝尔营养不良,瘦弱多病,经常感冒、发烧,母亲没少为他担心。8岁时,他就读于镇上的一所小学,因身体虚弱不得不经常请假,但天资聪明的他,成绩不但没落在后面,反而比其他同学更优秀。

  诺贝尔身体瘦弱,没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么活泼,而是经常独自玩耍。他喜欢安静地看童话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虫儿,捡捡小石头赏玩一番。在校园里,他经常远离同学,独自坐在树荫下看天空中变化不定的云彩或地上昆虫的各种动态。因此老师觉得他将来可能会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诺贝尔的外婆很疼爱他,经常给他讲一些瑞典和丹麦的童话故事,这时他总是乖巧地静静地听着,脑海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所燃起的无数幻想,可能就是日后发明创造的胚芽吧!

  诺贝尔9岁那年,父亲从俄国来信说,他已在圣彼得堡开设了一家制造军用机械的工厂,俄国对他很重视。父亲叫全家到他那里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诺贝尔10岁生日那天,全家人离开瑞典,乘坐轮船渡过波罗的海向圣彼得堡出发。

  父亲到码头上迎接他们。诺贝尔坐在马车上左顾右盼,望着高耸的寺塔及洋葱头状的屋顶,对异国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惊奇。到达新居安顿下来后,父亲对三个孩子说;“今后你们弟兄三个要彼此勉励,努力学习,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来。”父亲问老大罗伯特:“你将来长大打算做什么?”罗伯特说:“我一定要成为伟大的技师!”父亲又问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说:“我们家向来很穷,所以我要做一个大企业家,赚很多很多的钱。”诺贝尔不等父亲问他,就抢着说:“爸,我将来要当发明家!”母亲严肃地说:“好啦好啦,将来想做什么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读书。”

  诺贝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读书很用功,很快学会了俄语,接着又学会了英语、德语。他的学习兴趣广泛,不仅阅读有关机械、物理、化学方面的书籍,更喜欢文学,偶尔还作诗自我欣赏呢。

  有时候,诺贝尔和哥哥们到父亲的工厂去,他总是被那些转动中的机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却又发现了更有趣更好玩的东西,那就是装入水雷的火药。当时的火药,无论是用于枪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诺贝尔会偷偷地带点火药回家,为了避免让爸爸发现而挨骂,他经常把火药粉放入纸袋中悄悄带走。

  诺贝尔用带回家的火药做烟火,他把火药放在纸筒里,然后竖立在草地上,点着火后,火药会“咻——”的一声,在黑暗的夜晚中喷出美丽的火花。他又模仿父亲的发明,尝试做地雷来玩。他先用纸把火药粉包成圆团,再用较韧不易破的纸搓成长条,作导火线。他觉得这还不好玩,又把火药装入小空罐中,封紧盖子,再点燃导火线。“砰!”炸裂的罐子发出了巨响,盖子飞了起来,大家都吓了一跳,跑出来看是怎么回事。诺贝尔的调皮很快被父亲知道,父亲严厉地禁止他再玩火药。

  工厂的员工们听说此事,不再让诺贝尔接近火药。诺贝尔心想:“哼,不给?我就自己制造火药。”他翻阅化学课本,原来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难怪火药都是黑乎乎的`呢。诺贝尔的试验成功了,因此他又开始玩烟火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游戏,最后难免被父亲发觉而遭到禁止。但诺贝尔从玩耍中,发现了火药包扎的松紧与爆炸强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转眼间诺贝尔长到17岁了。这时他的两个哥哥已在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父亲跟母亲商量,想让诺贝尔也到工厂上班,专门搞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了让他先打好坚实的基础,父亲先派他去美国,跟那个发明螺旋桨式汽船的瑞典人学习一段时间。

  于是诺贝尔第一次离开父母亲,远涉重洋到了美国。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国大发明家艾利克逊门下。艾利克逊对他深表欢迎。

  诺贝尔跟艾利克逊学习了许多有关各种机械的技术,并帮助艾利克逊从事热空气引擎的研究工作。热空气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轮机,在当时还没有普遍使用。诺贝尔从这项研究中,得知物体燃烧发热使气体膨胀产生力量的原理,并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

  可是单独来到遥远的国度的诺贝尔,心中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这使他对文学的兴趣胜过对机械的研究。每当他想家感到孤寂时,大诗人雪莱的诗便成了他的寄托,写诗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过去了。诺贝尔辞别艾利克逊,离开美国踏上归途。当他路过巴黎时,他想在此学习化学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赏巴黎美丽的风景以培养他作诗的灵感。

  诺贝尔在圣彼得堡时已有一定的法语基础,为了使自己的法语更流利,他进了一家法语会话补习班。在补习班里,他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两人一见钟情,彼此相爱,海誓山盟私订了终身,但遗憾的是,他所深爱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这个打击,使诺贝尔无心留恋巴黎。他在少女的葬礼之后,就离开了这个心碎而难忘的地方,专心致力于将来的理想与事业,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圣彼得堡。

  刚满19岁的诺贝尔回到了阔别两年的亲人身旁。父母的身体都很硬朗,公司业务也相当景气。他的大哥担任了公司经理;二哥担任工厂厂长,都成了优秀的技师,且在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父亲决定把诺贝尔安插在指导发明的单位工作。

历史人物的故事12

  1、陈阿娇与汉武帝——金屋犹自赋长门

  陈阿娇是汉武帝刘彻姑母的女儿,武帝五六岁时曾说如能娶阿娇为妻,就建一座金屋将她藏起来。汉武帝登基,立阿娇为皇后。阿娇因妒忌卫子夫得宠,多方离间武帝与卫子夫的`关系而被废黜,退居长门宫,不再得幸。阿娇想恢复昔日的专宠,就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呈献武帝,企望复得宠幸。典出司马相如《长门赋》。

  2、唐玄宗与杨玉环——渔阳鼙鼓正销魂

  唐玄宗李隆基因杨玉环貌美而倍加宠幸,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最终酿成安史之乱。安禄山从渔阳起兵反叛后,唐玄宗逃亡西南,在马嵬坡被哗变的**逼迫,处死了杨贵妃。典出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吴三桂与陈圆圆——冲冠一怒自古有

  吴三桂是明军将领,手握重兵在山海关防御清军的'入侵。陈圆圆本为姑苏名妓,因其美丽而被吴三桂收为宠姬。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攻入北京,掠走了陈圆圆。本想归附李自成的吴三桂一怒之下,转而勾引清兵入关,导致明朝灭亡。典出清朝吴伟业《圆圆曲》:“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4、元稹与韦丛——花丛懒顾又几人

  唐朝诗人元稹与韦丛夫妻恩爱,妻子27岁时不幸早逝。元稹心失所爱,却难忘旧情,对女色再无眷恋之意,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和怀念。典出唐朝元缜《离思》:“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5、纳兰性德与卢氏——青衫湿遍泣孤坟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与卢氏婚后美满和谐,但好景不长,结婚三年时卢氏因难产去世。卢氏的'离世给了纳兰性德极为沉重的打击,半个月后,纳兰性德写下了《青衫湿遍·悼亡》一词:“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扶病,剪刀声、犹在银缸。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如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表达了对亡妻的一往情深,同时也流露出难以排遣的伤痛。

  6、李清照与赵明诚——金石录成声声慢

  李清照是宋朝女词人,和赵明诚婚后两情相悦,情投意合。两人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并撰写整理《金石录》一书。后金兵南侵,赵明诚在南下赴任途中不幸得病而死。李清照悲痛欲绝,怀着对丈夫的无限怀念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怎一个愁字了得!”

  7、项羽与虞姬——良驹不去江难渡

  项羽兵败垓下,面对虞姬和乌骓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含泪和唱后拔剑自刎。最后项羽被刘邦追到乌江边,乌骓马在江边对天悲鸣流泪。项羽自认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拔剑自刎。典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8、顺治与董鄂妃--至尊缘何入空门

  清末野史传,秦淮名妓董小宛被送入皇宫,成了顺治帝的爱妃。顺治对董小宛宠爱有加,董后因触怒孝庄皇太后被赐死。顺治抛弃江山社稷,到五台山出家。其实这是将董小宛和董鄂妃混同一人了。董鄂妃因其美貌和贤良,颇得顺治宠爱,后因爱子病逝,身体每况愈下,在二十二岁时病逝。

  9、唐琬与陆游——美待白头吟钗凤

  宋朝诗人陆游与表妹唐琬本是恩爱夫妻,两人诗书唱和,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夫妻俩被迫分离。两人各自婚娶十年后。陆游在沈园春游时,与偕夫同游的唐琬不期而遇。唐琬遣致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乘醉在园壁上题写《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也和词一首:“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不久,唐琬抑郁病死。

  10、李香君与侯方域——扇底桃花又一春

  明朝诗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一见倾心,留赠扇子做为定情物,不久纳李香君为妾。因时局变化,侯方域远走他乡,李香君就天天手持定情扇等侯方域归来。阉党阮大钺为泻私愤,强迫李香君嫁人,香君誓死不从,头撞楼柱,血溅定情扇。友人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感慨,将扇面上的`血痕点染成桃花。后清军南下,侯方域降清,李香君下落不明。

历史人物的故事13

  石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今河北省邢台市),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原 文】

  后赵王勒悉召武乡耆旧诣襄国,与之共坐欢饮。初,勒微时,与李阳邻居,数争沤麻池相殴,阳由是独不敢来。勒曰:“阳,壮士也;沤麻,布衣之恨;孤方兼容天下,岂仇匹夫乎!”遽召与饮,引阳臂曰:“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因拜参军都尉。

历史人物的故事14

  高傲的淳于髡

  淳于髡,是齐国人。他博闻强记,学业不局限于一家之言。他非常善于察颜观色、揣摩人主的心意。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了淳于髡,梁惠王单独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梁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把他比作神仙一样的人物,可我见了他,他根本不跟我说话,我连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难道是寡人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我对此能说什么,只能沉默不语了。”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转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神仙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人献给寡人一匹好马,寡人还没来得及看一下,恰巧淳于先生来了。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人献来歌伎,寡人还是没来得及欣赏,就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确实是这么回事。”后来惠王再次接见淳于髡,两人专注地进行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感觉到倦意。惠王打算封给淳于髡高官爵位,淳于髡却客气地推辞不受。淳于髡离开时,梁惠王赠给他一辆由四匹马驾的精致车子、五匹帛和璧玉以及百两黄金。淳于髡终身都没有出仕做官。

历史人物的故事15

  指鹿为马

  【释义】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语出】《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人物】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谁认可他却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回答:“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却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的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人物的故事04-24

历史人物的故事01-03

历史人物的故事【精选】06-03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12-14

历史人物故事03-10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07-03

历史人物经典德育故事06-28

历史人物小故事06-23

关于历史人物的故事04-20

历史人物张衡的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