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评课稿

时间:2024-06-06 18:18:38 其他 我要投稿

《连加连减》评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连加连减》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连加连减》评课稿1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连加、连减”内容比较抽象,学习有一定难度。教者在设计时,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学习內容,安排教学环节,并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导整个学习过程。其设计有以下特点:

  1、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用不同颜色的气球作教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说”引入了新课。

  2、注重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的概念。小车运南瓜与学生摘丝瓜的演示,既使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在日常生活申的应用,又使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在学生的描述过程中完成由“动作过程”向“运算过程”的转换,从而建立了“连加、连减”的概念。

  3、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在探索中明白“连加、连减”的含义。

  4、引导学生将课內所学知识向课外延伸。巧妙“炸破”气球,使学生在运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说出加、减混合算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连加”时,教师在完成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用各种方法列出不同算式,并说出列式的理由,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列式方法”的辩证思想,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连加连减》评课稿2

  朱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晰,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也学得比较顺利。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

  1、发挥直观教具的优势。新授部分的例题,朱老师利用书上的插图和自己亲手绘制的小鸡,化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的变化只数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感知题意,正确列式和知道运算的顺序。

  《连加、连减》评课稿 - 盼雪 - 雪中漫步《连加、连减》评课稿 - 盼雪 - 雪中漫步2、 加强叙述的指导。 在用教具进行演示的时候,朱老师反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记住在每个演示过程中,小鸡的数量发生的.变化,再引导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并在学生加以叙述的时候,引导他们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原来有( )只小鸡,跑来了( )只小鸡,又跑来了( )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在让学生反复的叙述图意中,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计算,为掌握正确的计算顺序打下基础。

  3、关注细节,提高习题的正确率。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有的学生经常会忘记或记错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朱老师非常强调让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写出来,从而克服了学生由于记不住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而造成的计算错误的情况,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4、强化训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生学了连加法之后,朱老师马上让学生进行连加法的一系列相关习题运算,从而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明确连加的运算顺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学了连减之后的方法同上。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让学生在具体的题目中说连加(连减)法的含义,因为虽然学生能正确表达图意,能正确列式计算,但作为连加,连减这种应用题教学来说,理解含义还是至关重要的。

《连加连减》评课稿3

  王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本节课的内容部署是在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在一年级中学生已接触过10以内连加连减的办法,所以在整节课中,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办法。并规定学生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从中培养孩子们的书写规范。我想这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袁老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地方是做得非常不错的:

  一、能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环境中去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新知的同时,引用了教科书的收西瓜的情境,带学生进入了生活中的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现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然地投入了学习中,并在此同时,教师善于抓住每个时刻,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地方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善于用一些儿童用语,更形象地描述计算的过程。

  有一个环节我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教师在分析连加竖式的办法的时候,学生出示了两种不一样的竖式算法,第一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把答案与第三个数相加。第二种是先把前两个数用竖式相加,然后再紧接在下面加上第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完成。教师在分析两种办法好坏的时候,能形象地把这两种办法比喻为学生走路的情景:第一种是走完路了,歇一会,再跟第三个数相加,继续走。第二种是与第二个数相加了,不歇继续加上第三个数,继续走。所以第二种比较方便,省时间。看,这两种办法经过教师用精彩的儿童用语作修饰后,更形象具体,生动的描述出他们之间的区别。更有利于学生对此办法的记忆以区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狠抓计算,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前的口算练习,课中的不断巡查中,可以看出袁老师在平时在课堂中,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这也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知道计算能力需要的是坚持,不断地练习巩固,计算的能力才可以提高,所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时时刻刻落到实处。

  根据课堂的整个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袁老师能把握教学重点对学生开展引导,组织教学。课后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如何调控好课堂?

  这也是新教师频繁出现的一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教师如何在学生有限的集中精力下,更好更合适地抓住这时间,对学生贯穿更多,更重要的知识,这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考虑,思考的问题。我想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上,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想想学生会出现什么的状况。还有在课上,教师语言的节奏,每个环节的节奏应该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看到教师积极,大方,兴奋的一面,以渲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全情投入到你的知识海洋中。

  二、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学生已经有了用竖式计算的基础,所以在这节课中,其实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旁指导,我想整节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更高,学习更加有热情。可让学生自已或小组为企业,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办法,再全班开展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办法。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让学生大胆放手学习。作为组织者的我们,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补充,让学生自已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三、课堂上如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特别计算教学,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更多的注意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一般的法则,计算的办法,计算的准确性怎样,我们老师都应该随时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指正。所以单一的个别问题,个别演示根据取不了什么效果。所以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开展及时检控。我们可以在练习办法上采取多种形式,可以自已批改,可以同桌互评,可以指名板演,可以小组合作等等,对每次的练习,教师要跟踪调查。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也要多面性,有针对性地出现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提高。

  每次听了新老师的课,每次都会给我带来惊喜,因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蕴藏着他们背后的每一份付出,我相信,我们的每一次数学教研活动,将会成为他们在数学教学这条路上向前迈进一大步的最快速的最好捷径。

《连加连减》评课稿4

  刘xx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在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好:

  1、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课的语言、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方面做到尽力适合低年级的特点。

  2、在教学中,刘老师出示情境图时,他将整幅图分成三部分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刘老师这样设计,便于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接下来引导学生,计算时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减,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这样做,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混合做好铺垫。

  3、在巩固练习时,刘老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刘老师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刘老师的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自己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掌握了新知识。

《连加连减》评课稿5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这里着重教学连加连减中如何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王老师注重对学生计算方法的引导,整节课给学生以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反馈中学习知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

  一、在情景引入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收西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学习上。在学生讨论竖式的方法时,可以用两种竖式计算,强调了基础性和知识类推和迁移,然后通过观察、发现算式间的联系得出竖式也可以连着写,给学生创造了自己发现知识和质疑的思维空间。

  三、在连减的学习上,学生在尝试的'时候,教师给以了一定的引导和铺垫,使算能够多样化,使得计算教学方法不在单一,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得出计算时能了、口算的就不用笔算的计算方法。

【《连加连减》评课稿】相关文章:

《连加连减》评课稿(通用8篇)11-17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12-12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05-02

《连加连减》的课后反思06-25

连加连减的课后反思06-25

连加、连减 教学设计04-16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05-15

《连加连减》课后教学反思06-24

数学《连加连减》课后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