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心理学小故事

时间:2024-06-09 14:59:57 心理学 我要投稿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优选15篇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用小白鼠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走迷宫实验。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优选15篇

  实验之初,他把一群小白鼠分成3组,分别配给A、B、C三组实验人员,然后告诉A组:“你们真是太幸运了,配给你们的小白鼠是经过几位教授特意挑选并精心训练的。它们血统高贵而且非常聪明,智力几乎接近人脑,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它们,努力使它们发挥出最棒的水平来。”

  告诉B组:“你们的运气很一般,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组。它们血统一般,智力也一般。你们用最常用的方法训练它们即可。”

  告诉C组:“你们非常地不幸,这组小白鼠简直糟糕透了。它们血统低劣,智力也很差,简直就是白痴。你们随便用什么方式训练它们都行,反正它们的本质已经注定了。”

  3组实验人员按照“指示”各自训练了小白鼠一个月之后,教授分别对3组白鼠进行了测试,最终的结果表明:A组小白鼠果然最为聪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宫,还缩短了专家们预计的时间;B组白鼠则表现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宫,所用时间也比专家预计的稍长一些;而C组最为糟糕,只有两只成功走出迷宫,而且所用时间之长简直令人无法忍受。

  实验完毕之后,罗森塔尔很平静地告诉各组实验人员:其实这些小白鼠根本没有什么血统以及智力的区别,它们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们分成了3组而已。

  实验人员瞠目结舌的同时,不由得想起自己一个月以来对待白鼠的态度:A组人员非常珍爱自己的白鼠,他们不但很悉心地照顾它们,还用最积极、难度最大的方法训练这些“智力超常”的小家伙们,甚至会定期和它们进行“语言交流”;B组人员则像对待普通动物那样对待自己的实验对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训练它们;而C组人员呢?他们每个人都在叹息自己的运气不好,竟然摊上这么几只蠢笨的东西,恰巧训练过程中又有很多迹象表明这伙白鼠的确“愚蠢无比”,比如不听指挥、没有纪律性等等,所以,他们常常打骂这些可怜的小家伙,有时还会以“忘记”喂食的方式来惩罚它们。

  罗森塔尔教授从这个实验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体会到即便智力相差无几,被对待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分出个优劣高低来。我们自身,乃至整个世界,往往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聪明人,就要以聪明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2

  最后的日子

  在一个偏远、封闭的小镇只能听到两个电台:第一电台专门广播名人消息,或是热门歌曲排行榜,它的收听率相当高;第二电台则是气象专业电台,它的听众只有一小群人。

  一天晚上,气象电台发出紧急警告:一个威力惊人的“龙卷风”将在午夜来袭本镇,电台呼吁镇民立即疏散他处。这一小群听众立刻组织起来,有的去找镇长, 有的到街上敲锣打鼓,有的打电话给第一电台,请求播出龙卷风消息,好保存身家性命。镇长说:“本镇从未有过龙卷风,龙卷风的消息是气象电台误报或捏造,为 的是提高收听率。”敲锣打鼓的人则被视为疯子。而第一电台则以现场正在访问名人为由,不立刻插播这一条“生死存亡”的消息。最终,小镇被夷为平地,后来者 没有人知道这块地曾经是一个小镇。

  感悟:

  每一个日子都可能是最后的日子,我们要以敏锐的心过每一天,更要用心看看这个世界,用心看看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视为理所当然,因为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且看你如何去衡量他了。

  大众和小众,主流和边缘,两种相对独立的群体。独立的不光是他们的生存空间,更是他们思维的方式、价值观、判断是非的`标准。

  身居职场,同样也有主流大众和边缘小众的存在。如果你是职场精英,那么你就会被公司定义为主流。你是标准,你的思维定势让你考虑问题时往往漠视身边的那些边缘员工,但是如果你能大度地进行换位观察,也许你会发现你的一些职业漏洞和职业风险。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3

  何谓"自然"

  做为一个中国人,大部分都听说一句古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说的是一种叫蜈蚣的昆虫。

  蜈蚣是用他那成百条细足蠕动前行的。可是有一天哲学家青蛙见了蜈蚣,他久久地注视着蜈蚣,心里很纳闷:四条腿走路都那么困难,可蜈蚣居然有成百条腿,它如何行走?这简直是奇迹!蜈蚣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然后动哪条腿,接着再动哪条腿呢?有成百条腿呢!

  于是青蛙拦住了蜈蚣,问道:“我是个哲学家,我被你弄糊涂了,有个问题我解答不了。你是怎么走路的?用这么多条腿走路,这简直不可能!”蜈蚣说:“是啊,我生下来就一直这么走路的,从来没有想过呢?现在既然你问了,那我得想一想才能回答你。”

  这一念头第一次进入了蜈蚣的.意识。事实上,青蛙的问题是对的?该先动哪条腿呢?蜈蚣站立了几分钟,动弹不得,蹒跚了几步,终于趴下了。它对青蛙说:“请你再也别问其他蜈蚣这个问题了,我一直都在走路,这根本不成问题,现在你把我害苦了!我动不了了,成百条腿都需要考虑好了才能移动,我该怎么办呢?”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4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 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 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

  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

  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5

  在1907年,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一天,两人打赌,詹姆斯说:“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

  没过几天,恰逢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礼物——一只精致的鸟笼。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从此以后,只要客人来访,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

  然而,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无奈之下,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其发现者就是心理学家詹姆斯。它说的是: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的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了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

  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什么东西吗?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6

  1、20美金的价值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发现他的5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爸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美金。”“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非常生气。约1小时后,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想着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于是,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给了孩子10美金。“爸爸,谢谢你。”小孩欢笑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为什么你已经有了钱还要?”“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我现在够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时间可以换取金钱,也可以换取家庭的亲情和快乐。给家庭挤出些时间吧,因为有些东西是拿金钱买不到的。

  2、分苹果的故事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谈的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这样写到: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位著名人士这样写到: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说:“我把门前的饿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3、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

  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4、错误也有价值

  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教室里的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怎么办呢?但见这位教师神态自若,她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学念的意思并没有错呀!”经她这么一说,教师里静了下来。她接着说:“还有后来人的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的意思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读对了。他所以念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这种不应该的错误了。我们请他在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学生们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那位站着的学生情绪更加激昂的读了起来。

  5、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象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着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上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的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馒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象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6、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地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评价:这样的灌输使孩子们从小就“站着”,不会光“趴着”去看待那些大人物。这种自信心与健全的人格会为人的一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7、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有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7岁。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怎样使用瓦斯驱动的割草机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尽头把割草机掉头时,妻子叫他去问事情。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

  大卫回头发现发生的事之后,他开始失控了。大卫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邻居们羡慕的`花圃大约有2尺宽已被夷为平地!当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之后,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请记住——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

  大卫的妻子也提醒我们,为人父母必须明了熟轻熟重。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还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户、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灯及掉在厨房里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再责备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须记得不要打破一个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们充满活力的感受变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

  有一对夫妇以及7岁的女儿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时,女儿打翻了水杯。他们在水渍擦干净后并没有责备女儿。朋友抬头看看他们说:“你们知道,我真的很感谢你们不像别的父母一样。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会对孩子的无意小错咆哮,并且教训他们要更小心一点。谢谢你们没有那样做!”

  有一次,我和一些朋友共进晚餐,相似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儿子弄翻了桌子上的牛奶杯。当他们责备他时,我也故事弄翻我的杯子。当我开始解释说我在40多岁还会弄翻东西时,男孩开始微笑了,而她的双亲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再生气。我们多么容易忘记我们仍然在学习啊!

  ……

  最近我听到一个有关史蒂芬·葛雷的故事。他是个曾经取得过重要的医学成就的科学家。有个报社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班人更有创造力,是什么因素让他超乎凡人?

  他回答,在他看来,这都与他小时候他母亲给他的经验有关。有一次他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一样!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并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他或者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几乎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水坑。反正损害已经造成了,在我们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

  它的确这么做了。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还是得把它清理干净,让物归原处。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你喜欢哪一种?”他选择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有效地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试验。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小男孩学到了,如果他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这堂课真棒!

  这个知名的科学家说,那一课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除此以外,他还学到,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的父母都跟他母亲的反应一样,那不是很好吗?

  ……

  几年前,保罗·罗威曾经在收音机上说过一个在成人关系上也使用的故事。

  有个年轻女人下班后开车回家发生了碰撞,撞坏了挡泥板。她在说明那辆车是出厂才几天的新车时便说边掉泪。她回家怎么向丈夫解释呢?

  另一辆车的驾驶员充满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们必须记下彼此的驾驶执照和车牌号码。当这个年轻女人从大大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文件时,有张纸条掉了出来。上面,男人的笔记写着:“如果出了事……记住,亲爱的,我爱的是你,不是车!”

  ……

  且让我们记住,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还要重要。当我们这么记住,自尊和爱的花朵就会开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丽!

  (美)杰克。坎菲尔

  评:什么样的物质损失可以同给你所爱的人造成的伤害相提并论呢?

  8、利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个男生的语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师说:“老师,您就再给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师说:“作文绝对不给加分;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10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说:“我借。”结果,再后一次段考中,他语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净剩81分。

  这位老师:一是有一颗真切的爱生之心,他不想让学生挨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学生;三是他善于利用契机激励学生。那个借分的学生由于获得了老师的“资助”,得到了老师的关爱,鼓起了奋斗的信心,从考试不及格到考试满分,实现了他自己的许诺。

  ——一般说,老师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不会很重视,不会很信任,有的甚至会挖苦讽刺,巴不得借家长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学生。老师心里很想把学生教好,但对学生缺乏爱心,单是“恨铁不成钢”,“铁”就难以“炼成钢”。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

  9、爱的神奇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其中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这一切,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继任者找到当年的小学教师,此时她已是迟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爱这些孩子。”

  评价:只有没有爱心的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

  10、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评价:诚如贝多芬所言:“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点,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美德和善行的成长环境。把美德、善行推荐给你的孩子们,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财富。”

  11、总理的老母亲

  泰国总理川立派86岁的老母亲川梅,是一个摆食品摊的小贩,她闲不住,虽然高龄了,还在曼谷的一家市场内摆摊卖虾仁豆腐、豆饼、面饼。她说:“儿子当了总理,那是儿子有出息,与我摆摊并没有什么矛盾。我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我很喜欢摆摊,在这儿,能见到很多的老朋友。”

  川梅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儿子下班回家后狼吞虎咽吃他亲手做的豆腐。

  泰国的媒体称赞说:“一个来自平民阶层的平凡母亲,教育出一名以其诚实正直而受人尊敬的总理。”而川梅在面对记者时却谦逊地表示:“我其实没有作什么,我只不过在他小时候教导他做人必须诚实、勤劳和谦虚。我从不打骂他,但我也不记得他有那件事让我失望。”

  评价:望子成龙是普天之下母亲地共同心愿,任何一条“龙”都是在父母地教育及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有几个母亲做到了川梅这一点?又有多少母亲在儿子“成龙”之后不母以子贵,仍甘于平凡?中国母亲们深思。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7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经典心理学小故事有哪些,我们来看看。

  1.和尚在,我去哪儿了——自我认知

  有个叫张三的解差,押送一名生性狡猾的和尚服役,途中解差为避免出现闪失,就每天早晨把所有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迫。他先摸摸包袱,

  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模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白己说;“文书在。”然后他再摸模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又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模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张三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这样清点一遍,不缺什么才放心上路,没有一天漏掉过。和尚对张三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一天,和尚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里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地给张三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系的。顶多再有一两天,

  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因为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不是值得多喝几杯吗?”张三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手脚不听使唤了,最后终于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声如雷,和尚赶快去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张三的头发剃得千干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张三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张三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就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他先摸摸包袱说:“包袱在”。又模模文书说:"文书在"。"和尚….咳,和尚呢?”张三大惊失色。忽然,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看见了自己的光头,再摸模身上系的绳子,就高兴了:“咽,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那么我跑哪儿去了?

  智慧点拨

  自我。是一个“陌生的朋友”,即十分熟悉,义常常令人因困惑。它是你“自己手中的东西“。朱而我们往往对其熟视无睹,'似乎它运在天边,神秘镖缈得很。例个张三的行为就是对自我的不认知。

  精彩看板

  一般来说,认知是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而深入的,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o一2岁的时候,这个阶段叫做感觉运动阶段。

  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主要是、婴儿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来认识外部世界,没有表象和言语,所以只能认识眼前的物体。

  这个阶段的孩子,只能认识父母,并用最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第二个阶段是在2—6岁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运动叫做前运算阶段。这个时候的心理运动特点是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表征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儿童已经开始认识到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自己对事物的动作和感知。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这一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一方面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第三个阶段是在6—12岁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已经和上两个阶段显著不同了,他们已经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特征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变化的,量也永远不会发生变化。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而见对事物的本质性和类属

  关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第四个阶段就是形式运算的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懂得将现实性视为更显示个长的可能性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心理的'发展也会不断成长,个性心理与性别心理就会凸显出来。个性心理是随着自己心理的成熟逐渐体现出来的东西,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渐体会出来的东西。

  2.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感觉剥夺

  1954年,美国科学家做了一项“感觉剥夺”实验。实验者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试者。

  实验内容是这样的: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戴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可以说,这样就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

  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好歹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白话,有点烦躁不安了。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他们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见大队花栗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微感等症状。实验后学生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感觉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享受,也带来了痛苦的烦恼。我们的生活就处在愉快的感觉和痛苦的经验之间。人是一旦失去感觉,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果一个人丧失了全部感觉能力,也就不可能产生认识,吏不可能产生情感与意志。由上述的实验可以看出,丰富的感觉刺激对维持我们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必需的。

  我们所处的世界丰富多彩,而人的正常生活和有效发展必然需要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和外界接触的基础上,需要对外界的刺激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应该积权地去接触社会,接触人生、尽情体验生活的各种滋味,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以及健全的心灵。

  如果曾经体验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如果有机会领略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如果拥右丰富的知识、广馋的见闻和丰富的情感,那么你对社会与人生体验就越深广,你就越能有效地把握自己,驾驭好自己的命运之舟。

  3.视崖边界前的婴儿——深度知觉

  1960年的春天,心理学家埃莉诺'吉布森带着未满周岁的孩子来到科罗拉多大峡谷,让繁忙工作带来的紧张心情得以放松。她欣赏了峡谷那奇妙无比、变幻莫测的景色后,在峡谷边的平地上野餐。吉布森无意问回头眺望,身后是犹如刀削的陡峭山崖和深不可测的峡谷,她顿时紧张得心跳加快,浑身的血液似乎凝住了。走到安全地带后,她低下头看着怀里沉睡的孩子,突然想到一个奇怪的问题:婴儿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深度和高度知觉,并对此有所反应?她决定进行研究找出答案。

  为此,吉布森设计了一个人工悬崖——“视崖装置”来进行测试。这个装置是一大块玻璃平台,中间放有一块略高于玻璃的中央板,把婴儿放在这个狭小的中央板上。板一侧的玻璃上铺有一块黑白棋盘图案的布,因为它与中央板的高度相差不多,看起来就像一个“浅滩”。在中央板另一侧的玻璃下面约一米处铺上同样棋盘图案的布,给婴儿造成一种错觉,这一边似乎是“悬崖”。如果婴儿待在浅滩的棋盘图案上,他可以探望“悬崖”但不会跌下来,因为这实际上是一块平整的玻璃板——“视崖”一词由此而来。

  吉布森刚开始选择了30多个6个半月到14个月的婴儿进行实验,她将婴儿放置在视崖的中央板上,让母亲交替站在视崖的深侧和浅侧召唤自己的孩子爬向她们。最初的研究结果是,有27个婴儿愿意从中间的平台爬到“浅滩”上,仅有3个孩子能够“冒险”爬过“悬崖”来到母亲的身边。吉布森还发现,当母亲在“悬崖”这边召唤孩子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非但没有爬向母亲,反而朝反方向爬,其中有一些孩子则是探头看看“悬崖。,又抬头望望母亲,哭叫了起来。

  婴儿在视崖面前的表现说明了他们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深度知觉。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凸凹等。

  孩子与成人的情感交流对儿童知觉品质、情绪行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婴儿具有深度知觉后,在视崖面前会犹豫不决,此时,如果母亲对他微笑、点头表示肯定、鼓励,他就可能勇敢地越过悬崖,爬向母亲那边,如果母亲表现出害怕的表情*婴儿跨越过去的可能性就小得乡,甚至可能哭起来。利用视崖装置进行的实验显示,婴儿会将他们所依恋的对象(母亲)提供的安全或危险的信息作为他们情绪行为的社会性参照物。婴儿与成人主动的情绪交流,参照成人的情绪信息,能使婴儿避免、摆脱许多险境*并有利于婴儿对环境的判断和行为的调整。

  4.医生、房地产商与艺术家 ——注意力的选择性

  医生、房地产商和艺术家三个人一同去看望他们共同的朋友。路上他们经过了一条繁华的街道。到了朋友家以后,朋友的小女儿请艺术家给她讲个故事。

  “今天,我沿着街道走,’艺术家说,“看见在天空的映衬下,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穹隆,暗暗的金红色在落日的余晖中泛着微光,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接下来小姑娘又让房地产商给她讲个故事。房地产商讲道:“我在街上看见两个男孩子在讨论怎样挣钱,一个男孩说他想摆一个冰棋淋小摊,并把地址选在两条街道的交会处,紧挨地铁的人口处,因为在这里,两条街上的人和乘坐地铁的人们都可以看见他。我发现这个男孩懂得经营位置的价值,没准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商人。”

  接下来,小女孩又让医生给她讲,医生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橱窗从上到下都摆满了各种药品的瓶子,这些药品用于治疗各种消化不良,有一些人正在挑选。可是我明白他们所要的也许不是什么药品,而是新鲜的空气与睡眠,但我却不能告诉他们。”

  医生、房地产商与艺术家走的是同一条街道,但看到的却尽不相同。原因在于也们对事物的注意具有不同的选择性。三人的选护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所受过的不同教育与训练。教育本身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人们选并不同的刺激,即注意不同为事物。这种注意

  长时间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使人们对某个领域的事物更加关注,并形成比较高的认识和技能。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下面不妨测试一下你的注意力。

  以下数字每一项中部有一些旷两相邻,其和等于lo的成对的数,集中注意力找出这些数.并在每对的下面画线。

  时间.7分钟

  A.24682468369U 8194455566667777738

  B.19873826455910884234568345679496

  C.987987B7682676570198684743289610

  D.32U2112312354378239237236324376

  E.76554744466688831345178913141561

  F.64328976375209382457864018258640

  G 20563770895745505533554465505744

  H.8365917237594376776655443322l199

  I .91827364558l83729108207456789234

  J.27348556472378026775675675645766

  K.63860918764382928765465435432321

  M.40439347368247463647586972837283

  N.90161984632876428487659071151682

  0.83654289661036826754698457342891

  P 48654876983473896474676476473468

  Q.89573869010285378232818171615648

  R.64286497628018365283667788991122

  S.48295163837846752266337744885599

  T 62482746389619848328455918264379

  U.29148756394678831234567898765437

  Y 98765432198765431421521621728192

  W 12345678912345671521631746135124

  x.33467382914567349129123198765190

  本测试题共有143对和为10的邻数。每答漏(答错)一队数字记一分。各题得分相加,统计总分。

  o一26分: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非常强,在学习中一定效率很高。

  27—37分:你善于集中注意力。如果能有意识地经常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你会达到优秀水平的。

  38—48分:你刚刚踏在及格线上,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前走,努力改善自己的注意力,一是向后退、毫不以目前的状况为忱,这样下去,你的注意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差,成为制约你学习和工作的严重障碍。

  49—143分:你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对生活缺乏激情,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8

  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时候的小象很调皮,玩性又大,故用绳子把小象栓在木桩上,由于小象力量小,经过很多次的试验都无法将木桩拖出来,当时间久了之后,只要把象系在木桩上,象知道自己无法挣脱,也就很安分了。

  小象长大变成了大象,在马戏团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无穷,可以搬很多东西,但在表演后,却很安分的被栓在木桩上。

  大象的力量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它因为从小的经验,觉得木桩的力道比自己大,是唯一可以栓住自己的东西,使得它不敢去移动木桩。

  人生感悟:其实大象是被自己以前的观念所束缚,不了解自己已有很大的改变了,因而放弃想移动木桩的念头。

  木桩,就像是妨碍个人发挥浅力的障碍;或许不是具体可见的阻力,而是由个人过去细微的经验所产生的无名恐惧。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4

  一天,几个学生向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平静的心态,乱方寸,慌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不是吗?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9

 4.露出马脚的间谍——无意注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都十分重视间谍机构的活动,都希望在情报方面战胜对手,以利于在整个战争中获取主动。同时,反间谍机构也都在积极活动。一次,盟军反间谍机关收审了一位自称是来自比利时北部的“流浪汉”。他的言谈举止使人怀疑,眼神也不像是流浪汉特有的。因此,法国反间谍军官奥克多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可是他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奥克多决定打开这个缺口。

  审讯开始了。奥克多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会数数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流浪汉”用法语流利地数数,没有露出一丝破绽,甚至在说法语最容易说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说得很熟练。于是,他被押回小屋去了。

  过了一会儿,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流浪汉”仍然无动于哀,似乎真的听不懂德语,照样睡他的觉。

  后来,奥克多又找来一位农民,和“流浪汉”谈论起庄稼的事,“流浪汉”谈的居然也并不外行,有的地方甚至比这位农民更在行。看来奥克多凭外观判断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了。于是奥克多又想出了一个新的办法。

  第二天,“流浪汉”在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显得更加沉着、平静。奥克多非常认真地审阅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签字之后,抬起头突然用德语说:“好啦,我满意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一听到这话,长长地松了口气,像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流浪汉”露出的欣慰的表情,虽然是一刹那间发生的,但这个表情却透露出他懂德语这一信息,从而使他露出了马脚。经过进一步的审讯,“流浪汉’最终承认了自己是一个德国间谍。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为指向与集中。它包括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所谓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奥克多运用的是4心理战。他利用人的潜意识心理,转移德国间谍的有意注意,忽然用德语说释放他,'从而他的无意注意让他在不经意间露出得意忘形之色,暴露了自己。

  兴趣是培养有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有兴趣的事情吸引着一个人的注意。几是那些与人的生活、当前的任务、从事的工作密切联系着的东西,都是人们容易感兴趣的事物,因而人们便对它们集中注意。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

  人的心境对有意注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意。疲劳或精神健征的状态也对注意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健旺时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健进状态下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引起注意,注意也能持久。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快乐、积权的精神状态,以便能引起我们的有意注意。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0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用小白鼠做过一个有趣的走迷宫实验。

  实验之初,他把一群小白鼠分成3组,分别配给A、B、C三组实验人员,然后告诉A组:“你们真是太幸运了,配给你们的小白鼠是经过几位教授特意挑选并精心训练的。它们血统高贵而且非常聪明,智力几乎接近人脑,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它们,努力使它们发挥出最棒的水平来。”

  告诉B组:“你们的运气很一般,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组。它们血统一般,智力也一般。你们用最常用的方法训练它们即可。”

  告诉C组:“你们非常地不幸,这组小白鼠简直糟糕透了。它们血统低劣,智力也很差,简直就是白痴。你们随便用什么方式训练它们都行,反正它们的本质已经注定了。”

  3组实验人员按照“指示”各自训练了小白鼠一个月之后,教授分别对3组白鼠进行了测试,最终的结果表明:A组小白鼠果然最为聪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宫,还缩短了专家们预计的时间;B组白鼠则表现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宫,所用时间也比专家预计的稍长一些;而C组最为糟糕,只有两只成功走出迷宫,而且所用时间之长简直令人无法忍受。

  实验完毕之后,罗森塔尔很平静地告诉各组实验人员:其实这些小白鼠根本没有什么血统以及智力的区别,它们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们分成了3组而已。

  实验人员瞠目结舌的同时,不由得想起自己一个月以来对待白鼠的态度:A组人员非常珍爱自己的白鼠,他们不但很悉心地照顾它们,还用最积极、难度最大的方法训练这些“智力超常”的小家伙们,甚至会定期和它们进行“语言交流”;B组人员则像对待普通动物那样对待自己实验对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训练它们;而C组人员呢?他们每个人都在叹息自己运气不好,竟然摊上这么几只蠢笨的东西,恰巧训练过程中又有很多迹象表明这伙白鼠的确“愚蠢无比”,比如不听指挥、没有纪律性等等,所以,他们常常打骂这些可怜的小家伙,有时还会以“忘记”喂食的`方式来惩罚它们。

  罗森塔尔教授从这个实验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消极和不良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体会到即便智力相差无几,被对待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分出个优劣高低来。我们自身,乃至整个世界,往往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聪明人,就要以聪明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1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行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了。”“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说明: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2

  在一菜摊前看见两堆菜。

  客户问:“这边多少钱一斤?” 答:“1块。”

  再问:“那边呢?”答:“1块5。”问:“为什么那边的卖1.5元?”

  答:“那边的好一些。”

  于是买了1块5的。

  后来发现摊主快速把1块的`一分变成两堆,很快1块5一斤的又都卖光了!

  启示:

  当你只有一种价格时,客户的选择只有买与不买,当你有两种价格时,客户的选择变成了“买好的”还是“买差的”。而更多的客户在日常用品上选择了买好的,这无形间为你增加了利润。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3

  一天,几个学生向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啪”,弗洛姆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弗洛姆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姆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不是吗?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4

  两人各削去一半自己的个性和缺点,然后凑合在一起才完整。如果没有相互的忍让和包容,最终两个人很难成为一体。

  32、这样的心理调节你做的到吗?

  ①把看不顺的人看顺;②把看不起的人看起;③把不想做的事做好;④把想不通的事想通;⑤把快骂出的话收回;⑥把咽不下气的咽下;⑦把想放纵的心收住。其实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你就会:①情商高了;②职位升了;③工资涨了;④朋友多了。

  33、七种梦境可能预示疾病

  ①梦到有人敲打你的头:与脑部神经系统有关;②梦中听到怪响:与听觉中枢有关;③梦到气管被卡住窒息:与呼吸系统有关;④梦中被追逐:与心脏供血有关;⑤梦中走路不稳:与心绞痛有关;⑥梦到从高处坠落:与心脏病有关;⑦梦到水的场景:与肝胆肾脏有关。

  34、贝勃规律

  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35、其实人生只有900个月!

  事实上,你可以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你会因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将是如何度过的?

  36、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心理学上说,人们大多数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37、恋人矛盾应对策略

  ①不要凡事分出对错,先换位思考,体察对方的潜在动机,相互理解。

  ②平时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靠得太近会审美疲劳。

  ③别习惯相互抱怨并形成消极定式,尝试在嬉笑打闹中解决问题。

  ④宽容为上。我们都不是圣人,没必要为对方的一点行为举止过分挑剔。

  ⑤尊重对方,给对方爱你的理由。

  38、一流女人的八大特征

  ①有大女人素质,有小女人情怀;②大事清楚,小事糊涂;③自强自立;④能温柔似水,也能坚强如钢;⑤喜欢孩子;⑥上得厅堂,入得厨房;⑦爱美,会美;⑧拥有浪漫情怀。

  39、男生和女生分别有6种基本的爱情需求

  男生需要的爱的形式:信任、接受、感激、赞美、认可、鼓励;

  女生需要的爱的形式:关心、理解、尊重、忠诚、体贴,安慰。

  40、男女心理

  如果某个男人主动替你拎包,把你放在道路的里边走,主动为你拉椅子,不要因此而感激涕零。这只能说明他之前有无数个女朋友教过他这一点。而能让他记住的女人,永远是改变了他的那个女人,而不是你。所以,越是细节完美的男人,对女人而言越是挑战。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15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蒙古的部落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部落大使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给皇帝: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

  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全国最好的珠宝匠检查那个金色小人,称重量,看做工,所有测量办法的结果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分别插入三个金人的耳朵眼……

  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相关文章:

心理学经典小故事07-02

心理学的小故事精选06-29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09-24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经典)09-21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经典01-14

心理学小故事经典01-22

心理学小故事[精选]11-22

经典心理学小故事09-27

心理学小故事08-02

心理学意识的小故事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