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终身成长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终身成长读后感1
今天听了樊登读书会的《终身成长》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自己利用空余时间,又重新听了一遍。
这本书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如何拥有成长型思维。书中明确讲到了,一个人一生要处理两件大事:与自己相处,与外界相处。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如何与外界相处。不论是做家长、刚步入社会、还是谈一段感情,对自身的认知往往决定了你的成长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赋和努力的关系,那么就不会一味地去夸奖孩子的天赋,也不会因为他成长速度慢而过度焦虑。
如果你能领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么在工作中就不会自怨自艾的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暂时的`不顺,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成天沮丧。
我们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学习书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为了让自己日日精进。结合实际工作,比如刚入职的新员工,虽然暂时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却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虽然有时候工作做得不够好,但是结对师傅以及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如此这般,你就会发现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
终身成长读后感2
作者卡罗尔·德伟克博士在本书《终身成长》的最后探讨了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走的旅程。
书中分析了教育、体育、商业、人际关系等领域案例,对比固定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不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成就的差异,面对挑战和失败的表现相去甚远,实际上是源自思维模式不同。甚至是夫妻关系相处模式中,其实都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在起作用。
固定思维让人更容易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更愿意让自己处在“能干、优秀、聪明”这样的舒适位置。为此,往往回避挑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面对挫折和失败也容易一蹶不振,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而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通过努力,可以发展提高的。与固定型思维的区别在于,成长型思维更注重寻找办法,找策略,而不只是关注评价。面对失败和挫折,也更容易从中学习,不断提升能力。
现在,“丧”可能是形容很多年轻人平时大多时候的状态最贴切的形容词。失去目标和希望,是颓废和绝望,是自暴自弃地自我否定,是明白前路曲折,努力奋斗后,仍然无法改变,受困于自己的无能,深感无力的状态。
除了现实的残酷,我们是否想过,这可能是自己身上的固定型思维在作祟呢?
你可能会说,我是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我努力过。但我们在经历失败后,就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到达极限,认为自己就是个失败者;我们在努力之后,还是失败,就认为努力无用,最终放弃努力。如果这样,那可能真的是误会什么是真正的成长型思维了。
真正的成长型思维的确更强调努力,但努力不代表使用“蛮力”,也不是失败时的一针“安慰剂”。成长型思维中“努力”的含义包括单纯的勤奋、努力的意思,也包括通过各种途径,寻找提升能力,达成目标的策略、办法。这中间可能需要听取他人建议,向他们学习技能等。
不过,我们也不必为自己的固定思维感到恐慌。《终身成长》这本书中说,事实上,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往往同时存在同一个人的大脑中。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每个人出于保护自尊、肯定自我等目的,才会激发固定型思维。
也就是说,我们没必要在发现有固定型思维倾向时就感到自己真失败。别忘了,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提醒我们,要成长,就要学会培养成长型思维。而培养成长型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坚定“变化”这一信念。
《终身成长》这本书正是将“变化”这一信念渗透于各个领域。卡罗尔.德韦克不只是说明了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及其对我们生活、工作,甚至教育子女的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将此观点置入各种生活场景中,帮助读者,分析,探寻走出困境的方法。
有人说《终身成长》就是一大锅鸡汤,其实,不然。书中的内容让我明白,学习成长型思维,不只是为了所谓的“成功”。它其实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生活的日常琐碎,从而学会持续成长,获得提升自我,冲破“丧”的强大能力和能量。其实发现读成功学书的乐趣有时候就是如此,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鸡汤可能有毒,但总是会有一些精髓可以通过抽丝剥茧总结感悟出来。
终身成长读后感3
本书对我的思维的最大的改变认清了自己曾经是一个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通过这本书告诉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在书中写到,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天赋就是全部,认为人与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并热切盼望成功,成功后感到的不仅仅是自豪,更多的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能力比别人强。
此时,让我们对比一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则个人的进步需要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认自己确实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去学习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戏都是在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喜欢装作一个轻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欢提问、不喜欢向他人求助……其实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对自己发展的限制,看待事物发展的眼光也会受到局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触了一款游戏叫“部落冲突”,但我并没有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因为我认为游戏里不同等级的资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一个三级部落的.军队绝对无法攻下五级、甚至六级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炜告诉我,他成功得把一个十一级的部落夷为平地(他是九级),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细节到每一秒、每一处,策略又是怎么讲究的,换作以前,我一定会不屑一顾,本身对游戏的兴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读到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我身上就是这样运作的。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呢?卡罗尔指出了很多的案例与方法,但是我思索下来的结论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必须承认自己的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来就是特别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带有着一些别的光环。当你觉得自己普通时、当你觉得自己并非一个天才时,你才会更虚心地学习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议、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败与成功,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给我的朋友一句话:“无暇的信赖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后我们还是认识的我们。”
终身成长读后感4
最近在读的一本书叫做《终身成长》。这本书提到了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大体来说,固定型思维的人群会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的,后天的作用不大。而成长型思维会认为只要正确的方向,足够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好的成绩。
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认为智商是天生的,所以他只有通过做简单的事情或者自己有把握的事确保自己顺利的完成以证明自己是聪明的,而挑战会让自己有挫败感,怀疑自己是不聪明的。而成长型思维则不是这样,他们在心里告诉自己,我通过不断的挑战是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或者即使这次做不好,通过不断的克服困难,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里的老人总喜欢夸小孩子好聪明啊,比你妈妈小时候要聪明很多。听到很多次这样的话,小孩子就会内心里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给他一个数学题,他觉得自己没有把握,他就开始大发脾气说,太难啦,我不要做。这就是固定思维带给我们的,我们害怕挑战,因为挑战失败会证明自己是不聪明的。所以我对小孩子这样说,一个人成功靠聪明是绝对不够的,正确的方向,不断的练习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你看这道减法题目,你这次不会,妈妈告诉你做题的方法,然后你再试着自己做,再多做两道题,你就会发现,题目会变得简单,或者说叫熟能生巧。伟大的运动员绝对不能只靠天赋,我们要看到背后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
成长型思维不一定会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问题在于,一是称赞的方式不对,在意学习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过程,孩子会不自觉产生固定思维,不相信能力可以培养。二是遭遇挫折的反应,面对孩子偶尔的失败表现过于在意,孩子会沉浸在失败的感受中,忽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振作。三是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为了提高分数,各种死记硬背,其实已经背离了成长型思维,不恰当学习方法,不会得到真正的能力提高,只是知识的堆砌。
下图是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改变思维方式不是一朝一夕,面对问题多一点思考,少一点抱怨,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终身成长读后感5
说来惭愧,从5月12日去宁德参加研修活动,分回书,陆续就在看《终身成长》这本书,到目前为止才看了五分之四。
我感觉自己很笨,书都快读完了,整本书写的是什么,感觉概括有些难。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美国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着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这本书阐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本书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是边阅读边对照自己,发现自己可能更多时候是处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但有时也会呈现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拿写日记这件事来说吧。写作是我的弱项,甚至是最头疼的一件事,但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每天写作,会提高写作能力,对文字也会更敏感,只要我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最终会取得成绩的。特别是每次在要放弃的时候,每次无话可说的时候,我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成长型思维模式。但我感觉自己因两种模式交织出现,制约了我的成长。读了这本书,现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思考,我这样的处理方法,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陷入了固定思维模式中。这是阅读这本书自己最大的改变吧。
德韦克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昨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更应该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还要熟练掌握德韦克教授的成功法则,并把它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这样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
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对,这样一想,我又陷入固定型思维模式,我应该这样想: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是会有所收获的。我应该努力,再努力,我要教会学生热爱学习,教会学生最终学会自学和思考,并努力学习基础知识。正如艾斯奎斯的格言:世上无捷径。柯林斯也说过:在这里没有奇迹,我也不是什么奇迹的创造者,我不能在水上行走,也不能将大海从中间分开。我只要爱你们这些学生,而且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我相信你们也会这么做的。他们告诉我,想要把学生教育成功,我唯有爱这些学生,并付出更多的努力。正刚好与我的教育初心不谋而合: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教育做贡献。
许多教育者认为,可能通过降低标准让学生们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的成就。我从来不这么认为,我倒是觉得要从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高标准,再教育学生向高标准靠拢。我觉得管理也是如此的。对于一个新组建的团队,从一开始就提出高标准,也许团队成员没办法一下子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可以在他们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时,多给他们鼓励,多一份宽容,但要相信随着努力,情况会越变越好的。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松懈,等问题出现了,发现问题了,再想改正,为时已晚。
这本书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很有用处,读完这本书后,我还会再读第二遍,也许第二遍阅读,我会有更深的体会的。
终身成长读后感6
思维方式决定一切!
在听这本书时,我想到了听的另外一本书《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中说,长寿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或将活到100岁,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80后的我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到90岁, 我们该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00后的你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过100岁,你们会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没有终身成长的思维理念,我们不是活着,而只是在等待死亡。
整本书,都在说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急于证明自己,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在乎结果,相信天赋,视失败为一种身份。
成长型思维:能正确看待自己和现状,能100%承担责任,分析为什么比结果重要,相信努力,视失败为一个行为。
从两种思维模式的.表现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的人更理性,能直面困难和挫折;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更感性,不敢面对失败,抗压能力弱,经受不了打击。
我们就假设一下,如果对于一个有可能活到90岁的70后,两种思维的人如何来策划另外50%的生命时间。此时的70后,人已到中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原有能力已不足以满足未来持续的需求。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拥有的荣誉、地位、经历和能力不容挑战,不能接受和自己理念观念不一致的人和事,等待退休的休闲生活,躺在前半身的成果上坐吃山空,等待死亡那一天的来临。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预测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努力学习新技能,虚心向年轻的人学习,拥抱改变,延长工作阶段,迭代知识和能力,拥有好奇心。脚踏云彩时,心如履平地,深陷泥潭时,气自高洁,活的丰满而富有生机。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一个权力是别人无法剥夺的:选择的权力。
所以,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和未来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终身成长读后感7
读了《终身成长》这本书,获益匪浅,忍不住想分享给大家。这本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所著。书中最主要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并在教育、婚姻、体育、工作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两种思维的差异,论证了成长性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成长性思维。
两种思维有什么特点呢?固定性思维模式觉得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容易定式,失败是自身能力有限,他们关注事情的结果,在意他人的评价。固定思维模式让人固步自封,只选择自己擅长的,逃避自己不擅长的。成长性思维模式认为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培养,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资质、兴趣或性情方面有各种不同,也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去改变和成长。在固定思维模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结果,如果失败了,那一切都是白费力气,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源于自我学习和提高,并不在意结果。结果输或赢不重要,重要是自我有没有获得提升,因此成长性思维让人们乐于挑战困难,并从战胜困难中获得乐趣。当一件事失败了,固定思维模式的人陷入痛苦中,他们会消极的埋怨自己,为事情失败儿泄气,或为事情仍需努力而感到泄气。当他们切换到成长型思维模式后,他们会继续乐此不疲从失败中学习,并更加努力。成长型思维告诉人们,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创造力是可以发展的,才能是可以后天开发拓展。成长性思维模式会让人们爱上自己做的事——即使面对困难也会继续热爱。
固定式思维妨碍人们发展和改变,成长型思维是改变的起点。每个人天生对学习拥有热情,但固定思维会让热情消失。比如学习某项新技能,一开始很有兴趣,后来越来越难,就开始想放弃,这是固定思维在作怪,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中,想想你的大脑在遇到挑战时正在行成新的神经元连接,然后就会继续学习,会努力坚持下去,不断挑战自己,并获取成功,从而找到成就感,并从中获得快乐,你的能力生长的快乐。当你感到情绪低迷时,将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考虑一下如何学习、挑战以及勇敢面对障碍。你就会对要做的事充满信心,对挑战充满乐趣。把努力想象成一种积极、有建设性的力量,有没有什么你一直想做,但是因为自己不够擅长而不敢去做的事?设置一件喜欢的事,去努力实现它。
固定性思维老师,他们相信龙生龙、凤生凤,或许不是这样极端,但潜意识里认为不同学生,能力潜力不同,现在不同,未来也不同容易给孩子贴标签;成长性思维模式的老师,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并坚信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得到提升和拓展,显然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成长性思维,克制固定性思维,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从而培养具有成长性思维能力的'孩子。
固定思维模式的老师通常会将自己看成一个完成品,他们角色就是传授他们已有的知识,而成长性思维的老师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为什么不能是老师学习的地方?他说:“我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断思考什么是我喜欢是的东西,我还要深入学习哪些内容,我利用我的教育事业来拓展自己,这让我在这么多年依然是一个有新收获、有追求的老师,我永远都可以学习。真渴望了解孩子们、点燃他们的心灵火种。”
我想到作为老师也应该掌握称赞的方法,对的称赞方式,不是简单的夸结果,而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不是夸他们聪明,而是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比如:“你上课听的专心”“你自觉完成任务”,而不是“你真棒”“你真聪明”等注重对结果的夸奖,这类夸赞会让人陷入固定思维模式,孩子只想得到荣誉,会对有挑战行的任务表示拒绝,害怕暴露自己缺点,而注重对孩子努力过程的夸奖,孩子才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
当孩子遭遇挫折,老师也要教他们正视挫折,告诉他们挫折是好事,学会从挫折中学习和成长。拥有固定思维孩子不敢挑战自己,上课不愿积极发言、困难学会逃避;而成长型思维孩子愿意挑战自己、不怕丢脸、敢于尝试任何事情,勇于克服困难,他们在挑战中能获得乐趣和成就感。我会鼓励孩子拥有成长思维,告诉孩子:“你潜能无限,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不要害怕困难,不要紧张,回答错了没关系,答错了并不丢脸,重要是学到知识。勇于尝试,犯错或失败有什么关系,正好从失败中学习。”我班一个孩子就很好,考试考砸了,他会安慰自己说:“没关系,不会就去学习啊”教会孩子面对失败不气馁,勇于不断尝试。
我班随堂测试三人不及格,从固定思维来看,我有点心生抱怨,怎么这么多问题孩子在我们班,真倒霉!连家长也觉得孩子不开窍,不想做任何努力。可当我使用成长思维来思考问题,我觉得我不能轻易放弃,他们数学都及格了,学习能力应该没问题。通过观察,我发现原来他们是没学过拼音,跟不上,后面彻底丧失兴趣,开始放飞自我。于是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缺补差,也充分动员家长力量,争取家校共育。有家长说搞不懂拼音的,我就指导他们从抖音搜索相关拼音课程,带着孩子一点点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慢慢跟上了,上课能听懂了,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慢慢地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孩子越学越开心,终于在下一次考试中消灭了不及格现象!教育的职责是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感谢《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们遇到问题,学会用成长型思维去看问题、终将会豁然开朗,从而解决问题!
如果我告诉你“明天的你会比今天更优秀”,你还会介怀今天的失败吗?决定你成长的第一步不是你是否努力,而是你是否相信努力,比起智商和情商,思维模式的差异也许才是人生的分水岭。我们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学习书中提到的成长性思维模式,遇到困难,告诉自己我能行,勇于挑战自己,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不轻言放弃和失败。勇于尝试,你会发现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朋友们,让我们努力拥有成长思维,终身成长吧!让生命精彩绽放,让自己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终身成长读后感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学不可以已……这些话耳熟能详,说的都是自身所知有限,要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终身成长》这本书恰恰也是对上述思想的论证。本书作者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书中主要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即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并在教育、婚姻、体育、工作等多个方面举例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论证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等。
两种思维模式有什么特点呢?固定型思维模式者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不需要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成功,失败则是自身能力有限。他们关注事情的结果,在意他人的评价。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提高的,只要不断努力,方法得当,没有什么不能学会,失败则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他们关注学习的过程,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迎难而上,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回想自身存在哪种思维模式。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在班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于是总能听到来自老师、亲人的夸奖,哪个小孩子不爱听称赞呢?慢慢的,虚荣心逐渐增加,在每次考试时会很紧张,害怕考不好,公布成绩时更是心跳加速,担心成绩不理想……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将别人的评价视为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子,做事就是在证明自身能力或天赋。然而,我并没有认为自己本身能力有多强,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听到表扬,还是会努力学习,即使遇到困难仍然积极主动去应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样来看,成长型思维模式又在起作用。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少有绝对的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而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头脑中的两种状态,在某些情况下,固定型思维占主导,另一些情况,成长型思维占主导。固定型思维的人意味着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把输赢成败看得太重,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得突出,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怎能在各方面都做好呢。成长型思维的人意味着积极乐观、开拓进取,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敢于挑战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显然我们希望自己身上积极成分多一些,消极成分少一些,那这些消极成分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在每个人小的时候,对走路、说话等基本技能,都是通过不断训练、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学会的,这期间摔过多少跟头、闹过多少笑话。但是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是自尊,更没有什么虚荣心。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教育,家长或者老师给予各种各样的评价,比如考试成绩优异,会夸奖“你真聪明”,而成绩不理想,可能会被评价,“你就是个笨蛋”……负面评价可能会给孩子太大打击、失去信心,但是正面的不恰当的评价可能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负担,因此评价需谨慎,要适度,多些鼓励,少些责备。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一点一点长大,俯卧抬头、翻身、坐、爬、站、走、学习说话,解锁一个又一个新技能,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比如走路,不知道摔过多少次,作为父母,不禁为他的进步感到欣喜,更被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难怪老子对婴儿格外喜爱,他们至柔、至和、至纯、至真的品质,的确让人有“复归于婴儿”的想法。让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将“终身成长”进行到底。
终身成长读后感9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樊登老师推荐的,听说对我们的认知观和学习观很有帮助。后来我就利用空余时间认真研读了一遍,确实受益匪浅,发人深省。本书作者是美国女作家卡罗尔·德韦克,书的英文名叫“MIND SET”,也就是“思维模式”的意思。她总结了人们常见的两种思维模式,即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书中列举了很多关于商业、教育和体育方面的实例来说明两种思维的区别和利弊。
本书指出了人们常见的一些思想误区,比如很多人认为成功主要靠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才能。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每种能力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实现,关键要找对方向,持之以恒,不惧失败,不轻言放弃,不断总结经验,越挫越勇,学会在挑战中发现乐趣。
事实上,很多人身上都同时拥有两种思维模式。1.固定型思维的表现停滞学习,不思突破,自我满足,认为一切成功都是天赋所致,和努力无关。2.成长型思维的表现:学习,思考,总结,继续尝试,不服输,认为一切能力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达成。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不惧怕失败,认为失败并不可怕。成长型思维会在失败后总结失败经验,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容易一蹶不振。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欣然面对并接受失败,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它像一记警钟,让我们进步。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好像会给你贴上标签,让你感觉失败自卑。
成长型思维让你谦虚,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客观地看清楚自己的现状,知道自己的短板,并加以学习。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接受批评,虚心学习,固定型思维的人只会固执已见,不接受批评。
古往今来,纵观世界,通过勤奋学习,坚持信念,最终取得成功的人比比皆是。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从身无分文的辍学少年到开创世界通讯科技的佼佼者,发明出了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当年自己一手成立却又背叛自己的公司。我认为,他的成功关键在于对梦想的追求与执着,以及改变世界的信念,他敢于不断尝试,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最终打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苹果帝国。
成长型思维让你开放,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让自己的认知把自己固封,会走出自己的权威之城,去接触新鲜的事务,去接触真实的事务,容纳得下别人的建议,并加以改进。成长型思维的人不能只专注于目标,这样容易疲倦,感觉一直在努力,却达不到目标。善于发现自己每天的进步,善于发现自己每天新增的亮点,哪怕是多读了一页书,多走了几步路。只要今天比昨天好一点也是进步。
反思自身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我们是否太过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斗志和危机意识呢?如果有机会有时间,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扩展自我的认知范围,挖掘一下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潜力和价值呢?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辈出,我们不进则退,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通过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即是学习,只有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和能力,才能为我们的前进和成长注入新鲜的血液。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终身学习方可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读后感10
其实也不是读啦,也就是听。不是有一个樊登读书的那个软件吗,我妈让我去听一下,我就下载了软件,听了一下。
很不错,这个樊登老师解说的非常好。
这本书改变了我的认知观。
它区别了成长性思维的人和固定性思维的人。
成长性思维的人认为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努力是可以提高的,怀着一颗看待成长的人来看待自己的发展。挫折并不可怕,能给人经验教训,让人变得更好。
固定性思维认为人的成功就是天赋,他们用一成不变的思维看待别人,觉得一个人成功仅仅因为天赋。他们往往夸大自己或者低估自己,不像成长性思维那样准确评估自己。
在认识这两个思维的不同的时候,作者也举了大量的例子,毫无意外的是,很多领导者都有成长性思维,而很多企业的失败就在于具有固定性思维。
读了这本书,我发现我也有固定性思维。
有时候会悲观的'认为人的能力早就已经注定。或者过度注重结果,还有生气,把错归咎于其他人的身上。
改变这种思维,就是转变观念。让自己具有成长性思维,不畏惧挫折,大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樊登读书真的特别好,大家可以去看看。
终身成长读后感11
“你的手机,每天都充电。而你,多久充一次电呢。”
作者在书中,像我们展示了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性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第一种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时刻想向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价值感和存在感。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自己有固定的水平,讨厌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喜欢把一切责任推脱给别人,这种思维模式带来的结果是极力掩饰自己的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第二种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败。遇到挫折和挑战,会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和进步。这种思维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可以规避错误,一直成长。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大多数时我是第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每日重复做同样的工作,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去证明:我能!惧怕失败,恐惧批评,只愿意承担自己确定性的工作,而不愿意尝试任何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可能就会说:我不行!长此以往,在一个固定岗位上干很多年可能也得不到晋升机会。
固定思维模式者在生活中也时常会产生消极想法,比如上学时不敢上台举手发言,怕说错了被他人嘲笑、周一早起堵车迟到、开会与别人发生争执、自己的意见被领导否掉、晚上回家跟老公大吵一架,会认为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我这个人就不会跟别人沟通,是不是不能胜任这个工作,老公为什么不包容我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产生,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都是别人的错。而成长型思维会怎么想呢?以后要管理自己的时间,闹钟定的早一点,开会时为什么领导否掉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用不用我找个机会跟领导再表达一下,或者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什么样的更重要或者更正确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两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会造就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你喜欢自己做一个消极的人,还是喜欢做一个有积极性,会带来正能量的人?
以后如果再面对未知的挑战,我会把我不行换成: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不断挑战和学习后会越来越擅长。
终身成长读后感12
上了年纪读《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真正明白了自己人生成长的每个阶段为什么都不理想,做很多事都难以成功。父母总说我不够聪明,朋友也给予肯定,久而久之我自己也默许了,的确是呀,对我人生有很大影响的事情我一次也没有做好。最典型的就是学习吧,我承认我是笨拙的了,所以就死学了,最后就是没多大效果。这本书中的很多例子都像我的一面镜子,看到了曾经现在的自己。
书中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注定的,不可改变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如果单看他们各自名称的解释你可能觉得很简单,觉得自己肯定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但如果将他们放到具体的.事情上,你就可以看到两种思维模式会产生多大不同了。
书中有个例子:你是一个年轻人,经历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我感到被拒绝了。”“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傻瓜。”“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太差劲了。”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得不开心。”“C+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必须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我的成绩。”
看出两者对人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了吧,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只是对待学习有重大影响,对友谊,爱情,婚姻,教育都有着很大影响。推荐大家可以具体看一看。
我想最大的魔力就是你要肯定你的现状并相信可以成长,学会从失败,不痛快中找到有用的知识,积极乐观不忘成长的初心。
终身成长读后感13
只看书名,都能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并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坚持学习,终身成长”!再次被樊登老师博学多才,满腹才识的宽广知识所折服。樊登老师把东方经典国学文化与西方学术知识融汇贯通在一起,使人豁然开朗。领悟到世界知识文化大道相同的真理。期间插穿了我们曾经听过的《刻意练习》《反脆弱》《关键对话》……等书籍的知识要点,让我们再次重温书中的经典。
书中开篇就给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定义: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只相信天赋,自大或自卑,不停的证明自己给别人看等特质。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培养,人与人的差别微乎其微,拥有反脆弱心态,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成长,让自己强大!还让我们明白:这是不同两个人的思维模式,也是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中的两种思维模式,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修炼,去除固定型思维,让成长型思维占据我们的内心,使得我们真正成为一名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只有我们成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运用相信,夸奖,鼓励,思考,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尝试,等方法和技巧,经由我们的改变去影响孩子和他人。
改变是不易的,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世界因由我们大家的学习,而变的更加美好祥和!
终身成长读后感14
曾几何时,我为一时的过错持续自责,因为失败的经历而在新的挑战面前望而却步,我对这样的自己深恶痛绝,却难以认清造成这一切的本质所在,直到翻开卡罗尔·德伟克的《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我迎来了“恍然大悟的时刻”。
一、认知: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导向
在这本书中,卡罗尔教授从思维导向的视角,揭示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思维模式下人们看待、处理问题的不同态度和选择。
前者认为人的才智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自己与将来的自己没有什么不同,因此更倾向于维持现有的认知水平,安于在自己可掌控的范围内守住已取得的成功,丧失了成长的欲望;后者则相信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已取得的成绩或是已经历的失败都止步于过去的阶段,而未来仍然存在无限可能,因此积极迎接新事物和新挑战,享受自我成长带来的喜悦。作者借一个七年级小女孩之口道出了成长型思维的真谛:“一个人的智力是需要去努力学习的,并不是凭空获得的。”所以,在其他孩子因为不确定答案而不敢回答问题的时候,她想的是即便自己回答错了,也能得到被纠正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范围。这便是说,成长型思维的人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会保持一种“学习者”的心态,而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正是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一章的末尾处,卡罗尔教授引导读者围绕思维模式对自身所属的情况进行思考,通过这些文字,我意识到,我的困境正源于自己深陷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之中,停滞不前。在失落之余,书中的一句话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勇气: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二、改变,从重新定义“失败”开始
失败,无疑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尤其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言,失败不仅意味着对当下成果的全盘否定,更是对过去和将来取得成就的抹杀。失败者的标签一旦形成,便会在脑海里永久性地扎根,造成挥之不去的阴影。为了避免承受这种痛苦,秉持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就开始回避一切可能会导致失败的挑战,安于现状,故步自封。
卡罗尔教授以成长型思维重新看待“失败”,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并能从中学习的问题。书中以橄榄球运动员吉姆·马歇尔的亲身经历为例,诠释了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如何从“失败”中获取成长的'力量。当吉姆在上半场比赛犯了一个重大失误之时,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一直沉浸在错误引发的羞愧感里,要么付诸行动改正错误。在下半场比赛里,重新振作的吉姆表现得十分出色,他没有被失败的痛苦束缚自己的思想,而是选择了积极地面对和解决失败背后的问题,吉姆也因为这段特别的经历成为了更优秀的球员。
反观自身,在语文科目第一单元测验后,我发现自己班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将此视为一场重大败绩,并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根本不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更糟糕的是,对“失败”过多的关注也让这种否定逐渐蔓延到了学生的身上,我一度对他们丧失了所有信心,以至于当之后几次测验的成绩有所进步之时,我仍习惯性地选择了忽视。直到身边的人提醒我:你看,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是他们成长的足迹,你为什么不为他们创造更多可能呢?我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固守在失败的牢笼,却没有尝试过正面突破和解决问题。这恰恰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所不齿的。当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一切便豁然开朗许多——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正表明学生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与此相对应,我也能在改进教学上有更多的发挥余地。班级上一学期的学情反映出学生在识字上存在较大障碍,那么我需要做的,就是在课内外巩固对生字的认读,同时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扩大识字量,这为我指明了本学期教学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也做好了在成功的黎明到来之前持续接受挑战的准备。
“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得到发展的时候,失败虽然很痛苦,但是不会给他们下定义,而且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可能,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有很多”,痛定思痛、迎难而上,才能从“失败”中赢得最好的嘉奖。
三、成长:努力比天赋更值得肯定
努力对于人之成长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固定型思维模式还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中都有所印证,关键在于二者如何看待努力的发生。
卡罗尔教授抛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龟兔赛跑。在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里,擅长奔跑的兔子因为偷懒和轻敌而败给了行动缓慢但坚持不懈的乌龟,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似乎是在强调:即使我们在某些领域不如兔子那样具备天生的优势,也可以学习乌龟踏实稳健的品质,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然而大多数人想的却是,如果可以选择,那当然是做一只天赋异禀的兔子,只要改掉一点点浮躁的脾性,甚至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率先抵达终点。单从兔子和乌龟的角色塑造上,我们便能清晰地看出有天赋者和无天赋者的差距:对兔子来说,它的成功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只是因为偷懒而给了对方反超的机会;而乌龟,它的成功其实带有一点侥幸的成分,试问如果兔子不睡那一觉,乌龟再怎么努力怕也追不上兔子的脚步。
由此,卡罗尔指出,这个故事实际上巩固了人们“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而这也正陷入了固定型思维所信奉的逻辑怪圈——对天才来说,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当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那便证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然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观点却截然相反,在他们看来,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天才都需要不断努力,努力永远比天赋更值得肯定。
肯定孩子每一次的努力而非褒扬他们的天赋,其实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很容易忽略的问题。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表扬说:“你真聪明!又考了一百分!”“你这么快就算出答案了,比其他小朋友都厉害!”“你画得真好,真是天生的画家!”细细想之,我们确实一直把重点放在了评价智力和天赋上,却很少关注并强调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所付出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执着于展现自己的头脑和天赋,一旦遇到困难或者挑战,需要付出努力的时候,就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因为天才是不用努力就能达到成功的,努力就证明自己变笨了。如卡罗尔所言:这种错误的夸奖方式导致孩子们变得过分看重成就,过分依赖夸奖,心理脆弱,拒绝接受一切可能失败的挑战。
所以,比起把“聪明”“有才能”“有天赋”这些肯定的标签贴在孩子们身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改变夸赞的方式,对孩子付出的努力(努力本身、采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等)进行夸奖,让孩子们明白是持续的努力带给了他们成长和知识,这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在面临挑战之时,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并且愿意凭借努力来获得自身的成长。同时,身为老师,我们也需要以自身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卡罗尔强调,好老师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成长从何而来?努力再努力,学习再学习。
红极一时的地铁广告语中这样写道:“这个世界在残酷惩罚不愿改变的人,每个时代都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改变”与“学习”,正是实现终身成长的两条必经之路。正如书中最后一章写到的,改变也许艰难,但却很值得。迈出第一步,做好为此不断付出努力的准备,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学习的一个机会,我们将拥有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体验到以前不曾拥有的感觉。成长型思维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富足,也让我们走得更远,目之所及,万物可爱,未来可期。
终身成长读后感15
人们取得成就的真正要素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而有些人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就?
其实,思维模式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本章列举了大量的科学家、伟人的成功故事,分别阐述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区别和特点
: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他会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而想达成重要成就都需要明确的关注点、全身心的努力、无穷无尽的策略,还有学习中的同伴,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够给予人们的,可以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并结出丰硕果实的'原因。
艺术才能是天赋吗?并非所有的才能都是天赋,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给人们贴上肯定的标签带来的危险。作者在一研究中,那些能力被夸奖的学生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谎报了成绩,而且都报高了,不难想像,在他们的心中,不完美是一件耻辱的事情,特别是当你被称作“有天赋”的时候,所以他们选择了撒谎。
那些被贴上否定标签的人呢?如果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充分运用和开发自己的大脑,他们的头脑中不会充满局限性的思维、归属感薄弱,也就不会担心其他人会来定义自己。
培养你的思维模式,即使被贴上否定的标签,依然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
【终身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03-14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8篇04-17
《终身成长》读后感07-01
《终身成长》读后感02-11
终身成长读后感03-29
《终身成长》读后感05-06
《终身成长》读后感(优选)01-07
《终身成长》读后感优选05-26
读《终身成长》有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