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时间:2024-06-10 11:05:17 心理学 我要投稿

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知识1

  我们的眼泪为何而流?

心理学知识

  我们哭泣是因为哭泣会让我们感觉好些吗?或者哭泣能清除掉体内那些让我们感觉压抑的化学物质吗?抑或是如Oren Hasson在他的新理论里面说的那样,一次正确的哭泣能让你受到关注、获得认同?

  我们会在疼痛的时候流眼泪,但流泪的目的是什么呢?

  一位名叫Oren Hasson科学家最近提出了一条新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哭泣在进化:眼泪可以让外界知道你已经降低了防范。

  “哭泣是一项已经高度进化的行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的 进化生物学家Oren Hasson说,“我通过分析 认为,泪水可以使视线模糊,因而可以降低防范,还可以有效地传递出让对方顺从你的信号。

  有益心理、身理健康的“坏习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连日常生活中一些公认的坏习惯也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面。9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为 大家列举了11个这样的“坏习惯”。

  1.合理发怒有益血压。

  没错,生气会让人血压上升。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 发现,在压抑的情况下恰当地以愤怒回应,血压不但会维持正常水平,制造压力感的激素———皮质醇的分泌量也会相应减少。

  心理 表明,愤怒让人多了一份积极的心态和掌控感;该出手时不出手,畏缩不前、极力克制内心情绪,压力激素反而会骤升。长此以往,心脏病就会“盯上你”。

  2.电子游戏帮你锻炼。

  谁说玩电子游戏让人变胖?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人在玩电子游戏时,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身体因此消耗更多的能量。阿莱特。佩里博士认为,如果不能参加真正的体育锻炼,玩游戏也能帮着减肥,至少比傻坐在沙发上,吃着薯条看电视好,但前提是玩的时间不能太长。

  3.说点粗话缓解疼痛。

  说粗话是被人不齿的坏习惯,但却有缓解疼痛的好处。心理家理查德。斯蒂芬博士认为,说粗话和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有关,它加重了人的侵略倾向。

  表明,一个人越想侵犯别人,他对痛越不敏感。我们的祖先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接受外科手术时,嘴里都会咬块木板,其实他们完全可以破口大骂,减轻痛苦。

  4.偷点小懒助你长寿。

  公共健康专家皮特。亚科斯特说,天天早起,忙忙碌碌的人可能过早地“钻进坟墓”。不时地偷个小懒,不仅能减轻工作压力,还是长寿的关键。 表明,中午小憩片刻比打网球更有助长寿。老人总是跑步锻炼反而会消耗本来用于细胞再生或抵抗疾病的能量。心理专家称,就算躺在家里做白日梦,那也是大脑在处理重要的信息,你的思维反而更活跃。

  5.短期压力增强记忆。

  长期的生活压力,如离婚等,能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让人容易感染。但布法罗大学的 发现,短期的紧迫性事件能提升大脑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这是因为,压力激素影响大脑主管情感和学习能力的部分区域。压力剧增会使传递信息的物质———谷氨酸盐的传播速度加快,从而增进记忆力。

  6.逃避家务能防过敏。

  有 认为,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暴发都是因为现代社会太干净了。但是罪魁祸首不仅仅是灰尘。布里斯托尔和布鲁内尔大学的调查表明,孕期或产后的妇女经常使用清洁设备,孩子7岁以前易患哮喘的.几率会升高41%。因为一些室内清洁剂释放的化学物质会严重损害儿童的呼吸道。

  7.吵闹音乐激发脑力。

  参加摇滚派对,调高音乐的音量都有助于激发大脑的活力。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发现,人内耳里的球囊只对超过90分贝的音量敏感。而球囊和大脑处理性、快乐和饥饿感的区域相连。如果通过高分贝音乐的刺激使这些欲望得到满足,我们内心就会非常平静、幸福。不开心时,可以用高分贝音乐激发你的“快乐激素”。

  8.碳酸饮料可防痴呆。

  尽管面对腐蚀牙齿、导致肥胖的威胁,但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神经学专家的 发现,每天喝2罐碳酸饮料能将人的记忆力提高20%,有效预防老年痴呆。因为大脑中的海马区域在血糖上升的刺激下,会变得非常活跃,而老年痴呆患者的海马区域功能衰退,海马体萎缩。

  9.无论是敲打桌子、浑身乱颤,还是伸胳膊蹬腿,打哈欠,这样的人每天都要多消耗350卡路里的能量。每年无形中减肥9—27斤。所以胖人们不要总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减肥方法。

  10.被子不叠杀死尘螨。

  哮喘症患者最好别叠被子。因为房间里的尘螨在干燥、暴露的环境中不易生存。而叠好的被子容易保留人体的温度和汗液,给尘螨创造生存条件。 者斯蒂芬。普赖特勒夫博士说:“把被子摊在床上,里边的潮湿气体很快就会干燥,而外部的湿气又无法进入,各类螨虫会脱水而死。”

  11.平日小赌赶走抑郁。

  美国耶鲁大学的 发现,赌徒比常人心理更健康。 人员发现,年龄超过65岁的人参加适度的赌博游戏,比如每周去一次赛马场,他们的大脑会更加活跃,善于与人交流。上岁数的人,在网上玩点在线扑克游戏或者电子赌博游戏,能有效排解抑郁,阻止大脑早衰。

心理学知识2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脚步越走越快,心灵的重压也越来越大。如何让正处于人生黄金年华的中学生既学到丰富的知识,又具有健康的心理,成了教育工作者积极研究的课题。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笔者对自己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心理学知识的运用做了初步总结,望抛砖引玉。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刚上高中的学生在描述政治学科的特点时,往往使用“枯燥”、“假”、“抽象”、“无聊”、“说教”、“没用”等具有负面意义的词汇。而高中阶段的政治学科较初中阶段理论性更强,对逻辑性思维的要求也较高,并且涵盖的社会生活范围也更广。如果学生以这种心态来学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改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偏见,树立高中的政治课良好的形象,是当务之急。这就为“首因效应”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所谓“首因效应”,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会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任何信息对于事物整体印象产生的作用都强。因此,上好第一堂政治课极为重要。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在第一堂课上我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习高中的政治课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进行了热烈讨论后,我总结道:“就六个字,安身立命之道。”何意?学生不禁会问。我分析道:“高中的政治课主要由《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构成。通过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学习,同学们对如何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开始了对人生的思考。此即安定身心之学。《经济生活》介绍了社会的经济体系,教给同学们生存的基本知识;《政治生活》能让同学们了解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必备常识,使同学们上可以匡世救国、下可以维持生存。此即立命之学。故高中的政治课的意义由此可见。”如此一来,第一堂课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政治课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事实上,每一学期的第一堂课、每一堂课的第一阶段,都是运用“首因效应”的良好时机。因此可以说,用好“首因效应”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二、构建顺畅的沟通渠道

  社会物质财富的累积、资讯传媒的发展、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使得这一代高中生有着强烈的平等意识和维权观念,他们不再接受刻板的说教,也不再唯书、唯上。他们有着明显的优越感,自信中带着自负;他们的`个人活动能力较强,喜欢我行我素;他们的学习热情随情绪起落,经不起挫折;对于学习成绩,他们有的很在乎,有的无所谓。对这样年轻又老成、简单又复杂的一代人,传统的权威型教育模式的弊端显而易见。如何在全新的情境中既教书又育人呢?我们不得不重新来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那么如何以学生为本呢?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它们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据此,重新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 建设理想家园,合力共促发展。

  中国的国情使得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长达八至十二个小时,和他们在家里的时间几乎一样多。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活空间,同学是他们重要的生活伙伴。建设好班集体、构建学生的心灵家园,其意义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同他们荣辱与共、同喜共悲,通过各种形式融入他们中间。在课堂教学中,也应经常使用诸如“我们”、“大家”、“咱们”、“一起”、“共同”等具有平等性色彩的课堂用语,尽量少用诸如“你们”、“给我”等易产生分离性的词语。在课堂举例中,可以多举一些通过学生共同努力取得荣誉的事例。如:学习“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内容时,将校运会及歌咏比赛等集体性活动做为事例都比较适合。教师只有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形成集体归属感,才能排除外界干扰,使学生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专心致志,努力学习。

  2 展现人格魅力,力促心想事成。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有名的“蝴蝶效应”。在生活中,初始条件下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层层放大,就会对未来事物形成巨大的影响。政治教师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会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的意义所在。政治课自身的特点使得其教学理论既是理论教育的内容,又是进行理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如果政治教师安于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会导致学生认知的混乱,甚至是人格的扭曲。更何况,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时代下的青少年面临着信仰危机,政治教师必须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知行统一,方能正人正己。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教学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凡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人性的本真和做人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对其人格产生强烈的影响,从而达到感化、教育学生的目的。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说,教师是太阳,使人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摩西奶奶75岁以后开始作画,80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直至人生暮年才找到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可喜亦可叹。时代的发展使得一切都具有可能性,怎能让时间空空而过?在政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呢?这需要教师恰当展示自己的“弱点”,在教学中巧妙“留白”。在教学设计时尽可能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对课题、节题、框题的阅读,自己探索、归纳本课的思路,寻找恰当的学习方法,论证各种理论、教学观点,总结重难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让学生去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例如,在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文章(篇幅长短、体裁可不限,文尽其意就好)。教师在讲课前可任选数篇,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文章,讨论、归纳、论证本节的内容,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认识,又能使其甄别错误观点,发现自己的潜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就是进行自我创新、自我定位的一个过程;教师则好比是“催化剂”与“助产士”,应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真正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心理学化。政治课教学更应该遵循心理学规律,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与学生进行灵魂的对话与碰撞,真正实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心理学知识3

  心理学中的十大效应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第一印象效应

  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

  近因效应

  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皮格马利翁效应(自验预言)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仰巴脚效应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一.和领导搞关系——就是要抱老板的大腿

  自己人效应——面试与反面试的秘密

  海格力斯效应——怨恨你的领导,会把自己逼入死角

  毛毛虫效应——领导期待你说“NO”

  瀑布心理效应——在嘴上安个哨兵

  贝勃规律——小心!不知不觉中,已经OUT……

  布里丹毛驴效应——“庸人”成为领导的内幕

  刺猬法则——永远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

  从众效应——让公司不安的“小团体”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你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鸟笼效应——加班就是那只引人联想的“鸟笼”

  巴纳姆效应——你在以领导的理想为理想吗

  手表定律——好几个领导,听谁的?

  紫格尼克效应——比比谁能沉住气

  老鹰效应——发光要趁早,至少要让别人以为你行!

  地位效应——有了职位,再提建议

  踢猫效应——挨批了,再不要赔了情绪成本

  反馈效应——你的沉默,会让老板很不安

  视网膜效应——想升职,用脑子去观察你的领导

  坐向效应——开会的时候,你会坐在哪里?

  约翰逊效应——关键时刻,真正的高手会忘了自己

  螃蟹效应——领导会留心的“利爪”

  同态心理效应——看不透的另一面

  二.搞好同事关系——从独立到相互依赖

  阿伦森效应——别让别人以为你在“装”

  霍桑效应——抱怨之前,先干出成绩

  比马龙效应——入职,就要学会表演

  晕轮效应——不怕诋毁,因为我有个人品牌

  泡菜效应——和比你强的同事一起吃午饭

  鲶鱼效应——小心背后的那只眼睛

  圆桌效应——最和谐的会议室

心理学知识4

  1.构造主义

  (1)奠基人:冯特。

  (2)典型代表人物:冯特的学生、英国心理学家铁欣纳。

  (3)主张:通过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结构,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并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4)研究方法:强调内省的方法,将内省与实验相结合,运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在实验者对自己的直接经验做精确的观察与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2.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是与构造主义相对的学派。

  (1)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

  (2)代表人物:杜威等人。

  (3)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主张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为各个元素;着重研究的不是意识的构成成分,而是意识的作用与功能,即人的心理机能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

  (4)研究方法:主张采用内省法,更重视客观的实验和测量。

  3.格式塔心理学

  (1)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柯勒。

  (2)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研究方法:强调采用综合方法研究心理现象,主要采用演示和主观报告的方法,并在知觉、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展开大量的实验研究。

  4.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界出现的反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另一种思潮,是强调学习过程和测量外显行为的心理学派。

  (1)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2)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

  (3)两个主要特点

  ①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

  ②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的方法。

  (4)影响:行为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派,直接影响到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并推动了心理学在医疗、教育、人事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在第二语言教学方面,成为听说法、视听法、程序教学法等很多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法流派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5)缺点:行为主义心理学片面强调人与动物共有的外显行为,把人等同于动物而忽视人的思维活动

  5.精神分析学派

  (1)创始人: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2)理论来源:精神疾病治疗的临床经验。

  (3)主张

  ①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意识,另一部分是无意识。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本能和原始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这种本能和冲动以无意识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动之中。

  ②人出生后的愿望由于不容于社会标准而受到压抑,不能得到满足,被压抑到无意识中去,这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通过与病人谈话、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引导病人说出来,紧张心情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缺陷:这一学说过分夸大了无意识因素在人的整个活动中的作用,认为基本上是由盲目的本能和冲动所组成的无意识,决定着人的行为。这种观点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拒绝。

  6.认知心理学

  (1)创立

  ①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②广义的认知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并把认知作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过程。

  (2)主张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人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强调对人的内部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3)影响

  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现了当代心理学互相融合的新趋势,其影响不但遍及整个心理学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认知心理学已成为认知法教学流派的理论基础。

  7.人本主义心理学

  (1)创始人:马斯洛。

  (2)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罗杰斯。

  (3)主张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认为既不要把人神化,也不要把人兽化。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有自由的意志,有发展自身潜能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还认为人有自我指导能力,能认识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正确方向,要关心人,信赖人,真诚待人。

  (4)研究方法:强调用与抽象思辨和元素分析相对立的整体分析法,对人做出全面的描述,把人当做一个理智与情感的整体来研究。

  (5)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已成为60年代以来兴起的咨询法、默教法等人本主义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基础。

  (6)总结:就第二语言教学而言,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理论的影响最大,从而也对一些教学法流派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心理学知识5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雁阵效应】

  雁阵效应指靠着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才能获得更加长远和有利的发展。

  【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即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蝴蝶效应】

  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最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所以晕轮效应也可以称为“以点概面效应”,是主观推断的泛化、定势的结果。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蘑菇效应】

  蘑菇效应,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鸵鸟心态】

  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活在炎热的沙漠地带,那里阳光照射强烈,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同低空的冷空气相交,由于散射而出现闪闪发光的薄雾。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

  【多米诺骨牌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告诉大家:一个最小的力量能够引起的或许只是察觉不到的渐变,但是它所引发的却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作为管理者要重视组织中的细小变化,并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

心理学知识6

  一、教育学的学习

  教育学是教师按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实施有组织、有教学目的、有教学计划、有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教育学在学科上自成体系,它是研究社会教育表象和本质、揭示教育一般规律和特殊性的科学。教育学作为社会科学体系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中逐步发展、逐步完善起来的。是有目的教育学生、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必须对教育学进行学习和研究,特别是现代社会教育实践的发展,对于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教育学,能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可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升华;能获得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站在更高的平台扩展教育教学的视野,并用教育学原理指导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培养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积极向上的理念;能提高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好教育学不但能成为教书育人型教师,更能成为研究型教师,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利用教育学理论,要把高职院校教师培养成“双师型”教师,即教师不但具有较深的理论水平,更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任务。

  二、心理学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的成果应用在教育上。可应用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如何发展、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具体来讲,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共性和个性、学生的心理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发展能力,形成品德等问题。教育心理学也要研究教师的心理问题,包括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教案备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因材施教等心理问题,还有师生交往和教与学环节的心理学问题。因此,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在于教师,而教师的素质既包括专业素质也包括育人素质。教育心理学是育人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学习好教育心理学,能全面地掌握所教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教学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起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希望在这方面胜过别人,得到肯定和尊重。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强化实训课程的培训和教学。

  三、教学法的学习

  教学法是学校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其目的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要结合国情、校情和学生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目前适合高职院校教师最常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讲授法。是指教师利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通过讲解、描绘向学生输送信息、叙述概念、论证定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讲授法的优点在于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而缺点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容易受到压抑。

  第二,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在备课时,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拟成专题,上课时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生在阅读教材后进行讨论,并得到正确答案。讨论法的优点是全班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树立团队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获得的知识记忆深刻。其缺点是单位时间内传授的知识内容比较少。

  第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复地训练规定项目,使之熟能生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在工程技术性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练习法应格外重视。因为高职院校学生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室、实训基地要反复地对某一技能进行训练,作为“双师型”教师要重视这一教学方法,利用练习法强化学生们的技能操作。练习法的优点是对学生巩固知识,并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起到帮助,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完成任务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其缺点是不能单独使用练习法,必须辅以其他教学法才能进行。

  第四,读书法。读书法是使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在学生阅读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把答案加以补充和完善,通过该教学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理解彻底。读书法的优点是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其缺点是书中的难点问题学生不易理解,需教师进一步指导。高职院校教师的继续教育,要采取灵活机动的形式。由于教师的专业、学历、年龄、能力千差万别,学习要尽可能满足多种需求,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如到高等院校进修、参加培训班学习、互相听课、举办专题讲座等。

  四、结束语

心理学知识7

  众所周知,拥有正常、健康的交际圈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若想维系好自己的交际圈,也是很不容易的,甚至在不经意间产生的某些心理,就会直接给大家的人际交往带来影响。

  1、自卑心理

  有些女性朋友因为容貌、身材、修养等方面的因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不敢阐述自己的观点,做事犹豫,缺乏胆量,习惯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交流中无法向别人提供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感到与之相处是浪费时间,自然会避而远之。

  2、嫉妒心理

  有人说嫉妒是女人的天性,尤其在与人的来往过程中,这点女性朋友要格外注意!在和人的来往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针对别人的优点、成就等不是赞扬而是心怀嫉妒,企望着别人不如自己甚至遭遇不幸。试想,一个心怀嫉妒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在人际交往中付出真诚的行为,给予别人温暖,自然不会讨人喜欢。

  3、多疑心理

  朋友之间最忌讳猜疑,无端怀疑别人。有些人总是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没有理由地猜疑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捕风捉影,对人缺乏起码的信任。这样的人喜欢搬弄是非,会让朋友们觉得她是捣乱分子避之不及。

  4、自私心理

  有些人与人相处总想捞点好处,要么冲着别人的位子,要么想从别人那里得点实惠,要么为了一事之求,如果对方对自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就不愿意和对方交往。这种自私自利的心理,容易伤害别人,一旦别人认清其真实面目后,就会坚决中断与其交往。

  5、游戏心理

  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缺乏真诚,把别人的友情当儿戏,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不管与谁来往都没有心理的深层次交流,喜欢做表面文章。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往往闻风而逃,这样的人无法结交真正的朋友。

  6、冷漠心理

  孤芳自赏,以为自己是人中凤、天上仙,是人世间最棒的,把与人交往看成是对别人的施舍或恩宠。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总是高高在上,端着个架子,一副骄傲冷漠的样子,让别人不敢也不愿意接近,自然不会拥有朋友的。

  在认清了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以后,大家在人际交往当中就一定要学会摒弃这些心理了,否则自己的人际圈会越来越小。

  拓展阅读:提升社交能力的七个小技巧

  1、需要了解人和人性

  提高人际交往和掌握成功的人际关系技巧的第一步是:正确地了解人和人的本性。

  了解人和人性可简单概括为――“按照人们的本质去认同他们”,“设身处地认同人们”,而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人首先是对自己感兴趣,而不是对你感兴趣!换句话说――一个人关注自己胜过关注你一万倍。

  认识到“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而不是你”这一点,是生活的'关键所在。

  2、需要剔除几个词语

  当你与人交谈时,请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呢?是他们自己!把这几个词从你的词典中剔除出去――“我,我自己,我的”。用另一个词,一个人类语言中最有力的词来代替它――“您”。你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听众是否对谈话感兴趣。当你与人谈话时,请谈论对方,并且引导对方谈论他们自己。这样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最受欢迎的谈话伙伴。

  3、需要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

  人类一个最普遍的特性便是――渴望被承认,渴望被了解。你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吗?那么,请尽量使别人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请记住,你越使人觉得自己重要,别人对你的回报就越多。

  4、需要学会赞同别人

  绝对不要忘记任何愚人都可以反对别人,而只有智者和伟人才会赞同――尤其当对方犯错误时!“赞同艺术”可概括为以下5点:

  a.学会赞同和认可;

  b.当你赞同别人时,请说出来;

  c.当你不赞同时,千万不要告诉他们,除非万不得已;

  d.当你犯错时,要勇于承认;

  e.避免与人争论

  5、需要学会聆听别人

  聆听越多,你就会变得越聪明,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就会成为更好的谈话伙伴。当然,成为一名好的听众,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这里我有5点建议可供参考:

  1)注视说话人;

  2)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

  3)提问;

  4)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

  5)使用说话者的人称――“您”和“您的”。

  6、需要明了对方想要什么

  促使人们按照你的意愿去做事情的第一步,是找出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即他们想要什么)。和别人说他们想听的东西,他们就会感动。你只需简单地向他们说明,只要做了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之后,他们便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了解人们所想”的方法是:多询问,多观察,多聆听,再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

  7、需要学会让别人替你说话

  当你说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时,人们通常会怀疑你和你所说的话,这是人的本能的一种表现。更好的方式就是:不要直接阐述,而是引用他人的话,让别人来替你说话,即使那些人并不在现场。因此,要通过第三者的嘴去讲话。

心理学知识8

  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是一门很资深的学问,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学会摸索,做一个“懂事”的妈妈。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该教育的时候教育,看看文章当中是怎么说的吧!

  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是一门很资深的学问,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学会摸索,做一个“懂事”的妈妈。该放手的时候放手,该教育的时候教育,看看文章当中是怎么说的吧!

  如果能懂一些心理学知识,很多让父母烦恼的育儿问题就可以规避。有哪些值得父母学习的心理学知识?

  “德西效应”

  ——父母为什么要少给物质奖励?

  德西效应是指如果频繁用物质对一个人进行鼓励,那么就会降低这个人对他做事情的兴趣。很多父母常把“你帮妈妈做一件事,我就奖励你好吃的”这样的语言来犒劳孩子。为了要求孩子完成成年人希望他做的事情,往往用一些小玩意来鼓舞他们。

  虽然物质奖励花不了多少钱,但长此以往,会让孩子滋生一个认知——鼓励他们去追求物质。因此,最好的激励方式用精神奖励,驱动孩子内心的兴趣,才能让他们走得更远。

  超限效应

  ——解决父母说话没威信的问题

  超限效应指如果持续过多的.刺激,会超过这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引起其逆反心理。超过某一个限度后,最终导致对方不耐烦、不配合,最终事与愿违。

  孩子2~6岁是规矩养成、性格养成最关键的时刻,往往有许多错误父母“眼里揉不得沙子”,又舍不得打骂他们,于是反复劝诫、说道孩子的各种缺点。没想到,经常唠叨反而降低父母的威信,超过了孩子的心理极限。孩子听腻烦了大人的警告,索性破罐子破摔。因此,父母少唠叨,但是批评教育一次就要起到该有的效果。

  蘑菇定律

  ——为什么要教给孩子适当表现自己

  “蘑菇定律”是指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不受人重视,或者别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轻视了自己。蘑菇的成长也是“萌发”的过程。其实,很多人的成长都会经历这样的“蘑菇”经历。为了得到大家的重视,适当地表现自己,寻找机会脱颖而出很重要。

  离开家庭生活进入到社会,真正融入群体生活后,适当表现自己有利于老师、同学认识到孩子的长处,增强自信心,从而良性循环。

  厚脸皮定律

  ——伤害孩子自尊会有什么后果?

  “厚脸皮定律”是指:人由于长期得不到尊重,久而久之降低了其羞耻感,对别人的不尊重行为习以为常。厚脸皮的孩子不是天生的,是父母或者他人经常“损”其自尊心,导致自尊心不敏锐了。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自尊和羞耻感的。即便6个月大的婴儿,也能明辨态度。比如父母对孩子笑,孩子也会咯咯笑。如果父母板起面孔,婴儿也能哇地哭起来。

  越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心越强。你会发现,越是常被批评的孩子,越容易继续犯错,屡教不改。而那些较少被批评的孩子,反倒是一次批评就能难受很久。

  所以当父母的,谨慎使用那些损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 更不要当众批评孩子,或者揭露孩子的短处。

心理学知识9

  1、效度是指:测验能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这一定义包含着两层含义: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度和真实性是多少?

  2、效度的公式为:rxy=SV2/SX2它是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分数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其中rxy是常用的效度表示法;SV2是“有关的真实方差”,也就是由测验所要测量的心理变量引起的方差,也叫有效方差;SX2是总方差。

  3、信度和效度的差别是:两者所涉及的误差不同:信度仅考虑偶然的随机误差占测验总变异的比例,效度则还包括与测验无关的但稳定的测量误差。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效度是受信度制约的。

  4、效度的性质:效度的真实含义是指测验结果的效度,也就是测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1)效度具有相对性。

  (2)效度具有连续性。测验的有效性只有程度上的差别。

  (3)效度也不是直接就可以测量到的,它是从已有的证据推理而来的。

  5、效度的种类:内容效度、构思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6、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总分数与外在标20、准(效标)之间的相关程度,反映的是用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的表现如何的有效性程度。由于外在标准成了考察测验有效性的参照标准,因此简称为效标。

  7、阿斯丁把效标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理论描述水平的“观念效标”,二是操作定义水平的“效标测量”。

  (1)观念效标是效标的理论定义,效标测量是效标的操作定义,效标测量必须能真正反映观念效标。

  (2)效标测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客观性。为此因做到:

  1避免偏见影响效标测量,特别是以等级评定为效标4测量时,评分者的主观偏见会有很大影响。

  2防止效标污染,即指个人的效标因评定者知道个体的测验分数(也叫预测源分数)而受到影响。

  8、常用的效标:学业成就、临床诊断、实际工作表现、特殊训练成绩、效标团体比较、先前有效的测验、等级评定。

  9、同时效度:它的.效标资料是和测验分数差不多同时搜集的。一般情况下,它可以代替预测效度。

  10、预测效度的效标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获得的,预测效度反映的是从测验分数预测任何效标情境或一段时间后被试的行为表现的程度。

  11、构思效度就是:心理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的程度。因此,研究构思效度就是要搞清楚:测验测量的是什么构思(概念或特质)?测验分数的变异中有多少来自于测验的理论构思?构思效度是没有单一指标的,它是由各方面证据累积起来作出评价的。院

  12、确定构思效度的基本步骤:建立理论框架、根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用逻辑或实证的方法来证明假设。

  13、确定构思效度的方法:测验内部的方法、测验间的方法、效标效度的研究、实验和观察法验证。

  (1)测验内方法:这类方法是通过研究测验内部结构来界定理论构思,从而为构思效度提供证据。

  (2)确定方法是:分析测验的内容效度和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分析。测验的内部一致性可以由分半信度、α系数、KR20或KR21等指标来衡量,它们考察的是测验题目是否同质,分测验与总测验是否一致或同质,这些都可以证明测验所测量的构思是否合理,因而构成了证实构思效度高低的证据。

  (3)有时分析被试对题目的反应特点也可以作为构思效度的证据。

  (4)测验间的方法:通过分析几个测验间的相关关系,找出其共同之处,进行推断这些测验测量的特质是什么,也可以确定这些测验构思效度如何。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两种测验之间得分的相关。区分效度是构思效度的又一个证据。因素分析法也是建立构思效度的常用方法。

  (5)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观察实验前和实验后分数的差异也是验证构思效度的方法之一。

  14、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总体取样的适当性程度。因为这种效度主要是考察测验的内容,因此叫内容效度。

  (1)要想使测验的内容效度高,必须又两个条件:内容的范围或行为总体必须界定名确;测验题目应该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

  (2)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专家判断、经验判断、统计分析法。

  15、表面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看起来好象是测量所要测的东西的程度。换句话说,当那些未经过训练的被试或测验应用者认为某测验是有效的测验时,该测验就有表面效度。

  16、效度的指标是指:效标关联效度和构思效度的的指标。效度指标一般有:效度系数、统计推断参数、预期表等。

  17、效度系数:它是最常用的效度指标,尤其是效标关联效度。它是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来表示的。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以决定性系数来表示,表达式是rx2y,效度系数的平方就是决定性系数,测验正确预测或解释的效标的方差占总方差的比例。

  18、效度的其他指标:一些描述不同团体的差异的统计指标(参数)也可以作为效度的指标,比如:t考验、F考验、重叠百分比等。

  19、效度的影响因素: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施测的样本的性质、效标的性质等。

  (1)对于测验本身因素又可分为:测验题目的质量、测验的长度、测验实施中的干扰、被试的因素等。

  (2)样本的性质:

  影响之一是:不同的团体对同一测验的反应可能会不一样,因被试的背景不同,对测验的题目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回答。

  影响之二是:同一个测验,效度团体的性质不同,效度也会有很大差别。效度团体的性质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动机、职业等有关的特点,1这些性质特点使测验对不同的团体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故称为干涉变量。

  影响之三是:样本团体的异质性。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样本同质性越高,效度越低。

心理学知识10

  一. 联结学习理论

  观点:刺激和反应不断的联结, 强化在刺激和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性反应会出现自动化。

  应用:

  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2.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经典实验基本规律(猫)

  1)效果律2)练习律(使用律和失用律)3)准备律

  3.斯金纳的操作性反射理论的经典实验(小白鼠)

  1)基本观点: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成为强化。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指个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使同类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是指个体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绪,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3) 强化理论的应用:强化的应用,惩罚的应用。

  二. 认知学习理论

  观点: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真正形成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应用:

  1.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认知论)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认知地图)

  1)动物在未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托尔曼称之为潜伏学习。2)潜伏学习的结果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的变化。

  3)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1)学习观: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即布鲁纳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种类: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

  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应用: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支架式教学

  ① 建立概念框架②确定问题(抛锚)③ 独立探索④ 合作学习⑤ 效果评价

  2)情境教学

  ①创设情境② 进入情境③自主学习④合作学习⑤效果评价

心理学知识11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21、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

  2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

  50、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67、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68、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69、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0、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71、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72、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73、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75、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76、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77、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78、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10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04、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05、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106、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07、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108、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09、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10、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1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12、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13、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心理学知识12

  1人们喜欢短行阅读,但长行阅读可增加阅读速度。虽然人们喜欢阅读把文本分为相对较窄的专栏式的文章,但当文本的宽度以页数为单位时人的阅读速度会大大加快。

  2七加减二心理学表明,人类的短时记忆一次只能储存5至9个信息块,也就是“七加减二”原则。

  3每个人的朋友数量有限也许你是一名社交媒体能手,拥有4000个好友,事实上你并没有这么多朋友,至少没那么多亲密好友,人类的亲密好友的上限在50和150之间。

  (据说压力越大,转得越快)

  4潜意识造就了人类的大部分决定尽管人们认为每个决定都是通过有力控制而作出来的,但研究表明人类大多数决定实际上是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产生。

  5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将成为人们选择和投票的对象人们习惯于选择名单上的首个对象,无论是菜单还是候选人名单。

  6人类不是多任务处理者你自认为是一个专业的`多任务处理能手。很遗憾地告诉你,这未免太过自信了。当你一边走路一边和朋友讲话时,你的大脑一次只能专注于具有高级功能的动作上,也就是说你无法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到两件事上。

  7红蓝搭配伤眼虽然许多国家的国旗喜欢红蓝搭配,但这个搭配是十分伤眼的,这种效果会使某个颜色在另一个颜色的影响下显得特别突出或模糊。

  (据说压力越大,动得越快)

心理学知识13

  1、[单选题]基础心理学是研究( )。

  A.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B.除精神病人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D.所有心理现象的学科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基础心理学总结的是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而人的心理活动从儿童到成人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过程,只有到了成人阶段,各种心理现象才发展到成熟阶段,在他们身上才能够表现出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

  2、[单选题]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B.心理过程、能力和人格

  C.知、情、意和人格

  D.需要、动机和人格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 )。

  A.兴趣

  B.情绪

  C.态度

  D.爱好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兴趣,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叫态度。

  4、[单选题]心理过程包括( )。

  A.认识、情感和意志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知、情、意和能力

  D.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动机

  参考答案:A

  5、[单选题]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 )。

  A.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B.认识、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人格

  D.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根据美国学者安德森的研究,个体最令人喜欢的品质是( )。

  A.善良

  B.热情

  C.真诚

  D.聪明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心理学是(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参考答案:D

  8、[单选题]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 )阶段。

  A.感觉、知觉、思维三个

  B.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

  C.感觉、知觉、情感和思维四个

  D.感觉、知觉、思维萌芽、思维和意识四个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动物的心理发展出现了三个阶段:感觉知觉思维萌芽。

  9、[单选题]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 )的阶段。

  A.感觉

  B.知觉

  C.思维萌芽

  D.思维

  参考答案:C

  10、[单选题]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冯特

  B.韦伯

  C.费希纳

  D.艾宾浩斯

  参考答案:A

  11、[单选题]冯特于( )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1840

  B.1860

  C.1879

  D.1885

  参考答案:C

  12、[单选题]冯特和铁钦纳是( )学派的创始人。

  A.格式塔心理

  B.构造心理

  C.机能主义心理

  D.行为主义

  参考答案:B

  13、[单选题]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认为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主张要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参考答案:A

  14、[单选题]格式塔心理学主张( )。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参考答案:D

  15、[单选题]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

  A.冯特和铁钦纳

  B.杜威和安吉尔

  C.华生

  D.维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参考答案:C

  16、[单选题]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冯特和铁钦纳

  B.杜威和安吉尔

  C.罗杰斯和马斯洛

  D.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参考答案:C

  17、[单选题]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构成心理的基本元素

  B.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C.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D.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参考答案:C

心理学知识14

  论文关键词:心理学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运用

  论文摘要: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科争性、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科技含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人的行为和表情是人对某种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是受人的心理支配和调节的,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人的行为和表情中显露出来。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和思想状况,这有助于我们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预见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把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广运用心理学中的心理引导、心理相容、心理共振、心理趋同等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心理学方法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所谓个性心理,是指人在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三方面。只有了解和掌握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第一,要注意了解人的气质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气质有多种。懂得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就可以在教育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各种气质类型的人的积极方面得到发展,消极方面得到克服。第二,要掌握人的性格特征。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要针对具体人和具体问题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第三,要注意人的能力特征。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把处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研究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与教育者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必须做到:第一,坚持实事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讲真话,不讲假话;讲真道理,不讲假道理。第二,提高教育的艺术水平。教育者要注意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掌握教育的科学方法,讲究艺术性,增强感召力。第三,教育者要同被教育者心理相容。心理相容表现为互相信任、感情融洽。如果教育者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讲话多一些人情味,多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则道理更容易被接受。第四,对青年人的好奇心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人格,一般是指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靠自身人格力量使学生心服口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人的威信,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实践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积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努力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去感化人和激励人。

心理学知识15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科学有序地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善教师的教育方法,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这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个世界教育的共识,是衡量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几年来,在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迅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近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师资培训工作

  1、强化心理教师培训,提升了心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

  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针对我市心理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复杂、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心理课教学和心理咨询需要的现状,我们重点抓了心理教师的培训工作。20xx年我们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培训,通过培训宣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20xx年又举办了心理教师中级培训班,这次培训除了专家讲座,还观摩了2节心理健康课,听取了3位教师的经验介绍,不仅在理论上提高了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上也为他们提供了可操作的样板。

  20xx年9月,又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3位专家做了讲座,展示4节心理健康课,2位教师做了经验交流,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实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组织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发挥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扮演好这一角色要求班主任要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技能,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能帮助学生调适或解决心理问题。为此从20xx年起,每年的寒暑假我们分期分批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到目前为止,已有600多名班主任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并有很多班主任已充实到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来,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

  1、20xx年11月,我市多数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了增强心理健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心理健康课的教育模式,提高心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教育学院组织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经过层层选拔,最后25人获得一等奖,27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于20xx年3月30—31日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有10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2、为了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实施补救性教育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于20xx年9月—11月在全地区开展了合格、优秀心理咨询室的评选活动,经过各县(市)区层层选拔,推出68个咨询室参评,最后评31个优秀心理咨询室,31个达标心理咨询室。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心理教师必须经过正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建立心理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保证。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教育学院研究决定,组织第一批心理教师上岗资格考试。上岗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口试和说课三项,笔试已于20xx年10月进行的,266名教师参加,93名教师通过。20xx年3月24—25日,通过笔试的教师又进行了口试和说课。最后有60名教师通过了上岗资格考试。

  4、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成果,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教育学院于20xx年6月24日在昌邑区第一实验小学举办了xxxx地区首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健康心理与快乐人生”。论坛会上,东北师范大学缴潤凯博士做了“健康的心理与幸福、快乐的人生”的主题报告;昌邑一实验小学展示了一节“寻找快乐”的心理健康课;昌邑一实验小学刘桂云校长做了大会发言,围绕“放飞心情,塑造快乐童年”这一主题,介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绩;教师进修学校李靖副校长做了题为“营造校园心理环境,开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专题汇报;教育学院曾昭福副院长对我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最后与会领导和老师参观了一实验小学心理咨询室。

  5、xxxx市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于20xx年12月22日,在船营区实验小学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围绕这一主题,船营区实验小学从五个方面展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和成果。船营区实验小学倪雪做了题为“怎样与同学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为与会领导教师展示了一节“青少年人格塑造”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由16名教师以“小学生自卑心理及矫正”为题,组织了一次论坛;实验小学楮春研校长做了题为“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的经验介绍;最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6、为了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打造一支名师队伍,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和教育学院研究决定,在第一届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评选的基础上,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的评选,这次评选活动得到了各县(市)、区及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从20xx年9月至11月,历时两个多月,经过说课、做课、答辩三个环节,有7名教师获得了“教学能手”称号,6名教师获得优质课特等奖,14名教师获得优质课一等奖,37名教师获得优质课二等奖。

  7、xxxx市教育论坛——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论坛于20xx年5月在xxxx市第一中学拉开序幕。这是我市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面做的一次有益探索,对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新的`突破。本次论坛共有八项内容,首先是宣布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及教学能手评选结果,并为教学能手和优质课特等奖颁奖,然后是名师说课展示、名师做课展示、名师经验交流、名师专题论坛。在名师专题论坛环节,由九位名师以“如何才能上好一节心理健康课?”为题,从心理健康课的目的、作用、特点、选题、目标确定、重难点把握、活动设计、教师素质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名师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格及各自的人格魅力,令在场的教师惊叹不已。本次论坛的内容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做了报道。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科研是先导,要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需要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用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九五”期间我们组织10所学校参与了xxxx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实效研究”,1999年通过了验收,并被评为优秀实验单位。组织8所学校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我国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1999年通过验收,获得优秀成果一等奖。20xx年我们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全地区100多所学校申报,1000多名教师参加,为提高实验教师对学习策略研究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学习策略的理论知识,我们组织了三次培训。为促进学习策略与学科的结合,我们于20xx年又组织了学习策略教学优质课的评比,评出一等奖16节,二等奖65节,三等奖42节。20xx年又组织了优秀实验教师、优秀实验管理者的评选活动,评出40多名优秀实验管理者,80多名优秀实验教师,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培养了一批科研和教学双优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围绕学校心理教育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模糊问题,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很多实际问题,使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在探索中前行,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问题和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各地方、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发展的水平极不平衡,全面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任重道远。

【心理学知识】相关文章:

心理学知识与关系06-23

心理学冷知识06-29

心理学知识的含义06-29

教学心理学知识07-01

简单的心理学知识07-01

心理学的感觉知识07-02

教育心理学知识06-28

心理学冷门知识06-28

心理学的小知识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