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必备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
都说“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向来是热闹的,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在我的家乡,每逢元宵还有一项特定的活动,那就是——吃元宵。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以前叫“汤圆”或“汤团”,因其是元宵节的特供美食,便逐渐被称作“元宵”了,至今不少地区还叫“汤圆”呢!“汤圆”或“汤团”都有“团圆”的意思,正月十五吃汤圆的习俗自古就有,寓意美美满满、阖家团圆。
元宵节的下午,奶奶就开始张罗着自己动手做元宵。香喷喷的芝麻糖馅早已准备好了,元宵的馅花样很多,但我们家最喜欢包的还是芝麻糖馅,奶奶总说芝麻糖馅又香又甜,吃了这日子啊也是甜甜蜜蜜的。雪白的'糯米粉已被揉成了一大团,像个大而结实的棉花糖,惹得在一旁看着的我,饶有兴趣的去帮忙。
只见奶奶先把一小团米粉搓圆,再慢慢的旋转着捏成一只小碗的形状,然后舀一勺馅放进“小碗”里去。接着奶奶转着“小碗”十指翻飞,眨眼之间一个圆圆的元宵就诞生了。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小团米粉,搓圆、捏成碗状、放馅儿、封口,一个小小的元宵就成型了,只是没那么圆。看着我的“作品”,奶奶一边给我展示她前面那一小排圆滚滚的“白玉球”,一边传授经验:“一定要搓圆,这样才能团团圆圆嘛!”
忙活了一下午,夜幕降临时,热腾腾的元宵也上桌了。白白的、软软的,一颗颗晶莹剔亮,隐约可见里头的芝麻馅。我舀起一个汤圆,轻轻一咬,哇,那又香又甜的芝麻便涌了出来,在口中慢慢化开,怎一个“美”字了得!
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汤圆,说着笑着,窗外亮起了花灯,屋子里洋溢的满是温馨,团团圆圆,团团圆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2
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能出去上班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汤圆,谁不是嘴里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糯糯的感觉呢。把花生、核桃、芝麻,还有红糖混合碾碎,包进糯米团,下锅,圆溜溜白胖胖的汤圆在锅里翻滚,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又浮上去,犹如一个小精灵在水中嬉戏。此情此景,谁能不馋得流下口水呢?
每年元宵节这天,奶奶都会煮一大锅汤圆。正月十五一大早,奶奶就忙着包汤圆了。奶奶先用煮的滚烫的开水来和糯米粉,然后用尽全身的力量来揉面,揉到有弹性还不粘手,才算和好。随后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揉成圆形,压扁,包上美味的馅儿。一会儿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列队呈现在案板上,像等侯检阅的仪仗队。我看到这里,也忍不住动手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大小不一,形状怪异,但奶奶还是表扬了我。
水开了,我们将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没过多久,锅中传出浓郁的香味,掀开锅盖,汤圆全都浮在水面上,好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宝宝!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汤圆,心里甭提有多甜了!奶奶乐呵呵地说:“元宵节吃汤圆,我们的日子永远幸福美满、团团圆圆,孩子们都要多吃些!”在奶奶的招呼下,我们一个个都把肚子吃成了大汤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3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每户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傍晚,妈妈竟然把做汤圆和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如山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妈妈教我做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我包了好长时间,终于包好了。
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妈妈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小心翼翼的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汤圆放进水里。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元宵之夜,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温馨急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4
每每嗅到香火的气味,每每听见鞭炮的巨响,每每看见龙的图腾,我总会想到夜明之下烟雾缭绕的香火龙。
我们家乡春节中最热闹的一个节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村里要舞香火龙,可有意思了。
早上起来,我仿佛就闻到了香火的气味。大人们紧张地准备着,小孩子们急切地盼望着夜晚早点来到。
终于,夜幕降临了,整个村镇霎时陷入了安静,所有人都在祠堂中祭奠先祖,巨大的由香火插编而成的龙体在广场上等待着腾云驾雾。
祭祖仪式结束后,突然,在一片片响彻云霄的鞭炮声中,香火龙正式登场。人们把香火龙、双鱼、双狮等引龙全部点燃,巨龙在香火缭绕中若隐若现,龙体在夜幕中火光四射、熠熠生辉,一瞬间竟好似真龙腾飞一般。
舞龙会队长一声令下,双鱼、双狮等引龙先一步前进,接着引龙舞者用香火插编成的“火绣球”在前面逗引着,美丽的“火绣球”在炮声中上下摇摆跳动如小精灵般,全身红光闪闪的'香火龙在村镇里的大晒坪上来回穿梭,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围着龙身跑着,跳着。百来个青年舞着香火龙游走于“瑞霭祥云”中,或翻滚、或跳跃、或喷火、或吞食,香火龙似乎变成了真龙在烟雾中腾云驾雾。整个村、镇火光冲天,热闹非凡,似乎也预示着来年的日子风调雨顺、红红火火,如龙腾飞。
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地方发大水,一位智者提议把稻草、麦杆、竹子等插编成龙,在发大水的地方燃烧,之后大水就真的退了,从那之后,人们认为这个法子很灵验,便纷纷奔走相告,之后每遇大水,便出此一招,后来渐渐演变成今天元宵节舞香火龙的习俗。
香火龙在人们的欢呼雀跃中渐渐地被燃尽了,可它那壮观的场面,恢弘的气势已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成为难忘的回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5
每当过完大年初一,我就天天坐在阳台前看月亮,盼着月亮一点点地变圆,心中也忍不住欢喜,明天就是元宵节了。
睁开眼睛一看日历,元宵节终于到了,我跑到屋外,看到奶奶正在做汤圆,有很多馅儿的:黑芝麻、花生还有蜂蜜馅儿的。
漫长的白天终于过完,到了晚上,吃了汤圆,我就和妈妈一起出去看花灯。外面的花灯真多呀,卖灯笼的店里更是花灯的世界,有玻璃花灯,有油布花灯,还有红布灯笼,使人看着心里便欢喜。花灯提在小孩子的手里,小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喜气洋洋,小孩子的爸爸妈妈有的也拿着几盏灯笼,看着孩子的眼里全是笑意。花灯将城市装饰的面目一新,处处悬灯结彩,明媚动人,糖果店里也是热闹非凡,门外的几盏冰灯,晶莹剔透,把路人们的眼球都吸引住了,看到了冰灯,人们不禁想要到糖果店里面去转转,希望能看到其它漂亮的灯笼。
走到广场上,里面还有人在舞狮子,狮子的样子,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有的狮子摇头晃脑,仿佛在表达自己是百兽之王;有的狮子跳了起来,仿佛是正在和猎物搏斗;有的狮子威严的在路上走,仿佛在巡视自己的国土一样。到了最后,几头狮子扭打在一起的动人景象,使人不禁拍手叫绝。台下的人有的一声不吭,看着精彩的舞狮比赛,有的'人十分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扣人心弦的舞狮比赛,有的人大声叫喊,台上的表演掺杂着台下的加油鼓劲,真是一场精彩的舞狮比赛呀!
元宵节真热闹啊,吃汤圆,舞龙狮……精彩绝伦,喜气洋洋,让人流连忘返,这就是我最爱的元宵节!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6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了,我的家乡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
听爸爸说这个节日可大有来历呢。传说有一只神鸟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大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天帝的女儿知道后立马通知人间。有个人想出办法: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几天挂红灯,点爆竹,放烟火。这样天帝就会以为是天兵烧的.火,就不放火了。
元宵节白天,我们挂灯笼,点爆竹,街上还有稀稀疏疏的人。大人们手里提着东西,匆匆向家里赶去;小孩儿们有的拿着摔炮或擦炮跟同伴们打闹,看谁扔的响;有的抓着一把糖果跟同伴一起吃;有的跟同伴炫耀自己的新玩具,玩得不亦乐乎。
元宵节晚上,人们都在家里吃饭,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大人们坐在饭桌前边吃边高谈阔论;小孩子们则听大人们说话,吃一会儿,听一会儿,场面有趣极了。
元宵节不仅要吃饺子,还要吃元宵。晚饭后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吃元宵。一碗碗热腾腾的元宵摆在眼前,一口咬下去,软软的,甜甜的,美味极了。
吃完元宵后,大人们会带着小孩去大召广场玩。幽雅的古城中人山人海,古楼灯火辉煌,红灯高挂;广场中心有人扭秧歌儿、舞龙,看热闹的人也络绎不绝。整座城市充斥着欢声笑语……
教师评语:这篇习作语言质朴,用词准确,整篇作文紧紧抓住“家乡的元宵节”这一特有的传统节日展开,将家乡的元宵节按时间顺序形象地刻画出来。结尾用场面描写突出了人们在这一节日欢乐的情景,深化了主题。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7
在正月十五这红红火火、热闹非凡的日子里,花灯会挂满广场,琳琅满目,忙得人们的眼里似乎只有五彩忽闪着,恍得这两人相对都看不见的夜仿若白昼。但只有花灯的元宵是不完整的。还差了让人们笑得更幸福的那块汤圆。
距上次吃汤圆已好一阵了,那图景还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从冒着热气的大瓷碗中看汤圆与在暮霭沉沉中看皎皎大明圆月无过大分差。热气遮掩着的汤圆,朦胧绰约里边线明晰。几个玲珑小巧,细腻软滑的汤圆在清水里翻滚沉浮,应是受了水的洗涤,才那般洁白似鹅毛,富有光泽像珍珠。汤圆大小似核桃,小胖子不折不扣、货真价实的一个,圆鼓鼓的`雪白大肚子也不知装了多少东西。它在清水中悠然自得享受着,那是分外惬意。看着,还没送上嘴,就已流了一堆的口水。汤圆的味道甜甜的,腻腻的,特别诱人。一口含下汤圆,咬破后,黑芝麻就从中溢出,拥着舌尖舞着。先是一阵沁人心脾的芝麻醇香,再一番蜜糖的甜蜜,接着是糯米的清香,都晕开,在唇齿中。
汤圆它的味道像冬天里的二月初旬的阳光,又如孟夏时情侣在葡萄架下诉说的甜蜜,还似离乡多年返回故土见到亲人的温馨欢喜。你口里吃着汤圆,感受着惹人醉的甜蜜,仿佛就能看到呢。
继续咬着,洁白的糯米外衣黏而不粘,弹爽润滑,感觉持久不散。吃完一碗汤圆,肚子都成了一个圆鼓鼓的“大汤圆”。
汤圆,南方与北方做法不一样。北方汤圆是将馅揉团,放入糯米粉里滚,像滚雪球一般的情景。很简单大气。南方汤圆就大有不同,南方的汤圆是包,将糯米做宝塔形,取下尖端揉成圆球,再在中心捏洞,将馅放入进去,缓缓捏团包住,再揉团。有着柔和的特点。一个骨气,一个温柔,各有特色。
听大人讲,汤圆的由来是楚昭王在正月十五日路经长江,看江中有漂浮物,是一种外白内红的食物。便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彼时是正月十五,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让人用面仿制此果,用山楂做馅吃。从此,元宵节必吃汤圆。
汤圆,寓意团圆。在正月十五,每个人都笑容满溢,没一丝愁绪,因为在这天都能回家,在灯火璀璨中与家人吃元宵,说说笑笑。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8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来了,周围到处洋溢着笑容,人们喜笑颜开,到处热闹非凡,让我们在这欢乐的氛围中走进元宵节吧!
早晨一起床,妈妈就叫我们:“吃元宵啦!”看着餐桌上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时我发现,咦?元宵怎么是五颜六色的?妈妈说:“七彩元宵,代表七彩生活,这样不仅营养更丰富而且更有食欲。”让人眼前一亮的元宵,像一颗颗宝石,光是看着,已经够让人流口水了,更何况是大碗大碗地盛在碗里,大口大口地吃进肚子里呢!咬开一看,有白糖的,有巧克力的,有草莓的,有黑芝麻的,代表着一年里甜甜蜜蜜,红红火火,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个元宵酸酸甜甜,香香糯糯,预示着一个个美好的祝愿。我希望新的一年家人和和美美、快快乐乐。
吃完饭,妈妈就让我穿上外套,说:“走,去‘遛百病’。”我走到外面,大街小巷,人潮涌动,大家都来“遛百病”了呀!小区的.人们还在互相寒喧:“张大爷,您也来遛百病了呀,祝您高寿!”“是呀,我今年都八十九了。””李大娘,您真是越长越漂亮,越活越年轻了呀!”在街上有的小朋友拉着大人,有的大人搀着老人,大家都来遛百病了,原来,遛一遛可以把病痛丢在外面,回去就是健康、崭新的人,这样大家都能青春常在,永不衰老。
夜幕降临,外面到处张灯结彩,树上、楼上、街上,到处挂着彩灯,有的像星星,一闪一闪;有的像糖果,五彩斑斓;有的像瀑布,流泻而下。红得热闹,绿得耀眼,蓝得深邃,加上霓虹闪烁,如梦如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元宵节真是快乐的节日,给人美好的回忆,但我也知道,元宵节结束代表春节落幕,要迎接新的开始了!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9
今夜的月并未满含孤独地藏在高空中那层层云间,她皎洁如玉,照得我们心中欢喜……
正当感叹“夕阳真美”时,再拾眸已华灯初上。小树林旁的路上,人与人擦肩而过,个个都怀有心事……我从常去的小卖部走过,走在回家的路上……
两年了,因种种原由,我没有和爷爷、奶奶三个人一起过这本该团圆的元宵节,心中处处是歉意……到家时激动的苦与酸涌上心头,未说出第一句话,爷爷就把我拉进屋内。屋里很暖和,奶奶坐在炕头,木桌中是奶奶亲自做的元宵,见我回来了,一下子回过神为我找坐处。
元宵节开始了……
嘴里品着不同口味的元宵,爷爷奶奶在一旁唠嗑,型号绝版的电视,一个节目接着一个节目地按顺序播放,窗外的.月依旧亮,但我却红了眼眶,可能是因为这一切都承载了太多元宵节的旧事……
那年天很冷,我用红毛线扎着双马尾,坐在与自己同样高度的铁凳上小口小口吃着元宵。当时问着最幼稚的问题,看着最单纯简单的世界。爷爷奶奶就在一旁,他们会一同带我放下未吃完的元宵,打上花灯,在小树林旁的路上。放眼去看家家门口都会有一个天真无邪的打灯小孩,满天都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明月也毫无闲暇之时,他会为这团圆的人家送去祝福,默默收藏在每个人的时光档案中。朴素也让人觉得很美好。
离开的时间快到了,我再次与爷爷、奶奶打起花灯,晚间的风吹起奶奶齐肩的白发,月光散在我们走过的路上,仿佛回到过去实则一直在面对新的开始。我们仨一直会是我们仨,在这样一个有风韵的节日感受风俗。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流逝,那些散碎在元宵的旧事含着月光共同欢喜。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0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人地辽阔,幅员众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而这些风俗在全国大都一样:比如春节要吃团圆饭,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当然是要吃元宵,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元宵节之所以吃元宵,是因为元宵寓意着来年幸福团圆,财源滚滚。
记得今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超市里买汤圆来吃。可超市里的生意异常火爆,冰柜里所有的元宵都被一扫而空了。正当我和爸爸垂头丧气之时,妈妈忽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今年我们自己买材料,自己做元宵,而且再来一个包元宵比赛!我们听后都表示同意,于是我们把爷爷、奶奶也邀请过来参加比赛。
首先,我们应该先准备食材:糯米粉,水以及元宵馅芝麻或花生馅。正当我要准备去买时,意想不到的是,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可这元宵馅肉!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我也从来没吃过肉馅的元宵,这样能好吃吗?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了厨房。
一会儿,随着奶奶的一声令下:“预备,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我们便手忙脚乱地做起了元宵。看!妈妈和奶奶动作好娴熟,爷爷和爸爸在一旁也学着她们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包着,包得还不错。于是我也赶紧进入战备状态,开始包起来。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揉好的糯米粉在手掌里压成圆形,然后放在旁边备用,再把剁好的肉末放进皮里,揉成圆形我是这么想的,可手却不听使唤,包来三不像,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啥都还没有包成,反倒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花猫”。大家见到我这副模样,爸爸笑得前仰后合,奶奶笑得捂着肚皮,爷爷笑得直跺脚。我见状抓起一把糯米粉,撒在了爸爸的脸上,结果爸爸也变成了一个“大花猫”,于是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折腾了半天,终于做好了。于是妈妈把做好的元宵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元宵在锅中“打着转”,想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玩儿水。一会儿,元宵煮好了,妈妈捞起元宵,我赶紧端给奶奶和爷爷,爷爷奶奶都夸我越来越懂事,还奖励了红包。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肉馅儿的元宵,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元宵,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我们的比赛结束了,没有胜负,元宵节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来帷幕,那幸福地笑声飘得好远好远。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1
今天是元宵节,民俗是晚上全家人围坐在桌旁吃元宵,因为元宵表示团团圆圆,吃完元宵大家就应该“闹元宵”。由于过元宵节家长们给我们买了许多烟火,有小蜜蜂、手榴弹、闪光雷、小雷公、飞毛腿导弹、摔炮。我的全家手牵着手,在大街上快活地走着。边走边放我们自己的烟火,我们走在路上远远地看见烟厂家属院正在放烟火,我一家来到北关烟厂家属院门口那里的烟火有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比如:土花,放在地上,好似一座座小火山喷出金火焰,又好象一棵棵金黄金黄的麦穗在朝大家招手哪;“小地鼠”头朝上,导线就像地鼠的尾巴,点燃导线,地鼠就“瞅”的一声飞到半空,紧接着“啪”的爆炸。看的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最后由四个“孔雀开屏”一齐点燃,似乎百只孔雀一齐开屏,好看极了!然后,我们打着面的'从康庄市场到菏泽唯一的立交桥——双河集立交桥,在人民路上我们看到有许多由彩灯编织成的动物路灯,中华路尤为热闹:鲁能广场有大型歌舞晚会,天香公园门口人山人海,园内的树木都被挂上了五彩斑斓的彩灯,更有几分韵味。最后我们回到家,正好赶上了中央台的元宵晚会——《健力宝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颁奖晚会》。于是大家伙又围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起精彩的电视节目,当看到郭东临表演的空中飞人时,笑的大家合不拢嘴,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渐渐地夜深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将要在零点的钟声中消逝。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2
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要说元宵节到来时,我们平湖的风俗,可谓是一番独特又熟悉的风味。
还记得那个元宵节的夜晚,我们全家人都围坐在一个大圆桌的旁边,其乐融融地准备吃元宵。其实吃元宵这一习俗也是大有来历呢!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这便是现今元宵的雏形,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传统。
开始吃元宵了,我拿起勺子,从碗中挑出了一个最大的元宵,我慢慢地把它咬开一个小口,“好烫啊!”我捂着嘴做出一个痛苦的表情。这时,只见元宵中,那些黝黑发亮的黑芝麻就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我看了看元宵,心中实在是等不及了,我用嘴使劲地吹了吹,然后把元宵放进嘴中,品味着它的味道。皮的嚼劲、芝麻的甜香,渐渐的都在我的嘴中融化了,最后我轻轻一吞,这个元宵好似在坐滑滑梯似的,滑入了我的胃中。过了一会儿,碗中的元宵全都凉了,我像一匹恶狼一般,在眨眼间,把它们全都吃掉了。在吃元宵时,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吃完元宵,我们又该着癞子了。传说,着癞子寓意能五谷丰登、农业丰收的民俗活动。
“今晚着癞子的人可真多啊!”我不禁感叹道。只见人们把稻草捆在棍子上,点上了火,一边在田间奔跑,一边则摇着手中的'火把唱着民间小调。霎时间,漆黑的夜晚被照得明亮了起来。“着癞子,着癞子,田道好来讨娘子,讨好娘子造房子,造好房子养儿子…”这首民间小调在稻田里来回荡漾着,时不时的从我心中勾起了童年的回忆。
这就是平湖的元宵节风俗,一番独特又熟悉的风味。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3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在春节的尾声之际,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顾名思义就是吃元宵的节日,元宵还有一个名字叫“汤团”,我们家的汤团通常都是自己做的。
每逢元宵节,妈妈都会买一大堆糯米粉来做汤团,我自小就喜欢屁颠屁颠地跟在后头看妈妈做汤团,渐渐的也就会做了。
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做汤圆的情形,不禁觉得好笑。
我一手拿着面团,一手呈“U”形,一深一浅地把面团抠出碗状,但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面团,竟被妈妈加多了水,又因用力过猛导致双手沾满了面糊。要知道我可是最讨厌这种似黏非黏,但能沾满双手的东西了,便自然地甩着双手,希望能把它们扔回面盆里,可是却越粘越牢。
正在绝望之时,妈妈走过来,抓起一把面粉往我手上撒,我两眼茫然的望着她,十分不解,但更多的是惊奇,“这难道不会使我的手更黏”我想。甚至都没注意到,我把话说出了声响,引起了妈妈的注意。
“等着瞧吧!”妈妈神秘兮兮地一笑,我的心简直跳到了嗓子眼,一秒间一个天真的想法闪过——我的手就此分不开了。
不知是因为我当时的天真烂漫,我竟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在这一瞬间闪过的念头在我的心里逐渐被放大,被认可,同时被放大的还有我的恐惧和焦急。
“好了!”我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半信半疑。当然这,真的.发生了。
松开后我本能地,用被问号充满了的目光投向妈妈,她笑了,却没有回答我。
好奇和兴趣促使着我接着包下去。不一会儿就有了满满一盘,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家伙亭亭地立在盆中。
“上锅!”我兴奋的大喊,此时的窗外已染上了点点红晕,已至黄昏。
当他们再一次出锅时,太阳已经躲到青山之后了。
咬一口,一股暖意袭来软软的,Q弹的面团配上肉,如丝绒般顺滑,淌入口中。
这香甜的味道,岂不就是劳动的味道,家的味道,不是幸福的味道么?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4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风轻轻地不停飞过。虽然是快到春天了,但还是有些寒冷。
我和妹妹都还在酣睡中,但外婆可睡不下了,早上四五点起来做起了菜羹。菜羹中的食材比较随意,但绝不能少。可以放各种蔬菜,各种菇类,各种肉……切成丁,让菜羹变得更加很浓稠香美,尝起来咸咸的,热乎乎的。寒冷的早晨有这样的早餐,是多么的幸福啊!
外婆在楼下慢慢搅着菜羹,发出的香气把我和妹妹从睡梦中唤醒。我猛地跳起来,胡乱把衣服穿好,也不管寒冷了,冲下楼后就听到菜羹在锅中“啵啵啵”的沸腾。香气不断从锅里涌出,直扑我的脸庞,我兴冲冲地问外婆:“菜羹好了没?”外婆慢悠悠地说:“还没好。”等一会儿才好。
随后妹妹也跑了下来,揉了揉睡朦胧的眼睛,奔到锅前说:“菜羹真香!”外婆又说:“是啊!熬的越久越香。”妹妹搬了把椅子踩在上面,掀开锅盖,热气向上一冲,妹妹眯住眼睛,看到锅中的豆子都被煮烂了,肉也煮得十分松软,青菜已不知了去处。水很少,很浓稠,香气迷人。
妹妹看好后说“那让它多熬一会儿吧”便拉着我的手出去玩了。过了几分钟又跑回外婆旁边问:“好了吗?”“没有。”于是又出去玩了。过了两三分钟又回来问。外婆依旧说没好。妹妹来来回回好几次,外婆总是说没好。等到爸爸妈妈睡眼朦胧地走下来,外婆才喊开饭了。菜羹熬得更加浓稠,是比饭店里的还要好。桌上总有剩下的.几颗汤圆吃不掉。妹妹舔舔碗中的菜羹,又舔舔嘴巴,舔舔嘴唇上的剩菜,满意地拍拍肚皮跑出去玩了。我和爸爸妈妈,外公外婆是吃得不能再吃了,瘫坐在椅子上。
这菜羹据说是以前戚继光抵御倭寇时,没有了军粮,百姓们把自己家的粮食拿出来,炖成一锅给戚继光和战士们吃。于是这菜羹就流传了下来。
再出门,去外面逛逛。天已退去了紫黑色,换上了金黄色的锦衣。这几碗菜羹提前温暖了春天。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15
元宵和汤圆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虽然它们味道相仿,可是做法和来历却各不相同。它本有多种名称,如粉果、面茧、汤饼等。在明永乐年间才定名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因为“元宵”和“袁消”同音,就下令让人们不许叫“元宵”,只能说“汤圆”了。
不仅名字相异,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有很大区别:元宵是“滚”出来的,而汤圆则是包成的。黑芝麻加糖,油和一些坚果,摊成饼后切成小块,沾上水后放到糯米粉里摇晃,反复五六次就可以制成面皮劲道,爽口有黏性,汤汁浓郁清香,馅料紧实,让人难以忘怀的.元宵。
和元宵相比,汤圆的做法更接近饺子,糯米粉和水以后切成小块,把它们压成饼,再将芝麻馅均匀地包裹进去,揉成球状就可以了。尽管馅料和元宵相同,但是松软的外皮却使它融化得厉害,吃起来十分软糯,汤汁相对稀薄,不粘牙,但是更容易被弄破。
汤圆和元宵本是一种东西,相传古时候的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地劳作,吃的饭也十分粗糙。玉帝担心再这样下去,人们都会生病。太白金星建议先让人类都生一场小病提醒他们。衲陀祖师听了,往人们的锅中放了疯人药,让人们都疯了:女人做饭待客,男人杀猪送酒,孩子们到处玩乐,人们都不下地干活了。玉帝见药效过了头,便命菩萨给人们治病。她用芝麻当药引,白糖花生为辅,用糯米包裹后下在人们的汤里,大家吃了以后继续干活,男耕女织,也学会了要劳逸结合的道理。从此以后,人们每年春节后都吃汤圆。
做饭剩下的糯米粉可以做成实心的面球,和吃剩的元宵放到油锅里炸,等到外皮金黄即可出锅。这样做的炸元宵外酥里软,形状较扁,油而不腻,很好吃,但不能用汤圆做,容易爆开。
元宵的吃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它蕴含的团圆愿望却是相同的。裹在糯米里的芝麻,饱含着亲人们对你的关怀和祝愿,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跟期待。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元宵节作文06-20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作文05-29
家乡风俗元宵节作文09-05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06-27
家乡元宵节风俗作文11-23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12-07
我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06-23
[集合]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06-10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经典(12篇)12-07
家乡的风俗元宵节吃汤圆作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