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时间:2024-06-11 13:19:4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

  在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刻,我才知道,本来我要看的那本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个叫做高铭的作者写的,而我看的这本是一个叫祈莫昕的作者写的,我不知道这两本书重名又撞封面是巧合还是别的原因,我只知道,我好像看错书了,因为是一个高中同学推荐去看这本书。不过没关系,歪打正着,这本书也有它值得一看的地方。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人脑是如此精妙的存在,也不能说不知道,就是没有这个概念,也不知道精神疾病,会有那么多种类。

  不论是“被害妄想症”、如脉动广告中站不直的`人,还是把妻子当作帽子的人,在我们看来都匪夷所思,可它们又是真实存在的精神问题。为何会把妻子当作帽子,又为何斜着站而不自知,不说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不懂,那些专业人士可能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们或许知道这种病叫什么名字,或许也知道这病是大脑的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可他们一定说不出来,为何会把“妻子”当作“帽子”,这种问题,或许本人才清楚。

  再说一说书中所提到的性变态。书中说“露阴癖”包含了对女性的仇视,一般患有这种病的人,大多是幼时被女性伤害,所以很享受那种在女性面前坦露生殖器而看到她们惊恐的表情的快感。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虽不是我亲身经历,却也听到了其他女同学绘声绘色地描述,从那时开始到我看这本书之前,我只把他归结于“变态”,却没有去深究“变态”从何而来,现在我知道,它是一种精神问题,虽说这样的行为确实让人讨厌与反感,但精神问题好像也让我们无可奈何。

  托马斯·曼更曾说过:“他的天命就是他的天才,但是,他的天才还有另一个名字:疾病。“他是形容的尼采。纵观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从政治家、思想家,到文学家、科学家、小说家,许多人都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这样的一种状况,就像有人曾说:”你看疯子是疯子,他看你却是傻子。“就好像,只有当你的精神境界到达一定的高度后,你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而你此时的精神状态别人也理解不了。书中说,凯撒大帝、牛顿、尼采、海明威等等历史上许多的著名人物都因精神问题而饱受折磨,可他们给历史带来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好像没人能说出这到底是好是坏,毕竟他们更接近真理的天堂。

  总的来说,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的精神病类型,让你在充满疑问的同时又有甚多思考。但作者最后说,这些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全凭你自己,如果你信,便是假的,如果你不信,便是真的。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看懂其中的含义,反正我没看懂。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2

  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有一步之遥。《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以精神病人为题材的书,讲述了作者与精神病人沟通、并且试图了解关于他们世界的故事。通过这本书,让我们更加深刻的去思考天才和疯子到底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疯子?什么是天才?天才是疯子的基础,天才的极致便是疯子。有多少疯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正常着,又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里疯狂着。一道看似鲜明的界限,区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和群体,界限左右,疯狂与正常。界限之上,困惑与彷徨。有人说过:不疯魔不成活。在这本书中,很多精神病人的言论都让我们无比认同,因为他们思维逻辑清晰,言辞合理、无懈可击。他们好像是天生的哲学家、科学家一般,用作者书中的话来说:哲学家与疯子的区别在于,一个只是在想,而一个真的去做了。

  精神病人是简单的、坦率的,甚至可以说是死脑筋。世上没有太多非黑即白的事情,因此世人选择中庸。太多的人为利益或者其他世俗的东西而选择放弃追求。而精神病人那种无所畏惧、不被外物所扰的精神却让人感动。他们的呢喃细语不会被大多数人认同,他们的观点想法不会被大多人采纳,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是再正常不过的,那我们又凭什么说精神病人的想法是疯狂的呢?

  或许有很多人一直认为那些精神病患者,或者说是“疯子”,就是那种傻傻的、呆呆的.、疯狂的。但其实,也许有些“疯子”,他们很痛苦,很无奈,没有人理解他们,他们只能自己默默承受。如果我们能够对他们多一份容纳,少一份鄙夷,多一份关怀,少一份斥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质疑,那么是不是能减少一个疯子,多出一份美好的未来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试着去理解别人的世界,接受别人的观点,多倾听他人的想法与意见,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别人眼里不一样的东西,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无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是有益无害的。天才和疯子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观点是否被大多数人所认可、证明。每一个天才在不被认可、无人理解的时候,不就是人们口中和心中所认为的疯子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3

  很有趣的一本书啊。精神病学本来就是一门有趣、深奥的学科。此书用例子加以分析并引出病例,真的很不错,在阅读的同时也不断地思考搜索学到的知识分析其人物特征并联系疾病,在最后有结果和分析讲解,简单易懂。正如书本上所说,天才和疯子之间、善与恶之间都近在咫尺,那么一点点平衡若把握不了,就会拥有另一个世界。人是很容易被环境改变的,并且改变得难以察觉,特别是变恶,就像肿瘤般扩散,从头到尾、彻彻底底。人的大脑是很奇妙的,潘多拉宝盒如何打开、释放,在乎环境、在乎自己,好的环境会给人好的开始和良好的'心理;当然,恶劣的环境也有让很多人变得坚韧。不过,一些我们看似不正常的人,在他们眼里,我们也属于精神患者。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一样就会出现不一样的心理和结果。

  绝顶的天才都有精神的一面,所以他们才能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或者说是常人觉得一样的事物)。生活在这个世界,平等看待他人,因为,毕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你是那个疯子,他是那个天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一本记录国内精神病人访谈的手记,这本书中开篇就写了作者以精神病人为主题探讨世界观,也许你想说为什么要找精神病人来探讨世界观呢?大概是因为正常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正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毕竟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其实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这点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一些正常人不能理解的.事和从没有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作者用了四年的时间和精神病人接触,并在最后写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中写了不同精神病人对世界不同的认识,在《四维虫子》中,绝对四维生物可以先看到我们的死亡,再看到我们的出生,没有前因后果,其实我很早就了解了∶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但是不仅如此,我认为这本书中还写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在《雨默默的》中,写的就是一个女孩在不带黑色眼镜架的时候,在外面能够看到每天的颜色,不是天气,而是每天的颜色,她说∶“灰色就是这天很平淡;黄色就是这天会有意外的事发生,不是坏事,也不是好事;蓝色这色天肯定有很好的事情发生;而红色则是最不好的颜色,且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是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不过在现在,也存在许多用科学无法解释的事。

  其实在这本书的最后有一句话令我感触很深,“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假如你看完这本书,再看到这句话时,也许同样会有很深的感触吧!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5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歌德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是我认为看得最有感觉的一本书。当初每每见到朋友都会向其推荐此书,但是我在疯狂拜读此书时,种种不安侵袭而来,如同黑云压城般将我压抑得无法呼吸,几近窒息,使我望而生畏,无奈选取辍读。然而最近我重拾此书,心境大变,大脑如醍醐灌顶般茅塞顿开。思绪在我指尖流转,一页页纸张在翩翩起舞,或快或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讲述作者与一些精神患者之间的对话,从根本上了解所谓的精神患者的所思所想。作者期望透过此书让读者揭开表象,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

  《思维虫子》一章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提出了一种绝对四维虫子的生物,让很多量子物理学者觉得费解。因为世界很多的量子物理学者研究都无法企及其深度,但是少年却是感受到绝对四维虫子的存在。但是少年在量子物理的考试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作者对其的评价是,如果这个十七岁少年真的是天才,那肯定是未来的天才,但是却不属于这个时代。天才是有时代性的,而时代的变迁是有过程的,在变迁时总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此章其实十分发人深省,历史发展中,多少不合时宜的人在为了建造心中的城堡付出毕生的努力。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有其所处位置,看似不合时宜的人都有其历史定位。

  读罢,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性格。或许不贴合大众的审美,或许不贴合世俗的眼光,又或许不贴合约定俗成的标准。但是我们都是单独的个体,我们都是历史的选取,所以我们绝不能妄自菲薄,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遗世独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6

  很久没有好好的读一本书。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谁也不能免俗的什么都“快餐”化了,我几乎忘记了完整的读一本书的感觉。虽然从来没有放弃阅读,但网络小说鲜有精品,难得看到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字,很多只是流于一种消磨时间。我几乎觉得我快要废掉了。当无意中一个90后跟我推荐这本书,又看到他在文末写下的片言只语,让我大为诧异,于是一冲动立马下单购买。好在不悔。

  初读这本书,我也像那位男生一样,在每一篇的文末加上自己的感受,每每被文中人的.话逗得乐不可支。我把这里的对话看成了一篇随笔,偶尔也会为自己的机智暗自得意。但是慢慢的我笑不出来了,有一种情绪让我微微不安,我发现我会跟着他们的话思考,会认同,会禁不住的想要去查询我所不擅长的一些东西,不知不觉间,我似乎变成了“他”或“她”的同类!

  我感知他们,跟随着他们思想的花在他们的时空里穿行,如果忘掉他们所处的环境,忘掉他们的身份,忘掉他们间或的“不正常”,你会忍不住喝彩,点头,或者把酒畅谈。

  想想吧,有本书教导我们,偏执狂才能生存,他们却因为偏执而被关了起来;也有人教导我们,专注专业才能成功,他们思想的火花注定没法公之于众,以彼之名,既便百年后的历史如他们所言。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玛雅文明的探寻和论述,因为我经历过20xx那个甚嚣尘上的世界末日说,所以更能明白他探寻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深入浅出的说明,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通透。虽然他们的探寻可能终不过是只属于自己的一种自言自语,之后也不过如一片落叶杳无踪迹,但现在有了这本书,保不齐哪天有哪只手无意中翻动并看到了这篇文字,并惊为天人而得以传世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愿鸿蒙初开,赤子之心永不蒙尘,双眸清灵通透,世事简单不染铅华,你我小径相遇,洒然一笑,期待施施然得遇于另一端的惊喜。

  人生在世,百年孤独,挣扎呼号,在灵魂的深处,与另一个自己,不期而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7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与其说是国内第一本记录与精神病人访谈语录的书,不如说它是一群误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

  本书内容是作者高铭历时4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自己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门等机构,对这群“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加工、整理而来。

  书中内容分为多个小故事,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内容让人匪夷所思,却又是这群人内心的真实感受。但如果你按照这群人的逻辑去推理,那么这也将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如:梦的真实性,她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不相信任何人,她的恐惧来源于她的梦境,她记得她从小到大的梦境,梦里的生活和现实的生活基本一样,随时间流失,后来她逐渐接受了“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梦境生活。梦境中有一位影子先生每次拉着她跳楼,而且影子的先生的五官,还在不停变换着形状,仿佛很多人的面孔。看到这里,我身上也仿佛冒着一股寒气,如果我是她,我也会恐惧。

  又如:超级进化论,她觉得我们从胚胎时期起,就已经微缩了整个进化过程。胎儿寄生在母体内最开始母体不适应,后面胎儿就释放出化学物质让母体认为胎儿是个器官,躲避了免疫系统的追杀。

  人类之所以进化得这么成功,是因为我们有进化的大脑。有了优质的大脑,我们就不需要獠牙,不需要尾巴,也不需要游泳,不需要夜视,同时我们还可以藐视周围任何生物。

  今后的人类,因为大脑进化更高级,于是她大胆推测,会有很多器官退化,但是都无所谓,嘴巴可以变成吸管,只要食物是流质的;眼睛可以更小,因为不用警惕周围的环境;手指可以变成多个,方便打字,腿可以更小,因为油门刹车全用手解决,脖子要更粗,这样才能托住那个大脑......看完之后,我也觉得好开心啊,和书中的精神病人一样,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起来。

  再如:人间五十年,她精通与预测有关的一切,四柱八字、星座等。她讲着讲着,她的很多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她觉得她能窥探未来只是某种统计学,就像一颗熟透的苹果必然会落地。命和运,交汇在一起就是命运,你的性格和选择、机遇和胆识,虽然选择和机遇有变数,但是它们会交在一起,形成一个必然的点,很多点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人的命运。绝大多数这种变化会很小,但往往这种很小的变化却对未来有深刻的影响。从很小的一个点开始,一毫的偏差,整个人生完全不同,正所谓:一念之间,万物生或死,一芥之间,宇宙存或灭。一切变化,有时候只是始于那一点点。

  她有段时间为此迷茫,不过后面,她就想通了,如果你因为一句话而坐享其成,那么即使机缘巧合得到了什么也会从指缝中溜走,因为你不配拥有它。如果你对未来渴望恨不得从喉咙里伸出一只手去抓住它,那么你得到的往往超过你的期许。

  最后她说,命运,很多时候掌握在自己手里,人间一世50年,不要为了活着而活着,要为梦想而活。看完这个故事,我也相信,命运,很多时候看上去是注定的,但实际上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其实,书中还有很多很多关于这群特殊人群的故事,如双子中有一对双胞胎,姐姐觉得过世妹妹的灵魂附在自己身上;还有一个患者的关节站立法,他认为只要找到关节的节点就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包括自己的血液的流动和血小板的聚集;还有一个人他能预见未来,他说了很多关于他预知到的事情,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这样一个普通人身上,他却只能疯狂、无奈、绝望和疲惫,事后,作者问了他的主治医生是否相信,医生说他信;生化奴隶中,这个病人每天会洗N次手,而且必须用各种杀菌的东西洗,不计代价的'洗手,因为细菌很强大很危险;还有一个人转世了很多次,记得前世发生的很多事情......

  最开始,我是抱着一种我是正常人,里面的人是精神病人这种心态去看的,可看着看着,固有的观点却悄然发生着变化,里面的内容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玛雅文明及预言等众多领域,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很奇妙,宽广而辽阔;这个世界很系统,严谨而规则。遗憾的是虽然我们深处这个世界中,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能感知到其中的一点点,更多的事我们一无所知。

  很多事情,不是说你了解的越多,你就知道的越多,相反,你了解的越多,你质疑的越多,未知的更多。当有人问作者《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会出第二部吗?作者说不会。

  因为好奇,作者决定接触这群人,而四年之后的某天,作者决定结束,停止这种因好奇而引发的接触。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也挺好!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8

  我不认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里面的人物都是精神病,作者也不这样认为。无论是从唯物还是唯心角度这些患者都提出了让人拍手叫绝的理论。我无法反驳这些理论,就像那些理论物理学家的言论一样,谁又能证明是对的呢,即然你说是这样,为什么我不能说成那样,我不能证明你是错的,同样你也不能证明我是错的。

  有一些案例真是直达内心......

  许多患者都对量子理论有过很深的研究,下面的理论就是一个女患者提出来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宇宙中,像是一个果冻,精神是这个宇宙的边缘,宇宙是四维的,第四维是时间,我们在连续的时间上,之所以有空间和时间,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我们需要用一些概念去概括和记录说明这个宇宙。精神是在宇宙之外的,我们只有在宇宙的边缘才能理解,但也只是能理解一点。所以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存在的,没有消失过。只是此时的你在此刻。我们处在一个四维的宇宙中,所以我们自身有局限我们不可能搞清楚宇宙是什么,这大概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还有那个研究玛雅文化的患者,我几乎可以肯定他绝不是精神病,就像作者说的'那个,不算他对玛雅文化的研究成果,就算他对研究一种文明的专研精神就足以让我们这些“正常人”自愧不如了。当一个人认真做一件事的时候,才能真正体会灵魂。

  有一个患者,当她一个人生活时,她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因为她认为那才一个人真正的本我,我们提倡人要努力工作,为什么呢?因为社会需要这样的人,社会又是什么呢?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群居生活,要想人一群人在一起和平相处就必须要定一些规则,人在履行规则的过程渐渐忘记了本我,多么清晰而又无法反驳的观念啊,我甚至觉得现在人一再的提倡简单生活不就是要找到本我嘛。

  对里面所说的一些双重人格的故事,在晚上真的让我不敢照镜子,也许你会认为这些人是最像精神病人的人,但可惜我们每个身体内都藏着另外一个你,而且不只一个,当你愤怒的时候,那个暴躁的你就会出来,有时事后你都不敢相信当时你能说出那些话,做出那些事,只是这些人身体内的另外一个自己不受自己控制了,而我们可以由意愿去控制哪个自己出来而已。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9

  读完这本书,脑袋里就蹦出两个字“刷机”,感觉就像自己被重装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系统,但却又感觉毫无违和感、理所应当,不过还处在混沌状态,会慢慢………慢慢理清楚的。

  看这本书,你得确认自己思维够开阔、三观不正常、心理不正常(玩笑,哈哈),因为这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录,其中不乏有着渊博知识,逻辑高度严谨的“病人”。严格来说:他们并没有病,只是我们认为他(她)们有病,这个社会既定标准认为他们有病,他们只是孤独!

  其实我写不出读后感来,因为我觉得文字的力量有点孱弱,就随便做点摘录吧: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3.四维虫子

  女人的那两个X都包含好几千个基因!而且都是活动频繁的,Y对X,几十对好几千!就凭这些,差别大了!女人比男人多了那么多信息基因!就是说女人比男人进化的高级多了!

  对女人来说,男人就像猩猩一样幼稚可笑。小看那一点基因信息?太愚昧!低等动物是永远不能了解高等动物的!女人是外星人,远远超过男人的外星人!--7.女人的星球

  我信奉恶魔,那又怎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没有对比,就没有光明。--8.最后的撒旦

  宗教的存在,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的,把许多事情简单化了。为什么会有人类呢?上帝造的。怎么造的呢?你管他呢,上帝无所不能,想造就造了。--14.角度问题

  细菌的战争,人类甚至看不见。武器有什么用?你都不知道自己被入侵了。恐龙统治了地球两亿年,也许早就有了自己的“恐龙文明”,但是突然之间就灭亡了,很可能就是细菌们认为恐龙文明威胁到了自己,从而把之毁灭的。对细菌来说,毁灭一个文明,在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太简单了,反正都是被细菌奴役。--16.生化奴隶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空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你疯了。--17.真正的世界

  她曾经把家里养的几条很名贵的鱼放了。基础动机不是放生,比较复杂:因为养鱼可以不想养猫狗那样要定时喂或者要特别费心,养鱼现在什么都能自动,自动滤水,自动投食器,自动恒温,有电就可以几个月不管,看着就成了。她觉得鱼太悲哀了,连最起码的关注都没得到,只是被用来看,所以就把鱼放了。那是她不久前才告诉我的。--21.雨默默的

  有些现象,如果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的话,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解释,不要看表面是否很荒谬或者离奇,都要学会去尊重。因为那很可能就是真正的答案。但是求证过程一定要谨慎仔细,不可以天马行空。--33.永不停息的心脏

  整篇推荐:四维虫子、三只小猪(前篇,后篇)、女人的星球、飞禽走兽、时间的尽头(前篇,后篇)、超级进化论、迷失的旅行者(前篇,中篇,后篇)、还原一个世界(前篇,中篇,后篇)、果冻世界(前篇,后篇)。

  作者在序言中说:“我希望读者能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的接近这奇妙的世界。我更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邪门歪道、违法乱纪、钻牛角尖的不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我只希望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地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0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和各种精神病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并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述。

  这是一本有魔力的书,它使人们深刻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和这些神经病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

  说实话,我佩服故事中的每一个人,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天真,我觉得其中一些人实在让人敬畏。他们的理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几乎都是清晰的,对于那些偏执的人,我是惜惜相惜的。我羡慕他们,他们即使不被普通价值观认可,但他们仍坚持的'相信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所谓的执念才会让他们在我们的眼中显得不正常吧。

  不过,以不同的角度看的话,可能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正常人吧。每个人的精神不一样,所以跟不可能得到统一,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世界,得到的都是不同的结果。那么,何为正常,何为不正常?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并一直恐惧着她们,又比如一个女人自称自己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获得已能而进行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但引其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着让人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世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除了最后一种人难以分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一套自己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紧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而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很多这样的案例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且很脱离实际,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和敬畏,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否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把他们称呼为——疯子。

  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只能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里面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自己能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地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后发现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书中始终贯穿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不理解的东西,不要轻易下定论。作者所探寻的,是这个世界真实的面貌。他以为,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盲人摸象,只不过是,盲人依旧是盲人,即使再怎么摸,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许就只是一堵墙或一根旧麻绳罢了。人类也有自己的思维局限,但突破常规的思维——或者病态思维,也许可以突破困境。从本质上说,生物体是一个病变的过程,思考的病变,很难说不是另一种病变。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信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1

  题目是摘自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的前言的一句话,当初看完这篇前言的时候,我知道如果放在语文,克里的话,这句话的作用应该是引出下文或提出中心论点,或许是别的,这也不怪,我语文本来就不好的。

  作者说他当初看到这句话时,他有一点立马带上行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后来他放弃了。至于理由他没有说,他说是由于一种不可抗拒的原因。但当时我的脑海中浮现着第1个想法是没钱。但具体是什么谁知道呢?

  作者说他第1个想法去旅行,而且还生出了无限感慨,从他那长长的情缘就能看出来,而我就没有这种感觉,可以说是什么感觉都没有,心中也伤不起什么感情来,或许是人生的阅历不同,也许是我压根对这句话提不起什么感情来,后来才发现当时我注重的是这本书的故事,在我看这本书时,我关注的是他的故事,而那些类似于感慨总结这一类的,我往往会选择一眼扫过或者直接掠过,不光是这本书,阅读其他书也是一样的。

  “最精彩的其实是世界本身”。当时我回过来慢慢品赏这句话的时候,你会发现文字很美,对我来说组合起来的更美,这句话使我想起了崔万志所说的一句话:“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你是怎样的,那世界就是怎样的”。你是忧郁的世界也是忧郁的,你是高兴的世界也是高兴的`,这样的世界不精彩吗?还有世界那么大,还有那么多不知道的地方,对于那些探险家来说不精彩吗?世界宇宙那么辽阔,我们地球甚至整个银河系在宇宙里只不过一颗尘埃,或许连尘埃都不如,这不是很精彩吗?

  或许表达的不够充分具体,当然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有人说过,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也有人说过,每个人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体会,都会把它当做不同的题材来看。如果每个人的理解都和感触都一样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过于单调了吧,那么世界还会精彩吗?

  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盆地山峰草原,高原森林,多种多样的地形和多种多样的生物。才会变得如此的丰富多彩。才会令那些探险家为此痴迷,不惜自己的生命,为的就是想在那自以为绝美的遗迹上面留下自己的脚印。再一个又一个的险境之中探寻着最美的风景,这大概就是文中的作者想要去旅游的原因吧,想去多看看这个世界。

  世界正是因为多种多样,而因此变得精彩。而最精彩的往往是世界的本身。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2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在学生时代便听闻过,前段时间又经同事的极力推荐,终于拜读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作者高铭别出心裁地花费了诸多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讲述他们的故事。

  从书的名字开始,就已经感受到作者的意图—-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你现在认为的疯子,在未来某一天可能是个天才。

  果然,在本书的序言中,作者已经告诉了我们,精神病人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他们会做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会有我们从没想过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

  书中,这些精神病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他们有的智力超群,轻而易举就能通过门萨俱乐部的资格测试;有的自成一派地研究玛雅文明,并且提出许多新见解;有的说自己来自未来,而且是像《星际迷航》里那样,被分解成量子传送过来的;有的能说会道,可以把物理学教授侃晕;有的力场超强,能将看护自己的医师纳为弟子。

  这些精神病人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我跟作者一样根本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每当读到这样的案例,特别是遇到逻辑能力很强的病人,都让我觉得“很有道理”。拜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提醒自己我在看一个精神病人的经历,而且书中连作者也不止一次的提到精神病医师被自己的病人搞得成了精神病的事。

  必须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和能力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还不了解的东西,先不要轻易作否定。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是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瞎子摸象耳朵,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许不过是一堵墙或者一根柱。人类也有自己的思维局限,我认为对于未知,不要用已知去否定未知,或者没有通过真正的深入思考就去否定,面对未知没必要害怕,要学会尊重未知的存在,其实那也是对自己存在的尊重,给自己一个尝试着了解、辨析的机会,才有思考和探索的可能。

  对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耗时差不多一个月才看完,确实如作者自己所说,只需要你在看的时候,能有一点儿的思考,他就是欣慰的。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已经完全不知道书中具体讲的是什么,只依稀记得书中讲了很多的不一样的故事。看完故事后会让自己有点凌乱感,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之前所知道的一切,而认真思考书中讲的故事这个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天才和疯子只有那么一线之隔。

  很多观点已经逐渐忘却,但是自己作者自己说过,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个心理。每天抱着空杯的心理,拥抱每一个病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只有你摒弃自己的成见,你才能体会、理解病人,同时才能感同身受。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多么的难,真是因为主人公做到了,所以他才能得到病友的`信任,才能坚持下来。

  生活在人的江湖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存在着形色各异的思想,所以在日常中遇到思想各异的人,我们可以抱着宽容的态度,认真的倾听,需要完全的赞同,但可以表示理解!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世界都美好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4

  你想尝试把自己变成一本书的主角,按自己的设定走过漫漫人生路吗?你想看到更高维度的世界,去探寻宇宙的真理吗?你想让自己的某种感觉被无限放大,去体验生命的奇迹吗?你想拥有预言的能力吗?

  换个问题好了,你曾在某个瞬间想过上述问题吗?

  大多数人的答案大抵是:我想过这些问题,但我不执拗、我不偏颇。执拗、偏颇,这是我们这些常人尽可能规避的词语,因为它意味着不被理解,可对精神病患者来说,他们无时无刻不执拗、不偏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作者高铭耗时四年,去跟踪采访几十个精神病人,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知每一个独特生命的世界观。于是我看到了可以穿梭于时间的三维虫子,我看到了多重人格如何活生生将人折磨致死,我看到了细微之处的观察以及换位思考的另一种呈现,我看到了身边各式各样的“死亡威胁”,我还看到了那个沾沾自喜、浅薄无知的自己。

  我们的认知具有普遍性的狭义和片面,在压力、困惑、迷茫以及纠结当中,我们一直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对其他角度产生了许多好奇——只可惜,我们一直在克制,因为我们不偏颇、不执拗,我们学会承受未知,我们学会掩藏自己。

  科幻小说中,无论是近几年大火的《三体》还是去年刚拿到雨果奖的《北京折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在开脑洞,也都不是基于一定的物理学基础在描述未来——到头来,它们都在探索人性。

  在最近大火的一位以色列年轻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撰写的《未来简史》中,即便高人工智能发展可以让人类无限的接近于“神”这个角色,作者在书中探讨的也绝不是“神性”,而是“人性”。

  科幻小说家的主要手段是把空间轴增宽,跳出这个社会、这个星球,在宇宙中探索人性;而赫拉利将时间轴拉长,跳出这个时代、这个纪元,去重新评价善恶。

  所以,当我们跳出这些束缚后,真的还有善恶吗?有对错吗?有好坏吗?甚至问一个更可怕的问题:有真假吗?

  每个人在价值形成的过程中,都自己及世界有独特的映证。如果是所谓主流的,我们就评价它是对的、是正义的、是正常的;如果是非主流的,假使它无法被控制又伤害到了主流——在宗教盛行的那个年代,我们说他们是魔鬼、是邪恶,要被施以火刑——而如果放在现代,我们会说他有精神病,要被关起来,接受电击。

  正如安全不等于安全感,世界观也不等同于世界。世界观人人不同,世界却只有一个。最精彩的,便是世界本身。所以我们经常问自己,世界是什么?

  道说:是人间。

  佛说:是六道之一。

  上帝说:是天堂和地域之间的战场。

  哲学说:是无穷的辩证迷雾。

  物理说: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

  人文说:是存在。

  历史说:是时间的积累。

  我是一个具有极度好奇心的人,也是一个妄图尝试更多可能性的人,所以我羡慕极了那些和我不同的人。如果有人问我,我会回答:世界是未知。

  三体星人的电波讯号写道:你们都是虫子。是的,作为虫子的我们一直被奴役着,但奴役我们的不是神、不是更高的科技、不是超自然力,奴役我们的是“未知”。

  我们太习惯用已知解释未知,有些现象,我们用已知的各种学科、各种知识都不能解释。所以出现宗教、出现猜想、出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但无论表面是否荒谬或者离奇,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只是证求过程一定要谨慎仔细,不能天马行空。

  所以我想走到世界的尽头看一看,走到未知的尽头看一看——世界的尽头是什么?未知的尽头又是什么?

  是真理吗?

  我认为不是,世界的尽头,是永远对未知怀揣崇敬、感恩的那颗心。

  前几期的《奇葩大会》,盲人蔡聪说,他是盲人,故而尝试了看不见世界的可能性,所以他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因为他们只是体验了不同的人生。也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快乐的精神病人,在没威胁到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又不给家人、社会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按照我们的感受去治疗他。

  在我看来,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强迫行为:拼命地将书架从高到低排列,钱包里的钱必须按照面值大小存放、无法忍受自己的床铺存在皱褶——我们就没有对一件事极度执拗而牺牲了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吗?

  那我用最简单的逻辑来论证,如果人人都是精神病,那人人都不是精神病。

  这时,一定有人来反驳我,比如“程度”、比如“诊断依据”、比如“法律”、比如“伦理”、比如“道德”。是的,我是一名医学生,在科学的角度,我们要清晰、明确的区分每一种病征。但在人性的角度,请允许我对每一个生命保有足够的尊重——他也许只是看到了那个我们看不到的世界,这是他的世界观,从他个人角度来讲,他的世界观坚不可摧。

  所以我十分敬重精神科的.医生,他们除了高超的专业知识,还有一颗宽厚仁慈的心。我也十分钦佩那些死心眼、有病的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和社会的进步。

  歌德曾经说过,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我们囿于现在,囿于现有的时空,永远都在这个未知的世界摸爬滚打却从未看到世界的边界和宇宙的尽头,所以尊重未知就是对自己存在的尊重。因为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在浩瀚的星海中,在辽阔的宇宙中,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追寻。

  我渴望一个更包容的世界,虽然我们根本不能做到真正的包容,即便产生了更多的包容,往往也伴随着新的不包容。但我还是希望有一天,每一个人可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思考,并坦然的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一念疯子,一念天才。

  一念清醒,一念癫狂。

  人间一世五十年,我最亲爱的朋友们,问您最后一个问题:

  您想走到世界的尽头,去看看那个更包容、对未知抱有更多尊重的世界吗?

  您,不想去看一看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15

  天才和疯子的距离有多远?也许只有一线之隔,天才不被人理解,逼久了或许就成了疯子。

  高铭的这本书正如他所说,有案例的基本还原,也有自己的整合,整本书亦真亦假,有些观点你还确信有道理,那么是不是自己也是精神病?你不信服活着没听说过的观点,就当开眼界了,不能太较真,太较真了或许自己真的变成疯子了。个人认为这本书包含了唯心论和唯物论,把它当成心理学小说也可以。

  合上书,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的是如下几个观点:"四维虫子、多宇宙论、感觉的存在、精神的强大、量子物理",这些是我第一次听说,开了眼界。

  一,撒旦恶魔存在的意义

  "我信奉恶魔,那又怎么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就没有对比,就没有光明。人的高尚情操也就永远不会被激发出来,就只能是卑微的、肮脏的、下流的!有人愿意选择神,有人愿意选择恶魔!如果这个世上只有天使,那就没有恶魔了,就像这个世界只有神就没有神一个道理。我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世上才有那么多的杀人犯,才有那么多自甘堕落的人。思想决定命运,思维限制人的发展。改变思想,才能改变命运。

  二,感觉的存在

  在"苹果的味道"这则故事里,这个人先是找到了感觉的存在,后来体味到精神的存在,再到后来尝了苹果的味道,回到了精神和肉体的统一。那些佛教大师的闭关修炼,不吃不喝也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存在吗?个人比较认同关于"感觉的存在"的观点:"感觉这个东西,很奇妙,当你被各种感官所带来的.信息淹没的时候,你体会不到感觉的存在,至少是不明显。感觉其实就像浮在体表一层薄薄的雾气。每当接触一个新的人物或者新的事物的时候,感觉会像触角一样去探索,然后最直接地反馈给自己信息。"

  三,角度问题

  孩子的角度和成年人的角度不同,孩子看到的世界是最真实的,在他们眼里大自然有生命,树木会说话,鸟儿会唱歌,河流会跳舞,石头会变形……是成人正常?还是孩子?很多时候成人的价值观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不是有些孩子在家长不认同他的观点后,走了另一个心理极端,就会变成精神病人。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你看到的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在孩子眼里,或许不存在,因为他看不到,他能看到的只是他的视线范围内的事情。蹲下身个孩子交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四,真正的世界

  真正的世界到底什么样子?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故事里的女人通过模仿别人的行为,再到模仿别人的心灵去探寻世界的本质,行为可以模仿,心灵真的可以模仿吗?

  引用书中的观点,要"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五,迷信or信仰

  "真正的信仰是不会动摇的,哪怕没有神都不能影响自己的坚定,这才是信仰。真正的信仰,能包容所有的方式,能容纳所有的形式。只有迷信的人才打来打去呢,整天互相叫嚣: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你是邪道我是正途。这是迷信,不是信仰。”我一直纠结什么是迷信,什么是信仰,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迷信的人整天说自己的信仰是正宗的,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而真正有信仰的人似乎能够包容,不争辩,你信你的,我信我的,不去强行传播,拉帮结派,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笔记11-1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9-0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1-20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1-2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3-2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2-2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书心得02-27

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感11-08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精选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