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历史故事

时间:2024-06-11 16:35:23 历史 我要投稿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集合]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1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历史,让我们在历史盛衰中吸取教训,做到知史达变,鉴之往来。我便翻开《中国历史故事集》,学习那些伟人,在每一篇失败的故事当中吸取教训。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集合]

  《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一套未完成的.书籍,里面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每一篇故事都有一个四字词的小标题,如:千金一笑、一呜惊人、宁死不屈……

  让我最难忘的一篇故事就是《“仁义”大旗》这篇故事。这篇故事主要是讲秦穆公要做霸主,齐国的国君还由宋襄公来立,楚国和郑国反对,宋襄公决定先出去征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楚国立马对付宋国。宋襄公一心认为空讲“仁义”就可以当霸主,处处让着楚国,讲“仁义”。结果兵力不足,回了睢阳。

  我觉得,打仗不是一件好事,能和平共处必然最好。但是,如果当你决定了打仗,就要狠下心来,打个胜仗;如果当你决定了和平共处,就要讲“仁义”。照宋襄公的讲仁义的打仗,是不可赢的,因为两者不能共存。文章中有一句话我很赞同:“要打仗必须利用一切的办法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如果怕打伤敌人,那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苍白的就不抓他,那还不如让他抓去!”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假如你要面试这份很好的工作,又怕入选了朋友不高兴,那还不如不工作。我觉得,只要是自已想要的东西,就要想办法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任务!

  我们不能学习宋襄公的观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想方设法地争取到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机会!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2

  明熹宗时的太监魏忠贤来了,他把玩权利的本领似乎更强,被御封为九千岁。顺魏者昌,逆魏者亡,魏忠贤利用“厂卫”杀人制造冤假错案,终于让明熹宗朝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制造冤案最多的一个皇帝。

  历朝历代以来,宦官擅权、祸国殃民的事都不少见,但为祸最烈者要数明朝。其实,从一开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知道宦官擅权是朝政不修的源溯,因而未雨绸缪,只是让宦官们为自己端茶端尿,或者整整档案而已,“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酰醢、司服守祧数事。”而其他事宜朱元璋如超人般皆亲自大包大揽,不让宦官们沾一点边。

  因而,在朱元璋时期,太监除了端尿送茶的机会,是没有任何玩一把权力的机会的,即使有,也没有人敢玩,朱元璋制定的那些“太监守则”可不是好玩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违者是死路一条。

  被压低了官阶,不得兼外臣的文武职衔的宦官们,老老实实地谨记着“太监守则”中诸如不准有公文、私书往来,殿内殿外都不准“泛言及朝政”等等制度,并每天不忘瞻仰朱元璋悬于宫门上的明示着不许干政的警戒的铁牌。甚至,连书也是不敢读的,因为皇帝老子朱元璋不让。

  自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难道朱元璋受到启发,认为“读书越多越反动”了?从政施政者向来多为高智力者,朱元璋不能不防啊。因此,他收一些愚顽未启,茅塞未开的幼童来当太监,让他们一点书底子也没有,彻底把一些可能滋长的反动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后来,迫于宦官要管理典簿文籍,不识字就揽不了这活的现实,朱元璋对这条政策有所松动,允许太监也可以识字,但政治还是不可以讲。

  朱元璋对宦官的管理是公认的严厉。可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让朱元璋死不瞑目的是,他的所有努力都在他后代人的.手里毁于一旦了。后来宦官不仅成为皇权卵翼下祸国殃民的一股特殊势力,他们的威福还远达宫门之外,渗透到明朝的各个角落,人数呢,也突破了历朝历代的记录,高达数万之多。“奄宦之祸,历汉、唐、宋相寻无已,然未若明之为烈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明朝的太监们不仅为明朝夺得了历史宦官干政之冠,还创造了一个太监祸国殃民的巅峰时代。

  从永乐朝始,宦官的天空就变了颜色,宦官遮天的手就越来越大。渐渐受到重用的宦官们,翻身了的宦官们,终于有机会玩一把权力了。你皇帝老子朱元璋先前不是不让宦官读书嘛,现在我有权了,我偏读,我还请建专门的学校请专门的老师来教我。永乐皇帝时为太监们请的还是临时性质的教师,到朱瞻基宣德年间时,太监读书成了一种“制度安排”,有专门的学校,名为内书堂,并且专门配备翰林院的官员来担任教师,待遇可不是一般的高。

  难道真的是读书越多越反动吗?能识文断字的太监们,开始是从内书堂出来的太监王振,为名正言顺地掌权,在正统七年公然毁去朱元璋禁宦官干政的铁牌。他“导帝用重典御下,防大臣欺蔽”(《明史·宦官传》)。后来,还把皇帝的“签字权”也揽过来了。签字权在手,还有什么不能到手的?太监不仅仅是夜夜卧在权力之榻侧了,而是卧在了权力之榻上。

  接着,明熹宗时的太监魏忠贤来了,他把玩权利的本领似乎更强,被御封为九千岁。顺魏者昌,逆魏者亡,魏忠贤利用“厂卫”杀人制造冤假错案,终于让明熹宗朝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制造冤案最多的朝代。

  但魏忠贤读的书倒不是很多,说他是读书越多越反动似乎有点缺少依据。如此说来,其实没读多少书或者说不读书都是可以起浪的。那么,明朝的太监起浪,究竟是什么原因?刘诚龙先生着文说:“太监那么反动,是读书读得多吗?恐怕不是那回事,真正的原因是皇帝授权授得多,朱元璋只授与他们端茶端尿,最多是整理档案,所以没几个反动,后来呢,秉笔批朱的‘文治权’,东厂西厂的‘武功权’,收税收租的‘财政权’,提拔降黜的‘组织权’,‘一切权力归太监’了,自然也就越反动了。你看,这也叫做读书越多越反动?不,是权力越多越反动!”原来,权利才是最反动的。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3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岳家军神勇无比,令金兵闻风丧胆。其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颍昌府等地,并在郾城大捷、颍昌府大决战中粉碎了“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更是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正当岳飞所向披靡,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 强令岳飞班师。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4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中国历史故事》,我一看就爱不释手了,里面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今天我看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讲的春秋时期,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都一直想要征服对方。所以他们经常交手开战。可是会稽一战越国打了败仗,越王勾践万般无奈只好派人向吴王夫差求和,吴王的大臣们纷纷要求杀掉勾践,灭掉吴国,以免日后后悔莫及,现在必须铲除后患。可是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于是就答应越王勾践夫妇一起来做奴仆。勾践夫妇来到了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被他们欺负,受尽屈辱。三年后勾践得到赦免回国。回到越国以后,他决心报仇,于是他暗中训练精兵,每天晚上睡觉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天他都要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是不忘过去的耻辱,后来经过了二十年的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越国终于灭掉吴国。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失败了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付出,总有一天会有收获的,勾践失败了,他没有放弃,卧薪尝胆,努力奋斗,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同时成功还要励精图治,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勾践做到了,所以他笑到了最后。

  《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机》是一本极有趣的童话。它讲述了小男孩查理、旺卡先生、还有查理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乘着大玻璃升降机来到太空中,遇见邪恶的克尼德蠕虫,他们与克尼德蠕虫较量,最后就出了360个人的故事。

  其中最让我的难忘的.是大玻璃升降机将要与太空旅馆对接时,所有人都很惊慌,要求旺卡先生停止这样做。“万一他们捉住了我们怎么办?”“万一他们开枪打我们怎么办?”最后旺卡先生大喊了一声:“万一我的胡子是菠菜怎么办?不要总想‘万一’‘万一’的。如果哥伦布也这么踌躇的话,他就不可能会发现新大陆了!更不可能去航海!”

  旺卡先生说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应该总是踌躇不定。当我们决定好了,就要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完成它。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是决定的,那么过程就一定会精彩!

  “个性使然”这个词应该说是贬义词,但我非常喜欢这个词语——我们的未来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那么就应该让我们个性使然地去做。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查理。他是一个临危不乱、冷静、坚强的男孩。他在克尼德蠕虫将整个大玻璃升降机包裹起来时,他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沉思,想起了克尼德蠕虫没有办法进入地球,于是他让旺卡先生操作大玻璃升降机冲进了地球,拯救了他的血亲和360个人。

  我想我应该学习查理,做到在危险来临时不慌乱、震静。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5

  最近,我读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我国的历史故事。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和三国故事。

  当我读到管鲍之交时,我知道了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友谊,看到了鲍叔牙是个能容人的`人,和管仲相交时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一心为朋友着想。当我读到负荆请罪时,我知道廉颇对蔺相如的官级比他高不服并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而蔺相如却说:“秦国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要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廉颇知道后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蔺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当我读到马陵道上时,我知道了孙膑回国后,齐国就拜他为田径的副手。

  后来,庞涓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孙膑带兵去救,齐军先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魏军只好退兵,当魏军快要走到山口时,齐军突然猛攻,魏兵被打的落花流水,庞涓只能仓皇而逃了。当我读到煮豆燃萁的故事时,我知道了曹植的七步诗的由来。诗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读了这本书让我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渊源流长,从历史人物的故事中也让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也让我对历史故事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也更喜欢上了阅读课外书籍,让我体会了看书的乐趣。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6

  魏文侯讲诚信

  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一个国君叫魏文侯,由于他处处诚信待人,无论当官的还是普通百姓,都敬重他,魏国因此迅速强大起来。

  有一次,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次日下午到郊外去打猎练兵。到了次日,下朝后举行宴会,魏文侯准备在宴会一结束,就去打猎练兵。可是,宴会快结束的'时候,天上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看看快到中午了,雨还是不停,而且越下越大,魏文侯起身对席间的众臣说:“对不起,我要告辞了。赶快准备车马,我要到郊外去打猎练兵,那里已有人在等我了。”众臣一见国君要冒雨出门,都走上来劝阻。这个说:“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能出门呢?”那个说:“去了也无法打猎练兵!”魏文侯看看天色说:“打猎练兵是不成了,可是得告诉一下那位管理山林的人哪!”众臣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人说:“那好,我马上去告诉。”魏文侯把手一摆说:“慢,要告诉得我自己去。昨天是我亲自跟人家约定的,如今失约,我要亲自跟人家道歉才行。”说完大步跨出门外,顶着大雨往管理山林人的住处去。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7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成为众多求学者之一,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后来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原文: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8

  王莽任命将军九人,都用“虎”作为名号,率领禁卫军精锐士兵几万人向东方挺进,把他们的妻子儿女收留到皇宫里作为人质。这时宫中储存的黄金还有六十多万斤,其他的贵重珍宝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王莽更加舍不得财物,对九虎将军部属,仅赏赐每人四千钱。大家怨恨不已,毫无斗志。九虎将军到达华阴县,扼守险要。于匡、邓晔率军攻击他们,六位虎将军战败逃走。王莽让

  使者责问他们,于是二人自尽,其他四位虎将军逃亡。还有三位虎将军集合散兵,保卫渭口京师仓。

  邓晔打开武关关门,欢迎汉兵。李松率领三千人抵达湖县,与邓晔等会合,共同进攻京师仓,没有攻下。邓晔任命弘农掾王宪当校尉,率领数百人向北渡过渭河,进入左冯翊境内。李松派遣偏将军韩臣等,一直向西推进到新丰,攻打王莽波水将军窦融。窦融败退,韩臣追杀,直到长门宫。王宪部队推进到频阳,沿途地方官府归降。各县大族分别起兵,自称是汉朝将军,率领部下追随王宪。李松、邓晔率军抵达华阴时,长安附近的部队已从四方汇集到城下。大家听说天水隗家军也将抵达,都争着要第一个入城,贪图建立大功和抢劫珍宝。王莽赦免城里监狱的犯人,都发给武器,杀猪饮血,与他们立誓说:“如有不为新朝效劳的人,神鬼会记住他!”命令更始将军史谌率领着他们。这些人渡过渭桥,都四散逃跑了,只剩史谌一个人回来。各路士兵挖开王莽妻子、儿子、父亲、祖父的.坟墓,焚烧他们的棺材以及九庙、明堂和辟雍,火光照亮了城中。

  九月初一,攻城军队从宣平门入城。恰好天黑,官府和豪门大宅的人全都逃跑了。黄昏时,城里青年朱弟和张鱼等人害怕遭到抢劫,奔跑喧哗,聚集成群,焚烧未央宫的便门,用斧子劈开敬法殿的小门,喊道:“反贼王莽,为什么还不出来投降?”大火蔓延到掖庭、承明殿。王莽到未央宫宣室前殿避火,火总是跟着他。

  到了初三,天快亮了,群臣搀扶着王莽,从前殿去渐台,还有公卿等随从官吏一千多人跟着他。王邑昼夜不停地战斗,疲倦极了,士兵也快死伤光了,他飞马进入宫中,辗转来到渐台,看见他的儿子侍中王睦脱下衣帽想要逃走。王邑叫住他,让他回来,父子俩一同守卫着王莽。汉军进入殿中,听说王莽在渐台,众人将其包围了数百层。台上仍用箭与对面的士兵对射,箭用完了,便短兵相接。王邑父子等人战斗至死,王莽躲进内室。下午五时三刻,大批士兵上了渐台,商县人杜吴杀死了王莽,校尉东海人公宾砍下了王莽的脑袋,兵士们分砍了王莽的尸体。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9

  东汉时期,羌人进犯武都,朝廷提升虞诩任武都郡太守。羌人就率领数千人马在陈仓的蜻山口堵住了他的去路。虞诩命令车马停止前进,并宣称“已经向朝廷请求增派援兵,要等到朝廷的援兵到来再出战。”

  羌人听到后,就分兵攻击其他县城。虞诩因为羌人兵力分散,便日夜兼程前进,急速行军百余里。虞诩命令士兵每人砌两个锅灶,以后每天增加一倍。羌人看到后误以为虞诩的兵力不断增加而不敢贸然逼进。有人问虞诩说:“孙胺每日减少灶数,而你每天增加灶数。兵法上说:‘每天行军不能超过三十里,如今我们每天却达到二百里,为什么?”虞诩说:“敌众我寡,慢走就容易被追上,快走对方就不能猜到我们的情况。敌人看到我们每天的锅灶数量在不断增加,必定会说是其他郡县来兵支援。敌人看到我们的'人多又走得快,必然不敢追我。孙胺表面显示虚弱,我表面显示强大,是因为情况不同了。”

  到达武都郡时,的兵力不到三千,羌兵却有一万多,围攻赤亭好几十天也未攻下。虞诩命令士兵不要使用发射远的弓箭,而悄悄用射程近的小弓箭,羌人以为虞诩军队的弓箭力量太弱射不着他们,便合兵猛攻。于是虞诩命士兵用二十把强弓一起射一个人,发发命中。羌兵非常震惊,急速退兵。虞诩乘机率军出城奋勇追击,杀伤无数。

  第二天,虞诩召集全体将士,下令从城东门出去,再从城北门进来,每次不断更换服装,这样往复走了几遍,羌人弄不清虞诩到底有多少军队,更加惊恐动摇。虞诩估计羌兵该撤退了,就暗中派出五百多人,埋伏在浅水边,等待羌兵经过时拦截。羌人果然大举退兵逃跑,伏兵乘机截杀,大败羌兵。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10

  月桂女神的故事

  当年与宙斯的大儿子阿波罗互相爱慕。终于,有一天阿波罗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对月桂女神的爱恋,对她展开的追求。

  可是因为阿波罗自己是太阳神,身体聚集了大量的热能,使得月桂难以忍受。所以每次阿波罗追月桂,她就会躲。就这样,一追一躲,终于月桂无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

  她的`父亲河神林恩因不忍女儿遭受如此痛苦,就将大地劈裂了一条大缝。月桂纵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树从裂缝中长出。

  自此,这棵树就叫做月桂树。

  而阿波罗并不知道缘由,认为月桂宁可变成大树也不愿和他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就意识到原来是因为自己太热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树。阿波罗发誓要永远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那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太阳黑子,在太阳神心中留下的永远的遮蔽,他为月桂留下的遮蔽。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11

  读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故事①》后,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历史故事。

  这本书有15个小故事,我最喜欢的小故事是《女娲造人补天》,它主要讲的是女娲先用昆仑山的黄泥,捏了许多跟自己一样的`泥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女娲捏了一会儿,感到了太累了,可还有很多黄泥,女娲便随地捡起了一根野藤,对准黄泥使劲一抡,黄泥就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活人,这些被女娲造出来的活人,大人们在一块儿干活,孩子们一块儿玩耍,后来有男女结成夫妻。这个故事里还讲到了共工和颛顼大战,弄倒了撑天的大柱子,天露出了一个的大洞,野兽也从森林里跑出来了,人民过的非常痛苦,女娲想拯救人民,就历尽千辛万苦练好了五色石,准备修补天,女娲一点一点的修补天,过了一段时间天终于补好了就剩洪水没有止住,女娲带领人们烧毁芦苇,填平了陆地。

  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很多道理。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12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有一个颇惹争议的观点,他认为,一部中国史,并不能笼统称为一部皇帝专制独裁的历史。他的这一观点,曾被很多人认为是对中国传统政治的美化,大加讥评。在我看来,批评钱穆的人,并没有透彻了解其意见。

  其实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已经说得很清楚,“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按钱穆的意思,明清两代的确处于皇帝专制独裁之下,而在明以前,却并不尽然。而钱穆之所以得出这样一种判断,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明以前有“宰相” 的存在。

  钱穆认为,在明以前的传统中国,皇室和政府之间是有一种职权划分的。世袭的皇帝是政治领袖,是国家的元首,象征国家的统一,而宰相则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实际的责任。

  支持钱穆这一观点,在史料中找一些依据并不困难。“宰相之职,无所不统”,这是明见于正史的原话;汉哀帝在一道诏书中也明确给丞相的功用进行了定位,“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四海,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所谓“秉社稷之重,总百僚之任”,显然也是认为,受皇帝所重托,在政府里负实际责任的是宰相。

  作为负政治实际责任的宰相,对皇帝当然是有一定制衡作用的。宰相如果认为皇帝言行不当,可以“谏诤”,而最激烈的对抗,则为“封还诏书”与“不肯平署”两种。所谓“封还诏书”,就是皇帝下一道诏书命令政府办理某事,而宰相认为不可,则可将诏书径直退给皇帝;所谓“不肯平署”,就是臣下有所奏请,皇帝已认可,转给宰相时,如果宰相不赞同,则可以拒绝签字。

  相权对君权的制衡,乃至二者的冲突,史书上并不鲜见。汉哀帝时欲给几位外戚封侯,宰相王嘉即封还诏书,并对皇帝讲了一通“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 的大道理,简直近于训斥,皇帝对此也没有办法;汉文帝宠爱邓通,邓通仰仗这一点,对宰相申屠嘉“有怠慢之礼”,申屠嘉退朝命令邓通到丞相府来拜见,不来将要杀他。邓通向皇帝求情,文帝说:丞相召见你,无论如何你还是先要去啊,去了我再召你回来吧。邓通到了丞相府,“免冠(取下帽子),徒跣(光着脚),顿首 (磕头)”,向申屠嘉请罪,申屠嘉不肯罢休,邓通以头抢地,碰出血来了,申屠嘉还是不松口,正好文帝派来救邓通的人到了,不过并非我们通常想像的那样,命令申屠嘉马上无条件放人,而是先代皇帝道歉,然后传达皇帝的话,“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回到文帝身边,哭着说:我今天差一点就没命了。文帝对此也只能给予安慰,并提醒他今后对丞相不能失礼。

  以帝王之尊,几乎不能保自己宠幸的弄臣,于此可见丞相之地位和尊严。然而,君权是天生喜欢扩张的,纵观历史,相权得到皇室较好尊重,能够发挥较好作用的,似乎只有汉代。汉代以下,相权逐步被侵削,这是一个总的趋势。比如唐代,就对相权进行了分割,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个机构的.职权才相当于汉代一个宰相的职权。到了宋朝,相权较唐朝更加低落,军事、财政、人事三权都被分割了。相权低落的另一面,当然就是君权的提升。

  不过,话虽如此说,宰相一职在传统政治权力结构中,究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宰相的权力无论受到多少侵削,他毕竟还是百僚之长;因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一个对社稷、宗庙还有点责任感的君王,就仍然会对宰相表示相当的优礼和尊崇。 一个拥有相当权力的宰相,对君王的集权必然是一种障碍。如果这个君王的权力欲非常旺盛,则君权和相权的关系肯定会紧张起来。如何解决这种紧张?历史上固然出现过所谓“权相”,权倾人主,但更多的,是君权恣肆,甚至可能还会掺杂宰相的流血。

  尽管存在这种紧张关系,但君王们囿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却似乎都还没有想到将相权连根拨掉的高招,否则,置“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这样的圣贤名言于何地呢?想出这一高招的,是没有观念束缚的朱元璋。朱元璋的废相对中国传统政治的走向影响至深,也正是这个缘故,钱穆认定,只有到了明朝肇建,传统中国才真正进入皇帝专制独裁的时代。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13

  嫘祖的传说故事

  相传,大约5000年前,水土丰沃的天中大地上,有一个西陵国氏族。在农历的三月初六那天,西陵氏族首领的家里生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嫘祖。据说,从她出生的那天起,狂风暴雨持续了三天三夜。嫘祖降生时,其父正领族人祷告上天,巫师占卜言:“灾星与劫难同时降临西陵,灾星不除,风雨难停。”父亲回家,得知女儿与风雨同来,头就轰然变大。看女儿,血胎娃子哭连天;听屋外,风折树枝响不断。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派巫师把女儿扔进了山沟。风雨刚停,母亲便去山沟寻找,竟然发现女儿未死,睡得香甜。母亲把女儿抱回家哀求父亲说:“女儿非是灾星,天赐珍宝,千万不可捡而复弃!”父亲深为感动,接过女儿说:“咱来这里定居已过十代,头一次遭受此劫难,也许命里该连累祖宗一次。咱就叫她累祖吧!”嫘祖的嫘字女旁是后人加的。

  嫘祖长大后,出落成一位美丽、聪明、善良的大姑娘。她每天都是要外出采摘野果,以侍奉家中体弱多病的父母,附近的野果采完了,便跋山涉水到远处去采摘。可是没过多久,远处的`野果也采完了。姑娘一想到家中的父母要挨饿,不由的失声痛哭起来。她的哭声哀婉、凄凉,森林里的飞禽走兽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天上的玉帝听见了,拨开云雾向下一看,原来是一个少女正哭得死去活来,便发了善心,把天庭中的罪仙“马头娘”打下凡间,变成吃桑叶吐丝的蚕。蚕把桑树上的桑果送到姑娘的嘴边,姑娘吃了,觉得又酸又甜,就采了许多带回家给父母吃,父母的身体逐渐的好起来。

  转眼到了夏天,桑树上的蚕开始作茧自缚,吐丝做茧。姑娘看到蚕丝既有韧性,又很轻巧,便编成衣服给父母穿,蚕丝织成的衣服夏天凉爽、冬天温暖,穿着非常的舒服。姑娘受到了启发,将蚕捉回家喂养,逐渐掌握了养蚕的技巧和缫丝织绸的技艺,并将这些毫无保留地教给当地的人们,西陵国的子民从此不用再穿树皮、兽皮,而是穿上了美丽轻巧的丝绸。

  嫘祖发明养蚕织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神州大地,据说东边的夷人、南边的越人一窝蜂来到西陵国,向嫘祖求婚,不过都遭到婉拒。最后,黄帝也来到西陵国,见到嫘祖,两人一见倾心,结为秦晋之好。

  嫘祖与黄帝联姻结盟后,辅佐黄帝经营中原,建功立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帝与嫘祖,就成为上承洪荒下启文明的伟大的历史巨人。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14

  隋末群雄并起,烽烟遍地,直至武德四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屠龙斩虎,一统天下。望风而降的各地义军首领都被赐官封赏,只有郑王王世充降唐后被贬为庶人。原来王世充野心勃勃,多行不义,李渊为安抚人心,不便杀之,命他携家人奴仆迁往蜀州,终生不得再返中原。

  六月十五,月圆之夜,遣麻辣刀取王世充首级。这是王世充收到的第三十六封信。独孤修德每派刺客必定将刺杀时间、刺客身份事先告知王世充。这无疑增加了刺杀的难度,但是当世高手几乎无人能够抵抗独孤修德给予的花红赏金。这些刺客的名字,无一不是声名赫赫的豪杰,无一不令王世充心惊胆战。死也许并不那么可怕,死亡之前的惊慌、痛苦才是最残酷的。

  三年前独孤机意图杀死王世充,归顺唐军,反被王世充设计害死,诛灭九族,只有次子独孤修德幸免遇难,不知所踪,直至两个月前投靠秦王,被封为定州刺史。据说他隐姓埋名浪迹江湖之时,受到一位草莽豪侠相助,竟富比王侯。见王世充失势,独孤修德不惜万金延请天下高手刺杀王世充,谁料刺客全部失手。在麻辣刀之前,已经有三十五名一等一的高手半途殒命。

  六月十四,月上中天。蜀州官驿东南晚亭内,铁指卢七负手而立,身旁一名舞姬打扮的女子,高鼻碧眼,腰垂金铃,满面忧色。

  这一次必然凶险异常,非去不可吗?女子问道。

  卢七点点头:我曾对恩公许诺,在他明日前往巴山之前保他平安无虞。卢七少年时,打抱不平,误伤人命。王世充起兵之前任江都通守,为收买人心赦免死囚,卢七得以不死。两个月前,他接到王世充传书,得知王世充贴身侍卫流星剑江迈骑马时坠下万丈悬崖,祸不单行,独孤修德被封为定州刺史,已派遣杀手行刺。卢七不知王世充为人,但为报救命之恩,便除掉了三十五名刺客,最后一战虽生死未卜,救命之恩可尽数偿还。阿曼是王世充的鲜卑舞姬,奉命服侍卢七起居。有阿曼在身边的两个月,生来萍踪浪迹的卢七觉得心里平静安宁。

  阿曼,不必担心,回来后我便和你退隐江湖。卢七说道。阿曼拭去泪水,轻抚卢七的右手:好,我相信铁指神功会让你平安回来的,我在这里等你。

  到了饯行时分。阿曼取来西域葡萄酒,王世充拿起珍藏的夜光杯,用一块太湖罗帕细细擦拭,满斟美酒:义士此去,务必多加小心。

  卢七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淡然道:不论卢某生死如何,此地恩公不宜久住。安雄最快也须明夜来到雍州。明日午时还请悄然出府,前往巴山,那里深山茂林,料想仇家找寻不到。

  王世充离座下拜:只怨王某平日杀孽太重,累义士舍身相护。此番若逃过大劫,自当

  卢七扶住王世充:卢某已决意退出江湖,与阿曼隐姓埋名,聊度余生。恩公珍重。说罢凝望阿曼一眼,转身而去。

  正午,烈日如火,川西故道。白衣人策马疾驰,只见一名青年男子站在路中,手中却没有兵器。白衣人凝眸而视,半晌仰天大笑:身无寸铁却敢站在安某面前的人,非铁指卢七莫属!难怪那三十五人致命伤只有咽喉一处!卢七默然不语,不知为何,他这半日一直感到头晕目眩。

  安雄猛然止住笑声,翻身下马,抽出长刀,转身向一个山洞遁去。卢七紧追不舍,山洞内大小洞窟数不胜数,当安雄停下时,卢七发现四周一片漆黑,如同迷宫一般。

  安雄环顾四周:这些山洞若非我麻辣刀带路,任谁也无法走出。这把刀上淬了蛇毒,见血封喉。今日你我一战,必然两败俱伤,不如你放我前行,花红赏金你我各半!

  住口!卢七双手运力,忽觉心脉剧痛,全身麻木,心中惊疑不止。一刹那间安雄启动了两个动作,一是以麻辣刀法插向卢七心脏,欲置卢七于死地;一是以疾风身法后退身形,令卢七的手指点不到自己的咽喉。

  安雄倒下了,倒在卢七身边。他的脸在抽搐,咽喉上汩汩地流血。安雄对这个结局至死不信,一双大眼闪烁出惊疑而恐惧的光芒。

  卢七吐了一口血,肩处插着长刀。他只有右臂能动,无法避开安雄那一刀。好在安雄虽快刀如电,比起卢七的指上功夫终究逊了许多,刀近身时,咽喉已被铁指神功射穿,力道已经不足,刀尖也偏离了方向。卢七拔出长刀,顿觉全身冰冷,心知身中蛇毒,一头栽倒在地上。

  一阵铃声忽急忽缓,忽幽忽暗,卢七忍痛起身摸索,才发现自己仍在洞中。只是这铃声那般缥缈悦耳,好似阿曼腰间的舞铃。

  阿曼?卢七回想与安雄决战之前,心脉剧痛,分明是运功之时毒药发作,安雄麻辣刀上的蛇毒与自己所中之毒相攻相克,侥幸自行化解。究竟自己何时身中剧毒?饯行之时的酒食是阿曼取来,只有她有下毒的机会。况且阿曼与独孤修德都是西域胡人,早已陈仓暗渡也未可知。一想及此,卢七心痛如刺。卢七紧闭双目,万念俱灰地倒下。

  奇怪,耳边又有铃声响起,卢七屏息凝神细细听来,竟是身下岩石底部有暗河涌动,丁冬作响。若循河流而行或许可以走出山洞!上天有眼,让仇人的金铃启示他逃出生天。卢七只觉一股恨意激荡五脏六腑。

  卢七运功疗伤片刻,以耳贴地,一路匍匐而行,终于逃出山谷。他骑快马行至蜀州官驿,已是六月十六破晓时分。眼前的一切令卢七惊呆了。蜀州官驿已然成为一片焦土,半个人影都不见。他忙向一位路过的衙役询问。原来十五日巳时,独孤修德假扮羽林将军,以传旨为名独闯官驿。王世充方才下跪便被独孤修德一刀杀死,独孤修德将官驿中人屠戮殆尽,然后纵火焚烧。

  衙役一面回忆,一面哆嗦起来:那位独孤修德好不厉害,浑身是血,在门外狂呼大叫什么独孤氏假传诏令,大开杀戒以报灭门之仇,把人都吓破了胆

  卢七苦笑,自己没想到中了调虎离山之计,果然天有定数。他走到焦土之上,不知不觉来到东南晚亭所在的位置,发现灰烬之中一丝光亮,拾起一看竟是阿曼的金铃。难道她也死在独孤修德刀下?卢七手持金铃,心中五味杂陈。闻听独孤修德已上书自首,带枷前往长安请罪,卢七便一面养伤,一面打探消息。

  两日后,李渊遣使者传诏:独孤修德假传圣敕,理应治罪严惩,但念为父兄报仇,其情可悯,姑不予治罪。在外为官的王世充侄辈,以谋反之罪籍没入狱,一律斩首。

  是日夜,卢七潜入定州刺史府。他打算从独孤修德口中得知阿曼下落,恨意不似前日那般猛烈。他回想自己每次与刺客决战前,阿曼忧虑而深情的眼神,他只想最后看一眼这个多情而无情的女人。

  自独孤修德平安归府,府内摆宴庆贺,直至子时方休。独孤修德大醉不堪,被人扶进卧房。卢七伏在卧房房顶,一块砖瓦早已被他点出小洞,一旦独孤修德熟睡,他便潜入房内,逼问阿曼下落。

  四更鼓声响起,独孤修德却一直在屋内来回踱步,全无睡意,卢七暗惊:莫非已被他发现?忽见独孤修德悄然打开房门,来到后花园。借助月色,卢七看见湖畔站着一位男子,一身草莽打扮。

  听到独孤修德的脚步,玄衣男子转过身来,他脸上戴着昆仑奴面具,声音嘶哑异常:你见到了李渊,他相信你?

  独孤修德冷冷地说:他并不是神人。

  玄衣男子大笑。卢七不寒而栗,这位草莽豪侠,一定也和王世充有着深仇,王世充行事阴险狠辣,敌人落到他的手中纵使不死,也会黥面纹身,毁损五官,这玄衣男子想必面容可怖。

  独孤修德却在脸上揭下一件东西,抛入湖中。人皮面具!卢七暗呼一声,月光下一张年轻英俊的脸神采不凡,这哪里是独孤修德?英俊男子唇间一抹笑意:自从杀了独孤修德之后一直戴着这张面具,熟悉他的人早就见了阎王,我自然不怕别人识破,只是他的.面目太过庸常,我再也不想忍受了。

  玄衣男子眸中的精光四射:恐怕你为的不只是这个皮囊。天下高手都送了命,只留下你流星剑江迈从此独步江湖。你本是伪装坠崖,自称侥幸生还也不会有人怀疑。英俊男子一脸得意之色,背过身去。

  卢七心中一颤:江迈没有死!独孤修德被江迈暗杀,江迈反而假扮独孤修德,以刺杀王世充的名义,阴谋铲除武林高手,好歹毒的手段。

  银光一闪,玄衣男子将一把匕首插向江迈后心,江迈听声辨器,但酒意尚存,终究慢了一拍,惨叫倒地。玄衣男子冷笑:你我这样的人,戴上面具才能继续活下去。当你想离开这张面具时,你的死期也到了。伸手欲将江迈推入湖中。

  卢七只觉血往上涌,铁指出手之快,竟是前所未有,转眼间,玄衣男子已倒在地上挣扎,琵琶骨鲜血迸涌。卢七取下玄衣男子的面具,不禁大呼一声:恩公!面具下分明是王世充。卢七来不及多问,摸索王世充前襟,所幸有一方罗帕,马上用它包扎伤口。卢七正待细问缘由,只见王世充脸上惊怖异常,喉咙咯咯作响,喘息几下登时毙命。卢七低头看到王世充伤口处有乌血渗出,顿时明了,这罗帕浸有剧毒。

  卢七如梦初醒。王世充利用江迈称霸江湖的野心,假借独孤修德复仇之名招募天下豪杰,使之互相残杀,不但坐收渔翁之利,更可以金蝉脱壳之计令李渊相信王世充已死,伺机返回中原,蓄谋东山再起。那日饯行下毒之人正是王世充,罗帕擦过,夜光杯已附着毒药。

  阿曼,阿曼卢七喃喃自语,看见尚未气绝的江迈,忙俯下身去大喊,阿曼在何处?江迈的眼中泛过恶毒之色:蜀州官驿便垂下了头。阿曼在临死前还在东南晚亭等他回来。卢七从怀中掏出金铃,黯然失神。

  五更时分,定州刺史府后花园突起烈火,化为乌有。市井传闻独孤修德家仇既报,辞官云游了。

  卢七在祁连山为阿曼建了衣冠冢,从此隐居大漠。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15

  《狡兔三窟》

  春秋时代,齐国有位叫孟尝君的人,家中豢(huàn)养着许多门客。在这些门客中,有位叫冯谖(xuān)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讨债,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把债券(quàn)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心里充满感激。到之后,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明白冯谖的才能。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这样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能够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必须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但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期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cí)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此刻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能够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成语“狡兔三窟”,意思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的经典历史故事06-21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06-11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简短06-21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汇总06-22

(必备)中国经典历史故事06-11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合集]06-11

中国古诗的故事-历史故事06-23

中国历史故事12-16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精选(15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