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考试复习总结

时间:2024-06-13 07:07:09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籍测量考试复习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籍测量考试复习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籍测量考试复习总结

  一、名吃解释

  现代(多用途)地籍(以下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土地权属界址线(简称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或称宗地的边界线。有的界址线与明显地物重合,如围墙、墙壁、道路、沟渠等,但要注意实际界线可能是它们的中线、内边线或外边线。

  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它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图斑: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如地块具有利用类别上的同一性,则称分类地块,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称图斑。

  二、填空

  地籍是为征收土地税而建立的土地清册

  地籍图测绘的方法有平板仪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绘编法成图和全野外数字测图等。(详见P116)

  房屋墙体归属是指四面墙体所有权的归属,一般分三类:自有墙、共有墙、借墙。在房屋调查时应根据实际的墙体归属分别注明。

  三、辨析

  宗地图和宗地草图:见名词解释

  飞地和间隙地:争议地是指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这些地块均实行单独分宗。

  地籍图和地形图:地形图是图家基本图,属普通地图范畴。地形图较全面地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地籍图是描写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界线、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专题地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地籍要素和必要的地形要素。

  房屋的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使用面积是指房屋户内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按房屋的内墙面水平投影计算。包括直接为办公、生产、经营或生活使用的面积和辅助用房如厨房、厕所或卫生间以及壁柜、户内过道、户内楼梯、阳台、地下室、附层(夹层)、2.2m以上(指建筑层高,含2.2m,以下同)的阁(暗)楼等面积。

  四、简答

  1.地籍测量回答的六大问题

  在土地基本信息集合中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一般用数据(坐标)和地籍编号进行描述。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如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土地和房屋的价值或价格等。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2.初始地籍与日常地籍的区别

  所谓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是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初始地籍是基础,日常地籍是对初始地籍的补充、修正和更新。如果只有初始地籍而没有日常地籍,地籍将逐步陈旧,变为历史资料,缺乏现势性,失去其使用价值。相反,如果没有初始地籍,日常地籍就没有依据和基础。

  变更地籍与初始地籍的区别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与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的地理基础、内容、技术方法和原则是一样的,但又有下列特点:(1)目标分散,发生频繁,调查范围小。(2)政策性强,精度要求高。

  (3)变更同步,手续连续。进行了变更测量后,与本宗地有关的表、卡、册、证、图均需进行变更。(4)任务紧急。使用者提出变更申请后,需立即进行变更调查与测量,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3.地籍测量和地形测量相比的特点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同其他测量工作一样,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4.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地籍调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政策性、法律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工作量大,难度高,必须在充分准备、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的基础上进行。

  (1)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地籍调查的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组织准备,宣传,调查试点及技术培训,表册、仪器、工具准备,收集资料等工作。

  (2)外业调查、勘测。对土地的位置、界址、用途等进行实地调查、勘丈。(3)内业工作。在外业工作基础上,整理地籍调查资料等。

  (4)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实行作业人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作业队专检、上级主管部门验收的多级检查验收制度。

  5.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

  数字地籍测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的输出。如图11-1所示,是数字地籍测量的作业流程。数据采集是在野外和室内电子测量与记录仪器获取数据,这些数据要按照计算机能够接受的和应用程序所规定的格式记录。从采集的数据转换为地图数据,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在人机交互方式下进行复杂的处理,如坐标转换、地图符号的生成和注记的配置等,这就是数据处理阶段。地图数据的输出以图解和数字方式进行。图解方式是自动绘图仪绘图,数字方式是数据的存储,建立数据库。

  野外数据采集的步骤测绘信息网

  传统的测图作业步骤是先控制测量后碎部测量、先整体后局部。数字地籍测量可以采用同样的测量步骤,有的数字成图软件也可以图根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同步进行,称为“一步测量法”或“一步法测量”。

  1.图根控制点测量

  “一步测量法”。在图根导线选点埋桩后,图根导线和碎部测量同步进行:即在一测站上,先测记导线的数据(角度、边长等),紧接着在该测站上进行碎部测量。平差后对碎部点进行坐标重算,然后绘制地形图,打印成果表。

  2.碎部点测绘步骤

  测碎部时,图根控制点及其坐标都是已知的,且存入坐标数据库中,这是实时成图的必要条件。①测站设置与检核。②碎部点测量,野外数字地籍测量的碎部点测量的方法主要有极坐标法和丈量法。③丈量法。

  6.界址点坐标的作用及施测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如把界址点坐标输入计算机,则可以方便地进行管理和用于规划设计。

  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

  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

  通常以地籍基本控制点或地籍图根控制点为基础(视界址点精度要求)测定界址点坐标。具体的方法有极坐标法、交会法、内外分点法、直角坐标法等。

  界址点测量的外业实施(详见P99第七章第二节)

  7.宗地如何划分(详见P20)测绘信息网

  根据权属性质的不同,宗地可分为土地所有权宗地和土地使用权宗地。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通常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

  1.基本方法

  无论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还是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其划分如下:(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如果同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测(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属主共同所有或使用,实地又难以划分清楚各权属主的用地范围的,划为一宗地,称组合宗。

  (4)对一个权属主拥有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如果土地权属来源不同,或楼层数相差太大,或存在建成区与未建成区(如住宅小区),或用地价款不同,或使用年期不同等情况,在实地又可以划清界限的,可划分成若干宗地。

  2.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划分

  在农村和城市郊区,依据宗地划分的基本原则,农村居民地内村民建房用地(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可按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单位的用地范围划分为宗地,一般反映在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岛图)上。

  3.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的划分测绘信息网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可根据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如村民委员会、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小组、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土地范围划分土地所有权宗地。测绘信息网

  一个地块由几个集体土地所有者共同所有,其间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为共有宗。共有宗不存在国家和集体共同所有的情况。

  4.城镇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的划分

  城镇以外,铁路、公路、工矿企业、军队等用地,都是国有土地,这些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大多与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界线重合,其宗地的划分方法与前述相同。

  5.争议地、间隙地和飞地测绘信息网

  争议地是指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间隙地是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这些地块均实行单独分宗。

  8.违约缺席指界如何处理(详见P24)

  界址调查的指界是指确认被调查宗地的界址范围及其界址点、线的具体位置。

  (1)现场指界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指界人亲自到场共同指界。若由单位法人代表指界,则出示法人代表证明。当法人代表不能亲自出席指界时,应由委托的代理人指界,并出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由多个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示委托书和身份证明。

  (2)对现场指界无争议的界址点和界址线,要埋设界标,填写宗地界址调查表,各方指界人要在宗地界址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对于不签字盖章的,按违约缺席处理。

  (3)宗地界址调查表的填写应特别注意标明界址线应在的位置,如界址点(线)标志物的中心、内边、外边等。对于违约缺席指界的,根据不同情况按下述办法处理:

  (1)如一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以另一方指定的界址线为准确定;

  (2)如双方违约缺席,其界址线由调查员依据有关图件和文件,结合实地现状决定。

  (3)确定界址线(简称确界)后的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的业主,并在用地现场公告,如有异议的,必须在结果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重新确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确界自动生效。

  9.我国目前土地所有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的所有权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之初至1957年,建立了土地国有和农民劳动者所有并存的土地所有权关系。

  (2)1958至1978年,建立了土地全民所有和农村劳动群众(农业社、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并存的土地所有权关系。(3)1978年以后,我国城乡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土地全民所有和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关系,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土地使用制度。

  按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

  10.为什么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地形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一般用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来要求。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无关。一般情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如果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则也能满足测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工作,不仅要测绘地籍图和界址点坐标,而且要频繁地对地籍资料进行变更。因此,地籍控制点的密度与测区的大小、测区内的界址点总数和要求的界址点精度有关,地籍控制点最小密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但是,地籍控制点的密度与测图比例尺无直接关系,这是因为在一个区域内,界址点的总数、要求的精度和测图比例尺都是固定的,必须优先考虑要有足够的地籍控制点来满足界址点测量的要求,再考虑测图比例尺所要求的控制点密度。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同样遵循以上原则。

  11.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要求

  为满足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城镇地区,应对一、二级地籍控制点全部埋石。在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测绘信息网

  (1)城镇建城区:100~2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2)城镇稀疏建筑区:200~4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3)城镇郊区:400~500m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在旧城居民区,内巷道错综复杂,建筑物多而乱,界址点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地增加控制点和埋石的密度和数目,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需求。

  12.多因素综合评定法需要考虑那些因素?(详见第四章)

  土地性状指标,通常是指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包括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等。多因素综合评定法是通过对城市土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土地的使用价值或价值及其在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并以此划分土地级别的方法。

  五、计算

  1.法维奇法求面积(详见P134)

  2.坐标法求面积(详见P137)

  3.土地面积量算平差(详见P139)

【地籍测量考试复习总结】相关文章:

地籍测量实习总结06-30

地籍测量实习总结范文07-02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01-29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06-26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范文06-21

地籍测量顶岗实习报告06-22

关于地籍测量的实习报告06-22

地籍测量的实习报告范文07-02

地籍测量实习报告(12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