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学美术评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美术评课稿1
创设情境,激感,营造智慧的氛围
爱自然、爱生活、积极向上是我们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体会自然、感悟自然。因此,在课前知识回顾和准备中,教师用电子白板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视频,诵读何其芳笔下的秋,学生思维被一下吸引过来,一起思考和探讨秋的感觉,深刻体会秋的主题。该部分设计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阅读一段关于秋天的美文,回顾体验计算机加工文本信息,让学生真正走进自然的意境,感悟自然,对秋天进行解读。如果授课时节正好在秋季可以让学生推开窗户甚至走出教室,在花草树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进入学习氛围后,教师开始新课的导入,即情境创设,教师播放演示文稿“秋韵.wps”。学生通过观看播放的优秀作品,能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动手创作的愿望;通过感受秋的作品,能体验演示文稿的魅力,迅速进入学习情境。这种创作的情境和视频与诗歌结合起来,能营造智慧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烘托主题。
以学定教,师生互动,开启智慧的课堂
教师根据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提出的问题来确定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在之前阶段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师在教学时先课前调研,让学生回顾自己在信息加工中曾经选择的工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运用情况。然后在本节课中教师以自身的智慧来引导学生进行规划设计,并让其学会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此时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现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韵.wps”完整的演示文稿页面组成,演示文稿所包含的元素。学生相互讨论演示文稿的组成,如标题、正文页等,分析演示文稿包含的元素,如文字、图片等。此时和学生互动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让学生观察体会优秀文稿,由学生分析讨论演示文稿的风格特点:秋的丰富多彩和明朗,贴近诗歌的主题。学生通过对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分析,知道制作演示文稿必须先进行整体设计。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体会设计包括认真阅读内容,反复体会意境,思考结构设计,版面要和风格、内容相匹配,色彩搭配和图片的选择都非常重要。爱自然的情感贯穿于整个课堂,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情感也得以升华。
电子学案,自主探究,插上智慧的翅膀
利用电子学案对学生进行导学、导思、导练。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习内容深浅、学习方法多样、学习深度合适,并体现出来。利用电子学案给学生清晰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体会何其芳笔下秋的意境,秋天恬静的农家生活。
学生除了体会意境,还要学会通过电子学案分析、了解整个主题的组成、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制作演示文稿做好准备。教师通过电子学案把学生的角色置换成导演,这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和创作过程。学生围绕主题,思考结构;理清要点,提炼标题;整理内容,加工素材;确定风格,选用模板;充实内容,美化画面;预览效果,存储输出。利用电子学案的引导,不仅让教师的教学有了“拐杖”,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按图索骥,用合适的内容和方法表达主题、升华主题,为课堂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预设课堂,过程评价,引领智慧的方向
以学定教,并非无学习目标的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引导预设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小组合作预设、课堂进程预设、课堂语言预设等。本案例利用教学平台技术让学情得以及时反馈,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技术新手段。教师根据学情,在预设的课堂中引领学生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预设小组合作、预设语言、预设进程,根据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对小组进行分工。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进一步明确了主题,让技术在烘托主题的学习中成为必需之选。同时预设进程让课堂教学程序环环相扣。学生自主探究后,小组展开讨论,形成各个小组的文字陈述性材料。这样可以养成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习惯,避免盲目下手或无法下手。同时对同一个主题加工、规划设计表达,学生可以进行有意识地学习和比较,发现他人表达的优点,实现小组合作中的共赢。这样学生能对演示文稿的设计和制作有总体上的科学认识,能了解演示文稿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个性化演示文稿的设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引领智慧的方向。
总结学习,交流展示,共享智慧的成果
小学美术评课稿2
10月9日上午第一节听了新教师朱文静老师的汇报课《诱人的瓜果》一课,记忆深刻。
教学亮点: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前准备充分,整堂课内容新颖,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氛围较活跃。
不足及建议:教师在欣赏完水果图片时,直接进入到新授,缺少揭示课题这个环节,可以在欣赏水果图片时,说:“看到这些水果是不是很想吃很诱人啊?”直接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诱人的瓜果,这样一句话的衔接,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
教师在接下来的新授环节中没有抓住本课的重难点,该讲的没讲清楚,不该细讲的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环节时间不够,教师没有时间示范了。
教师在新授开始讲解水果的颜色时,抠得太细,用得时间过多。
应先总的讲颜色,让学生说说水果的颜色。
其次再讲水果的形状。
颜色和形状不要混在一起讲。
教师让学生将所带的水果摆在一起这个环节之后,应强调一个重点,也是本课的重点:大小前后疏密关系。
“如果后面的'水果被前面的挡住了,该怎么办?该怎么画?”接下来教师应在这之后进行示范,示范时强调画水果时大小前后疏密关系的处理方法,加上这个示范环节对学生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教师在展示评价环节时,没有注意关注到全体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评价时没有抬头看听,这样评价的效果就没有达到。
教师应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把音乐关掉,全体学生放下笔坐正认真看听,在全体学生注意力都集中的情况下,展示评价才有效果。
整节课学生没有纪律性,想说就说,该安静时也在说话,整堂课乱哄哄的。
这样不仅影响整节课的进度还影响听课的效果。
教师还需在课堂记律上再加强管理。
总体来说,两位新教师课前准备的都很充分,对学生热情、对工作认真,这是新教师身上的优点,这种优点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当然新教师初来乍到,对教学没有经验,上课环节有点衔接不上,抓不住重难点,这些都很正常。
希望她们今后的在课堂中反复实践,积累经验,争取一年就能站稳讲台,三年成为优秀教师。
小学美术评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作为评课老师我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目标,用把“优点讲够,不足说透”的评课原则来阐述、交流我对这堂由陈文辉老师执教的《我们爱吃的水果》一课的理解和看法。从整体上看,这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愉快、轻松的美术课。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的选择符合儿童生活实际
水果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有益身体健康的食物,孩子们十分熟悉。正因为水果艳丽的色彩,简单的外形,美味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以及,水果的结构、水果的药用价值、水果的发展性、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都给我们提供了超大的信息量,综合性很强,选择空间很大,所以水果这一课题有着其他课题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为本课的教与学提供了便利。
二、教学形式的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
陈教师运用玩游戏、和创设情景的形式提倡一种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用摸水果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水果王国”选继承人的情景促成学生饶有兴致的达成目标,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三、教学方法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低年级的儿童认识事物有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陈老师正是从孩子的这一特点出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恰当的教法。如:在让学生感知水果的形、色、肌理时,教师提供的真实的水果实物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非常直观、真切的感知苹果、菠萝的外形特征;在引导学生进行水果创想,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时,教师直接采用了演示的教法,把画水果的方法、步骤以及对水果的联想都清晰、明确、直接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
陈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以及学生爱画敢想的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陈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在学生充分了解水果的形色肌理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对水果进行丰富的联想,大胆的夸张变形,进行水果王国的本领大比拼,这一设计具有开放性;其二,有趣新颖的情景创设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许多水果道具是实实在在的新鲜水果,以及大量的水果图片,学生作品资料则来自网络,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当然,在赏评《爱吃的'水果》的同时,我也对陈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课前准备可以再充分一些,俗话说“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在课前对水果的种种知识(各种水果的特点、功效、营养、如何用点、线、色表现不同水果的肌理等)精心准备,胸有成竹,在课堂中教师才能厚积薄发,收放自如,游刃有余。
二、教师语言可以再简洁、准确些,指令明确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让课堂更流畅如:
三、开门见山地对学生加强水果质感,肌理的表现的引导。
水果质感,肌理的对比表现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为水果单纯的色彩,简单的外形对学生来说已经储备了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的是对不同水果质感的对比和用线表现不同水果的肌理,因此在本课的第一个环节初步感知苹果和菠萝的外形特征(型色质感)后,就可以让学生思考用什么线可以画出苹果光滑的表皮,还能用什么花纹画出菠萝粗糙、厚实、突起的外皮呢?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这样做可以对本课重点的解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爱吃的水果》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用一句话结束我的评课,那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谢谢大家!
小学美术评课稿4
听了高xx老师上的《神奇的红黄蓝》一课,这是一节精彩的色彩课,从总体上看,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美术文化学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渗透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课堂活跃、和谐,应该说是一堂极富创意的美术课。欣赏之余,让我收获颇丰。高老师围绕着选选拔绘画之星展开教学,为选拔绘画之星又设计了调色比赛和绘画大比拼两个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评出多幅优秀作品,这样绘画之星的选拔贯穿教学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
一、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的培养
(1)新课标指出:在美术教学中,应多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和评述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对比。这节课中,学生用三个原色大胆做画通过色彩的碰撞得出更丰富的色彩,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效果理想,目的明确。
(2)这堂课中高老师的问题设计也很理想,通过多处设问,启迪学生思考。如:那么究竟用红、黄、蓝三色可以调出多少个颜色呢?请问你用三原色都调出了什么色?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充分发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还有,在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时,问题的设计也相当不错。我们都说,美术的评价一定要达到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别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实质上是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通过自评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技能。相对来说,一堂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越多,评价多,课堂越活跃。
二、关注学生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美的追求已产生强烈的欲望,在生活中他们随时都能发现美的存在,高老师利用学生这一特征,课堂中多个环节设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三原色的艺术魅力。如: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用哪种颜色作画代表作者的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在自如运用三原色三间色大胆创作中表达小画家的心声。并在大师作品中寻找美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我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寻找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努力去创造美。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尝到的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懂得
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四.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具有亲和力,多媒体操作熟练。
小学美术评课稿5
各位同行大家好!
下面我对我区秦宇红老师的课《多彩的世界》做一下评述。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给现成的图画填充颜色的方法。
从秦宇红老师的说课中我们能感觉到:秦老师在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上、在教学内容的驾驭与处理上、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上、在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上,均下了一定的功夫并有所体现。下面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特点,将知识融入到美丽而不失童真的`图画中,以任务驱动形式逐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最后通过“展示作品”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也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始有终。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及美好的功能
秦老师通过事先制作的四幅图画导入新课,使学生在美的欣赏同时,也感到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美的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
三、变知识导向型教学为技能训练型教学
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能力,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即发挥了课本的示范作用,但又不盲从课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了四个样本画,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创新意识的目标。
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在学生练习阶段突出了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首先,样本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童真性。
其次,给予学生个体选择的机会。可以在多个样本中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样本。 第三,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使学生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协调的能力,培养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存在的不足
我听过秦老师在本校上的这节课,当时感觉学生展示作品及最后教师总结上不够好,由于本次是以说课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的,细枝末节没有展示出来,来说课的教师大错不能有,但小错则不见得没有。无法全面展示教学过程,是信息技术学科集中开展教研活动无法避免的问题。
小学美术评课稿6
阅读提示:
优秀美术评课稿《画情绪》评课稿,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优秀美术
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余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
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
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
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
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
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并总结规律。
六、名画欣赏:
康定斯基、米罗的作品
七、画展作品:
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
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
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
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陆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给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如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刘翔学生都认识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陆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游戏。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创设情景:如果你被老师指定代表班级参加开学仪式。如果你被绑架了。
根据情景请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演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情绪表现。第二、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首先,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局部),从色彩、线条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其次,教师当堂示范,用浅绿、桔红画出柔和的线条。再用深蓝、深红重重的画出杂乱的线条。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老师在画两组线条时的不同情绪。接着,马上欣赏两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
体会表现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愉快的情绪:色彩明亮、对比柔和、点线圆润、曲线较多;不愉快的情绪:色彩灰暗、对比强烈、点线错乱、折线较多。)
三、 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
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陆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这是一堂完整、充实而精彩的美术课,给我留下很深的影像,值得我慢慢推敲和学习
小学美术评课稿7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何老师上的《认识身边的树》,这是一节精彩的美术课,从总体上看,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
一、课前准备充分
在课前何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想象空间。
二、教学理念新颖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小学美术课已不再是老师拿着一只粉笔在黑板画什么,下面的学生就跟着画什么,美术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它与现实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何老师让学生欣赏观察校园里形态各异的树木,了解自己身边所熟悉的树木的生长知识,观察树的不同特点及树干、叶子的生长规律,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
三、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自育自学”就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何老师在让学生明确指向重点——个人自学——讨论自学未解——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等过程中无不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坚持“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绘画方法时采用先让学生欣赏范画,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画树的方法,汇报自学结果。
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尝到的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绿色植物,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五、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具有亲和力,多媒体操作熟练。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一、在巩固自学成果环节,提出作业要求是,应该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画一画身边的树,来建一片美丽的大森林,这样才能与评价学生作品时首尾呼应。
二、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在学生自学总结时时间太短,没有总结出各种学生作品的绘画方法就草草结束。整节课没能在40分钟之内完成。
小学美术评课稿8
几张普通的彩纸,看似简单,在经过折、卷、撕、再组合之后,不经意间就会出现神奇。接着,各种各样有趣的脸跃然在眼前,这是一年级小朋友呈现给我的感受。
这是一堂一年级手工制作课《有趣的脸》,在梁晶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美术课无拘无束的自在和快乐,深刻体会到各类纸张的无穷魅力。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有成效的课程之一,而想象力则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所以在新课程中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同时新课程中也要求在美术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梁老师的这堂《有趣的脸》就是在趣味无穷的情景体验和浓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的,学生在教师逐步引导和点播中既张扬了个性,又轻松愉快地消化了本课的知识。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具、形式各异的卷折方法让学生产生激情与兴趣,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并通过这种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同时也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小学美术评课稿9
11月25日,迟老师上了一堂二年级的美术课《小扇子》。听了迟老师的课后,我感受颇深。迟老师执教的《小扇子》一课是一节以绘画、剪贴为主的综合制作课,这节课的活动内容是美术造型活动特有的方法和手段。
本课首先通过用小学生们喜欢的形式——谜语进行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紧接着介绍扇子的来源和历史,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扇子的种类以及制作材料,介绍扇子的组成和作用,最后让同学们动手制作一把小扇。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堂教学结构明朗,通过先欣赏后制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整个教学和多数学生制作出精美别致的小扇这点来看,“初步了解扇子的文化以及设计制作”这个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也非常突出,迟老师很好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有以下看法:
教师在课上没有进行安全教育,应要求学生安全使用剪刀并注意桌面物品的摆放应干净并留出操作的空间。
1、应结合教材
首先,布置学生制作小扇前,应作些明确具体的指导。扇子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可提醒学生扇面宜画作什么形状宜用什么材料,扇面和扇把怎样粘连更牢固等。从实用性角度讲,哪些材料可以做扇面哪些不可以做;从观赏性的`角度,我们要设计成怎样的造型、用什么色彩,给学生讲清楚,以进一步突出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重头戏在学生做扇子,但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容易。从构思题材,到画好、到剪好,再到粘好扇把制成一把小扇,应该有些难度,也占用较长的课堂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中就要考虑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里有限的时间,来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多注意运用美术方面的专业性的语言,提问时可从色彩、造型的角度来讲;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叫观看的同学将小红花贴在你喜欢的小扇上。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教师始终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2、个体差异要随时关注。
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设计制作小扇子。如能力强一点的可以自己创造设计;中等的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再进行变化设计;差一点的可以用几何形来制作。通过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会做一把扇子,得到成功。
3、语言艺术要不断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都是语言来实现的。如果一堂美术课,教师只是滔滔不绝地把绘画知识倒给学生,或者简简单单地告诉学生要画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画,这是绝对不行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的语言来阐述艺术”,来激发学生兴趣,来启发学生思维,来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
小学美术评课稿10
10月8日上午第二节听了新教师李姝静老师的汇报课《鱼的纹样》,感受颇深。
教学亮点: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具有亲和力;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准备了漂亮范画;抓住教学重难点,进行授课。
不足及建议:导入环节,教师从现实中的鱼直接跳到揭示课题,中间缺少衔接部分,可以出示两幅图片,一幅是现实的鱼,另一幅是装饰鱼,两幅图对比,总结出装饰鱼的特点,进而导入到课题,这样的衔接就比较自然;
接下来的新授环节,教师整个流程进行的太快,学生没有接受消化的时间。
教师在新授开始讲解鱼的组成部分时叙述不清,讲鱼的外形时,由于讲的太快,没有把概括、夸张、变形等方法讲解清楚。
教师在分析设计鱼的纹样的三件法宝:点、线、面时,讲解不清,缺少学生接受总结的过程,只是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
此环节教师应详细分析,让学生概括总结,如:点有大点小的,虚点实点,线有直线、折线、曲线,面有圆面、方面、不规则面等,教师在示范画鱼的纹样时,没有按照之前讲解的步骤来,应先画鱼的外形,再画鱼的纹样,这样能让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设计鱼的纹样的步骤,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好的基础。
本节课缺少学生讨论环节,可以把这个环节放在教师示范之前。
整节课教师能把板书加上会更好些。
小学美术评课稿11
观摩了由孙丹老师执教的《秋天的落叶》一课。从整体上看,是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的课业类型,却表达了呈现出了很庞大的信息量。综合性强,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师生双方关系融洽、和谐,课堂开放而具有活力,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课堂中有一些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和记忆,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那些邻人记忆犹新的瞬间。
(一)丰富的信息资源,打开学生视野之窗。
1、落叶的不同外形的图案欣赏。
2、秋天的落叶景色欣赏。
3、落叶型书签作品欣赏。
4、叶型书签的制作方法、步骤的观察与欣赏。
5、汶川大地震资料的图片欣赏、升华情感。
6、各种媒材制作的书签欣析。
(评价:孙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内,打造了超强的信息容量,旨在扩大学生的视觉储备,这一作法非常必要,因为观察、欣赏、发现是美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清晰的演示法教学,帮助学生找到方法之匙。
(1)选择有美丽图案的图片(如挂历、明信片、贺卡……)。
(2)勾勒叶子外形,写祝福语。
(3)剪出打孔,系绳。
(评价:演示法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更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制作方法的金钥匙,突破难点教学,易于掌握,是激发学生动手操作,乐于参与,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兴趣的必要教学方法,利于融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
(三)白鸽送祝福,为学生搭建作品展示的舞台。
精美、大气的白鸽板书,为学生们的叶型书签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为汶川大地震的人民送去诚挚的'祝福。
(评价: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有创意,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精美、美观、有美好愿望的展示作品的舞台,还刺激学生创造美的书签作品的热情,从欣赏美、表现美到创造美的自然升华,随时随地为学生创设美的学习氛围为享受美创造条件)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的教与学纵然有许多的可取之处,但还有改进的必要。如:
(一)课改中“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宗旨,旨在让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实践,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参与者与帮助者,教学设计应认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紧紧抓抓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让学生保持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导入尤其关键。欣赏秋天落叶风景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改为为汶川大地震中幸存者中看读中的人送上制作的书签,表达祝福,用情感熏陶,任务驱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可好。
(二)课改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从传统的接受型学习向自主、探究型学习方式转变。本课中教师使用的多是谈话式的启发、发现、演示、传授型教法,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平稳,多为一问一答式,教法比学法多样,演示过程较长,消磨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制作的方法。如教师在示范方法(二)时不作示范,而是改为小组合作探究式学法,让更多的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探索、联想,寻找的状态,更能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的学法也会多样化。课堂的动静会更有节奏,富于变化。
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亮点十分突出,课堂优美而结实,如果能结合课标多为学生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会更妙。总之“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小学美术评课稿12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刚才我们一起听了何老师《会变的线条》一课,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出何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何老师能够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把线条当作朋友,“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他把身子扭动起来?”好奇心促使每个学生都想来尝试。在作业环节让学生为国王设计美丽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联系生活认识美术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找线,赏线,画线,评线。
首先何老师让学生找线,找教室里的线条和他们衣服上的线条找课件中展示建筑物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了解线条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线条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学生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我们要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何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感受线条的美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何老师让学生闭着眼听音乐画线条,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线条。这种富有情趣的美术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丰富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家以后还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装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这节课的存在一点不足,归纳如下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还应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鼓励的方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评价作品的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最后我要说何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丰富不断积累,教学技艺更加成熟更加完美!
小学美术评课稿13
希望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研活动写作时借冯海彬老师执教的《线条的魅力》一课,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出冯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冯老师能够抓住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把线条当作朋友,“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他把身子扭动起来?”好奇心促使每个学生都想来尝试。在作业环节让学生为国王设计美丽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联系生活认识美术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找线,赏线,画线,评线。
首先冯老师让学生找线,找教室里的线条和他们衣服上的线条找课件中展示建筑物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了解线条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线条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学生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我们要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何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感受线条的美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冯老师让学生闭着眼听音乐画线条,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线条。这种富有情趣的美术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丰富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家以后还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装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这节课的存在一点不足,归纳如下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还应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鼓励的方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评价作品的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小学美术评课稿14
这堂由余老师执教的《画情绪》一课属于绘画?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余老师从备课,教学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风趣幽默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余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看一看:人们不同的表情。猜一猜他们不同的情绪。(并给每个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来加深情绪感受)
二、游戏表演,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用语言、动作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名画欣赏,蒙克《呐喊》,先从局部色彩和用笔分析、感受画面所表现的情绪。再从整体画面感受。
四、教师示范:当场画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所要表现的不同情绪。
五、范画欣赏:展示一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说一说你觉得它分别表现的是哪种情绪。并总结规律。
六、名画欣赏:康定斯基、米罗的作品
七、画展作品:教师本人去参观画展与作品的合影,拉进艺术品与学生的距离感。
八、学生作业:试用不同色彩、线条表现现在的情绪,并为作品取个题目,写上简单文字说明。
九、展示作品:让学生带上自己的作品,来给大家说一说自己表现的了什么样的情绪。
在课堂上,余老师以他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陆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在导入部分就运用一组同学们都熟悉的人物表情图片,让学生猜猜他是什么样的心情,并给人物的表情配上合适的声音,加深对情绪的理解。(如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刘翔学生都认识也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
二、 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的学习,是一种学生通过游戏、欣赏等方式来自主探索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陆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实施了这一方式。第一、游戏。以“我”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情绪。创设情景:如果你被老师指定代表班级参加开学仪式。如果你被绑架了。根据情景请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表演你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绪。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这样的情景表演,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更好的体会情绪表现。第二、根据重难点,“自主探究”。首先,通过欣赏蒙克的作品《呐喊》(局部),从色彩、线条来感受画面表现的情感。其次,教师当堂示范,用浅绿、桔红画出柔和的线条。再用深蓝、深红重重的画出杂乱的线条。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老师在画两组线条时的不同情绪。接着,马上欣赏两组不同色彩、形式的线条。体会表现的不同的情绪,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出规律。(愉快的情绪:色彩明亮、对比柔和、点线圆润、曲线较多;不愉快的情绪:色彩灰暗、对比强烈、点线错乱、折线较多。)
三、 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课改中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总结规律,学会绘画表现的方法。陆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小学美术评课稿15
这堂由杨方云老师执教的《虫虫大聚会》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八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杨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认真”两个字。从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具准备,展评环节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可见杨老师非常认真地准备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纸张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杨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录像引入,看一看:通过观看录像《昆虫世界》,来形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昆虫。
二、创设情境,摸一摸:教师拿出一个箱子,让生猜猜里面有哪里昆虫,鼓励大胆的的孩子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已布置好的树藤上,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昆虫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杨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但每一节课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在“欣赏范作,学一学”环节中,教师创造了很好的平台给学生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肯定是很想发表自己的所发现,但教师为何不给学生反馈的机会呢?而是突然跳过,开始了下一个知识点。从而本课的重难点没能很好的落实,导致后来学生上台演示时,把昆虫折成平面造型,真是错失良机啊!另外这节课的作业评价显得有点形式主义,本来作品展示在树藤上,而且学生是围圈做的,应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最后的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杨老师只是让个别学生评价,没有把本课的精彩推向高潮。这是非常遗憾的。杨老师如果在这些细节上处理得再细致点,相信课堂会更精彩。
【小学美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评课稿09-21
小学美术评课稿10-08
小学的美术评课稿06-30
(经典)小学美术评课稿11-22
经典小学美术评课稿12-15
小学美术评课稿-《动物面具》评课稿07-31
小学美术获奖评课稿08-01
小学美术优秀评课稿03-31
(合集)小学美术评课稿08-11
小学美术评课稿[热门]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