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案

时间:2024-06-13 11:20:14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传统节日》教案15篇【集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节日》教案15篇【集合】

《传统节日》教案1

  一、课文简析。

  这首儿歌按照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人们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敬重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大街小巷:意思是城镇里的街道,形容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先人: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祭扫:到墓前祭奠亡灵,并打扫坟墓。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称为"乞巧"。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给天帝织云锦,天帝用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喜鹊在银河上给他们搭桥,称为鹊桥。现多比喻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

  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登高:重阳节登山的习俗。

  团圆: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

  五、近义词。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先人——祖先、团圆——团聚、转眼——瞬间。

  六、反义词。

  先人——后人、热闹——冷清、欢笑——痛哭、团圆——分离。

  七、多音字。

  重:

  [ zhòng ]重要、体重。

  [ chóng ]重复、重阳。

  传:

  [ chuán ]传统、传说。

  [ zhuàn ]左传、自传。

  八、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2、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3、课内阅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春节到,人欢笑,

  贴(),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过端午,赛(),

  粽香艾()满堂飘。

  七()七,来乞巧,

  牛郎()会鹊桥,

  过(),吃月饼,

  十五圆月()。

  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通过()()()()等方式来欢度中国年。

  2、端午节人们()()(),传说为了()。

  3、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4、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传统节日》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与春分有关的习俗,感受春分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春分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春分习俗。有关春分习俗的图片,各种与春分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春分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

  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

  惊蛰简介:(课件、春分的图片)

  二、教师介绍春分的由来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是春季6个节气中的第4个。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古代黄河流域与之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春分节气习俗:吃春菜

  岭南风俗

  昔日四邑(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春分节气习俗:送春牛

  春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春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节气习俗:粘雀子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春分诗句

  《春分》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三、总结提升 :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春分

  作业 回家给家人介绍春分的习俗

  课后反思

  小百科: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

《传统节日》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活动时间:6月11日

  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端午节的由、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2.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2)《五月五日》梅(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传统节日》教案4

  活动名称:

  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传统节日》教案5

  综合性研究活动《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展示活动成果。

  2、通过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成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入题目:

  1、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了解,相信大家很有收获,现在我们就来在班中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节日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节日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板书: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水秀中华

  A、写一写过节的进程。

  (1)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把自己的作展示给人人看。

  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日,我们会放烟花、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爷爷和爸爸在贴春联,我在旁边递东西,奶奶忙着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忙着准备团圆饭。忙完这些,我们就坐着看电视,等待夜晚的到来。

  夜晚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抬着烟花和花炮来到空阔的前坪燃放。我们首先放的是花炮,一条长长的花炮放完以后,我们就放烟花,把引线点燃后,烟花就开出了花儿,那时的天空全部被花儿遮住了,摩登极了。烟花一个一个放完了,我们就称心满意的进屋,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陶陶!

  过年真开心呀!要是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就好了!

  B、展示活动成果

  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窗花,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写一幅对联,现场画一幅图画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朗读展示:配乐诗朗读,节日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教大家包粽子、包饺子。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节日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现场赠送月饼、粽子、饺子等。 (板书:民间工艺组民族艺术组诗词赏析组民俗风情组神话故事组节日美食组)

《传统节日》教案6

  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

  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了解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TT准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早餐吃什么?

  (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

  (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3)介绍腊八粥的各种调味品和五谷杂粮。

  1、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2、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过了腊八就是年

  孩子,孩子,不要贪心。过了腊八就过年了。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蜜瓜发粘;二十四、扫屋。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馒头。 熬夜30晚;新年第一天扭。

  活动反思:

  节日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国家的节日丰富多彩,但有些节日,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认识了一些有关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并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要做一个勤劳人的意识。如果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及品尝那就更好了! 腊八粥的故事:

  腊八就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中国人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和我们平时喝的粥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米和干果,好看又好吃。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从前,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小儿子,爸爸妈妈都很勤劳。所以他们家每年都能收获很多的粮食,日子过得很好。可是小儿子却和爸爸妈妈不一样,每天早上很晚才起床,起床后就出去玩,从来不干活。爸爸妈妈想:他还小呢!也许长大了就会干活了。

  小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但还是非常懒惰。“你应该干活了”“哼!我不干活也可以,我爸爸妈妈会照顾我的!” 终于有一天,他的爸爸得了重病,再也不能干活了。“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啊,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吃得饱,如果你这么懒惰,将来会后悔的。”说完,爸爸就去世了。小儿子难过了几天,想去干活,可他什么都不会,也不想学。过了几天,他又回到了老样子。不久,他结婚了。他的妻子很漂亮,但是也很懒。过了不久,他妈妈也去世了。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冷,他们住的房子破了,家里有没有食物了,怎么办呢?

  他们只好四处找东西吃,屋子角落里还有点米,袋子里还有点红豆、花生……终于找出一点点能吃的东西。两人马上做了一锅粥。可是粥太少了,他们喝不饱。这时候他们才想起爸爸妈妈的话,哭了起来。

  后来他们再也不懒惰了。每天早早起床干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每年到了腊月的时候,他们还会找来各种粮食,做了一锅粥,告诉自己不能懒惰。

  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人们每到了腊八这天,就用各种粮食做一锅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爱给小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永远不要做懒惰的人。 但是,我们现在喝的腊八粥和以前不一样了。人们在腊八粥中加入各种好吃又有营养的东西,如燕麦、杏仁、葡萄干、桂圆、栗子等。,并加入冰糖或白糖,做成一锅甜甜的腊八粥。

《传统节日》教案7

  我们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节日及相应的风俗背后所寄寓的美好情感,从已然形成的节日文化交流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在考察探究活动中体会传统节日及对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影响,培养主动传承民俗文化并不断补充完善的积极性,提升主动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感。

  3.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通过网络和文献阅读、咨询家长及民俗高手、与小组同伴团结协作等多种形式探究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民风,并形成一定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创造性的展示收集的成果,并将成果有效延伸,为低年级学生做好讲解与实践传承的精彩示范。

  活动准备:

  1.以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节日里的民风民俗为主题,进行广泛的书本和网络阅读。

  2.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节日穿着、节日美食、节日住所美化、节日出行等方面选择其一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同时兼顾小组分工和自己的独创性研究。

  3.成果展现方式可以是文本、图片、实物、视频和表演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通过风俗图片联播,引导学生看到传统节日。

  2.提问学生通过图片看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3.揭示活动主题: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交流探究

  1.通过故事探讨传统节日的由来。

  2.交流同类主题的故事,及时补充。

  3.评析故事探讨的形式。

  4.点拨学生如何收集传统节日故事。

  三、讨论分享

  1.品味民谣文化,通过民谣了解节日的风俗。

  2.欣赏民谣里的风俗,探究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四、民族创意展示

  1.小组汇报穿着佩戴方面的风俗,同类收集的小组补充。

  2.小组配图介绍节日美食方面的风俗。

  3.全班同学信息共享,探讨节日的风俗活动。

  吃粽子是为了缅怀爱国诗人XXX,后来也被用来祝福学子金榜题名。而吃重阳糕则象征着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同时也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在节日住所美化方面的风俗中,常常会贴门神来保佑平安。小组可以配图介绍这个风俗,同时全班同学也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住”上的风俗。

  在“行”方面的风俗中,清明踏青和端午节赛龙舟都是很有代表性的。XXX踏青正值春和XXX,是欣赏大好春光的好时机,而端午节XXX则是为了缅怀爱国先人,继承爱国传统。

  小组可以介绍这些风俗,同时全班同学也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行”上的风俗。

  听完小组交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不同节日的风俗惯,这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传统节日》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夏天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2.能和同伴一起策划如何过端午,并大胆介绍分享。

  3.感受传统节日的特色和趣味。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吃过粽子。

  2.物质准备:PPT图片;菖蒲艾叶、虎头鞋、香袋、五彩绳等实物;策划表格、水彩笔。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夏天传统节日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难点:能和同伴分工合作,商量完成端午活动策划表,并大胆介绍分享。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老鼠一家的图片,问:这是谁呀?

  (二)通过绘本故事引出端午节,初步了解节日习俗:

  1.出示图片一

  师:老鼠一家住在走道的夹层里,成了小娟家的邻居。每一天,小娟家的厨房里都有香味飘过来。这天,厨房飘出来的香味又浓又特别,三只小老鼠嘴馋极了,“是什么的香味? ”鼠爸爸说:“我去看看!”过了一会儿拖回来一个不是方的'、不是圆的东西。

  2.出示图片二、三

  问:这是什么呀?你觉得像什么?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口味的粽子?

  我们通常在哪个节日要吃粽子?

  端午节在什么时候?

  端午节是夏天的一个传统节日,什么是传统节日呢?

  今年的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我们一起在日历上找一找吧。还有几天到端午节?

  3.出示图片四

  问:原来真的是过端午节哦, 你知道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吃粽子,还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你以前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三)通过实物进一步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 幼儿分组观察。

  师:你们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和端午有关的东西,请你去看看哪些是认识的,知道它可以做什么的,如果不认识,可以摸一摸、闻一闻,想想它有什么用,一会和大家分享,好吗?

  2.集体分享讨论。结合PPT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

  问: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的时候做这些事情呢?

  3.播放端午习俗视频,小结。

  (四)小组合作策划端午活动方案:

  1.出示策划表,讨论策划方法。

  问:端午节的习俗真丰富多彩,你们想不想过个快乐的端午节呢?

  这是一张快乐过端午的策划表,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把你们一组想在端午这天做的事情记录在表格里。小组合作策划应该怎么做呢?

  2. 幼儿分组讨论策划,完成策划方案图。

  3. 展示幼儿的策划表,请幼儿介绍自己小组的策划方案。

  (五)活动小结:

  师:端午节真是太有意思了,你们期待端午快点来吗?等到端午这天,我们可以按自己的策划方案,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六)活动延伸:

  可以在语言区和幼儿说说屈原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在生活区学做香袋;在美工区画龙舟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这个传统节日的喜爱。

《传统节日》教案9

  设计说明

  《传统节日》是一篇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韵文既巧妙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学生识字的好载体。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各个传统节日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辨猜节日,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放鞭炮(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

  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

  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

  祭扫乞巧

  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②依次单击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郎贴舟艾饼赏菊祭乞巧

  (3)小组赛读其余会认字。

  巷宵堂传统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图片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 ”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

  2、教师相机板书节日名称。相机学习“宵”。

  (1)学习“宵”字。

  ①学生朗读词语“元宵”后,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金文图片图片图片(宀,房屋,阁楼)图片图片(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③学生扩词。

  (2)引导学生知道七夕又称“乞巧节”。相机学习“乞、巧”。

  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重点结合字理教学生区分“乞”与“气”。“乞”与“气”同源,后分化。乞,甲骨文写作“图片”,金文写作“图片”,篆文写作“图片”。隶书“图片”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呼吸的“气”减去一横,表示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造字本义: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为“气”;短气为“乞”。

  ③学生扩词。

  ④教师讲解“乞巧节”:即七夕,源于中国,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3、教师小结: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相机学习“传、统”。

  4、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6、学生学习汇报。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最后出示各种窗花的图片,图片定格为人们在贴窗花。相机学习“贴”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讲解:图片图片图片(贝,钱财)图片图片(占,获得),造字本义:典当财物,以获得现金。后来演变到现在,表示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④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你过春节的习俗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春节到,

  人欢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学生朗读作品。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元宵节的节日习俗。

  ②你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③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场景?相机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④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大街小巷”后,相机识记生字“巷”。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3)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清明节的习俗。

  ②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③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和“清明节”有关的内容时,应该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引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然后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生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字义,又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情境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贴、街、敬、转”,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交流成果,并相机指导下面几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预设:

  贴:贝字旁的撇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学生书空“贴”字,重点强调右下“口”的写法。)

  街: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高度大致相同。第九笔是提。(学生书空)

  敬: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得舒展。(学生书空)

  转:左部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注意第三笔的写法。(学生书空)

  3、利用生字书写动漫演示4个会写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对照范字改一改。

  4、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指导书写的字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书写难度不大。在强调注意点后重点指导“街、转”的写法,实现了“有侧重、有提升”的教学目标。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周围的人听,并选择制作成小报。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导入:上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谁还记得课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的描写?背一背文中的句子。

  3、过渡: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看看谁读懂了文中的介绍,谁还能对课文中的介绍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加强生字复习和课文朗读检测,夯实基础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给予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句感悟,识字学文

  (一)指导学生朗读第4~8句。边读边想: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想好后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赛读喜欢的'节日。

  2、导学: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3、学生按喜欢的节日汇报。

  (1)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赛龙舟、在屋里包粽子和挂满艾蒿的图片。相机识记生字“舟、堂”。

  舟:学生自由识记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甲骨文的字形,像船形。两边像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渐多起来。本义:船。(播放赛龙舟的视频,深入理解。)

  堂:学生自由识记后,引导学生将其和“棠”区分开。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

  ③学生自主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教师相机补充。

  图片教师可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

  ④相机识记生字“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朗——郎。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月饼”。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儿的月饼。

  ③学生交流识记生字“饼”的方法后,教师进行讲解。饼,篆文图片图片图片(食物)图片图片(并,连),造字本义:粘连成块、便于抓食的干粮,可用面粉、米粉、薯粉等多种食物原料做成。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简介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③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踏秋、赏菊、登高”。说说你在重阳节时做过其中的哪件事。

  ④重点朗读词语“赏菊”。相机识记生字“赏、菊”。

  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引导:“赏”和我们今天学的哪个字比较相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赏”“堂”。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①学生赛读句子。

  ②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这些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指导学生读文、学词、记字。在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中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在讲神话故事、讲汉字演变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

  (1)出示剩余的生字:舟艾热团闹

  ①指生朗读并组词。

  ②指导学生关注: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学生书空)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折弯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团:先外后内最后封口。“才”的竖钩压竖中线;最后一笔是横。

  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门字框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2)课件出示书写动漫,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2、布置作业: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找找资料,做成小报或按课文仿写。

  图片可指导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图片、文字。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是教学的重点,从引导分析到指导书写细致到位;布置的作业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既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进行了小练笔、小制作,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中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在小组中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四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内容——让学生自选。在学法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3、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传统节日》教案10

  我国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的教案展开讨论,以供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参考。

  一、节日教育的意义

  我国传统节日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节日教育可以让幼儿了解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2.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

  3.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节日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修养,还可以促进语言、情感、社交、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节日教育的开展原则

  在开展节日教育时,幼儿园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1. 循序渐进原则。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节日教育,使幼儿能够逐步了解和认识传统节日。

  2. 生活化原则。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节日教育,使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 合作参与原则。要让幼儿在节日教育中充分参与,通过游戏、手工制作、表演等形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多元整合原则。要将传统文化、艺术、习俗等元素进行整合,开展多元化的节日教育活动,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三、我国传统节日教育的内容

  我国传统节日众多,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等。在幼儿园的节日教育中,可以适当选取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进行系统的教育。

  1. 春节教育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幼儿园的春节教育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讲解春节的来历和意义。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手工制作春节饰品。让幼儿动手制作春联、灯笼等春节饰品,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创造力。

  (3)学唱春节歌曲。教导幼儿唱一些欢乐、祝福的.春节歌曲,增强对春节的了解和热爱。

  2. 清明节教育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在幼儿园的清明节教育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讲解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向幼儿介绍清明节扫墓、踏青、植树等传统习俗,让幼儿了解并尊重这些传统。

  (2)观看清明节相关的图片和。通过图片和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清明节的相关活动和风俗。

  (3)进行清明节的主题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小小坟墓、柳条花环等清明节主题的手工制品,增强对清明节的形象认知和情感体验。

  3. 端午节教育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节日。在幼儿园的端午节教育中,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向幼儿介绍端午节龙舟比赛、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及民间传说。

  (2)观看端午节相关的多媒体资料。通过多媒体资料的展示,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风俗活动。

  (3)开展端午节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粽子、扎制五彩艾草香囊等端午节的手工制品,增强对端午节的了解和热爱。

  四、节日教育的实施方法

  在幼儿园开展节日教育时,需要设计合理的教育活动和实施方法,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1. 故事讲解

  通过讲解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节日的来历和传统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2. 观看多媒体资料

  通过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向幼儿展示有关传统节日的图片、等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活动。

  3. 主题手工制作

  组织幼儿进行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动手制作,增强对传统节日的形象认知和情感体验。

  4. 比赛游戏

  组织幼儿进行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比赛游戏,如龙舟比赛、抢粽子等,增强幼儿参与节日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节日教育的评价

  在开展节日教育后,需要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1. 观察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对节日活动的参与情况、对传统节日的表现等,来评价教育效果。

  2. 问答评价

  通过提问幼儿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观点及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体验等,来评价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3. 成果展示评价

  通过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表演节目等成果展示,来评价教育效果。

  六、结语

  我国传统节日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希望本文提供的幼儿园认识我国传统节日的教案能够为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希望幼儿园教师能够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快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传统节日》教案11

  【教学目标】

  1.展示活动成果。

  2.通过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成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入题目:

  1.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了解,相信大家很有收获,现在我们就来在班中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节日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节日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板书: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A.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把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家看。

  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日,我们会放烟花、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爷爷和爸爸在贴春联,我在旁边递东西,奶奶忙着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忙着准备团圆饭。忙完这些,我们就坐着看电视,等待夜晚的到来。

  夜晚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抬着烟花和花炮来到空旷的前坪燃放。我们首先放的是花炮,一条长长的花炮放完之后,我们就放烟花,把引线点燃后,烟花就开出了花儿,那时的天空全部被花儿遮住了,漂亮极了。烟花一个一个放完了,我们就心满意足的进屋,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 过年真开心呀!要是天天都像过年一样就好了!

  B.展示活动成果

  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窗花,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写一幅春联,现场画一幅图画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诵读展示:配乐诗朗诵,节日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教大家包粽子、包饺子。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节日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现场赠送月饼、粽子、饺子等。

  (板书:民间工艺组 民族艺术组 诗词赏析组 民俗风情组 神话故事组 节日美食组 )

  3.同学们,听了这个专家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或疑问吗?能不能对他们再继续充实资料提点建议?

  4.教师予以点拨、引导,提示学生未研究到的“点”。

  5.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情况,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个体专题小组的不同表现颁发各类小奖章。如:最佳表演奖,最新创意奖,同心协力奖等。

  三、整理归纳,教师小结

  1.学生将自己所搜集的专题资料整理成册。(教师帮助整理,帮助链接。)

  2.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请把它写下来。

  3.指名读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

  你们个个都是爱动脑筋的小专家,愿你们在传统节日文化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说明: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了调查表。(表附后)

  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调查表

  姓名:___________

  你是否愿意参加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

  你和小组的小伙伴合作愉快吗?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你学会收集资料的哪些方法?

  你喜欢祖国的传统节日吗?

  你喜欢你们小组的展示汇报形式吗?

  你愿意继续探究祖国的传统节日并将她发扬光大吗?

  你能为我们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下一步的开展提点什么建议?

  四、提出希望

  师: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我们要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探究它!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同步练习

  一、 活动要求

  1.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深入的了解。

  2.选一个传统节日,自拟题目,完成习作。

  3.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二、方法训练

  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1)把下列传统节日以时间为序重新排列。

  除夕 重阳节 端午节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传统佳节歌。

  正月初一( )到,吉祥如意乐陶陶。

  正月十五( )节,舞起龙灯踩高跷。

  ( )时节雨纷纷,郊游踏青把墓扫。

  五月初五( )节,粽子飘香龙舟闹。

  八月十五( ),举杯相聚月正好。

  九九( )天气爽,登高望远又敬老。

  冬至到了始数九,炎黄子孙把根找。

  大年三十( )夜,辞旧迎新放鞭炮。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国庆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B.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对应的传说或来历。( )

  C.端午节人们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岳飞。 ( )

  D.春联旧时叫桃符,贴春联象征着喜庆、吉利,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

  2.习作方法引路。

  北京的春节(节选)

  老 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本文按( )顺序有条理地写了北京的( ),从( )开始,一直写到( )春节结束。

  (2)( )、( )、( )三个春节高潮部分作者写得很详细,而其他部分内容写得较简略。这样写,使文章( ),主次分明。

  (3)除夕这天,作者主要抓住人们的活动来写,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还要( ),突出了除夕的热闹。第( )句话是这段的中心句。

  (4)本文通过描写老北京一幅幅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 ),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 )。

  三、我的构思

  1.选择自己描述的对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自己叙述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排叙述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确定表达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节日》教案12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材分析

  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难点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具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2、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3、齐读课题、释题

  1、学生回答(喜欢)

  2、(学生跟着书空)

  3、齐读课题并说说什么叫传统节日?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默读课文,思考: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指导“乞巧”的读法

  3、课件出示我会认得生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字词,汇报。

  3、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打乱字词认读。

  送生字进课文,感受课文。

  小组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熟读课文。

  3、用横线画出文中共写了几个节日?

  4、这些节日当中,你喜欢哪一个节日?说说喜欢的理由。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学生听,注意字音。

  2、学生跟老师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分小组对读课文;男女生对读课文。

  3、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写的节日。

  (1)生回答,师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你知道这些节日分别是什么时候?(生说师板书)

  (3)出示练习题,我会连线。

  元宵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

  七月初七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

  4、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一说。

  5、小组讨论在传统节日里,要注意哪些安全?如:春节不能随便放鞭炮,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

  指导书写“贴,街”两个生字生字。

  1、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贴、街”两个生字

  3、重点指导:贴、街

  4、学生书写生字,注意提醒写生写字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1、指名读指名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生字,看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观、端正。

  3、学生汇报:(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4、学生认读生字词,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

  课堂

  小结

  1、回顾文中写了几个传统节日?

  2、你知道那些古诗是写传统节日的呢?

  1、学生回答。

  2、学生说一说,再背诵古诗。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传统节日》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土、苏”等7个新字,能写“福、羽”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词的大意,了解古诗词描绘的节日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背三首古诗,默写《清明》,领会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录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挖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了传统节日更丰富的人文情感。

  1.创境感知美

  教学时可充分挖掘诗歌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在想象世界中用语言文字感受古诗画面之美,在朗诵中领略古诗音韵之美,领略古诗之美。深入探索古诗意境 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分享美,从而获得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文中解释了一些词,学生可以自由运用这些注释来理解诗的意思。 如果没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结合课文中的诗句和插图的内容来理解。 例如“元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节习俗的亲身体验来理解。 可以复习二年级下册的课文——童谣《传统节日》介绍的中国传统节日,然后结合本课的三首古诗词,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收藏积累描写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可以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爱入国,以朗读为主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突出朗读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引文、模读、听录音、仿读等方法,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理解。通过大声朗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熟悉。

  教学准备

  1、预习大纲:完成《状元课堂·好学例》相应的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大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 搜索有关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

  课程目标

  1.认识理解“屠苏”字,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词的节奏感,读出阴郁的情怀。

  3、背诵古诗词,理解古诗词描绘的节日场景。

  教学过程

  第一节设疑解题明诗

  1、猜字:一步步展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是什么字。 让学生感知“元”的意思是“头、开始、第一”。

  课件介绍:

  “元”字的演变过程

  2、解惑:正月初一为什么叫“元日”?

  3、交流:你知道春节在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和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就可以交流春节的习俗。

  Plate 2 多种形式,读懂诗歌

  1、古诗词自由朗读,读法不同。

  (1)比较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结合词汇表或参考书,自由阅读《元日》,不流利的部分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发音。 强调“屠苏”和“通通”的发音。

  (3)班内交流与评价。 老师读。

  (4) 点名朗读。 (重点检查“爆、涂、变、福”的发音)

  (5)推荐一位同学展示阅读。

  2.读节奏。

  (1) 古诗词韵味十足。 你能试着边打节拍边读一首古诗吗?

  (2)学生练习阅读。

  (3)教师点名朗读,师生点评。 (课件展示古诗朗读节奏)

  课件介绍:

  鞭炮/声响/一岁,春风/送温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日日,常放/新桃/换旧符。

  (4)在组内敲打节拍,齐声朗读《元日》。

  3.抓住要点。

  (1)圈定风俗。 朗读古诗词,想想诗人写的春节习俗,试着把它们圈起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歌。

  (3)学生交流、探究。

  ① 理解“一岁除法”。 (除了:删除,去世)

  ②了解“屠苏”。 (了解“屠苏酒”,课件展示了关于屠苏酒的信息)

  屠苏酒

  屠苏酒是我国古代春节饮用的一种药酒,又称隋酒。 相传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辟邪防瘟疫。 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 喝屠苏酒,要按照老三的顺序。 原因是过年孩子大一岁,大家都要恭喜,而老人过年就要减寿一岁。 晚点喝就是祝他们长寿。 .

  ③ 理解“暖”字。 喝了屠苏酒后感觉如何? 它是什么样的?

  ④认“桃符”。 (课件展示的是《桃花符文》的图片)

  桃符是古代过年挂在大门上辟邪的.门饰,是春联的前身; 贴桃符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 人们通过悬挂桃符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祈求新的一年。

  (4)指导写“福”字。

  ①看“符”字的形状: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上面可以刻字,是竹子的开端。

  ②观察“福”字的结构:上平下大。

  ③教师书写,学生抄写。

  (5)全班交流,老师拍照点评。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看注解、看图来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抓关键词读古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Section 3 读起来很美,想像图

  1、创造意境,想象画面。

  (1)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2)创造意境,引导想象。

  (3)学生描述这首诗的画面。

  2、引导朗读,体验意境。

  (1)再读《元日》,找出最能反映诗人情感的词语。

  (2) 学生围圈交流。 “暖”不仅指温暖的春风,还表示温暖的心情; “曈曈”指灿烂的阳光,表示愉快的心情; “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心情愉快。

  (3)联系创作背景,体验诗情画意。 (课件展示了王安石的侧面)

  课件介绍: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20岁之前,他随父亲走遍大江南北,了解民生之艰辛。 他从21岁开始做地方官,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 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丞相,主张变法,实行新政。 这首诗写于诗人刚实行丞相新政时,看到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过春节的景象,想到改革伊始的新气象,写下了这首诗.

  (4)谈谈诗人写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

  (5)按名字朗读全诗。

  3.练习背诵古诗词。

  要想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 借助古诗词中的关键词,细细品味,揣摩其意,感同身受。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第 4 节扩展和延伸,读出场景

  1.课件展示描写春节的诗歌,学生自由朗读。

  孩子们被逼着不睡觉,夜里互相看着欢喜。 ——苏轼《寿隋》

  屠苏还没有举起半盏灯,灯前的草地上写着一张桃符。 ——陆游《大雪》

  万物迎春送蜡,岁末今夜。 ——戴姑姑《除夕》

  2、讨论:谈谈诗人在这三首诗中所描写的令人难忘的春节情景。

  3. 课堂作业:在垫子上写“福”字。

  (1)学生练习写作。 (提示书写姿势、字的结构布局等)

  (二)交流评价。

  4、拓展延伸:调查了解春节期间家乡的传统习俗,完成一幅春节画报。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教案14

  一、 教材剖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准时间次序挨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过节风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响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瞬又至。课词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表现了传统佳节的喧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包含着中华子女的家国情怀,连结着中华子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教课本文的要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联合本课生字的特色,指引学生稳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方生字 “传”和“转、砖”联合,让学生稳固换偏旁识字,懂得举一反三。 “巷”看图片识字,指引学生留意在生活中识字。 “祭”联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觉字形的演变,进而领会汉字的文化内涵。联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简单长久的特色,采纳

  集中识字和分别识字的策略,进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优秀的状态,提升学生识字的成效。

  二、教课目的

  1、正确认读本课 15 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 个生字。

  2、认识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准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诵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谈谈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教课准备:

  ppt 、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

  四、教课过程

  (一)初识“传统” ,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看频。

  2、引出“贴春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春联引出“传统” ,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认识“传” 。比方: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

  4、指引理解“传统节日” “传统风俗”“传统文化”贴春联是我们过春节的'传统风俗,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 多年的历史。像春节这样,子子孙孙向来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 。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叫做传统风俗。我们平常背诵的唐诗,《弟子规》《三字经》等,就是流传了好久好久的文化珍宝,这样的文化,就叫做传统文化。

  5、在这首识字儿歌里,我们能认识到中国有哪些的传统节日,感觉一些有关的

  节日风俗,甚至还可以领会到一些有关的传统文化呢!

  (二)初读读文,集中识字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

  1、生活识字“巷”。

  (1)认读路牌“乌衣巷” “永庆巷”。

  (2)理解巷:称之为巷的路都比较窄,路两旁的房屋当面靠得比较近。

  (3)借助图片理解“街头巷尾人如潮” 。

  2、字理识字“祭”。

  (1)出示“祭” 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图。 教师解说:左上部分是带血的牲肉,右侧像手,下边像祭桌。

  (2)出示祭祀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祭”的本义。

  (3) 出示“清明祭扫”的图片,理解清明祭扫是为了怀念为我们创建幸福生活的祖先。

  3、比较识字

  (1)后鼻音一组:“郎”“饼”“堂 赏”。同桌合作,用组词的方法记着这些生字。

  (2)草字头一组:“艾 菊”,知道草字头的字跟花草有关。

  图片识字 “艾”。课文中的艾香指的就是艾草的香。 端午节的时候, 人们把艾草,菖蒲,桃枝,绑在一同挂在门窗上。传说,这样能辟邪。

  4、拍手操。

  用《语文修养读本》二下的《巧克力和咖啡树》中的儿歌《端阳》 ,联合龙泉人过端午的语言情境,做拍手操,复现生字,引出四个会写字。 5.写字:“艾”“舟”“喧闹”

  ( 1)写字评论重点:

  第一,在间架构造上,特别注意在横中心和竖中线有什么笔划。做到了得一星。第二,要注意写出字的笔锋,比方艾的撇捺要伸展,捺的最后要有尖角。做到了

  得一星。

  第三,写好“热”字。这四个字里面,最难写的是“热” ,注意上部和下部等宽。第四笔是撇,注意穿插到左下格,再写横斜勾。下边四点,注意点的方向和点的大

  小,就会更雅观。写好“热”字,得一星。

  ( 2)学生在讲堂学习单上书写,每个生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指导。

  ( 3)反应学生书写状况。

  ( 4)反应后,再把这四个生字写到作业单的儿歌中间,争取写得比方才好。

  (三)理清节日,随文生字

  端午节和春节同样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1、默读课文,迅速圈出儿歌中提到的传统节日。

  2、按次序反应节日,识字“宵” “乞

  巧”。

  (1)识字“宵” 、“乞巧”。

  (2)借助古诗《乞巧》理解乞巧的意思。古时候的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对月穿针,谁先把丝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她们恳求上天,希望自己能像织女同样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3、节日排序。

  教师出示打乱的节日贴纸,请小朋友准时间次序在黑板上帮助排好。其余学生在讲堂练习纸上达成第二大题。

  4、重申节日名读课文。

  (四)再读儿歌,了解风俗

  1、人们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分别会做些什么事呢?

  (1)用横线在书中划出有关节日的传统风俗。

  (2)反应。

  2、师生合作配乐读课文,感觉传统风俗。

  3、察看表示传统风俗的词语,谈谈自己的发现。

  小结特色:第一个字都是动词。

  4、用动词加名词的方式,联合“春节” “元宵节”来说传统风俗。

  贴春联,发红包,贺年

  猜字谜,舞狮子,舞龙灯

  5、带着愉悦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个节日。

  6、春节和元宵节,你喜爱哪一个,谈谈原因。

  7、再读这两个节日的语句,读出对这两个节日的喜爱。

  8、背诵这两个节日的语句。

  (五)趣猜字谜,稳固生字。

  联合课文的会写字,进行猜字谜游戏,稳固识字。

  转:专心开车

  敬:警察不语言团:口中吐真才闹:综合门市

  两张图片猜字:舟街

  ( 六 ) 介绍阅读,爱上佳节

  介绍阅读《随着伊伊过大节》 。

  这是一套能够读出传统和爱的童书。主人公伊伊是个开朗可爱的女孩,她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热爱。这套书里,包括了风趣的故事、饰演和游戏。在书中,我们可随着伊伊一同心过节。节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让一家人一同,幸福永相伴。

  板书设计:

  ② 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元宵节。

  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

  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阴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

  后附:《传统节日》学习单

  《传统节日》学习单

  班级:姓名:

  一、看一看,写一写。

  端阳

  粽子香,香厨房。

  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边端阳,到处端阳,到处祥瑞!

  我的家乡龙泉,也会举办赛龙活动。端午节这天,瓯江两岸极了。

  二、读一读,排一排。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春节

  () ( ) ( ) ( ) ( ) ( ) ( )

  三、课外书屋:《随着伊伊过大节 ?中国节日风俗系列绘本》这是一套能够读出传统和爱的童书。

  主人公伊伊是个开朗可爱的女孩,她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热爱。这套书里,包括了风趣的故事、饰演和游戏。在书中,我们能够随着伊伊一同高兴过节。节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让一家人一同,幸福永相伴。

《传统节日》教案15

  活动名称: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

  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活动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幼儿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传统节日》教案】相关文章:

《传统节日》教案11-05

传统节日教案10-13

《传统节日》教案06-07

传统节日教案通用01-03

(推荐)传统节日教案05-24

《传统节日》教案(精选15篇)05-20

《传统节日》教案(15篇)11-05

大班教案:《中国的传统节日》11-05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11-02

传统节日教案15篇(经典)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