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读后感

时间:2024-06-13 12:53: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摆渡人》读后感15篇【集合】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摆渡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摆渡人》读后感15篇【集合】

《摆渡人》读后感1

  最近被推荐阅读麦克福尔《摆渡人》。我分了好多个时间段,总算在凌晨醒来的那刻把剩余的几个章节看完。乍看《摆渡人》,我想到木兰民宿“摆渡谷”,之前还笑谈这个民宿应该是暗喻摆渡灵魂的地方,是疗伤或是避世休整的去处。没想到翻看《摆渡人》居然有相通的地方,这个摆渡人就是摆渡灵魂,护送灵魂去往灵魂该去地方的人。

  这篇小说写得很细腻,环节丝丝入扣,逻辑清晰,阅读时候很有代入感与吸引力,不愧为畅销33个国家的心灵治愈小说。故事是讲年满16岁的迪伦在去看望父亲的火车上遇难,其灵魂被摆渡人崔斯坦护送前往该去的地方,在途中历经磨难,产生爱情。完成护送后,原本不可能再见面的`两个灵魂,因为迪伦坚持折返来时路,披荆斩棘,寻找崔斯坦,牵手返回尘世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应该是千人有千篇感受。于我,感悟有三。

  一是爱情很奇妙,让人一往无前,打破规则。故事说,崔斯坦护送完迪伦去她该去的地方,折回护送下一个灵魂时,原本应该会变成下个灵魂心念的能接受的样子出现却还是崔斯坦模样,或许是对迪伦的不舍与爱,让他维持着崔斯坦的面相,爱情超越了规则。迪伦在知道自己已经到了灵魂归处,知道崔斯坦过不了界限,不能陪她一起,立马打听折返路径方法,哪怕传言中没有灵魂成功过。因为爱,她毅然决然选择重返恶魔重重的荒原沼泽。在没有摆渡人的保护,她奇迹般的逃过恶魔们撕扯,躲进安全屋,等到正在护送灵魂的崔斯坦相遇。原本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因为爱,牵手挑战规则,命运,成功还阳。爱情创造奇迹。

  二是坚定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故事结局是完美的,“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人世间,他们相遇。但整个过程是非常曲折的,迪伦在确认崔斯坦的情感后,坚定的要在一起,也坚信会在一起。所以她不管不顾,哪怕灵魂到站可以遇见之前想见的亲人。但她只想与崔斯坦在一起,不惧魂飞魄散,不怕艰难险阻,她也要回去找他。他们一定要在一起的潜意识让她有了超越常规的能量,她相信他们一定会在一起支撑着奇迹的发生。《向上的奇迹》说:“生命中的很多事,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源于你我的信念,遵循既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秘密》说的:“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和事。”终究他们是在一起了,信念的力量无穷大。

  三是伴侣就是我们的灵魂摆渡人,度我们修行。书的封面有两句话“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我把这些话与文中的主人公关系链接起来,这个你,我应该是指伴侣,也就是说伴侣就是我们灵魂的摆渡人。徐志摩说:“我于茫茫人海寻找我人生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命中注定要遇见他,跟他相爱结合,然后衍生夫妻,婆媳,亲子等关系。故事里,迪伦被爱情肯定后,勇敢坚强承担,超越了她原本的能力与认知,成全自己,成为了更好的人。所以接纳、感恩伴侣,不管矛盾争吵,不惧三观不一,只因为他是来摆渡我们灵魂,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摆渡人》读后感2

  当你足够爱一个人,你就会变成他(她)。我一直很相信这个道理,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在心中又默默为这件事情加了一个时限——永远。崔斯坦为了超度魂灵,随时准备变成那些亡灵在最后一次许愿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样子。但为了爱情,他可以把这件事情变成永恒。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于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惊喜和转机也因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贵。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爱是不应该被被动对待的,追寻幸福的最诱人之处就是追寻的过程。因为它应该是不经意间的火花,是看不见的幸福终点。

  迪伦看似到了生命终点也没找到的东西,竟然就在她离开人世的一瞬间出现了。虽然这是作者很巧妙的夸张描写手法,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跃然纸上的。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等待就会得到幸福,安静走路转角就会遇上爱,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轰轰烈烈和刻骨铭心了,所有的爱都只是为了爱而爱了,那多可悲。说到此处,我还想强调一下,爱情不只限于未婚或寻爱族群,因为这本书中的爱是适合所有类型的关系的,亲情、友情,还有任何转瞬即逝的片刻温情。

  故事大圆满。基本过程就是女主从死亡—荒原—天堂,然后为了love,再从天堂—荒原—重生的过程。还顺带把男主一起拯救了。但是这块很多情节交代的并不清楚,比如为什么男主和其他摆渡人不一样,为什么他会流血?是遇到女主才出现的这种情况还是他一直有别于其他摆渡人?为什么他是有躯壳的`,其他摆渡人女主看到的就只是光晕?还有重返火车后男主是怎么穿越到现实的?还有前半截很多铺垫的担忧和男主的思考,后面都找不到对应。

  前半截女主基本就是傻白甜,跟着poker face男主走。后来终于弄清自己死了,要赶路去天堂。也不哭也不闹,就想着能不能不要和男主分开。后半截,其实也是傻白甜,为了救婴儿的灵魂不管自己的灵魂,也不管男主了,当然,男主从头到尾都是男友力爆棚的。

  总之,有点儿失望,场景选择有新意,内容情节太玛丽苏,“史诗般的动人故事”我是真一丢丢都没有感觉到。

  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时时感觉到,身边的一切有多不堪一击。当生命都逝去之后,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这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悲观,相反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超脱。虽然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少女,全书的基调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说的是,我很担心它会因为体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适合它的更多读者忽视。

  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快读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句话,会不自觉想象这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感天动地的故事,所以一开始还是带着些顾虑和好奇的。但是当我读到故事过半时,突然惊觉自己对每字每句都印象深刻,而且耗时不多。上次有这种阅读体验还是因为《追风筝的人》,所以瞬间感觉被这本书戳中了兴奋点。

《摆渡人》读后感3

  晨光透过半掩着的窗帘,射进房间。桌上的《摆渡人》静静地躺在那儿,吸引着我的眼球。那神奇的故事,那浪漫的爱情,依然在我眼前回荡……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女孩儿在看望了父亲的道路上遭到了车祸,成为了唯一一个死去的人。她的灵魂来到了“荒原”,并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摆渡人。摆渡人带她穿越荒原,躲避恶魔。在这期间,女孩儿和摆渡人渐渐相爱。但是,当女孩来到灵魂所在的地方时,却不得不与摆渡人分别。而后,她又重新返回了荒原,寻找那消逝了的爱情。在荒原上,她遇到了自己曾经的摆渡人。他们回到女孩死去的那列火车边,女孩儿进入了自己的身体,活了过来,摆渡人也由此拥有了自己的生命。

  这,让我感受到了生与死的界限。有时,他们只是一秒钟的区别,却把人划分到两个不同的世界。许多人都惧怕死亡,而死,又何尝不是新的生命的开始?它人们想象中的冷血,残酷,可怕,它只不过是一场冒险,一场时间的把戏,一个新的起点。当摆渡人诉女孩,她已经死去了的时候,女孩并没有害怕。事实如此,你又能怎么能改变?生与死,不足以为奇,不足以为惧也!

  对于许多人来说,死亡更是一种解脱,一种赦免。

  记得小时,好朋友笑笑的爷爷生了重病,医生说到剩下的时间不多,笑笑的家人都唉声叹气,天天吃不香,睡不好。她的爷爷时而发高烧,时而高血压,又忽然低血糖,天天泡在药汤子里,痛苦极了,有一次我去看笑笑时,正撞见她在探望爷爷说话:“我倒是觉得,死亡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释然。不计自己的病痛,光是家人们的关心,我就无以回报了……”

  文中的女孩,更是坦然,她对死的麻木,让见多识广的摆渡人都都为之震撼。

  不只是她面对死亡的平静,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勇气。

  爱的力量有多大?我不曾去衡量,也不敢去衡量。也许,有比为爱而牺牲更为强大的力量吧。

  当然,爱一个人。不只是要一颗有热量的心,更是需要勇气。女孩在来到灵魂聚集之地时,她还是忘不了那段美好的日子,十分想念那失去的爱情。她离开安全之地,独自踏上危险的道路的勇气是多么感人!她的`爱,是多么伟大,以至于不顾千辛万苦去寻找摆渡人。她的勇气给了她希望,虽然可怕的恶魔给她留下了阴影,但她依然是那么坚定!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热爱,以至于年轻轻轻就忧郁的死去。而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一片痴心,给她反对父母的勇气,让她愿意跳入坟墓,与爱人在一起。当两人化作蝴蝶双双飞去,这是否让他们感到幸福?

  这,就是勇气,就是爱的力量。女孩宁愿身处危险,也不要放弃,她和摆渡人的爱情之路是那么坎坷而又甜蜜。

  阳光依旧,摆渡人已翻到最后一页。眼里的潮湿,仿佛还未离去,生、死、爱情,让人尝尽世间五味,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

《摆渡人》读后感4

  人死后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会去哪里?遇见什么人?有生之年,大概每个人都会想过,是否真的有前世今生、因果轮回这么回事。读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引起我们的思考,关于亲情,关于爱情,关于生命。

  生来便是摆渡人的崔斯坦他没有活过,没人知道他原来的样貌,他会以一种让灵魂信任的样子存在,直到遇见下一个灵魂,他的存在只是因为灵魂的需要。

  天真善良的迪伦在十五岁火车遇难,她成为了唯一没有逃生的人。生命的结束突如其来,使她意识不到自己的死亡,她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她以为自己还能见到陌生的父亲,唠叨的妈妈以及讨厌的同学。

  一路上颠沛流离,崔斯坦竭尽全力护送迪伦到天堂彼岸,而他又要回到荒原摆渡下一个灵魂。迪伦呢?她爱上了无微不至的崔斯坦,所以她毅然离开极乐地回到起点与崔斯坦在一起。

  单亲女孩迪伦15岁了,然而她的世界一片狼藉。在学校受到同学的欺负,与母亲缺乏沟通,唯一的知心好友转学离开……这一切让她痛苦不已,她决定去看看素未谋面的父亲。

  引领的那些人的信任,他会变成他们眼中最好的形象,他做过很多很完美的形象,却唯独不知道自己本应该是什么样子。他感觉到悲伤。

  而迪伦,在荒原里,她所遇到的一切路况,场景,天气,都是她内心的折射。

  看起来是一本向导指引刚死去的人穿过荒原(人间与地狱的通道)的小说故事,却更像一本心理学小说。

  死去后,会遇到一个引导者,也就是摆渡者,他的模样,形象,性格,年纪等等都会符合刚死去灵魂的期待。他的任务是带领那些灵魂穿越荒原,到他们该去的地方去。

  而所穿越的荒原,也是依照行者的想象而来,所有的场景,气候都是其内心的折射。可能会经历生前所害怕的一切。

  在历经艰难险阻到达目的地之后,可能还是有大多数的人想再回去,但是如同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很多年的老妇人所说,他们不是真的想离开,或者说是想离开,但是又害怕会面临的风险,不敢孤注一掷。这应该和我们现在很多时候的`心态一样吧,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却不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害怕面临的风险,会陷入还不如现在的处境中去。

  好在,最终,勇敢的迪伦还是毅然的决定返回。从来没有人做过,或者说,从来不知道是否有人做成功过的一件事。并且,迪伦还带着崔斯坦一起返回。回来的途中,迪伦做了崔斯坦的向导,有恐惧,不确定,但是一直都很坚定。还好,他们成功了,最终回到了人世间。这应该是一个喜剧,看到后来,一直绷着一根弦,不知道如果不成功,他们会怎样。

  16万字的一部小说,从昨天下午开始,今天看完了。很吸引人,忍不住一口气看完。或许,也是比较应自己的心境,一直都希望自己更勇敢坚定些。行走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在这些人身上可能会有你想要的样子,但从没有一个人可以像崔斯坦那样,可以从头到尾渡我们到彼岸。或许,只有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自渡彼岸。

《摆渡人》读后感5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你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再次进入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题记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

  他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的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眼前尽是一片荒原。

  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他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儿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刻意在此等待。命运从他们相遇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摆渡人》这本书牵扯到了太多关于人性的思考。里面包含着父母之情,爱情之情,友谊之情。

  迪伦,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女孩, 却与常人不同,她使摆渡人崔斯坦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崔斯坦,一个摆渡人,他不知道他是谁,他一生下来便为那些灵魂摆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无数次的生死离别,让他的心变得坚硬无比。他变得不再同情,冷漠,他认为这只是自己的工作。可一切在迪伦的到来下,发生了改变。

  在与迪伦相处的时间内,他发现了这个看似无理取闹的小女孩,会关心自己。在他受到恶灵伤害时,她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 他发现这个小女孩并不是十分讨厌自己的母亲,只是性格上的缺陷令她没有朋友,她总习惯于把自己包裹起来,只有与崔斯坦相处的这段时间,她才能真正地敞开自己的心扉。

  就在迪伦与崔斯坦暗生情愫的时候,离别终要到来。崔斯坦知道迪伦不会愿意离开他,所以他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迪伦安心地走进那扇门。可他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迪伦为了找到自己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不顾恶灵的骚扰,勇敢地跨上了回去的路程。

  在她与崔斯坦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之后,终于打破了界限,有惊无险地回到了现实社会。与此同时,一位名叫苏珊珊的摆渡人,因为窥探到他们逃离荒原,也心生向往,渴望来到现实世界生活,为此他欺骗了一个由她引渡的灵魂。并引发了一场巨变……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安然无恙的时候,命运的审判者就然降临。它无声无息,强大而神秘冷酷的下达着判决:

  摆渡人,

  你离开了荒原,

  放弃你神圣的职责,

  你要失去你在人间窃取的生命,

  你将返回荒原成为那些恶鬼中的一员……

  但是靠着迪伦与崔斯坦的坚持不懈,他们依然完成了命运的审判者交代他们的任务。但是苏珊珊却没有那么幸运,他要重返荒原,从此以后再也无法来到人类世界。

  小说的结尾,“崔斯坦无奈的叹息一声。迪伦笑了,逗他很好玩,无论是男朋友还是目前的生活。都让她很开心,她舒适看着他那钴蓝色的眼睛,这也是他最初给她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低头吻着她,她的胳膊搂着她,把她抱得更紧,迪伦的心跳开始加速。现在她的生活无比美妙鲜活。”可谓是皆大欢喜!

《摆渡人》读后感6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十五岁女孩迪伦的经历。迪伦是一个在学校里很不合群的女孩,孤独而混乱。她最好的朋友转学了,身边剩下一帮只会冷嘲热讽的同学,加之和母亲关系太过一般,她一直期待着想去寻找自己的父亲,其实是为了摆脱这种看不到任何希望,压抑到窒息的生活。因为生活在单亲家庭,迪伦十分缺少父爱。身边的环境使她更加想念父亲,想念自己成长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与陪伴,这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于是她决定起身去找父亲,寻找那份父爱。不幸的是,迪伦乘坐的列车发生了意外。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自信地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那是崔斯坦。男孩仿佛就是为了等待迪伦而等待着。是的,崔斯坦就是迪伦的摆渡人,迪伦已经在事故中不幸遇难了,崔斯坦就是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迪伦找到回家的路。现在他的任务是陪伴迪伦走过最艰难的这段路。崔斯坦对迪伦来说很特别,他的笑容令人内心宁静,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测。最重要的是,他让迪伦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迪伦的身边一直都有一个崔斯坦陪伴着她。他们一起经历艰难险阻,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渡过危险的湖区,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

  两人在荒原中相伴相行的故事深深地温暖了我:他们相互陪伴,相互照顾,从陌生变得互相有好感,争吵,拥抱当崔斯坦被恶魔拽下去的时候,迪伦苦苦等了他两天,而几乎失去意识的崔斯坦在听到迪伦大声喊着:崔斯坦,我需要你的时候,意识突然清醒,回到了她的身边。仿若时光静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间。但一切事物就算再美好也躲不过分别,到了路途的终点,再向前就是天堂了,也就是在这迪伦勇敢地表白了崔斯坦,但他不能,剩下的路他无法陪她走下去,他不是救世主也无法改变自己和迪伦的命运,所以在分界线处崔斯坦别无选择地走了,去迎接下一个灵魂,开始他新的任务。而迪伦却执意放弃轻松的生活,重回险象环生的荒原,只为找到他,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她不顾他人的劝服,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回到荒原的大门小说的结局美好且温馨,崔斯坦来到了她的世界。

  崔斯坦是迪伦的摆渡人,他陪伴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共同面对困难,也让她更加勇敢更加坚强,敢于追求自己渴望的,使迪伦从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变得无懈可击。迪伦不再惧怕死亡,是她的勇气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迪伦也是崔斯坦的摆渡人,她让他认清了自己,他不再是那个日复一日没有目的地活着的那个崔斯坦,他也有自己想要守护的人和情。

  为了再次拥有这份感受,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值得。

  真正的摆渡人也可以是你自己,只有你不敢做的,没有你不能做的。一直以来禁锢我们手脚,不去行动的从来不是他人,而是内心的胆怯和懦弱。你是你的向导,一直都是。只有无所畏惧的前进﹑向往自由的内心,才能使你得到自己渴望的。

《摆渡人》读后感7

  《摆渡人》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设置,简单的情节,简洁的语言。

  在小说中,作者发挥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一个介于人世与地狱(或者天堂)之间的过渡地带——荒原,而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主人公迪伦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十多岁的少女,叛逆、渴望理解与自由,在日常生活中,虽与母亲相依为命,亦对母亲的期许与管教不胜烦扰。在与母亲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迪伦踏上了探望父亲的列车。一个花季少女,第一次远行,难免对旅途充满期许与担忧,就像我第一次踏上列车远行,从东北到上海,虽然那时我已经二十岁了,但心里还是很空、很虚,对这个世界充满敬畏。而我们的小迪伦正是在这样忐忑的心情中遇到了严重的交通事故,迪伦在黑暗中摸索出隧道,却发现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

  在她孤苦无助之时,崔斯坦出现了,作为她的摆渡人。迪伦开始还为获救而欣喜,但当她发现崔斯坦带她奔向未知的远方时,她产生了怀疑。崔斯坦道出了真相,迪伦已经在事故中死亡,而他是她的摆渡人,带她去她该去的地方——天堂或者地狱。得知真相后,迪伦竟然出乎崔斯坦意外地没有大哭,而是欣然的接受。并同崔斯坦一起跋山涉水,勇斗恶魔,互相帮助、扶持,可以说经历了重重磨难。感觉有点像《西游记》的取经情节,在重重磨难中,主人公之间也结成了深厚的友情、亲情、或者爱情。在《摆渡人》中,两个花季少男少女经历重重磨难,经历生离死别,终于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顺利相爱了。然而另外一个世界只属于迪伦,不属于崔斯坦。他们在两个世界交界处深情拥吻后痛苦别离。来到另一个世界后,迪伦没有见逝去的亲人,她只想着崔斯坦。她在最老的居住民的指导下重返荒原世界,踏上寻找崔斯坦的'旅程,历尽千辛万苦,有情人终于见面。而也正是在此处,二人进行了角色的变幻,迪伦变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带着他奔向人类世界。尽管有波澜,他们最终还是成功了,并在最后走到了一起。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关于信任与爱的故事。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盘旋着迪伦那清纯的少女形象。十几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但是什么让岁月过早的在孩子心中镌刻上了痕迹?在《摆渡人》里显而易见,是家庭,破碎的家庭。家,本该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是孩子灵魂的栖息地,是爱的天堂,好的家庭环境带来的是快乐的、健康成长的孩子。但在当今世界,离婚率越来越高,许多人家庭意识淡薄,对子女并未负担起应有的义务,不但不能提供好的环境,还往往给孩子输入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成长。作为未成年人,心智、世界观尚不成熟。可以说白纸一张,你怎样涂画,便会成为怎样的作品。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引导,都需要引路人,去带领他们克服成长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战胜挫折。这也正是小说中崔斯坦一直在做的,而当孩子成年,到达目的地后。当他们发现了世界的真谛,又会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反哺给引路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与不爱都是相互的,正如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没人是天生的恶魔,也没人是天生的善人。你想要怎样的子女,就用怎样的耐心来对待他们。

《摆渡人》读后感8

  单亲女孩迪伦在一次看爸爸的路途中发生车祸,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事实却是唯一的落难者。

  而一个男孩带她走过轮回的荒原,而这个人是故意等待着他的,即为摆渡人。

  让我联想到了中国的黑白无常,总在人死的时候出现,一路押送魂魄到地府到过程。

  文中荒原中的困难与恶魔描写引人深思,每个人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荒原,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想起罗胖的一句话,人那有那么自觉,很多时候都是被环境逼迫的。

  原本原句

  1,她尽力去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己的身份是什么样的感受。自我完全由身边的人界定,永远没有独处的时刻,甚至连自己本来的`相貌都不知道。

  2,两人都陶醉在彼此都默然不语却深情相依的氛围中。迪伦想慢下来,充分享受现在的每分每秒。然而即便她用尽全力,遮挽时光仍如同用一张纸巾抵挡飓风一样,时间依然以惊人的速度流逝。

  3,他当然不可能逃离自己的岗位,在他之上还有更高的自然法则,还有不可撼动的命运。他的痛苦,他的绝望,他放弃自己的职责的欲望无足轻重。他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脚。

  朋友推荐的书,说是好玩。我抱着“有一搭没一搭”的态度消遣,没想到一开始就堕入其中,沉迷于书中的“荒原”,好像当年三毛热爱她的撒哈啦。

  人死了到底有没有灵魂?这里说是有的。在那遥远的另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世界,有着诸多的似曾相识的游魂在四处挣扎,不停游走。

  伴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文中女孩迪伦身上一次次呈现出过人的胆魄和聪慧。她心有所往,她勇敢坚强,她在生死边缘处不停挣扎和奔跑。她的每一次蜕变都鼓舞着我们这些苟活着人,念随她起,心随她动。这世间,没有比活着更重要的事。

  故事的主题是关于灵魂摆渡。

  正如书封面的标题:“如果你存在,那是因我需要你”。文中所有的机缘巧合都来自迪伦和崔斯坦的两厢情愿。正应了那句:“我的存在是因为有你,爱让我勇敢,让我不再胆怯”。

  前些天刚听师傅讲到“心想事成”。佛法里强调一切唯心所造,意思是心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又是一本“心想事成”的书。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太了解佛法,但看到过许多貌似虔诚的佛教徒心口不一、言行不一,常发善愿而不作为,常焚佛香而不慈悲,总感觉有些大不妥。

  所谓的“心想事成”,一定要首先种下这个因,然后必须通过我们的行为,精进寻求外援,才能逐渐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心想事成”。书中的迪伦做到了,她心心念念,她坚持不懈,她克服种种困难,她终于心想事成。

  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系英国实力派女性作家。资料显示,这部20多万字的《摆渡人》曾获得多项世界文学奖,版权畅销30多个国家。我买的是付强和刘勇军的译本,两位老师的翻译措词优美流畅,将原著中灵魂的荒原刻画的逼真必现,常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部20多万字的书共分三册,我个人感觉,第一册和第三册较为精彩,第二册相对逊色一些,不知是否引起你的共鸣。人固有一死,死后,谁会成为我们灵魂的摆渡人?他(她)们也似曾相识,并带我们达到理想的彼岸吗?读罢《摆渡人》,相信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意犹未尽。

《摆渡人》读后感9

  《摆渡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迪伦是一名中学生,没有朋友,唯一的好朋友也因为父母离异转学了,所以她在学校上学就是煎熬。迪伦父母离异,她和母亲也总是拌嘴,在她的死乞白赖之下,母亲将她父亲的联系方式给她,并允许迪伦去见她。一个下雨天,落汤鸡迪伦逃学了,然后登上前往父亲住处的火车。在火车通过隧道时,发生了事故。

  迪伦醒来时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于是她爬出隧道,遇见了崔斯坦。崔斯坦带她走入荒原,迪伦遭遇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比如不会饥渴,遇见恶魔抓她,迪伦很快意识到自己死了,而崔斯坦是负责将她的灵魂摆渡到另一个世界的摆渡人。

  知道真相的迪伦没有像别的灵魂一样哭哭啼啼,反而关心崔斯坦。崔斯坦被这个特别的灵魂吸引住了,他暗自发誓要保她周全。

  崔斯坦对迪伦说:“那些活得太久的灵魂味道是苦的,跟他们比起来,你更加诱人,更加可口。”迪伦的处女之身象征着纯洁,而纯洁之物让魔鬼们疯狂,是魔鬼们的饕餮大餐,穿越荒原的旅程必定艰辛万苦。

  荒原的景观和崔斯坦的外貌都是迪伦的心理映射,天气的变化是迪伦心情的变化。白天恶魔行动受限,他们在白天拼命赶路,他们需要越过高山和沼泽前往荒原中唯一的安全地点——安全屋,在那里等待黎明的到来,之后再次启程。

  崔斯坦多次为保护迪伦受伤,迪伦不在乎自己反而关心崔斯坦。爱情悄悄发生了,他们在安全屋里依偎在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妙的夜晚。然而灵魂和摆渡人终究不能在一起。崔斯坦将迪伦骗到另一个世界,只有在那里她才是安全的。她安全了,而他要继续工作,继续摆渡别的灵魂,他们遭受分别和思念的煎熬。

  迪伦在另一个世界没有去找已故的亲人们,而是努力寻找回到崔斯坦身边的方法。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她了解了关于这个世界的一些规律,于是她通过传送门回到了危机四伏的荒原。血红色的,有很多光球引导者灵魂,还有飞来飞去的魔鬼,这是荒原的真实景象,没有了自己的摆渡人,她能看到了这可怕的一切。不过她已经下定决心,即使魂飞魄散,也要找到崔斯坦。

  崔斯坦不是人,他是摆渡灵魂的`光。这次换作迪伦摆渡崔斯坦了,由于迪伦的作用和爱情的魔力,崔斯坦发生了变化,他变得会受伤,外貌和名字也没有因为新的任务而改变。

  迪伦和崔斯坦一起回到出事故的列车上,迪伦钻回伤痕累累的肉体复活了,而崔斯坦也被迪伦成功摆渡到迪伦的世界,他们在一起了。

  小说到这里是不是应该写迪伦带着小帅哥见父母,一起上学呢?并没有,小说在这里戛然而止,令人无限遐想。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又富于哲思,我已经好久没有读过这种拿起就不想放下,想要一口气读完的小说了。

  “活了太久的灵魂味道是苦的”,小说中的这句话最触动我,经受过岁月摧残的人都会很赞同这个说法吧,然而我不希望人们的灵魂变苦。这部小说不乏这样的哲思。

  现实中的我们都会遇到自己的摆渡人,希望你能在灵魂未变苦前遇到。

  你读过《摆渡人》吗?欢迎交流你的感悟。

《摆渡人》读后感10

  一本书、一个世界、一段故事,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后的灵魂依然是一个实体。第一次看到《摆渡人》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为了消遣时光。看到书的封面画着一个老人拿着船桨在大海中央静静地坐着,好像在远望,又好像在沉思,自己的脑海中空空如也,想象不到接下来的情节。然而,进入其中才发现,它的故事意味深长、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15岁的女孩迪伦为逃离自己一片狼藉的生活,踏上了寻找久未谋面父亲的那趟列车。然而旅途并非想象中的美好,幸福也没有如约而至,而是灾难从天而降——火车竟然在中途发生了事故,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其实她才是唯一的逝世者,幸好,她遇到了她的灵魂引路人崔斯坦,他在那充满邪恶又人烟稀少的荒原上用宽容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带领着迪伦、保护着迪伦,穿越茫茫荒原走向了终点,在这期间他们从最开始的依靠、信赖、慢慢变成了纯洁的爱恋。可这份爱注定是他们所承受不起的,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归宿和使命。当迪伦跨越这段命运终点时,转身后,崔斯坦却早已消失在茫茫荒原中。惊恐又痛心的迪伦做出了一个惊天决定,原路返回那充满恐惧又邪恶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爱人,这会让她再一次陷入无限恐惧中,甚至是灰飞烟灭,但这都难以阻挡她寻找他的坚定步伐。我想此刻的迪伦,迎来了她真正的成熟,她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的小女孩,她愿意为爱冲破所有的障碍,勇于承担,勇敢面对,即使没有任何保护,她都坚信自己的初衷......

  当然,故事是感人的,而结局也是美好的,他们在这个光明的'世界再次相遇了。当看到她嘴角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对他说:“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泪水已经毫无征兆地淹没了脸颊,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灾难与不幸,我们依然能紧紧相拥,不曾离开。

  故事的主人公虽然是成年前夕的少女,但每个人都是从青春这个阶段过来的,很多人年少时的梦想和情愫在青涩的时候虽然没有实现,但可能绵延至成年也并没有放弃。在成年之后的工作生活里,当大多数人都变得越来越成熟、表面荣辱不惊的时候,如果内心仍然能够保持被一些人和事触动、对生活还有所期待和渴望,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从生到死,从死赴生。每每回想起书中的情节,心中不免还有悸动、担心和恐惧,但更多的还是感动和钦佩,面对生活中任何渺茫的希望,她都会渴望去改变,并坚信人生的每个奇迹都由自己去创造,迪伦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如果我们的人生被抹成了一片黑暗,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掉黑暗寻找光明?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不是枷锁,而是心底的懦弱、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担忧。信念决定了人生,只有无所畏惧,才有可能抵达人生的美好彼岸,离合和悲欢是可以逆转的。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希望你不管经历多少的世事磨难,归来时仍能保留少年时的赤子之心。

《摆渡人》读后感11

  当我读这本畅销全球的英国小说《摆渡人》的时候,恰逢一位作家朋友的爱妻病逝。他用文字送别太太:“愿你三冬暖,愿你春无寒,愿你天黑有灯,愿你下雨有伞,天堂路上,有良人相伴。”

  而《摆渡人》中的亡灵迪伦,在遇上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时,恰恰就是与良人相伴。而我也在想,那个朋友太太的灵魂,是不是也在穿越荒原时遇到了另一个良人“崔斯坦”?

  这是一个魔幻的奇遇故事,关于生死关于爱情。十五岁的单亲家庭少女迪伦,在现实中缺少爱,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生父却发生交通事故,她成为那列火车上唯一死去的人。当她的灵魂爬出火车残骸时,还以为自己是唯一幸存的那一个。而她不知道那个一直在邃道出口等她,看上去与她一般年纪大小的男孩儿是一个没有血肉,以引渡、保护灵魂去另一个世界为使命的摆渡人,她更想不到的是,她的灵魂竟会与他相爱,甚至带他返回人间。

  这个摆渡人叫崔斯坦,为摆渡灵魂而存在了若干年,也摆渡了成千上万的灵魂。是的,摆渡人因为灵魂的需要而存在,“不读书,也不长大,没有经历过人类生活,只是这么活着”——严格意义上说,从来就没有活过。但在遇到迪伦以后,崔斯坦开始被唤醒属于人类的情感。而迪伦在与他共同穿越荒原,一起与恶魔搏斗的过程中,由对崔斯坦的依赖变为依恋,最后发展为让她无法舍弃的纯洁爱情。

  在荒原之上,每个灵魂所看到的景象和气候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包括他们看到的自己的摆渡人的样貌,都不是真实的,而是灵魂心像的投射。因为迪伦对死亡真相的冷静,因为对摆渡人这份暗生的情愫和纯洁的爱情,让迪伦的荒原之旅虽然险象环生,却顺利到达一个个安全屋。但是荒原尽头的另一个世界,却是摆渡人无法抵达的'。

  相信很多读者都是在他们穿越荒原后,在另一个世界的分界线上分别时落下泪来的。迪伦跨过去了,可是承诺要一直陪伴迪伦往前走的崔斯坦却被一堵无形的墙所阻挡,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无法和她一起穿过分界线,他的承诺只是为了让她有勇气跨过那条闪光的分界线。“崔斯坦站在分界线的另一端,像站在一面单向透明玻璃镜前的警察一样,看着她精神崩溃。……尽管这让他心里同样痛苦不堪,但他还是强迫自己注视她的每一滴眼泪,聆听她的每一声哭泣和哀号。他渴望一个箭步冲上去安慰她,拥抱她,擦干她脸上的泪水,再次把她搂在怀中感受她的体温,她柔软的身体。他抬起自己的一只手举到空中,手掌贴着她的手掌,然而只感觉到冰冷与痛苦——一面玻璃墙把他们分隔两地。”而这一切迪伦却无法看到,更看不到他的伤心愧疚与难过。但是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迪伦最终还是寻得机会,决定重返荒原去寻找崔斯坦,她要带她返回人间,让那个超度她的摆渡人跟自己一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爱的人。

  于是,一个已经被超度的灵魂又冒险勇敢地返回荒原,以找到心上人的坚定信念与恶魔进行了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到达一个个安全屋,终于找到正在摆渡另一个灵魂的崔斯坦。这时候,她倒似他无畏无惧的摆渡人,与他一起历尽艰险穿越荒原与人间的那块幕布,迪伦平安还魂,崔斯坦来到人间,开始了他们新的“人生”。

《摆渡人》读后感12

  喜欢看书,也看了很多书,年轻的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现在经常看跟生活有关、跟工作有关、也看调节心理的书。

  说到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脑海里一时之间有些茫然,但是很快便出现《摆渡人》三个字,这本书应该是三年前看过的,我平时读书速度也极快,可以算得上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很多书一晚或者半天就能看完。

  但是摆渡人应该是看了两遍,每个人看书后的理解不一样,详细的内容已然模糊,但常常会在情绪波动的时候想起来一句话:“每个人心中的荒原,只能靠自己才能走出”。

  本书作者克莱尔.麦克福尔,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作家,《摆渡人》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在英国出版后大受欢迎,畅销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量始终高居英美各大排行榜,被称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治愈系小说。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你最终的选择?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在家里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与同学格格不入,唯一谈得来的好朋友也转学离开了,迪伦的生活一片狼藉,痛苦不堪。

  她渴望改变,决定去看望久没谋面的父亲,却在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成了列车中唯一死亡的人,跟随她的灵魂摆渡人大男孩崔斯坦,穿越荒原,到另一个世界。

  在长途跋涉中,他们会遇到无数恶魔的攻击,而崔斯坦是那个保护她,要护送她的灵魂安全到达彼岸的人。

  在险象环生的日日夜夜里,崔斯坦让迪伦明白了,荒原的平静与动荡,都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你的心平静,那么荒原就是平静的,你的心浮躁不堪,荒原就恶魔丛生。

  为了不让恶魔把迪伦拉下深渊,灰飞烟灭,永不超生,崔斯坦拼劲全力保护她,不惜自己受伤,而迪伦也从最初的不敢置信不能接受到后来的坦然面之,两个年轻人的心渐渐靠在了一起,互相爱上了对方。

  在崔斯坦的引导下,迪伦来到了彼岸的天堂,当她知道走过分界线后便再也见不到崔斯坦,这种思念让她非常痛苦,一路从荒原走来,逐渐成熟并坚强起来的迪伦知道了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她决定冒着魂飞魄散的危险逆过荒原回到起点,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

  返回的途中,迪伦变得更加勇敢无畏,因为她的心中有信念和爱的太阳,她坚持拖着崔斯坦跋山涉水,回到事故地点。

  或许是上天都被这份爱所感动,迪伦苏醒了过来,而崔斯坦也来到了现实世界,他们再次相逢在新的世界。

  事故前的迪伦是一个普通的15岁孩子,甚至有一点孤僻、叛逆,内心脆弱,犹疑不安,此时,她心中是一片荒原,唯有爱,才可以浇灌它茂密生长。

  事故后的迪伦坚强、勇敢,即使身处逆境,也有勇气突破各种束缚,因为爱可以战胜一切。

  而我,每每心中的荒原恶魔丛生之时,就会想起迪伦的故事,明白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

《摆渡人》读后感13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花了三天三夜终于读完了从同事哪里借来的《摆渡人》一书。这本书描写的不是灵魂鬼怪魔幻之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我们都是正待摆渡的灵魂,各色各样,也许像迪伦一样人世间过得并不开心,也许是战争的牺牲品乔纳斯,也许是重病过早离开人世的小男孩……但当生命中摆渡人出现,他可能是你的爱人,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也许,他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束光,是你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他幻化成你喜欢或者敬重的样子带你击退恶魔的追赶,走进一所所安全屋,最终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书中的女孩迪伦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亲女孩儿,曾担心早饭的好坏,恐惧同学的嘲笑,尤其是选择是否带上泰迪熊上火车时,几次拿起,放下,取出,放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惧。此时,她的内心是一片纯净的荒原。然而在遇到火车的意外后,她成为了这场交通事故中唯一的罹难者。她的灵魂必须穿过荒原,躲开恶魔的吞噬,才能抵达灵魂的栖息地。

  书中的崔斯坦本身就是荒原上的摆渡人,保护、引领过无数的灵魂穿过了荒原,来到了灵魂的栖息地,当然偶尔也会有失败的时候。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有这样的宿命?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当下的命运安排。从年龄与经历来说,他是一个饱经沧桑、经历丰富的人,见过了无数的灵魂引领,经历了无数次的恶魔攻击,内心早已波澜不惊、心如止水,只是机械地重复地穿过荒原。与其说他是一名摆渡人,不如说他是一个无可去处的孤独灵魂。他也已经完全麻木的习惯了宿命的安排。

  当书中的两位主角相遇时,迪伦的纯洁与淡定,给崔斯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斯坦在摆渡灵魂中的尽职尽责,以及善良与正义也让迪伦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依赖,以至于爱恋。最终,当崔斯坦把迪伦安全的送达灵魂的栖息地独自离开,又开始重复自己毫无意义的摆渡生涯时,迪伦却以一种无人尝试过的方式,以一种孤身一人战胜恐惧的勇气,义无反顾地踏出了寻找崔斯坦的冒险历程。

  因为职责,崔斯坦出色的完成了迪伦灵魂的摆渡人使命。因为爱,迪伦却成了崔斯坦重生的摆渡人。也许,每个人都需要的那个人,都会是自己的摆渡人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人渡人。”

  初读《摆渡人》,感觉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可是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小女孩心灵的成长史,她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的勇气。

《摆渡人》读后感14

  简而介之,本书讲的是少女迪伦去看望久违的父亲,却在路上发生车祸,是车上唯一的遇难者,她的灵魂走出车厢,遇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之后他们开始了一段惊险的荒原之旅,书写了一段离奇的爱情故事。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摆渡人崔斯坦在遇到迪伦之前心是那么漠然。

  每一个灵魂都需要摆渡人的引领和保护带自己翻山越湖,战胜魔鬼,穿过荒原,进入安全的世界,灵魂得到救赎,摆渡人继续。周而复始的日子使得摆渡人的好奇心消失殆尽,摆渡灵魂只是一份差事而已,没有谁在意摆渡人的感受,然而也许摆渡人也需要有人摆渡。

  崔斯坦与迪伦在荒原里,跌跌撞撞,长途跋涉,崔斯坦成功的将迪伦送到安全区,迪伦却因为深爱崔斯坦,单枪匹马再次回到荒原,找寻崔斯坦,想带崔斯坦获得新生,一起步入人间。这是崔斯坦从未有过的想法,却因为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所谓的规则,一起迎接未知的未来。从荒原到人间的历程,迪伦表现出来的勇敢果断,更多的影响着犹疑不定的崔斯坦,突破现有的生活状况,可能对任何人都很艰难,还好有爱人陪伴鼓励前行,终于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生命。

  爱依然是主题。有人说,爱是给予与奉献,有人说,爱是理解与包容,也有人说,爱是成全,需要勇气爱到底是什么?我想答案是多元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不一样的解释,对父母子女恋人朋友,我们用不同的爱回馈对方。我唯一能确定的,爱绝不是随便的一个字,爱是个动词,是在或简单或复杂的日子里彼此能感知到的,是双方相互的一种美好的向往和感觉。

  迪伦说“我心里有希望,还有爱”。她到了灵魂安栖地,原本可以和其他灵魂一样默默等待与亲人的再次相聚,可是却选择宁愿灰飞烟灭都要重返荒原,与崔斯坦在一起。经过老灵魂伊莱扎的指引,迪伦如愿以偿。灵魂何其多,都想飞出桎梏,为什么只有迪伦可以达成心愿?老伊莱扎说“不是这个地方不让他们走,而是这些灵魂自己束缚住了自己,在他们内心深处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会死,原地等待也许还能见到心爱之人,他们只是不敢冒失败的风险。”也许?可能?一切都不确定!迪伦不怕吗?怕!但是希望与爱打败了迪伦内心的恐惧,战胜了妖魔鬼怪。只要有一点机会与希望,无论结果如何,她都要试试!我很钦佩她,是呢,如果连试试都不敢,那机会从何而来?

  当然,没有谁能一直陪伴谁,生命里每一个出现的人都会渡你走过一程,教会你一些东西,然后各自继续前行。崔斯坦和迪伦结伴同行,崔斯坦的保护让迪伦不再孤独和害怕,迪伦的善良和勇敢带给崔斯坦前所未有的温暖和心动,这其实施两段荒原之旅,前一段,崔斯坦保护迪伦,后一段迪伦引领崔斯坦,他们相互依伴,也彼此成就。其实无需多言,他们一定会在人间拥有一段多彩幸福的生活。这就够了!人生的每个阶段出现的人和事都不会长久存在,但每次经历都会让你收获更精彩的人生。

《摆渡人》读后感15

  看完《摆渡人》这本书,感觉没有想象中震撼灵魂,也并非推荐中说的是“史诗般的巨著”。但也不像知乎中众人评价的玛丽苏般的一无是处。

  故事主要讲述了十五岁女孩迪伦在一次去探访生父的火车途中,遭遇车祸。醒来时已身处荒原,遇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主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迪伦抵御恶魔,引导其灵魂安全抵达该去的地方。

  迪伦面对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异常淡定,不哭不闹,与崔斯坦摆渡的其他灵魂截然不同。一路上披荆斩棘、一次次在恶魔的魔爪下逃生,荒原上只有两人彼此依靠,后来他们彼此相爱了。但崔斯坦作为摆渡人无法抵达迪伦要去的地方,最后在分界线他们从彼此的世界中消失。

  崔斯特开始了下一个灵魂的摆渡,迪伦到达了灵魂永生的世界,在那里她可以慢慢等待着她的.亲人、朋友在若干年死亡后,成功抵御了荒原魔鬼的侵袭后来到她身边,然后永不分离。但她毅然拒绝了眼前的安稳,冒着灵魂可能死去的危险,在萨利的帮助下再次走向荒原。

  幸运的是,在荒原她遇到了崔斯坦,在她的一再坚持下,崔斯坦同意与迪伦一起重返荒原,回到事故现场,找到肉体,一起还魂。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最终在医生的抢救之下,二人重回人间。

  整个故事平铺直叙,没有多大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去程的穿越荒原,作者描述了很多的恶魔、困苦,重返荒原时,两人都变得得心应手了,更多的是崔斯坦内心认为违背常理的做法的挣扎,他一直认为摆渡人就是他的宿命,不可抗拒。可在迪伦的坚持下,他打破常规,事实证明也未受到任何惩罚。

  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崔斯坦告诉迪伦她所见的荒原景色、气候,都是她心像的映射。她心情好时,荒原一片风光旖旎、晴空万里;她心情不好、纠结时,荒原就是“荒原”,天空低垂、黑暗,恶魔们也潜伏在周围。这就跟我们的生活一样,你看到、感知到的生活,就是你心里认知的映射。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这也是这本书抛给我们的问题。在我看来,每个人的灵魂摆渡人只能是自己。曾几何时,工作中渴望一个正义、正气、正能量的领导能引领自己,从工作技能到各种人生领悟,在关键的时刻能给予自己指导、帮助、激励;渴望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工作搭档,能一拍即合去共事。

  为此,年轻时在理想化的激情下,换了好几份工作,最终发现,遇到这样的领导、同事很难,几乎不可能。工作上还得自己踏踏实实去干,去学习、去思考。即使是一个团队,那些令人畏惧的、恐惧的、害怕的事还得自己去面对,去经历。

  也曾渴望爱人能像自己肚子里的蛔虫一样,知道、了解自己的想法,能为自己撑起那些软肋。可是再多的鼓励与支持,终究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去经历。自己内心的那些挣扎、困惑终究还得靠自己想明白、走出来。

  每个人终将是孤独的,每个人都得靠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去感知生活的喜悦和困苦,去做该做的,经历应该经历的。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你将你的快乐分享给别人,别人也快乐;你将你的痛苦诉于别人听,别人也痛苦,但这痛苦与快乐与你自己的痛苦与快乐根本不一样。这种感受包括我们最亲的亲人和朋友。

【《摆渡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摆渡人作文04-03

摆渡人读后感06-26

摆渡人的读后感01-12

《摆渡人》的读后感04-30

 《摆渡人》读后感04-20

摆渡人读后感06-29

《摆渡人》读后感01-21

《摆渡人》读后感12-09

摆渡人读后感07-06

《摆渡人》读后感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