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案

时间:2024-06-14 11:32:53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传统节日》教案【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节日》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教案【精】

《传统节日》教案1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见补充材料)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见补充材料)

  传说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见补充材料)

  传说四:冬至吃饺子(见补充材料)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见补充材料)

  (2)习俗二: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见补充材料)

  (3)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见补充材料)

  (4)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见补充材料)

  (5)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见补充材料)

  3.各地冬至习俗有不同

  (1)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2)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流行于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3)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四、庆冬至

  1.交流:引领学生走进冬至节齐过冬至节交流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是怎样过冬至的

  2.:自己家里是怎样过冬至的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等将择优评奖

  五、畅冬至

  1.畅想:下一个冬至你打算过?

  2.结合时令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或描绘出你最向往过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传统节日》教案2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象征意义。

  难点感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及文化的多元性。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诗,你知道是描写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展示你的答案!

  二、学习春节风俗

  师:春节时我国传统节日,各个地区在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那我们淮海地区在春节时,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学们有兴趣吗?

  1、干干净净迎新年

  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我们淮海地区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淮海地区在哪一天进行扫尘迎新年呢?它有什么典故呢?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我们装点一新的农家小院是什么样子?

  2、红红火火闹新年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在小院的大门上都看到什么了?它好看吗?那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原来它有好多典故的,下面就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1)倒贴“福”字

  (2)贴门神

  (3)动手做一做,你能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设计几幅春联吗,也让老人们高兴高兴。

  3、平平安安守新年

  除夕之夜,你们家都会做些什么呢,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给大家汇报汇报,看看大家有相同点吗?(畅所欲言)

  守岁,包饺子,放爆竹,看春节晚会,打牌,聊天……同学们,你们家都是这样过春节的吗?

  说一说:你放过爆竹吗?放鞭炮时很危险,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4、团团圆圆大拜年

  过年时,在大年初一你们都干些什么呢?拜年时你得到压岁钱了吗?

  关于拜年和压岁钱,老师还有两个典故呢,下面听老师讲一讲。

  想一想:你得到了压岁钱,,是怎样合理地使用压岁钱的呢?相互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讲一讲。

  三、活动与探究

  1、请结合你的经验设计一个最佳的欢度春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具创意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实惠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开心的过节方案。

  2、设计一张贺年卡,寄给你的家人和好朋友。

《传统节日》教案3

  设计思路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传承,慢慢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然而,在西洋节日盛行的今天,中国的传统民俗我们小朋友知道的还有多少?就如“腊八粥到底是哪八样东西?腊八节的来历?”这些问题,都是孩子们所不知道却又应该了解的。

  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想通过绘本故事向孩子介绍“腊八节”,知道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引发幼儿对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的好奇,从而初步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团圆美好的意义。

  活动目标

  1、听故事,跟着“小燕子”一起观察胖嫂家的变化,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腊八粥的材料,知道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

  3.体验故事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活动准备

  1、绘本《屋檐下的腊八粥》、PPT课件。 2、8种腊八食材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封面,引发兴趣

  1.老师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中的人物,对故事中的人物感兴趣。

  问题:封面人物是谁?它看起来像什么?她在那里做什么? 2、出示图书名字

  提问:书名中提到的东西,画面上有吗?猜猜故事里除了胖嫂,还有一个主角会是谁?

  二、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教师依次播放绘本内容,引导幼儿根据画面猜测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讲述

  1、出示PPT,提问:

  小燕子住在哪里?他们要做什么?(观察风景和燕子一家的变化。)

  告诉我为什么燕子去南方过冬。

  2、出示PPT页,提问:

  小燕子看见胖嫂在做什么?

  胖嫂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为什么?(观察图片,用文字简单讲述。)

  3、出示PPT

  匾里一共有哪几样东西?你都认识吗?猜猜胖嫂要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食材的名称、颜色。)

  4、出示PPT

  什么季节到了,小燕子拿着赢来的八样东西做了什么? 三、记八宝,玩游戏

  1、出示实物,分辨和认识“八宝” 燕子用配料做项链,打扮自己。你认为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

  2、游戏:八宝蹲

  游戏规则:幼儿每人选择一张食材图片,由一人开始边蹲边念食材名字,被念到食材名称的幼儿需立即回应,继续游戏。幼儿游戏1—2次。

  四、自助阅读,自主讲述

  1.疑惑:胖姐到底用这八种食材做什么?后来怎么样了? 2、和同伴一起看画面(从“吃腊八粥咯“到最后。) 胖嫂煮的是什么粥?

  胖阿姨一家看到小燕子的时候做了什么?

  燕子这一天过得开心吗?你知道这天是什么节日吗?

  小结: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逢腊八节人们都要吃腊八粥、团聚在一起,共享亲情和家庭的温暖。过完腊八就要过年啦!

  活动延伸

  欣赏童谣:

  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真香甜,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炸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传统节日》教案4

  一、活动背景:

  根据本学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身边的科学”开发与实施方案要求,我班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学生德育及精神文化的“科学的成长”来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探寻研究,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了解,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但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似乎对外国的节日兴趣浓厚。“愚人节、圣诞节”等外国的洋节日学生们说起来头头是道,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并不是很了解,要不就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要不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风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我班师生开展《走进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热爱,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增长知识和才干,完善自身,立足社会。

  二、活动目标:

  (一)总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更深了解,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每个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

  (3)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2、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自制与节日相关的小书签比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华民族。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二)本课时目标

  本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并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分组。

  三、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探寻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方法,确定实践活动课题,进行分组。

  四、活动准备:传统节日的图片和录像课件

  五、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定主题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漂亮的图片,想不想看看?课件展示图片

  师:图片上出示的是什么?生答。师:嗯,都是一些节日,你们喜欢过节吗?都喜欢过什么节呀?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节日,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节日, 你们能不能猜一猜老师喜欢哪个节日呀?生猜。

  师:对,你猜对了,老师最喜欢的`节日是端午节,因为端午节有一项习俗是老师最喜欢的那就是吃粽子,粽子好不好吃?你们也喜欢吗?端午节可不止吃粽子这一项活动,关于端午节还有很多的知识和学问呢,老师搜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像端午节这样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叫传统节日,你们还想不想了解除了端午节之外的传统节日呀?生答。

  师:那今天的综合实践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板书:中国传统节日),去探究更多与节日有关的学问,好不好?(出示课题课件)

  (二) 确定子课题,分组

  1、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师:结合刚才老师出示的端午节资料,谁能说说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表述。)

  预设:(1)我认为传统节日就是中国的节日。(2)我想补充一下,我认为传统节日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族节日。(3)这些传统节日里面都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盼望。

  课件出示: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都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像这样从古代就已产生,一直流传至今,并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传统节日。

  师:那谁能根据你刚才看到的图片和生活经验来说一说除了端午节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预设: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各节日图片)

  2、拟订子课题,分组。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组建小组: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自由合成一个小组。(教师鼓励各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和有号召力的口号,这样可以增加集体的凝聚力。)

  (3)统计分组情况

  春节组、元宵节组、清明节组、中秋节组、重阳节组。

  (4)教师调节分组

  预设:

  1、如出现落单现象,在征求该生意愿的基础上将他推荐到某一组,为避免出现小组不愿意接收的情况也为了保护被分配学生自尊心,要提前进行感情沟通,确保顺利分组。

  2、如果出现优生、差生或男女生扎堆现象,要帮助学生明确分组的意义并认清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建议学生到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小组去。

  3、如果出现同一组人数太多时可分成两组进行同一课题的研究,如果人员太少,鼓励该组学生可自行寻求外援。

  如果出现其他分组情况,一切以尊重学生意愿为前提,保护学生活动积极性为出发点进行随机调配。

  (5)推选小组长。

  (三)制定研究计划

  师:老师想问大家,对于你喜欢的这个节日,你最想知道什么呢?请各自写在问题卡上,一会儿我们以组为单位汇报一下。

  师:请清明节组先来汇报,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看看你想要知道的问题是否与他相同。

  预设:

  (1)了解传统节日(换成自己组的节日)的由来。

  (2)收集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

  (3)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

  (4)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

  (5)搜集与之有关的诗歌、文章。

  师:老师将大家说的归纳了一下,请看,这些都可以作为你下一步活动的研究内容。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确定了下一阶段的活动课题,下节课我们要为我们的活动制定一下计划,你打算怎么做,每个同学都负责做什么,课下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先行商量一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制定。好,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觉得很开心,有一种过节的感觉,那我们就把这种好心情带到接下来的活动中去,好不好?同学们再见!

《传统节日》教案5

  我们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传统节日及相应的风俗背后所寄寓的美好情感,从已然形成的节日文化交流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在考察探究活动中体会传统节日及对人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影响,培养主动传承民俗文化并不断补充完善的积极性,提升主动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感。

  3.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通过网络和文献阅读、咨询家长及民俗高手、与小组同伴团结协作等多种形式探究传统节日里的民俗民风,并形成一定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创造性的展示收集的成果,并将成果有效延伸,为低年级学生做好讲解与实践传承的精彩示范。

  活动准备:

  1.以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节日里的民风民俗为主题,进行广泛的书本和网络阅读。

  2.根据自己的兴趣,从节日穿着、节日美食、节日住所美化、节日出行等方面选择其一进行重点调查和研究,同时兼顾小组分工和自己的独创性研究。

  3.成果展现方式可以是文本、图片、实物、视频和表演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通过风俗图片联播,引导学生看到传统节日。

  2.提问学生通过图片看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3.揭示活动主题:我们的传统节日。

  二、交流探究

  1.通过故事探讨传统节日的由来。

  2.交流同类主题的故事,及时补充。

  3.评析故事探讨的形式。

  4.点拨学生如何收集传统节日故事。

  三、讨论分享

  1.品味民谣文化,通过民谣了解节日的风俗。

  2.欣赏民谣里的风俗,探究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四、民族创意展示

  1.小组汇报穿着佩戴方面的风俗,同类收集的小组补充。

  2.小组配图介绍节日美食方面的风俗。

  3.全班同学信息共享,探讨节日的风俗活动。

  吃粽子是为了缅怀爱国诗人XXX,后来也被用来祝福学子金榜题名。而吃重阳糕则象征着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同时也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在节日住所美化方面的风俗中,常常会贴门神来保佑平安。小组可以配图介绍这个风俗,同时全班同学也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住”上的风俗。

  在“行”方面的风俗中,清明踏青和端午节赛龙舟都是很有代表性的。XXX踏青正值春和XXX,是欣赏大好春光的好时机,而端午节XXX则是为了缅怀爱国先人,继承爱国传统。

  小组可以介绍这些风俗,同时全班同学也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行”上的风俗。

  听完小组交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到不同节日的风俗惯,这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

《传统节日》教案6

  综合性研究活动《中华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展示活动成果。

  2、通过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的成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入题目:

  1、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了解,相信大家很有收获,现在我们就来在班中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中华传统节日)

  二、解决问题,汇报结果

  (一)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汇报研究的节日专题。下面先请各小组负责人举起标志牌,大声宣读一下你们组研究的节日专题。

  2、全班交流。下面就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把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边听边想,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

  哪个小组首当其冲来展示你们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些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等)(板书: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录音片段)

  除此以外,当学生有个性化的展示时,教师应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以下的展示形式:

  水秀中华

  A、写一写过节的进程。

  (1)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把自己的作展示给人人看。

  示例: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团圆日,我们会放烟花、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

  大年三十这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来了,爷爷和爸爸在贴春联,我在旁边递东西,奶奶忙着剪窗花贴在窗户上,妈妈忙着准备团圆饭。忙完这些,我们就坐着看电视,等待夜晚的到来。

  夜晚终于来了,我和爸爸抬着烟花和花炮来到空阔的前坪燃放。我们首先放的是花炮,一条长长的.花炮放完以后,我们就放烟花,把引线点燃后,烟花就开出了花儿,那时的天空全部被花儿遮住了,摩登极了。烟花一个一个放完了,我们就称心满意的进屋,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陶陶!

  过年真开心呀!要是每天都像过年一样就好了!

  B、展示活动成果

  民间工艺组的制作展示:现场剪窗花,赠送个人作品等。 民族艺术组的表演展示:现场写一幅对联,现场画一幅图画等等。

  诗词赏析组的朗读展示:配乐诗朗读,节日诗词表演,对诗等等。

  民俗风情组的话题展示:教大家包粽子、包饺子。 神话故事组的趣味展示:我来演,你来猜!

  节日美食组的多方位展示:现场赠送月饼、粽子、饺子等。 (板书:民间工艺组民族艺术组诗词赏析组民俗风情组神话故事组节日美食组)

《传统节日》教案7

  一、课文简析。

  这首儿歌按照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人们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表达了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敬重之情。

  二、生字及笔画

  (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

  (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大街小巷:意思是城镇里的街道,形容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先人:祖先(常指祖父辈以上的)。

  祭扫:到墓前祭奠亡灵,并打扫坟墓。

  乞巧: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称为"乞巧"。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给天帝织云锦,天帝用天河将他们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喜鹊在银河上给他们搭桥,称为鹊桥。现多比喻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

  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登高:重阳节登山的习俗。

  团圆:团圆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

  五、近义词。

  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先人——祖先、团圆——团聚、转眼——瞬间。

  六、反义词。

  先人——后人、热闹——冷清、欢笑——痛哭、团圆——分离。

  七、多音字。

  重:

  [ zhòng ]重要、体重。

  [ chóng ]重复、重阳。

  传:

  [ chuán ]传统、传说。

  [ zhuàn ]左传、自传。

  八、练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2、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转眼、团圆、热闹。

  3、课内阅读。(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春节到,人欢笑,

  贴(),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过端午,赛(),

  粽香艾()满堂飘。

  七()七,来乞巧,

  牛郎()会鹊桥,

  过(),吃月饼,

  十五圆月()。

  1、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通过()()()()等方式来欢度中国年。

  2、端午节人们()()(),传说为了()。

  3、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4、选做: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1)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2)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传统节日》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等15个生字,会写“转、贴”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的识记和书写。

  2、流利朗诵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节刚刚过去,你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呢?(收红包、逛花市、拜年、贴春联……)

  2、小朋友们的节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像春节这样的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很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读音(传: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多种形式读童谣

  1、请学生借助拼音,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好课文。

  2、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板书),童谣有两个的特点,一是顺口,二是有趣。为什么呢?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简单,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很押韵哦。所以你们不知不觉地就齐读到一起去了,就是你们不知不觉的齐读就把童谣的特点读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们刚刚齐读起来啊特别好听)。

  3、齐读。

  4、请生自由练习读。

  5、男女生比赛读: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呢?男女比赛读读看。

  6、小组赛读:一个句号是一句,这篇课文正好有八句,我们有八列小火车,一列读一句,看看那一列小火车开得。

  7、快读: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提高难度了可不可以?这次我要加快速度读,你听:春节到……(快速读)。这次还是男女生比赛,但注意要快而不乱,看看男生快还是女生快(读乱了就打住接上重新读)。

  8、慢读:快的读好了,我们还能再升级,怎么升呢?这次我们要读得慢一点。(范读)听出来了吗,老师把每一句后面押韵的字拖一点声,想学吗?(齐读)

  9、数传统节日:这首童谣告诉了我们哪些传统节日?(课件节日变红)重阳之后转眼又到新春,中国人就是这样按照这个顺序在庆祝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中度过一整年的。

  10、拍手读。

  11、拍桌子读。

  12、同桌对拍读:不仅能拍着桌子读还能跟同桌拍手读呢!可快可慢。

  13、全班同桌拍手读:坐端正,哪一组同桌想上来表演,既然这么多人想来那我们就全班一起这样不快不慢地读。准备好了吗?预备起……

  14、根据部分生字提示读:

  大家拍着手也读得这么好,那我去掉一些字你还会读吗?可以拍着手读哦。

  春节到,_______,贴窗花,_______。

  元宵节,_______,大街小巷_______。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______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____________。

  过中秋,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________。

  转眼__________,全家团圆真热闹。

  三、识字

  1、补充生字读课文:

  刚刚是那样空着的,老师一变又这样空着了,这次我们拍着桌子,全班再来一遍:

  春节到,人欢笑,______,放鞭炮。

  ____节,看花灯,________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____。

  过端午,赛____,粽子________飘。

  七月七,来____,________会鹊桥。

  过中秋,吃____,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____,踏秋____去登高。

  ____又是新春到,全家____真____。

  (横线依次出现红色生词)

  2、齐读生词。

  3、生字卡片:

  ①又轻又快拿出字卡,注意叫着它们的名字摆在桌上。

  ②字卡游戏(找生字)。

  4、区分生字结构。

  四、写字

  1、小学语文写字14页,描一个写一个。

  2、“舟”:最后三笔笔顺为“点、横、点”;

  “团”:先写“才”,最后再封口。

  3、《知识与能力训练》23页练习。

《传统节日》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土、苏”等7个新字,能写“福、羽”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背诵古诗三首,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词的大意,了解古诗词描绘的节日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背三首古诗,默写《清明》,领会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录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挖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了传统节日更丰富的人文情感。

  1.创境感知美

  教学时可充分挖掘诗歌的审美价值,引导学生在想象世界中用语言文字感受古诗画面之美,在朗诵中领略古诗音韵之美,领略古诗之美。深入探索古诗意境 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美、体验美、分享美,从而获得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文中解释了一些词,学生可以自由运用这些注释来理解诗的意思。 如果没有注释,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结合课文中的诗句和插图的内容来理解。 例如“元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春节习俗的亲身体验来理解。 可以复习二年级下册的课文——童谣《传统节日》介绍的中国传统节日,然后结合本课的三首古诗词,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收藏积累描写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可以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爱入国,以朗读为主

  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突出朗读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引文、模读、听录音、仿读等方法,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理解。通过大声朗读,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逐渐熟悉。

  教学准备

  1、预习大纲:完成《状元课堂·好学例》相应的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大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 搜索有关其他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

  课程目标

  1.认识理解“屠苏”字,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词的节奏感,读出阴郁的情怀。

  3、背诵古诗词,理解古诗词描绘的节日场景。

  教学过程

  第一节设疑解题明诗

  1、猜字:一步步展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是什么字。 让学生感知“元”的意思是“头、开始、第一”。

  课件介绍:

  “元”字的演变过程

  2、解惑:正月初一为什么叫“元日”?

  3、交流:你知道春节在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和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就可以交流春节的习俗。

  Plate 2 多种形式,读懂诗歌

  1、古诗词自由朗读,读法不同。

  (1)比较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结合词汇表或参考书,自由阅读《元日》,不流利的部分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发音。 强调“屠苏”和“通通”的发音。

  (3)班内交流与评价。 老师读。

  (4) 点名朗读。 (重点检查“爆、涂、变、福”的发音)

  (5)推荐一位同学展示阅读。

  2.读节奏。

  (1) 古诗词韵味十足。 你能试着边打节拍边读一首古诗吗?

  (2)学生练习阅读。

  (3)教师点名朗读,师生点评。 (课件展示古诗朗读节奏)

  课件介绍:

  鞭炮/声响/一岁,春风/送温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日日,常放/新桃/换旧符。

  (4)在组内敲打节拍,齐声朗读《元日》。

  3.抓住要点。

  (1)圈定风俗。 朗读古诗词,想想诗人写的春节习俗,试着把它们圈起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歌。

  (3)学生交流、探究。

  ① 理解“一岁除法”。 (除了:删除,去世)

  ②了解“屠苏”。 (了解“屠苏酒”,课件展示了关于屠苏酒的信息)

  屠苏酒

  屠苏酒是我国古代春节饮用的一种药酒,又称隋酒。 相传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辟邪防瘟疫。 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 喝屠苏酒,要按照老三的顺序。 原因是过年孩子大一岁,大家都要恭喜,而老人过年就要减寿一岁。 晚点喝就是祝他们长寿。 .

  ③ 理解“暖”字。 喝了屠苏酒后感觉如何? 它是什么样的?

  ④认“桃符”。 (课件展示的是《桃花符文》的图片)

  桃符是古代过年挂在大门上辟邪的门饰,是春联的前身; 贴桃符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 人们通过悬挂桃符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祈求新的一年。

  (4)指导写“福”字。

  ①看“符”字的形状: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上面可以刻字,是竹子的开端。

  ②观察“福”字的结构:上平下大。

  ③教师书写,学生抄写。

  (5)全班交流,老师拍照点评。

  【设计意图】

  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看注解、看图来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 抓关键词读古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Section 3 读起来很美,想像图

  1、创造意境,想象画面。

  (1)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2)创造意境,引导想象。

  (3)学生描述这首诗的画面。

  2、引导朗读,体验意境。

  (1)再读《元日》,找出最能反映诗人情感的词语。

  (2) 学生围圈交流。 “暖”不仅指温暖的春风,还表示温暖的心情; “曈曈”指灿烂的阳光,表示愉快的心情; “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心情愉快。

  (3)联系创作背景,体验诗情画意。 (课件展示了王安石的侧面)

  课件介绍: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20岁之前,他随父亲走遍大江南北,了解民生之艰辛。 他从21岁开始做地方官,做了很多有益于百姓的事。 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丞相,主张变法,实行新政。 这首诗写于诗人刚实行丞相新政时,看到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过春节的景象,想到改革伊始的新气象,写下了这首诗.

  (4)谈谈诗人写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

  (5)按名字朗读全诗。

  3.练习背诵古诗词。

  要想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 借助古诗词中的关键词,细细品味,揣摩其意,感同身受。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第 4 节扩展和延伸,读出场景

  1.课件展示描写春节的诗歌,学生自由朗读。

  孩子们被逼着不睡觉,夜里互相看着欢喜。 ——苏轼《寿隋》

  屠苏还没有举起半盏灯,灯前的草地上写着一张桃符。 ——陆游《大雪》

  万物迎春送蜡,岁末今夜。 ——戴姑姑《除夕》

  2、讨论:谈谈诗人在这三首诗中所描写的令人难忘的春节情景。

  3. 课堂作业:在垫子上写“福”字。

  (1)学生练习写作。 (提示书写姿势、字的结构布局等)

  (二)交流评价。

  4、拓展延伸:调查了解春节期间家乡的传统习俗,完成一幅春节画报。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教案10

  部编二下《传统节日》课文原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 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 街 、扫 、舟 、艾、 转、 团 、热、 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 、元 宵 、满 堂 、 乞巧、 牛郎、 月饼、赏菊、 小巷

  3、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 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0xx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部编二下《传统节日》课文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传统节日》教案11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1.春节有关知识。

  2.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 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 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春节方面的知识?

  古诗词必背: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 户瞳 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节日》教案12

  活动目标

  1、 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来认识、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义。

  2、知道过了新年又长一岁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组织谈话、观看大人们的庆祝活动、学习歌曲和儿歌来了解认识元旦。

  活动准备

  新日历一份,以及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迎接新年的CD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新年

  (1)出示日历讨论:

  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象征意义?

  (2)观察碟片:大人们怎样迎接新年的到来?

  (3)我又长大一岁了,应该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活动二;学习《新年好》歌曲

  (1)看CD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新年的?新的'一年你最想说什么?(锻炼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欣赏歌曲《新年好》。

  (3)学唱歌曲。

  (4)为歌曲配上动作,随音乐载歌载舞。

  活动三:试一试

  试着学习用英文唱《新年好》

  教学反思

  看着CD上热闹的场面,孩子们兴趣很浓,感到非常新奇、有趣,歌曲

  学的也非常的快。对用英文唱《新年好》也很有激情。

《传统节日》教案13

  活动名称:

  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传统节日》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识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生字。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看看哪些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给大家提示一下。

  2、重点指导:贴、街、转、闹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把握结构。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3)转字最后一点也是难点。

  (4)闹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市”字。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春联、走亲戚。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7、重阳节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

  (2)教育学生学会尊敬长辈。

  四、再读课文,感受传统文化。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五、拓展延伸。

  1、说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3、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哪些节日是有民族之分的?

  六、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七、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传统节日》教案15

  一、设计意图

  在植树节到来之际,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每幼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小、中、大年级拟开展植树节—“我是菜地小卫士”的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农作物的种子,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瓜果蔬菜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3.12

  (二)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瓜果蔬菜与身体成长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激发幼儿参与菜园种植活动及爱护保卫菜园的意识。

  3.培养幼儿劳动技能,了解种植蔬菜才瓜果和保护菜园的益处,在集体劳动中学习与人配合、协作,增强团队意识。

  4.给予幼儿亲近自然的机会。

  (三)活动准备

  轮胎、剪好的雪碧瓶,铲子,各种蔬菜种子、爬山虎枝条、菜。

  (四)活动地点

  幼儿园四周轮胎及阳台绿化。

  (五)活动具体内容

  1.向幼儿讲解活动意图,了解活动意义。

  2.观察分辨菜苗与杂草的区别。

  3.带领幼儿到种植园,各班划分包干区域。

  4.播种春天易生长的蔬果种子、埋上爬山虎的枝条。

  5.贴上菜。

  (六)活动注意事项

  1.各班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2.区分菜苗与杂草的区别。

  3.注意安全,认真负责地完成这项活动。

  三、活动反思

  在植树节到来之际,我园各班组开展了植树节—“我是菜地小卫士”的活动。旨在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增强孩子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认认真真的将种植园地中的`杂草一一拔除,并亲手播种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长的农作物的种子和爬山虎。在活动中,孩子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播种时,促进了孩子们对瓜果蔬菜生长的了解,逐步形成绿化的概念,增强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传统节日》教案】相关文章:

《传统节日》教案11-05

传统节日教案10-13

《传统节日》教案06-07

传统节日教案通用01-03

(推荐)传统节日教案05-24

《传统节日》教案【优秀】06-14

《传统节日》教案(精选15篇)05-20

《传统节日》教案(15篇)11-05

大班教案:《中国的传统节日》11-05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