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4-06-14 18:09:33 音乐 我要投稿

大班音乐说课稿【荐】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乐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音乐说课稿【荐】

大班音乐说课稿1

  一、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的节奏性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深入地接触理解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因此,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选择用《葡萄牙进行曲》这个节奏感比较强,而且清晰简明的乐曲。它其中运用了多种乐器伴奏,产生丰富的听觉感。这也吻合了《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儿童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同时也能够调动幼儿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知音乐,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结合《纲要》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变化并能够把它具体化。

  2.学习尝试用多种形式来表演不同的节奏。

  3.积极参与活动有表演的欲望和兴趣。

  三、重难点

  重难点:而本活动我选取的音乐节奏较轻快。前一部分拉宽的附点结构是让孩子初步感知这首音乐的大致节奏,第二部分则是通过再一次出现的的小猴子将幼儿们带入另一种节奏,这样有梯度的逐次增加难度,最后利用图谱形式再次感知音乐的节奏性。这就是本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完整表现音乐,情趣盎然。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反复去感受这乐曲,这就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过程

  这次的音乐活动主体大致是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用小朋友们都喜欢在床上跳的想法,通过一只小猴子在床上开心的跳引出第一种附点节奏,然后大家来学学小猴子的方法;再利用第二只猴子引出又一种不同的节奏方式;然后是照例出示第三种节奏。这样依次增加难度,也能逐步引起幼儿想要挑战的兴趣。最后运用手和脚的图谱再次强化音乐。结束部分是再次回到三只猴子,并强调安全意识不能在床上乱跳。

大班音乐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捏面人》这一活动选自省编教材大班上册主题五《神通广大美猴王》中的一首说唱歌曲,含有一些京剧中的韵味。当唱起来的时候,朗朗上口,很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念白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这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歌曲中加上念白部分体现了教改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可根据所想到的即兴创编歌词,使他们既有成功感,有不破歌曲的完整性,此外,捏面人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经对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越来越陌生,我想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萌发对民间艺术的一点热爱。

  2、分析孩子:

  身心发展特点: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班幼儿抽象能力明显萌发,开始掌握认知方法。因此,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从幼儿已有经验水平看,大班幼儿会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能大胆地、独立地在集体面前进行歌唱表演,即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3、说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稚趣生动的风格,体验边唱边表演的乐趣。

  (2)能按歌曲中不同节奏,学习用京韵演唱歌曲。

  (3)根据捏面人捏出的面人形象创编歌词。

  4、重、难点:

  重点:感受说唱的表现形式。难点:能即兴在念白部分创编歌词。

  二、、教学准备:

  便于幼儿更形象、直观的学习歌曲我做了以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泥娃娃的歌曲,之前已掌握了一些捏面人的相关经验,为引出捏面人做好准备。

  物质准备: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图片,捏面人磁带

  三、说教法:

  歌唱活动不仅仅是教唱,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本次活动是一个多元的综合活动,有社会活动的参与,有科学方法的引导,有健康内容的渗透,更有富有艺术性的表现。教法如下:

  (1)视听唱: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孙悟空等形象鲜明的图片,和老师声情并茂的表演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2)启发式教法:运用韵律活动、语言、动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愉悦中感受与体验音乐,能主动的投入到歌唱活动中。

  四、说学法:

  1、自主欣赏:本活动中老师的动作表演、图片的展示吸引幼儿主动感受音乐,在有层次的分段感受音乐中自然而然习得歌曲。

  2、多渠道参与法:在这节课的.过程中,让幼儿借助观看形象鲜明的多媒体图片、同伴间的讨论老爷爷捏的面人激发幼儿情感,肢体表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多种感官帮助幼儿感受说唱歌曲的特征。

  五、教学过程设计:

  《捏面人》是艺术领域中的歌唱活动,总的思路为:

  韵律活动激发兴趣→多种形式熟悉歌曲→激发情感角色演唱→创编新歌词。

  (一)歌表演《泥娃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学一学泥娃娃的样子吧!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歌表演《泥娃娃》

  2、教师:泥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呀?(泥巴)。今天啊,我特意请来了一位北京老爷爷,老爷爷的本领可大啦,他还会用面粉捏出各种各样的面人呢(出示课件)。来,请小朋友们来瞧瞧。老爷爷都捏了什么啊?

  3、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开始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理解歌曲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有节奏的练习说白部分。

  1、教师:老爷爷捏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我们一起来夸夸老爷爷吧(有节奏并加适当的动作)。

  2、教师:老爷爷啊,今天还想来捏几个面人,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老爷爷又捏了啥?教师跟着琴演唱歌曲《捏面人》,说白部分,教师不唱,做动作。

  3、教师:老爷爷又捏了啥?你看出来了吗?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来回答。

  幼儿回答一个后,让幼儿学一学动作。教师按顺序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根据回答,跟着琴,边说白边做动作。

  4、教师:“老爷爷,捏一个”这四张图片,怎样说更好听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着节奏谱(出示节奏谱)拍一拍,再完整地说一说。谁能来试一试?请幼儿拍一拍。

  5、教师:老爷爷,捏的这些面人,都是什么故事里的人啊?(西游记)

  (三)分角色演唱歌曲,让幼儿完整的对歌曲进行体验感知。 (1)接下来老师来演老爷爷(唱前半部分),你们来表演面人,(说白)好吗?幼儿:好!在幼儿表演时,教师在每个乐句,预先只做一个动作提示,幼儿有节奏地念白第二部分,并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尝试演唱乐句的最后一句“你说是啥就是啥”。(谁来唱一唱最后一句,听起来有点像在唱京戏,我们要把他唱的生动有趣)你们学得真棒!奖励个别幼儿(2)和我一起演老爷爷,好吗?幼儿:好!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教师尝试唱每个乐句的一部分,其余用动作提示幼儿自主演唱,并在幼儿演唱第二部分的后两句时,不做任何提示动作,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完乐曲。

  (四)幼儿自由讨论,引导创编歌词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的故事,我也想编一个属于我自己的故事。你们想吗?

  2、教师:赶快和好朋友商量商量,捏个什么故事好呢?幼儿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刚才啊,我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愿意来说说看?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喜羊羊和灰太狼》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棒!记得很牢哦!来,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好不好?(而且要唱出它的生动、有趣带有唱京戏的韵味)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教师:现在我们就对着客人老师唱

  教师:要是小朋友唱的忘记了,客人老师要做动作提醒我们,如果小朋友唱得好,请客人老师帮我们喊‘好’。现在我们先来试试

  (5)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而且还自己创编了《捏面人》的歌,小朋友还知道了捏面人是北京人民间流传下来的手艺。你们还想让老爷爷捏什么呢?编一编可以去唱给客人老师听也可以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好不好?教学反思: 《捏面人》这首歌曲,让孩子们的心灵与古朴的艺术亲密

  联系在了一起。在孩子们原有经验基础上,我们再帮助孩子们了解一些面人的工艺,拓展了幼儿的知识面,更加丰富了对传统工艺的了解。曲调中渗透了些京韵味儿,歌词中融合了儿童喜欢的故事人物的形象,易引起幼儿的共鸣。同时教师采用生动、富有表情的体态动作,帮助幼儿轻松学习歌曲。并通过创编等手段,让幼儿在不断接受挑战自我中感受快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大班音乐说课稿3

  当幼儿进入动感天地这一主题后,对周围各种各样的运动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不断地探究、观察、感受、认识周围的物体运动现象,他们初步了解到“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这一简单科学道理,对此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鼓上的小米粒》让幼儿感知到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巧妙地将有趣的科学与歌曲教学结合在一起,满足了幼儿的探究欲望,丰富知识和经验。就如里面的歌词“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的轻,米粒跳得低。”这个形象的语言使孩子对敲鼓的轻重与米粒跳舞有了具体的认识,同时通过图谱的演示,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让幼儿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整个活动设计如下: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玩玩、唱唱中学习歌曲,感知乐曲的强弱变化。

  2、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

  重点:感知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能边唱边开心地表演。

  活动准备:小鼓,米粒,图谱

  活动过程:

  一、拍打小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出示小鼓),是谁呀?(小鼓).小鼓知道我们小朋友可会唱歌了,今天它也要给我们唱歌,你们听!小鼓是怎么唱的.啊?教师有节奏地拍打小鼓。(引导幼儿学习歌曲中的第一句“咚咚咚,咚咚咚,小鼓在歌唱”)

  评析:开门见山地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小鼓是怎么唱歌中感知音的强弱的变化,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二、以多种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感受歌曲强弱变化。

  1、小鼓说:我一个人唱歌太寂寞了,我要请我的好朋友陪我一块儿唱歌跳舞,我们看小鼓的好朋友是谁呀?(出示米粒)

  小鼓说:我来唱歌,米粒你来跳舞好吗?你们知道米粒会怎么跳舞吗?并将米粒放在鼓面上,让幼儿观察米粒跳舞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小鼓没有唱歌)

  2、你们看仔细了,小鼓开始唱歌了,米粒是怎么跳舞的?(老师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拍打。)

  教师敲小鼓,并提问:小鼓唱歌,米粒就会怎样?小鼓又要唱歌了,我们听小鼓这次唱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说一说,小鼓是怎么唱歌,米粒是怎么跳舞的?)为什么小鼓唱歌米粒就开始跳舞了?(引出物体振动)

  小结:是呀,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同样引出------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幼儿学说相应的歌曲“小鼓唱的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感知歌曲的强弱变化)

  3、老师边拍打小鼓,幼儿扮米粒,根据歌曲的强弱学说、学做相应的歌词(动作)。

  4、请一个幼儿敲打小鼓,其余幼儿扮米粒,根据小鼓的不同变化,做相应的动作,并说一说。

  评析:我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我在鼓上放了许多颗小米粒然后用不同的力度敲打,这样既能激起孩子敲打的兴趣,又能让孩子用更多的感官来感觉轻重,用眼睛看:米粒跳的高低;用耳朵听:声音的轻响,手臂的力度和和轻重的关系等,在孩子们学学米粒跳舞中,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环境中尽情的感受,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敲鼓轻重的技巧。同时从歌曲的重点入手,将重点先提出来引导幼儿熟悉、感知、化解了教材的难度,重点理解“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减轻了幼儿学的负担,使孩子们学得轻松而有趣,并在学做米粒跳舞中,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三、看图谱有节奏地完整学念歌曲。

  1、逐一出示图谱,你看懂了什么?让幼儿根据图谱说说每个图谱所表示的意思,帮助幼儿再此理解歌曲内容。

  2、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幼儿看图谱教师完整地有节奏地念歌词一遍。

  3、幼儿看图谱完整学念歌曲几遍。

  评析:通过图谱的演示,在幼儿理解图谱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四、学唱歌曲。

  哇,你们真能干,都会看着图谱完整地学说歌词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1)看着图谱跟琴完整学唱。

  2)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用肢体大胆表现。

  引导幼儿找寻自己身上的部位当作小鼓,和小米粒游戏。

  小结:小朋友把小鼓的声音唱得真好听,有响有轻,米粒跳舞也跳得很高兴。

  现在请我们的小手来做小米粒,在我们身上找一个地方当小鼓,找哪呢?------比如大腿上:我们就把我们的大腿当小鼓吧,小米粒们准备好。)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再找其他部位表演。

  评析:尝试把身体不同部位当成小鼓,,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轻重的变化,如老师来敲鼓,孩子们根据老师敲的轻重不同,用身体各种动作来表现高低、轻重、大小等等,体验扮演小米粒的乐趣。

  延伸----小米粒还可以在很多地方跳舞,你们觉得还可以在哪里跳呢?(幼儿自由回答),然后随音乐出活动室(我们现在到到操场这个“大鼓”上去跳舞啦)。

  评析:适度的延展活动可以保持幼儿园继续唱这首歌曲的兴致,同时进一步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五、活动反思: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首比较好的歌曲,节奏性强,旋律活泼简单易于幼儿接受,是孩子非常喜爱的。在这个活动中,以幼儿喜爱的乐器——小鼓“唱歌”的形式导入活动,不仅使孩子们对鼓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通过把学唱歌曲与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感受、体验击鼓的不同力度和频率与鼓面上的小米粒的动态变化的关系这一物理现象,获得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歌词,避免了生硬的歌词解说。让孩子们在学跳米粒的轻松氛围中,掌握了敲击轻重的技巧和米粒根据轻重跳的高与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代替了枯燥的讲解,用具体直观的物品代替了抽象的表述,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同时在扮演小鼓唱歌、米粒跳舞的游戏中,动静交替,层层相连,逐步递进。幼儿玩得特别高兴,充分体现愉快教学给小朋友带来的乐趣。

  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大班音乐说课稿4

  一、设计思路:

  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幼儿园课程中不乏诗歌教学,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诗歌中的内容,是否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在此之前,我发现很多大班小朋友都会背《咏鹅》这首古诗,但幼儿对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所传达的情感却一无所知。

  而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够体会音乐所传达的如欢快、悲伤等情感。所有我选择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大班音乐活动《咏鹅》。将语音教育与音乐教育及美术、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让幼儿随音乐吟诵了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吟诵,又让幼儿大胆的进行分组表演,富有创造性的表现了自我的感受。

  二、作品分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所作,让我们体会到了童心、童趣。这首音乐作品采用五声调式,傣族风格的曲调,辅以锣鼓配器,表现孩子眼中鹅的可爱姿态。音域控制在六度以内,节拍是四四拍。四拍子曲子比两拍子曲子速度稍慢些,符合五言诗的吟诵和歌唱特点。歌曲没有大的跳进,曲调简单、清新、优美,琅琅上口。适合大班孩子进行吟诵、演唱和表演。

  音乐作品分为三个部分。音乐开始部分是古诗《鹅》的吟诵,中间是歌唱部分,最后是尾声音乐。各部分旋律过渡自然,由开始的吟诵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歌唱部分,而最后的尾声,没有唱词,很适合吟诵古诗以达到完整的效果。

  三、活动目标:

  根据纲要中提到的:"要引导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艺术活动的理解和感受。"这一要求,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结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了三个方面的目标:

  1、从音乐节拍入手,感受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发展幼儿情感社会性能力的目标)

  2、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的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表现。(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目标)

  3、探索并尝试根据古诗情景进行绘画,表演,节奏配乐等活动。(拓展幼儿多元智能方面的目标)

  四、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的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表现。

  难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的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表现。

  在这节音乐中,我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当中的"卡农"的表现形式,对幼儿进行古诗词"卡农"的吟诵。将幼儿分为两个声部来进行古诗的吟诵,还要合着音乐的节拍来吟诵。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一次尝试,对于孩子也是一个新鲜的活动。第一次接触"卡农"。所以,我把"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中,有节奏的吟诵古诗词。尝试用卡农的方式来表现。"这一目标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感受和感知"重点加以突破。

  五、说活动过程:

  这节音乐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导入,聆听。听,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幼儿期是听觉训练的敏感期。在音乐活动的开始,请孩子听《咏鹅》的伴奏,我在背景上画上大白鹅。请幼儿自由讲述大白鹅的样子,并用动作来模仿大白鹅的样子、大白鹅游泳的样子。

  第二个环节是感受感知歌曲。继续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的初步感受音乐之后,进行古诗接龙的游戏,带领孩子感知音乐的节拍,也就是稳定拍。

  在这一环节来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三种游戏方法。

  1、两句两句的接。带幼儿拍手,以两种节奏来接龙。

  一种是古诗吟诵的节奏。

  (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种是歌曲演唱的节奏。

  (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变换音色用高低音来吟诵,继续感知节拍。

  3、卡农的方法进行接龙。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先说,说完诗的第一句后第二组在开始说。

  在这三个游戏的环节中,都要求幼儿要拍手,拍稳定的节拍来进行。

  最后是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表现和表达。给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准备了三组活动:

  一组表演:小朋友可以用上小道具(红色的小鸭掌),根据每一句诗的内容来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演。

  二组绘画:根据音乐和诗词来绘画。

  三组配乐:可以合着音乐来配乐。

  鼓励幼儿自由到自己喜欢的区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这节活动的理解和感受。活动结束后,可继续开展拓展和延伸的活动。在班级区角活动中,继续投放上述的材料,让孩子继续感受和表现自己。

大班音乐说课稿5

  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和老鼠》是一部深受幼儿喜爱的片子。故事讲述了黑猫汤姆受尽老鼠杰利欺负的事情,诙谐、幽默。幼儿对于老鼠那种不畏强大、机智勇敢、聪明幽默的表现非常喜欢。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了这首首情节幽默、诙谐的歌曲——《老鼠画猫》,让幼儿感受歌曲的不同风格,学习说唱形式的演唱方法并尝试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学会演唱歌曲《老鼠画猫》。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用说唱形式演唱歌曲,体验用滑音唱法表现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练声《小动物的叫声》,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练声。

  二、设置情境,谈话引题。

  请一个幼儿扮演老鼠的动作,发出“吱吱吱”惊慌失措的叫声,提问:是谁来了?它为什么这么害怕?

  三、引导幼儿讨论,了解特征。

  1.提问:老鼠最怕谁?(猫)它为什么最怕猫?老鼠最怕猫身上的哪些地方?

  2.引发幼儿想象:有一天,小老鼠梦见自己有一只神奇的画笔,它要用这只画笔把猫画成不会抓老鼠的猫。小朋友猜猜看,小老鼠画的猫会是什么样的?接下来请小朋友一起认真地来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老鼠画猫》,听完这首歌曲丘老师有问题要问小朋友哦。第一;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第二: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3.教师范唱演唱歌曲《老鼠画猫》,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

  4.教师清唱歌曲,并用画笔在图画纸上画出歌词中唱到的猫的样子,帮助幼儿理解理解歌词内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到底画了一只什么样的猫?

 四、幼儿学习歌曲。

  1.出示相关图谱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以直观形象地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节奏、看图谱念歌词。

  3.幼儿根据图谱完整学习歌曲。

  4.教师弹琴,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五、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一边唱,一边跳,重点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演来表现歌曲诙谐,有趣的风格。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无论是从形象,还是风格上看,都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中我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理解,引导幼儿感受歌曲内容。歌唱教学比较枯燥,需要反复练习,在活动开始前,我设置了情境导入活动,吸引幼儿,在听到猫叫后出让找出老猫的可怕之处。通过欣赏教师的完整演唱,引导幼儿熟悉歌词。这首歌曲的歌词诙谐幽默,形象鲜明,但歌词之间没有鲜明的前后关系,幼儿易把歌词内容颠倒,所以我又根据内容设计了一些小图片,如:小老鼠、笔、小眼睛等等,依次出示这些小图片,引导幼儿边看边念歌词。歌曲的节奏较快,又有滑音、说唱形式的演唱技巧的要求,所以在学唱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自然地唱,然后再加入滑音的唱法,最后引导幼儿运用说唱形式演唱。符合幼儿认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规律,不断激发幼儿新的学习欲望,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本次活动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幼儿学习说唱和滑音部分时,由于细节关注的不够,所以在最后幼儿完整演唱时,大部分幼儿还是不能完整的演唱歌曲。总之,本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在各位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让我在不断进步和成长。

大班音乐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幼儿园多元整合课程用书大班上学期的一节活动,《挪威舞曲》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乐曲欢快优美,节奏明快。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并通过身体动作进行表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二、说目标:

  1、能分辨音乐ABA结构,理解音乐形象。

  2、学习根据空间大小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动作和幅度。

  三、说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和乐曲ABA结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根据音乐内容创编身体动作。

  四、说教学准备:

  乐曲磁带、小树生长变化图等。

  五、说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欣赏与理解乐曲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内容创编身体动作。

  六、说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和创编。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七、说活动过程:

  1、玩游戏:

  (1)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样生长的?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幼儿交流)

  (2)幼儿用身体动作的变化来表现小树生长的过程。

  (3)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小树摇动时小动物不动,小动物动时小树静止。”

  2、倾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结构: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你知道这支乐曲有几段?”“哪一段是说小树生长、树叶摇动?哪一段是说小动物出来跳舞?为什么?”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动作:

  (1)请幼儿做小树,用一拍一下和扭动身体来表现A段。

  (2)请幼儿想像各种小动物跳舞的动作,并提醒幼儿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不碰撞小树。

  (3)再次引导幼儿用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A段。

  4、扮演角色,听音乐做游戏:

  (1)教师提供头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2)幼儿分角色、听音乐做游戏,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八、感悟与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活动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大班音乐说课稿7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自主学习歌曲。

  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愉悦的氛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了解秋天成熟的农作物。

  2、图谱秋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师:孩子们,美丽的秋天来到了,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丰收了吗?(橘子、稻谷、高粱、玉米)谁能说说秋天美在哪里?(硕果累累的`秋天真美丽!)你们是这样赞美秋天的,听听我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音乐)

  二、感受歌词、旋律的优美。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感觉怎样呢?(欢快、活泼)那歌曲了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说能用歌词里的话来说一说。(秋天多么美!)那一共唱了几次"秋天多么美"呢?(三次)你们能用这种方式来赞美秋天吗?幼儿学唱(来┅┅)哇,你们学得真像啊!

  老师还把你们刚才唱得这段音乐,编成了图谱,你们会看着图谱自己学唱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着图谱试一试吧!(放音乐)

  三、理解歌曲,演绎歌曲。

  1、师:你们刚刚用好听的声音来赞美美丽的秋天,那秋天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小段歌曲)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秋风是怎样吹的?(轻轻吹)秋风把什么农作物吹熟了呀?(棉桃)什么是棉桃?人们把棉花开花以前的样子称作棉桃。

  那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学一学棉桃姐姐成熟的样子,好吗?(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

  2、秋天,除了棉桃姐姐成熟了,还有谁也开心地笑弯了腰呢?(稻谷)秋天的稻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秋天这么多农作物成熟了,真的是大丰收啊!

  四、总结。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秋天多么美》吧!(音乐)请小朋友们站起来,自由地跟着音乐唱歌,跳舞吧!

  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呀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呀小白牙,张张脸蛋笑微微。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秋风秋风轻轻吹,稻花姐姐把呀把手挥,你看她梳着金呀金头发,结出串串金穗穗。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大班音乐说课稿8

  一、设计意图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文明习惯,使幼儿习得良好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这首歌曲创设了一定的情境性,来学习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让小朋友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其他领域的内容。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知识目标:熟悉旋律,了解歌词,慢速地初步学唱歌曲

  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图片图谱记忆学唱歌曲。

  3、情感目标: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重点:熟悉旋律,了解歌词,慢速地初步学唱歌曲难点:学会运用图片图谱记忆学唱歌曲。

  三、说过程

  活动中,开门见山的运用已有经验导入,来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并将歌曲歌词改编为一个小故事,故事形式提高幼儿的兴趣,一个蓝色帽子的小男孩发生的故事,让小朋友大胆的.猜测会发生的故事内容,很顺利的引出后面的内容。歌词内容比较多,所以就运用图片图谱记忆方法学唱歌曲,这也是活动的目标中的难点,将每句歌词都对应上相应的图谱,通过有节奏的念出歌词、分析图谱内容、重点指导加深小朋友的印象。

  活动中,还将后半段歌词就让小朋友大胆的说一说,让小朋友创编内容,也自然的引出了“对不起”和“没关系”的礼貌用语,也是呼应了歌名。

  在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可以初步掌握歌曲时,创设情境让小朋友加深巩固一下歌曲内容。利用帽子和水桶的小标记清楚的提示小朋友各个角色应该歌唱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情境表演,先是师幼互动、再则幼幼互动,将水桶和帽子带进活动中来,让小朋友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不难看出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很强。

  四、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看出小朋友们在平时一日活动中的礼貌用语还是不错的,小朋友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故事引入、创设情境、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演唱,渐渐的学会了歌曲。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大班音乐说课稿9

  设计意图:

  1、感受体验。创设情景,利用生动的课件,让孩子身临其境,走进中华大戏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幼儿掌握重点和难点句子。

  2、自主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孩子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利用多媒体技术,变孩子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形成多维互动。

  3、趣味创编。让孩子自己操作电脑,根据动物性格,配上不同的脸谱,增强趣味性,使孩子对京剧的感悟更立体,激发他们创编戏曲的热情。每五人组成一组进行创编,培养了合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创编的效率,感受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幼教频道 /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知道不同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角色。

  2、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京剧唱段《戏说脸谱》。

  3、生活经验迁移,增加活动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技术:设计信息丰富、互动性强的课件,便于幼儿主动学习。

  三、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感受京剧魅力。

  (幼儿坐定)大家准备好了吗?你来我来大家来,小戏迷们来看戏。(在大屏幕上播放课件:整体欣赏)。

  提问:

  1)这些戏好看吗?他们唱的和我们平时的歌一样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我国的传统戏剧——京剧,只有我们幼教频道 /国家才有,是我国的国粹。中国人是不是特别了不起!

  2)我们一起来看看唱的是哪些人物呢?

  3)他们是怎么唱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吧!(再次播放:整体欣赏幼儿自主学习)

  4)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小结: 中国的京剧真神奇,每张脸谱都不一样。蓝脸的窦尔墩、红脸的关公、金色的猴王、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这一段京剧就叫——戏说脸谱。

  二)利用媒体,自主学习唱腔。

  1、教师表演,激发兴趣。

  先让我这个戏迷来一段戏说脸谱,怎么样,掌声鼓励。(教师清唱)

  2、你觉得我唱得好吗?好在哪里?(幼儿说到哪我唱到哪)

  边说边描述:蓝脸的窦尔敦在深夜悄悄地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杀敌人英勇无比;花脸的的孙猴很神气;白脸的曹操很精明;黑脸的张飞脾气大,一发脾气就喳喳乱叫,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

  3、幼儿跟着伴奏哼唱。

  4、刚才唱的时候老师发现你们的声音不响亮,是不是有些地方不会唱?你觉得哪里最难唱呢?点脸谱一句句学。

  5、集中后提问:1)小戏迷们都学会了吗?谁想表演一下?

  2)集体表演。

  三)结合经验,趣味创编乐句。

  1)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小动物也有自己的特性,瞧!他们幼教频道 /来了!小老鼠是怎样的?适合戴什么脸谱呢?我们一起唱唱它。(选择脸谱,匹配脸谱,说唱脸谱)红脸的适合谁戴呢?

  2)集体戏说脸谱。

  3)刚才小戏迷们戏说了这些脸谱真高兴,我们还可以唱哪些京剧脸谱呢!(欣赏脸谱拓展幼儿经验)下次我们再来戏说更多脸谱吧!

  四、活动延伸:

  拓展:鼓励幼儿继续了解京剧。

  表演:在小舞台进行合作表演。

大班音乐说课稿10

  一、说教材分析:

  《鼓上的小米粒》是一个老教材,以往我们一直把它作为音乐游戏来组织教学。在老师的层次教学理论的启发下,对该教材仔细分析,发现在表演、节奏、创编等方面都有可挖掘的余地,所以为《鼓上的小米粒》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目的是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综合音乐能力。

  活动一

  二、说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目标我是这样定的

  1、通过老师的演示,进一步感知音的强弱变化,理解歌词,并尝试表演。

  2、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学习演唱歌曲。

  三、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小鼓鼓槌米粒钢琴歌曲录音

  四、说教法。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还穿插运用讲述法、游戏法,启发联想法、音乐法等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前要求准备了课件。活动中还应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说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讲述、游戏,让幼儿认识和区分音的轻重的不同变化。并尽量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体验观察感受。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辨别能力。

  六、说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老师出示小鼓,并用小鼓表演一段节奏,引出"小鼓在唱歌"。

  2、老师分别用不同力度敲击小鼓,引导幼儿听辩强弱。让幼儿讲一讲"小鼓唱得怎么样?"

  注释:开门见山的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在"小鼓唱得怎么样?"的思考中,孩子们已经开始了对强弱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并学习演唱。

  1、老师出示米粒。

  T:"今天,小鼓和米粒要做游戏呢,请你仔细听、认真看"。

  2、老师将米粒放在鼓面上,分别用轻、重不同的力度击鼓,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敲击轻、重引起的米粒变化,并得出结论"小鼓唱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唱得轻,米粒跳得低"。

  3、幼儿模仿米粒,听辩老师击鼓的轻弱,边念边表演以上两句歌词,要求在跳的动作上表现出强弱。

  4、T:"这个有趣的游戏还可以唱呢。"老师边击鼓边范唱第一段。

  5、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一段。

  6、幼儿跟着老师学唱第二段。我注重从兴趣入手,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从歌曲的重点入手,将重点先提出来引导幼儿熟悉、感知、表演,化解了教材的难度,减轻了幼儿学的负担。

  (三)、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

  1、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听旋律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

  2、幼儿自己边听歌曲边表演,要求:

  a)愿意的幼儿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唱。

  b)在二段中能扮演米粒进行表演。

  3、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表演整首歌曲,要求表演时在教室中自由跳动,同样,在第三、四乐句上,按节拍跳跃,能表现出强弱。因为旋律是一切音乐的载体,对旋律的充分学习可以使以后的演唱"水到渠成",这样做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减少学的痕迹。

  评析:活动的设计比较合理,改变了以往学习歌曲的范唱→学歌词→学演唱的老模式,从兴趣入手,从旋律入手,从歌曲的重点入手组织教学。使孩子们学得轻松而有趣。

  (四)、巩固歌曲的演唱,并尝试用歌声表现强弱。

  1、复习演唱歌曲一次。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用歌声来表现强弱?

  3、幼儿再次演唱,引导幼儿控制自己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强弱。

  注释:在幼儿理解了强弱,学会听辩强弱后,幼儿有了表现强弱的愿望,这里让幼儿用自己的歌声表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很好地缓解了从感受到表现的坡度,使教与学显得自然而轻松。

  (五)、说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对本活动我又进一步作了延伸活动。

  1、启发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声的物体?

  2、观看课件寻找答案,带领幼儿户外寻找更多的发声物体。

大班音乐说课稿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视听、律动、绘画、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2、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在各种音乐软件、硬件等技术支持下,鼓励幼儿尝试改编、创作不同风格的《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重点:在听听、玩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变化。

  教学难点:幼儿改编、创作《小星星的梦》

  解决难点的策略:多媒体辅助支持幼儿的创作活动

  教学设计

  一、复习歌曲:

  1、齐唱歌曲

  2、边拍手边唱星星谱

  3、边拍手边唱五线谱

  [在活动中再度熟悉音乐主题。]

  二、音乐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片断

  1、认识音乐家---莫扎特

  2、聆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和表现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师生共同创作《小星星的梦》

  1、师示范创作,幼儿在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变化。

  2、幼儿改编音乐主题或变换形式进行创作。

  当部分幼儿创作时,教师引导其余幼儿随着音乐的变化边律动边感受音乐的变化。

  [启发幼儿把前阶段美工活动“自制星宝宝”的经验迁移到音乐创作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的.创作活动提供支持性服务,如:音乐软件的提供、小乐器的准备等等,方便幼儿即兴创作。]

  四、小结

  依托多媒体 上活幼儿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说明

  《小星星》是幼儿们熟悉和喜爱的一首歌曲。歌曲原来是一首法国童谣,音乐家莫扎特把它改编成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其中乐曲做了12次变化,生动地表现了小星星活泼可爱、变幻多端的模样。本节课的欣赏重点并非是莫扎特的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而是欣赏幼儿们自己变化创作的《小星星的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幼儿广泛 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

  在前一阶段幼儿已能熟唱熟奏歌曲主题了。我认为 对于欣赏音乐而言,熟唱(记)主题是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一部作品的基本语汇,一个主题它蕴藏着节拍、节奏、音高、情趣等等因素。因为,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只有当幼儿跟踪着主题,思维才能真正活动起来,从而才能辨认主题在哪里再现了,它又是如何变化、发展的,特别赏析本节欣赏课中变奏曲式结构的乐曲,熟唱(记)主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幼儿熟记了主题,才能辨析出主题的各种变化,这对音乐欣赏学习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大班音乐说课稿12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游戏《我会变》。

  一、说教材: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拨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而《我会变》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拨、节奏感强的幼儿喜欢表现自我的教材,它通过一个引子——橡皮泥,创编出周围事物形象的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说目标: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的教法学法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是音乐活动的探索者,学习者和创造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带着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自由地与音乐交流、大胆地表现自己优美的动作,对于音乐活动的愉快体验主动与老师沟通,吸取经验,并获得教师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另一方面,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和学习者。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音乐游戏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动机兴趣,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所表达的快乐,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为此,我为《我会变》这一活动确定了以下的目标:

  1、在初步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联想创作、续编歌曲。

  2、尝试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提高身体的表现能力。

  3、体验与同伴沟通、协作带来的快乐。

  三、说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让幼儿尝试跟随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对此,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和表现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模仿到自创的肢体动作,与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活动呈现了趣味性,同时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将难点定位于:如何更好地与同伴沟通、协作。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1、魔术帽一顶,魔术棒一根、橡皮泥。

  2、各类造型卡片3张(香蕉、猴子、打棒球的人),空白卡片人手一张。

  3、课前学唱歌曲《我会变》。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卡片上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采用演示法是因为能引导幼儿有目地的、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动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将看到的具体形象和肢体动作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有效方法。

  六、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游戏法、互相学习等方法。接下来我会在活动过程中一一呈现。

  七、说过程: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程序为本次活动设计的流程如下:

  一、复习歌曲《我会变》

  1、律动进场,鼓励幼儿自由的变变变。

  该环节教师主要是复习歌曲内容,并尝试让孩子身体创造性地表现各种造型。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都依赖于行动,那么鼓励幼儿扮演自己最喜欢的造型既能满足幼儿的天性,又能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快乐。在幼儿扮演自己造型的同时,也让幼儿相互学习到同伴表演的不同造型。

  2、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你们变出的东西可真多!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超级变变变大师。(出示一人)他的本领非常大!瞧,他都变了些什么?(欣赏泥工作品),这些东西是用什么变的?用一块橡皮泥变出这么多的作品,难怪他叫超级变变变大师。

  该环节主要观察泥工作品的不同造型。在活动开始,充分利用孩子的这段有意注意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泥工作品的不同之处,并鼓励他们讲述造型之独特处。

  二、 超级变变变

  1、今天我们也来玩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不过这次我没有为你们准备橡皮泥,因为我决定把你们每人都变成一块“橡皮泥”。我现在是大师哦!

  ——变——(师用魔术棒空中一挥舞),橡皮泥,变好了吗?

  ——我要用橡皮泥开始变变变了,哪块橡皮泥愿意借我用一下(请一名幼儿)

  2、根据音乐,塑造形象:(伴奏音乐《我会变》)

  前奏:(师呈动脑筋状)

  第一段:师从上到下不停的捏一捏幼儿。

  第二段:将幼儿双腿拉开,两只手呈爪状,额头上写个王字,塑造出一只大老虎。

  师:谁猜出我刚才用橡皮泥变出了什么?

  老师当大师,幼儿扮演橡皮泥,带领幼儿用《我会变》的曲调将动作引入歌曲进行游戏表演。

  3、分析动作和音乐

  谁知道我刚才在捏橡皮泥时,伴奏用了哪个歌曲的音乐?出示《我会变》谱子。

  (前奏)响起时,我做了什么动作,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乐段)我第一步做了什么动作?为什么?橡皮泥必须是软软的,才能被人们随意塑造出各种漂亮圆润的形状。(标记)

  ——我来摸一摸你们这些橡皮泥是不是软软的?没有变软,不行,得赶紧捏软(师双手全身捏),软了吗?(师全身扭动)

  (第二乐段)第二步就要干什么了?将你前面想好的东西,快速变出来。(标记)

  (最后一句)把你变的东西大声说出来,让大家看看象不象!

  ——你们跟着我跟着音乐一起来捏橡皮泥吧!

  三、幼儿练习游戏

  1、给幼儿分组一人扮演“大师”一人扮演“橡皮泥”,根据音乐自由想象进行塑造。

  ——这个变变变的本领都学会了吗?

  师:接下来,我们就两个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表演“超级变变变”,一个小朋友当“橡皮泥”,另外一个小朋友当“变变变大师”。要求:跟着音乐,变变变。

  该环节主要是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动作,但创编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创造型的儿童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教师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尊重他们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这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原则相一致。好奇、冒险、自信是典型的创造素质,选择这一教学内容很能满足具有这些品质的小男孩们创造欲望,变老虎、变机器人、变恐龙怪兽,分腿弓背搭南浦大桥,几人组合成宇宙飞船。在这一活动中,教师还非常理解和保护幼儿的这些创造性表现,不管是小小的变化,还是不怎么样美的组合,都以鼓励、赞扬的口吻,为幼儿的创造力品质成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打下了基础。

  2、幼儿角色互换,再次进行音乐游戏。并请客人老师猜一猜,他们变出了什么。

  该环节活动中让幼儿塑造自己熟悉的东西,用动作表现,同伴猜出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幼儿通过想象塑造大量的日常生活、大自然中那些有趣的物体,他们的塑造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性的再现,他们克服一些困难,与同伴合作、交流完成一件作品,这也成为他们继续探索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有利于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橡皮泥自动变形”,再次强调游戏的规则:橡皮泥不能动,只能由大师帮他捏揉。

  四、超级变变变冠军争夺赛。

  (一)、三人合作游戏

  1、小朋友都学会了超级变变变游戏,接下来,我要加大难度:双人合作、超级无敌变变变。

  ——新规则:仍旧是一个小朋友当大师,而这次的橡皮泥,不是一块,是两块。新规则就是由一个大师,把两块橡皮泥合在一起捏成图片上的东西。谁来挑战一下?

  ——教师出示图片: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怎么变呢?(听幼儿讲述并示范)

  2、会玩了吗?我们的超级变变变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哦,看谁才是我们的大师之王!

  ——先请这边7个做大师。每个大师在剩余小朋友里面挑选两块橡皮泥。等我数到十,大师手里必须拉好两块橡皮泥。再根据我出示的图片内容,大师将两块橡皮泥变出这个造型。再由评委亮分,评委老师会根据你的作品打出大星或小星,看谁是我们超级变变变最后的冠军。

  ——出示图片。唐僧骑马、妈妈盘腿坐着抱娃娃、吸尘器吸西瓜。

  幼儿根据音乐“雕塑家”逐一塑造出各种物品。并请评委老师依次为作品打星。

  3、重选大师,重新组合游戏。

  ——蛇、蝴蝶

  4、为我们的冠军颁奖。

  该环节主要激发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动机在创造活动中具有激活、指向和维持调节功能。对学前儿童来说,他们整个心理活动尚处于无意识为主的阶段、目的意识和自主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动机,使他产生内在的、自主的参与创造活动的要求。儿童的创造动机可以以培养“问题意识”着手,教师可以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由此,可以迸发出富有创造力的思维火花。同时将该活动提高一个阶梯,并推向高潮。

大班音乐说课稿13

  设计意图:

  童话故事深受孩子的喜爱,其中《小红帽》的故事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欣赏故事之余,幼儿已经不满足于做故事的倾听者,而是会尝试着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对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善于并敢于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科教学,将音乐欣赏与文学欣赏有机的结合起来,用四段风格各异的音乐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诠释,并引导幼儿进行艺术表演活动。根据《新纲要》中: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说目标: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中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因此我的能力目标:是根据人物特点,将音乐形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相匹配。

  技能目标:是在音乐中大胆试用动作、表情等表现人物形象,体验表演的快乐。

  情感目标:是在活动中体验表演的快乐,通过表演,懂得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道理。

  说重点:

  分析人物特点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说难点:

  听辨音乐,创编与人物相匹配的'动作,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说准备:

  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并对参与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我在活动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

  1、森林的情景创设。

  2、课件(小红帽的故事)

  3、代表四个人物的音乐:《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场》《拉德斯基进行曲》

  4、表演道具(红帽子、头巾、头饰、等)

  说教法: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是本活动教学法中的最大特点。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我运用了欣赏、直观感受、游戏、讨论等教学方法:首先我运用了欣赏法,使幼儿在故事和音乐的欣赏过程中,能进一步的熟悉故事内容及感受音乐风格;并在其中插入了直观法,运用课件为幼儿战士生动、形象的故事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力;教师在运用讨论法的过程中,用启发性的提问,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幼儿能大胆、积极的表达自己对音乐及故事人物性格的理解。游戏为幼儿带来无限的乐趣。本次活动中,我设置的音乐情景本身就是“小红帽”故事开展的过程。其中我引导幼儿分角色根据不同的音乐进行表演及游戏活动。

  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活动中,我充分运用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身体体态的表现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去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游戏,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的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根据《纲要》提出的艺术教育指导要点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通过五个环节完成目标。第一个环节是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第二环节是故事欣赏——分析人物特点;第三环节是听辨音乐——找出与人物特点相符合的音乐;第四环节是音乐表演——体验并表现人物特点;第五环节是欢庆胜利——体验战胜大灰狼的快乐。

大班音乐说课稿14

  设计意图:

  大家好,我上的这次活动是大班音乐活动《狐狸和小鸟》,其实它也可以说是一次音乐欣赏活动,因为整个活动过程都是引导幼儿在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游戏。那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材呢?主要是考虑到本班幼儿音乐学习的水平。首先这首乐曲《狐狸和小鸟》运用了4中乐器(鼓、笛子、口哨、钢琴)老演奏,这样可以加强幼儿对乐器音色的认识和辨别;其次,考虑到我班幼儿欣赏的能力较差,而这首曲子轻松活泼,节奏鲜明,每个乐句特点突出,句与句之间变化丰富,能够更吸引幼儿,便于幼儿理解音乐内容。因此本活动理念是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通过师幼互动,贯穿游戏情境,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道整个活动中。

  说目标:

  幼儿学习音乐的目的使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正如《纲要》所说,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因此我定目标为:

  1、通过倾听,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乐曲的情节变化。

  2、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那么我考虑到我设计的音乐情节较简单,而幼儿平常较少接触乐器,因此我定活动的重点是:在倾听中大胆表现和创编乐曲中的`游戏情节;难点是:能根据音乐中乐器音色的变化来猜想角色的出场和情节的发展。

  说教法:

  当代教育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幼互动师本活动教学发的最大特点。一方面,幼儿师音乐活动的学习者和创作者,幼儿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期盼,指导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体验并主动与老师沟通,活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另一方面,教师师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与促进者,也是幼儿音乐表现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发现者、欣赏者、学习者。教师带着信息、期望自觉不自觉地巴暗含的期望传递给幼儿,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探索的当即,从中体验学习和表达带来的快乐。

  在师幼互动的基础上我运用了欣赏、图谱教学、游戏等教学方法:

  1、欣赏法:师音乐活动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完整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乐曲的完整性,让幼儿完整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为活动的开展做情感铺垫。而奋斗欣赏是为了突出乐句音色变化与节奏特点,引导幼儿辨别音色更好地感受乐曲情节的发展,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2、图谱教学法:是从幼儿认识食物的特点出发。在幼儿园音乐教育重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而图谱教学法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它一形象生动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在活动重我通过乐器图片、狐狸小鸟图片加上老师的语气、神态、体态的变化进一步引导孩子们进行体验和感受。

  3、游戏法:游戏给幼儿的感受带来无限的乐趣。本活动重,我设置的音乐情境本身就是“狐狸和小鸟”在森林里做游戏主要一个过程。其中我引导幼儿猜想两只动物会做什么游戏,游戏结束后会干什么,并结合音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巴活动推向高潮。

  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活动中,我充分运用听一听、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身体体态的表现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们区感受、体验音乐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快乐的游戏,这正是体现了《纲要》所说的让幼儿大胆得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说教学程序:

  1、以去森林引题,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主要让幼儿感受旋律活泼欢快的特点及其中所包含的乐器)。

  2、在倾听中辨别笛子的音色。(这个环节主要是想让幼儿听辨四种乐器的音色,从而分辨出笛子的音色)。

  3、在倾听中理解与表现音乐中的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重难点,采用边倾听边游戏的形式,通过图谱、分句欣赏,引导幼儿听听乐句音色、旋律的变化,让他们猜想角色的出场顺序和情节的发展,创编游戏情境,体验游戏、表演带来的快乐

  4、迁移游戏经验(结合音乐和“小熊和小猴”的角色特点,引导幼儿想象情节发展,并进行游戏表演)。

  感悟与反思:

  本次活动给我带来最大的愉悦就是小朋友们很快乐,在活动中很投入,而且在“想象力启迪”这一点我做得较成功,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法很独特,表现力也很强,因此师幼互动的效果也较好,个别孩子的表现还超出了我预期的想象,比如说,在提问幼儿"狐狸小鸟做完游戏会干什么"时,一个孩子会想到狐狸会和小鸟对话,问它"小鸟小鸟你累不累","狐狸狐狸我很累"等等。

  那活动中我比较遗憾的是在孩子们游戏这个环节,我对他们干预得比较多,他们在游戏时我一直问他们你是怎么玩的,你玩什么游戏,我想这里应该先让小朋友跟着音乐尽情地游戏,不要打断他们,等音乐结束后我再和他们交流,会比较好,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肯定更过瘾。

  今天的课我简单说这些,希望大家能给我写意见和建议。谢谢

大班音乐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幼儿园《纲要》中提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因此,在歌唱教学活动设计中,师幼互动强调以审美感动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歌唱活动“买菜”。联系幼儿的生活情节,帮助孩子整合已有的买菜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幼儿的思维。

  二、目标分析

  《纲要》中提到培养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趣味、综合、艺术、活动,寓教于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由此确定了本活动的目标为:

  1、幼儿学唱歌《买菜》并启发幼儿创编歌词。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让幼儿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到唱歌的快乐。

  三、重难点

  只有抓住了活动的重难点,才能在活动中有的放矢,所以我确定了本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学唱歌曲《买菜》并创编歌词。

  四、活动准备

  1、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做了一下准备:让幼儿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菜,丰富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教学挂图、图片若干(与歌词内容相匹配),音乐磁带、录音机。操作卡片若干张、每人一只水彩笔。

  五、说教学法

  我利用幼儿喜爱的角色游戏,通过扮演老奶奶的形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引发他们的生活体验。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节奏朗诵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和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通过提问法,引导幼儿来感受音乐的情感,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在创编环节中,用讨论法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己还会和谁一起去买菜,还会买些什么?引导幼儿通过添画图谱创编歌词,并试着和同伴一起合作创编,发挥孩子们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六、活动流程

  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律动,带领幼儿来到课前准备好的菜场场景内。

  2、学习歌曲《买菜》。

  3、创编歌曲《买菜》

  七、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律动,带领幼儿来到课前准备好的菜场场景内。

  只见活动室里布置成农贸市场,里面有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肉类、家禽类等,各种菜都分类放好,给孩子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学习歌曲《买菜》。

  教师戴上眼镜,弯着腰,慢吞吞的走来,用粗粗哑哑的声音说到:“我是谁呀?奶奶今天带你们去个好地方,你们想不想去?”孩子们一下子乐开了,他们有的跟在老奶奶的后面,有的的拉着小伙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过来高高兴兴地拉着老奶奶的手一起去参观菜场。

  幼儿参观过菜场以后都抢着回答看到的瓜果蔬菜:有的说:“我看到了花菜、萝卜、青菜、鱼、鸡、还有虾”;有的说:“看到了茄子、西红柿、辣椒、青菜和带鱼”;有的说:“看到了草莓、香蕉、包菜、鸡蛋。”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奶奶在菜场里买了什么?

  (1)范唱歌曲。

  教师轻声范唱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歌词。教师让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地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师:你最喜欢哪一句?老师这里有张图谱,你能把你听到的填进图谱里吗?(幼儿熟悉歌曲中的歌词)我们一起跟她学一学好吗?(重点学习第二句)我和奶奶去干什么呀?谁能用歌曲的话来说一说?幼儿: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

  (2)朗诵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奶奶在菜场里买了些什么?(教师与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跟唱歌曲。

  (4)有表情的演唱。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好听在哪里?幼儿听了音乐后纷纷回答:“这首歌听起了让人觉得很开心、很好听。”这首歌听起来很活泼。”“这首歌听来很欢快。”“这首歌里的数板部分,我觉得很好玩。”

  师: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到:“欢快” “高兴” “愉快”(鼓励幼儿自由的站着、坐着、和小伙伴合作演唱歌曲)孩子们的兴致可浓了,他们有的手舞足蹈地站着唱,动作还挺优美的,有的小女孩比较文静,坐着唱,还用她的小手小脚为歌曲打节拍呢,更有的俩俩合作,一个扮演老奶奶,一个扮演小孙子,一起表演歌曲,还挺象的呢!

  (5)创编歌曲结束部分。

  师:买了这么多的菜,装也装不下,都快拎不动了,你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孩子们都试着模仿起来,他们有的说:“哎,拎不动了。”有的说:“嘿,累死了!”还有的说:“嗨,太重了!”

  师:好!让我们一起试着唱唱看。(幼儿自由演唱歌曲的结束部分)

  3、创编歌曲《买菜》

  (1)幼儿创遍歌词:讨论时,孩子们的话题一下子打开了:“我还想和我的妈妈(妈妈食品)去买菜,还想买茄子、带鱼和排骨;”

  “我还想和我的哥哥去买菜,还想买土豆、虾、草莓和香蕉;”

  “我还想和我的好朋友去买菜,还想买生菜、蛇瓜、菠菜和鸭子。”

  “我还想和老师一起去买菜,还想买包菜、乌鱼和黄瓜。”

  “我还想和我的爸爸(爸爸食品)去买菜,还想买西瓜、葡萄、带鱼和空菜。”

  幼儿创编的歌词:“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阿姨去呀去买菜,茄子紫幽幽呀,西瓜圆溜溜呀,鸭子嘎嘎叫呀,鱼儿蹦蹦跳呀。”

  “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姐姐去呀去买菜,生菜绿油油呀,香蕉弯又弯呀,母鸡咯咯叫呀,蛇瓜长又长呀。”

  “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妈妈去呀去买菜,菠菜绿油油呀,草莓红通通呀,鸭子嘎嘎叫呀,带鱼长又长呀。”

  (2)幼儿合作表演创编的歌曲。

  4、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歌曲,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大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说课稿04-18

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07-02

大班音乐《化蝶》说课稿06-28

大班音乐《咏鹅》说课稿12-10

小货郎大班音乐说课稿06-28

挪威舞曲大班音乐说课稿06-28

大班音乐《小货郎》说课稿06-28

大班音乐活动说课稿范文05-09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