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识点

时间:2024-06-18 12:44:41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高一生物知识点【荐】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生物知识点【荐】

高一生物知识点1

  1、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有的DN_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_段就不是基因。每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基因不同是由于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基因控制性状就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DNA的遗传信息又是通过RNA来传递的。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与DNA的区别有两点:

  ①碱基有一个不同:RNA是尿嘧啶,DNA则为胸腺嘧啶。

  ②五碳糖不同: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这样一来组成RNA的基本单位就是核糖核苷酸;DNA则为脱氧核苷酸。

  3、转录:

  (1)场所:细胞核中。

  (2)信息传递方向:DNA→信使RNA。

  (3)转录的过程:在细胞核中进行;以DNA特定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特定的'配对方式:

  4、翻译:

  (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信使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2)信息传递方向:信使RNA→一定结构的蛋白质。

  5、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谷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

  6、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是由信使RNA为模板,每三个核苷酸对应一个氨基酸合成的。公式: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信使RNA的碱基数目:氨基酸个数=6:3:1;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的基因(或DNA)的碱基数目;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7、一种氨基酸可以只有一个密码子,也可以有数个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决定。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①一些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合成促使黑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

  ②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高一生物知识点2

  细胞增殖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4、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5、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6、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将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灭菌;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的灭菌。

  7、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分为两步: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8、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0、平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11、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活菌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滤膜法。

  12、活菌计数法就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个活菌。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是一个菌落。

  13、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15、如何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PH升高,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17、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18、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刚果红染色法,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产生了透明圈,说明纤维素被分解了,说明有纤维素分解菌)

  酶的研究与应用

  1、果胶酶作用: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6、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酵母细胞的活化用蒸馏水;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要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细胞质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细胞质基质等。细胞质基质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其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学组成: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

  细胞骨架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细胞器结构和功能

  1:线粒体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是平滑而连续的界膜,内膜反复延伸折入内部空间,形成嵴。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腔内有成环状的DNA、少量RNA和核糖体,它们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质还要在胞质内合成。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关的酶。

  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动力车间”。

  2:叶绿体结构特点:具有双层膜。在叶绿体内部存在扁平袋状的膜结构,叫类囊体。类囊体通常是几十个垛叠在一起而成为基粒。类囊体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体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叶绿体具有特有环状DNA、少量RNA、核糖体和进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质。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内质网结构特点: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单层膜,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附着有核糖体)。

  功能: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如性激素)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结构特点:高尔基体是由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组成,分泌旺盛的细胞,较发达。成堆的囊并不像内质网那样相互连接。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还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溶酶体结构特点: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6:液泡结构特点:单层膜,含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等物质。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坚挺。

  7:核糖体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8:中心体结构特点:无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旁,由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这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高一生物知识点3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糖类)

  (各种膜所含蛋白质、脂质的比例与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并不是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3种方式: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绿色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5、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常用的材料:应选用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因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制备的方法:将选取的材料放入清水中,由于细胞内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将吸水涨破,再用离心的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6、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细胞癌变的指标之一是细胞膜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超过正常值

  7、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8、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还有很多酶。

  功能: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9、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10、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细胞内膜面积;在线粒体的内膜、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别是有氧呼吸第三、二阶段的场所,生物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车间”。

  11、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含少量的DNA、RNA。在类囊体薄膜(基粒)上有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是光反应场所;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场所。由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基粒,增大膜面积。

  1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①具有双层膜结构②都含少量的DNA和RNA,具有遗传的相对独立性③都能产生ATP,都属于能量转换器。

  13、内质网:在结构上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功能:①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②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内质网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的场所)

  14、核糖体:无膜结构,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外蛋白(即分泌蛋白如消化酶、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等);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如呼吸氧化酶、血红蛋白等)。

  15、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输。(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但功能不同: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16、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如衣藻、团藻等)中。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相关。

  17、液泡:单层膜,成熟的植物有中央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

  18、溶酶体:消化车间,内含许多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高一生物知识点4

  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7、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质壁分离。

  8、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这种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9、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10、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1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统称为活化能。

  12、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1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4、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高一生物知识点5

  生物易错知识点

  易错点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走出误区:不仅要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含N、P)等,还要理解由这些物质水解或分解的产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另外,还要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

  易错点2中心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易错分析: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些特殊问题理解不到位。

  走出误区:(1)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蓝藻等)虽然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真核细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细菌等可进行光合作用,但也没有叶绿体。

  易错点3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

  易错分析:不能认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独有的特征,是造成这一错误的主要原因。

  走出误区: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生物,少数为自养型生物,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

  (2)从异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只进行无性生殖。

  (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结构非常简单。既然没有细胞结构,就不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

  易错点4ATP分子结构的相关内容

  易错分析:不清楚ATP、ADP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关系。

  走出误区:从ATP的'结构式分析,1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与DNA、RNA中的A含义不同),腺苷由腺嘌呤(碱基)和核糖(五碳糖)组成,3分子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释放能量,变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个高能磷酸键也将断裂变成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易错点5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关系的相关曲线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不能理解细胞呼吸量、总光合作用量和净光合作用量的关系式。

  走出误区:光合作用的指标是光合速率。

  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吸收CO2毫克数表示,一般测定的光合速率都没有把叶子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测到的是净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还要加上呼吸速率。

高一生物知识点6

  第一章 走进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是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的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单个细胞即能完成整个的生物体全部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以人为例,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经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分化, 形成一个多细胞共同维系的生物个体。

  2、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

  一、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 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2、 细胞的多样性: 大小,细胞核,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包含的生物类群等均不同。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这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本质) 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衣原体, 支原体, 蓝藻, 细菌,放线菌(一支蓝细线) 动物,植物,真菌

  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根瘤菌,霍乱杆菌,炭疽杆菌。

  常见的蓝藻有: 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

  二:(略)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一: 元素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

  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

  占细胞鲜重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的元素: 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细胞中含量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细胞中含量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

  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 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蛋 白 质: 双缩脲试剂 0.1g/ml NaOH 0.01g/ml CuSO4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脂 肪: 苏丹三(橘黄色)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

  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种。

  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1、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

  脱水缩合: 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由2个AA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 由多个AA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连接两个AA分子的化学健叫肽键。

  2、 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

  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AA数为n

  若蛋白质只有一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1

  若蛋白质含有m条肽链, 则脱去水分子数等于形成的肽键数等于n—m

  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假设AA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AA数为n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a×n—18(n—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脱去的水分子总量

  3。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 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催化功能。结构功能。运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免疫功能等。 请举例:

  第三节 核酸

  一、DNA与RNA的比较(表)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化学组成 磷酸(P)+ 脱氧核糖+碱基(A、T、G、C) 磷酸(P)+ 核糖+碱基(A、T、G、U)

  存在场所 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主要功能 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核酸的功能: 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根据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液对细胞进行染色。

  (2)水解时使用的是8%的盐酸,它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四、核酸的组成

  (1)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其组成成分中的五碳糖有两种:核糖、脱氧核糖

  (2)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3)DNA 和RNA各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

  (4) 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5 核苷酸数为 8

  五、实验:甲基绿+DNA=绿色 吡罗红+RNA=红色

  8%盐酸的作用:

  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②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0.9%的NaCl的作用: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

  实验步骤:

  ①制片

  ②水解

  ③冲洗

  ④染色

  ⑤观察

  结论: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DNA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六、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信息就储存在DNA分子中,组成DNA分子的核苷酸虽然只有4种,但是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其中,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及特点:元素组成( C,H,O),特点: 大多数糖H:O=2:1

  2, 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五碳糖 核糖

  (C5H10O4) 细胞中都有 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6H12O6) 葡萄糖 细胞中都有 主要的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半乳糖 动物细胞中 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 都能提供能量

  蔗糖 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

  多糖

  (C6H10O5)n 淀粉 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变态根或茎等储藏器官中 储存能量

  纤维素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 支持保护细胞

  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 动物的肝脏中 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 储存能量

  3、单糖、二糖、多糖是怎么区分的 ?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二糖:由两分子的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如麦芽糖由两个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 , 蔗糖可 以水解为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 , 乳糖可以水解为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 。( 展示 课本 P31 2—11 〉

  多糖:由许多的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糖原,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P31)

  4、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 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

  (N、P) ∕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水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1、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2、部分无机盐的作用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缺铁: 缺铁性贫血

高一生物知识点7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高一生物知识点8

  一、生长素

  1、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

  实验过程:

  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长;

  ③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竖立生长;

  ④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温特的试验:

  实验过程: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

  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

  (3)科戈的实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

  3个实验结论小结: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

  3、判定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

  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

  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4、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分布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

  5、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6、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

  防止落花落果;

  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

  除草剂(高浓度抑制杂草的生长)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主要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果实生长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联系: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场所:细胞核模板:DNA的一条链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mRNA

  原料:含A、U、C、G的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mRNA

  2翻译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核糖体

  条件:ATP、酶、原料(AA)、模板(mRNA)

  搬运工:转运RNA(tRNA)

  信息传递方向:mRNA—蛋白质

  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一种tRNA携带相应的氨基酸进入相应的位点)。

  3、RNA的类型

  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

  4、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碱基组成中有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tRNA种类为:61种

  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第二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高考生物非选择题的拿分技巧

  高考生物的非选择题需要考生用生物学专用术语回答,或用推理计算得出的符号或数据等回答,联系中学知识,找到适合的专用术语,或推理计算得出符号、数据等填空,力求准确、全面。当不知填什么或填多种情况都行时,不妨揣摩出题者的出发点,是为了考查中学里的什么知识点。当心不准时,在不离题和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可用括号补充。如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回答高考生物非选择题时要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回答为什么这么做,要明确其考查的知识点,答题时才能答准。需要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才能全面。答题的答案宜简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若可能,尽量用课本中的“原句”回答问题,如果课本中没有,自己要精心组织语言,但要注意话要说完整,不要“词不达意”甚至“答非所问”,写完后要读一遍,注意科学性。

  3高考生物的答题技巧第一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将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1、灵活解题。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2、准确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

  3、科学作答不可忽视。答案要准确,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答案宜简洁,要紧扣基本观点。答案要体现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大胆用多种方式解答。要尽量使用规范化的学科语言。

  4、实行学科思维间的组合:学科内综合有时也要借助数、理、化知识,跨学科综合更是如此。要重视理、化、生三科在方法体系上的共同点,在知识体系上的契合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结合点。

  5、关注社会热点: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保护、沙尘暴、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等)与生物学密切相关,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来源。

  6、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轻松背诵生物的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分析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根据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高一生物知识点9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普遍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1.概念及其反应式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

  反应式的书写应注意以下几点:(1)光合作用有水分解,尽管反应式中生成物一方没有写出水,但实际有水生成;(2)“─”不能写成“=”。

  对光合作用的概念与反应式应该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条件——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氧气来掌握。

  2.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CO2+C52C3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1.生物进化方面:

  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二是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线,减弱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水生生物到达陆地提供了可能;

  三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为较高级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2.现实意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主要应满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内部条件——植物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光合作用的面积(适当密植),外部条件——充足的原料(CO2和H2O)、适宜的光照、较长的光合作用时间。

高一生物知识点10

  一、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二、细胞核的功能

  1、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是细胞代谢活动和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同步练习题】

  1、下列有关生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有DNA和染色体

  B、细胞核与细胞质保持连续的物质交换

  C、细胞质中的代谢反应最终受细胞核控制

  D、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着色特性相同

  答案:A

  2、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环境因素的影响

  B、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遗传因素的影响

  D、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人的精子几乎没有细胞质,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和缺少细胞质的细胞,其寿命都是较短的,细胞都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理功能。

  答案:D

  3、关于细胞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细胞器是细胞内以膜跟细胞质隔离的相对独立的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下列不能称为细胞器的结构是()

  A、细胞核B、核糖体

  C、内质网D、高尔基体

  解析:核糖体本身无膜结构,根据这种界定,不能称之为细胞器。

  答案:B

  4、关于细胞核的功能,最能反映其本质的一项是()

  A、细胞核与生物的遗传变异有关

  B、与生命连续性有关

  C、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先分裂

  D、是DNA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解析: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DNA,DNA又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因此,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而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生命的连续性都是遗传物质的功能,二者不能混淆。

  答案:D

  5、下列不是遗传信息的储存场所的是()

  A、细胞核B、线粒体

  C、液泡D、叶绿体

  解析: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DNA,液泡中没有DNA。

  答案:C

高一生物知识点11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_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高一生物知识点1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 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AABB×aabb

  ↓ ↓

  F1: 黄圆 F1: AaBb

  ↓自交 ↓自交

  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高一生物知识点13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三、分裂的总结

  以一个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为例

  (1)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因此染色体复制之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为2n,但是DNA分子数由2n变为4n,染色单体数由0变为4n。

  (2)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两两配对(即联会)的一对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是形态、大小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联会的染色体。

  (3)联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4)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使得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这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又叫一个四分体,所以细胞中的四分体的个数就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父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单体与母方染色体中的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交叉互换。这就是“基因连锁互换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在遗传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5)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部分的互换后,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并计入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的主要变化。

  (6)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在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同源的两条染色体各自移向细胞的哪一极是随机的,也就是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的。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7)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这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变化。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不分裂分裂

  染色体数目2n→n,减半n→2n→n,不减半

  DNA含量4n→2n,减半2n→n,减半

  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的含量变化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本来应该是平行的,但是由于复制后的染色体仍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没有马上完全分开,所以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DNA的含量有时不相同。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将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比较如下

  项目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前、中期/后期

  染色体数目2n2nn2nn

  DNA含量2n→4n4n2n2nn

高一生物知识点14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遗传物质是DNA,不是蛋白质。此实验还证明了DNA能够自我复制,在亲子代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也证明了DNA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没有证明它是主要遗传物质)

  10、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能自我复制

  ③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1、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2、①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绿体、叶绿体。

  ②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高一生物知识点15

  高一生物学习:高一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你还在为高中生物学习而苦恼吗?别担心,看了“高一生物学习:高一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一生物学习:高一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以及内容

  2.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5.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性(流动性)、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功能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7.细胞质的构成及成分

  8.细胞器的分布、结构及功能:

  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9.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10.被动运输的特点及通过此运输方式的分子有哪些?

  11.简单扩散与易化扩散的区别

  12.主动运输的特点及通过此运输方式的分子有哪些?

  13.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10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通过阅读“高一生物学习:高一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家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学习轻松愉快!

【高一生物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一生物知识点12-31

高一生物知识点06-17

高一生物知识点(精选)06-18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17

高一生物重要的知识点05-13

高一生物知识点【优秀】06-18

高一生物复习知识点06-13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2-20

生物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笔记05-16

高一上学期生物知识点大全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