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论文

时间:2024-06-18 13:53:16 农业经济管理 我要投稿

农业推广论文优秀[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推广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推广论文优秀[15篇]

农业推广论文1

  摘 要:在我国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式,本意上是指欧美等国家以家庭成员构成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形式。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国内一些具有大量耕地资源的种植户也开始向家庭农场的形式转变,逐渐摆脱传统农业种植观念,形成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生产格局。基于此,结合国外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分析我国家庭农场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家庭农场;技术推广;农业种植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二元化社会体制逐渐消失,城市化进程速度逐渐加快,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数量上产生了重要变换。20xx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达到总人口数量的51.27%,中国开始向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迈进[1]。 农业不仅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构成部分,更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中的新生代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少,大量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工作,预计在未来的10~20 a就会产生农业生产断层[2]。 因此,如何确保我国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建国以后,由于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的国家目标,重视工业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忽略了农村和农业生产人口的社会财富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力流失的主要问题[3]。 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的,可以将这作为一个突破点,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组成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势,但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而言,具有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优势[4]。它将农业生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农产品从种植到市场,家庭农场实现了更好的附加值提升。 家庭农场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有利于国家对农民这一职业的肯定,也有利于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引导和培养,在农业人口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必然会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领域[5]。

  1 家庭农场的现状分析

  国外家庭农场存在的时间较长、模式成熟,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中更符合现代化农业的特征。从家庭农场的规模来说,一般可以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般以大型家庭农场为主,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以中型家庭农场为主,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主要以小型农场为主。不难看出,家庭农场的大小规模与国土农耕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家庭农场还只是概念性的,并没有形成与发达国家同等的规模和形式,尤其是对现代化农业的驾驭能力方面。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还很明显,尤其是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是“世袭制”产生的,除了打工、种地之外没有其他的劳动力输出渠道。但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农村新生代通过升学的途径留在了城市,造成了农业生产大面积断层。 现实中,讨论的在国内具有“家庭农场”性质的团体,大多是原本的种植大户。20xx年,我国出台文件将“农民”正是规定为一种职业,因此所谓的家庭农场成员,其身份从“务农”转变为“职业农民”。

  2 我国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2.1 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 家庭农场的管理者可以称之为“农场主”,农场的形成与耕地资源的占有量是密不可分的,而家庭成员往往是较为有限的。一方面,要完成较大面积的`土地耕种工作;另一方面,要完成农作物的回收、加工、市场流通等工作,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农场主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是最迫切的。 首先,家庭农场迫切地需要新型农业机械的掌握技术。传统的种植产业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工,在更低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完全可行的,但对于较大面积的耕种就必须依赖于机械设备。 其次,家庭农场迫切地需要提高农业产量的种植技术。从本质上说,我国的家庭农场还处于概念阶段,与国外农场主私人拥有土地的现象是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一般是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取,自己作为土地的生产管理者,同样要支付成本。为了提高耕种产量,不仅要对耕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还需要对种子、肥料、种植技术等进行提升。 2.2 家庭农场将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主阵地 家庭农场的形式相对于我国农村传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言,更具有土地资源集中的优势。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划分的面积较小,不同的家庭有自身的种植需求和安排,在进行统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角度的分歧。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为农场主,只需要与少数人沟通,即可实现大面积的农业技术推广。家庭农场还有助于现代化职业农民能力的培养,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第一,有助于推动农民职业化观念的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并开始逐步反哺农业。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固定,确认农民为一种社会职业,这本质上就是对农业生产参与者的社会地位肯定;从事农业生产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工作是

农业推广论文2

  1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主要问题

  1.1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调研表明,荥阳市基层农技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技术职称偏低,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单一,专业能力不足。仅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多为植保、畜牧、农学等,缺乏市场经济广泛需求的有关专业知识和目前急需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后续教育和培训较少的问题。有些年龄偏大的基层农技人员甚至连电脑和基本的仪器设备都不会使用,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2激励农技推广队伍的政策措施不力。当前,在荥阳市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人才队伍组织结构不合理且断层。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并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层次,也没有较为专业的农技专业知识,缺乏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没有良好的人才引进渠道,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条件不好、待遇低等原因,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愿意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此外,由于荥阳市房价比较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资较低,导致很多引进的大学生也不愿意长留;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条件不好,职称评比比较困难,各种补贴不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和团队的稳定性。这主要是激励政策措施不力。1.3农技推广者忽视了农户的主体地位。一些基本农业技术虽然被农户采纳,或应用到田间地头,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农技推广人员虽然与农民接触交流过,但农民的兴趣很低;尽管建立了很多农业示范田、带动户,但是产生的影响很小。其最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推广者没有把农民作为推广的中心、主体。技术推广人员只关心能不能完成上面任务要求,不关心农民真的需要什么;只重视形式上是不是把技术推广下去,发了多少宣传资料,而不重视推广技术对农户的意义和是否符农民的.心意;有一些人甚至对农民提出按步照搬他们树立的典型、样板的要求。在这种推广模式中,推广人员决定推广内容、方式和进程,而农民则处在被动的角色,他们被动的接受和服从,出现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邯郸学步等一些现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技术推广,影响推广的效果,并且伤害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

  2促进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2.1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针对荥阳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总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实际,应有计划分批次地对现有的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对现有人员进行经常性和制度化的继续教育。围绕农技成果的适用性,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分层次的方式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增加其深造机会,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比如经常性的请农业专家进行农业科技专题讲座,积极组织在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农业类函授和自学考试,组织农技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等,使在职的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趋于合理。2.2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对于荥阳市来说,一定要充分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人事制度变革,从政策和激励机制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当中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快速发展;在管理从业人员时,一定要落实资格证书管理制度,构建持证上岗、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优化人员配置,促进优秀人员的合理流动;构建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为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人员提供定时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促进他们业务素质的提升。2.3确立农技推广必须以农户为主体思路。农技推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对农民在农技推广中角色的正确理解和对待,农民才是真正的技术推广或技术采用的主体,并不是技术推广员,更不是政府官员。基于此,农技推广者应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和运营机制中,农民在制定推广计划、评价推广和实施推广计划时,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作为农民需求和专家科研项目沟通桥梁的农业技术推广员,应将农民的诉求反馈给专家,并把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在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主导的新的体制机制中,一定要重点突出专家深入到基层和第一线,让推广计划更扎实实施落地。

  3结语

  在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努力下,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荥阳市农业技术的推广。希望荥阳市今后在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方面上做文章、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杨彦强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辉,赵晓峰,张正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嵌入性”发展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76-80.

  [2]孙美美,陈永富.浙江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现状及创新模式选择[J].中国农机化学报,20xx(03):321-323.

  [3]宁丽平,黄志强.隆回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xx(06):85-87.

  [4]高道才,林志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93-97.

农业推广论文3

  1前言

  提高农民农业科学种养水平,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渠县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技术,通过强化科技引领、强化项目整合、强化主体带动等细节性工作引领,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开拓新的天地。但是,考虑涉农项目的天然滞后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文章分析问题,指出改革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国内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发展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格局,对国内农技推广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重滞后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句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目前存在不小的问题,额待我们去探索解决。这其中,第一个问题——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很大程度制约推广力度。世界农技经费投入,统计调查: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6%~1%;发展中国家农技推广经费,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5%;而国内农技推广经费,占有比例不到农业总产值的0.2%。第二个问题——农户接受新技术能力差,中国农民综合素质低,技术接受能力差。而且,新技术需求的动力性不强,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果转化。除农户本身文化素质低之外,还有一方面原因,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人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第三个问题——传统农技推广,无论自推广项目、推广技术等,都难以满足农户的生产需求。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农业科研、推广工作,以提升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农村村落分散居住,组织化程度低,村委领导能力受限,农技推广渠道单一,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导致农技推广的高成本,导致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割裂。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发展建议

  3.1确立农户主体地位,农户自主选择农业新技术

  今后农业技术推广中,应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户采纳新技术的自觉性。今后农技推广,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农民始终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始终是农技需求的主体,更是农业市场参与的主体。由此,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单纯的变为政府的单行推广行为,应注重农户的自主参与,改革创新农户参与机制。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部门,应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选择正确的供求信息,切实调动农户自主选择的积极性,引导户主选择最新的农业技术。

  3.2农技推广与中介组织结合,提升农技推广的效率

  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政府的技术推广可以委托协会等为农服务的组织来进行。农技、农经、农机等站所可以划归协会等组织管理。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科研、教育单位及企业、农业技术协会、种养大户等参与农技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提高推广效率。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业专合组织成为联接农技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这样的技术转移过程,一方面合作制度保证了农民获取技术获的费用较低,另一方面保证了农民能够自主选择技术,还增强了农民接纳高新技术的能力,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

  3.3发展引导农技推广,规范农技推广行为

  政府专项财政支持,酌情增加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农技推广基金,通过完善制度增加财政支出,用于农技推广的金额支出。今后资金的支出,应逐渐转向科研、推广等领域,至少确保达到国际化平均投入的水平标准。注意农户知识更新,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将科研、教育、推广等紧密结合起来。今后农技推广的基本目标,在于提升农户的综合素质,切实提升农户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同时,注意调动农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注意创新技术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注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在技术推广的实践工作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始终服务于“三农”一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必要重视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不断培训更新期专业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推广的发展需求。注意规范农技市场,规范农技推广行为。

农业推广论文4

  摘 要: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一定的改革。农业机械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完善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基于此,对农业机械技术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一层的探索,以期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整个国家农业生产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机械技术; 推广; 问题;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机械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劳动生产中,机械技术的应用将占有很大的市场比例,所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具有重大的意义。机械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工业化,也就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现农业经济的效益最大化。

  1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阻碍

  1.1 技术水平发展较快 对于我国农业机械的总体水平来说,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发达国家低,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历史已有数千年,长时间传统的发展农业使农民的思想有一定的束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诸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农机技术不够认可,从而不易改变传统的农业工作方式。而且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技术水平的发展也是不同的,我国的基本情形是“东强西弱”[1]。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技术。由于地区、经济和科技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在一些山区和农村存在许多阻碍,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1.2 管理制度的缺陷 现代农业机械技术的管理方法是根据农业机械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与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对各种农业机械技术进行相应的组织,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最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路径。但是,随着乡镇机构的不断改革,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的步伐并未改变,推广体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基层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地区甚至缺乏推广机制。还有推广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2],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而且所用的推广方法单一,简单、单调的服务,难以适应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一些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限,经营的土地较少,对高科技农机缺乏兴趣,难以满足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

  1.3 推广人员的素质问题 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需要推广人员具有专业的农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据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各地农业推广人员中具有农业技术专业的人不足60%,县市级单位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中有农业技术知识的人员也不足70%,初中以下毕业的没有农业知识的人员大约占20%,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仅占总人数的10%,知识的落后、后备力量薄弱,都是阻碍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原因。

  1.4 推广对象人数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民占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而且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民,但相当一部分人习惯了旧的耕作方式,守旧心理比较严重,受到传统思想,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对于新型农业机械技术的热衷程度比较低,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种情况对农业部门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农业机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缓慢,不仅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对于我国整个农业机械技术的进步也是一种阻碍。

  2 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几种对策

  2.1 完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体系仍是在省、市的基础上,通过县级单位作为领头人,以各乡镇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作为基本点进行推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广大农民需要的是借助新兴的农业机械技术不断地提高农业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要,需要加大纵横互补类型的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利用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通过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完美结合,为农民朋友提供最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要积极配合国家的安排,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农业机械技术完整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3]。此外,还需要认真了解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农民提供全套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方案,提高农业生产率,并进一步开拓农业机械进步的天地。

  2.2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农业支持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漫长的生活中慢慢推广,对于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管理制度混乱的问题,政府需要利用其职能,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提供大力支持,通过加强管理和一些财力方面的支持表示对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的决心和热情。政府也可以利用其号召力,吸引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开设讲堂,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更加充分地了解农业机械技术,促进更多具备专业知识的推广人员进行

农业推广论文5

  一、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中的问题分析

  (一)投入不够制约推广

  由于投入上的不到位,对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明显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推广队伍不稳定。由于一些地区,特别是较为偏远山区的农业机构对推广工作的公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因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基层推广“三定”工作难以全面落实,收支自理,差额拔款比例较低,人头费难以到位,而推广经费则更不够。另外,因机构改革影响,推广工作走向市场化,造成推广队伍不稳。其次,工作条件不佳。在基层往往因经费的不足,待遇上得不到保障,同时推广基层设施也较为落后,特别是现代信息设备配备不够,难以将农业技术服务提供给农户,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民生产技术不够的问题。

  (二)科研成果和农业生产需求错误

  每年我国都有诸多科研成果,但大部分难以推广和实用。由于学术科研研究运作机制的影响,使得农业应用科研工作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直接、实用型生产技术。同时,科研成果还需自上往下逐层报奖,在无形中使得成果量增加,而出现科研成果多的假象,使得既有的成果推广和转化空间变小。科研成果只有适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转化成真正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业生产对技术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和高效化,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但当前推广技术较为单一,影响到推广的效果。

  (三)农户吸收新技术能力不强

  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户新手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加大了推广难度。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农业技术,尤其是无形型技术和技能推广,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基础性农技知识,并要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但实际上在基层,仅有少部分技术带头人具有这些能力,大部分农户未具备。二是创新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农户有一定经济条件,但对于个体小农户农业生产的农户而言,经济实力难以达到要求,特别是对于长期性、投资较大的高新科技技术,无法购买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推广的难度。

  二、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稳定推广队伍

  首先,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福利,改善推广基层设施。农业推广机构主要是为基层农民提供生产服务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应强化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认识到推广的重要性。各地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推广经费预算。一是要充分保障农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福利和办公经费,同时加强推广硬、软设施的建设,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二是创建农技推广基金,并制度化、统一化管理,逐步增加农技推广方面的预算份额,增强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规模。其次,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推广管理。对于基层乡镇农技推广站应采取“以县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调动、监管及考核等均应以县级农管部门负责。在人事管理上应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稳定推广队伍。譬如从四川康定地区来看,在政府的财政方面,投了大量的经费投入,不断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的福利待遇,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农业推广的经费开支,不断的扩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模。

  (二)建立健全基于市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一是要建立并完善和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成果评审机制。应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把农业科研动物及植物新品种纳入科研专利内容,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实用的、易推广的产品,以解决科研和实际生产脱节的情况。对于研究和开发示范结合的项目,及偏重开发性的项目,在评审中可将技术创新和经济性分离,以提升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使其更为迅速的转化成实用技术。二是建设并积极发展农技市场。首先,应积极推进农技市场的建设,加快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转让。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技市场的稳定运行;二是应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方法,创新和改进基层推广机构,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中。并要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和有偿性服务,调动推广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推广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农民培训,提升科技素养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农民自身的文件科技素养有密切关系。

  因而,为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首先,应强化农民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农技知识和技能。但要根据当前农民的文化和素质水平,采取针对性、层次性的技术培训。比如:县乡村协同开展农技培训班、聘请技术专家授课等方式,还应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其次,应积极做好科技示范,让基层农民弄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例如从四川康定地区实际情况来看,其就是建设了农业技术培训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农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使农民更加充分的熟悉和把控一定的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的综合实力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和提高基层农民的经济收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认识并重视技术的推广,政府应加大投入,健全管理和推广制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采取多元化推广方式,提升推广效率,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论文6

  一、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背景

  我国的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学位类型,是以某种特定职业为背景,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996年国家颁布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20xx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专业学位定义为:“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与农科相关的领域有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兽医硕士和林业硕士。这三个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农业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农科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进行人才的培养,是为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实践能力的农科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性举措。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引导当前的生产要素特别是人才流向农业和农村,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滞后。据20xx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业推广机构189502个,专业技术人员有935126人,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数仅占3.1%,中级职称也仅占18.7%,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42%,而同年美国的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有75%的人员具有硕士学位。[1]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亟需技术能力与经营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加快高学历、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农业推广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国外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的经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法国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的特点是拥有本科层次的专业学位教育——职业学士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阶段,“LMD新学制”颁布前实施“高等专业学习文凭”教育,之后逐渐向“职业硕士”(MasterProfessional)教育过渡。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将专业学位(“专门职学位”)看作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列的研究生教育的第三种学位。美国是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直接借鉴美国,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因此,本文将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国家的高等农业教育情况进行横向比较。

  (一)以职业为方向的分层发展路径

  国外学位制度中,职业学位归属的学位体系不一,有的是归属于研究生教育层面,有的是硕士学位层次虽然没有专门划出职业性学位,但有科学硕士与带专业名称的硕士学位之分,可以把后者视为职业性工作服务的学位。加拿大农业教育可分为三类:一是注重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学历教育;二是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CareerEducation);三是直接面对农场工人、农民的绿色证书培训(GreenCertificateFarmTrainingProgram)。第一种类型是代表国家农业科技教育水平的学历教育,后两种类型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2]法国综合性大学不实施农业教育,高等农业教育主要存在于独立建制的单科性高等专科学校。[3]德国高等农业教育是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大学的二元模式。在综合性大学中,高等农业教育以农科学院、农学院或相关系科形式存在,主要培养农业科研人才。德国涉农专科大学(也称高等专科学院)主要进行农业应用技术教育。[4]

  (二)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课程设置

  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生类型不一,各个大学的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体系也不一样。主要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作准备,各学校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有些专业差别较大。课程选择的灵活性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耶鲁大学林业硕士培养目标是“训练从事林地经营和管理的人员”。加州大学林业硕士培养目标在于“促使学生在资源的含义和环境计划范围内熟悉林业专业管理的本质”。[5]俄勒冈州立大学将农科专业学位描述为:“农业硕士”是“一种职业性终结性学位,他们必须接受3个或更多的与农业有关领域的广泛训练”;“农业管理硕士”是“向动物生产及其服务产业合适的从业人员提供在管理水平上的综合和严格的训练”。

  (三)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多途径培养模式

  美国不同的学校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生有不同的毕业考核要求。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农业推广园艺硕士生两年全日制学习,不做论文;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农业推广教育硕士分为论文(A类)硕士、学术报告(B类)硕士和课程(C类)硕士三种类型;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是非论文硕士研究生,其课程体系与科罗拉多大学的农业推广教育硕士研究生基本相类似,它要求全日制学习学生学习阶段修完学分后,还需要完成一个教案,并通过硕士生口试考试方能获得文凭。[6]

  三、对我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政策上,科学定位分类发展,准确定向职业类型

  从以上几个国家高等农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来看,各国都是通过对大学的分层指导发展,明确各层各类大学的培养目标,实现培养模式从“单一”向“多样”的转变。我国农科类院校理应是培养农科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力,但普遍都是以发展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师资力量、学科建设、课程体系还未能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靠拢。尽管一些高校在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中都有关于培养目标的规定,但因缺乏分类指导发展思想的引导,更多地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述,在培养过程中难以完全得到体现。职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是发达国家职业学位教育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相区别的关键性因素。在美国,取得法律博士学位是获得律师资格的重要前提;日本的教育硕士学位则是专为教师设置的职业学位。与之相比,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站中关于39种硕士专业学位概览表中,农科类的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的对应的职业类型一栏为空。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与职业资格认证建立联系,农科专业学位的名称与培养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培养目标的不清晰性及职业定位的不明确性使得农科类专业学位教育难以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势必影响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我国应根据职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任职资格衔接的有效政策。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学位准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该条例中并没有明确划分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因此,有必要将专业学位列入国家学位条例,明确其与学术学位同为高等研究生教育,从而规范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办学质量及水平。国家应在宏观层面给予分类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政策上保障各类院校有效的分层发展,制定有利于专业学位发展的'政策、法规,科学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分层次、分类别建设,分层次、分类别的投入,明确培养目标。各地方院校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学科,并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原则,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制度上,规范学科目录,细化培养目标

  我国应加快制定专门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从规范上明确农科类专业学科目录,在制度上充分体现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规范称呼,以正其名

  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培养领域可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基本涵盖了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设置方案中提到农业推广硕士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其专业学科目录的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推广”这一名称所覆盖的范围也过窄,“推广”一词更像某个领域的名称,不能较好地表达农科专业学位的含义。此外,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不仅仅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还有公共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等。因此,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从1999年设置至今已发展了十余年,国家应该制订正式、规范的专业名称,以正其名,以便更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

  2.细化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现有的15个培养领域中,有的培养领域存在内涵过于宽泛等问题。例如,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信息化领域从概念上理解更倾向于一种知识、技术的推广及普及,而《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的表述为: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又如,同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领域中的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更易理解为某一课题的研究范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也未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培养目标进行更为具体地表述。

  (三)内容上,因需因地设置课程,探索多样化的培养路径

  1.培养路径多样化

  根据国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并结合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我国的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可以专业领域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工作需要而设计四种培养路径,即:课程路径、研究(实习)报告路径、论文路径、档案袋路径。学习者可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培养路径,但无论是何种路径,扎实的课程学习是前提。针对不同的培养路径,不同的课程要求,院校合理设置课程,形成同中有异、针对性强的课程模块。课程路径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职业背景的学习者,满足其对相关领域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需要,扩充其知识面,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培养路径只需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不需进行答辩。研究(实习)报告路径适合跨领域学习的学习者。这类学习者没有接受过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在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的同时,需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研究(实习)报告,最后进行研究(实习)报告的论证,可参照答辩的形式。论文路径适合既无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也未学习过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者。这类学习者在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后,需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档案袋路径是指学习者的毕业档案中包含着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适合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学习者。这类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在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方可毕业。

  2.课程设置本土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科类专业学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要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还要有市场和经济的观念。与国外相比较而言,我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公共课单一、选修课缺乏、专业知识面较窄等不合理的地方。农业的显著特点是区域性差异,因此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及相关学习领域的特点,本土化、富有区域特色的课程建设与设置十分必要。合理的课程设置既符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体现了知识的宽广性、新颖性、先进性、综合性。合理的课程结构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以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的必修课程、拓宽知识领域为主的选择必修课程、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的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对于我国学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推广论文7

  化肥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与这些现象有很大关系,相应也会引起土壤板结及有机含量减少等现象。而现代物理农业较化学农业不仅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全面有效防治生长作物的虫害与病害,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特指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综合应用对农业和其相关产业的影响。现代物理农业能提高农民收入及农业产出率进一步提高该部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并为促进农业较先进的生产力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服务。部分地区依靠一些先进实用的装备建造了高新农业示范区和以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产业,使得农业结构加速调整同时开始全面的改造传统农业产业。

  辽宁省现代物理农业发展中存在总体科技水平低,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等现象,故当今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其发展体系里主要问题有如下4点:

  1、技术研究基础不扎实例如植物声波助长技术,从理论上没有得到严格的论证,需要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进一步的突破。现在用于农业生产的物理技术越来越多,可是没有着眼于农业生产的需求去解决实际环节中的急需重点,去攻关一些技术,而是就技术谈技术,纸上谈兵出现多对一的现象。例:种植业的的物理技术许多,而畜牧业,水产等技术很少。

  2、企业在装备研究的科研生产能力不足大多数的现代物理农业装备生产科研能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这制约省内线代物理农业的发展。

  3、各项技术推广应用不平衡比如说电子杀虫、种子磁化等技术已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应用,但是土壤连作障碍处理技术尚在试验,这一项项不利于现代物理农业的技术的推广。总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国内部分省市推广应用,天津、大连等整体推广应用较好,其它就发展较慢。

  4、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各层次的认识不一在省内发展时间很短,农业主管部门,科技人员与农民对其应用的认识需要提高,同时大多技术是以‘着不到,摸不着”的作用方式用作业对象,无法如同化肥、农药直接作用于农作物,这也影响了其推广和应用。

  由实际证明,现代物理农业适合辽宁省省情,是一种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新模式,通过研究在促进其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以下4点应对的方法;

  1、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它涉及磁学、声学、光学、电学、热力学等物理学和环境学、农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部分技术机理研究缺少的'技术,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并证明其有效性。

  2、装备生产能力提升技术实现的载体是装备,它的可靠质量与完备性能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相关生产企业应由客户反映的问题与情况对现有装备改进,积极组织科研技术力量,尽可能的提高其性能和质量同时提高其技术含量及企业生产力,提供给客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先进的装备。装备开发和应用需要技术依据,应加快制定一些现代物理农业装备的生产技术标准,更好的指导技术应用。

  3、示范推广力度加大扩大产、学、研之间的联合、协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升科研机构和高校对相关装备技术企业的技术输入及应用能力。设立全国性的技术示范工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支持其技术转化用以解决技术实用化的问题。各级农机部门应申请设立其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结合现存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应用体系,提速技术普及进度,增强技术培训,减小技术转化成本,加快技术的转化速度。

  4、装备应用扶持制度的建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装备纳入国家及地方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目录,以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对农民购置相关装备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购置于使用这些装备。用以加快其推广和应用。

农业推广论文8

  摘要: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而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可靠手段。基于此,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充分显示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

  一般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包括3个层面,即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及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1.1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即以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推广给农民,使农民能将新知识与新技能应用至农业生产过程中,达到增产的目的,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1]。技术指导是狭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1.2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即在技术指导基础上,增加产前咨询指导及产后的销售服务,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与组织农民经营均属于该范畴。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是对狭义农业技术推广的拓展深化[2]。教育是广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1.3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指基于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作用下,通过多样化形式,使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至三农中,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推动三农综合发展[3]。沟通与咨询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2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2.1农业技术推广是传播科技成果的纽带

  科技成果的传播以农业技术推广为媒介,将农业技术扩散至农业生产中,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科技成果是农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成果,基于实践基础上得以归纳、总结和研发的农业成果。如何有效将农业科技成果传播至农业生产中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媒介,充分发挥着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纽带作用。

  2.2农业技术推广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目的在于转变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农民以农业科技成果为指导,优化农业种植技术与生产技术,以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若想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需求,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应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新技术成果研发中的创造作用,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发展状况,为研发新科技成果提供依据,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4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综合素质具有教育作用

  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诸多农民仍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的教育作用,结合多样宣传方式,使农民接受并认可农业技术推广。

  2.5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方针、政策等的制定具有参谋作用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下,农业技术推广员充分掌握了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农业发展基本状况,为制定新的农业方针及农业政策提供依据,是农业科技成果再完善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

  3小结

  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保障。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纽带作用、促进作用、创造作用、教育作用和参谋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xx.

  [2]徐晓鹏,刘燕丽,时允昌,等.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困境的话语分析:以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在四川省Y村的推广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41-149.

  [3]李海侠.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与策略.中国外资,20xx(15):53.

农业推广论文9

  本文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对自然因素依赖较强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连获丰收,并不是连年风调雨顺,而是科学技术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应用于农业经济的生产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依靠以科研教学为主的科研部门和农业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依靠与农民联系密切、熟知生产实际,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卞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推广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部分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认识不到位,加之经济条件限制,自收自支、差额拨款还占相当比例、人头费尚不能保证,用于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就更少。

  1.2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农业科技转化,人才是关键。但当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少、素质低,而且出现断层问题。据调查,有的地方在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中,年龄在35—50岁的仅占18%,年龄结构的 “断层”导致了知识结构的“断层”。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到岗率低,在岗的农技人员也不能保证将时间全部用于本职工作中,一年中至少有1/3的时间从事乡镇分配的其它工作,技术人员改行情况非常突出。二是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造成有些地方推广队伍素质偏低。三是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的机会,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技术更新不快,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不够和操作能力不强。

  1.3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影响推广效果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少,很多研究成果与农业需求脱节。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民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根本取向,对技术要求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增加有效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现行科技成果以及推广机制偏重于单一技术,对配套集成技术,以及对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重视不够,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际效果。

  1.4农民知识层次低导致推广难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要求采用者一般应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原理和严格的操作技术,而现阶段实际是仅有少量科技带头户具备这种能力,多数农民尚不具备。二是创新技术的采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小规模经营和农业比效效益较低及其他负担较多的多重压力下,多数农民由于资金薄弱,仅能采用一些效益显著、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而对一些见效慢或投资大的高新技术,仅有采纳的欲望,但缺乏购买使用能力。三是很多农民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宁愿沿用效益低但比较保险的传统技术,也不想冒险去接受新技术,导致推广新技术更难。

  2 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

  首先,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通过立法手段,争取保证国家财政每年投放到农技推广的经费与农业总产值的份额逐步达到0.5%以上。其次,要完善间接融资的体制,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可以以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有偿服务。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离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另一方面,抓好科技示范,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地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打破农民对新技术的观望态度。用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农业推广论文10

  一、研究对象

  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与农业气象两门课程的授课班级为同一班级,授课时间分别为同一学年的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授课的方法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略有不同。

  1.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

  (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

  (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农林高职院校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详细数据如下。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77.8%;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22.2%。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77.8%;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22.2%。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66.7%;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33.3%。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83.3%;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16.7%。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16.7%。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80.6%;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19.4%。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四、结语

  目前,各级各类农林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都在不断探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建议授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创造性地探究设计学习任务,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而学生的自我价值一旦能够得以肯定,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潜能则被无限激发,学生自然受益匪浅。

农业推广论文11

  1.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与技术推广的现状

  1.1 管理和推广投入过少

  经费不足是当前农业管理和技术推广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部分地方的乡镇地区所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工作人员,会因为资金不足等因素停止推广,或者难以保持持续性宣传,进而导致技术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加上推广形式比较单一,技术不高,也很难获取理想的宣传效果,无法与农民生产、作业的需求相匹配。

  1.2 农民的整体素质比较欠缺

  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效果与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关,大部分农民的接受能力较差,无法理解到宣传农业科技成果,宣传新技术的目的和意义,导致农业科技的应用效果不佳。根据本地资料的收集发现,大部分农民的年龄较大,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样的劳动力结构水平同样限制了农业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而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则选择外出打工,这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一大缺失,也是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另一大阻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无法完全接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不具备先进的市场意识,进而导致整个管理工作缺乏后劲。

  1.3 科技推广内容与农民需求不符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提升农业推广技术,扩大农业技术的宣传范围和效果,就是为了让农民受益,农民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应用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结果的受益群体,因此,在推广农业科技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观察和了解当前农民的需要,才能将宣传的农业技术转变为发展农业的推动力。农民的需求是科技推广的效益所在,随着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也需要获得多样化和高效化的生产技术,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全面的管理技术和应用技术需求更为迫切,但是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的推广形式和方法均较为枯燥和单一,没有对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管理,也说明了与农民的生产需要不符。

  2.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对策

  2.1 提升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内在农村工作,也需要与农民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考察和分析过程中,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实际的指导工作中,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体现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指导的核心要求;因此,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全面的发展素质,才能够处理好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合理、有序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做好全面的指导和推广工作。

  2.2 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水平

  农田农业生产是一线的生产场地和实践过程,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足够的生产指导技术,完备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生产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如果宣传和指导工作人员的指示不明确,或者指导失误,那么,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很大,甚至会造成农业生产研究的损失。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十分重要。

  2.3 做好工作人员与农民的关系

  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在开展基层实践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国家布置的推广和宣传任务,而且还要做好服务农民的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走进农民生活,主动与农民搞好关系,充分展示自己的工作作用的同时,也要增强农民的信任,才能保证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工作真正到位。比如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主动了解实际情况,并参与到问题的针对性解决中,进而提升人民的信任感;制定解决方案时,也要与农民保持充分的交流,在共同协助下获得最佳解决效果,而与农民保持良好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农民所需,农民所急,进而适当调整整体的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方案,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进步,保证农业生产得到稳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多种发展问题,如投资不到位、宣传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注重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并把握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推广论文12

  1实施产业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利用生产基地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科技服务,从而使农民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其次是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而实施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农资生产厂家应该要将自身的经营方式加以改变,改变原来间接供货的经营方式,应该实行直接供货和间接供货相结合、推广服务于经营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对农资产品进行多方面的宣传,直接将生产资料提供给农民。最后是专业合作组织或者是各种协会推广服务模式。我国各个城市拥有种类不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销售服务业、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应该结合其自身生产和经营的具体需求,规定产量和质量的尺度,实施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以及规范性的生产写入章程,利用签订生产合同以及交纳合同定金等措施。对单方的合法好处进行维护。

  2实施标准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首先是应该推行五个统一的种植业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对于一些基地生产的农产品,需要将完善的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出来,将每一个生产农产品的环节都归纳到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之中。基于这一前提,从测速室、基地标志牌、生产技术规范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对当前现有的种植业生产基地做出进一步的规范,并使其更加完善化,实施五个统一的种植业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五个统一主要包括:统一收购销售、统一质量检查、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配送农资、统一供应种苗等,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和检查的力度,避免在市场中流入一些违规的农业投入品。其次应该推行五个统一的畜禽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禽畜标准化中所包含的五个统一主要指的是统一屠宰、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饲料、统一供苗等。在出口禽类的包装袋、宰杀禽畜前的兽医检查、禽畜宰杀鉴定、加工车间、换装间、饲养场以及禽畜所食药品等各个环节,都要将生产标准化系统以及追踪产品质量系统有效的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禽畜的全程质量,才能够促使禽畜产品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性。再次应该推行“五四三二”大豆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这种五四三二的标准主要是指:利用五个统一对农场进行管理,即统一用药方法、统一用药时间、统一采购农药、统一配备相关技术人员、统一成立统防统治专业队;对于一些种大豆面积达到30亩的大户应该实施四控制,即控制防治时间、控制农药采购、控制种植品种、控制豆田选址等;对于一些连片豆田且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亩以上的,应该实行三到地头,即配药到地头、技术培训到地头、配置水缸到地头等;对于一些比较分散的种豆户,农技员应该坚持两上门的原则,即送技术和送药上门。最后是科技园区孵化型服务推广模式。我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有效结合的产物,它应该是试验农业新品种和示范农业新技术的基地,是繁育优良种苗和种子的基地,是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基地,是农业机构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基地。科技园区应该具备科技教育、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以及引进技术等综合功能。在我国各个城市中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能够促使农业科技体系变得更加具有规范性,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建立经验模式和典型样板,从而有效地培育出一批科技竞争力强的先导型企业。

  3结语

  政策、科技、投入是农业获得发展重要依据。科技对于发展现代化农业来说,能够发挥十分巨大的作用。然而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所以,我国应该在借鉴和学习了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再加以创新,有效地推出标准化、产业化以及社区化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以促使农村经济和农业获得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农业推广论文13

  摘要:农业作为民生发展的根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农业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农业的产量,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分析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问题;措施

  1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发展不均衡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由于东西部经济差异和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也存在落后与先进的区别。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能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技术及时地更新。

  1.2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当地政府的扶持和积极推广直接影响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在一些地区,政府不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造成了本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发展的状态。所以要做好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政府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

  1.3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也是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就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农民经验,就不能让农民在耕作的过程中很好地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

  2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2.1政府应提高重视,增大扶持力度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首先政府要更加重视和积极扶持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增拨更多的推广经费,对推广人才进行聘用和培训,不断地完善农业机械装备和应用最新的推广手段。

  2.2提高农民意识,加强技术推广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推广、提高农民意识。只有农民自身的意识提高了,才会去主动地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3因地、因时制宜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就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进行推广。在东部发达地区,可多采用积极宣传的方式,从提高意识开始进行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问题,要深入农民实际,亲自指导和示范农业机械化技术,做好实地推广工作。

  2.4广泛试点,总结经验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要进行广泛试点,不断地总结经验。对于一项技术的.推广,首先要在一定的区域进行试点工作。在进行试点的工作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进行更多地区的试点工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大范围推广打好基础。

  3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问题也是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仍然要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进行试点和总结经验,使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地开展,从而达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惠菊.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与应用[J].南方农机,20xx(2):49+144.

农业推广论文14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产业,因为发展好农业是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基层农业的水平较低、创新力度较弱,导致基层农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分析了基层农业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供参考。更多农业基础科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关键作用。传统农业的农耕技术较弱,在种植过程中因为技术原因,往往产量较低,同时会出现很多病虫害问题,尤其是山区农业技术更为落后,选择针对性的农业推广手段进入基层,有利于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对于推动整体的农业技术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存问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科技兴国的重要体现,利用科技可减轻农业工作的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村的农业生产力。向农户普及有关的农业技术,可为我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应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尽快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以下是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几点问题:

  1.1农民接受能力不强

  受传统农业发展的影响,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受到农民的排斥,很大一部分农民不愿意使用新技术,而且引入新技术需要较大成本,对于农民来说经济负担较重,不愿意增加成本。

  1.2人力支持不足

  我国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富足的,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基层农业技术得以有效推广的重要部分,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人力配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是“老龄化”工作者,缺乏年轻工作者,现有工作人员对于新技术的更新不能及时吸收,而且接受培训的技术相对较少,一些队伍的专业理论知识达不到要求,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所以在推广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往往达不到推广效果。由于缺少有力的人力支持,导致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出现瓶颈,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的发展。

  1.3资金支持不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投入都在其他产业,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投资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投入的资金不足。经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对一些省份进行调查发现,基层的农技单位1996—20xx年经费总收入以及政府拨款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8%和2.7%,远低于同期国家17.0%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与8.1%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低于3.2%的同期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而且投入的资金也不能完全利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受资金的影响,推广工作的展开途径不够全面,使用的.推广方法较传统,导致农业技术本身的技术性不能有效进行展示,无法很好地展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

  2推广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的途径

  2.1搞好宣传,培养农民的学习意识

  有些农民受传统思想束缚,不愿接受新鲜事物,这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以及产生的具体效益进行讲解,同时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与想法,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由于一日三餐的维持都依赖于农业,新技术应用不当会给他们带来损失。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有关的媒体工具,对新技术及其带来的好处进行宣传,让大家进行培训观摩,倡导大家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

  2.2增强队伍建设

  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应该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农业是维持一切发展的基础,在推广机构,可以增加高素质的人员,聘请有从农经验的人员,鼓励应届毕业生学习农业技术,增加他们进入一线的实习机会。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薪资待遇的方式吸收人才,通过实行考核、组织培训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另外也要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因为只有自身符合工作要求,才能对农民进行有效的指导,否则会适得其反。

  2.3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技术较落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很早之前就使用机械进行生产。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基层农业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农业的发展需要引进高新技术,而且要不断发展农业技术,加大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不能止步不前。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原有技术上针对农业的问题加大科研力度。对于我国基层农业的推广,不能由于资金问题而导致推广不到位,要建立多元化的集资方式,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政府要结合不同地区进行款项的分配,而且要做到专款专用,以防款项挪为他用,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地实施。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基层农业占比较大,基层农业的改革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

  3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涉及到的领域较大,面对的人群较多,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出现畏难情绪,从而出现人力资源支持不到位的现象。我国要大力鼓励青年人员加入到推广工作中来,提高有关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改善农业技术,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较大的意义,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何鹏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及策略[J].中外交流,20xx(05).

  [2]张长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7).

农业推广论文15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农业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等方面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农业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等方面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分析了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即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合理。

  关键词:农学论文发表

  1技术因素

  谈到农业技术,人们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栽培技术,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在大田生产中,管理只是一个环节,主要指追肥灌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农业生产从规划、建设、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涉及管理问题。

  1.1 要正确认识农业技术的引进推广与普及应用的关系

  广大专业研究技术人员和农民创造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有的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有的正在试验、示范,不久就会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还有的正在被创造或即将创造出来。但实际上,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觉得缺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渴望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农民总感到缺少实用技术,生产上不那样得心应手,经济效益总不尽人意。

  对待农业技术,目前存在两方面的错误倾向;一是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急于出成果,盲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倾向,已引进的还未消化,还停留在示范阶段,又在想尽办法引进,有的'甚至未进行试验、示范就直接进行推广,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广大农民创造的很多现金技术的实用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及时收集、整理、未能补充完善,即使发现了,补充完善了,又缺乏可操作性,而且成本也增加了,农民不愿意接受。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品种并不一定就是优良品种,新技术也不一定就是好技术,必须经过试验、示范才能确定,才能进行推广。

  1.2 要正确认识农业技术落后与先进的问题

  以日光温室为例,当先进的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必然引起相关因素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日光温室仍然是蔬菜生成中最先进、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这仅是从蔬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角度上讲的。从实际生成上讲,日光温室的发展速度将会逐渐趋缓。原因是:一是日光温室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发展的空间有限;二是投资较大,回收期延长,见效缓慢;三是比较效益不突出,有些地区塑料大棚两茬以上栽培也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四是一代日光温室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重建的可能性不大。

  2资金因素

  农业技术推广正面临着“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困境。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瓶颈。解决资金问题,总的趋势是要采取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从国家方面来说,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虽然也在逐年增加,但增幅相对较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产业的需求。争取地方政府投入资金也是很不现实的。由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农民不愿将过多的资金投进去,用什么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呢?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公益性职能出题目,经营性职能做文章;采取股份制合作经营的方式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科技入户解决了人从哪儿去的问题,怎么干的问题,这种办法很值得推广。

  3信息因素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农业科技信息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如农业科研成果、科研动态、栽培管理技术、新品种、产品加工、交易市场、产品供求信息等等。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农业科技报刊、电视专题节目、农业信息网、广播、广告、手机短信、口口相传等等。传播渠道很多,方式灵活多样,信息量庞大杂乱,难辨真伪。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发布功能,产前缺乏市场引导,产中缺乏生产技术指导,产后缺乏销售信息和渠道,信息难以传到生产经营者手中。二是中介组织发展缓慢,且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尚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4管理因素

  人们通常说的管理,是就大田生产而言,是指整个栽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追肥灌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农业生产,,至少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应选用投资少、收益大的栽培模式;二是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和适宜的调控手段,促进农作物生长健壮、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目的;三是节水灌溉和配方施肥。合理的灌溉措施,既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又能创造农作物正常生长的环境;科学进行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氮肥和其它无机肥料的用量,不但能够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而且减少环境中的氨气、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改善了其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四是病虫害防治。必须使用低毒、低残留和无毒、无残留的农药,如生物农药等。

  5服务因素

  目前,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目的利益化、服务方式产业化、服务监管法制化的服务机制正在形成,这对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6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市场需求刺激农业生产规模而显示出来的。尽管技术推广与市场交易都是微观行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但其相互影响却是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的。研究分析市场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一是避免技术推广的盲目性,即可以控制推广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通过技术服务、产品推介,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引导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因此,研究分析市场在宏观上的调控作用,对农业技术推广很重要,也很必要。

  7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和法规,制度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是宏观上的,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和执行的问题,把握好了,执行好了,利用好了,就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广大农民就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终达到技术推广与增加收入双赢的目标。

《农业推广论文优秀[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农业推广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推广论文11-14

农业推广论文05-22

[经典]农业推广论文05-24

农业推广论文[通用]05-25

农业推广试验论文07-02

[合集]农业推广论文05-23

农业技术农业推广论文07-01

关于农业推广农业技术论文12-15

农业推广学实践途径论文12-11

新时期绿色农业推广论文07-0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农业推广论文优秀[15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业推广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推广论文优秀[15篇]

农业推广论文1

  摘 要:在我国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形式,本意上是指欧美等国家以家庭成员构成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形式。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国内一些具有大量耕地资源的种植户也开始向家庭农场的形式转变,逐渐摆脱传统农业种植观念,形成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生产格局。基于此,结合国外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分析我国家庭农场在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家庭农场;技术推广;农业种植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乡二元化社会体制逐渐消失,城市化进程速度逐渐加快,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数量上产生了重要变换。20xx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达到总人口数量的51.27%,中国开始向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迈进[1]。 农业不仅是我国的重要产业构成部分,更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人口中的新生代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少,大量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工作,预计在未来的10~20 a就会产生农业生产断层[2]。 因此,如何确保我国的农业生产劳动力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建国以后,由于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的国家目标,重视工业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发展,忽略了农村和农业生产人口的社会财富分配,这是造成农业劳动力流失的主要问题[3]。 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的,可以将这作为一个突破点,对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调整。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组成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势,但相对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而言,具有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优势[4]。它将农业生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农产品从种植到市场,家庭农场实现了更好的附加值提升。 家庭农场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仅有利于国家对农民这一职业的肯定,也有利于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引导和培养,在农业人口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必然会成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领域[5]。

  1 家庭农场的现状分析

  国外家庭农场存在的时间较长、模式成熟,尤其是在发达国家中更符合现代化农业的特征。从家庭农场的规模来说,一般可以划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一般以大型家庭农场为主,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以中型家庭农场为主,亚洲国家中日本、韩国主要以小型农场为主。不难看出,家庭农场的大小规模与国土农耕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家庭农场还只是概念性的,并没有形成与发达国家同等的规模和形式,尤其是对现代化农业的驾驭能力方面。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城乡二元化体制作用还很明显,尤其是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是“世袭制”产生的,除了打工、种地之外没有其他的劳动力输出渠道。但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农村新生代通过升学的途径留在了城市,造成了农业生产大面积断层。 现实中,讨论的在国内具有“家庭农场”性质的团体,大多是原本的种植大户。20xx年,我国出台文件将“农民”正是规定为一种职业,因此所谓的家庭农场成员,其身份从“务农”转变为“职业农民”。

  2 我国家庭农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2.1 家庭农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促进作用 家庭农场的管理者可以称之为“农场主”,农场的形成与耕地资源的占有量是密不可分的,而家庭成员往往是较为有限的。一方面,要完成较大面积的`土地耕种工作;另一方面,要完成农作物的回收、加工、市场流通等工作,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农场主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是最迫切的。 首先,家庭农场迫切地需要新型农业机械的掌握技术。传统的种植产业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注入大量的人工,在更低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完全可行的,但对于较大面积的耕种就必须依赖于机械设备。 其次,家庭农场迫切地需要提高农业产量的种植技术。从本质上说,我国的家庭农场还处于概念阶段,与国外农场主私人拥有土地的现象是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土地来源一般是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取,自己作为土地的生产管理者,同样要支付成本。为了提高耕种产量,不仅要对耕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还需要对种子、肥料、种植技术等进行提升。 2.2 家庭农场将成为农业技术推广主阵地 家庭农场的形式相对于我国农村传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言,更具有土地资源集中的优势。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划分的面积较小,不同的家庭有自身的种植需求和安排,在进行统一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角度的分歧。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为农场主,只需要与少数人沟通,即可实现大面积的农业技术推广。家庭农场还有助于现代化职业农民能力的培养,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 第一,有助于推动农民职业化观念的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并开始逐步反哺农业。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固定,确认农民为一种社会职业,这本质上就是对农业生产参与者的社会地位肯定;从事农业生产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工作是

农业推广论文2

  1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主要问题

  1.1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调研表明,荥阳市基层农技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技术职称偏低,年龄偏大,专业知识单一,专业能力不足。仅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多为植保、畜牧、农学等,缺乏市场经济广泛需求的有关专业知识和目前急需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后续教育和培训较少的问题。有些年龄偏大的基层农技人员甚至连电脑和基本的仪器设备都不会使用,严重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1.2激励农技推广队伍的政策措施不力。当前,在荥阳市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人才队伍组织结构不合理且断层。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并没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层次,也没有较为专业的农技专业知识,缺乏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没有良好的人才引进渠道,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条件不好、待遇低等原因,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愿意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此外,由于荥阳市房价比较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工资较低,导致很多引进的大学生也不愿意长留;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条件不好,职称评比比较困难,各种补贴不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和团队的稳定性。这主要是激励政策措施不力。1.3农技推广者忽视了农户的主体地位。一些基本农业技术虽然被农户采纳,或应用到田间地头,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益;农技推广人员虽然与农民接触交流过,但农民的兴趣很低;尽管建立了很多农业示范田、带动户,但是产生的影响很小。其最主要原因是:农业技术推广者没有把农民作为推广的中心、主体。技术推广人员只关心能不能完成上面任务要求,不关心农民真的需要什么;只重视形式上是不是把技术推广下去,发了多少宣传资料,而不重视推广技术对农户的意义和是否符农民的.心意;有一些人甚至对农民提出按步照搬他们树立的典型、样板的要求。在这种推广模式中,推广人员决定推广内容、方式和进程,而农民则处在被动的角色,他们被动的接受和服从,出现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和邯郸学步等一些现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技术推广,影响推广的效果,并且伤害了农民的学习积极性。

  2促进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对策

  2.1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针对荥阳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总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的实际,应有计划分批次地对现有的农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对现有人员进行经常性和制度化的继续教育。围绕农技成果的适用性,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分层次的方式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增加其深造机会,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素质,比如经常性的请农业专家进行农业科技专题讲座,积极组织在职农技推广人员参加农业类函授和自学考试,组织农技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等,使在职的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称结构趋于合理。2.2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对于荥阳市来说,一定要充分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促进人事制度变革,从政策和激励机制方面入手,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当中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快速发展;在管理从业人员时,一定要落实资格证书管理制度,构建持证上岗、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优化人员配置,促进优秀人员的合理流动;构建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为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人员提供定时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促进他们业务素质的提升。2.3确立农技推广必须以农户为主体思路。农技推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对农民在农技推广中角色的正确理解和对待,农民才是真正的技术推广或技术采用的主体,并不是技术推广员,更不是政府官员。基于此,农技推广者应让农民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和运营机制中,农民在制定推广计划、评价推广和实施推广计划时,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要有一定的话语权。作为农民需求和专家科研项目沟通桥梁的农业技术推广员,应将农民的诉求反馈给专家,并把新技术传授给农民。在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主导的新的体制机制中,一定要重点突出专家深入到基层和第一线,让推广计划更扎实实施落地。

  3结语

  在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努力下,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荥阳市农业技术的推广。希望荥阳市今后在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素质、优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方面上做文章、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促进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杨彦强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辉,赵晓峰,张正新.农业技术推广的“嵌入性”发展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76-80.

  [2]孙美美,陈永富.浙江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现状及创新模式选择[J].中国农机化学报,20xx(03):321-323.

  [3]宁丽平,黄志强.隆回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xx(06):85-87.

  [4]高道才,林志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1):93-97.

农业推广论文3

  1前言

  提高农民农业科学种养水平,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渠县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新技术,通过强化科技引领、强化项目整合、强化主体带动等细节性工作引领,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开拓新的天地。但是,考虑涉农项目的天然滞后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还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文章分析问题,指出改革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长久以来,国内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发展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市场不断变化的发展格局,对国内农技推广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重滞后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句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目前存在不小的问题,额待我们去探索解决。这其中,第一个问题——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很大程度制约推广力度。世界农技经费投入,统计调查: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6%~1%;发展中国家农技推广经费,约占农业总产值的0.5%;而国内农技推广经费,占有比例不到农业总产值的0.2%。第二个问题——农户接受新技术能力差,中国农民综合素质低,技术接受能力差。而且,新技术需求的动力性不强,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成果转化。除农户本身文化素质低之外,还有一方面原因,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人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第三个问题——传统农技推广,无论自推广项目、推广技术等,都难以满足农户的生产需求。较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农业科研、推广工作,以提升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农村村落分散居住,组织化程度低,村委领导能力受限,农技推广渠道单一,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导致农技推广的高成本,导致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割裂。

  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进一步发展建议

  3.1确立农户主体地位,农户自主选择农业新技术

  今后农业技术推广中,应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调动农户采纳新技术的自觉性。今后农技推广,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农民始终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始终是农技需求的主体,更是农业市场参与的主体。由此,农业技术的推广,不能单纯的变为政府的单行推广行为,应注重农户的自主参与,改革创新农户参与机制。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部门,应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选择正确的供求信息,切实调动农户自主选择的积极性,引导户主选择最新的农业技术。

  3.2农技推广与中介组织结合,提升农技推广的效率

  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政府的技术推广可以委托协会等为农服务的组织来进行。农技、农经、农机等站所可以划归协会等组织管理。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科研、教育单位及企业、农业技术协会、种养大户等参与农技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提高推广效率。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业专合组织成为联接农技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这样的技术转移过程,一方面合作制度保证了农民获取技术获的费用较低,另一方面保证了农民能够自主选择技术,还增强了农民接纳高新技术的能力,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

  3.3发展引导农技推广,规范农技推广行为

  政府专项财政支持,酌情增加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农技推广基金,通过完善制度增加财政支出,用于农技推广的金额支出。今后资金的支出,应逐渐转向科研、推广等领域,至少确保达到国际化平均投入的水平标准。注意农户知识更新,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将科研、教育、推广等紧密结合起来。今后农技推广的基本目标,在于提升农户的综合素质,切实提升农户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同时,注意调动农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注意创新技术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注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在技术推广的实践工作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始终服务于“三农”一线,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必要重视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不断培训更新期专业知识,提升其综合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推广的发展需求。注意规范农技市场,规范农技推广行为。

农业推广论文4

  摘 要: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方式需要一定的改革。农业机械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所以,完善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基于此,对农业机械技术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一层的探索,以期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整个国家农业生产水平。

  关键词:

  关键词:机械技术; 推广; 问题; 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机械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机械技术的发展,在未来的社会劳动生产中,机械技术的应用将占有很大的市场比例,所以机械技术的推广具有重大的意义。机械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工业化,也就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现农业经济的效益最大化。

  1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阻碍

  1.1 技术水平发展较快 对于我国农业机械的总体水平来说,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发达国家低,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历史已有数千年,长时间传统的发展农业使农民的思想有一定的束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遇到诸多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农机技术不够认可,从而不易改变传统的农业工作方式。而且不同的地理环境,其技术水平的发展也是不同的,我国的基本情形是“东强西弱”[1]。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生产技术。由于地区、经济和科技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在一些山区和农村存在许多阻碍,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1.2 管理制度的缺陷 现代农业机械技术的管理方法是根据农业机械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与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对各种农业机械技术进行相应的组织,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最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更好地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路径。但是,随着乡镇机构的不断改革,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的步伐并未改变,推广体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基层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地区甚至缺乏推广机制。还有推广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2],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而且所用的推广方法单一,简单、单调的服务,难以适应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一些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限,经营的土地较少,对高科技农机缺乏兴趣,难以满足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发展。

  1.3 推广人员的素质问题 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需要推广人员具有专业的农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据调查研究表明,全国各地农业推广人员中具有农业技术专业的人不足60%,县市级单位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中有农业技术知识的人员也不足70%,初中以下毕业的没有农业知识的人员大约占20%,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仅仅占总人数的10%,知识的落后、后备力量薄弱,都是阻碍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原因。

  1.4 推广对象人数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民占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而且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就是农民,但相当一部分人习惯了旧的耕作方式,守旧心理比较严重,受到传统思想,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低,对于新型农业机械技术的热衷程度比较低,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种情况对农业部门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导致农业机械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缓慢,不仅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的落后,对于我国整个农业机械技术的进步也是一种阻碍。

  2 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几种对策

  2.1 完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体系仍是在省、市的基础上,通过县级单位作为领头人,以各乡镇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作为基本点进行推广。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广大农民需要的是借助新兴的农业机械技术不断地提高农业工作效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要,需要加大纵横互补类型的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利用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通过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完美结合,为农民朋友提供最先进的农业机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推广人员要积极配合国家的安排,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农业机械技术完整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中[3]。此外,还需要认真了解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农民提供全套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方案,提高农业生产率,并进一步开拓农业机械进步的天地。

  2.2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农业支持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漫长的生活中慢慢推广,对于在农业机械技术推广过程中管理制度混乱的问题,政府需要利用其职能,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提供大力支持,通过加强管理和一些财力方面的支持表示对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的决心和热情。政府也可以利用其号召力,吸引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开设讲堂,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更加充分地了解农业机械技术,促进更多具备专业知识的推广人员进行

农业推广论文5

  一、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中的问题分析

  (一)投入不够制约推广

  由于投入上的不到位,对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明显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推广队伍不稳定。由于一些地区,特别是较为偏远山区的农业机构对推广工作的公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因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基层推广“三定”工作难以全面落实,收支自理,差额拔款比例较低,人头费难以到位,而推广经费则更不够。另外,因机构改革影响,推广工作走向市场化,造成推广队伍不稳。其次,工作条件不佳。在基层往往因经费的不足,待遇上得不到保障,同时推广基层设施也较为落后,特别是现代信息设备配备不够,难以将农业技术服务提供给农户,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农民生产技术不够的问题。

  (二)科研成果和农业生产需求错误

  每年我国都有诸多科研成果,但大部分难以推广和实用。由于学术科研研究运作机制的影响,使得农业应用科研工作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直接、实用型生产技术。同时,科研成果还需自上往下逐层报奖,在无形中使得成果量增加,而出现科研成果多的假象,使得既有的成果推广和转化空间变小。科研成果只有适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转化成真正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业生产对技术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和高效化,对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要求较高,但当前推广技术较为单一,影响到推广的效果。

  (三)农户吸收新技术能力不强

  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户新手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加大了推广难度。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新的农业技术,尤其是无形型技术和技能推广,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基础性农技知识,并要掌握一定操作技能,但实际上在基层,仅有少部分技术带头人具有这些能力,大部分农户未具备。二是创新性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通常需要农户有一定经济条件,但对于个体小农户农业生产的农户而言,经济实力难以达到要求,特别是对于长期性、投资较大的高新科技技术,无法购买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推广的难度。

  二、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一)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稳定推广队伍

  首先,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福利,改善推广基层设施。农业推广机构主要是为基层农民提供生产服务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应强化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认识到推广的重要性。各地区政府应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大推广经费预算。一是要充分保障农技推广人员的基本福利和办公经费,同时加强推广硬、软设施的建设,改善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二是创建农技推广基金,并制度化、统一化管理,逐步增加农技推广方面的预算份额,增强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规模。其次,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推广管理。对于基层乡镇农技推广站应采取“以县为主,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调动、监管及考核等均应以县级农管部门负责。在人事管理上应公平、公正,阳光操作,稳定推广队伍。譬如从四川康定地区来看,在政府的财政方面,投了大量的经费投入,不断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的福利待遇,将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农业推广的经费开支,不断的扩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模。

  (二)建立健全基于市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一是要建立并完善和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技成果评审机制。应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把农业科研动物及植物新品种纳入科研专利内容,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实用的、易推广的产品,以解决科研和实际生产脱节的情况。对于研究和开发示范结合的项目,及偏重开发性的项目,在评审中可将技术创新和经济性分离,以提升科研成果的实用性,使其更为迅速的转化成实用技术。二是建设并积极发展农技市场。首先,应积极推进农技市场的建设,加快各种新技术、新品种的转让。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技市场的稳定运行;二是应采用市场化的激励方法,创新和改进基层推广机构,以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到农技推广中。并要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和有偿性服务,调动推广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推广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农民培训,提升科技素养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农民自身的文件科技素养有密切关系。

  因而,为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首先,应强化农民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农技知识和技能。但要根据当前农民的文化和素质水平,采取针对性、层次性的技术培训。比如:县乡村协同开展农技培训班、聘请技术专家授课等方式,还应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其次,应积极做好科技示范,让基层农民弄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例如从四川康定地区实际情况来看,其就是建设了农业技术培训班,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农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使农民更加充分的熟悉和把控一定的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的综合实力水平。

  三、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和提高基层农民的经济收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认识并重视技术的推广,政府应加大投入,健全管理和推广制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采取多元化推广方式,提升推广效率,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论文6

  一、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背景

  我国的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学位类型,是以某种特定职业为背景,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996年国家颁布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20xx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专业学位定义为:“专业学位,或称职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与农科相关的领域有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兽医硕士和林业硕士。这三个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以农业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农科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进行人才的培养,是为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实践能力的农科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重大战略性举措。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引导当前的生产要素特别是人才流向农业和农村,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肥料、水、农药利用率只有30%-3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滞后。据20xx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业推广机构189502个,专业技术人员有935126人,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人数仅占3.1%,中级职称也仅占18.7%,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0.42%,而同年美国的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有75%的人员具有硕士学位。[1]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亟需技术能力与经营能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为了提高农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加快高学历、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农业推广和管理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国外农科专业学位教育的经验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法国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的特点是拥有本科层次的专业学位教育——职业学士教育,在研究生教育阶段,“LMD新学制”颁布前实施“高等专业学习文凭”教育,之后逐渐向“职业硕士”(MasterProfessional)教育过渡。日本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将专业学位(“专门职学位”)看作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列的研究生教育的第三种学位。美国是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直接借鉴美国,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因此,本文将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国家的高等农业教育情况进行横向比较。

  (一)以职业为方向的分层发展路径

  国外学位制度中,职业学位归属的学位体系不一,有的是归属于研究生教育层面,有的是硕士学位层次虽然没有专门划出职业性学位,但有科学硕士与带专业名称的硕士学位之分,可以把后者视为职业性工作服务的学位。加拿大农业教育可分为三类:一是注重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学历教育;二是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职业教育(CareerEducation);三是直接面对农场工人、农民的绿色证书培训(GreenCertificateFarmTrainingProgram)。第一种类型是代表国家农业科技教育水平的学历教育,后两种类型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2]法国综合性大学不实施农业教育,高等农业教育主要存在于独立建制的单科性高等专科学校。[3]德国高等农业教育是综合性大学和专科大学的二元模式。在综合性大学中,高等农业教育以农科学院、农学院或相关系科形式存在,主要培养农业科研人才。德国涉农专科大学(也称高等专科学院)主要进行农业应用技术教育。[4]

  (二)以培养目标为核心的课程设置

  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生类型不一,各个大学的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体系也不一样。主要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作准备,各学校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有些专业差别较大。课程选择的灵活性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耶鲁大学林业硕士培养目标是“训练从事林地经营和管理的人员”。加州大学林业硕士培养目标在于“促使学生在资源的含义和环境计划范围内熟悉林业专业管理的本质”。[5]俄勒冈州立大学将农科专业学位描述为:“农业硕士”是“一种职业性终结性学位,他们必须接受3个或更多的与农业有关领域的广泛训练”;“农业管理硕士”是“向动物生产及其服务产业合适的从业人员提供在管理水平上的综合和严格的训练”。

  (三)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多途径培养模式

  美国不同的学校对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生有不同的毕业考核要求。美国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的农业推广园艺硕士生两年全日制学习,不做论文;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农业推广教育硕士分为论文(A类)硕士、学术报告(B类)硕士和课程(C类)硕士三种类型;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是非论文硕士研究生,其课程体系与科罗拉多大学的农业推广教育硕士研究生基本相类似,它要求全日制学习学生学习阶段修完学分后,还需要完成一个教案,并通过硕士生口试考试方能获得文凭。[6]

  三、对我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政策上,科学定位分类发展,准确定向职业类型

  从以上几个国家高等农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来看,各国都是通过对大学的分层指导发展,明确各层各类大学的培养目标,实现培养模式从“单一”向“多样”的转变。我国农科类院校理应是培养农科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力,但普遍都是以发展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师资力量、学科建设、课程体系还未能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靠拢。尽管一些高校在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中都有关于培养目标的规定,但因缺乏分类指导发展思想的引导,更多地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述,在培养过程中难以完全得到体现。职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是发达国家职业学位教育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相区别的关键性因素。在美国,取得法律博士学位是获得律师资格的重要前提;日本的教育硕士学位则是专为教师设置的职业学位。与之相比,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站中关于39种硕士专业学位概览表中,农科类的专业学位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的对应的职业类型一栏为空。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与职业资格认证建立联系,农科专业学位的名称与培养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培养目标的不清晰性及职业定位的不明确性使得农科类专业学位教育难以完全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势必影响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我国应根据职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任职资格衔接的有效政策。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学位准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该条例中并没有明确划分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因此,有必要将专业学位列入国家学位条例,明确其与学术学位同为高等研究生教育,从而规范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办学质量及水平。国家应在宏观层面给予分类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政策上保障各类院校有效的分层发展,制定有利于专业学位发展的'政策、法规,科学定位人才培养层次,分层次、分类别建设,分层次、分类别的投入,明确培养目标。各地方院校立足于自身的特色学科,并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原则,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制度上,规范学科目录,细化培养目标

  我国应加快制定专门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从规范上明确农科类专业学科目录,在制度上充分体现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1.规范称呼,以正其名

  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培养领域可知,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基本涵盖了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设置方案中提到农业推广硕士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其专业学科目录的体系还有待完善;“农业推广”这一名称所覆盖的范围也过窄,“推广”一词更像某个领域的名称,不能较好地表达农科专业学位的含义。此外,我国农业推广硕士不仅仅从事农业技术推广,还有公共事业管理、经济管理等。因此,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从1999年设置至今已发展了十余年,国家应该制订正式、规范的专业名称,以正其名,以便更利于学科的长远发展。

  2.细化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现有的15个培养领域中,有的培养领域存在内涵过于宽泛等问题。例如,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信息化领域从概念上理解更倾向于一种知识、技术的推广及普及,而《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的表述为: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又如,同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领域中的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更易理解为某一课题的研究范畴;《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也未对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培养目标进行更为具体地表述。

  (三)内容上,因需因地设置课程,探索多样化的培养路径

  1.培养路径多样化

  根据国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并结合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我国的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可以专业领域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工作需要而设计四种培养路径,即:课程路径、研究(实习)报告路径、论文路径、档案袋路径。学习者可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培养路径,但无论是何种路径,扎实的课程学习是前提。针对不同的培养路径,不同的课程要求,院校合理设置课程,形成同中有异、针对性强的课程模块。课程路径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职业背景的学习者,满足其对相关领域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需要,扩充其知识面,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此培养路径只需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不需进行答辩。研究(实习)报告路径适合跨领域学习的学习者。这类学习者没有接受过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在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的同时,需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研究(实习)报告,最后进行研究(实习)报告的论证,可参照答辩的形式。论文路径适合既无相关领域工作经验,也未学习过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者。这类学习者在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后,需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并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档案袋路径是指学习者的毕业档案中包含着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适合有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已取得一定成果的学习者。这类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在完成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方可毕业。

  2.课程设置本土化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科类专业学位在知识能力结构上要适应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术和技能,还要有市场和经济的观念。与国外相比较而言,我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还存在公共课单一、选修课缺乏、专业知识面较窄等不合理的地方。农业的显著特点是区域性差异,因此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及相关学习领域的特点,本土化、富有区域特色的课程建设与设置十分必要。合理的课程设置既符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体现了知识的宽广性、新颖性、先进性、综合性。合理的课程结构对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以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的必修课程、拓宽知识领域为主的选择必修课程、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的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对于我国学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推广论文7

  化肥与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与这些现象有很大关系,相应也会引起土壤板结及有机含量减少等现象。而现代物理农业较化学农业不仅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全面有效防治生长作物的虫害与病害,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特指物理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综合应用对农业和其相关产业的影响。现代物理农业能提高农民收入及农业产出率进一步提高该部分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并为促进农业较先进的生产力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服务。部分地区依靠一些先进实用的装备建造了高新农业示范区和以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化高效农业产业,使得农业结构加速调整同时开始全面的改造传统农业产业。

  辽宁省现代物理农业发展中存在总体科技水平低,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等现象,故当今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其发展体系里主要问题有如下4点:

  1、技术研究基础不扎实例如植物声波助长技术,从理论上没有得到严格的论证,需要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进一步的突破。现在用于农业生产的物理技术越来越多,可是没有着眼于农业生产的需求去解决实际环节中的急需重点,去攻关一些技术,而是就技术谈技术,纸上谈兵出现多对一的现象。例:种植业的的物理技术许多,而畜牧业,水产等技术很少。

  2、企业在装备研究的科研生产能力不足大多数的现代物理农业装备生产科研能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这制约省内线代物理农业的发展。

  3、各项技术推广应用不平衡比如说电子杀虫、种子磁化等技术已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应用,但是土壤连作障碍处理技术尚在试验,这一项项不利于现代物理农业的技术的推广。总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国内部分省市推广应用,天津、大连等整体推广应用较好,其它就发展较慢。

  4、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在各层次的认识不一在省内发展时间很短,农业主管部门,科技人员与农民对其应用的认识需要提高,同时大多技术是以‘着不到,摸不着”的作用方式用作业对象,无法如同化肥、农药直接作用于农作物,这也影响了其推广和应用。

  由实际证明,现代物理农业适合辽宁省省情,是一种切实可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新模式,通过研究在促进其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以下4点应对的方法;

  1、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它涉及磁学、声学、光学、电学、热力学等物理学和环境学、农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部分技术机理研究缺少的'技术,应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并证明其有效性。

  2、装备生产能力提升技术实现的载体是装备,它的可靠质量与完备性能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相关生产企业应由客户反映的问题与情况对现有装备改进,积极组织科研技术力量,尽可能的提高其性能和质量同时提高其技术含量及企业生产力,提供给客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先进的装备。装备开发和应用需要技术依据,应加快制定一些现代物理农业装备的生产技术标准,更好的指导技术应用。

  3、示范推广力度加大扩大产、学、研之间的联合、协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提升科研机构和高校对相关装备技术企业的技术输入及应用能力。设立全国性的技术示范工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支持其技术转化用以解决技术实用化的问题。各级农机部门应申请设立其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结合现存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应用体系,提速技术普及进度,增强技术培训,减小技术转化成本,加快技术的转化速度。

  4、装备应用扶持制度的建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装备纳入国家及地方农业机械购买补贴目录,以提高补贴标准增加对农民购置相关装备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购置于使用这些装备。用以加快其推广和应用。

农业推广论文8

  摘要: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而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可靠手段。基于此,结合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探究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经济;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专家与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充分显示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

  一般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概念包括3个层面,即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及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1.1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即以大学或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为依据,采用切实可行的方式推广给农民,使农民能将新知识与新技能应用至农业生产过程中,达到增产的目的,并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1]。技术指导是狭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1.2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

  即在技术指导基础上,增加产前咨询指导及产后的销售服务,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与组织农民经营均属于该范畴。广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是对狭义农业技术推广的拓展深化[2]。教育是广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1.3现代农业技术推广

  指基于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作用下,通过多样化形式,使农业新成果、新信息扩散至三农中,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推动三农综合发展[3]。沟通与咨询是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特征。

  2现代农业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2.1农业技术推广是传播科技成果的纽带

  科技成果的传播以农业技术推广为媒介,将农业技术扩散至农业生产中,指导农民农业生产。科技成果是农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成果,基于实践基础上得以归纳、总结和研发的农业成果。如何有效将农业科技成果传播至农业生产中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媒介,充分发挥着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纽带作用。

  2.2农业技术推广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目的在于转变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过程中具有促进作用。农民以农业科技成果为指导,优化农业种植技术与生产技术,以农村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为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3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新科技成果的创造

  若想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需求,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应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其在农业新技术成果研发中的创造作用,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熟知农业技术推广情况、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发展状况,为研发新科技成果提供依据,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4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综合素质具有教育作用

  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诸多农民仍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利用农业技术推广的教育作用,结合多样宣传方式,使农民接受并认可农业技术推广。

  2.5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方针、政策等的制定具有参谋作用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下,农业技术推广员充分掌握了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农业发展基本状况,为制定新的农业方针及农业政策提供依据,是农业科技成果再完善的基础,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

  3小结

  农业技术推广是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保障。因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纽带作用、促进作用、创造作用、教育作用和参谋作用,推动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xx.

  [2]徐晓鹏,刘燕丽,时允昌,等.新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困境的话语分析:以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在四川省Y村的推广为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141-149.

  [3]李海侠.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与策略.中国外资,20xx(15):53.

农业推广论文9

  本文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对自然因素依赖较强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连获丰收,并不是连年风调雨顺,而是科学技术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应用于农业经济的生产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依靠以科研教学为主的科研部门和农业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依靠与农民联系密切、熟知生产实际,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卞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推广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部分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认识不到位,加之经济条件限制,自收自支、差额拨款还占相当比例、人头费尚不能保证,用于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就更少。

  1.2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农业科技转化,人才是关键。但当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少、素质低,而且出现断层问题。据调查,有的地方在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中,年龄在35—50岁的仅占18%,年龄结构的 “断层”导致了知识结构的“断层”。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到岗率低,在岗的农技人员也不能保证将时间全部用于本职工作中,一年中至少有1/3的时间从事乡镇分配的其它工作,技术人员改行情况非常突出。二是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造成有些地方推广队伍素质偏低。三是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的机会,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技术更新不快,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不够和操作能力不强。

  1.3科技成果与生产需求错位影响推广效果

  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数量不少,很多研究成果与农业需求脱节。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民以取得经济效益为根本取向,对技术要求呈现多样化、高效化的趋势,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增加有效综合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需求更加强烈,而现行科技成果以及推广机制偏重于单一技术,对配套集成技术,以及对技术的整体作用和区域效果重视不够,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际效果。

  1.4农民知识层次低导致推广难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要求采用者一般应具备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原理和严格的操作技术,而现阶段实际是仅有少量科技带头户具备这种能力,多数农民尚不具备。二是创新技术的采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小规模经营和农业比效效益较低及其他负担较多的多重压力下,多数农民由于资金薄弱,仅能采用一些效益显著、见效快的物化类技术成果,而对一些见效慢或投资大的高新技术,仅有采纳的欲望,但缺乏购买使用能力。三是很多农民都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们宁愿沿用效益低但比较保险的传统技术,也不想冒险去接受新技术,导致推广新技术更难。

  2 做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建立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

  首先,要强化国家拨款的主渠道,通过立法手段,争取保证国家财政每年投放到农技推广的经费与农业总产值的份额逐步达到0.5%以上。其次,要完善间接融资的体制,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可以以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有偿服务。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推广人员的必备素质指的是推广农技工作所必备的科学技术知识、职业道德、思想道德、组织教育能力等综合能力,其水平的提高,带动了推广工作业绩的提高,提升了推广事业的高度,将会带动农业推广工作的全局。传统农业生产在向现代化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代农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的来说,一是有科学工作者的严肃的科学态度,有勇于吃苦,献身农业的工作精神。二是有广博的业务知识,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是有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有组织群众工作的经验和良好作风。总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是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

  2.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离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首要目标。一方面,加强技术培训,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另一方面,抓好科技示范,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地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打破农民对新技术的观望态度。用活生生的事实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农业推广论文10

  一、研究对象

  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与农业气象两门课程的授课班级为同一班级,授课时间分别为同一学年的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授课的方法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对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生学习方法略有不同。

  1.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

  (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

  (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农林高职院校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详细数据如下。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77.8%;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22.2%。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77.8%;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22.2%。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66.7%;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33.3%。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83.3%;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16.7%。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16.7%。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80.6%;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19.4%。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四、结语

  目前,各级各类农林高职院校的各门课程都在不断探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建议授课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创造性地探究设计学习任务,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而学生的自我价值一旦能够得以肯定,其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习潜能则被无限激发,学生自然受益匪浅。

农业推广论文11

  1.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与技术推广的现状

  1.1 管理和推广投入过少

  经费不足是当前农业管理和技术推广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部分地方的乡镇地区所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工作人员,会因为资金不足等因素停止推广,或者难以保持持续性宣传,进而导致技术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加上推广形式比较单一,技术不高,也很难获取理想的宣传效果,无法与农民生产、作业的需求相匹配。

  1.2 农民的整体素质比较欠缺

  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效果与农民的整体素质有关,大部分农民的接受能力较差,无法理解到宣传农业科技成果,宣传新技术的目的和意义,导致农业科技的应用效果不佳。根据本地资料的收集发现,大部分农民的年龄较大,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这样的劳动力结构水平同样限制了农业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而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则选择外出打工,这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是一大缺失,也是在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另一大阻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无法完全接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不具备先进的市场意识,进而导致整个管理工作缺乏后劲。

  1.3 科技推广内容与农民需求不符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提升农业推广技术,扩大农业技术的宣传范围和效果,就是为了让农民受益,农民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应用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结果的受益群体,因此,在推广农业科技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观察和了解当前农民的需要,才能将宣传的农业技术转变为发展农业的推动力。农民的需求是科技推广的效益所在,随着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也需要获得多样化和高效化的生产技术,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全面的管理技术和应用技术需求更为迫切,但是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的推广形式和方法均较为枯燥和单一,没有对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管理,也说明了与农民的生产需要不符。

  2.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对策

  2.1 提升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为工作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内在农村工作,也需要与农民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在不断的考察和分析过程中,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在实际的指导工作中,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体现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指导的核心要求;因此,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全面的发展素质,才能够处理好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合理、有序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做好全面的指导和推广工作。

  2.2 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水平

  农田农业生产是一线的生产场地和实践过程,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足够的生产指导技术,完备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由于农业生产经营具有生产期长、见效慢等特点,如果宣传和指导工作人员的指示不明确,或者指导失误,那么,所产生的影响也会很大,甚至会造成农业生产研究的损失。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十分重要。

  2.3 做好工作人员与农民的关系

  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在开展基层实践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国家布置的推广和宣传任务,而且还要做好服务农民的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走进农民生活,主动与农民搞好关系,充分展示自己的工作作用的同时,也要增强农民的信任,才能保证农业技术宣传、推广工作真正到位。比如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工作人员应该主动了解实际情况,并参与到问题的针对性解决中,进而提升人民的信任感;制定解决方案时,也要与农民保持充分的交流,在共同协助下获得最佳解决效果,而与农民保持良好的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农民所需,农民所急,进而适当调整整体的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方案,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工作,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进步,保证农业生产得到稳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多种发展问题,如投资不到位、宣传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因此,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注重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并把握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推广论文12

  1实施产业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利用生产基地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科技服务,从而使农民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其次是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而实施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农资生产厂家应该要将自身的经营方式加以改变,改变原来间接供货的经营方式,应该实行直接供货和间接供货相结合、推广服务于经营销售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对农资产品进行多方面的宣传,直接将生产资料提供给农民。最后是专业合作组织或者是各种协会推广服务模式。我国各个城市拥有种类不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销售服务业、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各类专业合作社应该结合其自身生产和经营的具体需求,规定产量和质量的尺度,实施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以及规范性的生产写入章程,利用签订生产合同以及交纳合同定金等措施。对单方的合法好处进行维护。

  2实施标准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

  首先是应该推行五个统一的种植业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对于一些基地生产的农产品,需要将完善的生产技术规程制定出来,将每一个生产农产品的环节都归纳到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之中。基于这一前提,从测速室、基地标志牌、生产技术规范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对当前现有的种植业生产基地做出进一步的规范,并使其更加完善化,实施五个统一的种植业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五个统一主要包括:统一收购销售、统一质量检查、统一技术规范、统一配送农资、统一供应种苗等,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和检查的力度,避免在市场中流入一些违规的农业投入品。其次应该推行五个统一的畜禽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禽畜标准化中所包含的五个统一主要指的是统一屠宰、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饲料、统一供苗等。在出口禽类的包装袋、宰杀禽畜前的兽医检查、禽畜宰杀鉴定、加工车间、换装间、饲养场以及禽畜所食药品等各个环节,都要将生产标准化系统以及追踪产品质量系统有效的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禽畜的全程质量,才能够促使禽畜产品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性。再次应该推行“五四三二”大豆标准化推广服务模式。这种五四三二的标准主要是指:利用五个统一对农场进行管理,即统一用药方法、统一用药时间、统一采购农药、统一配备相关技术人员、统一成立统防统治专业队;对于一些种大豆面积达到30亩的大户应该实施四控制,即控制防治时间、控制农药采购、控制种植品种、控制豆田选址等;对于一些连片豆田且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00亩以上的,应该实行三到地头,即配药到地头、技术培训到地头、配置水缸到地头等;对于一些比较分散的种豆户,农技员应该坚持两上门的原则,即送技术和送药上门。最后是科技园区孵化型服务推广模式。我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科技推广有效结合的产物,它应该是试验农业新品种和示范农业新技术的基地,是繁育优良种苗和种子的基地,是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基地,是农业机构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基地。科技园区应该具备科技教育、技术培训、示范推广以及引进技术等综合功能。在我国各个城市中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能够促使农业科技体系变得更加具有规范性,同时也能够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为农业科技产业化发展建立经验模式和典型样板,从而有效地培育出一批科技竞争力强的先导型企业。

  3结语

  政策、科技、投入是农业获得发展重要依据。科技对于发展现代化农业来说,能够发挥十分巨大的作用。然而原有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所以,我国应该在借鉴和学习了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国的实际,再加以创新,有效地推出标准化、产业化以及社区化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以促使农村经济和农业获得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农业推广论文13

  摘要:农业作为民生发展的根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农业成本,节约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农业的产量,给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分析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问题;措施

  1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发展不均衡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由于东西部经济差异和地形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也存在落后与先进的区别。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能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技术及时地更新。

  1.2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当地政府的扶持和积极推广直接影响到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效果。在一些地区,政府不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造成了本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处于落后发展的状态。所以要做好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政府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

  1.3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欠缺,也是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就不能很好地传授给农民经验,就不能让农民在耕作的过程中很好地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

  2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2.1政府应提高重视,增大扶持力度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首先政府要更加重视和积极扶持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增拨更多的推广经费,对推广人才进行聘用和培训,不断地完善农业机械装备和应用最新的推广手段。

  2.2提高农民意识,加强技术推广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推广、提高农民意识。只有农民自身的意识提高了,才会去主动地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3因地、因时制宜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就要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每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状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进行推广。在东部发达地区,可多采用积极宣传的方式,从提高意识开始进行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在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问题,要深入农民实际,亲自指导和示范农业机械化技术,做好实地推广工作。

  2.4广泛试点,总结经验

  要想解决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要进行广泛试点,不断地总结经验。对于一项技术的.推广,首先要在一定的区域进行试点工作。在进行试点的工作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进行更多地区的试点工作,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不断积累经验,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大范围推广打好基础。

  3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农业问题也是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但仍然要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地进行试点和总结经验,使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地开展,从而达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惠菊.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推广与应用[J].南方农机,20xx(2):49+144.

农业推广论文14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产业,因为发展好农业是发展其他产业的基础,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国基层农业的水平较低、创新力度较弱,导致基层农业存在的问题较多。分析了基层农业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供参考。更多农业基础科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关键词:农业基础科学论文

  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关键作用。传统农业的农耕技术较弱,在种植过程中因为技术原因,往往产量较低,同时会出现很多病虫害问题,尤其是山区农业技术更为落后,选择针对性的农业推广手段进入基层,有利于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对于推动整体的农业技术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现存问题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科技兴国的重要体现,利用科技可减轻农业工作的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农村的农业生产力。向农户普及有关的农业技术,可为我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应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尽快改善农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以下是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几点问题:

  1.1农民接受能力不强

  受传统农业发展的影响,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受到农民的排斥,很大一部分农民不愿意使用新技术,而且引入新技术需要较大成本,对于农民来说经济负担较重,不愿意增加成本。

  1.2人力支持不足

  我国的人力资源是非常富足的,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基层农业技术得以有效推广的重要部分,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人力配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大多是“老龄化”工作者,缺乏年轻工作者,现有工作人员对于新技术的更新不能及时吸收,而且接受培训的技术相对较少,一些队伍的专业理论知识达不到要求,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所以在推广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往往达不到推广效果。由于缺少有力的人力支持,导致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出现瓶颈,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的发展。

  1.3资金支持不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投入都在其他产业,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投资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投入的资金不足。经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对一些省份进行调查发现,基层的农技单位1996—20xx年经费总收入以及政府拨款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8%和2.7%,远低于同期国家17.0%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与8.1%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也低于3.2%的同期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而且投入的资金也不能完全利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受资金的影响,推广工作的展开途径不够全面,使用的.推广方法较传统,导致农业技术本身的技术性不能有效进行展示,无法很好地展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

  2推广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的途径

  2.1搞好宣传,培养农民的学习意识

  有些农民受传统思想束缚,不愿接受新鲜事物,这就需要有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新技术带来的好处以及产生的具体效益进行讲解,同时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与想法,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由于一日三餐的维持都依赖于农业,新技术应用不当会给他们带来损失。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有关的媒体工具,对新技术及其带来的好处进行宣传,让大家进行培训观摩,倡导大家用科技知识武装农业。

  2.2增强队伍建设

  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应该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农业是维持一切发展的基础,在推广机构,可以增加高素质的人员,聘请有从农经验的人员,鼓励应届毕业生学习农业技术,增加他们进入一线的实习机会。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薪资待遇的方式吸收人才,通过实行考核、组织培训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另外也要提高有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因为只有自身符合工作要求,才能对农民进行有效的指导,否则会适得其反。

  2.3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技术较落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地区,很早之前就使用机械进行生产。对于我国而言,一方面经济技术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基层农业水平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农业的发展需要引进高新技术,而且要不断发展农业技术,加大农业技术的资金投入,不能止步不前。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原有技术上针对农业的问题加大科研力度。对于我国基层农业的推广,不能由于资金问题而导致推广不到位,要建立多元化的集资方式,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政府要结合不同地区进行款项的分配,而且要做到专款专用,以防款项挪为他用,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地实施。我国是农业大国,且基层农业占比较大,基层农业的改革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2]。

  3结语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涉及到的领域较大,面对的人群较多,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出现畏难情绪,从而出现人力资源支持不到位的现象。我国要大力鼓励青年人员加入到推广工作中来,提高有关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改善农业技术,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较大的意义,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何鹏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及策略[J].中外交流,20xx(05).

  [2]张长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7).

农业推广论文15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农业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等方面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向农业生产转化的基本途径。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人员情况、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发挥情况、农民农业服务技术的获取情况、农业服务技术的推广情况等方面总结了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分析了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即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合理。

  关键词:农学论文发表

  1技术因素

  谈到农业技术,人们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栽培技术,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在大田生产中,管理只是一个环节,主要指追肥灌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农业生产从规划、建设、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涉及管理问题。

  1.1 要正确认识农业技术的引进推广与普及应用的关系

  广大专业研究技术人员和农民创造大量的农业生产技术,有的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有的正在试验、示范,不久就会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还有的正在被创造或即将创造出来。但实际上,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觉得缺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渴望引进更多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农民总感到缺少实用技术,生产上不那样得心应手,经济效益总不尽人意。

  对待农业技术,目前存在两方面的错误倾向;一是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急于出成果,盲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倾向,已引进的还未消化,还停留在示范阶段,又在想尽办法引进,有的'甚至未进行试验、示范就直接进行推广,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广大农民创造的很多现金技术的实用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及时收集、整理、未能补充完善,即使发现了,补充完善了,又缺乏可操作性,而且成本也增加了,农民不愿意接受。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必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同时也要认识到,新品种并不一定就是优良品种,新技术也不一定就是好技术,必须经过试验、示范才能确定,才能进行推广。

  1.2 要正确认识农业技术落后与先进的问题

  以日光温室为例,当先进的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必然引起相关因素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日光温室仍然是蔬菜生成中最先进、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这仅是从蔬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角度上讲的。从实际生成上讲,日光温室的发展速度将会逐渐趋缓。原因是:一是日光温室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发展的空间有限;二是投资较大,回收期延长,见效缓慢;三是比较效益不突出,有些地区塑料大棚两茬以上栽培也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四是一代日光温室正在逐渐结束其历史使命,重建的可能性不大。

  2资金因素

  农业技术推广正面临着“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困境。资金短缺、投入不足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瓶颈。解决资金问题,总的趋势是要采取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从国家方面来说,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虽然也在逐年增加,但增幅相对较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农业产业的需求。争取地方政府投入资金也是很不现实的。由于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农民不愿将过多的资金投进去,用什么办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呢?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公益性职能出题目,经营性职能做文章;采取股份制合作经营的方式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科技入户解决了人从哪儿去的问题,怎么干的问题,这种办法很值得推广。

  3信息因素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农业科技信息几乎涵盖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如农业科研成果、科研动态、栽培管理技术、新品种、产品加工、交易市场、产品供求信息等等。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非常广泛,农业科技报刊、电视专题节目、农业信息网、广播、广告、手机短信、口口相传等等。传播渠道很多,方式灵活多样,信息量庞大杂乱,难辨真伪。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发布功能,产前缺乏市场引导,产中缺乏生产技术指导,产后缺乏销售信息和渠道,信息难以传到生产经营者手中。二是中介组织发展缓慢,且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尚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4管理因素

  人们通常说的管理,是就大田生产而言,是指整个栽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追肥灌水、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实现标准化农业生产,,至少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应选用投资少、收益大的栽培模式;二是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的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配合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和适宜的调控手段,促进农作物生长健壮、减轻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达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目的;三是节水灌溉和配方施肥。合理的灌溉措施,既能有效节约水资源,又能创造农作物正常生长的环境;科学进行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氮肥和其它无机肥料的用量,不但能够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而且减少环境中的氨气、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改善了其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四是病虫害防治。必须使用低毒、低残留和无毒、无残留的农药,如生物农药等。

  5服务因素

  目前,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行为社会化、服务目的利益化、服务方式产业化、服务监管法制化的服务机制正在形成,这对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6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潜在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市场需求刺激农业生产规模而显示出来的。尽管技术推广与市场交易都是微观行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但其相互影响却是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的。研究分析市场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重要作用。一是避免技术推广的盲目性,即可以控制推广规模,以适应市场需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通过技术服务、产品推介,发挥品牌效应,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引导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因此,研究分析市场在宏观上的调控作用,对农业技术推广很重要,也很必要。

  7制度因素

  制度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和法规,制度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是宏观上的,主要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和执行的问题,把握好了,执行好了,利用好了,就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广大农民就能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最终达到技术推广与增加收入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