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形状》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18 16:11:54 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折形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折形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折形状》教学设计

《折形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承受力不同。

  4、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承受力。

  三、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实验统计表、桥梁、建筑等图片的课件;

  2.分组实验器材:A4纸张、双面胶带、记录单、书本、鸡蛋、鸡蛋座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科学世界神奇奥妙,这节课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一些科学原理,大家有兴趣吗?

  图片展示: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形状的生物,说说大致是什么形状?(课件画出每个物体形状)

  小结: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物体是由柱体、锥体、台体、球体等4种基本形状构成的。(课件出示)

  2.说说大自然的各种生物长成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

  小结:因为自然界中生物所具有的形状,有抵御风雨,增加自身承受力的优势,所以人们就根据它们的形状建造了房屋、金字塔,制作了帐篷、台灯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板书:形状承受力)

  二、探究实验活动一:

  (一)出示一张纸和一本书

  师:老师想用这张纸将一本书托起,可是这样操作总是做不到(教师用平展的纸演示)。大家有没有简单的办法用这张纸托起这本书呢?请一学生上来演示折纸(一学生把纸折成圆筒,把笔书牢牢地支起,大家给予了掌声。)

  师: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生:因为它被折成了圆筒形的形状

  师:恩,是的,刚开始只是一张平展的纸,现在变成了圆筒形,也就是说什么呀?生:纸变了形状。

  师:纸的形状改变后,承受力也改变了,到底纸的形状与其承受力有怎样的一种关系呢,那我们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研究把纸变了形状后的承受力情况。我们采用折一折的方法来研究好吗?(教师板书课题:折形状)(设计意图:一开始设置问题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提出挑战,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顺利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纸的不同形状的承受力

  师:除了这位同学折的这种形状(圆筒形)能承受起这本书的重量吗?如果是你,你们想折成什么形状的纸筒呢?生1:底面是三角形的纸筒生2:底面是四边形的纸筒生3:底面是五边形的纸筒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选择性的出示学生说出的形状(学生会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纸筒)

  师:那你们想不想研究哪种形状的承受力最大呢?生:想。

  师:同学们想研究这么多形状的纸筒挺不错的,可是我们课堂只有40分钟,所以我们统一几种形状的纸筒来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用商量的口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师:那我们就确定研究底面分别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圆柱形的纸筒(展示实物)。师:这四种形状的纸筒,到底哪种承受力大呢?你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的预测结果用★表示出来。(承受力最大的用五颗★表示)小组讨论交流,将预测结果填好。

  生:我们认为圆柱形纸筒第一,三角形纸筒第二,四边形纸筒第三,六边形纸筒第四。

  生:我们认为,三角形纸筒第一,六边形纸筒第二,圆柱形纸筒第三,四边形第2 / 6页纸筒第四。

  生:我们认为六边形纸筒第一,三角形纸筒第二,四边形纸筒第三,圆柱形纸筒第四。

  附表1:探究“纸筒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实验记录表

  生:做实验!(大家齐声而响亮地回答。)师:(展示几种做不好的形状):没错,那我们就要把这些形状做出来。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做不好的纸筒如果用于实验就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所以在折形状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强调几点注意事项。点击课件,(边演示边强调)

  A、统一用一张纸的厚度,同样的高度(演示用纸张的宽边)。

  B、每张纸先要留出一个边缘用于粘贴双面胶,再折成相应的形状。

  C、折纸筒时上下两个边要平,胶带要把缝隙粘牢固,不能留缝。

  D、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E、先完成的小组将纸筒整齐的排放在桌面上,举手示意。

  (设计意图:这里我先让学生先预测再进行折纸,避免小学生自控能力不好,将折完的纸就进行测试,影响实验误差,另一方面,我通过向学生展示做得不好的纸筒形状,再提醒学生折纸注意事项,有利于测试实验的顺利开展与实验的准确性。)

  师:同学们如果清楚了就开始行动吧。学生折纸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折完纸后我们就要开始来验证我们刚才的预测是否是准确的了,但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呢?(设计意图: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关键,关系到实验要注意的一些标准问题,从而避免实验时出现的不必要的差错。)

  生:向纸筒上加的重物要一个标准,要一样大,一样重。师:我让大家准备的一个版本的书行不行?生:行!

  生:我觉得在往上放字典时一定要小心轻放。生:我认为还要放正,歪了不行。生:书本要对准纸筒的中心。

  师:已经被压坏的`纸筒能不能再实验?生:不能。

  师:大家讲得很好,老师把同学们所要注意的事项出示在幻灯片上,同学们要可以再看看。如果明白了就可以动手实验了。教师将注意事项再投影在幻灯片上。

  A.所用的书本与纸张必须是相同的。

  B.放书本时,要轻拿轻放,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

  C.测试时要一本一本整齐地放好。

  D.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

  E.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由一个同学放书本测试即可,有点同学帮忙拿书,有的帮忙数数和记录数据。

  F.先完成测试实验的小组,由小组长到讲台将实验数据输入统计表中。(学生实验异常活跃,他们认真地做着每一个实验,不时发出欢呼声和惊叹声,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汇总各种形状的承受力。(生上台填写教师的实验统计表)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以及同学们所做的实验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把你们实验记录单上的结论填写完整。小组讨论,填写实验结论后交流。

  生:我发现三角形纸筒顶得最少,承受力最小,四边形纸筒顶第二,五边形纸筒顶第三,圆柱形纸筒顶得最多,承受力最大。

  师:是的,有8组同学得出的结果是这样的,可是我们再看看有两组同学的结果跟别人一样,第2组同学和第8小组同学,你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吗?生2:我们在折纸的过程中就没折好,没及时报告老师。生8:我们在测试的时放书本太急了,不是一本一本放。师:哦,这两组同学都是没有遵照实验注意事项导致了实验失败。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8组数据,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八边形的纸筒的承受力有多大?生:应该比六边形纸筒承受力大。

  师:十六边形的纸筒的承受力有大大?生:应该比八边形的纸筒的承受力大。师:为什么?

  生:从我们实验中可以看出来,边数越多的承受力越大。师:那圆柱形纸筒为什么顶得最多?

  生:最多的边形就组成了圆,所以圆柱形纸筒顶的最多。师:你讲得真好,掌声鼓励!(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设计意图:这一问,意在让学生寻求规律,使教学向纵深发展。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引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引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师生讨论小结:从我们实验中可以看出来,边数越多的承受力越大,最多的边形就组成了圆,所以圆柱形纸筒顶的最多。

  师:小科学家们,除了发现这四种形状中,圆柱形纸筒顶的最多,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不同形状的纸筒,承受力不同。(师板书)

  生: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承受力。(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结果,从实践中体会形状改变后,承受力改变了,在实验与结论的讨论中,学生自己发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顺利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6分钟)

  师:刚才我们研究的几种形状在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还有很多,老师这儿有一种物体,也是同学们常见的(出示鸡蛋),鸡蛋牢固吗?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禁风,猜猜多少本本子能将它压塌呢?生:5本生:30本

  师(拿鸡蛋,表示很不屑学生的回答):小科学家们,这个鸡蛋在向老师表示抗议了,它说:你们太小瞧人了,它想挑战你们其中一个小朋友的重量。生个个情绪高昂,跃跃欲试。(一女生和一男生上台演示,踩在鸡蛋上并没有破。学生个个发出“哇”的惊讶声音)

  师:怎么样,吃惊了吧,其实呀,这是因为鸡蛋的这种形状能把外来的力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能承受比较大的重力。讲述:通过上面的研究,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发表意见,在师引导下再说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或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它们的承受力)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不要仅局限于纸筒的四种形状,只关注到圆柱形的纸筒承受力最大,通过“踩鸡蛋”这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多认识一种常见形状,不仅可以将本节课的趣味性推向高潮,而且可以巩固学生的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们再来看一些物体的图片。想想它们为什么这样设计?我们先从我们熟悉的环境找起吧。(播放图片)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知识的获得在于学会分析与应用,通过几种常见形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四、总结

  谈谈你们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感想。

  1.师小结。

  2.布置课外作业。

  ①观察你身边的物体,说说它们都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②了解各种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折形状

  不同形状承受力大小不同

  (改变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承受力)

《折形状》教学设计2

  目标: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

  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4、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重

  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难

  点:使鸡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师准备:课件、鸡蛋壳、硬板

  生准备:大小相同的图画纸8张、两面胶、几本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我有一个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你们愿意帮我一下吗?老师想只用这一张纸托起一本书(演示)可总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讨论并尝试并汇报

  3、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托起着本书呢?

  4、这节课,我们就把手中的纸折成各种形状托起一本书、两本书、更多的书(板书《折形状》

  二、师生探究

  (一)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1、自然界中有很多物体,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是由那些形状构成?并猜测一下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出示课件)

  2、它们虽然形状各异,但大多数是由椎体、柱体、台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这四种基本形状美观、牢固、能承受很大的力。(出示课件)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你能不能从这四种基本形状中受到启发把手中的纸改变一下形状,托起更多的书呢。下面一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们想把纸折成什么形状并预测一下哪种纸筒承受的力最大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做这个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

  4、我们做实验时书要一本一本的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对纸筒的撞击力。放时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另外,老师要提醒大家,一个纸筒只能做一个实验,不能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5、学生实验、记录、汇报

  6、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的物体。科学家经过反复的试验,发现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而且,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同时板书)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了薄的材料如果改变形状,可以提高承受力,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你能不能运用这个知识分析一下这些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出示课件)

  2、你还知道些建筑是根据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原理设计

  (四)拓展应用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一些鸡蛋壳,它们是不是很容易碎,老师却能用它托起很重的东西。(师演示)

  2、如果把很多鸡蛋壳放在一起能承受多重的物体?(师演示)

  3、看了以上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4、鸡蛋这种形状能把外来的力均匀地分散开来,所以能承受很大的力。建筑学家根据这个道理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它们既美观又坚固,还节省材料。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些建筑。

  三、提出希望

  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的各种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把我们的家园建设的更美更坚固好吗。

  附板书设计

  1、折形状

  形状改变

  提高承受力

  形状不同

  承受力不同

《折形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并能识别周围物体的形状。

  2、使用恰当语言描述实验探究方法。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中能起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在探究过程中控制对比实验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引入,认识形状

  1、交流:同学们,我们今天科学课研究的内容和形状有关,说说你认识哪些形状啊?

  2、讨论:刚才大家说的都是一些平面形状,老师这里有几种立体形状,你们认识吗?

  3、课件出示四种最基本的形状:球体、柱体、锥体、台体。

  4、欣赏建筑:球、锥、柱——迪拜名建筑;薄壳建筑——悉尼歌剧院、中国鸟巢。

  5、讨论:图中建筑物是什么形状?人们为什么要将建筑物设计成这样的形状呢?

  6、小结:美观、新奇、增加承受力、牢固、稳定等等。

  二、分组活动,初步体验

  1、激疑:(出示一张16K纸、一个塑料盒盖)老师想用这张纸托起这个塑料盒盖,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老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2、分组操作尝试。

  3、分享成功小组的做法:圆柱、三棱柱、四棱柱等。

  4、提问:同样是一张纸,为什么你们用的这些方法就能成功托起这个盒盖呢?

  5、小结:用折的方法,改变纸的形状,提高纸的承受力。

  三、分组实验,探究关系

  1、引导质疑: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还有问题要研究吗?(为什么改变物体的形状就能提高物体的承受力?什么形状的物体承受力最大?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2、提出研究问题:今天,我们就选择柱形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

  3、预测:你们能按照承受力由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个序吗?(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

  4、讲述: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要想知道真正的答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

  5、交流:要完成这个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四张一样大小、一样厚薄的白纸;一个塑料盒盖子;一盒钩码)

  6、讨论:实验会做吗?

  A、用四张一样的纸分别折出四种不同的形状。

  B、将塑料盒盖分别放在四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添加钩码测试。

  7、讨论: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学生分组实验。

  9、下面将你们的实验结果和大家分享一下。(课件汇总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求平均数——排序)

  10、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圆柱体纸筒承受力最大,三棱柱纸筒承受力最小)

  11、讨论:为什么圆柱体的`承受力最大?

  12、课件演示:圆柱没有角,任何加在上面的重量都会均匀分布,所以整体承受力比较大。

  13、提问:如果纸筒是九棱柱,按照承受力大小它会排在哪里?

  14、解疑:物体形状与承受力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四、联系生活,加强运用

  1、讲述: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了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把它科学地运用到了生产生活中。

  2、看图片讨论:仔细观察图片中的物体,想一想图中哪里是运用“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原理设计的?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根据“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原理设计的吗?

  4、随机引导:为什么薄薄的鸡蛋壳能够承受那么大的力呢?

  5、找一找:(课伊始欣赏的6幅建筑物)图中哪些建筑属于薄壳建筑?

  五、延伸课外,动手实践

  1、老师带来了易碎的鸡蛋壳,你猜它能够承受多少克的重量?

  2、课外实践要求:用书测试鸡蛋壳的承受力。

【《折形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05-26

幼儿园中班折贴活动《美丽的鱼》教学设计07-04

服装设计领子形状分类及制版方法07-01

机械工程设计的形状优化探索论文12-14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鉴赏08-04

折耳根作文01-22

面试官让把纸折3折,考察什么?07-13

手工蜗牛的折法07-03

怎么折爱心贺卡07-04

折手工作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