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学心得

时间:2024-06-20 11:30:07 心理学 我要投稿

幸福心理学心得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幸福心理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幸福心理学心得

幸福心理学心得1

  一、 首先,改变了认识上的误区:

  以前曾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通过培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面覆盖在学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师共同参与的,共同来呵护学生的心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育人,也要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培养出高素质,健全健康的人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从而为自己的行为心理进行评价。心理健康与思想品德课不能划上等于。

  二、 其次,几点新的认识:

  1、学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师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的`感知现实并且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我是一个急性子,脾气比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顺心容易动怒,产生悲观,愤怒等小计情绪。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带入工作,学习,人际交往中,看学生不顺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顺心,不仅是自己不快乐,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也管得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掌握调整情绪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学会放松:如聆听音乐,赤脚散步,运动,朋友聚会等;恰当地宣泄不良情绪:体力劳动,走进大自然等。培根说: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教知来改善。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坦然地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一些情绪,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来处理一些负面情绪。

  2、学会感恩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现在的人都比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体,感恩周围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点滴。感恩使我们把关注点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务上,生活也由此变得更美好,是自己永远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

  3、做好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

  对待学生,要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说话、表达、倾听他们的心声。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打成一片,你说的话会让学生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学生也就幸福了,千千万万个家庭也就幸福了。为了幸福,我们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作用,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朝着健康的的方向发展!

幸福心理学心得2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我知道我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要不停的学习,可是,工作了这么多年,真正主动学习的东西真是少之甚少,心理不仅觉得十分羞愧,而且也经常为抽不出时间而苦恼。如今,读了肖老师的《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这一章的时候,我才明白,其实,教师的专业成长业也是一种幸福啊,正如陶行知曾言:"……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由此,更加坚定了学习的'决心,也要想方设法的挤时间来学习。

  我们身为人师的每个人,都知道要学习,都知道要多方面的学习。但具体要自己来讲清楚学什么,我也只能针对自己的情况说:我要多学习初中生心理学和教育学,同时多提升专业素养,如果可能,也要拓展其他多方面的知识。我尽管也懂那个理,可是我在看这一章节之前,我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这么理论而又全面的概括出我们具体要学习什么,而且怎样来学。

  首先我们要学习通识性知识,而这类知识是教师根基性的知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根系发达",充分地汲取大地地养分,才能使得教师地"人生之树"枝繁叶茂,才能使教师地"教育之树"顶天立地。教师地通识性知识是指教师所拥有地有利于开展有效地教育教学工作地普通地文化知识。这种知识无论是对于学生地全面成长还是教师地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地背景性作用,是师生成长之树地"庞大根系",是"书香校园"氛围地主要内容。其实,这种知识是我们大多数老师很容易忽视地东西,我们往往片面关注自己地领域或者学科地一些书籍,而其他地学习性地知识一概不管,或者根本不关注,觉得事不关己。其实,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坚持阅读,并保证阅读地心态。首先我们自己不能在阅读上掉队,才能保证我们地每一个孩子不掉队。而且肖老师还告诉我们教师首先要有藏书,特别要藏一些经典之书。而且我们地职业也决定了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代表人类精神文明境界地经典之书。读书正如饮食,不同地饮食往往造成不同地营养结构,不同地书籍也同样地造成人不同地精神结构。我再次对自己时而感到精神地莫名地空虚,和胸中无墨地境况,找到了答案。我需要养分,充分地阅读地养分。从现在开始,进行真正地阅读吧!

  其次,教师知识地"主干"和"核心"部分,也是教师职业"身份"的标志——本体性知识。这部分知识通常是我们教师很重视的,也是我本人现在非常重视的。现在办公室的书桌上的书,基本都是有关教学或语文方面的读物,而每次去书店时,我也是除了看教育学科的书籍,就是教辅教材,家里的我的"藏书"不多,也基本是教育类的或语文专业类的,而平时我个人买书,除了专业的就是休闲娱乐的。我能意识到本体性的知识的重要,也在不断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可是,我总是不够用心,不够专心,离革命成功还远得很哪。

  再次,我们教师要教育,要发展,就需要条件性知识。我感觉这方面地知识在学校地诸多学习中,已经给了我们很好地帮助,如果我们每次能潜心地学习,相信在这一块地知识,目前我们和教育地当前形式和状况是能接轨地。

  最后,教育地实践性知识——是我们不是一年半载能马上修来的,真的需要时间地积累,经验地积累,而且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地不断地思考,用心去教学,才能不断地进步。而我们每天能做地,也是我们大家都熟知地:从写详案开始,从写反思收获。这些每天都在做地事情,需要我们真正地投入,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要想永葆教学地热情并能够享受教学,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教学,研究教学。

  总之,读完这一章节,我收获不少,为自己一直想潜心学习地想法找到了一盏明灯。同时,我也会在这盏明灯地指示下,有计划地再次踏上自己的学习之路,体会其中的幸福滋味。

幸福心理学心得3

  尼采说:幸福就是随着权力的增加,阻力被克服了的那种感觉;英格丽·褒曼说:幸福是有健康的身体和易忘的记忆;卢梭认为:幸福是银行有丰厚存款,家中有美食佳肴,加上良好的胃口;哲学家罗素认为幸福存在于心灵的宁静与淡泊;萧伯纳与雨果则认为幸福来自于与他人真正的分享;亚里士多德与奥古斯丁认为幸福是一种美德的体现。

  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在我的手里,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小学老师觉得:“幸福就是我的学生都能成才,我的儿子将来有所作为。”工人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加班的时间少一点,能和妻子、女儿散散步、逛逛公园。”起早摸黑的农民说:“我的牛越长越壮,奶卖得越来越多,就能给儿子娶媳妇了,这就是我一辈子的幸福。”一名井下工作的矿工说:“幸福就是马上要出井的时候。”不同个体对幸福的理解各不相同。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将幸福定义为“有钱,有权,有位”之人。可是根据生活中的种种事例来看,富有之人,高位之人并不一定是幸福之人。那么也就是说幸福与物质表面层次联系少,而与精神层次联系的多。幸福更多的是人们对现实中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价值的一种肯定与满足。缺了这种肯定与满足,必然导致精神的痛苦。而痛苦过多,挤压过重,认得幸福感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失望与沮丧,所以做一个幸福的人,更要强调对自己现实的肯定。

  物质的过度贫困不容易产生幸福感,但物质的过多充足也会产生幸福感危机,经常有彩票中大奖的时间在现实中产生,我们经常被那些巨大的数字所吸引,进而叹息。但又有谁去关注一个人突然暴富所带来的幸福感失衡?我想一个人突然得之自己会得巨大财富兴奋的同时,是不是会伴有惶恐,惊惧呢?如果说不是这样,那么也就不会有回去巨奖之后举家搬迁之事了。骑士事情永远没有停止,获取巨大财富之后恐怕将原先家庭的一种幸福感打破,那么就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重塑新的家庭幸福感。

  其实我们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我们的.不幸福来自于我们的缺失。我们常常放大我们的缺失,进而产生自己不幸福的感觉。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视而不见。如果我们能够将人生的生死淡然看成一个必然的过程,学会真正勇敢去面对,将人生酸甜苦辣看成丰富人生的必要成分,那么做一幸福的人其实很容易。当我们怀有一颗的心,当我们充满自信,当我们无私的为他人着想,我们都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早已被幸福的感觉围绕,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

幸福心理学心得4

  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愉悦的、稳定的幸福感觉,是指人们生活满意和高频率愉快、低频率的不愉快。只有“知足常乐”的心态,才能获得较高的幸福感。

  谈到幸福,人们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把幸福和金钱联系起来,认为金钱的多少决定着幸福的程度。大多人认为金钱可以满足人的各种欲望,因此欲望获得满足时,人就会涌现出幸福的感受。当一个人穷的时候,能吃一顿美食或者拥有一件新衣服,都会涌现出幸福感,而当他有了钱,这两个要求轻易获得了满足,他就再也找不回那种幸福感了。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即使占有了整个世界也无法得到满足, 所以说金钱和幸福不成正比,而且也有许多东西是无价的,即使拥有再多的金钱也是买不到的。

  再者,幸福是源于个人内心的感受,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不同。我觉得幸福感包括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对我们已经拥有的感到满意,从而会获得快乐的感觉,继而可以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幸福:例如拥有一个贴心的朋友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和谐的家是一种幸福,拥有一个温柔的爱人是一种幸福……也许我们不可以在每个方面都有幸福,但是在某一个方面我们一定是幸福的。只要我们把心放宽,对自己的那一点小小的幸福感到满足,我们一定会是快乐的。在我们被朋友,家人或是爱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

  曾经有人提出幸福生活的八大原则:失去学会忘记,得到不忘珍惜;有闲不如有钱,有钱更要有闲;小奖不如不奖,小罚不如不罚;好事分开分享,坏事一起忍受;好事力求变动,坏事力求静止;好事尽量早说,坏事尽量晚说;好事力求无择,坏事力求有择;小中之大,不如大中之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会觉得上帝不公平,为什么会有人很富有而有人很贫穷,有人很美丽而有人很丑陋?可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却为你开启一扇窗。所以上帝对每个人应该是公平的。有的人有钱却不幸福,有的人贫穷却很幸福;有的人拥有美貌却不幸福,有的人虽然长得不是太美却活的很幸福。只要我们做到真诚待人,努力奋斗,有明确的目标,能与别人友好的相处,我们就会幸福美满。

  最后祝愿所有的人都可以生活得幸福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幸福心理学心得5

  幸福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非常“接地气”的课程,它颠覆了我对于传统心理学课程的认知,我原以为心理学的课程都是充满了弗洛伊德和一些奇怪的名字拗口的理论,没想到老师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心理学。这门课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影响着我的方式和思想,带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对幸福的理解更加深刻。

  让友情将幸福带进生活

  在讲课过程中,老师会播放一些电视剧和电影的片段,同时向我们讲解人物讲话的技巧和性格特点,其中有很多影视剧都是我曾经看过的,而老师的讲解和点评又使我对剧中的人物加深了了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孙红雷和姚晨饰演的《潜伏》,剧中,卧底余则成一步步取得站长的信任,靠的就是老师讲过的交往的技巧:站长一开始十分防备余则成,但是当余则成让“妻子”去用古玩换金条的时候站长就完全信任了他。我第一次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还没太懂,我以为是因为余则成故意卖便宜给站长,变相送他古玩。老师讲了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余则成其实是在向站长表明他也贪污受贿,两人是一丘之貉,站长自然就很亲近他了。虽然这个例子是不大积极向上,但是也确实把沟通的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人们总是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产生亲近感,如果想亲近一个人,就尽量找两人之间的相似点。

  这也使我回想起高中时与我的好闺蜜认识的情景,好闺蜜文采又好字又写得漂亮,她刚转入我们班时,我对她可谓是“一见钟情”,迫不及待地想和她交朋友。但是差一点机会被另外一个女孩子抢走——闺蜜当时喜欢逛“糗事百科”,一个搞笑网站,另外一个女孩子刚好也是网站常客,所以她们俩相谈甚欢,而没有去过那个网站的我只能在一旁默默听着。当时我就决定找另外的事情来增进我们两个的关系。于是我就跟她讨论文学、读过的书,果然,骨子里是文青的她也逐渐被我吸引。现在想想当时和她交朋友就像男孩子追女孩子一样用心,自己都觉得有些搞笑了,不过我们最终成为好知己也是我感觉最幸福的一件事。所以在老师讲到人际交往部分时,我就很自然地将自己对号入座,而且为自己当时“找相似点”的行为感到十分骄傲,同时也反思了自己进入大学之后的人际关系为什么变差了。

  经过反思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知为何进入大学后,自己变得不愿意与人沟通起来,当有人试图和我交流时我也是怀着抗拒的心理。就算对方有很多和我相似的爱好,我也不是很愿意给两人交朋友的机会,这就导致我朋友圈子很小,同时也导致了我在需要与人沟通的情况下经常搞砸事情。

  经过课堂上老师的分析和课后我自己的反思,找到原因的我决定采取行动。也是上天给了我一个极好的机会,正好我喜欢的动漫剧场版要在中国内地上映了,朋友圈里有很多人在发动态呼朋唤友结伴去看电影。如果在以前,我一定是默默地一个人买票去“缅怀青春”,但是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改变,就要行动起来,于是我也加入了队伍。最后的结果真是出乎我意料,十来个人承包了电影院的两排座位,看电影时我们一起哭一起笑,电影结束后还一起吃了晚饭,因为大家都是从小就开始追这部动漫的,所以聊起来滔滔不绝。我真的很久没有这种归属感了,大家都有一样的热爱,同样的笑点和哭点,所以总是格外亲切。最后我还和坐在我旁边的女孩子成了好朋友,之后也经常约饭约电影,她也介绍她的好朋友给我。这让我的大学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所有人都说我变得越来越好相处了,其实我只不过是给了自己和对方一个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一个成为好朋友的机会罢了。而且朋友多了之后,我的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每次谈心时我都有意识地利用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一些沟通的技巧,从而大大改善了我的人际关系,最终也使我生活得更加幸福起来。

  将学习和工作变为幸福的要素

  当终于脱离高三的苦海,进入自由的大学生活时,我的内心是充满喜悦和期待的。不会再有刺耳的起床铃,不会再有做不完的习题,不会再有班主任在窗外盯着,一下子得到解放的我欣喜若狂,每天沉迷于电视剧动漫和小说,周末甚至连吃饭也不出门,一个电话外卖就送到楼下,结果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就导致了考试周的生不如死,想突击复习却力不从心,每次打开课本就感到一阵阵的绝望——为什么大学生活并没有高中老师说得那么幸福?到底什么是幸福?怎么样才能获得幸福?

  不工作不学习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幸福,这是“享乐主义型”的幸福。虽然玩耍的时候心里很愉悦,但是看了一天小说时候躺在床上,感受到的并不是幸福的充实感,而是满满的空虚,当考试周来临的时候就会充满了痛苦。

  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意识到,一直处于没有目标,百无聊赖的生活是无法体味到幸福的,我感受到生活索然无味,是因为我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着,而之前我的生活充满动力,解题成功后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是因为我有一个坚定的考大学的目标。现在没有了目标,学习生活自然变得不快乐、不幸福了,同时,我也没有好好管理时间,导致任务一旦来临,我就变得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工作质量又不高,情绪也受到了影响。于是,结合老师所讲的知识,再加上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也变得繁重起来,我觉得是时候采取一些措施了。

  首先需要体会到学习和工作的快乐,让生活变得充实起来。为了如此,我开始制定计划表,每周需要做的事情、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甚至每节课需要做的事情,都被我一一列举出来,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充分把一天的时间利用起来。当把一件大事细化、分成许多小目标后,我发现很多事情都变得容易了:以前社团安排的策划案和推文,我总是赶在DDL之前才开始动手做,边做边抱怨任务太麻烦,完全忘记了当初加社团喜悦的心情。现在我在接到任务后就不时思索,在心里列出了一长列计划和方案,最后交策划案时也不再担心被打回重做,因为我有很多备选方案;以前熬夜赶做PPT准备报告,效率又低质量又差。现在我把找资料、写报告、找模板、动手制作分开安排,每次完成一部分,最后奇迹般地提早完成了任务,而且交出的是一份精彩的报告;以前开卷考之前要花一周熬夜整理资料和老师的课件,考试时仍然手忙脚乱。现在我每节课后都会下载课件并整理,做好笔记,现在已经临近期末考了,我的手里也有了厚厚一叠整理好的`课件和资料,胸有成竹,看着周围混乱的同学们,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幸福——事先有计划有目标、进行时得心应手、事后取得了好结果。之前我每节课都是在混日子,不在乎分数,不在乎绩点,所以每日浑浑噩噩。但是现在,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每日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学习不再只是为了绩点,我列出了每门课对我的帮助,有了这些列表,有了如此充满成就感的学习和工作,我怎么可能不幸福?

  追求幸福的爱情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过一个爱情理论,他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我在高三时认识了我现在的男朋友,当时生活中只有满满的习题和测试,对我来说唯一的慰藉就是晚自习后可以和他一起走出校门,从教室到校门这短短的一段路成为了我每天的支撑,我向他抱怨理综的题目太难太可怕,他耐心地安慰我鼓励我,课间给我讲解物理题的他简直是男神一般的存在,我对他充满了崇拜。当时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再加上两个人都来到上海读大学,我对两个人共同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是没多久我们就不停地争吵,抱怨,我觉得他太粘人老是约我出去玩,不如躺在宿舍看电影;他觉得我一点都不喜欢他,社团都比他重要。有时候想一想我们两个吵架的角色好像反过来了一样,不是一般都是女孩子抱怨男孩子不陪她吗?真是有意思。期间我无数次提出分手,但都被他挽回了,我觉得原因还是在于我进入大学后朋友太少,难得有一个能一起吃饭的人,这也是需要好好珍惜的,所以在我心中,我们俩的关系一直被定义为“饭友”。但是当我通过“相似点”找到了一起玩耍的好朋友之后,我才真正开始反思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最初在高中时,我对他的感情应该属于迷恋式的,进入大学后我不需要学理化课程,也不需要他给我讲解,对他的崇拜感就逐渐消退,继续和他在一起只不过是不愿意接受现状的改变所带来的不适感,可以说是一种虚无的幸福,我只不过是漫无目的地飘荡在他身旁而已。我觉得这种关系严重影响了我生活的幸福感,于是我开始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我开始明白我们两个争吵的原因。我有时候对他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尤其是一群人一起活动时,我并没有表现出我对他的依赖,这对男生的尊严是一种很大的伤害,他希望维持他的形象,而我并不给他机会,这就导致了不满的滋生。与此同时,我开始寻找我们两个人的共同点,回忆两个人共同的乐趣,一起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对他仍然有很大的依赖感和亲密感,这是无法否认也无法取代的。

  意识到了这些后,我便开始慢慢改变我的行为方式,不再表现得那么“独立”和“冷漠”,我们争吵的次数也逐渐减少,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我也终于体会到一份健康的爱情对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有着多么大的重要性。

  感悟生活中微小的幸福

  除了在大的方面调整生活状态来提高幸福感之外,我还从课堂上学到了很多感悟身边的“小确幸”的方法。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我学会了不再执着于已经过去的事情,反正也没有补救的机会了,再惦记也是没用的,不如做好当下的事情。我不会再因为高数期中考试考砸了而影响我复习物理的心情,最终每门课考试成绩都让人不忍直视;我学会了忘记,学会了关注当下。

  学会“向下比较”——我的目光不再只停留在事业学业双成功的主席身上,不再只盯着腿长腰细身材好的女孩子,不再只惦记着绩点前百分之五取得国家奖学金的学霸。但这不意味着我不再向上进取,我在追赶他们的同时,也会看一看我身边的,甚至在我下面的人,我看到雨夜一人走回宿舍的同学,想起我有男朋友的照顾;我看到三教通宵赶DDL的同学,想起我已经完成了的任务;我看到月末生活费只够一天吃一顿饭的室友,想起我还能一日健康的三餐。我没有嘲笑别人的意思,但这些“向下比较”确实让我感到更幸福。

  学会记录感恩——我现在每天都会试着记录一天中发生的事情,教材中有句话“这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不需要有隐瞒”。我之前连日记都会写些违心的话,所以活的很累。现在我每天都会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感受,时常翻看那些会让我幸福的事情,这让我意识到我的生活原来已经这么幸福了!

  最后,我想引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经典台词——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 there is “I”.世界上本来就没有追求幸福的捷径,对于幸福也没有具体的定义,当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一些微小的改变,当我们在做出某些决定的时候能够多一些思考,当我们对待事情的时候能够换一个心态,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幸福已经在敲门了!

幸福心理学心得6

  生活中,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并不一致,有时还截然不同。当人们受到疾病折磨时,认为幸福就是身体健康;当人们陷入贫困时,认为幸福就是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能够吃饱穿暖。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不够全面,且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更多对幸福的定义来自心理学研究。虽然心理学关于幸福的定义还存在争论,但人们通常认为幸福感是一种满足感或者愉悦感,是根据个体心理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心理学还认为,负面情绪对幸福感影响较大。在一个较封闭的社会,即使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人们也可能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幸福感较强;在一个开放社会,人们有了参照系,即便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也可能出现幸福感的削弱。

  从经济学角度定义幸福,是幸福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领域。一般认为经济发展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能带来生活便利,如快捷的交通、便利的通信、多彩的生活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发展虽能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但它对幸福的贡献是递减的,即最初的经济发展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较强,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所带来的幸福感就会降低。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从道德维度对幸福作了分析,认为人生的幸福来源于积极生活和有助于他人的行动,懒惰和奢侈都会导致幸福感的'降低。

  财富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对是否幸福具有重要影响。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就很难有幸福感可言,特别是对于那些仍然处于贫困状态的人来说,财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财富不是万能的,有钱却不幸福的人比比皆是。还有不少人对财富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金钱就是财富的代名词。其实,财富可分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而精神财富则不能。对一个人来说,人生境界、才能、思维能力、意志品行、人格修养等都是精神财富,是难以用金钱换取的,但都可能影响他的幸福感。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钱买不来幸福,物质财富增加与幸福并不成正比。当然,这不是说物质财富对生活幸福不重要,而是说它是生活幸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比较而言,精神财富更为幸福所必需。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不是由物质财富决定的。幸福是人生的目的,而物质财富只是获取幸福的手段。

【幸福心理学心得】相关文章:

幸福心理学心得03-22

幸福心理学学习心得03-21

幸福心理学学习心得11-20

幸福心理学的心得体会6篇03-09

幸福心理学的心得体会(6篇)03-09

幸福心理学的心得体会(集合6篇)03-12

幸福心理学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03-12

幸福心理学学习心得(通用16篇)04-25

幸福心理学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