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1 10:05:31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信息技术课不是一门主课,可是却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对其他学科学习起到促进作用的工具性学科。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让信息技术既能成为学生将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助手,也能成为热爱信息技术的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

  一、打造愉悦和谐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氛围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很重要的应用技术学科,但是在升学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信息技术学习的课时并不充裕。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使得很多学生在课上表现出消极懈怠,教师要求的内容无心学习,只是在课上走神或者私自玩小游戏。这些情况要想有所改善,首先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氛围方面进行调整,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感觉到轻松和趣味性,让他们更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教学,而不是单单地进行操作演示。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中,掌握基本的PPT制作技术是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可是常规的'教学却毫无新意,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从语言、导入、演示、教学几个方面稍加调整的话,情况就可能完全不同了。比如,教师采用幽默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语言,去从情感方面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绚丽的幻灯片成品,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环节,可以让学生来操作,让他们亲自感受幻灯片的互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建立更加直观的感受,通过这种主动的参与,提高对幻灯片的认识。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到,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弱,如果只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还难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多进行上机操作。由于初中生动手能力非常强,如果仅仅让他们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际是对他们能力的极大浪费,教师要少讲精讲,把更多机会让给学生们自己去进行。

  二、灵活选择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教学要讲究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充分了解,通过观察或测验等方法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知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点和方向,在这种基础上,进行灵活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给学生设置相应的任务,使得他们自控能力差和易受引导的特点与任务驱动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解决任务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同时再结合学生好奇心重、年龄小却喜欢当小大人、想让别人重视的特点,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等。因此,虽说是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教学中,将他们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例如,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很多时候学生会感觉非常枯燥,就算是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学生也很难坚持下去,不知不觉开始走神,降低听课的效率。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学,同时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也是提高他们独立自主能力的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记忆、分析等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實施多元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评价,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非常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即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从阶段上来说,可以将成绩分为平时的、期中的、期末的;从形式上来说,可以灵活地采用教师主导、自评、学生之间互评等综合方式。另外,多元化评价也要注意从多角度进行,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加以评价,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人格品质、创新体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让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下,自觉地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四、适当扩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

  虽然信息技术课时有限,课时扩展教学内容也不会多余,相反在很多情况下,拓展学习恰好是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绝佳“素材”。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课堂范围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总是无法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因此,在应用方面应当加强教学投入。因为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让学生来理解这些相关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不同方面的知识,来让学生了解。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他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生活,将他们喜爱的加以扩展,激发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自觉地去丰富信息技术的学习,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提升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实际,积极谋求变革。虽然课时有限,可是在这有限的课时内,也要让学生发现信息技术的神奇和精彩,充分调动他们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出更多的探索欲望,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最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对高中地理教学予以改革,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从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学校领导应当有所作为,组织地理教师积极学习课程标准及教育大纲,并且对地理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培训,促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及有效性。

  一、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3S”技术,它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具体应用3S技术的过程中,一般GI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信息的采集,GIS负责对所采集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使其能够在诸多领域之中发挥作用,如农业、环保、交通。当然,3S技术之所以能够有效应用,与GPS、RS、GIS三者所具有的特点息息相关。其中,GPS具有的特点是实时性、全球性及精确性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干扰,连续作业,精准定位与测量;RS具有的特点是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广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获取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予以处理,从而满足人们所需的图像或信息;GIS具有的特点是信息处理精准、信息分析到位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和处理信息,为人们提供使用价值较高的信息。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有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状态,将所学地理知识立体化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之教师细致的讲解,则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从这一方面来说,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还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及教材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定位地理位置,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对地理知识加以丰富和更新,如此学生在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开拓视野,对地理环境、地理构造、地理现象等予以了解,从而使地理教学效果更佳。3.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的、有趣的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能够通过呈现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或图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将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其予以思考、探索,最终解读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获得地理知识、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满足新课程要求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建议是:1.基于GP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之中有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相关原理来模拟教学,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予以立体化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也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2.基于RS的地理教学。将遥感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应当侧重于将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呈现在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感受到遥感技术的“神奇之处”,并且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3.基于GI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简化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方面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上出现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都表示看不懂。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景象图或气象变化图等予以简化,从而简化图形,方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注重对先进技术引用,意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其科学性、教育性及有效性。本文所展开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思考与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莉.浅议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34):122.

  [2]江胜良.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标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12):37-37.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1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以后,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倘徉在知识海洋中的享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当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展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每产生一根肽键都要用声音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在这种环境当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这些知识,同时,教师在再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点拨,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如说氨基酸的个数与脱下来的水分子数之间的关系等,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生动直观,教学的过程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利用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高中生物课程学习当中,可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知识点有很多,如说“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当然,教师在实践中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构造相应的教学情境。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单纯地传播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创新,并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高中生物的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灵活性的教学手段,并且信息技术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当中,将其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当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可以利用校园网、互联网、公共教育网站、专业教育网站等平台和资源,为生物的教学与学习服务,让学生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进行探索,深化自己的.思想和认识。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些平台和资源查找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的过程和内容,了解当H218O、CO2和H2O、C18O2当中的O转移到C6H12O6的变化和过程,网上有很多类似的资源,不同于课本中的知识,这些资源多数是视频资源,将实验的过程全部展示出来,学生观看这些资源能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一旦停止光合作用,ATP、NADPH等物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这样的问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够在学习光合作用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不自觉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当然,高中生物课程上有很多实验,这些实验在网络上有很多类似的实验过程,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学生观察相同的实验过程,可以将其运用到相同的实验当中,避免实验的失败。

  3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

  由于很多生物知识并不能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抽象,即便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说得很细致,很多学生对于一些知识还是一知半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动态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内容非常抽象,也比较神秘,学习起来难度非常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知识直观化,并说明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课件展示DNA分子的空间机构,再利用动画展示DNA的复制和表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件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DNA是如何进行复制的,如果在复制的过程中出现干扰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等,然后再让学生总结DNA复制的特点。又如,在学习“遗传规律”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属于微观的、动态的变化,这种变化一般情况下学生观察不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过程,这样就能带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学习起来就会感觉到这部分知识不再神秘。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当中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直观性,让课本中的知识动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

  [摘要]从教信息技术课多年,对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现状有一些较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总体上还是很不规范,有些教师还不太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都不是很好。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还不能很清楚地看清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现状,本文就当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及现状进行一次粗浅的分析。

  [关键字]分层设计要求,电脑同步指导,任务驱动学习,课程整合误区,信息技术

  目前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总体上还是很不规范,有些教师还不太了解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要求,造成目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都不是很好。结合有关具体情况和上级要求,我概括出以下四个方面要求:

  一:分层设计要求

  1、什么是分层设计要求:

  即每节课备课内容除常规之外,另设计一到二个较高教学目标,或与本节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得到分层次的训练,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科书就实行了分层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

  2、为什么要分层设计要求:

  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学,初中的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起点不同,条件不同,只设计一个目标,会导致许多学生上课无事可干,以致有各种不良反应。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就会造成那些好的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而那些差的学生则不会锻炼的情况出现,如此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分层设计要求的要点:

  针对主目标,有完整的备课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复习引入,演示,讲授,练习,评价等。对增加的目标,要有相关性,或提高性,列出目标与练习要求,这样就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还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练习,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越来越浓,觉得这门课很重要,又很新颖。

  二:电脑同步指导

  1、什么是电脑同步指导:

  用计算机提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讲解,材料,要求,练习题,提高问题等,一般以WORD文件提供,放在学生机的桌面。文件中还可列出本节教学目标和测试题,评价方案。后半部分可列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学习和帮助的信息。这样就使学生有了自己的一本“参考书”,他们自己也知道应该怎样去学?如何去学?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所学的内容及一些基本技能。我曾经就使用过一次,并取得了异想不到的效果。

  2、为什么要用电脑同步指导:

  中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20分钟以内,多讲无益,但少讲易讲不清楚,用计算机提供详细内容,教师只精练地讲解有关要求和可能碰到的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收回学生机的控制权(多媒体控制软件),再次集中讲解。使学生既听得清楚,又学得开心,可谓是“一石二鸟”。

  3、电脑同步指导要点:

  教师要精心准备提供给学生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要求,习题或评价,可能出现的困难,分析出现此问题原因,解决方法。在这种试验开始时,告诉学生使用这个文件的要求与方法,如不一定全看,可按标题查找。完成任务后自我加压提高等。

  任务驱动和课程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其专业论述很多,已成体系,两者互有关联。这里就一一做简单的介绍。

  三:任务驱动

  1、什么是任务驱动:

  我们所采用的普通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有关知识,学生理解并练习,通过测试反馈,再纠正,以达到学习目标。与普通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是设计一个任务,为完成该任务,学生可能需要运用多个已学知识,但必须有一个内容,特别是主要内容是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只给简单讲解,提示有关注意事项。学生为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学,根据教师的提示和帮助完成任务,但此时对知识掌握可能还不很牢固,教师最后给出总结或细节注意问题的讲解。也就是说教学目标要明确、完整,学习任务具体。任务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设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并要理清课前知识和课内任务的关系。

  2、为什么要用任务驱动:

  提倡在做中学,不单纯先学后用,往往是学习最有效的,可能一时效果不如传统的好,但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教师的指点,学生更好地掌握目标。学过程序的人应有所体会,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语句的含义,而不能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会学到真正理解了的内容。初中生们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单独地讲授书本里的知识,而不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独立完成,是不能让他们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的。更不用说技能了!计算机本身就是一门强调动手实践的学科。

  3、任务驱动的要点:

  任务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为完成任务要用到多个知识或能力,可以是其它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当前一般情况是以本学科的知识为多。本节要用(用学习的)内容事先要指点,简单讲解,易出错之处可用出错答疑的形式写到电脑同步指导的WORD文件中。任务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去了解别人、增进友谊和共享资源。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

  一、领导重视,彰显特长

  “绵羊带领的狮子队永远胜不了狮子带领的绵羊队。”这一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领导的决策机制,一些学校领导,尤其是农村中学较为突出,为了一贯追求升学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只是挂在嘴上,其实质是背道而行之。具体体现在师资的不合理分配方面,一些基本功扎实,具有计算机专业的高素质教师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展示。相反,安排一些非专业的教师上信息技术课,这些非专业教师基本是身兼另职的中层领导,由于忙于处理政务,导致正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实施。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二、精心准备,删繁就简,适当调整,合理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教学工作也如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巧妙构思,绝对不能上没有准备的课。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针对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结构,对七到九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删繁就简。绝对不能照本宣科,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授课方式。要做到查缺补漏,即夯实基础,又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三、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业水平考评实际和素质教育纲要,抓住中间,牵动两头,促前带后,整体提高

  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向标,没有明确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计划,目标体系,认知结构,评价方法,软、硬件设施要根据时代特征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前辅后、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6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日后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教师要能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本文将对创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1关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1.1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据调查显示,目前部分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不断的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够性,致使学生无法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原本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逐渐对信息技术教学失去兴趣,并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厌烦的心灵,这样学生就不会配合教师教学,致使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1.2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受重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书本的知识交给学生,而不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这使得部分理解能力缓慢的同学,不能够充分的学习到信息技术知识,与此同时,小学生自身对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教师却无法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创造了的发展。

  1.3信息技术的教学条件较差,严重缺乏教学资源:

  在有些偏远的农村,因为交通不便利、经济不发达,从而致使学校不能及时的引进大量的计算机,在对微机教室的建设中,也受到资金的限制,这样就导致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缺乏,学生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而且学生对计算机也不能足够的了解,因而,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教师也就不能够发挥着自身的教学水平 。

  2对于创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提出的策略

  2.1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想能有效的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首先,学校就要及时引进足够的教学资源,购置新设备,只有解决教学资源的问题,教师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对学校的整合过程中,要能调整教学时间,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各自的水平。其次,学校和教师要能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实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讲知识充分的讲授给学生,学生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所有学校要开放微机教室,让教师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学生的信息技术,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熟练的掌握学习信息技术技巧,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这样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

  2.2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也明确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趣味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而,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对教学方法创新,采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竞赛教学,只要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配合教师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2.3激发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动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才能对信息技术产生情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教学内容,并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而且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后,学生就会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这样学生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进行学习,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

  2.4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成绩上,从而忽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受到许多限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油缺乏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就不能有效的因材施教,也就无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因而,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信任教师,并能将自身的想法毫无保留的讲给教师,这样教师就能够来接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对其全面的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时,教师要能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有效的引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并主动的参与道到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同时,教师就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自身教学水平,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有效的信息技术人才。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

  摘要:以社会发展的角度,结合物理实验课教学实际,分析了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优化物理实验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应用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教育能否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物理实验课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高等教育中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实践类课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1、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科技爆炸式发展下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应用技术[1],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就更加迫切要求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应用信息技术后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课堂条件的限制,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20年)》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效果是要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如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等[2]。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相当重视。物理实验课教学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国家文件精神为指导,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不断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物理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2、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已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表现为,通过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方式获取信息用于教学,以提高物理实验课教学质量。

  2.1 多媒体技术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

  多媒体技术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有区别于传统教学手段的很多优势。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应用,其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信息量较大的实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去思考、自主学习。例如: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教学中,引入大量实验背景知识及前沿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原理讲解上借助图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对实验具有直观的理解,让学生未做实验就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实验的立体图像,有助于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在“霍尔效应实验”教学中,背景知识方面引入诺贝尔奖的例子,引入新闻视频、应用实例等,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基础科学知识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应用。多媒体技术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可以更好的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课堂气氛活跃,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虚拟仿真技术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实验课中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成为一种趋势。虚拟仿真实验是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教育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一种创新[3]。尤其对于一些价格昂贵且具有破坏性、现实条件不容易实现的实验,采用虚拟仿真实验的方式可以大大节约实验成本。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展能节约现实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设施,提高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研究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起到了其他教学形式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创建虚拟实验室成为各大院校的选择。例如:我院所用的`大学物理仿真实验软件,可以开设很多实验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或者做现实实验不太适合的实验项目,如“核磁共振研究”“相对论实验”“低真空获得与测量”等实验。随着虚拟实验室创建的不断深入,有很多院校建立3D虚拟实验室,增加虚拟仿真实验的真实感,增强学生对虚拟实验的认同感、兴趣感,以便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环境。

  2.3 传感技术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

  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传感技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物理实验设备开始采用各种传感器进行测量,如利用压力、位移、温度等传感器改进传统的实验装置,使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处理及成像处理,使测量精度得到提高,实验过程得到优化。传感技术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物理实验与高新技术的融合。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引入传感技术有利于提高实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院利用传感技术在传感器实验仪上开设多个电学实验,还有部分实验利用传感技术使实验结果及图形在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增强了实验内容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4 网络技术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

  在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分析、拓展能力至关重要,那么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网络资源能使学生认识到信息社会各项能力的重要性,基础实验网络应用平台正是这样一种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的网络资源,近年来,很多学校不断开发研制自己的基础实验网络应用平台用于物理实验课教学。网络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为师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例如:我院利用网络技术开发研制的“基础实验网络应用系统”,不但具有预约、注册、注销、实验查询等管理功能,还能实现网上预习、网上答疑、网上批改报告等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优势。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对实验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教学内容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延伸。开放实验网站的建设方便了各实验室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有利于辅助开放实验教学的进行,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结语

  面对目前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必要的。实践证明,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引入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优化物理实验课教学,为物理实验课教学提供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枝茂.信息技术在当代大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36(1):43-45.

  [2]林书兵,张倩苇.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20年研究述评:借鉴、变革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xx(9):103-117.

  [3]李喜军,张志伟.虚拟实验是实验教学的新手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197-198.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8

  英语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了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的重要性,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主要话题。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计算机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它可以将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辅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下面,我将具体谈一谈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一、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一些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进行合理的整合,并通过大屏幕或者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出来,再加上一些适当的声音的穿插配合,使使用者和计算机达到人机交互操作,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我们也可以把这一教学过程叫做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依据

  第一,现代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内在消化知识的过程是不能由别人来替代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组织,转换为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因此,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将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发挥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是机械单纯的知识的灌输者和提供者,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是把知识进行加工的主体。

  第三,建构主义还提出,学生的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通过和他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借助其他同学的帮助和启发来获得新知识的建构,所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适当的情境、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和意义的建构。

  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同时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情境,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以及对新知识的建构。

  三、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侧重教师的教,而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主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来,形成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了英语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

  良好的听力语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的学习应该来源于经验的积累,这种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亲自实践来获得,只有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体验才能得到知识的真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特别是英语听力教学。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听力训练语境。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更容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主观感受,刺激学生的思维发展。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图形、影像等多种形式的组合调动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多个感官的使用,经过综合的学习和分析最终获得知识。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保持了学习的激情,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大听力教学的课堂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之间的练习来进行。而运用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如一些经典的英文原声电影;在一些网站上下载最新的适合高中生的.英语素材或者运用计算机的录音功能自己制作一些听力训练题目等。这些新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材料实现了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像的全面结合,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增强了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改变了传统英语听力训练机械、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多媒体技术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声音和图像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听觉和视觉的兴奋度,而且教师准备的听力训练资料都是语音纯正、形象生动、有趣逼真的,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脑子里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更加容易理解这些学习材料,也更利于学生加深记忆,从而提高听力水平。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来辅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是非常有效的,它极大地丰富了英语听力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印象,在高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有效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静云。刍议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xx(9)。

  [2]王玉平。对英语听力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讨[J].克拉玛依学刊,20xx(5)。

  [3]黄娜。基于语块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之我见[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xx(2)。

  [4]李国芬。浅谈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恰当运用[J].校园英语:教研版,20xx(9)。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9

  摘 要: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只有继续不断地摸索、改革,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只有继续不断地摸索、改革,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一代新人。下面从本人教学改革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一、实施任务式、开放式教学模式,营造创新的环境

  学习是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目的越明确,自觉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同时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采用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因为任何教育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身努力而实现。正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未来学校与其说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倒不如说是学生自学的理想去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提倡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去思考问题,鼓励争论、探索,鼓励自求自得,在教学中力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实施开放型教学模式,变“带着书本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方法走向书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型课堂”为“符合学生合理需要和培养型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教师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各解决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近地展开相关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完成任务及教学过程的主体。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并从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的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个性的舞台和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如在网页制作中,如何获取素材?如何安排网页内容?如何下载图片与插入图片?在任务驱动下不断呈现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断完善,学生具有更多的探索、研究、创新的机会,促使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进一步挖掘与钻研,力争精业求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设置开放型的教学环境,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开放型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操作技巧,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营造了较优的创新环境,学生在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培养,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创新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启发学生探求完成任务的途径和知识结构,以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如讲授在网页中“插入图片”时,给学生提出任务,在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根据网页的内容配置一幅生动活泼、与内容相协调的图片,将新知识以任务形式给学生设置教学情境。学生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则自然会跃跃欲试,教师可适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那些新的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必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其中隐含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插入图片,使学生在轻松、自然地进入教学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种种不同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感”,激发学生创新的激情,并结合生活体验和感性材料,促进其创造性地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如行云流水般地打开,疑问就在强烈的“冲动感”中迎刃而解,创新实践的欲望也随之而来。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出其他许多新的求知需求,学生的创新的实践精神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如在网页制作中,学生能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设计制作丰富多彩、颇具个性、创意各异的网页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激情。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

  一、创设情境———愉快式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系统化的讲授,便于学生对概念、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效果差,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采用的次数较少,只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用。适用范围是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如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认识信息世界》。基础知识理论课对每一学科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听,又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这是所有科目当中都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信息技术课,许多理论知识与术语,学生平常接触得多,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就更有必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出适合我校高中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利用语言、图片、实物、音乐及社会时事和教学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自然而又享受的过程。在预备讲授第一章第三节《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之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做好准备工作,一是剪辑电影《泰坦尼克号》等精彩片段,在上课开始时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信息技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过任务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最后学生经过实践达到最终目标。应用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教学。如中国地图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三、四章。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涉及相关软件的使用与具体的操作较多,而每一个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过程都非常烦琐,讲解起来有时显得较为啰唆;另外,在窗口操作系统中,大部分软件操作有许多的一致性,学生只要掌握一种软件的规律,就会有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若干有目的、分层次的题目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带着疑问学习、摸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让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收获成功的喜悦。以完成某一个具体的主题任务为线索,由教师设置分支任务,把教学内容融入实际主题任务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经过自主探索和教师点拨,自主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得到培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创设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知识主题任务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爱好,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例如在讲授《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与《制作电子作品》这些章节时,以“最美家乡———遵化”为主题,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一个旨在宣传遵化这座美丽城市的电子作品。学生应当先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当运用以往的方法与技能不能得到所需信息时,教师应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及时完成教材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并适时提供一些课外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既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在获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得到的各种信息进行鉴别、评价、分析、保存,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这就要求学生学习与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完成教材第四章内容的学习,边学习边制作,逐步完成书本内容的学习。

  三、学科整合式研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学习模式,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使各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融为一体。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对某个问题、某项专题或某一主题的了解、认识,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结论或规律的过程。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利用电脑作品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是多姿多彩的,学生的学习才会是快乐的。教师要在平时多注意素材的积累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注重理论的学习及实践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才能合理、恰当地选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学生可参与的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

  在现代教育行业中,信息技术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高分低能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医学实验教学作为医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应用信息技术,是符合医学实验教学要求的,有助于提升学习质量,对学生个人发展也十分重要。

  1建立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操作规范性

  信息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分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不再受空间、器材的约束,对实验教学来说,可以给学生更多实验操作机会。在医学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进行辅助,通过对医学实验过程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处理,并借助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实现对实验教学过程的重现,再结合传统实物实验,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起来,便于学生直观体验和观察,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对于医学实验教学来说,基本操作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学生顺利安全完成实验并获取正确结果的基本保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示范,对一些规范要点容易疏忽,导致实验操作出错;利用信息技术,借助摄像机、网络等手段,结合成功实验案例,创设模拟操作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楚认识到不规范操作导致的错误,提升学生对规范实验操作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也降低老师工作任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1]。

  2建立教学中心网站,开发实验教学操作平台

  对于医学实验教学来说,其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为此,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建立医学实验教学专门的中心网站,利用先进的高科技实验设备,构件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创造虚拟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教学指导、实验仿真和教学管理,开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在中心网络系统下,实验教学不用再拘束于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学生与教师都可以随时进行网络实验教学,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失控;操作的安全性、交互性都大大提升,还能够快速及时地得到实验操作反馈结果,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认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降低了实验所需的经费,减少在设备购买、仪器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对网络教育起到深化作用,利用实验教学的辅助作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检查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促使实验教学管理更加现代化,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验教学中心网站是资源的承载,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网络操作平台,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结合实验教学的各种要求,完善操作平台的内容、功能,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网实验操作的感觉更接近现实,对培养学生真正实践能力是有着积极作用的。此外,实验教学中心网站的建立,还可以使各高校之间更好的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提升实验网络教学整体水平,加大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形成更为完善的实验网络教学体系[2]。

  3建立教学网络资源库,增加教学内容多样性

  医学院的实验教学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学生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为提高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建立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库,在纳入课本基本理论内容之外,还需要按照实验教师的教学方法、理论等对其进行合理梳理和安排,将实验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更加紧密联合起来,形成容纳专业数据、软件、多媒体学习资源等多方面内容的实验教学资源库,将资源库开放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丰富拓展实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网络资源库利用水平反映着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在网络资源库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需求,按照教学内容要求来编写相应脚本,并收集医学实验相关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资料,将各种资料利用合适的软件加工处理后,形成格式统一的资源,纳入到资源库中。近些年来,在医学实验教学方面,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出现了数字切片系库系统、三位立体动态标本软件系统等实验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为便利、丰富的教学条件,对个性化、高效率的医学实验学习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除了改良实验教学手段外,更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学生自主学生培养,实现教学效果、学习效率的双重提升,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有着积极作用。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对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实施网上辅助教学、建立医学实验课堂、实现课后实验教学,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体系,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弥补,有助于推动医学实验教学的进步[3]。在实验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主动从平台中获取需要的教学资源,学习空间从课堂拓展到网络,学习的时间更为自由、充足,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间开展交流互动,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极大增强。结合信息技术,设置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充分遵循学生为本的理念,对教学内容、资源和环境进行开放,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验的时间、地点与内容。在此开放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新力来进行灵活自由的实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是必不可少的,是现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信息技术的运用,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医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将其与实验教学本身有机融合起来,收集各方面资料,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建设新型教学模式,开发专门的实验操作平台,给予学生更多实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实验教学全面进步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岑志芳,吴剑峰,曾煦欣,等.网络信息技术用于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海峡药学,20xx(1):147-149.

  [2]张海涛,刘岚.基于信息技术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xx(19):2-3.

  [3]方政,王晓冬,徐邦生,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实效[J].西北医学教育,20xx(4):661-663,679.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2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当小学生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时,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在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学生乐学、爱学的学习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教师利用课件播放了一段“猪八戒吃西瓜”的动画故事,先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让猪八戒取1份,但猪八戒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还是不要;最后,把西瓜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猪八戒开心的拿了3份。啊……学生大笑了。老师问:猪八戒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教学课件的屏幕上出现一面鲜艳的红旗,长3米,宽2米。通过两种量的比较,同学们都学会什么叫做“比”了,并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也很快就学会求比值,如果进行反复的练习,学生好象有点厌倦了。这时,教师打开“天安门的国旗”的网页,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飘扬。这是一面特种型号的国旗,谁能找出它的长和宽是多少米?同学们一听,兴趣来了,争着上网查阅……。最后让学生查出长5米,宽3.33米。这时,学生好奇极了,有的学生在说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有的求出长和宽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议论和比较我们学校的国旗……。下课了,还在议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应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从网上下载了有关“圆的面积”的课件,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使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像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又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猜测,自己动手摆学具,教师再借助教学媒体充分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突出公式推导的要点。先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摆,看一共可摆几个,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重点是一共摆几个,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一个、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没长边摆满,共摆5个,与长的厘米数一致;再沿宽边摆了3行。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课的教学中,教学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使学生利用己有的知识、能力和方法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可以解决传统课堂难以处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鲜明、充分、形象的视觉直观印象,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三、应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且可生动真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一个好的课件,其窗口所承载的声、像、图、文信息是一种艺术美,会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在美的氛围中,情绪高涨地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如:我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运用多媒体播出美妙的音乐,同时动画式介绍人体中许多有趣的比: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高度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假如你是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大约身高;如果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上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符合你穿。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这不仅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丰富了知识,也使同学们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要用到数学,数学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媒体和教学设计的物质基础,是传递信息、使知识内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它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符合个性教育的方向。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日趋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3

  摘要:针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现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因为传统课堂带来的问题,以及翻转课堂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属性,将翻转课堂应用到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中,通过优势发挥与资源重组,实现教学课堂效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职业院校;翻转课堂;计算机应用课程

  《工程信息技术》作为国家规定的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现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高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培养的是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纵观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再加上学习的基础设施配备不足,使他们的课程学习长期处在一个“雪上加霜、”的境地。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改革与发展工程信息技术课程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

  1.学习基础千差万别职业院校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生源数量大大提高,学校考虑到经济原因也大多进行大面积扩招,这就导致招进来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有着比较悬殊的表现。还有,进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在家庭经济状况上的差别也比较大,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有的学生则连基础的入门都达不到。这就导致了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又吃不了。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发现。

  2.学习兴趣悬殊较大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学习的兴趣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学习计算机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在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中间,也有一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被网络游戏等吸引,并不是真正想要提高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既是千差万别的也是层次丰富的,如果没有足够的针对性,教学是不可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3.学习内容陈旧滞后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使用的“工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都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制定编写的,这种教材的适用于一般标准,但是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有些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而这样的教材要想改版一次,常常需要付出比较大的成本,地方院校要是制定地方教材,程序繁琐,成本较大。这些都使得教材的内容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的呈现出“老三篇”---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相关知识点的配套和教授素材严重缺乏创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压制的同时,也使得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学习整体呈现出一种在市场面前的“无力感”与“挫败感”。而所有专业共用一本教材的现状也充分暴露出当下教学的盲目性,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使用的精力大部分是无效精力。

  4.教学手段贫乏单一

  “工程信息技术”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目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的确都是在多媒体教室上,但这并不代表实践能力就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很多学生在面临实际操作时,还是茫然无措。这是因为我们只是在环境上配备的比较专业,但是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进行创造性学习,而是进行模仿性的学习,这样的方法严重的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尽如人意。

  二、“翻转课堂”的含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进行讲授。学生则只是被动的往脑子和笔记本里记知识点。这样的方式完全是把学生放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无视学生的兴趣差异、能力差异、各项差异指标在传统课堂上成为均质化。学生的学习进度也变成了步调一致的“进行曲”。所以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呈现出的状态最终的结果都是不尽如人意,而在课下完成作业的时候,可能出现的状况就更多了,最常见的一种是学生完全不写作业,最终养成了常年不写作业的学习习惯。随着课程深度改革的开始,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已经出于课堂实践的实效性发出了改革的意识和愿望,他们认识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是这需要付出较之以往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教学资源的消耗上也远远高于传统教学。这就使得翻转课堂这一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被提出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即使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会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教学最后环节进行集中地处理。当然,还有一些课程对于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来说,无论如何都是有难度的,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在专业的平台上反复的进行学习,不断深入的学习,还可以在平台通过互动寻求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其进行学习,最终提高的教学效率是有针对性的。同时,翻转课堂也使每一个教师全面而深刻的掌握学生的情况成为现实,教师既可以通过全体授课讲解知识点,还可以通过单独授课,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也就使得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了可能。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翻转课堂的含义就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课程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学生提供以视频为主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既可以是在课前,也可以是在课上,还可以在课下,对学习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同老师、同学互助交流,共同构建新型课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翻转课堂的特点有以下几个:第一,翻转课堂的学习氛围相对轻松,视频素材的大面积加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效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生可以成为自己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各个击破等形式,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节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第三,翻转课堂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扩大了教学的信息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得大量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料,拓展视野的同时也使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第四,网络资源呈现开放性,可供学生随时查阅、随时复习、随时温故知新,有利于学生充分的利用与掌握学习资源,而反复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上的好办法。第五,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了和谐共享,这种利用集体的智慧得到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难度以及学习课型的结构设计完美的呈现出来。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工程信息技术”教学的结合

  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授与学习迁移到了课前。课堂上的时间主要用来进行知识内化的学习,这项发源于西方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所以在引进国内的课堂时,也是比较顺利的。依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大背景,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翻转课堂在工程信息技术上的运用应该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完成的。

  (一)课前自学部分

  课前自学部分主要是教师结合“工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搜集、整理或自己创建教学视频。在教学视频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了知识的重点,甚至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设置内容导读,布置对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并为每个知识点设计一个与现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密切相关的实践性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紧接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进一步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疑难之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在课下和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也可以在留言板上留言,这种实时的互动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沟通收获,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课中学习部分

  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出,知识的学习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活动来完成与实现。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组织课堂汇报、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相互质疑,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前练习中提出的疑问,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依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根据所提的问题将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中,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借力,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验证自己所提出的和研究的问题,内化知识点的同时,达成了学习目标。这实际上是一种分工协作所显示出来的优势,但是,如果没有翻转课堂为基础,这样的优势是不可能实现的。课程的尾声,学生需要通过成果汇报等形式,向教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思索的成果,然后通过课堂评价与相互评价,最终实现小组之间学习之间的高效学习,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布置一定量的课堂作业,以固化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并布置下一课的内容。

  四、结语

  通过翻转教学在“工程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实实在在的掌握课堂的主导权,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之中,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去。在这样的模式中,充分激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很好地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自助探究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侯红梅.翻转课堂在职业学校《工程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xx(06)342

  [2]高佳乐,刘敏昆,程昆,胡洋.星型拓扑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08)6

  [1]董敏.翻转课堂在中职“工程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通讯.20xx(24)194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4

  一、教学问题的需求

  目前,初中信息技术多采用作品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作品是一个最终的成果,更多体现的是操作水平,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未能体现。而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必须的。文化科的考试,给信息技术科的理论考核提供了方向指引。然而文化科的考试,一耗费纸张;二出卷与改卷时间长;三收集数据烦锁。网络时代的今天,出现了许多应用网络平台,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在线考试与测评系统也不例外。比如:英时软件公司的PowerExam、清华豪泰的科教20xx、点控科技的点控考试平台,广州创讯软件有限公司的考试酷等等。笔者利用考试酷网络考试平台,开展信息技术科的理论方面的测评,其对于考试的几大相关环节,能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

  二、考试酷平台的阐述

  (一)功能介绍

  考试酷平台具备在线考试、电子作业、自测和模拟考试、班级统一考试、录入试卷、智能组卷、考卷评阅与成绩管理等功能。

  (二)使用方法

  创建班级2.录入新试题

  (1)样题导入此模式只支持doc、docx、pdf格式的.文件,可将原有的电子版的试卷直接导入使用。

  (2)录入新试卷此模式适合手动逐题录入试题,除编制新试卷,还可用于各知识点的题库组建。

  (3)智能组卷此模式可在已建题库的基本上,支持非常灵活的智能组卷策略,可以依据题型、知识点和章节、难度等各种分类方法进行智能组卷。凭智能组卷功能,可以满足下列需求:①智能组卷:从题库里以随机选题的方式组成一份高质量的试卷;②随机选题考试模式:组织一次考试、考核或竞赛,让每个考生拿到的试卷试题都不相同,以防止舞弊;③随机选题练习模式:让学生随机选题练习,每次练习都自动从题库中抽选出随机的试题进行练习。

  三、考试酷平台的应用

  在笔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考试酷平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单元知识测试、期末理论考试、毕业考试系统复习,三个方面进行。从“建题库”———“组建试卷”———“学生考试”———“查看成绩”,四大步骤,完成各次的考试。具体的操作如下:

  (一)组建题库

  笔者将初中三年信息技术的内容,按初一初二初三的章节顺序,分20个试题,另加历年初三的信息技术毕业试题,组成题库。

  (二)组建试卷

  由于有了基础题库,笔者在进行各类试卷的制作,是通过智能组题的方式,按照所考查的内容,编制随机选题智能组卷规则进行。生成智能型试卷后,将之转换为新试卷,添加到对应班级,一份试卷就完成。随机模式对于同一场考试,不同考生拿到的试卷会不同,试卷里的所有试题,都是依照某个组卷策略(相同的知识点及难点)而随机抽选出来的,有效避免学生在机房考试容易抄袭的情况发生。

  (三)学生考试

  利用考试酷进行考试,要求学生先在考试酷平台先注册。学生登录后,加入到本班班级空间,即可进行相关的练习或考试。考试前,教师在后台对“当前是否允许考生查看答卷和成绩”作“允许查看”设置,学生在提交完试题后,即可看到自己的考试得分,自己的错对题情况及所错题的正确答案。

  (四)查看成绩

  在此环节,教师既可对全班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查看,亦可对个别学生的答卷情况进行查看。通过“下载成绩表”,可将全班的学生的得分以xls格式导出。

  四、网络考试的应用成效

  笔者在信息技术科的考试采用网络考试后,在以下几个环节得到很大的优化:

  (一)组卷时间

  网络考试组卷全过程耗时不到15分钟,对比之前的每次用word软件来编辑组卷,极大减少组卷的时间。

  (二)试卷耗材

  网络考试,不需要用印发纸质试卷,极大减少纸质试卷的耗材。从学校的节源,低碳生活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

  (三)评讲试题

  不同步提交,学生在提交完试题后,即可看到自己的考试得分,自己的错对题情况及所错题的正确答案,学生即时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网络考试情况即时反馈,这是传统方式的考核无法比拟的。传统考试后,需要改卷、讲评。网络考试在这方面节省了很多时间,这为信息技术课时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四)统计分析

  录入成绩,成绩统计分析。笔者执教本校一个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人数近400人。要完成全级学生的成绩录入,成绩统计分析,至少三节课。网络考试后,通过“下载成绩表”“、成绩分析”,各班成绩瞬间以表格及图表的形式呈现。网络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适用于教育教学的平台及应用出现。作为一线的老师,有能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但对于广大老师而言,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有所选择的取而善用之,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亦能取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所介绍的网络考试,不仅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亦适用于其他的学科。面对初中阶段的中考科目,繁多的大考小考,若能将此法,推广应用到这些学科平时的练习或考试,笔者认为必将大大减少老师们的工作量。老师们可腾出更多的时间,对教学的其他环境进行优化设计,对教学的整体质量,起提升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受音乐教学固有模式的影响,一般会采取教师讲授、演唱,学生听从、模仿的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沉闷的音乐课堂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并不能获得有价值的音乐知识。此时,教师需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成为了首选。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利用多媒体来调剂课堂,使原本枯燥的教学氛围变得生动、活泼,以此使学生能以开放的心态来获得更有价值的音乐知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信息技术“创新融合”

  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阵地,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为目的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但是,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仍将“讲、唱”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只能作为参与者的身份来被动地接受音乐教导,这就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此用精美的图画、精彩的画面和视听结合的方式来为音乐教学增添活力与魅力。那么,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音乐教学中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音乐不仅是由音符、乐章构成的,在音乐表达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来说,由于受到年龄、认知、思维的限制,他们很难通过歌曲演唱来体味作曲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寓情于景是多数作曲者最善于使用的手段。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时候,需要将音乐中所描绘的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我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通常会利用所媒体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悟音乐的魅力。比如,在我讲授《蒙古小夜曲》这一乐曲的时候,会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现这样的情景“在一片一望无边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蓝天、白云、蒙古包……太阳在缓缓地降落,模样的姑娘正在一边敲竹棒,一边呼唤小羊们赶快回家。小羊羔们跟在羊妈妈的身后,欢快地往回跑,在草原上留下了一串铃铛声。太阳消失在天际,天空暗了下来,月亮出来了,星星在夜空中眨着明亮的小眼睛,小青蛙鼓起肚子欢快地唱起歌来。这时候,牧羊姑娘走出蒙古包为小羊们点亮一盏油灯……”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直观的情景中感受到音乐中所描述的美景,还会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出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就为音乐知识充实了丰富的情感,使音乐真正成为情感交流的手段。

  二、利用多媒体发散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只是进化的源泉。”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节省有限的上课时间,基本上一上课就直入主题,拿出教材直接翻到要讲授的内容来带领学生进行演唱。在这种枯燥、机械化的教学环境里,学生不仅不能了解到作曲者作曲的背景、乐曲中的含义等基本内容,还会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丧失主动性,其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乐曲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此体味到乐曲中的美。因此,我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利用多媒体有声有像的特点来向学生展示音乐中的意境,以此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来想象一下乐曲中的故事。比如,在我讲授《小鸡过河》这一内容的时候,会先利用多媒体来展现一幅小鸡、小鸭欢快玩耍,鸡妈妈要小鸡去给外婆送礼物的画面。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小鸡会给外婆送什么礼物呢?”。接着播放小鸡在河边叽叽叫的画面,让学生思考“小鸡为什么会叽叽叫”。然后,呈现小鸡在湍急的小河前止步不前的画面,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鸡,你会怎样过河”……通过这种多媒体画面播放和问题解答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可以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实现音乐教学的德育、美育

  众所周知,音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伟大的音乐家,而是要在音乐的熏陶之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和道德价值观。在音乐教育界有这样一种共识: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养成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审美教育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探求出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德育内容,让音乐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比如,我在讲授《义勇军进行曲》这一内容的时候,会先利用视频来为学生播放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英雄儿女们的大无畏抗争的画面,让学生在激情燃烧的画面中感受到众志成城,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然后再向学生一些国庆阅兵典礼、天安门升国旗的画面,以此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再需要我做过多的讲解,学生会自发地站起来以自豪感来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音乐与画面的完美融合,还可以在视频观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总之,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要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小学),20xx.

  [2]甘玮;陈增照.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xx.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兴趣教学信息技术论文12-1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优秀论文12-10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连接教学论文12-1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13

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07-0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5-2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表论文07-02

中职信息技术的教学探究论文07-03

小学品德信息技术教学的论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