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

时间:2024-06-21 16:52:10 新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事迹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1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天服的爸爸,高兴地叫起来:“爸爸今天最精神!”

  “30分钟准备!”发射场上,指挥员的口令传来。魏桂兰大妈好似有点紧张,不由自主地抓住了杨大伯的手。杨德元大伯拍拍老伴的手背,安慰她说:“放心,放心!”

  “20分钟准备!”这时,魏桂兰大妈好像一下子坚强起来。她挺直腰板告诉记者:“利伟这孩子,从小就胆子大,大人们问他长大了想干啥,他总是把脑袋瓜一歪说‘开飞机!’后来他真的`开上了飞机,今天又要去开飞船,他心里不定怎么高兴呢,咱们都得为他高兴不是?”

  “15分钟准备!”这时,前方首长与杨利伟对话的声音传来,杨利伟大声说:“我在舱内感觉非常好,保证坚决完成任务!”说完,利伟面对摄像机镜头说了一句:“明天见!”

  指控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航天员充满信心的告白感动了。

  “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大厅里,空气好像骤然凝固了,两位老人眉头紧锁,张玉梅一手捂住了嘴巴,一手把小宁康的手攥得更紧了。

  飞船发射进入最后10秒钟倒计时,飞船舱内的杨利伟突然抬起手,对着镜头敬了一个军礼!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2

  王亚平就读的中学是烟台第二十三中学,就在镇政府旁边。记者来到中学时,值班门卫感叹地说:“哎呀,今年秋天就没有二十三中了。”原来,根据当地教育部门规划,张格庄镇包括烟台二十三中在内的6所中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后,将合并为崇文中学。现在的.二十三中校址,将成为新的张格庄小学校址,镇里原有的多个小学将合并于此。

  几经寻找,打听到王亚平的初中班主任曹美娜。此时曹老师已经离开中学,在区政府部门任职。说起学生,曹美娜透着自豪:“我当时教语文,王亚平正好是我的语文课代表。那时候班里50多个学生,男生略多些。王亚平的语文成绩很好,而且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别的课目也都很好,很全面,每个学期都是班里前几名。难得的是,别看她是女孩儿,体育成绩也很好,每次开运动会,她都是运动员,跑长跑的。”

  二十三中一位老师说得实在:“王亚平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她读书时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家庭条件也非常一般。这恰恰说明,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不平凡的事。”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3

  20xx年6月17点38分神舟十号一飞冲天,肩负着中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的重大任务,代表着中国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太空梦。任务将是对“神九”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飞船将于搭载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向太空。中国的航天梦再次成为热点。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后,是不断锤炼孕育着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同时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数据显示,在载人航天科技人员队伍中,青年一代占到了2/3以上,飞船系统中副主任设计师、副总指挥中40岁左右的年轻科学家占到80%。绕月探测工程研制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54名正、副主任设计师中,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占65%。这些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科技人员,不仅秉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还烙上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印记。

  王翔是载人航天队伍中为数众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之一。本来他在国外的一家公司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但是当得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后,他毅然回国。

  “为国争光与实现个人价值并不矛盾。”现在已是飞船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的王翔说。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联系在一起,年轻的航天人在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4

  在张格庄一处山坡上,坐落着张格庄中心完小。王云然曾是张格庄完小的校长,记者辗转见到她时,她和丈夫刚刚骑着电动三轮车摘樱桃回来。王云然告诉记者,当时她是王亚平隔壁班的班主任。由于两家还算近,所以王亚平入学前,她们就认识。

  “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和比赛,都能看到王亚平。她从小就挺活泼,学习好,那时候老师们在课后也会谈论起她。”王云然说。20xx年,王亚平回家乡摆喜宴,新郎是兄弟部队的飞行员。那一次,王云然也去了。经过那么多年,她坦言“王亚平变化不大”。

  据记者打听,当年教过王亚平的`老师,大部分都搬到了福山区,难以寻找。但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张格庄完小老师王智兴的家。王智兴曾在张格庄小学做体育老师。他告诉记者:“这孩子身体素质好,有毅力,从小跑长跑。”据他介绍,王亚平多次参加学校、县区的运动会,都是参加长跑项目,直到高中。从小到大都是校队的。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5

  据了解,王亚平小时候想当医生、当律师,从没想过当飞行员。1997年8月,王亚平17岁那年,正当她还在为高考做复习准备时,突然听说学校来招女飞行员了。由于王亚平是校队的,体育成绩好,大家都鼓动她去试一试。王亚平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第一次体检,谁料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层层体检。高考分数出来以后,她顺利收到了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此与蓝天结下不解之缘。

  1998年9月,王亚平第一次坐飞机上天。不过,第一次上天就要往下跳——因为这是跳伞训练。在飞行学院,她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驾驶。招飞中心原主任程学哲回忆说,王亚平“聪明、活泼、要强,在各种模拟考试中体现出特别的聪慧和灵气”。

  实际上,王亚平在成为第一批女航天员之前,作为女飞行员,多次参与各地的'抗灾救灾任务。2007年4月,王亚平在重庆执行人工降雨飞行,重庆媒体推出《美女飞行员“大闹天空”增雨》的报道。2009年2月11日,她在山东潍坊执行人工增雨任务,新华社播发了她坐在飞机驾驶舱内的图片新闻。和其他几位神秘的航天员相比,王亚平是最早与读者见面的一位。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6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7

  从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从战国时期的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到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四十七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空中的尝试。今天,悠远沧桑的历史,遥远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个航天英雄杨利伟带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期待开始遨游太空。

  航天英雄杨利伟凯旋归来,不仅圆了中华儿女的千年之梦,而且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利伟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踏访太空的国家。在航空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杨利伟--这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中国,这发展中国家,曾被多少外国人歧视、嘲笑,使我们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受到了侮辱,失去了尊严。但我们中华民族却站起来了!这次,我们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以及中国航天技术的先进,为我们换回了我们的尊严,赢得了外国人羡慕的眼光。“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成功,证明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说明了中国科技发展已经远远领先继俄、美之后的国家。中国已经渐渐强大起来了,渐渐换回了异国人的尊敬。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中国已经进步起来了。飞速的发展,辉煌的成就,中国已不再落后,终会赢得全人类的赞叹。

  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将永远记载在历史的光荣册上,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都来学习杨利伟的好精神,让每个中华儿女都为这位航天英雄而骄傲,而自豪!

  然而,在杨利伟成功的背后,在杨利伟成长的道路上,感人的故事数之不尽。幼时的杨利伟文弱、内向、胆怯,连仅有不到十五米的木梯都不敢爬。而今,这个不敢爬梯子的孩子竟能乘坐飞船遨游太空。为了锻炼杨利伟的胆量,杨爸爸经常带他去爬树、爬山、游泳。夜以继日的训练,每一步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杨利伟也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难关,突破成为了一个勇敢、坚强、刚毅、不畏艰难险阻的爱国航天英雄。

  幼时的梦想是他成功的根源。每当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时,他就会对太空产生许多出乎意料的遐想。他的好奇、他的幻想,使他如今成为赫赫有名的“航天英雄”,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人们为他的成功而自豪,祖国为他的成功而骄傲。

  杨利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了个辉煌的开端,为中国航天历史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他勇敢,他无私,他爱国,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好榜样。杨利伟冒着巨大的风险,为中华民族续写了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在中国的千年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8

  中国,一个屹立于东方的古老国土;中国,一个地大物博、物多人多的美丽国度。如今,中国也是一个在航天事业上领先许多国家的大国了,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今天,我在学校开展的——《中国人的航天梦》展览中,得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讯息,下面我给你讲讲吧!

  首先,我国航天事业的元老——钱学森爷爷在1956年10月8日担任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的院长,在不断的研究中,终在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东方红”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又在1988年、1990年、1999年、20xx年、20xx年分别发射了“风云一号”、“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神州试验飞船”、“神舟三号试验飞船”、“神舟四号飞船”等。20xx年10月15日,杨利伟叔叔乘坐神五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20xx年10月—17日,费俊龙叔叔和聂海胜叔叔也圆满的完成了神六的飞行任务,实现了我们炎黄后代千年来的“飞天”之梦,同时标志着我们中国成为了继俄、美两国之后第三个能掌握载人飞天技术的国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中国日益富强,我们国家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从原来的贫穷落后进步到如今的'强大富裕,我们已不再是昔日的落后小国,如今放眼世界,也有了一席之地,我们的祖国——中国——泱泱大国,我为你自豪!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04-20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04-19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0-06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10-06

感动中国刘秀祥人物事迹10-11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聂海胜事迹12-27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10-18

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10-10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最新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