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师管理制度
在现实社会中,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教师管理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1
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尝试与创新的独立学院,既有大学的共同本质,又有自己的个性与特征。既不同于公办学校,也不同于民办高校。本文就是以独立学院为背景,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探讨其专业的特殊性、教师队伍、规章制度等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管理上的体现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管理存在许多特殊性。比如,在教学管理上,其教学安排与其他课程不同,在专业教学中存在延续性问题。例如在素描和色彩等绘画课,色彩颜料调好了,不可能只上两节课就扔掉,明天重新调,而必须一次性调制好、用完。对于其他视觉或环艺专业课程,教师基本会在前四节课讲授理论知识,紧接着安排实践。如果按照正常的课程在一周只安排四节,学生大多在第二次上课时忘掉上周的内容,因此一门专业课往往需要连续地、集中地讲授几周。并且在整个学期中,排课通常会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因为艺术设计的课程大多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授课教师层面讲,学期内一个教师讲授完几周的课后,可能在一段时间没有其他课程安排,那么他不必坐班,学校很难对其进行考勤制度的管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存在局限性;从学生层面讲,大多数学生会为做一个模型或是设计一个新作品做通宵。所以大多数学生早上起不来,早上的课无法坚持正常的出勤,有时会出现迟到、旷课等情况。这样一来,往往会影响到学校统一规定的制度执行等等。
二、专业课程安排较其它专业的复杂性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就涉及到现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影响。其中,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74%的学生认为合理,21%的学生觉得一般,并且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教学实践与实验,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画画还是在设计时,往往不会拘泥一种常规的方式。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外,需要学生走出户外大量地进行观摩,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市场情况,让其细致地进行市场调研,为其设计寻找灵感和材料。但从学校的教学秩序上,实践环节的安排有限,并且学校需要教师和学生按照预先的安排上课,以保证课堂秩序并监督教师是否按时完成工作量。除此之外,学生有时在课堂作画时,除了安静的教室外,可能需要一些音乐来激发他们绘画和创作的热情。由于以上情况的发生,有时学校正常的考勤或教学管理制度是不能完全适应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需求的。
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性鲜明
独立学院生源一般是本科三批学生,其录取成绩比普通高校学生要低70-100分左右。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入学分数较低,大部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如自律性差、毅力差,缺乏钻研精神和进取精神等。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存在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由于高考的失利等原因失去上重点大学或是本科学院的机会,但入学后在学业上表现刻苦。
相对于普通专业的学生来说,独立学院艺术类学生难管是大多数人的印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从小爱好美术,对于任何事物有其独到的想法。他们追求标新立异,个性十足、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同时,较普通高校和其他一般专业,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一般比较高,所以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学生本人能够有条件并且能迅速接受新事物。他们情感丰富,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自我意识突出,强调个性化发展,社会化程度不高,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因此,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照搬常规专业或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行不通的。
四、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独立学院的专职专任老师不多,许多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对于艺术专业来说,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和母体学校的优势资源共享,聘请了大量有经验的教师来为学生上课。但是外聘教师到独立学院的工作任务单一,除了上课并无其他责任,缺乏与学生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在思想上也缺乏凝聚力,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一致性以及学生思想上的成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无法得以发挥。此外由于大多外聘教师都属有经验并且具有高职称的教师,他们自身都担有一些教学科研任务,工作重点不尽相同,时间安排很难一致,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协调合作,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活动,也有一定的教学管理难度。
根据以上提出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管理上的问题,笔者觉得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仔细研究和分析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管理特点的前提下,参考了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提出以下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管理上的特殊性,独立学院除了在参照普通公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加以制订,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母体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且,独立学院既定位在培养应用型、创新性艺术人才,那么就应该在坚持学院正规化管理的同时,充分注意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更多地应注重其管理的实用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订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正规化管理体系和考核标准。例如,纯理论的和实践类的课程在时间的安排上应有所不同,打断式地四节连排的方式更适合实践类的课程,他能够将教学和练习有效地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而理论类的课程相对操作性较低,两节课的形式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除此之外,比较其它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从专业兴趣上鼓励,让其形成自我约束能力,仅靠学院统一的考勤制度,不仅不能够提高出勤率,还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学院逐步形成有针对性的区别式的正规化管理可以达到促进教学管理,实现教学宗旨的目的。
(二)在对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中,应该根据独立学院的自身定位、培养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基础课和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比重,调整优化学科及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特色课程。另一方面,相对于普通院校和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个性思维特征不同,在培养的模式上,应利用其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多样可能。比如开办阶段课程作品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轮替式安排学生负责展览,从作业搜集整理、排展布展到为整个展览进行海报设计,最后进行展览推广,使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并借展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这样就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发展选择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人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社会认可度,为社会接受。
(三)教育兴衰,系于教师[2]。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院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虽然独立学院能够利用体制上的优势组建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相对协调,专职、兼职教师搭配这样的教师队伍,但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并没有形成相对有效、融洽的师生关系。因此本着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聘请外聘教师的同时,要求他们有标准的、有目标地培养专职专任教师。例如在课程开始的几周内,专职教师要通过听课的方式学习教学经验或优良的教学方法,然后掌握外聘教师对课程的要求,由专职教师和学生形成联系,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定时定地地去找专职教师询问,避免了学生遇到问题无法联系外聘教师的尴尬。同时,专职教师队伍形成坐班制,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并且,开展专职专任教师教研室活动,邀请有相同课程的外聘教师集体制定恰当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案和大纲,一方面能够对外聘教师进行督导检查,另一方面能够锻炼培养学院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对于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监控,应从教材的选用、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的合理安排及课堂检查等各方面进行。可以通过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通过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和督导制度,对学院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指导,组织学校专家组对学院的教学计划进行审定。大体上,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做到教学基本文件齐全,包括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进程计划、课表等,并且需要成熟的工作制度,如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管理、排课与调课、教学档案保管等制度、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除了建立各类教学规章制度外,学院教学管理层还应注意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对教学前,教学中和完成教学三个阶段进行部门内部、部门之间、上下部门之间的听课检查。同时,形成双向测评制度。双向测评包括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测评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2
一、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师人员管理现状
独立学院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高等教育模式,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的配备和管理是衡量一所高校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及独立学院特殊定位决定了艺术类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院校学科的教师管理有所不同。目前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师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母体学校教师、独立学院专职教师、外聘兼职教师。独立学院在初创阶段主要依靠母体大学编制派出的教师为主要力量办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独立学院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独立学院加强了艺术类教师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大人才的招聘与引进力度,逐步建立了一支自聘教师队伍。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结构上看,存在专业间教学师资力量不平衡;教学型教师与研究型、实践型教师比例不平衡;青年教师与中年资深教师比例不平衡。从资源利用角度看,母校派遣的艺术专业老师流动性大,不稳定,缺少长期稳定的学科带头人;自主招聘的艺术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同时院校内艺术类教师人力资源的潜力也未能充分发挥,这既有管理上的因素,也有艺术类教师自身认识方面的原因。从开发角度看,有的学校从母校招聘艺术专业学科带头人,却忽视了独立学院自身艺术教学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
二、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在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指导和实践
人员管理激励机制是关于以人为本,调动人的工作潜能的经验总结。激励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朝着目标方向前进的.过程。对此,国内外管理专家提出了许多人员管理激励理论。在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师人员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1)引起行为的动机。行为动机是人们的行为意愿,它是指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愿望和意图。是个人的内在需求,是主观理性的。独立学院对艺术类教师的需求要求多样化、多层次,加之艺术类教师的职业专长的培养与发展更有其特殊性,因此,要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根据专业师资需求的差异,实施针对性的激励方法,实施有效人员激励管理。(2)影响人员行为的因素。艺术类教师从事的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是以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吸收社会的审美潮流动向,注重个人社会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个人性格、心理、气质、偏好的个体因素,自然、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都是影响艺术类教师行为动机的因素,是高校建立人员管理激励机制的基本依据。(3)引导人员行为的方向。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实施的目的是使追求艺术类教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在满足个人需要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并力求个人目标实现与组织目标的一致,实现两者的统一。促使艺术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学院的目标和个人目标、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从而并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激励机制。
三、独立学院艺术类教师人员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重使用轻培养,激励方式表现单一。在现代社会,工资、奖金、津贴等物质激励非常重要,它是人的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身份、地位和荣誉的象征。但是在高校教师的心目中,这是表现为“外在”的一方面,其中还有重要的另一面,既“内在”的难以量化的各种奖励价值。当前有的独立学院在制定激励政策时,激励方式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与薪酬挂钩,不了解艺术类专业老师在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实际需求,不重视特殊专业背景下的青年老师更看重个人内在价值的提高,忽略了艺术类教师因专业的特殊性形成的差异性,重使用轻培养,使得艺术类教师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态度不够积极,缺乏建立系统有效的内在报酬激励机制。(2)重数量轻质量,激励手段缺乏竞争机制。艺术教育本身就既要求有厚实的文化底蕴,更要求有出色的专业业务水准。包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学科知识促进自身专业知识不断发展。而目前独立学院在艺术类教师考核中,基本停留在以课时、论文、专著及科研经费等可量化指标来衡量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效,重数量轻质量,忽视了艺术类教师教学内容的复杂性、教材的独创性。这也导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上敷衍了事,科研上急功近利,“学术泡沫”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由于人事管理制度上,艺术类教师资源的配置还不能完全达到由市场调节,还不能完全做到人员的合理有序流动,同时依靠母体大学派遣的具有较高建树的艺术专业老师在专业负责人等相关职务聘任考核上,工作是否敬业,教学质量是否达到要求,也缺乏有效监督,达不到聘任制的目的,也使教师潜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充分发挥。(3)重结果轻过程,激励过程缺乏目标反馈。人员管理激励的目的是充分调动高教师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并最终达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管理者很少结合学校当前需要与远景规划主动与艺术类教师深入讨论他们的个性特点、优势劣势以及如何设定个人发展目标问题,并给出指导与建议。通常只关心考评结果。一方面,考评工作流于形式,评价结果反馈不力,评价成绩无关痛痒。另一方面,管理者很少主动与艺术类教师具体讨论目标实现的步骤、方式与方法,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及时和有针对性的支持。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3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产生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旧有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日益复杂多变的现实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必须紧随时代,树立“科学、和谐”的主导思想,遵循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满足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要求,建立以科学化、创新化、和谐化为核心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保障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获得重视,一方面满足了“艺考热”下当代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顺应了艺术学科更加细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不可否认的是,革新艺术教育管理的理念成为众多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者的第一选择,艺术教育管理领域也有了一定的成绩。随着高校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还形成主渠道和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如以校、院两级教育管理方式为主,并在一些专业上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培养目标不断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程度。
与此同时,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还是存在一些并不令人满意的情况,其中有些还是管理中的“顽疾”。例如,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学校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有的还处于多头管理或者管理无序的状态,导致其效能低下、职能混乱;艺术教育管理的激励与评价机制、经费投入和使用等依旧无法获得足够的保障;艺术教育的正确导向并未获得高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依旧以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教学;不能合理地把握对学生管理的尺度,学生教育与管理的脱节等现象。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要构建科学、和谐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必须取得一个共识,那就是艺术教育管理不同于普通教育管理,尽管可以参考一些通行的管理思想与原则,但更多的是艺术教育自身的特殊性。艺术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艺术教育的整体功能,管理机制、教育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科学协调、有效联动成为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构建的着眼点。
二、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策略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状况,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就必须走制度化、创新化、科学化的道路。高校通过运用先进的制度化管理,建立一个科学化的艺术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教学情况信息反馈、管理决策,继而实现艺术教育的全方位、创新化管理。
(一)制度化
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革新,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要做好制度化管理,就必须综合考虑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完整构建教育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分配奖励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理顺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为高校艺术教育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度化的建立首先是建立规范化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这也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建立呢?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高校应成立以主管领导任组长、科研教务财务有关部门参加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资源,制定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推进艺术教育发展;二是高校成立独立的艺术教育实施与管理机构,以独立的部门来运作和实施艺术教育;三是建立健全各行政教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高校艺术教育往往涉及多个部门,这需要各部门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
(二)创新化
创新是整个社会的主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之一。要使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尽快步入科学化的轨道,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必须优先考虑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化这一关键性课题。艺术教育的核心特征是独特性、可延展性、价值性,这与创新的内涵完全一致,因此,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化必须要强调艺术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要做到艺术教育管理的创新化,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第一是注重地域性艺术特色教育和特色学科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将历史的资源和现实的艺术情景融合,才能凸显自己无可替代和不可模仿的优势;二是注重高校内部艺术课程设置上的特色性,在推陈出新建设优势学科的同时,寻找突破口,把学科建设与创新教育相结合,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可以将素质类艺术课程作为通识课程,技法类艺术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三)科学化
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合理运行必须置于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系统指导下,例如,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对教育工作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给予科学的教学评估。艺术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要求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科学策略、先进手段来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科学化的管理,一是管理工作者要制定科学而有效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艺术教学人才队伍建设、艺术科学研究、艺术活动开展以及管理保障等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二是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应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做深层次的设计和长远的规划,在艺术课程的设置、艺术教育的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突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要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艺术教育管理方式,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为根基,以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为考量,以效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着眼点。
(一)建立激励机制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艺术教育管理者和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艺术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的“再生性”动力,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艺术教育活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高校艺术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其积极性是艺术教育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作为受教者,对学生的激励能够实现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者通过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和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二)加强考核评估
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保证教学检查与监督的常规化,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管理的基础手段;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系统,对各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客观评价,总结经验,为今后改善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再次,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师资队伍
为了契合艺术教育体制革新进展的新需要,我们应该以创建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和新手段来激活创造力,完善与健全艺术教育管理系统。其中,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是最为重要的途径。高校需要加强高校艺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构建起一支过硬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之对应的,形成新教师、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的合理梯队,有效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科研促管理
优秀的科研工作有助于保障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高校艺术教育需要及时总结成绩,提炼出新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促进高校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和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完善,这需要用科学、和谐的观念来规范高校艺术教育科研机构的设置和研究工作的开展。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应该积极动员、组织广大高校艺术教师开展高校艺术教学科研工作,从中构建各具特色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拓展艺术教育管理的范畴,丰富其内涵和手段。
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艺术教育对目前的管理体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管理理念和构建新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有担当改革先锋的意识,为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智慧与资源。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艺术培训教师管理制度03-16
艺术培训教师管理制度3篇03-16
艺术教师总结02-29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03-22
教师语言艺术07-29
(精品)艺术教师总结04-22
教师的谈话艺术作文05-08
教师的语言艺术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