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察报告

时间:2024-06-22 08:53:56 艺术 我要投稿

艺术考察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艺术考察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考察报告

  艺术考察报告 篇1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艺术考察是实地观察、考证艺术形式、存在及其动态,从而获取关于艺术各方面的资料,并对它进行总结和辩证的一种研究艺术文化的方法。(纯属个人言论,有待共议)通过实地考察中国的书法遗迹和人文景观,将课堂和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拓宽视野、提高识见、提升素养的目的。

  今秋九月,六日至二十一日,书法班师生近三十人,游东岳泰山、焦山碑廊、龙门石窟、石门栈道,观三孔庙宇石碑、焦山摩崖石刻、西安碑林、千唐志斋等等,博览中国书法文化艺术之经典。这次考察的范围除历史名家名帖、名碑外还涉及与书法相关的古代石器、陶器、铜器,及其人文环境、地域环境、历史背景,让人领略和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无上妙谛。收集素材,体验创作,提高了文化艺术素养。下面从摩崖、碑刻、墨迹三个方面介绍这次考察:

  一 摩崖石刻

  泰山《纪泰山铭》 大唐开元十四年岁在景寅九月乙亥朔十二日景戍建。刻石,又称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25厘米,除“御制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明代王世贞评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凤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 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纪泰山铭》刻石形制端庄,气势雄奇。据史书载,“旧填金泥,元时错落。每当晴朗时,自南数十步望之,字里行间光彩照灼”,说明唐摩崖早在元代以前就已贴金。刻石下部由于捶拓者冬季在其下篝火,剥蚀严重,明人叶彬补刻108字。因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铭文现已残26字,不可辨认的6字。建国后,碑下设置护拦,每当风和日丽时,贴金大字在阳光下金光闪烁,蔚为壮观。

  焦山《瘗鹤铭》 焦山碑林在书法史上从六朝至今一直延续,存有南朝,唐,宋,元明清碑刻,共500余方,有楷,草,隶,篆各种书体,琳琅满目,为书法珍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碑林".按碑刻的内容可分为三类,即艺术类,文苑类和叙事类, 其中书法艺术类《瘗鹤铭》最为著称,她为摩崖,正书刻石,原刻在焦山之阴崖石上,其书者前人众说纷纭,晋王羲之,梁朝陶弘景等等.据《瘗鹤铭》记载此石高8尺,宽7尺4寸,文共12行,行约23至25字不等.原文就崖书石,故其行之疏密,字之多寡,大小俱不整齐,现在我们只能看见5石,一石存2行,不足10字;二石存3行,计20余字;三石存3行 ,计10余字;四石存6行,计20余字;五石存3行,计10余字;总计88字.其结字错落有致,笔画雄健灵动,变化丰富,故学者给于好评.这是对《瘗鹤铭》的一些了解.

  汉中《石门颂》 清张祖翼跋此碑云,“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沈府君》、《杨孟文》,隶中之草也”。这里的《杨孟文》就是《石门颂》,所谓“隶中之草”就是评价《石门颂》豪放率真,乃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

  《石门颂》立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原刻在陕西褒城斜道的摩崖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此处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有人整理出其书法尤著者十三品,此刻石及《石门铭》即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七十年代初期.因修水库,此刻石和其他刻石一起被凿刻下来,保存于XX市博物馆。《石门颂》 s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计六百余字,是汉中太守为司隶校尉杨孟文数次奏请朝廷修复褒斜栈道有功而撰写的一篇颂词。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可以想象当时的书写者持着一种豪放不羁、无拘无束的书写态度。

  《石门颂》是著名的汉代“三颂”之一,其时代已经是隶书的成熟时期。《郙阁颂》和《西狭颂》属于方笔隶书,在用笔上大胆使用方笔和大捺脚,然而《石门颂》却把方笔与圆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综合成一种特殊的篆隶笔法,通篇多用圆笔,起笔时以毫端逆锋,含蓄精蕴,中间运笔遒劲沉着,肃穆敦厚,收笔时复以回峰,圆润流畅,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正是由于书写者追求的是一种淳古的艺术风格,而使隶书方圆兼备,在处理汉分的雁尾波法时运用一些虽称不上肥大但已稍粗的波笔,形成一道道稍向上弯的圆浑的笔顺,而且点画的转折之处多以方折来表现,正是有了这种“巧中寓拙”、“巧多于拙”的书法特点,才被后人视为不朽的艺术珍品。杨守敬《平碑记》称《石门颂》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派,皆从此出”。

  二 碑刻

  曲阜汉魏碑刻馆 碑刻是历史留给曲阜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碑刻,充分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书法艺术精湛卓越的成就和绚丽多姿的风采,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孔庙建筑史难得的实物资料,在中国碑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8年恢复孔庙西仓,特辟建当汉魏碑刻陈列馆,集中存放,以时代为顺序排列,永久陈列展出。并将隋唐以来部分代表的碑刻一并附列于馆内,以展现历代书法之全貌,兼呈真、草、隶、篆之多采,满足人们对各种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现存西汉碑刻6块,东汉18块,魏及北朝5块,为全国之冠,代表着那个时期汉字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北陛石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是汉代隶书的楷模,张猛龙碑是魏体的杰作。

  龙门造像题记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中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庸、五代、宋诸朝,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雕造累计长达150年,石窟中北魏造像占三分之一,全部在西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石窟寺、魏字洞、药方洞、火烧洞等。唐代造像几乎占三分之二,大部分在西山,武则天时移至东山。最有代表性窟龛有潜溪寺、奉先寺、万佛洞、极南洞和东山看经寺及大万佛洞等。

  古阳洞位于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窟内造像题记称该窟为“石窟寺”,现在名字由洞内西北角明清刻字所定。洞进深13.5米,宽6.9米高11米。

  窟内造像题记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方,被称为龙门二十品,即《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 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三十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三十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齐郡王元祜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二十品的名目最早见于清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的《校碑随笔》,此后被社会所公认,、被视作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不仅国内珍视,而且享誉海外。龙门二十晶的书法艺术,端正大方,质朴厚重,刚健有力,峻荡奇伟。其行次规整,排列整齐,大小匀称;结体和用笔则在隶、楷之间,表现出其成熟性,也显现出其过渡性的承隶启楷风格, 除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外,洛阳出土大量的北魏墓志,其中们匕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怿墓志》、《北魏高猛墓志》、《北魏元肥墓志》等都是魏碑书法精晶。此外,洛阳出土的北齐时代的《北齐姜纂造像题记》等也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

  千唐志斋 千唐志斋位于XX县城西的铁门镇,距XX市区约45公里,是我国收藏墓志最多的博物馆,也是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内存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一十三件,其中唐志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所存墓志从唐代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二百二十八件;还有墓志盖以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该馆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将军(新安铁门人)收集民间散落的志石,在其营建的园林"蛰庐"内,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将志石镶嵌于壁而成,保存至今。

  千唐志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唐代的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 ,几乎每个年号的墓志都有,这些志石记载许多重大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具有证史、纠史、补史作用;千唐志斋集书法名家的作品于一室,象唐代的颜、柳、欧、褚,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俯 ,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王铎,还有世人鲜见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政治家狄仁杰的书迹和郑板桥诗竹等。

  西安碑林 位于西安城内三学街15号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院内。它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文物较早的`地方,以碑石精华荟萃而闻名中外。其建置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乃至唐末五代,是从保存唐代所刻《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开始的。这两种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昭宗天祐元年(904),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城时,移集《石台孝经》等一批重要碑石于唐皇城尚书省西隅(今XX市社会路一带)以防散失。其后,五代朱梁

  时刘鄩守长安,又将《开成石经》迁移到同一地点。至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漕运使吕大忠等倡议将全部石经及其它重要碑石移至府学街北面(即今碑林)并修建了保护碑石的房屋、廊、亭等建筑,排列了陈列次序,使碑林得到妥善保护,为碑林奠定了初步基础,遂有“碑洞”之称。此后,历朝均对碑林作过修葺并有碑石归藏。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是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81)陕西巡抚毕沅对碑林的修葺,增置和整理。“碑林”的名称,也从清代中叶以后逐渐确定下来。至民国时期,于1938年成立了“碑林管理委员会”,1944年改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49年以后,国家对碑林进行了多次整修和增建,增加了许多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碑石、墓志,并在原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孔庙旧址建立了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在建成陕西历史博物馆后,又改称西安碑林博物馆。

  现在的西安碑林,共有6座大型展室、7座游廊和1个碑亭。其中收藏、展出汉、魏、隋 、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墓志等2300余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石台孝经》现立在碑林的碑亭之内,系唐玄宗亲笔隶书,由4块高5米、宽3米的青石拼成,碑额上雕有飞云蟠龙,碑座镌刻番莲舞狮,是碑林中刻工精美、碑身最高大的石刻;《开成石经》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是唐代继承汉魏刻石校经传统,在太学刻石作为供人校勘的标准本。它是碑林中保留下来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经籍石刻,内容包括《周易》 、《尚书》、《诗经》、《礼记》等12部经籍,共114石,两面刻共计228面,65万余字,俨然一座石质书库。清代又补刻《孟子》后,合称十三经。除了作为重要文献资料的大量石经外,在碑林所藏各类碑石中,反映古代中西交通史的,还有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基督教中景教一派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往来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中国的经历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用中文和巴利维文合刻的唐《苏谅妻马氏墓志》,则是中国古代人民与波斯人民友好相处的产物。其他宋代以后有关记载修建、纪功、赋税、粮收及农民起义的碑刻,如《明德受纪碑》、《荒岁歌》、《兴学碑》、《修城记》、《修庙碑》及《平利教案碑》等都为研究陕西省地方史、民俗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从艺术价值来说,碑林的不少碑刻在书法艺术上是负有盛名的。篆书,有秦代李斯的《峄山碑》(宋代翻刻)和唐代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的李阳冰所写的《三坟记碑》、《栖先茔记》等;隶书,有汉合阳令《曹全碑》、《熹平石经》残石及晋代《司马芳残碑》等,都是碑林中的瑰宝;草书,则以唐代智永、张旭、怀素等写的《千字文》最为著名;楷书,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翻刻)、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和《多宝塔碑》等,都是负有盛名的书法佳作。此外,还有宋徽宗赵佶写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也都是举世稀有的珍品。

  艺术考察报告 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工程勘察;管理;技术;差异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及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追求,除了满足现有的居住条件外,对建筑的理解有了更新的理念。高层建筑及构筑物从城市到乡村、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开始逐步蔓延。这就对工程地质勘察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工程地质勘察行业也有了长远的发展。

  工程勘察公司的建立决不是只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中淘一笔金而已,相反获得高收益的同时也担负起了更大的社会责任。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人永远是真正的核心,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会使企业与个人得到共同的发展。对于技术性公司企业,首当其冲的要有真正懂得技术的人才,再就是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工程勘察企业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外业的勘察施工工作和内业的报告编写工作。

  通过比较工程勘察行业中的大小公司之间的技术水平及管理制度,现总结出其之间的制度差异。不光是勘察行业,其实某些弊病在各个行业中都是类似存在的,现总结如下:

  1分工要明确、各司其职

  有的小公司刚刚成立,人员水平和制度管理都不是很完善,于是就出现了分工不明的现象。钻探施工是完成勘察工作的手段和方法,钻探人员只知道自己操作钻探机械,而不知道针对具体的地层使用什么样的钻探工具、钻进参数、成果整理等,而由技术人员去整理和准备,由此带来的弊病可想而知。一方面养成了钻探人员的懒惰心理和工作的单一性,对具体的地层没有明确的概念和理解。只是按照技术人员的安排去做,麻木于简单的原始劳动,就像开车一样,只是学会开车,而在处理具体事务中缺乏判断力。与此带来的后果也可想而知,岩心不完整,采取率低,岩心摆放错误,岩心排列及隔板不准确,于是给技术人员提供错误的编录信息。好的钻探施工水平是做好勘察的前提,是对地层正确理解和揭示的基础,没有外业的'数据保证,内业报告编写工作是不可能做好的。另一方面技术人员精力有限,只是注意现场的施工状况,把好质量关,无暇顾及技术的深入分析,容易出现技术漏洞,技术得不到提高。工程勘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行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外业的数据采集及施工又显得泥泞不堪、毫无技术含量,这就给技术人员形成一种假象,以外业为己任,而疏忽了对技术的管理和提高。与此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勘探及技术均有可能失误。

  对于小勘察公司,锻炼一批严谨细心的钻探人员,养成优秀的施工习惯。在外业现场把技术人员从这些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时刻保持理智的头脑,以技术要求为准绳、不能放松,才是小的勘察公司作到长远发展的当务之急。

  2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达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鼓励技术学习,提高公司整体技术水平,重视个人发展。有了每个人的技术成长才有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报告的编制水平,为建设方及设计方提供高质量的报告。有了人才有了制度,制度是为人服务的,是人做事的准则,而不是制约和束缚人的工具,好的管理制度会让员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形成制度与人的和谐共存及良性互溶。

  鼓励员工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允许的话提供必要的培训资金,鼓励员工对个人水平的提高及各种执业资格的攻坚,进而提升企业资质,面对竞争更加严厉而又开阔的市场。

  3规范工作流程

  重视勘察纲要的编制,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考虑到每个细节,避免错误的发生。为技术人员的野外施工提供完善的工作流程、适宜外业施工的工作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弯路和浪费,减轻外业技术人员的施工压力。

  4控制报告质量,确保勘察工作的全面、真实、准确,为施工方提供成本控制决策

  在做好安全建设的前提下,提供符合安全系数而又合理的的技术参数。勘察企业不能为了多挣钱,为了一味的避免勘察方的责任,为了自己的技术安全而故意提高施工的抗风险能力,造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根据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按照设计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提交有质量的勘察报告,同时也是对企业形象的一个提升。

  5正确解决好外业钻探与技术要求的矛盾

  钻探作为工程勘察的主要手段,为勘察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钻探的施工工艺相对过去已经有了更好的发展,绳索取芯工艺、气举反循环工艺、全液压钻机以及旋挖钻机的应用,使得勘察及施工建设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技术方面,各种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使得技术人员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对现场施工的把握更加的到位。这两方面的提高相对来说使得之前的矛盾在逐渐的减少。在钻探施工受限制时,技术在允许的前提下适当让步,但一定不能忽视技术要求,一味蛮干。如遇到特殊地层及突发事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埋钻、钻孔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6提高外业操作能力和应对各种地层的钻探施工能力

  现代化钻探工艺的实施确实为勘察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是对行业中人员操作水平及职业素质的提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艺的提升及钻探设备的强势投入使得整个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技术集中型产业转变,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的损失会比以前更大,所以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势在必行。怎样取芯、怎样护壁、怎样防止坍塌以及化学浆液在深孔钻探中的使用等,都要由专门的钻探人员来掌握。只有他们见多识广,提高应变能力,应对各种地层,熟悉各种现场试验及操作规程,才能做好技术人员的得力助手。

  7关于报告要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相应软件使用水平

  相对之前的手工报告,现在的电脑制图速度毕竟提高了很多,但还是存在处理大量数据的问题,所以要提高技术人员对相应软件的操作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提高对现场勘察数据、实验数据及现场试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计算能力。掌握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的更新,加强对其的学习,做到灵活应用。

  8通过以上方面树立企业形象,承揽更多工程,使得企业得到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处于起步时的关键时刻,完成原始资金的积累和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是重中之重,在其成长中有必要借鉴和参考大企业的一些管理模式和发展过程,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避免时间和金钱的不必要浪费,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

  艺术考察报告 篇3

  期盼了已久的的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与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艺术考察,我们去了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香格里拉、丽江、大理、昆明四个城市。神奇、富饶、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

  考察第一站——大理古城

  经过一上午的奔波,我们首先从落脚点—昆明乘大巴直奔了大理,大理城我们主要游览了大理的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

  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考察第二站——神奇的香格里拉大草原

  当我们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的飞驰中的汽车,当我们走进藏民家中,我们发现这里没有令人骄傲的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没有高档的房墙装饰,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朴、

  单纯、原始,也觉得这里的`一切让人回归自然、令人向往。格里拉所居住的大多数为藏族人民,大家都知道藏族人非常好客,他们的好客不仅体现在偏僻的山村,而且在旅游景区也没有现实化,这就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与道德,如果

  中华人民都能像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那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便指日可待了。由于香格里拉地势较高,处于云贵高原的颠峰,藏民长期在强烈的紫外线的照射与干酷的冷风的摧残下显得那么黝黑、苍老。特别是那边的小孩子,幼嫩的脸上的裂痕像似被刀划过的痕迹,看了让人心酸。

  在香格里拉,我们主要游览了著名的景观虎跳峡、藏民家访、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虎跳峡分上虎跳、中虎跳及下虎跳。虎跳峡全长20公里,落差213米,共有险滩18处。江面最窄处仅30余米。峡口海拔1800米,海拔高差3900多米,峡谷之深位居世界前列。我们到达的上虎跳是峡谷中最窄的一段,其江心雄踞一块巨石,横卧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为二,惊涛震天。传说曾有一猛虎借江心这块巨石,从玉龙雪山一侧,一跃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我们沿石阶逐级而下,抵达峡底观景台,眼前江水汹涌,耳边涛声震天,大家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叹服!虎跳峡景观一隅离开虎跳峡,我们继续赶路,向迪庆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进发,一路上,藏族导游扎西风趣幽默的讲解,消解了我们的部分疲惫。他教会了我们藏民的基本问候语和礼仪手势。晚上稍作休整,便参加了藏民家庭聚会体验。一边吃着奶酪、烤牦牛肉、烤羊肉,喝着青稞酒,一边观看热情奔放的藏族歌舞表演,在座的游客都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丢弃了平日里的矜持,随着主持人的指挥而呐喊!拍手!跺脚!值得一提得是,现场举行了很特别的拔河比赛,获胜者能赢得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的芳心,在最终,由于我们年轻单薄的身体不敌另一队,丢掉了冠军的帽子。藏族青年的歌舞表演第二天清晨,我们又赶往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公园距县城20多公里,海拔3593米,是有名的高山湖泊,被当地藏民誉为高原上的璀璨明珠。为了避免高原反应和天气的寒冷,很多人都准备了氧气瓶,并租借了厚棉衣,不过游览之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考察学员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壮美之中。在布达措国家公园,成片的草甸成为山岙里独特的风景,公路从旁穿过,两旁草甸被灌木云杉渐次包围,龙舌草和水甸花如涟漪,顺着贯穿其中的河溪漫延开来。马儿悠闲地觅食,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头牦牛点缀其间。没有牧人,没有炊烟,没有野性的竞逐,游客从边缘的栈道走过,原生态的高原湿地景观、属都湖的波澜不惊、碧塔海的安静神秘,让人体会到了创世之初大自然的混沌壮阔。每个人都谨慎地漫步其中,生怕自己的冒失扰乱这如灵如圣的氛围。清冷的微风和微弱的高原反应并不能减弱我们的激情,想必任何人都为此脱离世俗的景致所折服。

  艺术考察报告 篇4

  院系:

  美术系

  年级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1)班

  姓名:

  格xxx

  学号:

  20110681

  带队老师:

  白xx

  考察时间:

  20xx/10/9——20xx/10/24

  考察地点:

  华东五市

  目录

一、华东五市概述

  1、总述

  2、上海概述

  3、南京概述

  4、无锡概述

  5、杭州概述

  6、苏州概述

  二、华东五市艺术考察总结

  华东五市概述

  1、总述

  华东五市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主要指上海、杭州、南京、无锡、苏州。这里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之处,历史文物之都,名人荟萃之地”。江南水乡以周庄为胜。都市气派,以上海大都市为主;外滩十里洋场;浦东新区拔地而起,明珠塔直上云霄。太湖烟波浩淼,西湖秀色碧波涟漪,苏州园林争奇斗艳,南京又是文化名城,四大古都之一。

  2、上海概述

  作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外滩可以作为一个代表。站在浦江边上,从北到南举目望去矗立在西面一字排开的高高低低、样式各异的建筑物,也真如同参观世界建筑博物馆,凡是形成风格的异国建筑,都可在这里一睹风采。

  南京路东起外滩,西至静安寺,全长5.5公里。并以西藏南路为界,以东称南京东路,以西称南京西路。上海的民居建筑形式,是适应开埠后市场经济特点的需要而产主的,19世纪后,上海脱离自然经济社会,而跃为开放的国内最大的贸易市场,人口激增。为此中外业主开始由东到西营造民居。为提高地皮使用率,采用联排并立、群体集居的方式,设计建筑成上海独有的石库门里弄民居。随后在此基础上,从20世纪20年代起,又出现了高级新式石库门房屋,但真正代表石库门特点的,还是初期形成的格局,这在上海住房中占有最主要的地位。

  3、南京概述

  古人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纵然不是在烟花三月,纵然不是乘船远行,纵然不是满心伤感的离开,但我们的南京之行还是伴随诗意开始?

  长江路292号,一座仿欧式凯旋门的建筑,门口竖立着八根四组古希腊爱奥

  尼亚柱,正门上方书“总统府。自大门楼往里走,“总统府大堂”赫然扑入眼帘,24根大红立柱,支撑起它的庄重与威严,大堂正中横梁上高悬的一块红色巨额,书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乃孙先生亲笔手书。孙中山,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建功赫赫的人,一个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改革者,一个让人缅怀起九十多年前那个除旧布新的春天的先行者,一个具有光辉人格的国民公仆,一个因基督而学医,因学医而革命的国父。这里有过权倾东南的“两江总督署”,也有过林则徐、裕谦、刘坤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重臣和爱国志士?但当我参观完总统府时,我却只记住了“天下为公”四个字。

  4、无锡概述

  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步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之城,穿城而过的大运河自古是无锡人的骄傲。灵山大佛景区,坐落于无锡马山秦付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其中景点有灵山大佛、九龙灌浴、灵山梵宫、灵山大照壁等。其中灵山梵宫印象最深,该建筑气势磅礴。布局庄严和谐,在许多建筑形式上都突破传统,大量运用高大的廊柱、大跨度的梁柱、高耸的穹顶等方式,内有东阳木雕、敦煌技师的手工壁画、琉璃巨制、扬州漆器。将传统的佛家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个个的公园,点缀在湖边,坐在车上看窗外一掠而过的风景,永远没有骑行和漫步来的惬意自在。这里够大,人少,风景也少,湿地,花草,廊桥,异国情调,江南风味一个都不少,舒适,惬意,绝美之地。

  5、杭州概述

  位于浙江省北部,地处钱塘江冲积平原,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终端。杭州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古代庭、园、楼、阁、塔、寺、泉、壑、石窟、摩崖碑刻遍布,众多景点或诡异神秘、内蕴深沉,或珠帘玉带、烟柳画桥,或万千姿态、蔚然奇观,或山清水秀、风情万般。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西湖之美,美在湖山与人文的浑然相融,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而且更有丰富的文化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6、苏州概述

  拙政园,是中国一座著名的园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它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今拙政园辖地面积约83.5亩,其中开放面积约73亩。73亩开放面积中,仅38亩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深宅,曲廊环抱。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桥设亭,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

  华东五市艺术考察总述

  本次艺术考察,我不仅开阔了眼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也亲眼见了许多书中看到的举世建筑,使自己眼界顿时开阔起来。同时也搜集到了很多资料和设计素材,了解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审美观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绘画技巧以及专业相关的综合素养。也感谢带队老师在考察中对我们全体学生的照顾。

  艺术考察报告 篇5

  一、考察地点: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半坡遗址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大雁塔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城墙

  二、考察时间:

  20xx年11月4日——20xx年11月10日

  三、考察形式:

  实地考察

  四、考察内容:

  1、概述

  如果中国是一颗参天大树,北京会是树冠,而西安则是这棵树深扎地下的根系。西安,古城长安,历史悠久。在这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与底蕴仍然静静地延续,文化、习俗、美德、传统、甚至糟粕都包括其中。“长安自古帝王都”,周秦汉唐的辉煌让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的西安透着一丝难掩的王城气概。这里遗留下太多太多的东西,随便一块地方,挖下去可能就会出现一堆秦砖汉瓦,几件国宝。一座座建筑和一堆堆墓冢其实并不能真正代表这座城,这里的空气充满了历史长河中远去的典故与传奇的味道,甚至一条小巷的名字都会来自汉武唐宗。走在街上,穿行在巍峨的城墙下,不经意间,游人便与古老厚重的历史有了奇异的交错感。

  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已经从一个单纯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古城,衍变成了一个充满着时尚氛围的现代化大都市,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结合出特别的风格。现代西安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三,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一个科技、工业、旅游三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市。昔日西安的辉煌让人骄傲,今日西安的腾飞更让人惊叹。 中国建筑历史长久,所覆盖之范围又极为辽阔,其历代兴造之建筑不但类型众多,而且累计数量尤为宏巨。虽然目前还保存下来若干建筑遗构和建筑文献,但就中国建筑总的历史成就而言,它们不过是沧海一粟。这就使得我们对过去的历史发展与成就,难以作出全面与深入的剖析与评价。

  2、考察基本情况

  第一站: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

  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是必去之所,就如“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样,不去兵马俑就谈不上去过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城区东。1974年3月在打井时发现,轰动全国,震撼世界,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和二号坑都经过人为的火焚,据说是项羽所为,三号坑自然塌陷,但塌陷前亦有遭人破坏的痕迹最早是在1974年发现的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兵马俑发现之后,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

  我所看见的兵马俑,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性,能使欣赏者减少隔离之感,好像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正是宗教宣传所需要的,画传也因较多地反映了生活百态,而成为富于现实意义的`宋元社会风俗画卷,这是一号坑。二号坑为“左军”呈曲尺形方阵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弩兵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兵马俑以它无穷的魅力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宏伟,中国历史的悠久古老。这真是“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第二站:半坡遗址博物馆

  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庭河东岸半坡村北,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共发掘房屋遗址45座、圈栏2处、洞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走进半坡遗址那原始村落风格的大门,上面还有“寓鱼于人”的图案,仿佛进入了历史,鱼池中央的假山上一位抱着尖底瓶的半坡姑娘正在汲水的石雕。两边是小展厅,里面多陈列一些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以及一些史前生物化石等等,去的时候,只开放两个,里面相对简陋。遗址大厅正面是郭沫若题写的“半坡遗址”四个遒劲隽美的大字,渲染了半坡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进入半坡博物馆会让人有种回归本原的感受。

  半坡博物馆分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3个部分。遗址大厅是就地发现,原貌保存的

  半坡先民居住区的一部分,包括半坡先民居住过的房屋,使用过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体墓地。用来展现墓葬与祭祀的遗址,里面的遗骨大约6000多年了。各种生产及生活用品等遗迹遗物,展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先民生产与生活情况。这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打磨石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和原始农业种植。

  艺术考察报告 篇6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

  我考察的城市选择了北京,北京曾经是皇权城市,也是军绅政权的权力中心,更是人民共和国的权力中心。各个不同时代对于艺术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尤其是人民共和国所经历的各个不同历史变迁时期,给北京的艺术形态打上特殊的烙印,其艺术形态以及艺术所呈现的社会心态与权力构造也各显风貌。在这个城市空间里,不同空间各自割据,实施不同功能,消费空间、生活空间、权力空间、历史空间等并存不悖,即使这些空间相互间也发生功能交叠、纠缠不清的现象,但却最终构成今日北京在艺术生产方面的整体的表现与面貌。因此,北京的空间结构,反映了北京特有的社会政治关系,也反映了时代的空间要求以及生产意志,而最终结果是,北京的城市空间的反空间性与反生产性,而这些应该是我们这些从事艺术群体的关注点。我的此次考察的目的通过去理解艺术家们的作品,从而解决这段课程的问题,贯穿联系大学几年学习的知识,就传统文化与当艺术这个课题实验上有新的发现。

  这次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故宫,潘家园等地见到以前只能在书上翻阅到的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及北宋时期的文人绘画(清明上河图),我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

  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这些理念很接近我们工作室。

  而在798,宋庄;及中艺博览会看到的现代艺术它的形式不仅再是架上的绘画,还有很多装置,影像等运用新的结构关系,新视点,集中概括社会问题的当代艺术已逐渐成为主流。这些现代艺术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运用一些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么简练夸张,要么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等等形式含蓄委婉的地表达所要表达艺术家对社会不同层次的关注,赋予作品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关注的新介入点,阐述自己的情感,观点及思想。

  在这些方面,中国绘画讲究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构图上“计白当黑”等审美追求能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大量的营养。我这次考察看到的当代艺术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如: 在《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看到不少作品都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

  这些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合西方的理念,其中杨诚的《山西晋祠难老泉》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

  20xx年的深奥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

  在北京考察不少当代艺术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入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

  艺术考察报告 篇7

  会议交流内容

  1、设施园艺工程装备与技术,包括:设施结构优化与配套装备开发,温室覆盖材料(保温、耐寒)开发、温室节能新技术与新能源利用,多功能、小型化、实用型设施专用设备等;

  2、设施园艺作物高效安全栽培技术,包括水肥高效利用、温光高效利用的株型调控技术等;

  3、温室环境控制与数字化管理技术,设施作物与设施环境模拟模型;

  4、非耕地日光温室建造技术、非耕地设施作物专用新品种及其安全、优质、高效产业化生产技术;

  5、工厂化育苗技术与植物补光灯节能技术。

  参加人员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理事、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以及论,文代表和从事与设施园艺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企业、管理、技术推广等有关人员。

  有关事项

  (一)会议时间与地点

  1、会议时间:2014年7月(具体日期见第二轮通知)

  2、会议地点:新疆乌鲁木齐市翼龙大酒店

  (二)会议日程

  第一天:全天,参会代表报到。

  第二天:上午:大会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

  第三天:上午:论文(专题)报告及分组学术交流;

  下午: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

  第四天:吐鲁番规模化育苗基地考察

  (三)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将征集与设施园艺相关的创新性学术研究论文与专题综述,主要内容为我国设施农业温室工程及高效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设施环境工程调控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稿件经专家评审后,优秀论文将在《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正刊刊发,其余合格论文将由《新疆农业科学》(增刊)刊发。来稿注意事项如下:

  1、“专题综述”和“研究论文”撰写格式及注意事项参见《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投稿指南的相关要求(附件1);

  2、被《中国蔬菜》、《新疆农业科学》录用稿件按编辑部规定收取版面费;

  3、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管理者、生产者、研究生等踊跃投稿,稿件请2014年1月15日前以word版格式发送至会务组电子邮箱(不接受纸质版论文)。

  (四)报名及参会方式

  1、因7月份为新疆旅游旺季,为保证会议与住宿安排,请与会者于2014年4月1日前将会议回执表(附件2)、会议交流材料以及准备在会议上进行推广的新技术、新产品等有关材料以传真或Email方式发至会务组。

  2、会务费待定,住宿由会务组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3、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展示。会务组联系方式:

  马彩雯(0991-4550053,15999101958,)

  张彩虹(13565822531,)

  于秀针(18935922981,)

  传真:0991-4500174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

  艺术考察报告 篇8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艺术考察报告 篇9

  书法是汉的书写艺术。汉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艺术考察是实地观察、考证艺术形式、存在及其动态,从而获取关于艺术各方面的资料,并对它进行总结和辩证的一种研究艺术文化的方法。(纯属个人言论,有待共议)通过实地考察中国的书法遗迹和人文景观,将课堂和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拓宽视野、提高识见、提升素养的目的。

  今秋九月,六日至二十一日,书法班师生近三十人,游东岳泰山、焦山碑廊、龙门石窟、石门栈道,观三孔庙宇石碑、焦山摩崖石刻、西安碑林、千唐志斋等等,博览中国书法文化艺术之经典。这次考察的范围除历史名家名帖、名碑外还涉及与书法相关的古代石器、陶器、铜器,及其人文环境、地域环境、历史背景,让人领略和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无上妙谛。收集素材,体验创作,提高了文化艺术素养。下面从摩崖、碑刻、墨迹三个方面介绍这次考察:

  一、摩崖石刻

  泰山《纪泰山铭》大唐开元十四年岁在景寅九月乙亥朔十二日景戍建。刻石,又称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书24行,满行,现存,大16×25厘米,除“御制御书”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大45×56厘米,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明代王世贞评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凤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纪泰山铭》刻石形制端庄,气势雄奇。据史书载,“旧填金泥,元时错落。每当晴朗时,自南数十步望之,里行间光彩照灼”,说明唐摩崖早在元代以前就已贴金。刻石下部由于捶拓者冬季在其下篝火,剥蚀严重,明人叶彬补刻。因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铭文现已残,不可辨认的。建国后,碑下设置护拦,每当风和日丽时,贴金大在阳光下金光闪烁,蔚为壮观。

  焦山《瘗鹤铭》焦山碑林在书法史上从六朝至今一直延续,存有南朝,唐,宋,元明清碑刻,共500余方,有楷,草,隶,篆各种书体,琳琅满目,为书法珍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碑林"。按碑刻的内容可分为三类,即艺术类,文苑类和叙事类,其中书法艺术类《瘗鹤铭》最为著称,她为摩崖,正书刻石,原刻在焦山之阴崖石上,其书者前人众说纷纭,晋王羲之,梁朝陶弘景等等。据《瘗鹤铭》记载此石高8尺,宽7尺4寸,文共12行,行约23至不等。原文就崖书石,故其行之疏密,之多寡,大小俱不整齐,现在我们只能看见5石,一石存2行,不足;二石存3行,计20余;三石存3行,计10余;四石存6行,计20余;五石存3行,计10余;总计。其结错落有致,笔画雄健灵动,变化丰富,故学者给于好评。这是对《瘗鹤铭》的一些了解。

  汉中《石门颂》清张祖翼跋此碑云,“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沈府君》、《杨孟文》,隶中之草也”。这里的《杨孟文》就是《石门颂》,所谓“隶中之草”就是评价《石门颂》豪放率真,乃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

  《石门颂》立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原刻在陕西褒城斜道的摩崖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此处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有人整理出其书法尤著者十三品,此刻石及《石门铭》即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七十年代初期。因修水库,此刻石和其他刻石一起被凿刻下来,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石门颂》 s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计六百余,是汉中太守为司隶校尉杨孟文数次奏请朝廷修复褒斜栈道有功而撰写的一篇颂词。通篇看来,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可以想象当时的书写者持着一种豪放不羁、无拘无束的书写态度。

  《石门颂》是著名的汉代“三颂”之一,其时代已经是隶书的成熟时期。《郙阁颂》和《西狭颂》属于方笔隶书,在用笔上大胆使用方笔和大捺脚,然而《石门颂》却把方笔与圆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综合成一种特殊的篆隶笔法,通篇多用圆笔,起笔时以毫端逆锋,含蓄精蕴,中间运笔遒劲沉着,肃穆敦厚,收笔时复以回峰,圆润流畅,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正是由于书写者追求的是一种淳古的艺术风格,而使隶书方圆兼备,在处理汉分的雁尾波法时运用一些虽称不上肥大但已稍粗的波笔,形成一道道稍向上弯的圆浑的笔顺,而且点画的转折之处多以方折来表现,正是有了这种“巧中寓拙”、“巧多于拙”的书法特点,才被后人视为不朽的艺术珍品。杨守敬《平碑记》称《石门颂》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派,皆从此出”。

  二、碑刻

  曲阜汉魏碑刻馆碑刻是历史留给曲阜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碑刻,充分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书法艺术精湛卓越的成就和绚丽多姿的风采,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孔庙建筑史难得的实物资料,在中国碑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8年恢复孔庙西仓,特辟建当汉魏碑刻陈列馆,集中存放,以时代为顺序排列,永久陈列展出。并将隋唐以来部分代表的碑刻一并附列于馆内,以展现历代书法之全貌,兼呈真、草、隶、篆之多采,满足人们对各种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现存西汉碑刻6块,东汉18块,魏及北朝5块,为全国之冠,代表着那个时期汉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北陛石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之一,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是汉代隶书的楷模,张猛龙碑是魏体的杰作。

  龙门造像题记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中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庸、五代、宋诸朝,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雕造累计长达150年,石窟中北魏造像占三分之一,全部在西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石窟寺、魏洞、药方洞、火烧洞等。唐代造像几乎占三分之二,大部分在西山,武则天时移至东山。最有代表性窟龛有潜溪寺、奉先寺、万佛洞、极南洞和东山看经寺及大万佛洞等。

  古阳洞位于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窟内造像题记称该窟为“石窟寺”,现在名由洞内西北角明清刻所定。洞进深13.5米,宽6.9米高11米。

  窟内造像题记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方,被称为龙门二十品,即《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三十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三十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齐郡王元祜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二十品的名目最早见于清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的《校碑随笔》,此后被社会所公认,、被视作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不仅国内珍视,而且享誉海外。龙门二十晶的书法艺术,端正大方,质朴厚重,刚健有力,峻荡奇伟。其行次规整,排列整齐,大小匀称;结体和用笔则在隶、楷之间,表现出其成熟性,也显现出其过渡性的承隶启楷风格,除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外,洛阳出土大量的北魏墓志,其中们匕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怿墓志》、《北魏高猛墓志》、《北魏元肥墓志》等都是魏碑书法精晶。此外,洛阳出土的北齐时代的《北齐姜纂造像题记》等也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

  千唐志斋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是我国收藏墓志最多的博物馆,也是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内存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一十三件,其中唐志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所存墓志从唐代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二百二十八件;还有墓志盖以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该馆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将军(新安铁门人)收集民间散落的志石,在其营建的园林"蛰庐"内,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将志石镶嵌于壁而成,保存至今。

  千唐志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唐代的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的墓志都有,这些志石记载许多重大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具有证史、纠史、补史作用;千唐志斋集书法名家的作品于一室,象唐代的颜、柳、欧、褚,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俯,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王铎,还有世人鲜见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政治家狄仁杰的书迹和郑板桥诗竹等。

  西安碑林位于西安城内三学街15号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院内。它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文物较早的地方,以碑石精华荟萃而闻名中外。其建置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乃至唐末五代,是从保存唐代所刻《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开始的。这两种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昭宗天祐元年(904),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城时,移集《石台孝经》等一批重要碑石于唐皇城尚书省西隅(今西安市社会路一带)以防散失。其后,五代朱梁时刘鄩守长安,又将《开成石经》迁移到同一地点。至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漕运使吕大忠等倡议将全部石经及其它重要碑石移至府学街北面(即今碑林)并修建了保护碑石的房屋、廊、亭等建筑,排列了陈列次序,使碑林得到妥善保护,为碑林奠定了初步基础,遂有“碑洞”之称。此后,历朝均对碑林作过修葺并有碑石归藏。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是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81)陕西巡抚毕沅对碑林的.修葺,增置和整理。“碑林”的名称,也从清代中叶以后逐渐确定下来。至民国时期,于1938年成立了“碑林管理委员会”,1944年改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49年以后,国家对碑林进行了多次整修和增建,增加了许多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碑石、墓志,并在原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孔庙旧址建立了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在建成陕西历史博物馆后,又改称西安碑林博物馆。

  现在的西安碑林,共有6座大型展室、7座游廊和1个碑亭。其中收藏、展出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墓志等2300余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石台孝经》现立在碑林的碑亭之内,系唐玄宗亲笔隶书,由4块高5米、宽3米的青石拼成,碑额上雕有飞云蟠龙,碑座镌刻番莲舞狮,是碑林中刻工精美、碑身最高大的石刻;《开成石经》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是唐代继承汉魏刻石校经传统,在太学刻石作为供人校勘的标准本。它是碑林中保留下来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经籍石刻,内容包括《周易》 、《尚书》、《诗经》、《礼记》等12部经籍,共114石,两面刻共计228面,65万余,俨然一座石质书库。清代又补刻《孟子》后,合称十三经。除了作为重要文献资料的大量石经外,在碑林所藏各类碑石中,反映古代中西交通史的,还有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记载了基督教中景教一派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往来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中国的经历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用中文和巴利维文合刻的唐《苏谅妻马氏墓志》,则是中国古代人民与波斯人民友好相处的产物。其他宋代以后有关记载修建、纪功、赋税、粮收及农民起义的碑刻,如《明德受纪碑》、《荒岁歌》、《兴学碑》、《修城记》、《修庙碑》及《平利教案碑》等都为研究陕西省地方史、民俗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从艺术价值来说,碑林的不少碑刻在书法艺术上是负有盛名的。篆书,有秦代李斯的《峄山碑》(宋代翻刻)和唐代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的李阳冰所写的《三坟记碑》、《栖先茔记》等;隶书,有汉合阳令《曹全碑》、《熹平石经》残石及晋代《司马芳残碑》等,都是碑林中的瑰宝;草书,则以唐代智永、张旭、怀素等写的《千文》最为著名;楷书,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翻刻)、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和《多宝塔碑》等,都是负有盛名的书法佳作。此外,还有宋徽宗赵佶写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也都是举世稀有的珍品。

  三、墨迹

  朱复戡艺术馆朱复戡艺术研究会于11月9日在山东济宁成立,朱复戡艺术馆设在济宁市博物馆。先生博览群籍,学识渊博,上至商周秦汉、魏晋隋唐,下至宋元明清,无论金石书画、诗古文词、青铜古玉、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凡老一辈名家对他艺术无不推崇备至。诚如著名书画篆刻大家马公愚对他的艺术评价云:“朱君不单是篆刻家,也是一位金石学家,他对商甲周铜、秦石汉碑,研究精博,因而他的篆刻古厚浑穆,非一般名家能望其项背。对书法也是取法乎上,无体不精。

  艺术馆内展示着朱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早中晚期篆书、行草书、篆刻、国画精品,既有拟甲骨文、金文,拟《石鼓文》,也有拟秦刻石、秦诏版小篆,既忠于原作又高于原作,风格各具,气势夺人。国画尤其独辟溪径,以大小篆功力的线条作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高古雄丽,冠绝前人。

  匆匆考察,横走历史几千年,纵览艺术精华,与年轮相伴,和古人对谈。观石刻书法遗迹,体会古人用笔之神妙,刻工之精细。实地考察,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对书法作品的理解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与传统艺术接轨的重要性。

  艺术考察报告 篇10

  20xx年xx月xx日我们坐上火车前往云南昆明,如今为期一共12天的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和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外出考察,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云南,‘主要考察了大理、香格里拉、泸沽湖、丽江四个地方。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长990公里。土地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万人。东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东北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面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此次考察中,我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古城建筑风格及布局和当地的地方人文景观。

  第一站:大理

  时间在走,路程也在不断缩短,10月15日经过一路长途的奔波,大巴上不能好好睡觉的烦躁和疲惫,被第一个呈现在眼前的目的地赶得干干净净。到达大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呈现在我面前。这里的味道和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简直天差地别,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感叹文化差异带来的缤纷文化现象是如此美妙。让长途跋涉的我都顾不上疲惫,连路边的每一处风景都不愿意错过。这样的美妙更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

  大理古城是明朝初年留存下来的。古城东临洱海,西倚苍山,形成了“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现存的壮阔”,至今仍保持着纵横交错、棋盘式的街道和雄伟壮观的南北城楼,一条主街贯通南北古城门,两旁是典型的白族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这里这要居住着白族人民。

  第二天上午我们自行考察了大理古城。古城里,大街小巷都是整整齐齐的商店,有卖银器的、刺绣的、手工艺品、玉器、还有当地特色小吃等等。商品琳琅满目,特别是手工打出来我银器还有手工编织的围巾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挑选。难得来一次民族文化气息那么厚重的古城,大家都想买点有当地特色的东西回去做留念或者送朋友。下午,我和两个同学骑自行车,去了洱海和天龙八部城,洱海的辽阔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包容,重点要说下去天龙八部影城的过程,真的是历经“千辛万苦”,它坐落在半山上,我们自行车骑到一半,已经筋疲力尽了,谁知当地人告知还有两公里,我们完全被吓到了,还得带上自行车,后来看见有一对情侣也是骑车上去的,他们还为我们加油,就坚定了我们的意志。终于,到达目的地,那种成就感很让人自豪。进入天龙八部城的感觉就是有种入戏的感觉,我竟然来到了当年《天龙八部》拍摄的主要影城!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随着老师乘大巴拖着疲倦来到喜洲白族村落,品三道茶,观歌舞表演,感受到了白族村落和白族人民的热情以及属于她们的独有的人文民族风情。随后,紧接着就出发香格里拉。

  第二站:香格里拉

  直到晚上八点多我们才到达香格里拉,夜色的香格里拉显得有辽阔又深沉,一路上,盘山公路上的风景变化十分之大。由于海拔的'升高,植被变化是最显而易见的。再往高海拔驾驶,看见了许多藏式房屋。白色的墙壁,点点星星游走的羊群,构成了一幅幅恬静。突然,视野变得开阔起来,路的一边是峡谷,另一边则是田原。这种田原很特别,颜色不一呈方格状排列。远处的高山和牦牛仿佛把我们带向了新西兰牧场,颇具异国风情。

  下车接着我们就在宾馆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我们带着昨夜美美的回味又来到了号称“小布达拉宫”的噶丹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是云南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落。寺门两边墙上的彩绘是“四大天王”,木雕、彩绘、帷幔均为藏式风格。拾阶而上,远山牧场尽收眼底。那里的天是纯净的蓝色,映衬着大片俭朴的土黄色藏房,使人的心灵得到一次纯净的洗涤。出于对佛祖的敬重,大殿内是禁止拍照喧哗和戴帽参拜的,入内顺序需按顺时针排列。宗喀巴大殿供奉着历届大师的雕塑和照片,高高的天花板,四周巨幅多彩华丽的藏传壁画使人感受到此地的神圣。壁画中对于鬼神众生的描绘充满了色彩和想象力,金色高耸的大佛神态庄严中透着安详。大殿旁有一座巨大的转经筒,三人同时手执下端的麻绳才能将其转动。转经筒转动三圈寓示着平安吉祥的好运,同学们也一起转动起来。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松赞林寺,在这奇特美妙充满艺术情怀的香格里拉,我感受到了异域民族文化的神圣和信仰。下午大家去了香格里拉古城,我们一起拉了世界最大的转中,体会了一次团结的力量。

  第三天清晨,我们分两队,一队去爬山一队去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我选择了去神秘原始的普达措国家深林公园。公园距县城20多公里,海拔3593米,是有名的高山湖泊,被当地藏民誉为高原上的璀璨明珠。现在是秋天,公园呈现一片原始深林深秋的气息。进入景区,一路上导游一边介绍公园,我们一边看着外面的风景,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壮美之中。在普达措国家公园,成片的草甸成为山岙里独特的风景,公路从旁穿过,两旁草甸被灌木云杉渐次包围,龙舌草和水甸花如涟漪,顺着贯穿其中的河溪漫延开来。马儿悠闲地觅食,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头牦牛点缀其间。没有牧人,没有炊烟,没有野性的竞逐,游客从边缘的栈道走过,原生态的高原湿地景观、属都湖的波澜不惊、碧塔海的安静神秘,让人体会到了创世之初大自然的混沌壮阔。每个人都谨慎地漫步其中,生怕自己的冒失扰乱这如灵如圣的氛围。清冷的微风和微弱的高原反应并不能减弱我们的激情,想必任何人都为此脱离世俗的景致所折服。

  第三站:泸沽湖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湖面海拔约2690.75m,面积约48.45km2。湖边的居民主要为摩梭人,也有部分纳西族和普米族同胞居住。摩梭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制度。据老师所言,这里是云南旅游景区最不被商业化的地方。

  一进入景区,湖水与环山的搭配让我觉得震撼不已,这哪里是人间,简直就是仙境啊。休息了一个晚上,我们从一大早起来,完全顾不上疲倦,来到另一个码头,十几个人租了一条船,这是我第一次坐船,还是在那么清澈见底的湖水上,别提有多兴奋。划船的大娘还给我们唱了民歌。愉快的人儿,欢快的歌声加上美丽的大自然,这样的画面很美妙。

  听老师讲述了很多关于泸沽湖的故事,觉得很不可思议,21世纪的新中国还有这样一个没有明确民族,还保留母系氏族婚姻制度的地方存在,而且还保留得很完整,在这里我深刻地学会了入乡随俗。

  第四站:丽江

  最后一站丽江,历史上称为大研古镇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中午吃完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自行去游览了具有浓烈人文气息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再看古城的布局和具有代表性的娱乐特色。首先,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整个丽江古城的中心,而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则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其次,在丽江古城还有一条街就是酒吧街,非常具有时代感。丽江古城酒吧一条街北起古城北口大水车,南至四方街科贡坊,由一座座木质老宅改造,一座座简易木板桥相连,沿新华街玉水河两岸分布。在这条街中心地段,除了酒吧,还是酒吧。在相对繁华的丽江古城里,最多的就是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工艺品店而店名多以中文、英文、丽江东巴文三种文字刻木而成。各种手工玩具,饰品琳琅满目,大家都说丽江已经被商业化了,但是我认为里面的手工工艺品是值得欣赏的。核桃是当地所盛产的一种坚果,勤劳智慧的当地人们利用他们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和饰品,既能带来商机,又能将手工艺发展下去,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智慧呀。之后,我们三人结队找地图,自己找公车,去了丽江的束河古镇。里面的商店大多和丽江古城差不多。

  云南艺术考察之旅已经结束,这次学习考察给我们的影响和收获都很大,使我们的心情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对云南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建筑特点还有中国大好山河的美丽辽阔美丽等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实地了解,同时拍了很多照片,为我们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云南之旅将永远被珍贵地保留在我的记忆里。

  艺术考察报告 篇11

  一、实习时间:20xx年9 月4 日 ——9月 13日

  二、实习地点:安徽黟县宏村、西递、上海世博

  三、实习人数: 50人

  四、实习内容:风景摄影、速写写生

  五、实习目的:

  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对建筑的理解,包括它的格局,风格等。了解徽州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提高设计的灵动与真实感

  宏村

  经过十几个小时火车的劳累在安徽芜湖到站的同学们继续坐上了去宏村的大巴车,看着好久不见的同学们都很累的睡着了,只有几个孩子看沿途的风景。好不容易到了宏村,经过短暂的休息后随着导游参观了宏村。了解到宏村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今天,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着实为宏村古代的先民智慧惊叹,设计了如此精妙的水系。

  看完了村里的各个景点,思维还停留在美丽的近屋远景里。之间身边的同学们都带上速写本、钢笔,出去写生了。赶紧跟了上去,这里景点十分丰富,让我无从下笔,到底先画哪处,我还是先观察了几处后,才在小巷中开始动笔了,这里的房屋外墙都是白色的,瓦是黑色的`,一律都是黑白配,但这就是这里的风格,这里的特色,不张扬,不妖艳,有一种古朴的纯美。看够了繁华的都市的眼睛,得到了洗礼和享受这简单的视觉体会。每次出去画画我都戴上牛仔帽,背上画画工具独自去河边选景,每次画都会画水、小木屋。这样的意境太完美了,每次画画我都会全身心投入于其中。

  在宏村带来两天后我们匆匆的出发去了我们的下一站西递。

  西递

  经过长长的盘山公路的颠簸我们来到了西递。还是跟着导游了解到,西递是胡氏聚居之地。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九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蔚为大观。清乾嘉年间至于鼎盛时,有600 多座宅院,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三千烟灶九千丁”,真可谓“万家灯火”。绍介说,多年前的西递水口,离村约里许,远望古木参天,山水交汇,走近了,能看见魁星阁和文昌阁,以及隐约在花木后面的寺庙的高大屋脊。一条青石板路穿林而过,边上相傍而行的是潺潺西溪。下午,太阳很大,我们来到了村口的大牌坊处进行写生。无耐于自己美术功底的薄弱、美丽的景色以及兴奋的心情,我却一直没能有进入画画的状态。看着别的同学在认真的画着钢笔画,不远处新绣楼上的抛绣球活动的热闹又把我躁动的心给吸引。干脆,我就放下纸笔,去观看这个古老的招亲游戏。看完抛绣球后,找了一条没人的小巷弄,坐下来画速写。接下来的日子有时早晚速写的日子,过度很充实,很宁静。

  在宏村欣赏,学习了3天后又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赶往了我们的下一站上海。

  上海

  经过了将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颠簸后来到了繁华的上海滩。在徽州宁静的古朴的村落里待了5天后又来到十里洋场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参观上海世博会,有一种别样的反差但是很兴奋。从火车站坐车去了松江区我们预定的宾馆,休整了一下,第二天又来到了离世博园区近的长宁区住下了。中午我们就去了世博园参观了各式各样的国家馆,城市馆等。在国家电网馆里见证了魔方,惊叹了未来电气的发展。进了好多国家的国家馆,展示了各个国家的科技,文化以及历史。可以想象未来世界将会是一个更加多元、更加科技、更加便捷的未来城市。

  在这次的写生活动中,我拍了很多照片,一是纪念我来过这些地方,二是记录了上海世博的繁华科技和人文魅力。记录了宏村、西递世界文化遗产的独到魅力和中国皖南特有的乡土风情。这次写生活动让我领略了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与人文精神的深邃悠远。对我以后的设计生活来说使一次不可多得的丰富经历。

  艺术考察报告 篇12

  艺术考察课是每一个美术专业同学的必修课,终于我们也踏上了考察之行的道路。下面记录的是我们一周的考察路线以及周边美景,赶紧和我一起领略一下吧。

  1.周庄

  当我们还在回忆拙政园那古典山水园林奇异风景的时候,紧接着晚上又来到了中国的第一水乡——周庄。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它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北宋元祐元年,周迪功郎舍宅200余亩捐于当地全福寺为寺,始称周庄,元代中期,沈万三利用周庄镇北白蚬江水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因此成为其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遂为江南巨镇。至清康熙初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2.苏州

  我们于xx日中午首先到达的第一站就是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的古典山水园林——“拙政园”,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3.杭州

  解读过鲁迅,夜幕降临之际我们又抵达了我理想中的天国学府、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进入校园之后才让我真正体会到校园那浓浓的艺术氛围!它位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含珠蕴玉,人文荟萃。她远承千年艺术风流,近摄西湖山水灵气,凭籍数代国美人的努力,历经七十九载寒暑洗礼,今已桃李满天下,蜚声海内外。

  4.上海

  从博物馆出来之后紧接着下午又去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99创意中心,据说叫“画家村”,位于上海市莫干山路M50创意集聚园区。旨在推动上海地区的文化艺术以及艺术管理学科建设,搭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发展创意文化,通过举办展览、教育、文化艺术交流等活动来支持当代文化和艺术,为上海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创作原动力,并矢志提升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5.黄山

  游完西湖该收收心去安徽爬黄山了,晚上在黄山脚下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收拾行装准备爬黄山。黄山是中国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眉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6.西递、宏村

  直到下午我们离开西递,然后直奔——宏村。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型古村落。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说,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

  7.宣州

  我们考察行程的`最后一天,将要去的最后一站是宣州的——梅文鼎纪念馆。梅文鼎纪念馆是为纪念我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于x年建立的。该馆位于宣城市区的陵阳山上,是典雅古朴的徽式古建筑,馆共三进,内有梅文鼎半身铜像、梅氏宗谱、梅文鼎著作及其它文物。馆名由周谷城先生所题。

  我们终于结束了这一周的考察,回到了学校。这七天的旅程使我感受很深,切身体会了江南的美景,同时也学习了南方一些地域的历史文化、看到了南北方建筑的差异,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很好的文化基础!

  艺术考察报告 篇13

  考察时间:2012年10月19日至2012年11月1日

  考察地点:上海、苏州、西塘、杭州

  考察成员:09届室内设计的全体同学及付老师和方老师

  考察目的: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这是一次持续2周外出上海、苏州、西塘、杭州的考察学习,除了观赏这一路的美景外我们更多的是了解每处建筑特设及空间布置的设计方式与设计理念,我们这次前去就是奔着这样一个目的去参观学习。

  上海艺术考察

  上海外滩及步行街

  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外滩,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黄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风景线,是到上海观光的游客必到之地。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而外滩夜景却是绝不可错过的。

  南京路和淮海路是上海最繁华的街区,素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誉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购物、餐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环境优雅、文化层次高,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步行商业街。南京路商业街特点集购物、旅游、商务、展示和文化五大功能为一体,这种综合性的步行街是我第一见过的。漫步在步行街上,游客们可以充分体会“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地表路面全部用花岗岩铺设,一条大理石铺就的“金色之带”汇聚了各类现代化城市公共设施,其中,有赏心悦目的花坛,可供查询商品、服务的电脑亭,造型别致、供游客小憩的椅子等。步行街上不时驶过既有现代造型又不失古朴特色的观光车,力求处处为游客提供方便和舒适。商业繁荣是南京路永恒的主题。

  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以中西融合、新旧结合为基调,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上海新天地就是由石库门建筑与现代建筑组成的时尚休闲步行街。是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新馆)位于上海市的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上海博物馆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玉牙器、竹木漆器、甲骨、玺印、少数民族工艺等21个门类,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二层,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该馆的设计者邢同和先生对“天圆地方”的阐释是:“上海博物馆的‘天圆地方’寓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展示了一种天地均衡之美,上下五千年时空循环升华之力。‘天圆地方’组合,创造了圆形放射与方形基座和谐交融的新颖造型,带来了特有的空间轮廓,给人以回眸历史、追寻文化的联想,引发人们对形象与技术碰撞后产生的建筑文化魅力的关注、憧憬。”

  苏州艺术考察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塘贞年间寒山子曾住于此,遂改名寒山寺。宋太平兴国初节度使孙承佑曾建七级之塔,元末塔寺俱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正统年间知府况锺再次重建。唐代诗人张继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四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脍炙人口,诗韵钟声,传播中外。

  拙政园

  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除山石树木外,建筑物的巧妙安排也十分重要。如花间隐榭、水边安亭。利用长墙、曲桥漏窗等,构成各种画面,使空间更加扩大,层次分明。)

  西塘艺术考察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到了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这里的街道临河而建,商铺的生意就在河边做成。实用的廊棚是水乡特有的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已变成当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

  杭州艺术考察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西湖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依杭州而名,杭州因西湖而盛。自古以来就有“天下西湖三十六,此中最美是杭州”。

  西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美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更美在人们对她的呵护及对其历史文脉的传承。

  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

  千岛湖

  千岛湖位于浙江淳安境内(部分位于安徽歙县),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千岛湖又叫新安江水库,是在距浙江建德市新安江镇以上4千米处建坝蓄水所致千岛湖是修水库大坝而成的人工湖,其主要源水为安徽境内的新安江及其支流,汇水来自安徽徽州的歙县、

  休宁、屯溪、绩溪,以及祁门和黄山区的南部千岛湖水在中国大江大湖中位居优质水之首,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中大小岛屿形态各异,群岛分布有疏有密,罗列有致。群集处形成众岛似连非连,湖面被分隔得宽窄不同、曲折多变、方向难辨,形成湖上迷宫的特色景观,更有百湖岛、百岛湖、珍珠岛等千姿百态的群岛、列岛景观;岛屿稀疏处,湖面开阔、深远、浩渺,宛如海面。湖湾幽深多姿,景色绚丽多彩。

  这次考察学习给了我很多的感受,西湖之美、拙政园林的画意、上海的国际都市味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好好把握这份美好的精神财富。此行大大开阔了我的眼之美感,最想说的就是“美”,确实,真的很美。美的建筑,美的设计,美的灵感,美的风景,美的经历。

  艺术考察报告 篇14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在教育哲学的层面分析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的重要性与前瞻性。建立新的学习观点与理念并用其反思评鉴美术学院艺术考察课程活动式教学实践。

  一、艺术考察课程所依据的学习理念

  艺术考察课程所依据的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只有通过把个人世界里的经验组织起来以提高个人面对世界的效能,学生才能主动地建构自己学习的求知方式”。①建构主义的情境式学习是通过问题解决而进行的,是一个建构过程。学习者与环境互动并主动地对外在的经验加以筛选、组织和整合,学习者无须依赖一些既定的程序来进行心智活动。社会文化观强调实践活动对学习发展的重要性。把活动与社群文化有组织地联系起来,并强调认知过程从属于社会过程和文化过程。学习活动与社会情境和文化情境有密切关系。学习是因共同参与实践社群文化而产生的。建构主义观与社会文化观相辅相成。在实践中面对特定情境时,寻找有意义的解决方法。学习应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相互撞碰、开放式学习。学习者依据自己的活动,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建构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生成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样的学习是创生式学习,笔者称为“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

  二、艺术考察课程中学习者与教师的关系

  教学变成考察活动,教学不再是说教,而是协作和帮助,教学成为考察活动的组织和协作式的框架与在具体考察情境中上下求索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变成考察者并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与考察成为主动参与、主动进取,在兴趣与激情的引导下,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与考察。在具体的学习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中碰撞创生出自己的学习考察成果。教师变成考察者的协助者和服务者,与考察者共同建构考察方法,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与学习者、考察者共同建构考察成果,当然也是学习者进行学习与考察活动的咨询者和解决问题的协助者。

  下面笔者具体列举一些艺术考察课程课例:

  1.课程简介

  艺术考察是艺术情景式实践教学。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学习者的亲身感知与体验使学习者做到知行合一,自主建构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社会的动态关系,扩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全面艺术素质与文化修养。在国内选取艺术考察对象如石窟、碑林、专题博物馆、民居、帝王宫殿、帝王陵墓、名山大川等。

  2.教学目标

  扩展学习者的艺术视野,感知与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学会对各门类艺术的赏析、考证并能深入研究,提高对艺术的研究能力与审美能力。通过访问民间艺人、著名画家、民俗专家,以画速写、做笔记、记录影像等动态情景式学习方式获取艺术资料,为各门美术专业课搜集素材。通过艺术考察的一系列活动,学会欣赏、感知、探究不同时代的艺术品,获取优秀艺术经验与丰富的'艺术知识,培养学习者热爱优秀的中国文化,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等,探究其与艺术的关系。提高学习者生动准确地感知考察对象艺术特征的能力,掌握快速记录与把握艺术要领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习者举一反三、实事求是、应目会心以及应物象形的艺术思维与实践能力。

  4.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艺术考察对象如石窟、专题博物馆、民居、名山大川等。先聘请专业导游或当地专家、学者讲解其文化、艺术、历史价值。教师作为学习者的首席与学习者共同学习。在听完介绍之后教师与学习者讨论、探究、访问并进一步深入考察。在考察的真实情景中教师给学习者传授搜集考察资料的方法。

  (1)学习者根据考察的不同地域,自由选择艺术考察的侧重点,如游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2)学习者访问民间艺人,欣赏民间艺术,感知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获取艺术灵感。

  (3)参观考察不同专题博物馆,提高审美欣赏能力,提高艺术视野和艺术感知能力。

  (4)学习者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艺术素材,根据自己的特长,认真整理考察记录。

  5.考察延伸与艺术考察报告和撰写考察学术论文

  (1)学习者通过不同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方式如速写、笔记、影像等,仔细分析并深入细致地整理自己获取的信息资料。

  (2)把艺术考察的对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人传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探究,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

  (3)教师讲授考察报告、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

  (4)艺术考察外出时间为15天,回校整理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考察报告和撰写学术论文共15天。

  6.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讲授考察报告及艺术考察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与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要求撰写考察报告与学术论文,教师根据文章质量、课堂表现与考察态度情况,给予综合评价,以百分计入成绩。教师根据质性与过程性评价方式,把分数与学生的过程性成绩客观地填入下表。

  三、为什么要在美院美教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

  美术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中国画等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史,加深对国学包括儒、释、道文化的研究,培养研究型人才。美术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建筑等综合概念。开设艺术考察课程主要是开阔学生艺术审美视野,感知不同地域风土人情,赏析经典艺术品,提高艺术审美能力。通过速写、笔记、影像等记录方式,为专业课收集素材。通过艺术考察活动培养学生以优秀的中国文化为底蕴,开拓创作思路。艺术考察课程中,教师以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方式引导学习者参观名胜古迹、洞窟壁画等,培养学习者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创作、互动、整合、展示的综合性艺术和文化素养。教师引导学习者在社会生活或艺术环境中了解与国画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与能力,鼓励学习者接触多样的文艺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见解。学习者在社会生活情境与艺术考察活动中提高体验艺术的综合能力,并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综合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明白自己将来做中小学美术教师或艺术教师,要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美术与艺术史与发展轨迹,这些具体的美术史与艺术史真正的存在方式是生态的存在于地面、地下与民间。所以给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艺术考察课程更显重要。

  结语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在教育哲学的层面分析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的重要性与前瞻性。并运用“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理念反思艺术考察课程活动式教学实践。艺术考察课程创设的最大特色与前瞻性就是在整个考察活动中隐去了教师,突出了学习者,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艺术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艺术考察报告06-15

艺术采风考察报告03-30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02-05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范文07-04

大学生艺术考察报告12-07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范文05-13

大学生艺术考察报告[精选]02-05

大学生艺术考察报告(优秀)02-27

秦皇岛考察报告12-15

学习考察报告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