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

时间:2024-06-22 12:12:18 端午节 我要投稿

[推荐]端午节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端午节古诗

端午节古诗1

  端午临中夏,时Attichy复长。 —— 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白居易《二首·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壬子重五诗》

  木患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升天冤魂焉用在,楚乡常姓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丝线轻缠红圣埃蒂安德,正相反斜金莲花云鬟。 —— 白居易《二首·端午》

  风雨端阳生JGD5,益阳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六月四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出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竞渡。 —— Allanche《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短蕊·端午》

  第一年端午风兼雨,木患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良辰当四日,偕老祝千年。 ——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菖蒲酒美清尊共。 —— 白居易《七绝·六月抬阁妖娆烘》

  莫唱江南梵呗,怨抑难招,Nolay沉魄。 ——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但夸端午节,谁荐茂汶。 —— 褚朝阳《五丝》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舒頔《小短蕊·端午》

  五色新丝缠角粽。 —— 白居易《七绝·六月抬阁妖娆烘》

端午节古诗2

  两千年前

  你带着满腹的惆怅

  纵身跳进汨罗江

  从此

  楚国失去了砥柱

  奸佞失去了顾忌

  怀王失去了谏臣

  今天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

  在长城内外、运河两岸

  在大海之滨、高山脚下

  纪念你——也向你诉说

  你可曾看到

  而今的中国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而今的社会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而今的百姓

  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你可曾看到

  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立足基层辛勤工作

  他们积极进取奋勇开拓

  他们甘于奉献服务祖国

  他们没有燕赵之士的慷慨激昂

  他们没有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

  他们没有震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但是——

  他们有竹的坚韧挺拔高风亮节

  他们有梅的坚贞自守优良品质

  他们有兰的.高雅圣洁淡泊自足

  他们

  不因误解而困惑

  不因清贫而卑谦

  不因褒扬而得意

  不因誉满而骄傲

  他们

  服务社会无怨言

  总把奉献当甘甜

  他们忠诚tt乐于奉献

  他们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他们依法tt严守秘密

  他们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这是他们的品格和操守

  这是他们的信念和追求……

端午节古诗3

  原文: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

  午日:端午,酬:过,派遣。

  节序:节令。

  “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平岁月之意。

  戎葵:即蜀葵,花开五色,似木槿。

  译文: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端午节古诗4

  1、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香筒正踏青,岂知已自过中夏。燕雏告诉花都尽,鸠妇丁宁雨速晴。

  4、深院端午日 唐·文秀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自昔彦脩传锦字,今年焕炳绘龙鳞。 菖蒲酒美清尊满,兰芷香飞绿鬓新。 此后增龄不增价,儿曹何用谩情真。

  5、甲子端午 宋·赵蕃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6、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7、端阳诗 宋·赵蕃

  端午端阳重九人,不将恶草堵门扉。 随时醉倒愁无着,无限葵根与藕皮。

  8、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绝·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10、《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疮眉血首争标归,夺取锦旗同得辉。

  11、《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12、《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辱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3、《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要然贻尔思。 风俗因时见,吴邦信难陟。 人情异南北,谨厚复疏迟。 号为著龟策,始向绎传说。 竟当希猎聋,勿遽论琐细。 君看三月草,万物方滋荣。 不感气与风,到此摇身赢。 骨破替腮颊,皮开眼赤颧。 世人但嗜酒,未见特异常。 祝饐许饭食,福禄用康强。 祷祠皆得解,修禊欢有方。 何以醒吾听,其事颇复奇。 五丝能令音,且有数四知。 里中连赛神,长者自先施。 裹粮列在前,贫者从其后。 沙头观拥护,心目皆津津。 斟酌各不同,皆言胜是似。 画线丝不二,刻版文取齐。 此言虽小用,可以谕大义。

端午节古诗5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已酉端午》

  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午日处州禁竞渡》

  4、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5、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端午日》

  7、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如梦令》

  8、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午日观竞渡》

  9、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端午日恩赐百索》

  1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同州端午》

  11、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朝中措》

  1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3、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蓦山溪》

  14、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6、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南乡子·端午》

  1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1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

  19、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0、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点绛唇》

  2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端午》

  22、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五丝》

  2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浣溪沙端午》

  24、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2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26、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7、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少年游》

  28、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屈原祠》

  29、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30、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贺新郎》

  31、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32、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卖花声·怀古》

  3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34、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鹧鸪天》

  35、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3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7、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澡兰香·淮安重午》

  3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40、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三首》

  4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浣溪沙·端午》

  42、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小重山·端午》

  43、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春晚叹》

  44、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小重山·端午》

  4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端午日赐衣》

端午节古诗6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5、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6、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7、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8、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9、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0、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的著名古诗2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代〕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显祖〔明代〕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摸鱼儿·午日雨眺

  纳兰性德〔清代〕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午日观竞渡

  边贡〔明代〕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澡兰香·淮安重午

  吴文英〔宋代〕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竞渡诗

  卢肇〔唐代〕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苏轼〔宋代〕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权德舆〔唐代〕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宋代〕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竞渡歌

  张建封〔唐代〕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己酉端午

  贝琼〔元代〕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日

  殷尧藩〔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

  李隆基〔唐代〕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古诗7

  1、《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对席瑶池宴》

  宋朝·周必大

  对席瑶池宴,凭栏竞渡船。

  薰风清漏坐,钩月夕侵筵。

  2、《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帝阁·采丝缠粽动嘉辰》

  宋朝·王珪

  采丝缠粽动嘉辰,浴殿风生画扇轮。

  拂晓千门放金钥,玉阶还有谢衣人。

  3、《淑妃阁端午帖子·宴寝奉朝鸣采玉》

  宋朝·夏竦

  宴寝奉朝鸣采玉,良辰袭庆表长丝。

  仰承中壶垂芳裕,永播周南逮下诗。

  4、《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双人翠艾垂朱户》

  宋朝·卫泾

  双人翠艾垂朱户,三角琼糜护箬衣。

  闻道内家行乐秘,先将节物奉重闱。

  5、《端午》

  宋朝·彭汝砺

  日上天心直,风生水槛寒。

  羁穷念时节,草次具盘餐。

  买药知衰病,开樽得小欢。

  醉怀江国味,拨棹倚江干。

  6、《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宋朝·欧阳修

  仙盘冷泛银河露,纨扇香摇绿蕙风。

  禁掖自应无暑气,瑶台金阙水精宫。

  7、《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槐夏风清麦已秋》

  宋朝·周必大

  槐夏风清麦已秋,三千珠翠从宸游。

  玉阶斗采忘忧草,水殿临观竞渡舟。

  8、《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问安勅使马如飞》

  宋朝·周必大

  问安勅使马如飞,络绎时新奉母慈。

  蜀产吴包何足道,蟠桃熟处是瑶池。

  9、《端午帖子·皇帝阁·令月初登黍》

  宋朝·周必大

  令月初登黍,嘉辰旧沐兰。

  宸心思解愠,时取舜琴弹。

  10、《端午帖子·皇后阁·筒黍尝思时献稑》

  宋朝·周必大

  筒黍尝思时献稑,彩丝击处忆亲蚕。

  女红躬俭今犹昔,应有诗人赋二南。

  11、《端午上饶道中》

  宋朝·裘万顷

  一春留滞在京华,午日依前未到家。

  细葛香萝素无望,黄尘乌帽亦堪嗟。

  争舟野渡人如簇,立马邮亭日欲斜。

  遥想埙箎献亲寿,彩衣罗拜酌流霞。

  12、《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武玄门前罗百戏》

  宋朝·真德秀

  武玄门前罗百戏,昆明池上斗千艘。

  圣人不事游观乐,翻笑前朝侈燕敖。

  13、《端午五言三首·士女匆匆散》

  宋朝·刘克庄

  士女匆匆散,溪山寂寂然。

  龙舟闲似我,阁起向沙边。

  14、《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八夫人合五首》

  宋朝·欧阳修

  楚俗传筒黍,江人喜竞舡。

  深宫亦行乐,彩索续长年。

  15、《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池边草色迎人绿》

  宋朝·王珪

  池边草色迎人绿,庭下榴花照地红。

  晓献瑶觞千万寿,鸣梢声入宝慈宫。

  16、《端午五言三首·杂遝今观渡》

  宋朝·刘克庄

  杂遝今观渡,依稀昔浴沂。

  居人空巷出,几个咏而归。

  17、《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槐绿阴初合》

  宋朝·欧阳修

  槐绿阴初合,榴繁艳欲然。

  翠筒传角黍,喜节庆年年。

  18、《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衣进含风葛》

  宋朝·周必大

  衣进含风葛,觞称垂露浆。

  更缠长命缕,仍泛引年菖。

  19、《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艾叶双人巧》

  宋朝·周必大

  艾叶双人巧,菖花九节荣。

  玉皇膺曼寿,金母共长生。

  20、《淳熙八年端午帖子词·太上皇帝合六首·莲叶看龟上》

  宋朝·崔敦诗

  莲叶看龟上,桐花引凤栖。

  圣人千万寿,福禄与天齐。

  21、《端午词·内廷·山来佳节载南荆》

  宋朝·晏殊

  山来佳节载南荆,一浴兰汤万虑清。

  仙苑此时收百药,炼丹飞石保长生。

  22、《端午集吴郎中峻伯宅得山字》

  明朝·谢榛

  令节方牢落,招携慰旅颜。

  綵丝忆儿女,蒲酒话乡关。

  楚俗千年后,燕歌一醉间。

  坐看新月色,犹自傍西山。

  23、《端午内中帖子词·其五》

  宋朝·刘才邵

  天申佳节继天中,贺庆年年信始通。

  明诏重颁浮论息,共知至计出天衷。

  24、《五月端午偕女伴游海印》

  明朝·刘祖满

  雀航乘潮似渡泸,钗头轻挂辟兵符。

  珠遗汉浦谁家女,印解湘潭楚大夫。

  城撼怒涛摇粉堞,江吞斜日浸浮图。

  归来聊把诸姬问,适听莲歌记得无。

  25、《戊子端午次登成韵》

  近现代·傅义

  吊屈休重赋,鹃魂不忍招。

  牢愁睛岂瞑,求索路何遥。

  旗鼓冲波竞,风云振笔描。

  哀哀废墟下,兰蕙遽成萧。

  26、《端午家集二首·戏缠朱彩索》

  宋朝·曾丰

  戏缠朱彩索,争带赤灵符。

  踏草仍悬艾,包菰更结芦。

  都还痴子弟,半出骏僮奴。

  老病无他好,惟餐玉术蒲。

  27、《端午内中帖子词·其三》

  宋朝·刘才邵

  两岐呈瑞麦,三秀产灵芝。

  天意方垂佑,宸心愈肃祇。

  28、《端午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柳映金铺丽》

  宋朝·周麟之

  柳映金铺丽,菰黏玉俎香。

  六宫随凤辇,来献九霞觞。

  29、《端午贴子词·皇太后阁六首·覆户双人艾》

  宋朝·周麟之

  覆户双人艾,浮樽九节蒲。

  更闻天子孝,瑞箑扇尧厨。

  30、《端午口号二首·其一》

  明朝·黄衷

  江乡新许放龙船,击鼓吹铙彻远天。

  谁道范公湖上日,只教歌舞惠荒年。

  31、《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美景良辰二圣欢》

  宋朝·周必大

  美景良辰二圣欢,时新络绎走雕盘。

  固应慈孝移风俗,安用枭羹赐百官。

  32、《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玉作仙家殿》

  宋朝·王珪

  玉作仙家殿,都无暑气侵。

  犹裁葵叶扇,常有爱君心。

  33、《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水晶宫殿晓风微》

  宋朝·王珪

  水晶宫殿晓风微,天女乘云献玉衣。

  谁把轻绡裁画扇,直疑双凤向人飞。

  34、《淳熙元年端午帖子词·皇帝合六首·御柳垂波绿》

  宋朝·崔敦诗

  御柳垂波绿,宫槐覆幄凉。

  香风随步辇,偏到殿中央。

  35、《端午贴子词·皇后阁五首·甘霔令年庆祷祈》

  宋朝·周麟之

  甘霔令年庆祷祈,屏除荤茹与君齐。

  化行自是恩波远,何止春郊雨一犁。

  36、《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烟含玉树风生细》

  宋朝·欧阳修

  烟含玉树风生细,日永宫花漏出迟。

  深殿未尝知暑气,水精帘拂砌琉璃。

  37、《癸巳端午呈李伯高》

  宋朝·戴复古

  客里几逢端午节,看成雪鬓与霜髯。

  救人采得三年艾,背世翻成六日蟾。

  老境可怜归未得,羁怀长是病相兼。

  猛思一醉酬风月,笑撚菖花揭酒帘。

  38、《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再兴炎祚抚华戎》

  宋朝·周必大

  再兴炎祚抚华戎,成就南讹长养功。

  仁似薰风来不断,寿如午景恰当中。

  39、《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闻道天公近效奇》

  宋朝·周必大

  闻道天公近效奇,涧松特长万年枝。

  蜿蜒正作祥龙舞,移得清阴覆玉墀。

  40、《皇后阁端午帖子·迎祥竞献双条达》

  宋朝·夏竦

  迎祥竞献双条达,续寿初缠五色丝。

  共仰斋庄隆内训,永观蕃衍藏仙枝。

  41、《听九座钝庵禅师端午日外堂说法诗》

  宋朝·王迈

  人在尘中醉玉蒲,师於瓶里泻醍醐。

  传来双径清香远,唤起丛森病骨苏。

  炳炳毫光争日月,琅琅舌本有江湖。

  他年泉下相逢处,解得龙山旧事无。

  42、《游熙六年端午帖子词·皇帝合六首·避暑深宫消永昼》

  宋朝·崔敦诗

  避暑深宫消永昼,函风广殿起凉秋。

  宸心未惬高明适,志在山东二百州。

  43、《松坎驿端午》

  明朝·江源

  五月双旌度夜郎,又从山驿过端阳。

  青螺丹荔思吾土,野艾溪蒲非故乡。

  旅邸有诗酬令节,官厨无粽疗饥肠。

  日长清坐成寥落,满耳鹃声漫自伤。

  44、《端午》

  宋朝·陈宓

  雨淬菖蒲剑,云荣角黍丝。

  光阴惊老大,节物媚童儿。

  谗口千年恨,怀贤一日思。

  兰蒿无好丑,采系用逄时。

  45、《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三首·管领神仙侣》

  宋朝·范成大

  管领神仙侣,追陪山长家。

  往来惟意适,歌舞对年华。

  46、《大王大妃殿端午帖·其三》

  清朝·权万

  香箔低垂燕子风,一年佳节属天中。

  宣呼奉保夫人至,手赐珠囊喜气融。

  47、《端午帖子词皇帝合·万年珍木绿阴成》

  宋朝·汪应辰

  万年珍木绿阴成,殿阁微凉次第生。

  简静初非拘月令,怀冲履正自心清。

  48、《皇帝合端午帖子·五日天中候》

  宋朝·卫泾

  五日天中候,南风物阜时。

  三边宽大诏,亿载太平期。

  49、《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清禁传呼近》

  宋朝·卫泾

  清禁传呼近,红云拥紫皇。

  菖花浮九醖,请祝寿无疆。

  50、《端午》

  宋朝·许景衡

  节序重重过,京华物物新。

  安排黍生角,妆点艾为神。

  穷巷无来客,他乡有故人。

  挥毫非楚些,谁与吊灵均。

  51、《端午日赐衣》

  唐朝·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52、《端午》

  唐朝·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53、《和端午》

  宋朝·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54、《端午》

  宋朝·朱淑真

  纵有灵符共采丝,心情不似旧家时。

  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

  55、《端午》

  唐朝·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6、《皇帝阁端午帖子·诞敷文德洽寰区》

  宋朝·许应龙

  诞敷文德洽寰区,赳赳明明运庙谟。

  自是不争应善胜,何须更佩辟兵符。

  57、《端午会孟阳宅分得石榴》

  明朝·倪岳

  五月薰风送晚凉,海榴成子日初长。

  海差半向花间出,错落偏宜叶底藏。

  红玉晕肌空赋色,骊珠充腹半含浆。

  遥知岁暮重来赏,醉里须分一颗尝。

  58、《端午东内击鞠射柳应制·其二·射柳》

  明朝·胡俨

  青丝为鞚锦为鞯,万骑腾骧过御筵。

  花映乌纱簪彩胜,箭飞金镝发鸣弦。

  插青矗矗分行远,剪白欣欣得意先。

  宫锦赐来覃沛泽,嵩呼声彻九重天。

  59、《癸未端午杂感》

  近现代·添雪斋

  长安今夜无风雨,灯火倾城说太平。

  失梦年华冷痴骨,落花季节忘春情。

  生如大野青黄草,负此惊天黑白名。

  斯世幽灵漂泊近,招魂只有楚原声。

  60、《端午》

  宋朝·蒲寿宬

  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

  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61、《端午内中帖子词·夫人阁·火云时节促金刀》

  宋朝·王珪

  火云时节促金刀,旋卷珠帘剪绛绡。

  天上莫将尘世比,房栊都未觉炎歊。

  62、《皇后阁端午帖子·千门朱索迎嘉祉》

  宋朝·夏竦

  千门朱索迎嘉祉,九禁椒涂纳美祥。

  虔奉黼帷承渥惠,庆隆禖石美祥新。

  63、《皇后阁端午帖子·千门袭吉萦朱索》

  宋朝·夏竦

  千门袭吉萦朱索,九禁开晨闢紫闱。

  宫漏正长天眷重,永宣芳训率三妃。

  64、《郡王阁端午帖子·五色彩丝颁禁殿》

  宋朝·夏竦

  五色彩丝颁禁殿,千龄嘉庆集藩房。

  玉堂弦诵依真馆,日日灵心降美祥。

  65、《端午贴子词·皇后阁五首·香殿里绣筵开蕾》

  宋朝·真德秀

  香殿里绣筵开蕾,九节菖蒲七宝杯。

  应念臣劳如卷耳,欲将厚意酌金罍。

  66、《次韵刘友鹤端午三首·其一》

  宋朝·高斯得

  昔经屈原坂,寒湍下悲鸣。

  又渡汨罗江,洐记曾输诚。

  慨彼幽乱国,成此湘累名。

  彫胡不受腻,淆予膳膏腥。

  离骚二十五,往往言其清。

  招汝千载后,来乎不来灵。

  67、《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弦歌密意寄南风》

  宋朝·汪应辰

  弦歌密意寄南风,岂易形容长养功。

  地厚天高何以报,祝尧惟有寿无穷。

  68、《皇帝合端午帖子·日毂过亭午》

  宋朝·卫泾

  日毂过亭午,金徒缓报衙。

  迩英催晚讲,分赐壑源茶。

  69、《戏次仲礼与豫朋端午酬和韵》

  清朝·陈廷敬

  浮世功名转寂寥,鲁连蹈海为无聊。

  趋尘似葆头惭面,忍事如囊腹愧腰。

  诗垒重摩三舍退,愁城新破独身跳。

  翛然自入羲皇梦,不与灵均赋大招。

  70、《大王大妃殿端午帖·其四》

  清朝·权万

  结艾门悬虎,雕金扇画龙。

  至尊亲贺节,户外导昭容。

  71、《行在端午》

  宋朝·陈宓

  百万人家夜雨鸣,市声唤出晓来晴。

  谁知天与吾皇意,要不妨农不害民。

  72、《端午前一日含笑初折》

  宋朝·杨万里

  一点瓜香破醉眠,误他酒客枉流涎。

  如何滴露牛心李,化作垂头玉井莲。

  初喜晓光将莞尔,竟羞午影不嫣然。

  忽看吐下金樱核,蔌蔌声乾暮叶边。

  73、《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茧馆覆柔桑》

  宋朝·欧阳修

  茧馆覆柔桑,新丝引更长。

  纫为五色缕,续寿献君王。

  74、《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五温成皇后合四首》

  宋朝·欧阳修

  依依节物旧年光,人去花开益可伤。

  圣主聪明无色惑,不须西风返魂香。

  75、《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三温成皇后合四首》

  宋朝·欧阳修

  旭日映帘生,流晖槿艳明。

  红颜易零落,何异此花荣。

  76、《端午小饮分韵得身字》

  宋朝·高斯得

  此节知何节,悲欢发兴新。

  怀沙吊沉冢,高户庆长身。

  豪气今安在,忠魂死不泯。

  咏余增感慨,命酒慰沾巾。

  77、《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朝·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78、《端午》

  宋朝·张玉娘

  晓糁蒲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

  莫漫相逢宜楚节,独怜清梦隔潇湘。

  79、《端午帖子·皇帝合六首·彩索盘中结》

  宋朝·欧阳修

  彩索盘中结,杨梅棕里红。

  宫闱九重乐,风俗万方同。

  80、《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天清槐露浥》

  宋朝·欧阳修

  天清槐露浥,岁熟麦风凉。

  五日标嘉节,千龄献寿觞。

  81、《皇后阁端午帖子·日记采兰追楚俗》

  宋朝·夏竦

  日记采兰追楚俗,化孚流荇诵周诗。

  肃恭懿德垂彤管,九御归心百福宜。

  82、《郡王阁端午帖子·彤闱永奉千年庆》

  宋朝·夏竦

  彤闱永奉千年庆,金策将封一字王。

  伫向景风承异渥,预從佳节纳多祥。

  83、《端午贴子词·皇帝阁六首·英昼永汗沾衣》

  宋朝·真德

  秀英昼永汗沾衣,正是君王访问时。

  应笑开元瓷骄乐,粉团争射学儿嬉。

  84、《淳熙八年端午帖子词·太上皇后合六首·万年枝下绿阴长》

  宋朝·崔敦诗

  万年枝下绿阴长,拂石时来坐晚凉。

  别殿筌歌催宴早,千门铺月静焚香。

  85、《游熙六年端午帖子词·皇后合五首·圣主恭勤少燕游》

  宋朝·崔敦诗

  圣主恭勤少燕游,生衣趁得未明求。

  随时但献长生缕,当午犹闲竞渡舟。

  86、《端午词·升王阁·织组文缯载旧仪》

  宋朝·晏殊

  织组文缯载旧仪,晨朝丹扆奉天慈。

  六斋清素来多福,岁岁今辰侍宴私。

  87、《淳熙元年端午帖子词·皇帝合六首·双秀云牟实》

  宋朝·崔敦诗

  双秀云牟实,三眠雪茧丰。

  无人知帝力,浑在舜弦中。

  88、《太上皇后合端午帖子词·阳居大夏方行令》

  宋朝·汪应辰

  阳居大夏方行令,已有微阴次第生。

  细宗天时知物理,常将儆戒保和来。

  89、《端午宣城有感》

  明朝·刘璟

  屈子思存楚,何心事佞臣。

  九歌长慷慨,千载愈悲辛。

  抱石知无益,摅辞愿有陈。

  其人虽已矣,气与太初邻。

  90、《己巳端午挈儿辈游南海得三绝句·其一》

  清朝·黄浚

  亭午荷香不著衣,围荷高柳未全非。

  廿年簪笔经行地,今日初成买棹归。

  91、《大妃殿端午帖字(居魁)》

  清朝·吴光运

  法筵才罢候平安,节届天中更奉欢。

  鸲舌工偷金尺曲,蒲觞初换玉桃盘。

  女图森列何须镜,慈化馨香不浴兰。

  凤辇在前青驾后,榴花影里日三看。

  92、《端午帖子词二十首·九夫人合五首》

  宋朝·欧阳修

  凉生玉宇来风细,日永金徒报漏稀。

  皎洁冰壶清水殿,三千争捧赭黄衣。

  93、《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午位符炎德》

  宋朝·周必大

  午位符炎德,真人感赤精。

  诞弥佳节近,四海祝长生。

  94、《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日到蓬户已自长》

  宋朝·周必大

  日到蓬户已自长,身闲那更傲羲皇。

  薰弦旧解无穷愠,箑脯今摇不尽凉。

  95、《端午帖子·皇帝阁·日长珠箔漏声疏》

  宋朝·周必大

  日长珠箔漏声疏,案上苏文恣卷舒。

  时有佳篇符睿思,便将团扇作行书。

  96、《己酉端午后二日病足书情》

  明朝·秦旭

  长夏无端病在趺,天公有意困狂奴。

  流离自分填沟壑,踯躅何堪走道途。

  秋水鲈鱼思笠泽,琼花杨柳醉江都。

  少年乐事真如梦,坐对葵榴泪眼枯。

  97、《己未端午同吴继学方子大诸君游东岩二首·其一》

  明朝·黄仲昭

  名途十载抱离忧,此日重欣结胜游。

  山色不随人事改,烟光似为客来收。

  底须身外论丰约,且向尊前共唱酬。

  薄暮微凉城上路,也随时俗看龙舟。

  98、《甪直保圣寺阿罗汉像,传为唐塑圣杨惠之所塑,端午日往观之》

  近现代·钱之江

  圣者本无师,造化资心匠。

  埏埴一壁微,能穷世间相。

  摧折示成坏,馀者幸无恙。

  敷彩半蚀磨,形枯神乃王。

  海峤坐嶙峋,力与真宰抗。

  天随亦可儿,夜静闻揖让。

  99、《端午前保之太傅遗水墨扇及酒》

  宋朝·梅尧臣

  画扇双酒壶,置前兵吏立。

  言将国匠奇,重以风义执。

  树石冰上看,山河月中入。

  便持菖蒲饮,不畏青蝇及。

  100、《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阁·粉团菰黍族金盘》

  宋朝·周必大

  粉团菰黍族金盘,仙术昌阳滟玉樽。

  小小角弓夸射中,两宫欢燕似开元。

  101、《记辛酉端午旧事二首·最怕摛词与草麻》

  宋朝·刘克庄

  最怕摛词与草麻,朝朝传布竞攻瑕。

  而今失韵乖平仄,挞市哄堂一任他。

  102、《端午感怀》

  宋朝·舒岳祥

  曾饮昌阳七十三,老来大布当轻衫。

  豫储当采三年艾,缓计空寻六日蟾。

  楚俗旧时沉黍恨,唐宫此日赐衣沾。

  栀香满院人如玉,尚想薰风半卷帘。

  103、《端午帖子词·采秀撷群芳》

  宋朝·苏轼

  采秀撷群芳,争储百药良。

  太医初荐艾,庶草验蕃昌。

  104、《端午帖子九首·参差台殿照祥云》

  宋朝·曹勋

  参差台殿照祥云,叠雪含风彩缕新。

  玉带轻纱迎令节,五云深处奉严宸。

  105、《端午内中帖子词·夫人阁·后苑寻青趁午前》

  宋朝·王珪

  后苑寻青趁午前,归来竞斗玉兰边。

  袖中独有香芸草,留与君王辟蠹编。

  106、《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此日天中节》

  宋朝·周必大

  此日天中节,它年赤伏符。

  只因昭火德,不为记荆吴。

  107、《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甲库供团扉》

  宋朝·周必大

  甲库供团扉,宸毫御古诗。

  龙蟠仍凤翥,谁数晋羲之。

  108、《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複道青槐合》

  宋朝·王珪

  複道青槐合,琱盘碧李新。

  百灵扶绣户,不假艾为人。

  109、《端午自乐温往垫江道中作》

  宋朝·阳枋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

  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

  110、《端午有感》

  汉朝·刘雄

  不见屈夫子,滔滔举世狂。

  无人守坚白,随例饮雄黄。

  一霎邯郸梦,千秋名利场。

  如能狎渔父,濯足爱沧浪。

  111、《巳酉端午》

  明朝·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12、《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朝·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113、《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朝·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114、《同州端午》

  唐朝·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15、《端午即事》

  宋朝·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16、《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病较欣逢五五辰》

  宋朝·杨万里

  病较欣逢五五辰,宫衣忽忆拜天恩。

  旧时叠雪含风眼,今看空山雨点痕。

  117、《端午帖子·太上皇帝阁·境胜日偏长》

  宋朝·周必大

  境胜日偏长,心清夏更凉。

  超然远览处,何止傲羲皇。

  118、《皇帝阁端午帖子词·宝轸流薰唱》

  宋朝·宋庠

  宝轸流薰唱,仙壶永瑞曦。

  欲知人厉息,天报艾生迟。

  119、《端午词·御阁·初垂彩艾迎新节》

  宋朝·晏殊

  初垂彩艾迎新节,复结香茅致百祥。

  就日望云皆善祝,圣人洪算与天长。

  120、《御阁端午帖子·仙园采药回彫辇》

  宋朝·夏竦

  仙园采药回彫辇,禁殿迎祥启凤闱。

  四海乐康民富寿,穆清无事永垂衣。

  121、《端午书事》

  宋朝·白子仪

  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

  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

  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

  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

  122、《中宫殿端午帖·其四》

  清朝·权万

  缫车鸣内巷,已贵亦亲蚕。

  八百姬家业,根柢在二南。

  123、《端午行》

  宋朝·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

  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124、《端午帖子九首·雨后风微荷芰香》

  宋朝·曹勋

  雨后风微荷芰香,顿驱初暑作疏凉。

  黑云卷尽青天大,却倚湖光看夕阳。

  125、《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嘉辰共喜沐兰汤》

  宋朝·欧阳修

  嘉辰共喜沐兰汤,毒沴何须采艾禳。

  但得皋夔调鼎鼐,自然灾祲变休祥。

  126、《丙辰端午后一日,勒中煜出示吊屈原诗,即次其韵》

  近现代·俞律

  沉江葬恨到如今,几度沧桑日月新。

  堪笑当时楚王梦,竟逢神女不逢君。

  127、《端午五言三首·绮纨贵家子》

  宋朝·刘克庄

  绮纨贵家子,旗鼓少年场。

  屡舞众人醉,鲜妆一国狂。

  128、《端午日张园分题》

  宋朝·韩元吉

  辇路逢端午,今年始赐休。

  不知人世暑,还有水轩秋。

  花气晴薰坐,湖光晚逼舟。

  明朝又奔走,賸作片时留。

  129、《端午帖子九首·怡颜无暑到新宫》

  宋朝·曹勋

  怡颜无暑到新宫,一样珠帘广殿风。

  角黍菖丝随丝物,旨甘时下五云中。

  130、《端午帖子·皇帝阁·扇暍仁风广》

  宋朝·周必大

  扇暍仁风广,蠲烦瑞露瀼。

  万芳沾润泽,安用沐兰汤。

  131、《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飞来峰下水泉清》

  宋朝·汪应辰

  飞来峰下水泉清,台沼经营不日成。

  胜境自超尘世外,何须方士觅蓬瀛。

  132、《谢游冈兄端午惠兰花》

  明朝·张天赋

  才沐兰汤又插兰,天香何以到人间。

  竹床散发西窗睡,悟入花神几个关。

  133、《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金屋风光别》

  宋朝·王珪

  金屋风光别,仍逢令节新。

  争传九子粽,皇祚续千春。

  134、《端午》

  宋朝·胡仲参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汩罗。

  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

  135、《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宋朝·欧阳修

  彩缕谁云能续命,玉奁空自锁遗香。

  白头旧监悲时节,珠合无人夏日长。

  136、《皇后阁端午帖子·重午宫衣赐百工》

  宋朝·许应龙

  重午宫衣赐百工,香罗叠雪葛含风。

  谁知此日荣恩被,端自称丝效茧功。

  137、《五月端午》

  明朝·黄淳耀

  三年端午日,两度客中过。

  酒忆金陵美,山看彭泽多。

  枕欹书断续,囊久艾消磨。

  莫笑乡心勇,黄鱼压子鹅。

  138、《端午日》

  宋朝·杨时

  悠悠南北各天涯,欲望乡关眼已花。

  忆得亲庭谁共语,应怜游子未还家。

  139、《端午帖子九首·曲槛榴花绛色鲜》

  宋朝·曹勋

  曲槛榴花绛色鲜,博山一缕水沉烟。

  奉华窗户清无暑,羽羽香传远岸莲。

  140、《端午书怀》

  明朝·黄淮

  频年翰苑逢端午,蒲酒生香迭献酬。

  今日南冠笼短鬓,不知酝酿几多愁。

  141、《端午内中帖子词·夫人阁·绿艾初垂户》

  宋朝·王珪

  绿艾初垂户,青菰已剑觞。

  人归宫殿午,偏觉昼阴长。

  142、《后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晶帘卷午风另轻》

  宋朝·真德秀

  晶帘卷午风另轻,万壑清寒凌室冰。

  閒奏薰弦思解愠,肯教人世独炎蒸。

  143、《寿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深宫永日镇长闲》

  宋朝·卫泾

  深宫永日镇长闲,心静多繙蘂笈篇。

  侍女身留香案侧,旋燔金饼炷炉烟。

  144、《端午前三日观坡诗首夏官舍即事因次其韵·帘阴不捲漏乌迟》

  宋朝·冯伯规

  帘阴不捲漏乌迟,数朵庭萱也自菲。

  公退万缘俱谢绝,心空一气自知归。

  但期菽粟令民足,未觉诗书与愿违。

  闻旱问龙求一雨,乘凉约客扣岩扉。

  145、《端午贴子词·皇帝阁六首·赤伏题皇运》

  宋朝·周麟之

  赤伏题皇运,朱明敞帝宸。

  休符知有相,此月是天申。

  146、《和所盘端午韵》

  宋朝·丘葵

  槐夏阴中鬓已秋,天风吹梦堕江头。

  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

  尘世不知几端午,人生大抵一虚舟。

  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

  147、《后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榴紫槿映池一台》

  宋朝·真德秀

  榴紫槿映池一台,玳席还当水殿开。

  借问天颜何大喜,皇储亲奉万年杯。

  148、《游熙六年端午帖子词·皇帝合六首·兰气浮丹殿》

  宋朝·崔敦诗

  兰气浮丹殿,槐阴被紫宸。

  薰琴多在御,挥拂寄深仁。

  149、《游熙六年端午帖子词·皇后合五首·瑞麦登时物》

  宋朝·崔敦诗

  瑞麦登时物,香蒲荐寿祺。

  珠囊新样小,蹙就葛覃诗。

  150、《端午赣州晚发》

  明朝·李梦阳

  戏倦龙舟返,吾驱彩鹢行。

  晚天闻古驿,转眼过孤城。

  袅袅云生濑,悠悠弟忆兄。

  泛蒲虽念我,宁解岭边情。

  151、《闰端午》

  清朝·姚倚云

  惊心艾虎犹留壁,朱索飘摇仍挂门。

  此日漫传曹女恨,依辰再吊楚臣魂。

  阶前树色摇风影,山外晴光带雨痕。

  最爱渔樵幽谷里,梯田环绕几家村。

  152、《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朝·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153、《端午节·晨兴才启户》

  近现代·俞平伯

  晨兴才启户,艾叶拂人头。

  知是中天近,邻居为我留。

  154、《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春去无花可得攀》

  宋朝·杨万里

  春去无花可得攀,石榴不艳却明鲜。

  昨朝花发今朝落,留得梢头一蔕看。

  155、《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

  宋朝·苏轼

  盛德初融後,潜阴未姤时。

  侍臣占易象,明两作重离。

端午节古诗8

  (一)唐诗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日》(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官庄池观竞渡》

  (唐)储光羲

  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水叶藏鱼鸟,林花间绮罗。

  踟蹰仙女处,犹似望天河。

  《岳州观竞渡》

  (唐)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汊,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鲛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二)宋诗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重五》

  (宋)朱松

  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

  竹笋迸新紫,榴花开小红;

  山深人寂寂,气润雨蒙蒙;

  煮酒无寻处,菖蒲在水中。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

  (宋)朱淑真

  纵有灵符共采丝,心情不似旧家时。

  榴花照眼能牵恨,强切菖蒲泛酒卮。

  《杨州端午呈赵师》

  (宋)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酒不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叶上朱门。

  《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

  (宋)戴复古

  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

  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午节》

  (宋)方回

  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

  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

  《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

  (宋)黄庚

  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银瓶。

  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佼独醒。

  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读骚经。

  他乡记节聊随俗,艾虎朱行挂户庭。

  《端午》

  (宋)蒲寿宬

  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

  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和所盘端午韵》

  (宋)丘葵

  槐夏阴中鬓已秋,天风吹梦堕江头。

  水应难洗湘累恨,山岂能为柳子囚。

  尘世不知几端午,人生大抵一虚舟。

  愁来细把君诗看,压倒当时赵倚楼。

  《过戈阳观竞渡》

  (宋)杨万里

  急鼓繁钲动地呼,碧琉璃上两龙趋。

  一声翻倒冯夷国,千载凄凉楚大夫。

  银碗锦标夸胜捷,尽桡绣臂照江湖。

  三年端午真虚过,奇观初逢慰道涂。

  《端午三首》[选一]

  (宋)赵蕃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端午感兴二首》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潇湘神。端午竞渡棹歌》[选四]

  (宋)黄公绍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踏青青。踏青青。西泠桥畔草连汀。

  扑得龙船儿一对,画阑倚遍看游人。

  月明中。月明中。满湖春水望难穷。

  欲学楚歌歌不得,一场离恨两眉峰。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端午》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诉衷情端午宿合路》

  (宋)姜夔

  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

  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

  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澡兰香·淮安重午》

  (宋)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三)现代诗

  《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辛卯广州端午》

  (现代)陈寅恪

  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端午节古诗9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南歌子 · 游赏

  宋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贺新郎 · 端午

  宋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端午

  清 孙元衡

  五日当庭斫绿瓜,蒲觞聊与酌流霞。

  香罗细葛思难到,白海青潮景未斜。

  粳稻垂楣同艾叶,扶桑照眼胜榴花。

  心知南国音书少,醉听回帆鼓一挝。

  渔家傲 · 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 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

  宋 丘葵

  世乱逢端午,凄凉吊古心。

  空存蒲长绿,不见黍包金。

  蛇壑横人骨,鳌江绝古音。

  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浣溪沙·端午

  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小重山·端午

  元 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端午日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摸鱼儿 · 午日雨眺

  清 纳兰性德

  涨痕添、半篙柔绿,蒲梢荇叶无数。

  台榭空蒙烟柳暗,白鸟衔鱼欲舞。

  红桥路,正一派、画船萧鼓中流住。

  呕哑柔橹,又早拂新荷,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蒹葭渚,不减潇湘深处。

  霏霏漠漠如雾,滴成一片鲛人泪,也似汨罗投赋。

  愁难谱,只彩线、香菰脉脉成千古。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端午

  宋 胡仲参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汩罗。

  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

  南歌子·生世逢端午

  宋 郭应祥

  生世逢端午,齐头五十番。

  一番须作一般看。又听竞船箫鼓、沸江干。

  不用丝缠臂,休将艾插门。

  及时蒲黍漫登盘。只恐岁华催促、鬓毛斑。

  端午

  宋 胡仲弓

  画舸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鬥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端午月山主人酒边即事

  宋 黄庚

  时序催人易白头,端阳怀古客添愁。

  朱符不写湘累恨,角黍难包楚国羞。

  记节何妨斟蚁酒,夺标无复见龙舟。

  高歌思远楼前路,掩雨珠帘今在不。

  端阳采撷

  宋 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节选)

  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

  试为问大钧,举杯三酹地。

  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

  生为薛城君,死作汨罗鬼。

  高堂狐兔游,雍门发悲涕。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耳。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知死者贵。

  勿谓死可憎,勿谓生可喜。

  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

  宋 戴复古

  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

  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

  宋 蒲寿宬

  鬓符腰艾去纷纷,荷叶荷花匝水滨。

  思远楼前虽有曲,若邪溪畔岂无人。

  莫将楚恨悲儿女,聊把骚章托鬼神。

  浊酒满壶渔父笑,江边鸥鹭正相亲。

  乙酉端午联句

  宋 赵善括

  离骚读罢意沉沉,痛饮狂歌作楚吟。

  鱼腹有灵应瞑目,后来犹自有孙心。

  端午

  宋 赵蕃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日用韵

  宋 虞俦

  今朝端午懒吟诗,此意儿曹莫遣知。

  萱草著花空有恨,菖蒲称寿永无时。

  远途日暮休回首,近事风传只皱眉。

  角黍堆盘何处奠,沉湘千古使人悲。

  南乡子·端午

  宋 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满江红.端阳前作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其三

  宋-赵蕃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

  宋-胡仲参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汩罗。

  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

  如梦令-两两莺啼何许

  宋-范成大

  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

  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

  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

  端午试笔

  宋-杨万里

  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

  试将插向苍苔砌,小朵忽开双眼明。

  端午帖子

  宋-曹勋

  雨后风微荷芰香,顿驱初暑作疏凉。

  黑云卷尽青天大,却倚湖光看夕阳。

  端午日事

  宋-余靖

  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

  空斋无事同儿戏,学系朱丝辟五兵。

  扬州端午呈赵帅

  宋-戴复古

  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

  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

  端午

  宋-张玉娘

  晓糁浦玉泛琼浆,臂结红丝暗自伤。

  莫漫相逢宜楚节,独娄清梦隔潇湘。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重五

  宋-郑刚中

  异乡逢午节,卧病此衰翁。

  竹笋迸新紫,榴花开小红。

  山深人寂寂,气润雨濛濛。

  煮酒无寻处,草蒲在水中。

  江城子-年年端午又今朝

  宋-陈著

  年年端午又今朝。鬓萧萧。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午节

  元-方回

  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

  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

  嵩县遇端午

  明-李祯

  老大偏多故里心,一逢佳节一沾襟。

  谁知此日菖蒲酒,又在山城独自斟。

  点绛唇-午节感怀

  清-张友书

  蒲酒家家,年光又是逢重午。

  彩丝角黍。俗尚沿荆楚。

  佳节年年,总在他乡度。

  添愁绪。汀兰岸杜。绿遍天涯路。

端午节古诗10

  1、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2、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6、两两莺啼何许。寻遍绿阴浓处。天气润罗衣,病起却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宋·范成大《如梦令·两两莺啼许》

  7、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8、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珍重主人意勤腼,满槃角黍细包金。——唐·杨巨源《谢人送粽》

  9、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来吊汨罗。江上画船无买处,闭门风雨读离骚。——宋·胡仲参《端午》

  1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2、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宋·戴复古《扬州端午呈赵帅》

  13、月季元来插得成,瓶中花落叶犹青。试将插向苍苔砌,小朵忽开双眼明。——宋·杨万里《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其一》

  14、年年节与物相符,笋已成竿燕欲雏。客里不知端午近,卖花担上见菖蒲。——宋·方回《午节》

  1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8、记得当年年少时,兰汤浴罢试新衣。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宋·黎廷瑞《端午东湖观竞渡》

  1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20、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唐·殷尧藩《同州端午》

  21、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22、老大偏多故里心,一逢佳节一沾襟。谁知此日菖蒲酒,又在山城独自斟。——明·李祯《嵩县遇端午》

  2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端午节古诗11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端午习俗:赛龙舟赛龙舟在唐代犹为盛行。龙舟竞渡前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在唐代,端午节十分隆重。在端午这天,皇帝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杜甫这首诗就记述了端午节这天,皇帝赏赐衣物的事情。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在这个端午节,诗人对屈原的经历惋惜不已。

  端午节,人人怀念屈原,而诗人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苏轼在这首端午的诗中,首先描绘了端午的习俗,下片追叙屈原的故事。

  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让人叫绝。

  端午习俗: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词主要写五月端午节的风物人情。

  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反映出词人过节时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端午习俗: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而端午日是草木药性在一年里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治皮肤病、去邪气最为灵验、有效。民间有在端午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故称浴兰节。

  《南乡子·端午》

  宋·李之仪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南乡子·端午》即景生情,即事喻理,在端午节的一种闲愁。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上片写端午节的景象。端午节下着小雨,诗人独自一人,比较冷清,回忆往日的热闹时光。

  下片抒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没有友人的陪伴,喜悦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表现出心中的寂寥,落寞之闲情。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乙卯重五诗》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端午习俗:采药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这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端午即事》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这个端午节,文天祥借屈原表达内心的壮志。他渴望自己成为屈原一样的人物,为国家奔波矢志不渝。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在欢乐中,诗人联想到屈原的“空怅惘”,与端午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端午习俗:缠五色臂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风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长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

端午节古诗12

  1.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2.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4.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5.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6.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8.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0.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11.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13.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14.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17.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8.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0.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端午节古诗4

  1.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李隆基《端午》

  2.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浣溪沙·端午》

  3.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4.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殷尧藩《端午日》

  5.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午日观竞渡》

  6.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7.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贝琼《已酉端午》

  8.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9.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10.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1. 碧艾香蒲处处忙。 ——舒頔《小重山·端午》

  12.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

  13.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14. 菖蒲酒美清尊共。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6.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褚朝阳《五丝》

  17.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18.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9. 五色新丝缠角粽。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 正是浴兰时节动。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1.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22.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舒頔《小重山·端午》

  23.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24.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25.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26. 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27.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赵蕃《端午三首》

  28.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29.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30.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

端午节古诗13

  “五月端阳节,家家粽子香。”历代诗人对粽子情有独钟,在端午这天,饮酒品粽之余,还以粽子为题材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清代查慎行笔下的“灵符旧系千丝缕,玉粒新颂五彩筒。青箬香分菖叶绿,银盘光射石榴红。”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用高丽贡米做粽子的情景。粽叶要用新鲜的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材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她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唐 元稹)煮粽子时不能心急,得先把水烧开了后换小火慢慢煮,爷爷奶奶们习惯用土灶,把粽子煮好后就放锅里焖一个晚上,等第二天一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粽子了,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

  大文豪苏轼喜食粽子,品味了以蜜饯为馅的粽子,留下了“时于粽里得杨梅”的诗句,清代林苏门的“细箬轻轻裹,浓香粒粒融。兰江腌酺贵,知味易牙同。”写尽了火腿肉粽的妙处。粽子不是相思物,两字相思写不成。唐代殷尧藩诗云:“鹤发垂肩展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欲问何方是故乡。”表达了背井离乡的游子,重返故里时的激动之情。清代儒学大家谢墉笔下的粽子另有一种情调,在京城做官时,他念念不忘家乡的粽子:“年年令节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劳。”诗人借粽子倾吐对远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粽子,千百年来盛行不衰,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成为文化传承的符号,至今在人们的心中仍有无穷的魅力。

端午节古诗14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端午行》

  叶适

  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

  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

  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

  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8、《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10、《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1、《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12、《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3、《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14、《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5、《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节古诗15

  1、传说屈原死的那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楚国的百姓们敬爱这位爱国诗人,都飞快地划着船去救他。他们还用苇叶裹了糯米投到江中祭奠他。后世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划船营救的活动也演变成赛龙舟,苇叶裹着糯米,当然就是咱们今天吃的粽子啦!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你只有了解了屈原的生平,你才会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两千多年从不间断的纪念屈原、为他唏嘘惋惜。因为他是真正的忧国忧民、为国而死,他愤然投江的.举动太过感天动地。

  2、那么文秀是谁呢,简单介绍一下,文秀是一个和尚,和前面讲过的贾岛有点像,唐昭宗赏识他的文才,把他招到长安,为文章供奉,就是专门给皇帝写诗作文。这样一来,文秀的这首小诗就意义非凡了,尤其最后两句他替屈原喊冤,是为了什么呀?他是在劝谏唐昭宗做一代明君,千万不要像楚怀王和顷襄王那样亲近小人而残害忠良,最后亡了国。(端午节古诗四句简单)。

  3、《菩萨蛮》(宋·陈与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4、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端午节古诗四句简单)。

  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舒頔《小重山·端午》

  6、作品说明:谧静的午后校园恬淡如常,而我们的端午情结,从未改变。端午安康!致每一个人~

  7、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8、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0、作品说明:作品包含五张关于粽子的图片,拍摄于食堂窗口以及户外,分别是角粽和方粽。粽子作为端午佳节的节庆食物,备受人们喜爱。随着端午节的到来,学校开始售卖粽子,这让学生感受到端午即将来临。早期的粽子又称作角黍,人们将粽子制成角形,是对动物角的模仿,在于赋予粽子祭祀的意义,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而方粽,一般出现在庙会,用于礼佛。在校园,我们不能接触其他的端午节习俗,不能亲自观看赛龙舟,不能插菖蒲以及祭祀等等,所以我认为拍下校园的粽子是参与端午节的仪式之一。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之蕴含着重大意义,让我们一起弘扬传统文化,共度端午佳节。

  11、《端午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12、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盛开在这个热情的季节里。岁月的长河匆匆地流淌着,节日或是一个郑重提醒,让我们从庸常生活中抬起头来,有了回首倾听先祖叮咛的机缘,有了从纷繁世相中感悟人生道理的自觉。

【端午节古诗】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经典古诗12-16

端午节古诗03-16

端午节古诗09-09

端午节的古诗10-28

端午节古诗06-20

端午节的古诗精选07-03

端午节的古诗08-09

端午节古诗06-27

端午节经典古诗10-17

有关端午节的的古诗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