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1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这个节日,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习俗和礼仪相继展开。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特别的重阳节团课,我也参加了其中。在这一次团课中,我从讲师老师们身上学到了许多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精神,收获了不少人生经验和启示,深受启发。
第二段:仪式感的重要性。
在团课中,讲师老师们通过形式多样的仪式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重阳节的博大精神和特有氛围,这些仪式包括净化身心、赏菊拜山、品尝坚果等,彰显了重阳节的神韵。我觉得,这种强烈的仪式感和气氛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加深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内核。
第三段: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储备是一个民族顶梁柱的支撑。在这次团课中,讲师老师们让我们了解到重阳节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知,同时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唯有深入了解和传承文化,才能让民族文化的根脉愈加深厚,才能让中华文化在传承中焕发生机。
第四段: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重阳节是孝敬父母、尊老爱老、团圆的节日。在讲师老师们的引导下,我们了解了重阳节团圆的文化内涵和正确的行为方式,提高了我们对尊老爱老的认知。当一个人顺从伦理道德、尊重长辈、敬老爱幼,他就会更容易得到家人的支持和信任,家庭和睦就会得到更好地维系,这种做法尤为重要。
第五段:个人感悟。
通过这一次团课,我对重阳节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明白传承文化和尊老爱老的重要性。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所感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将尊重家长、敬老爱幼、关爱他人的理念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实践重阳节所传递的家庭美好、友善和和谐的文化精髓。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2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表达了在重阳节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传统的重阳节,来到了宁波最有名的一座山---四明山。我们沿着山路爬去,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路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山顶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坐在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鼓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着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重阳节时,我们也忘不了奶奶。于是,我们提着补品来到了奶奶家,奶奶笑着迎接了我们。来到屋里,我们祝奶奶节日快乐,奶奶十分开心。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我心想:要是每个人都能孝敬长辈,那该多好啊!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3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秋霜渐浓,黄叶满地,时节昭示岁月,一年已进入收获之后。人生,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在收获中感受到“老”字。
现代人好像有些“惧老”。不喜欢别人打问自己的年龄,说那是“隐私”;不停地把青年老年的界限往后推,说四十五岁还是青年;不想承认老的事实,总愿意听人们说“你不像这个岁数”。
其实,老也没有那么可怕。放眼看看那满树黄叶,是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才留下来的呀!有多少叶子,早已消失在春雨、夏风中!
一个“老”字何其耐人寻味,一幅“老”景又何其令人向往!
老之将至
“老”其实是人生最美的归宿。一个人如果没有走到老年就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称之“夭亡”,那是人生悲剧。“尽天年”“享人寿”是对人生最美好的祝愿。几十年岁月,风霜雨雪,天灾病祸,要活到“老”,并不容易!“老”是生命最后一个阶段,某种程度看,也是一种境界。
人之到老,并非忽然而至。“老”是在人们的准备中到来的。什么时候算老呢?按照孔子的划分,大概要从“知天命”算起,人们就该迎接老年了。
知天命,其实是一个警示,告诉你时间是会终止的。人生行进在时间长河里。青年勃勃生机,中年奋发前进,都很少体会到时间的有限性。所以,青年人敢拍着胸脯说“有的是时间”,跌倒了可以爬起来;走错了可以从头来。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在“青春逆反”期,很多人都有着无所不能的张扬;三十而立,找到了目标和方向;四十不惑,认识到心无旁骛才能有所作为。当我们走到四十岁尽头的时候,迎面写着三个大字:“知天命”!
这其实是对人生的提醒:时间有终点,某一天你就得“止”!
天命难违,所以,“老之将至”。知天命,不是消极地等待和退缩。这三个字实际要告诉人们,干事情的时间已很有限,抓住这最后一段光阴,不要东张西望,集中精力去干自己该干的事、能干的事。知天命,是知止而惜时,知止而奋力。
面对“老”这个人生阶段,惧怕没有用,躲避也不可能。美发可以掩盖白发,却无法挽回流逝的岁月;化妆可以改变容颜,却留不住过去的光阴。唯有惜时,唯有知任,才能从容“老”去,坦然面对“老之将至”!
“老了要走”
早晨在楼下散步,遇一老者躬身扫着满地落叶。上前搭讪,老人从西部来,到城里打拼已经十有余年。说到未来,他说:“老了还要走,回老家去养老。”
“老了还要走”,这几乎是当今老年人的常态。那一代靠打工养育了后代的人,老了得走,回老家。在那里,他们才能找到群体的温暖和生命的归宿感;城里许多人,其实也是“老了要走”。他们要走到养老院里,接受社会养老服务。
农村到城来的老人如果“不走”,城市没有那么多养老设施“收留”他们;城市老人到一定程度,如果留在家里“不走”,忙碌的下一代也没有能力很好照顾他们。所以,“老了要走”,某种程度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困惑。
养老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探讨其实都是没有想到“老人要走”的社会心理感受,至少是关注不够。城里没有条件容纳,所以,退出劳动行列的农民工就走吧,回到你出发的地方;成年孩子没有办法好好照顾老人,就让老人走吧,去养老院里,让护工来护理;甚至单位或工厂人员不好安排了,也先让老人“走”。出一纸文件,补一笔工资,想出“内退”等办法,为了腾出地方来,“让老人先走”。
其实,老人最怕“走”!在老人面前,“走”不是物理距离的简单改变,而是对他们人生的一次否定。他们要离开自己付出人生岁月的.地方,他们要告别凝结着自己心血的岗位。还有些“走”,就是要让他们离开自己经营一辈子的“家”!
人生每一个阶段,家都是一个温暖的存在。唯有“老了要走”,家成了一个痛苦的负担,成了一个去而无回的存在。人从年轻时候起就苦心经营自己的家,当走到人生尽头,却看到这个家再也容不下他!
许多养老措施是以货币折算的,提前退休可以多发多少钱,社区养老可以多补多少钱,养老院里费用是多少,让农民工回故乡可以发给什么钱,等等。其实,“老了要走”不是一本经济帐,而是一个社会必答题。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那是年轻人的幻想。没有哪个老人喜欢“再走”。把老人留住,让老人不走,安静地在熟悉的环境里,好好活着,这也许该成我们的一个目标!
老了要少
读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把积攒一辈子的书,到处送人,留下不少佳话。我在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许多书印着他赠送的字样。还有学长写文章说,某个冬日的早晨,赶到办公室时,看到老师手提两摞书站在楼道里等。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这些书,你也许用得着,就送给你了”。
终于有一次,我有幸来到这位老师家。他家里一面墙的书架空空的,只留几本词典。我问起他到处送书的事,七十多岁的老人说:“老了,要学会减少”。
人生,可以用一道四则运算题来比拟吗?如果可以,那么青年要做乘法,让自己尽快丰富起来;中年要做加法,追求不断进步;到了老年,就得学会做减法,而且减数要越来越大。
我们的民族从土地上一路走来。秋收冬藏是农耕生活必备的条件。所以,老人都是积攒着积攒着变老的。无论积攒了多久,也不管积攒了什么,人到老年都要减。
北方一些农村有个习俗,一个人下葬之后,就要把他生前用过的东西烧了。其实,社会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减法”程序。即使你不去减,最后社会也会以自己的方式“减掉”。
年轻时,能争到什么,衡量着一个人的能力;到老了,能减去多少,标志一个人的境界。这种减,是一个自觉过程。给自己的东西找一个归宿,给自己心爱的东西找到喜爱的人,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我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老师的空书架”。当时赞赏老师助人的精神,现在看过了许多老人,却是另一番感慨。自己亲手把书送出去,总比后来被别人拉走卖了废纸好。
所以,人老了,要自觉做减法,减到越少越好。
老者为尊
小时候,家乡的春节有给长者磕头的习俗。初一早上,一个家族组成一队,大人领着小孩走进年岁大的那些老人家里,一齐给老人磕头。老人端端正正坐在炕上或者火盆边,接受着一拨一拨人的跪拜。
这场面久久留在我记忆里。也许,这时老人感受到的是岁月的馈赠,是人生风雨之后赢得的尊重。这是一种传承了多少年的习俗,更是一种仪式,以这种独特方式表达了对老人的尊敬。
老人需要什么?从情感上来说,大概最重要的就是爱和敬。他们希望在人生看得见尽头的时候,还能有一分热爱;他们希望走过几十年岁月,能得到一分尊敬。
尊敬老人,从社会传承的角度说,是要延续一种秩序,让社会能够在时间的长河里有序推进,一代一代行进。从个人情感体会来说,则应该是对生命的温暖,让那些走过生命各个阶段的人得到情感补偿,也让仍然行进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有所向往。
有句歌词说,祖祖辈辈留下我。乡下人喜欢说一句话:没有谁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们的家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我们的单位是一代代不断建设的,我们的事业是许多人积累的。无论我们处在社会的哪个角落,都有前人的努力。没有他们,哪有我们呢?尊重老人,是尊重他们走过的历史,也是尊重我们正在开创的历史。
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会走路,从离开父母到独立成人,从青年走到老年,要经过多少阴晴雨雪啊!就算什么也不做,他能走到老年,也必然经历过生命的顽强。每一个老人都不是轻易走来的。尊重老人,就是尊重生命。
尊重老人,也是尊重自己。今天,他们是老人;明天,我们也将是老人。时间的流逝从不停息,每一代人都将成为老人。我们尊重老人,传承尊老敬老的人类文明,是在向社会实践尊老传统。
一天天陪着你应该陪的人变老,这才是令人向往的完美人生。老,是一种人生境界;老,是一种时间获得。重阳时节,我们祝福普天下的老人快乐!也祝愿普天下人人都能幸福到老!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4
今天,很开心很有意义的一天,因为这是我进入中学以来做的最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虽然以前也参加过这我喜欢的社会实践,但还是抑制不住我心中的好奇,控制不住我想要快点到达敬老院这个神秘的目的地的心情。
敬老院以前给我的感觉是黑白的`,无色彩的,它永远都笼罩着一种暗淡悲伤的气氛,可是这个敬老院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宁静的,清新与安宁,绿色也较多,很像一家疗养院。
虽然怀着很大的热情,也充满信心,但参加这次活动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成功在那里,失败与缺乏又在哪里,在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还更觉得自己是个门外汉,许多东西都急需吸收与提高。对我来说。我与个别老人的交谈能力是有的,而且和他们交谈时我会察言观色,不同的时候能及时应付,也给老人们一个比拟好的印象。可是,最大的缺点是无视了组织每一个老人聚在一起聊天,搞些热闹的气氛使他们知道我们的心意,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我还非常欠缺组织能力,也非常欠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能力。
这次活动,在众多参加者的参与下,我们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这让我认识到,做每一件事,我们都要用心,用心用爱去左每一件事,让自己无悔,让温暖和爱与人分享,让自己在爱中茁壮成长。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5
本次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重阳节的活动,为我们这些小学生提供了对传统节日的学习的机会。本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尤其是对重阳节这个节日有了很好的了解,也体验了这个节日的美好。
这次活动时间学校定在了周末,所以时间是很充裕的,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周末的时候进行了登高,离学校不远有一座山,我们一众人爬上了这座山,体验了登高这个习俗。虽然爬山的时候很累,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了了,毕竟还是小学生,体力肯定是不太好的,但是当我真正的爬上去,我看着山下的'风景时,我才真的体验到了“登高望远”的美好。从高处往下看,真的是不一样的风景,是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的。登上山顶,是很棒的体验。我想我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我看到的是一种坚韧的精神。
登高完,我们就欣赏着山上的风景吃着重阳糕,真是美妙啊。重阳糕点也是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做的,这活动,我了解了关于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吃重阳糕就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所以学校为了让我更好的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氛围,直接叫我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跟着学习怎么制作这个糕点。在制作这个糕点的时候,也是出过不少的笑话,每个人做的都是不一样的,味道不一样,形状不一样,甚至还有没有做成功的。虽然制作的过程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知道重阳糕的制作方法,还能品尝到自己做的,也是一个不错的经历了。
在这次的活动里,我了解到重阳节的由来,也知道了关于重阳节的神话传说。同时好知道重阳节又称之为老人节,就是要去敬老爱老,孝敬我们的亲人,做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这个活动的举行,真的是意义非凡,让我们这些学生在这个节日里有一个不一样的体验。我相信不管是我,还是其他同学,都喜欢上了这个节日,这个节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给我们留下了很特别的回忆,我相信以后大家都会更加珍惜重阳节的。
现在回忆活动,我都还有点意犹未尽,真的是很喜欢这个节日了,让我感受到与其他节日不同的氛围,我会记住这一次的经历的,我不会忘怀它的美好。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6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每年的九月初九,人们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作为一名学生,我也积极参加了这个节日的庆祝活动,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体会。
首先,重阳节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在这一天,我和家人一起赏菊、登高、采茶,共度了一个难忘的日子。我们一起穿着漂亮的重阳节服饰,别着红腰带,相互祝福。我们聚在一起,合家欢乐地品尝着家人亲手做的美食,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快乐。我深深体会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其次,重阳节是一个感恩父母的时刻。在活动中,我看到了许多年长者身边的年轻人,他们一边为年长者提供帮助,一边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年轻人们不仅帮助年长者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还给他们带来关心和关爱。这样的场景让我深受感动,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正是因为他们的养育之恩,才有了我今天的成长和进步。因此,重阳节让我更加明白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其次,重阳节是一个寻找自己内心真谛的时刻。登高赏菊是重阳节传统活动之一。在活动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登高,欣赏山水间的美景,让我们身心愉悦。登高的过程中,我思考人生,寻找自己内心的真谛。我意识到,人生并不只是追求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拥有一个健康和快乐的心灵。登高的经历让我更加明白,要远离功利的追求,培养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然后,重阳节是一个增进人与人之间情谊的时刻。在活动过程中,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快乐和悲伤,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时光。我们一起玩耍、唱歌、跳舞,互相鼓励和支持。这样的互动和沟通让我们更加了解彼此,加深了友谊。我明白到,真正的友谊并不在乎富有与否,而是在于我们是否真心相待,是否愿意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友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最后,重阳节是一个追求健康和长寿的时刻。在这一天,许多人会戴上菊花、挂上艾叶,这是希望自己能够身心健康,长寿福寿双全的象征。我意识到,健康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只有身体健康、心灵健康,我们才能积极向上地生活和工作。因此,重阳节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积极参与各种锻炼和健身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重阳节参加的活动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通过和家人团聚、感恩父母、寻找真谛、增进友谊和追求健康,我不仅收获了快乐,也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和智慧。我将会继续努力,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体会和感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健康和幸福。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7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踏秋节”、“踏秋”、“重九节”等。此时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人们纷纷出游,登高望远,供老人饮菊花酒,往往还会进行一些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庆祝仪式。本人在此次重阳节文化活动中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印记和生命力,也让我更加珍惜身为中华儿女的身份。
第二段:文化活动
此次重阳节的文化活动很多,其中最印象深刻的是庆典仪式。在仪式开始前,主持人宣布了庆典日程,介绍了重阳节的来源及其历史背景。接着,华灯盛放,伴随着仪式的进行,人们向长辈敬献菊花、品尝重阳蛋糕、唱经典民歌等等。通过这些庆典仪式,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重阳节的重要性及其文化内涵。
第三段:文化传承
重阳节文化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内涵和意义对我们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次活动中,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参与者,更是作为一个传承者。从长辈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对待生活、对待人际关系、对待自己等方面的道理。而通过重阳节这样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加牢固地记住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永远不会被遗忘。
第四段:文化与现代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传统文化在我们的视野里渐行渐远。但是,重阳节这样的传统文化却仍然活力四射,发扬光大。这些活动和仪式,在最大程度上弘扬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美丽和尊重长辈的思想,也让我们在当代社会中的对于人际关系、道德规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五段:结束语
在此次重阳节的文化活动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印记和生命力,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重阳节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使我们更加珍惜身为中华儿女的身份,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重阳节这样的传统文化将会代代传承下去,永远不会被遗忘。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8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我校根据区教育体育局和区创文办活动安排,积极制定“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活动方案,并结合学校实际,以大队部和各中队为依托,组织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一、通过国旗下讲话对此次活动做了一次全校总动员
10月19日早上的升旗仪式上,六年级二班苏瑛同学为全校师生作了以“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全校300多名师生认真聆听了这次讲话,每位参加升旗仪式的师生都接受一次传统文化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活动
10月20日下午第三节课,我校以班为单位召开了形式多样的重阳节主题班队会,活动要体现在重阳节的文化,包括诵读历代尊老爱老经典诗词、爱国主义诗篇、颂扬炎帝文化和周秦文化的诗词,让学生逐步了解重阳节的文化习俗,感受传统“孝”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利用校园特色,广泛深入地开展节日民俗活动
民俗文化的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文化需求。当前,随着师生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服务对象日益多样化,文化传播方式日益现代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师生在假期可通过访慰问长辈,看望、慰问高龄老人、贫困老人、“五保”老人、“空巢”老人,和他们一起过重阳,让他们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本次重阳节活动,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小学重阳节活动总结14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每逢九九重阳,晚辈们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向老人表示慰问,感谢老人的`养育之恩。今年的老人节,我校举行了主题为“火星念,回龙游,敬老情”的老人节庆祝活动。
10月12日上午8:00,活动正式开始。退休老师们首先在朱志湘校长的亲自带领下参观了火星一小、二小的校园,目睹且感受到了学校处处日新月异的变化,为之精神振奋、心情愉快。
之后,在学校工会主席钟宏同志的组织下,老师们来到了位于长沙县星沙的回龙湖休闲中心进行了夹弹子、托球走等趣味游艺活动。下午,又组织了游园赏花活动,老教师们边欣赏美景,边共叙同事情,在树阴下,在小桥边,留下了一片片欢声笑语和一张张“更比夕阳红”的笑脸。
本次活动为期一天,下午5:00乘车返回,活动圆满完成。
通过本次活动,火星小学的退休教师们在这宜人的时节领略这迷人的秋景,欣赏这温婉可人的乡村风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重阳节活动。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9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往往只剩下一些简单的符号,例如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但如果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传统礼俗,你也许会发现,它们其实既有趣,又有魅力。
重阳节也是一样。一说到“重阳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老人节”,于是,气氛似乎立刻就庄严起来。没错,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但又远远不止如此。
重阳之时,正是金秋最美的时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蔬果成熟,稻谷金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个时候的节日,也必然充满着收获的喜悦。《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意思是九月要收藏粮食、祭祀谷神和上帝。
在汉代,人们就有了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惯——当时被称为“蓬饵”,后来慢慢演变成重阳糕——“糕”谐音“高”,吃“重阳糕”既有“步步高升”的吉利寓意,又跟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相呼应。假如实在没有时间或机会登高,人们觉得吃几块重阳糕也可替代。
当然,不能忘了重阳节的重头戏菊花。东汉的《风俗通义》记载:“南阳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华,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上寿者百二三十,中者百余岁,七八十者,名之为夭,菊华轻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意思是说,南阳郦县这个地方的人,喝了菊花山泉,个个身强体壮,寿命长到一百多岁,多么令人羡慕!
所以,古人一直觉得菊花与长寿有关。在重阳节这天,不但要佩戴菊花和茱萸来装扮自己,还要喝菊花酒。陶渊明以爱菊出名,他就大张旗鼓地为重阳节和菊花做广告:“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又说:“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这就是直接吃菊花了。还说:“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这大概是喝菊花酒。至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更是中国菊文化的开山力作。
到了唐代,重阳节更是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政府还发给各级官吏数额不等的“过节费”。在重阳这天,皇帝亲自参与,君臣曲江饮宴赋诗,活动盛况空前。所以,重阳节也可以理解为古人的“秋游节”。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诸禅寺各有斋会。”看,多么欢乐的重阳节,大家一起用菊花装饰房屋,一起去郊游,一边郊游还一边野餐,野餐还做得花样百出。看这段文字,简直能听到宋人过节的喧闹声,闻到宴会食物的阵阵飘香。
当然,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节俗是佩戴茱萸。《西京杂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王维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更是妇孺皆知。只不过这个习俗后来渐渐失传了。到了民国时期,施蛰存就写到:“唐宋人既说这种植物茱英,是‘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而我却至今还不识得。”
所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其实很丰富。包括重阳节在内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的仪式里面葆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了解了这些,你才能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有着什么样的心灵史,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10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集体中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园沟通,同时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让孩子们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与意义,感受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质,xx幼儿园特举行家长开放日暨“重阳节、敬老情”活动。
活动中,家长们来到自己孩子的班级观摩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老师们用形象直观的游戏手段将幼儿在园的常规表现呈现在家长的面前,家长们近距离地观摩了幼儿园丰富精彩的特色教学活动。师幼之间的朋友式互动和孩子之间的生生互动,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家长看到孩子们优秀表现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随后,家长们饶有兴致地观看完课间操展示后和孩子一起参与到“重阳节、敬老情”活动中。各班老师根据幼儿特点设计了丰富的活动方案,大班的。老师们组织孩子们唱敬老歌曲,玩祖孙亲子游戏,孩子们自己动手,为老人制作爱心礼物;中班孩子们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腿,送上自己亲手剥的橘子,引来爷爷奶奶们阵阵欢笑;小班的`宝宝们给爷爷奶奶敬上菊花茶,和妈妈一起做起了重阳糕,看着一个月前来园还哭哭啼啼的宝贝们变得那么乖巧,老人们感慨万分,在欣慰的同时,对老师们耐心细致的工作也给予了肯定。半日活动结束,各班老师给家长发放了《家长观摩活动反馈表》,请家长提出好的建议或意见,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保教工作水平。
通过此次活动,家长不仅观摩到幼儿在园的全面发展情况,进一步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沟通力度,同时结合重阳节让孩子们体验到了与老人之间浓浓的亲情,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的感恩之情,懂得了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11
金黄的枯叶离开了树梢,在空中如蝴蝶样飞舞,最后以悠柔的弧度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黄,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点缀,渐渐的,秋的韵味浓了起来。秋天,来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枫叶正红时,又是重阳佳节到。我登上了故乡的山。往日,崎岖的乱石小路,如今还十分亲切,路旁的景物依旧,只是觉得更添了一份愁绪,因为,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阳节,难免让人回想起过往的人,过往的事,过往的一切,更难免让人触景伤情。不经意间,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亲爱的大伯。往日与大伯的欢声笑语,又在我难中浮现,让我对他的思念,在秋风中更加浓烈。
去年的重阳节,过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长。那时,大伯还在我们身边。他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老人,因为他有一颗常青的新,又宽厚的胸怀。他的笑,是那么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让我想起“绝类弥勒”。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边的日呢。
可是,生老病死这一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终究让大伯从此成为过去,只给我们留下似枫叶般的片片回忆,簌簌的落下,沉甸甸的压在我们心头。那爽朗的'笑容从此定格了。如今的重阳节,我站在山上,习习秋风,夹杂着思念,吹乱了我的思绪,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悲秋,又值重阳,我终于明白,这“悲”从何而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时此刻,我反复咀嚼这句诗的韵味,尝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我于这迷离的秋色中,试图寻找昨日那一幕幕珍贵的画面,不知不觉,太阳已滑到了山间,像一个泛黄的大石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心里默念着,踏向了归途……那一刻,我似乎长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欢离合,明白到何谓亲情,明白到在世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一切。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12
秋高气爽,菊花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
这一天,我们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带着香甜的重阳糕和亲切的问候,来到了老年公寓看望这里的老人们。刚走到大门口,就听到一阵清脆响亮的`歌声,原来老奶奶们在练习唱歌。她们专注地唱着,唱到动情处,神采飞扬,容光焕发,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似乎年轻了好几岁。我们站在原地听得入了神。
歌声渐止,我们微笑着迫不及待地走过去,争先恐后地拥向这些怡然自得的老人们。我看到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奶奶正准备拎起水壶,便快步走上前去,接过来倒好水递给了她。老奶奶爱抚着我的头,说:”好孩子。“我边帮她理着床铺,边陪她聊起了天:”老奶奶,你在这儿还习惯吗?“老奶奶满面春风地点点头:”我在这里很幸福啊!因为我们这儿有音乐室、健身室、电影室等活动室,社区对我们很照顾,还有你们这些孩子们经常来看望我们,能不快乐吗?“”您年轻的时候是做什么工作的?“她一脸遗憾地说,”我以前一直希望自己能当上一名教师,可是学习不好,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一生的遗憾。“这时,另一位老奶奶回过头来,笑意盈盈地说:”孩子,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我听了连连点头,拿出准备好的重阳糕,对老奶奶说:”奶奶,送给您,祝您健康长寿!“老奶奶高兴地把我搂进怀里,我甜甜地笑了……
随后,我们和老人们一同来到音乐活动室,为他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有异域风情的拉丁,悠扬抒情的电子琴独奏,活泼欢快的小合唱……爷爷奶奶们边看边和着音乐拍手,看到他们露出开心的笑容,我们心里很温暖。
临别的时候,老奶奶们迈着蹒跚的脚步把我们送出好远好远,她们恋恋不舍地说:”孩子们常来呀,我们会想你们的!“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我们一起关爱身边的老人。”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爱,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重阳节心得体会 篇13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作者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延续30多年历史的千叟宴如期在三水芦苞镇独树岗村举行,250多围酒席宴请了1600多名村中老人、港澳同胞和党政代表,酒席之多、参与面之广,创下了历年之最。
独树岗村传来阵阵欢笑声和碰杯声,村前灯光篮球场和广场大排筵席,村中老人、港澳宗亲和政企代表齐聚一堂。20名长者坐在主席台上,接受少先队的献花和政府部门的祝福。今年103岁、村中最长寿的老人蔡月桂脸上笑出层层皱纹。一直以来,独树岗村有着敬老爱老的传统,每年重阳节,村里都会举办千叟宴。老干部蔡可平依然记得,30多年前,港澳同胞自发组织千叟宴,“当时只在村中古庙摆几十席”,如今,筵席的规模越来越大,今年首次突破250席,创下历史新高,并加入了各种文艺表演。
过去老人们以满腔热血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为社会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建立了光辉的业绩,吃尽了千辛万苦。人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深有体会,我们的父母所处的年代和带儿女的辛苦人人知道。现在老了又不愿打扰儿女的工作,自己孤独的生活,就像满文军在歌里唱的“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真实的唱出了我们的心声。父母无私的把全部的爱给了我们儿女,自己默默的老去,想想我心里也很伤感!
在这里我想说点:作为儿女应该抽时间常回家看看,老人没时间等我们有时间,为父母尽尽孝心,捶背揉肩,嘘寒问暖,多吃几顿团圆饭,为老人洗洗衣服陪陪他们,象照顾孩子那样呵护他们,让我们的父母愉快的度过晚年。不要找借口说原因,免的以后心里悔恨自己。老人节,想起我的双亲已离我远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前浮现父母慈祥的笑容,心里荡起无数的感慨,想起童年,想起父母年轻的笑脸,许多许多
我们应该感谢,感谢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老人节日,让我们有时间和机会孝敬老人,感受亲情!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沉淀着金秋的丰硕,感受了生活的温馨!祝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重阳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最新重阳节心得体会 团课重阳节心得体会03-11
重阳节的心得体会01-03
重阳节心得体会11-07
重阳节心得体会12-14
重阳节的心得体会【热】02-25
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07-06
【优选】重阳节心得体会01-13
重阳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09-05
重阳节心得体会【集合】05-15
关于重阳节的心得体会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