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幼儿心理学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心理学论文1
1.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学生学习好“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很有必要。从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育现有的各种问题入手,谈到学生应不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多多参加社会实践的义务幼教活动,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紧跟老师的节奏,把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好。教师也应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利用各种机会亲身实践到幼儿教育中去,再将收获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只有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下牢固基础,掌握好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够充分把“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精髓应用在今后自己的幼教生涯中,这对于我国幼教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幼儿心理学论文2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多媒体教学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模拟实际幼儿教学情境,总结幼儿心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课堂中掌握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心理学课堂的学习中来,在不断思考和探究中丰富自己,建立自信,形成良性刺激。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变得更有条理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有效性,让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变得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多媒体能够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对于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方便学生的记忆。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舍本逐末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充分将两者联系起来,不能舍本逐末,忽视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为此教师要积极准备,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联系,让学生在不断努力中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进行单方面的幻灯片展示,很显然,这样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专业知识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拓展专业知识。它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心理的案例,将教材中没有详细分析的专业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说明。利用新颖的案例导入对幼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获得更全面具体的专业教学。
五、总结
针对学生特点,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下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幼儿心理学论文3
一、关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管理成效的一些建议
(一)坚持“以师为本”的原则,实行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
幼儿园全体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参与者。在传统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管理,常常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出现反感、厌弃的管理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对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要求实现管理的规范性和民主性,要求管理的公开、透明,渴望参与到管理中来。这就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在教师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估等的制度上,在保证规范化的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的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使教师能够感受到这种民主的氛围,更加会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管理中来。
(二)最大程度满足教师的需求,做到以情动人
管理在民主化的同时,也要有人情味。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认真了解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随时掌握教师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在教师工作和生活种遇到困难和不如意时,要主动进行开导和关心,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客服这些困难。解决好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比如: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等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更好的投入到自我完善和教学中来。
(三)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真诚相待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和冲突,教师之间的相处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积极帮助教师进行心理的疏导,引导他们真正学会包容和体谅,学会进行换位思考,树立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心态,把同事视为朋友、亲人,真诚得对待每一位身边同事的。举例说明,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将幼儿园的老师当成是圆周,自己则是圆心,如果没有了圆周,只有一个圆心是无法画成圆形。由此,园长要尊重并且信任自己的职员,改善态度。定期与幼儿园的老师谈心,采用建设性或征求性的口吻,比如:这件事这样处理是否可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让幼儿园的老师可以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感觉。对管理方法进行改进,由小事做起,细细推敲。有一次,在组织某活动时,通知内容有一项内容:“要求:所有教职工必须在八点前到XX地方集合。”在发通知之前,领导人员认为这种是命令式的强制性的感觉,于是将“要求:……”改成“温馨揭示:请各位于……”,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动可以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果然,老师们都觉得这样的做法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所以,多一点点真诚的关怀,多一点点相互的尊重,自然会带来管理效果的改变。
二、结语
人本主义心理学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实践证明,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改善幼儿园教师管理也有一定的启示。幼儿园管理者只有真正贯彻“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实现幼儿园管理的工作目标。
幼儿心理学论文4
教育心理学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知识理论和学习策略是本文的重点,以此使教师认识到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思想品德教学
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个体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必须让心理教育成为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针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学习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等的心理规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逐个分析各元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起到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目的。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切实地表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该现象通过暗示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最终实现对学生产生良性影响的效果。2.鼓励语言的积极作用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做出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学生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学生一生;错误和武断的结论,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注重细节,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状态下,容易受到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伤害,对待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会影响学生未来思想品德的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本身是针对学生道德进行培养的课程,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大众心理的评价,同样属于心理学范畴,教师要教好思想品德课程,避免不要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才能有效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逐渐创新、融入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注重自身衣着、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自觉总结和反思实践中的道德知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发挥榜样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学生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对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很难有说服力。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正确的处事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蓉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xx
[2]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幼儿心理学论文5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育心理学被广泛地研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J Piaget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3~6岁的幼儿其认知属于前运算阶段,即前逻辑阶段。这一阶段幼儿认知的主要特点包括:幼儿行为相较于感觉运动阶段更为内化,出现语言并通过示意行为对事物进行表征,但作为主体的幼儿并未形成逻辑思维,无法针对事物表象作出逆运算,其思维可归纳为:表象、原始和混乱,自我中心思想是该阶段的突出特点。幼儿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幼儿教师身心素质的高低,提升幼儿教师身心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其对自身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而对作为教育理论核心的教育心理学地解读,就成为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将通过对行为主义学派的讨论和解读,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3~6岁)中的运用,以期在奋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洪流中,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促进和发展,贡献微薄力量的目的。
一、行为主义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探讨
通过近年来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可以发现行为主义教学理念程式化、数据化的执行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受学对象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陷入了还原论和机械论的深渊。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过程被程序化、公式化,解释世界的方式方法被单一化,教学方式被反复总结和提炼,形成固有模式;另一方面教育对象不可避免地被置于封闭式教育体系中,被动地、盲目地接受知识、认知世界,教科书式的答案成为评判对错的唯一标准,其发展与成长被量化、数据化。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无法获得创新与优化。
但是彻底否定、摒弃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又有些矫枉过正了。在这里,笔者经过自身教育实践,针对学前儿童,尤其是3~6岁的幼儿,浅谈一些行为主意教学方式的优势。
3~6岁的'幼儿,其行为阶段处于前逻辑阶段,缺乏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认知世界往往以表象为主,无法将外在表征和内在认知统一在一起。至关重要的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行为开始向具体逻辑阶段转变,如何正确地加以引导,促使两个认知阶段的顺利衔接,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逻辑思维,促进其心智发运,这是值得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思考的。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适当地行为主义教学体系中的一些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强化是非观念、促进身心发育。下文将主要通过五种教学技巧讨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运用。
(一)强化的运用
强化的理论基础在于“刺激-反应”过程后,良好的结果对幼儿的再次刺激,譬如说幼儿在午休后在老师的提醒下自己穿好衣物,整理好被子,获得了老师口头的表扬、或是赞赏的眼神,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刺激幼儿在第二天午休后,在不需要老师提醒下主动穿好衣物、叠好被子,以期能再次获得老师的赞扬,甚至在此基础上,这种对被老师表扬的渴望促使幼儿良好表现的行为衍生到打扫卫生、完成手工等其它方面,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强化。在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之前,强化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尽管批评同样能带来强化的效果,但是实践证明消极的强化容易造成幼儿对学习过程的抵制,这就要求我们幼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和进步,积极加强“刺激-反应-良好结果的再刺激”过程,直到幼儿形成条件反射,获得良好的习惯养成。
(二)系统脱敏疗法的运用
系统脱敏疗法主要针对冲突对立的两种情绪和行为,其理论基础是经由条件学习而获得的结果,可以通过反条件的方式让学习解除。譬如幼儿面对新事物紧张情绪的克服,可以按其紧张程度进行排序,如一个人在老师面前唱歌、在几个小朋友面前唱歌、直到在全班同学面前唱歌,先从紧张感最低的情况开始实施,直到幼儿感到紧张无法完成即停止,重复这一过程,循序渐进地诱导幼儿克服紧张情绪,锻炼其表达能力。
(三)塑造的运用
塑造,在某种意义上和强化是一致的,其区别在于强化针对的是一个行为,而塑造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强化达到最后的目标,例如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幼儿“坐不住”在教室里玩闹的情况,此时有经验的老师不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批评制止,而是在幼儿玩累了以后,回到座位上时加以表扬,然后逐渐提高难度,在幼儿在座位上坐的时间变长后再给与奖励,直到幼儿能够专心听课。
(四)模仿与预演的运用
观察和模仿是最简单的学习方式,也是该年龄段下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们往往发现幼儿存在滞后模仿的行为,在模仿客体消失后幼儿按照主观想象对其进行模仿,比如模仿大人打电话的手势和内容,将洋娃娃当做小孩加以照顾等。我们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利用观看录像、扮演各种职业等方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对象与环境,帮助其完成学习过程。
(五)代币制的运用
严格意义上讲代币制并不能算是一种教育方式而是教育辅助工具,比如发给表现良好的幼儿颜色鲜艳的卡通贴纸等,在幼儿获得精神奖励时辅以物质奖励,可以简单有效地加强对幼儿的刺激作用。
二、小结与展望
行为主义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体系,其诞生的时间最长,经历实践的时间最长,虽然过度使用会极大地扼杀老师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在适度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成长。我们幼教工作者既不能盲目照搬书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将之视为洪水猛兽,弃之如敝履。中国有句古话叫“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像我们教给幼儿的画笔和纸,只有让他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他们,才能使他们画出自己五彩绚烂的人生。如何在新“教纲”的指导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探索出有效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同时又充分调动起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幼儿心理学论文6
一、幼儿钢琴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想要提高幼儿钢琴教学的质量,就要从现在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调整。现阶段的幼儿钢琴教学问题,大多数的问题原因都是教师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幼儿期学生心理,单方面的重视教学,不能与学生做到有效地互动。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学说,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幼儿钢琴教师可以更加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学习特征,通过这些特点来进行儿童教学,设计出更加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才能够使得日常的钢琴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钢琴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师加强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更加了解幼儿学习时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钢琴的教学水平,幼儿教师应当注意到教育心理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
1、培养幼儿学习钢琴音乐的兴趣
现代教学最常用的说法就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用让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尤其对与幼儿学生,只有提起他们的兴趣,才能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教育心理学最认可的方法就是通过兴趣来推动人的学习,并且为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持力。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幼儿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钢琴练习中,讲述不同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认识曲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乐符的形状,通过乐符的排列的不同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这样能够通过新奇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用故事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曲谱。良好的兴趣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幼儿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榜样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说幼儿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外界的肯定,并且他们会为了肯定做出很大努力,这个时候如果一个孩子获得教师的表扬,他会做的更加优秀,而且其他孩子也会消防他的行为来获得肯定。在幼儿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样方法,不是采取批评教育,而是表扬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也不能不管不问,这时候的孩子好坏观念分辨弱,很容易把一些有不好的习惯的孩子当成榜样来学习,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对榜样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钢琴的知识与经验积累需要长期的练习,这样的枯燥工作需要强大意志力的支持,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且,教育心理学认为,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最易养成,并且可以跟随人的一生,加强学生的意志培养对孩子发展影响深刻。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孩子意志力的养成。
三、结语
幼儿钢琴教学与教育心理学有密切联系,幼儿的钢琴教学想要取得显著效果,就要要求幼儿教师掌握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孩子钢琴水平的提高,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学论文7
摘 要:幼儿的发育成长是世界关注的重点,如何从小培养其综合能力,提高日后的社会竞争力是幼儿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阐述了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探讨了观察法在幼儿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意义;观察法
一、问题的提出
曾经有个幼儿教师,她非常爱小孩,而且很有亲和力,她所在的班级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她,能够比较好地听从她的命令。但有次组织活动,她让所有的小朋友拉成一个圈做游戏,小朋友都将手伸向了老师,而没有人愿意去拉其他小朋友的手,在他们看来,拉老师的手才最好。此次的经历让她深深明白,幼儿的心理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将幼儿的心理琢磨透,就无法真正地与他们的心连在一起。
二、学习幼儿心理的意义
幼儿处于对世界认知的萌芽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人对其影响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其性格、价值观念的形成,而走进幼儿的心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思维、行为等是对其教育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心理的研究。
1.学习幼儿心理能够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否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时期的儿童独特又有趣,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往往提出的问题出其不意,回答问话也千差万别。而且在他们世界里对好坏、善恶无确切的认识,爱人云亦云。而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可以了解其想法,从而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2.学习幼儿心理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基础上的,开展课堂的内容、组织的活动等均应以幼儿心理为指导。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不能过多地要求其进行合作性活动,可通过活动进行引导和培养,使他们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
3.学习幼儿心理有利于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从多年的工作中可以发现,生活在和谐、愉悦、鼓励性环境中的儿童性格一般比较开朗,心理素质比较好,而生活在吵闹、沉闷、打击性环境中的儿童性格比较孤僻,而且不合群,自信度低。因此,学习幼儿心理,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并能通过相关游戏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应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而观察法是最基础的研究方法,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进行研究,进而了解差异,得出结论。观察法的实施有多种方式,每种方法都能够针对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1.日记法
纵观历史,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最初的研究基础都是通过记录日记而形成的,比如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就是通过日记记录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的身心发展和各种刺激反应,最后完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作为研究工作者的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日记的方式,以某一位儿童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每日的情况,比如做游戏时的反应、课堂和课后的情绪变化、对每个问题的回答等。但由于此种方法只针对某一位儿童,因此缺乏普遍性,笔者认为可对研究中选取的几名典型对象进行同步研究,后联合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归拢、分析、总结,进而得出适合广大儿童的结论。
2.现场记录法
此种方式是现场记录儿童在相关试验活动中的反应和相应行为,收集资料后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可通过现场描述、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比如有的学者通过录音,对儿童的语言、词语进行分类,最后得出儿童语言发展模式。本文以3个小朋友课余表现为例,A走到图书角,看到B、C已在,A未说话,而B对A说:“来和我们一起看吧。”A点点头,看A坐下,C凑过去,A挪了挪,最后起身走了。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出,A比较胆怯,不善于与人交往,害怕别人接近,存在排斥的心理,但不存在敌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多给予关心,鼓励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3.抽样法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表现复杂多样,并且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全天候地进行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往往是难以做到的,而抽样法能够在多时段、多地点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帕顿就是利用在规定的游戏时间里,异常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再根据儿童参与程度和游戏类型进行分类,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后,得出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喜欢单独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到平行游戏,再发展到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我们可设计如下表格进行记录:
4.典型事件记录法
此种观察法是指以特定的某种事件为研究点,记录不同儿童的表现,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出现可研究的事件便可做记录,主要关注点是儿童对事件的反应、处理和看待等。比如有学者通过观察儿童在争执事件中的表现,分别记录争执者姓名、性别、年龄、争执事件、争执背景、争执内容、争执行为、争执结果等,发现儿童争执时间维持短,男性多于女性,争执年龄在3岁以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争执逐渐减少,争执的原因往往是对物品的占有,而在争执过程中一般是年幼的被迫服从或年长的自动退出。我们在研究中可以通过以下表格进行记录:
5.行为记录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记录被试者的行为频率,并做出相应的检核,一般在记录前规定好相应的行为然后再进行记录,在规定的时间里计算其发生的频率或检查其是否具有某种行为的能力。比如记录儿童在一节课时间内的发言、提问、窃窃私语、坐立不安、爱动、视线漂泊不定等行为,从这些行为中可以分析出哪些小朋友上课认真,学习效率比较高,哪些小朋友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同时还可从其视线变化中得知注意力是否集中。再如通过要求儿童完成某种行为,检查其行为能力,笔者的一次经验是要求学生制作不同的图像卡片,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被试者描述,并让其列举出生活实例,由此可判断儿童对形状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0-15.
[2]刘懿,徐旭荣.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巧用.中等职业教育,20xx,8(20):37-38.
[3]潘庆戎,白丽辉.幼儿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xx:25-30.
幼儿心理学论文8
摘 要:“幼儿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要创新幼儿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就要对教师、学生、教材及现有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创新
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其次是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也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xx年笔者所在的学校被确立为中职国家示范校,要想让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此简单的谈谈我对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教师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变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为增强幼儿心理学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除了教师自身要加强个人最新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外,笔者还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实现了幼儿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横向衔接,另一方面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和有趣。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1、游戏法与讲授法并用
游戏法是幼儿园教学与其他教学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借用游戏法,能提高幼师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激发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幼儿想象发展主要特征的内容时,设计抽纸条的游戏让学生从装有写着不同要求纸条的盒子中随机抽取不同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故事创编、问题解决、或根据纸条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加深对幼儿想象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2、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并用
由于中职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差,因此教师必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适当的采用分组教学法将班级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预先将学习内容布置下去,由各个小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最后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并对优秀小组进行鼓励和加分,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掌握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3、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并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诸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各种影音资料包括记录片、动画flash、幼儿园教师教学视频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对幼儿园及幼儿园教学的感性认识。
4、常规教学与见习实习活动结合
幼儿园见习、实习活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及常规教学的有效延伸,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将这两者紧密结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见习为两周左右,实习则是一学期,因此在学生见习期前我会结合幼儿个性评价一章节的内容布置学生选择见习班级的1名幼儿写观察日记,并进行简单的评价,见习结束后进行全班讨论并评选出优秀日记。实习前我则会选择诸如《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之我见》(3~4岁、4~5岁、5~6岁任选一)、《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比较》等题目任选其一进行试验并写出报告。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学习幼儿心理学在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方法变探究性学习代替常规学习
1、巧用情境探究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性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内驱力和探究 ,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 、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主动质疑的内在动机,认真地思考探究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并认真听取;另一方面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给予鼓励,肯定其敢于发言的精神,消除学生“说不好”挨批评的顾虑。
3、结合实际,让学生敢于探究
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猜想和求证的精神,例如幼儿的活动心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活动中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如何根据这些心理开展教育活动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和了解,并进一步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
三、评价变常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中职生学习专业知识效果的好坏,应贯穿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在知识的应用方面。笔者认为应将常规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强化实践性和知识的应用性。根据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任务特点,配合学习过程考核。如平时根据所学知识模块,将平时的出勤、课堂提问、作业、笔记以及测验作为常规评价的内容,而将学生的课堂创意设计、观察日记、幼儿心理调查报告、幼儿心理学知识竞赛等作为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将两者有机结合,最终给出客观中肯的评价,并注意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性评价,例如用给每位学生期末一封信的形式,表扬学生的进步并诚恳的提出学生应该改进的地方等,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幼儿心理学的乐趣,也对培养其良好的心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反思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幼儿心理学教师掌握相关延伸学科的知识并能与幼儿心理学课程更好的整合及应用的能力。二是如何把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好的掌握原教材知识点的“度”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甘素冰。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广西教育,20xx(6)
[3]刘懿,徐旭。幼儿心理学程教学方法巧用。中等职业教育,20xx(29)
幼儿心理学论文9
【摘 要】幼儿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就业需要出发,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受挫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责任重大。“幼儿心理学”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应通过潜心探索与实践,引领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调整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从业素质,能够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幼儿心理状态,筛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构建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教育措施。为此,我们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的《幼儿心理学》教材全书内容调整为四部分: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教学中以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为基础,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幼儿心理理论知识,包括幼儿生理机制等生理心理学知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等发展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幼儿方法等教育心理学知识,明确幼儿知、情、意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特点。以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的教学,探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儿童智力早期开发、0~3岁亲子教育等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新理论、新成果,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为教学重点,着力研讨幼儿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心理问题破解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学法
长期以来,“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习惯于教师口头讲述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机械接收,影响了学科理论对学生将来工作的有效指导。现代教育理念和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学实践性的特殊关注,要求我们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包括:
①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验参与相结合。“幼儿心理学”的许多内容概念性、理论性强,如果仅凭教师讲授,学生可能只是识记了一些心理学条文,而对其实质模棱两可。对此我们应将实验引入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深化对原理的理解。
②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在讲授“幼儿心理学”新知识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学习提纲,将学生编排成学习小组,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内在的认知。
③更多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有效解决了“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难点。
④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知识和原理,指导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要使学生早日进入角色,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比如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心理问题模拟、去幼儿园见习后写相关心理观察报告等方式,表现学科知识对职业岗位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受挫教育意义
受挫能力就是一个人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现在家庭和社会为孩子提供越来越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心理素质也很脆弱,受挫能力不高。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即将升入小学,面对全新的一个学习生活天地,我为孩子们脆弱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倍感堪忧。
我们教育学生要清楚地知道,幼儿学前班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生活中或在幼儿园学习中,都避免不了遇到挫折。幼儿受挫能力的教育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为了使幼儿心理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和生活上去面对挫折;二是在遇到挫折时学会用积极心态去应付,尽快走出逆境。通过这两方面培养目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幼儿受挫能力培养的研究,运用有效的培养方法,对幼儿进行抗挫折磨练进行模拟分析。科学的提高幼儿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方法的知识,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接受挫折教育最佳时期。由于幼儿的抗挫能力高低,是直接影响幼儿成长主要因素之一。
四、创新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检测是中职“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评价机制是提高“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该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让学生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评价语言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针对性,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自信,从不同的角度督促学生,给学生一双发现、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艺术工程。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职业要求出发,多动脑、多探究,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心理学”学习中积极开展探究与实践,以个性的张扬促进自己潜能的释放,进而推动自身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甘素冰。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广西教育,20xx(6)
幼儿心理学论文10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的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研究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对美的感受力、爱的能力、宽容等;研究积极的组织环境,建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管理视角。
一、建设幼儿园积极的工作环境
在任何一个组织内,人是根本,是最宝贵的资源。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是在社会、组织、家庭等系统中体现的,同时亦受其影响。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担负着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重任,其根本任务就是教师在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幼儿的活动。良好的校园秩序、积极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师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关于上班迟到的问题,各幼儿园在制度里都有扣罚奖金的规定,如果园长每天在大门口亲自记录并监督实施,那么对迟到扣钱习以为常的员工不仅没有重视反而会产生倦怠心理。而有的幼儿园,对于偶尔迟到现象,领导不会当面批评,但老师自己都会感觉不好意思。――这就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更多的是通过激励、消退的`方法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创设积极的工作环境会对管理产生正面影响,因此,管理者必须放弃以训斥、命令、控制为标志的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宽容、信任、激励、欣赏、支持等人本化管理手段,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具有生气、灵性、活力的地方。
二、培养教职工积极的心理品质
爱、爱学习、创造力、工作能力等都是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幸福感,是人得以健康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例如,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给老师留有发挥的空间,鼓励教师的生成课程,并以“自我挂牌”、“自我展示”等不同方法将自己的教学成果主动与大家交流分享,让教师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通过增加工作中积极体验的次数,提高了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和锻炼教职工积极的心理品质:
1 建立积极的认知图式:培养教职工积极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准确科学的进行归因,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
2 形成积极的情绪品质:引导教职工形成合理需求,学会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这包括教职工家庭内外的支持和幼儿家长的支持以及其他支持;
4 尝试积极的行为转变:帮助教职工确立转变的信念,体验积极的转变行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
积极心理学为幼儿园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中要以教职工为主体,努力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肯定和发挥,最终实现人的最高价值,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幼儿心理学论文11
摘要: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女性逐渐走向社会,同时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也是提供给女性的。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幼儿在成长到3~5岁阶段,就处于一个尴尬期,没有家长的看护,又没到入学的年龄,所以幼儿园就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入手,重点分析幼儿园在户外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内容,以及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对幼儿心理状态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到幼儿的需求,以期能够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户外空间,为幼儿创造更加舒适的幼儿园生活环境。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启发
作为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幼儿园还需要在各个方面空间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合孩子成长的需求,尽可能的设计出幼儿需要的活动场所,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幼儿娱乐和玩耍的户外空间。主要就是由于户外空间是幼儿在园中主要的娱乐场所,也是幼儿成长阶段非常需要的娱乐内容,所以幼儿园在针对户外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倍重视。因此本文结合儿童的心理学特点,重点分析幼儿园户外空间的设计,以期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娱乐场所。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与此同时成年人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具现阶段我国心理学家所分析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孩子的幼儿期在3~6岁,这也处于幼儿成长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一般需要在幼儿园中学习。由此可见,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属于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幼儿园中户外空间,是幼儿园所有设施构成的一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在幼儿园中主要的活动都在户外设施中进行。国外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接受户外游戏是最好的一种社会教育方式。同时也有心理学家表示,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眼前能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能够在基础上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园中优秀的户外设计能够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场地,这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园中户外空间的设计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儿童心理学进行设计
据调查和研究显示,幼儿园生活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儿童心理学主要就是针对儿童心理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重点揭示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还有心理状态以及思维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相关学者能够了解到幼儿对于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这样也能够对幼儿园的建设进行辅助,以此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1、划分不同类型的游戏空间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在分析儿童和游戏之间的关系上看,对于游戏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型:游戏可见,儿童在幼儿园中所玩的游戏有着不同的意义,同样的不同的游戏方式对于幼儿产生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还需要重点划分游戏的种类,分区域的为幼儿提供由此场地,这也是户外活动空间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2、关注特殊儿童,给予关怀
很多幼儿园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接收身体上存在残缺的幼儿,这样的幼儿不能够向别的孩子一样游戏和娱乐,同时很多孩子会对这一类特殊儿童出现排除的现象,导致特殊儿童无法融入到集体中。甚至有些肢体上存在残疾的幼儿也无法加入到一些游戏之中。所以幼儿园对于特殊儿童还需要给予更好的爱护,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够帮助特殊儿童走出阴影。由于每一个特殊儿童的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在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儿童的特点,加上比较丰富的色彩和声音,这样能够有效刺激幼儿的神经,保证幼儿能够适当参与到游戏之中。
3、尊重丰富多彩的设计要素
心理学家任务,幼儿的感觉、听觉、注意力和记忆以及思维等在这一阶段会处于快速的发展期,但是各种感官的发展依然依赖的是幼儿的身体机能是否充分敞开,接受刺激。因此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给予幼儿丰富的环境,还需要遵循幼儿的兴趣。(1)利用植物造景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阶段,想要选择植物种类,还需要首先考虑生命力顽强,便于管理的物种,其次才是靠考虑到植物的功能。儿童对于形状奇特,色彩鲜明的植物会产生比较多的兴趣。因此在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如果选择了比较多的植物,会激发幼儿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幼儿在观察植物的形态之后,也能够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这些都是力求为幼儿营造出色彩斑斓的世界,能够满足幼儿的天性和活动需求。(2)多使用游乐器械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但是幼儿阶段也是最短暂的,儿童的心灵和世界永远是最纯洁的圣地。所以幼儿所成长的环境也需要保证幼儿的纯净,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幼儿长久发展。因此机械在孩子的游戏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锻炼和发展幼儿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在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设置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向幼儿提出最新的要求,并且保证幼儿的发展水平之间能够相互符合。只要满足幼儿的各项需求,户外活动空间都能够在根本上推动幼儿的心理发展。但是如果户外活动仅仅限制在秋千和滑梯这种常见的娱乐设施中,幼儿很容易出现乏味的现象。因此在户外活动设计阶段,还需要尽量寻求具有挑战性和选择性的游戏器械,同时需要保证器械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三、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和探讨的内容能够看出,幼儿在幼儿园中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长,甚至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把幼儿长期放在幼儿园,所以幼儿园中的各项设施都和幼儿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能够看出,幼儿成长阶段对于户外娱乐设施的需求量非常大。幼儿的天性就是游戏和玩耍,因此对于幼儿园户外设施的要求也非常高。针对幼儿的心理状态能够看出,对于幼儿园户外活动空间,更多的设计依然需要遵循人性化和科学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户外娱乐空间。因此经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给幼儿园的户外空间设计提供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陈怡,陆敏艳.基于儿童行为心理的幼儿园设计研究——以杭州中泰中心幼儿园为例[J].华中建筑,20xx,07:57-60.
[2]王玮,王喆.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xx,01:9-18.
[3]刘素,齐彤,张妮妮.幼儿园户外游戏场的现状及改进策略——以长春市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04:6-8.
[4]武昕.当谈论为孩子设计空间时,我们谈论的到底是什么?——儿童环境设计与心理学研究[J].住区,20xx,05:30-34.
幼儿心理学论文12
随着 现代 科技的不断 发展 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危机和生活压力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隐患也就如影像随。以下是“幼儿园心理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最令老师头疼和心疼的是孩子们刚刚来到幼儿园的那段日子:他们稚嫩的脸上挂着委屈的泪花,两只手紧紧抓住老师或是一件自己的衣物,努力寻找着依靠,两只单纯的眼睛胆怯怯地望着陌生的同伴。此时的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希望老师做些什么才能放松他们的心情,打开他们的心扉来接受老师和同伴。对于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索着,努力用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实践着,在多次带小班幼儿的过程中积累着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案例:明明前两天来幼儿园表现是最棒的,谁要是哭了,他都会主动去哄。今天早上明明却一返常态,抱着妈妈的腿,嚎啕大哭起来,老师越是表扬他昨天多么棒,他哭的就会越凶,最后老师用劲全身力气把他抱进了活动室。
刚刚踏入幼儿园大门的孩子,面对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承受着一次重大的心理挑战。上述两个案例中幼儿的表现都是在情绪上极为蛮横,看起来不讲道理。我们暂且称它为爆竹式情绪。不同性格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反映的形态也各异。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从感情、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现结合我接待新入园幼儿时遇到的种种现象做简单的分析,共享接待新入园孩子的有效经验。
一、幼儿心理的变化引来身体上的不适
新入园的幼儿容易上火、感冒,身体抵抗能力也差。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我们老师都是备足了开水,并准备多样的零食,满足孩子随时的需要。尽管我们如此精心的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可班内总有不少孩子嘴巴干、嗓子哑、大便干燥,感冒发烧等诸多上火性疾病的发生。今年,我从新生入园的第一天,便调整了教育策略:不仅在生活上细心的照顾,更多的是给予心理的关注。跟孩子第一次见面,蹲下来同孩子交谈喜洋洋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一日的活动更是精心安排,刚从家庭中走出的孩子往往喜欢独自游戏,喜欢自由放松的活动,所以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客厅”、“糕点房”、“手工间”、“图书室”、“娃娃家”、“结构坊”等,每个区域我们尽量给他们提供单独的空间,使他们感觉到这里很安全。孩子们很快被新鲜的环境吸引住了哭声。3岁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根据这一点,我开始带领几个活泼的孩子游戏,我们的笑声吸引来了许多的目光,慢慢儿地,这个游戏的群体越来越大。我们相互摸摸头、亲亲小脸儿,喊喊乳名……就这样孩子们的心理有了安全感,情绪稳定了许多。我开始组织孩子们来喝水、吃早点,逐步将一日生活常规化。孩子们边喝着水边听我的赞许:“豆豆真棒,一杯水咕噜咕噜就跑进了肚里。”“辰辰喝起水来姿势可真漂亮。”“欣欣喝完水变的这么漂亮了,老师喜欢你。”“童童喝水的样子真可爱。”……早点时,把小蛋糕吃成“月亮”,把苹果割成“月亮”分给大家吃……孩子们开心起来,他们愉快的接受着进餐、喝水、洗水、游戏活动,笑容重新回到孩子们的小脸上。正是因为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们才愉快的接受从家庭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度,我班的幼儿上火现象比较少,出勤率也是小班中最高的。通过这些现象,我分析幼儿新入园后容易生病,不仅仅是吃不好、睡不好,更有的是孩子的心理在作怪。
二、幼儿心理的变化引发了爆竹式的情绪变化
新入园的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脾气比较急。这也是因为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心理感觉到陌生,缺乏安全感。这些孩子脾气爆发的场所也有所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幼儿园的乖孩子,家里的小爆竹
幼儿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接纳了老师与同伴,在幼儿园里变的乖巧了许多,不哭也不闹,也会与同伴一起玩耍,却从不愿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有时也会撒娇地趴在老师的腿上,有时也会调皮的跑来拍老师一下……这些都让老师轻轻松了一口气。紧接下来的几天里,类似案例一的事情每天早上都能遇到四、五例,原来我们的孩子把在幼儿园的不满与辛苦带回了家里,把自己所有的不满撒向了家长。如果家长朋友没能意识到这些,误以为孩子任性不听话而训斥孩子,岂不又为孩子的心灵蒙上了阴影?意识到这些,我们班及时召开家长会,同家长朋友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大家恍然大悟。我们商议给孩子发泄情绪的空间和时间,在情感上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已是入园两周后的接待幼儿及家长时间,琦琦妈妈兴奋地跑来说:“我们孩子在家懂事了许多,客人来了都能主动问好,吃饭时帮我们端碗分筷儿,还提醒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安静吃饭。”佳佳奶奶也来报喜:“我们这孩子知道心疼人了,衣服、鞋子要自己穿,我想帮她,她不肯。说‘老师说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喜孩子们爆竹式的情绪被我们感化了。
幼儿因受老师“冷落”,引发爆竹式的情绪
这样的幼儿一般都是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心理比较敏感的孩子。如上述案例二中的明明,来幼儿园的前两天里玩的无忧无虑,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较好的完成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因此得到老师“照顾”比较少。他因自身能力较强,得到老师“抱抱”、“摸摸”的关照少,因此产生了心理上爱的饥渴。敏感的心灵受到冷落,他误以为“哭闹”能引起老师的疼爱与关心,因此他上演了上述案例里的一幕。针对这一情况,我调整了激励机制,给每个孩子以不同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虽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满足了不同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都得到老师的关爱。孩子们心理慢慢儿健康起来。
三、关注特殊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入园危机期
每每接到一批孩子,总有一个或几个特殊的孩子。新学期里又遇到了一个阁阁。阁阁是个精灵聪明的孩子,绝对是智慧型的。新入园的第一天,就用我的手机给妈妈打过两次电话。从早到晚都在重复一句话:“老师,还不到五点吗,妈妈咋还不来接。”老师伸手要抱她,她却固执的推开“老师不用抱,小孩才抱呢”;吃饭时,她一勺也不动,老师要喂她,她害怕地拿过勺子,“老师,我自己会吃。”只好由着她,要不就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大声地哭。午睡时帮她脱鞋子,她特别紧张,几乎是哭着说:“老师,让我自己来。”阁阁终于睡熟了,望着她那委屈的小脸,我心里在深深的自责:亲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让老师亲近?为了不再让阁阁感受太多的情绪波动,我决定远远的关照阁阁,结果出乎所料,阁阁开始主动亲近我。特殊的孩子需要我们做一名特殊的老师。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针对新入园幼儿的心理现象做简单的分析以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们对这一话题更深一步的研究,关注幼儿的心里世界,给孩子们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论文13
幼儿园管理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管理者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遵循学前教育的相应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带领幼儿园全体员工,利用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实现学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运用应用心理学的各种原理和原则,辅助幼儿班级管理,提高幼教老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一、应用心理学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应用心理学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是可以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这些心理活动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要适应学前教育阶段的要求,而学前教育阶段的要求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发展,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应用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任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研究对象和范围较之过去有了较大扩充,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幼儿班级管理方面,应用心理学对教育水平进行测评,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应用心理学与教育结合起来,在幼儿班级管理中运用应用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效辅助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目的。
二、运用应用心理学提升幼儿班级管理能力的策略
1.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做好计划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幼教老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幼教老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制订出符合本班幼儿情况的班级管理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班级管理水平,才能做好幼儿班级管理工作。幼教老师首先要制订出整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和班级管理规划。在保证班级全体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关注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让班级全员都能够在学期末得到进步,保证幼儿的身心均衡发展。幼教老师根据学期工作计划安排班级日常活动。幼儿的天性是玩耍,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好动的特点,设置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交替的方式方法。根据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日常班级活动的设置。遵循幼儿阶段心理特征,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让幼教老师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2.运用心理学原理安排幼儿日常活动
幼儿虽然处于人生经历发展的初期,各种能力尚在建立阶段,但是也具备自己的独特个性,幼教老师须根据学生个性及心理进行日常活动的安排。刚刚进入幼儿园的2.5~3.5岁的孩子,体力有限,活泼好动,学习生活的各种规则尚未建立,幼教老师在日常上下课、睡午觉、用餐等环节可以播放各种音乐,通过一段段不同的有趣的音乐,让孩子们一听就知道下一步该去做什么了,各个生活与学习环节自然过渡,让孩子自己建立生活学习的规律。大一点的孩子,具备一定的规则感,对体育活动、各种运用智力体力的游戏非常喜爱,幼教老师可以多开展户外活动、各种游戏,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设置不同的规则,不断提高游戏难度,甚至让小朋友自己参与游戏设计和规则制定,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对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一定要关注各个年龄层次幼儿的心理状况,根据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设计相应的班级活动,让幼儿在班级活动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且投入进去。
3.创设和谐融洽的幼儿班级环境
幼教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创设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在这样的优质环境中,放下对教师的敬畏,放下对未知的恐惧,全身心投入到班级活动中来。在进行班级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游戏活动,参与到孩子们的讨论中,陪同孩子一起做游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幼教老师除了在活动和教学部分要做好管理工作,在幼儿的生活技能方面也要起到足够的指导作用。幼教老师要真心体贴孩子,注重孩子的生活规律建立。午睡、用餐、去卫生间等各种琐事,都需要幼教老师随时关注。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真心投入班级管理工作,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班级中的孩子们是能够感觉得到的。班级的氛围会和谐、融洽,孩子们理解教师,接受幼教老师的关心,听从幼教老师的安排,感受幼教老师母亲般的关爱。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教师创设了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让班级管理更加便利和高效,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应用心理学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幼教老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虽然琐碎细小,但是细节中透露着伟大,让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做一个有心人,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阶段,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实现学前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谢念湘.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探索:以“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4):101.
幼儿心理学论文14
幼儿心理学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专业性非常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采用正确的幼儿心理学教学策略,建立高效课堂。本文从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出发,探讨出了建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转变教师观念、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旨在提高幼儿心理学课堂效率,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进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学习幼儿心理学正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幼儿心理学的专业性非常强,能为幼儿教育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但是,在中职学校教学实践中,幼儿心理学这门重要的课程却很难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在后期的实习中运用幼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努力寻求出高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影响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教师的心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仍旧以教师为主体,主动权在教师,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传授知识。教师们忽视了学生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们照本宣科地忠于教材教案,缺乏创新,执着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普通高校不断扩招,造成进入职校的学生整体素质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扩招的持续升温,这一趋势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职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学习效率很低。加之对幼儿心理学的陌生,学生们容易对它形成深奥抽象的印象,畏难的情绪下很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而部分学生还会产生抵触心理[1]。
(三)师生互动不强,课堂氛围不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的注意力全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上,常常是老师讲满整整40分钟,学生默不作声40分钟,循环往复,单调乏味,完全没有教学互动。
二、中职校幼儿心理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关于教师的课堂角色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主导者,而新型的高效课堂,则要求教师退回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积极转变旧的观念,与时俱进,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使用各种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注意不断更新教学思路,讲究方式方法,以此来提高教育效果。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运用事例法、案例分析法,盘活教材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初次接触这门学科,难免觉得深奥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尽量将抽象的学术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案例分析理论,这样情景化了的理论才更容易被接受、被吸收[2]。
2.运用游戏法、实验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们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心理学案例,设计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这样可以使课堂的趣味性大大增加,沉闷的课堂也会被打破,在游戏和实验中体会幼儿心理学理论,也让艰涩的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有效。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的极大的变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更直观、更多样地呈现教学内容[3]。利用这些技术,既能有效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和学生抄笔记的时间,将时间都用于尽量多的吸收知识上,又能依托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以它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将抽象的理论设置为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汲取精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
说到底,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着引导、辅助的作用。但是学生们受限于多年来被动地学习习惯,往往不会有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的诱导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因学定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群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同时还可以建立深厚的同窗之谊。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
1.高效的课堂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而这,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来维系。在长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若能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那么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这种氛围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扩大课堂容量,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高效的课堂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来完成,其中就包括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设计。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事例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等等都可以适当地安排在课堂内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4]。
3.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明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教师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严于律己,既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还要注重师德修养,使学生因人格魅力而非教师身份而尊敬老师,进而热爱学习。教师还应该注意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应该自觉地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来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氛围。
三、结束语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广大师生应该共同努力,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引导者的责任,建设高效的幼儿心理学课堂。但是,建设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探究实践,进而实现优质的幼儿心理学教育。
幼儿心理学论文15
摘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区域环境之内,教师需要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作为依据,探索心理学在幼儿日常活动环境中所具有的意义,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对幼儿的一日生活环境进行合理的创设,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学习发展,提升环境创设对于幼儿的作用和价值,让幼儿得到最为优良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心理学;幼儿;环境;创设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域之中,环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依据幼儿的兴趣,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有意义的环境”,它不是一种狭隘的物质环境创设的理解认知,还包涵环境氛围的创设、互动环境的创设、环境材料投放的合理布设、空间合理布局等方面,教师要以心理学为依据,使一日活动区域环境的活动成为幼儿集体活动的补充,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在园课程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人格健全和情感的发展。
一、 认识心理学对幼儿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价值
心理学领域中的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重点研究和探索人与环境之间的共处关系和作用,揭示人与环境共处之下的心理变化规律。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角度,认为环境是变化的,而人可以主观地对环境加以影响和改善,在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中,重点研究人的行为、人的心理、环境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多维的、交互的状态。这个理论可以用于对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创设指导,主要在于关注教师在创设一日活动区域环境时,幼儿的行为、心理变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更好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特征和心理变化状态,关注幼儿在环境创设下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知觉,以适时地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 空间行为理论在幼儿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这一心理学理论重点探索私密性与公共性、个人空间与交往距离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个人在环境中的情感丰富、在个人或群体区域内的人格化防卫行为模式等,充分揭示出空间密度对于幼儿一日活动区域环境中的重要关联性。为此,我们需要以此理论为依据,更好地创设幼儿区域环境:
1. 空间形状创设。园方在进行对幼儿的教导过程中,可以创设角色性的区域空间,在教室中预留一块公共区域,可以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更好地让幼儿发挥主动性。在拥挤的时候,幼儿可以在中心区域等待,以緩解环境拥挤的压力,更好地突破区域环境之间的界限,并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之中,促进幼儿更好地相互交流。
2. 空间私密性创设。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存在自我的秘密,会主动远离他人的视线,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进一步获得对自己情感和行为的感知和认同。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导的过程中可以创设“悄悄话”、“情感小屋”等环境缓冲带,创设出一个围合的空间,以提升幼儿的自我安全感,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3. 空间变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变化和调整,更好地为幼儿创设环境。例如:可以运用墙面装饰作为创意空间,让幼儿展开想象,丰富空间的审美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注意保持一定的透光度,使空间更为流动和丰富。
三、 感知觉理论在幼儿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1. 听觉的良好控制。听觉对于幼儿的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环境中的声音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噪音持续的现象会导致人体的血压升高,产生心理上的压迫感和倦怠感。而舒适的声音则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而,教师需要对环境中的声音进行控制和管理,在一些幼儿个体化学习的环境之中或者是在阅读环境之中,要偏离角色区域,并可以适当投放一些舒缓、流畅的音乐,可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并产生舒适的心理状态,情绪容易安抚。
2. 视觉的搭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空间知觉和颜色知觉较为敏感,依据心理学的理论,色彩的变化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宜的色彩搭配和选择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产生舒适和安定的情绪。而搭配不适宜的色彩,则会产生“色彩污染”,对于幼儿的心理成长不利。
3. 触觉的感知。在幼儿区域活动环境之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提供一些柔性的`材料,使幼儿产生一种舒适的柔和感觉,对幼儿园的环境更加的喜欢,更好地在环境中享受游戏和生活。如:毛绒玩具、毛绒枕头等。
四、 环境超负荷理论在幼儿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依据环境超负荷理论,在幼儿一日活动区域环境内投放的材料要适宜,给幼儿造成合适的、有效的刺激,才能更好地使幼儿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因而,教师在一日活动区域环境创设中投入的材料要保持数量充足,以免幼儿由于环境投放材料不足而出现争夺和攻击的不良行为,以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区域环境内投放材料的新颖性,可以将材料进行适当的重组和再造,给幼儿产生一种新奇的体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进入到积极的区域环境内材料的使用过程之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和良好的行为。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要成为健康、丰富的幼儿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优化创设幼儿一日活动区域内的环境,更好地实现幼儿行为、心理和环境之间的有机融合,生成温暖的、富有激励性和价值性意义的环境,使幼儿在适宜的环境创设条件下,更好地实现与环境的互动,主动、愉悦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区域环境之中,获得快乐的成长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璐瑜轩,王计平.幼儿心理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浙江省宝阳幼儿园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08).
[2]包智博.浅析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xx(04).
【幼儿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心理学论文06-22
关于幼儿心理学的论文07-03
幼儿心理学教育论文06-28
心理学论文08-08
精选心理学论文06-28
心理学论文07-03
心理学的论文08-04
心理学论文05-28
职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堂研究论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