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学设计

时间:2024-06-22 14:36:14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我要投稿

电路教学设计15篇【精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路教学设计15篇【精选】

电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

  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4、 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

  5、 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阐述家庭电路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教材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材首先运用学生已有的串、并联电路的知识,根据家庭电路的特点。指出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图,介绍了什么是零线和火线,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再分别介绍电能表、保险丝、插座的作用、连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关于电能表,说明了其作用和规格。保险丝与生活用电联系很密切,对其原理教材作了说明。教材详细说明了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以及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的道理,使得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教材最后介绍了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的方法,符合生活实际需要,也为第三节安全用电知识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虽然学生对家庭电路有一定的了解,但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家庭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主要采取问答形式教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避免理论化,要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确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1、家庭电路的组成,教学时应先演示示教板,让学生观察任何一个家用电器的通断都不影响其他用电器。或者可以依次通断教室内的各盏电灯,看它对其他电灯有无影响。然后可提问学生: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

  2、在讲述电能表时,应让学生观察表盘上的铭牌,从而计算出电能表允许安装的家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并举出数字实例让学生分析许多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电能表是否能安全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刻的印象。

  3、保险丝的作用和原理在本节课里是重点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1)保险丝的作用,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而超过线路设计的允许值前,能立即自动切断电路,串联在电路中的保险丝就可以起到这种自动切断电路的作用。以保证电路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2)保险丝为什么能在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呢?这是因为选做保险丝的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电阻率大。这样电流通过保险丝时发热多,温度能迅速上升;②熔点低。电流过大,温度上升到熔点时能及时熔断,使电路切断。

  (3)保险丝的实际应用,这里可以简要说明,保险丝越粗,熔断的电流就越大;实际中应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4)保险丝熔断实验,为了使学生对保险丝的作用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可利用示教板演示保险丝的作用。

  4、插座的作用是本节的又一要点时,演示家用电器是怎样插到插座上的。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及家电的金属外壳接地的问题,应该用实物、挂图或幻灯投影片予以具体说明,使学生认识电冰箱、洗衣机等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为什么其电源插头必须使用三脚插头。

电路教学设计2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电子专业和电接触的高频率,在学习基本电路之前让学生学习安全用电,形成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安全用电常识是电工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会安全用电是每个学生的基本任务。

  2、学情分析

  刚入校职校的中职学生普遍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对纯理论的说教不感兴趣,大部分同学不善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他们熟悉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多分析,多表达,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校园安全用电基本常识2.知道排除用电安全隐患的方法3.知道触电后的急救常识【技能目标】

  能排查常见校园危险用电隐患能正确对触电事故做一般急救处理【情感目标】

  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内容】

  1、排除常见校园用电安全隐患

  2、对一般触电事故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难点内容】

  1、对一般触电事故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①、讲授法

  对于安全用电常识部分适当扩展内容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教学

  ②、情景教学法

  以教室、实训室和宿舍为依托模拟危险用电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出危险用电的行为并及时改正。

  2、学法指导

  让学生联系生活,亲自在情境中寻找问题和答案,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学习安全用电知识。

  3、教学手段

  多媒体、事实情景

  三、教学程序

  1、案例引入

  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案例引入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本次大火案例,让学生明确用电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一名电子专业的学生更为重要。

  导入:列举实训操作中安全用电的操作要求?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讲授新课

  ⑴、学生在校园内的用电安全情景演示?教室用电安全?实训室用电安全?宿舍用电安全

  设计意图:以“我们来找茬儿”的小游戏的模式,利用学生情景重现校园内常见的危险用电行为,让学生现场找到错误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这些危险用电行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用电安全的重要性

  ⑵、介绍不同情景的安全用电常识,此过程注意和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相联系。

  1.教室安全用电法则:

  ?不在教室内违规充电?不在教室私自拉接插线板2.实训室安全用电法则

  ?电烙铁冷却后才能放入工具包

  ?应定期检查实训用具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

  ?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新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3.寝室用电安全法则

  ?不要随意更改线路?不使用大功率电器?经常检查电器?养成安全用电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引导、对比分析、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介绍触电急救措施,注意此时需要注明只是理论急救措施,具体操作方法下一次课程中再详细介绍。提醒急救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否者只会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

  3、课堂练习,教学反馈

  投影展示安全用电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练习、总结,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4、小结:简洁、突出本节知识的重点

  5、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扩大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板书设计

  本节的内容根据情节设置逐次给出,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设计意图:节约板面,节省时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

电路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电路图》是浙教版科学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知识的基础。学生只有完成对基本电路的构建,才能从电流,电阻,电压这三个物理量进一步研究电路。 并找出这三个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欧姆定律。本节主要是让学生对电路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内容主要分为电路和电路图两部分。重在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体现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如简单电路的构建,开关的作用,电路的连接,电池的短路,画电路图,电筒的电路图等都充分体现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是教学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整章《电路探秘》的开始,电路对八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相对比较陌生。但是生活生产科技中到处都与电有关,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所以在教学中力图从生活出发,尽量做到生活化和实践性,让学生从实验室最简单的电路元件开始体会电路。初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又好表现,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设计了较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电;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知道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简单电路的连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尝试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设计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生产、科技中电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电的广泛性。体会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电路,理解各电路元件的作用

  2、会画电路图

  难点:在没有老师指引的情况下,学生尝试连接电路,自行分析电路故障并解决问题;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启发诱导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更感性的基础上获得知识。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并联电路示教板

  2、学生分组实验(2人一组):电路板、灯(2个)、开关、导线、干电池(2节)、手电筒

  七、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秦淮河的夜景图。提问:你觉得夜景怎样?美在哪里?【用美丽的夜景导入新课,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电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并能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师生讨论后小结: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新课教学】

  1、电路的组成

  首先教师将让学生作一个“使一盏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合理选择使一盏灯亮起来(其中几组桌上少给了开关,少给了电池,少给了导线)一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一边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讲述开关,导线和电池的作用。然后教师将挑选用到开关盒不用开关都能让灯成功亮起的小组上台演示。教师问:这两种连接方式哪种更合理,为什么?教师将对开关进行“打开”和“合上”的操作,让学生观察电灯的“暗”与“亮”,感受开关的必要性。再进行提问:仔细观察,要使灯泡发光并可以控制,哪些元件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讨论、回答,最后总结引出电源,用电器并最终引出电路的概念。

  板书: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称为电路。

  2、电路的状态

  用多媒体展示通路和开路的动态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状态下,电路有什么特点。通过教师的引路,学生讨论归纳得出: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开路:断开的电路,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接着,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开路?学生讨论归纳得到的原因有:开关打开,接头松脱,接触不良,用电器坏了,导线断了等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问:我们能否将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呢?

  探究活动:用导线将一节干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请学生用手触摸导线。

  教师问:导线是否有发热现象?学生在触摸过程中能感受到导线发热,温度不断上升。学生通过回答“如果时间再长一点会如何呢”这一个问题,能很好的理解短路的概念,并明确短路的危害,同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牢记短路的危害。

  3、画电路图

  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设计的电路画出来,展示给大家看,比一比,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又易懂。学生成果展示,并互相评论。然后教师归纳:实物图比较直观,但画起来太复杂,有些复杂的电路图根本无法表示。所以有必要来学习一下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称电路图。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列举的电路元件符号。接着让学生对照桌子上的实物画出自己设计的电路的电路图。教师展示学生的电路图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并归纳画电路图的注意点:元件分布均匀,位置合理,导线横平竖直呈矩形,使图形美观。

  4、串、并联电路

  在了解了电路和电路图的基础上,教师将引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深一步的探究。提供给学生一下电路元件:2个小灯泡、1个开关、1个电池组、若干根导线。让学生设法把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学生完成后,请两组有代表性的上台演示。学生观察讨论来比较两组的异同。接着,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串、并联的电路实物图。并归纳出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

  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多条。(干路,支路)

  通过串并联的实物图连接方式,要求学生画出串并联的电路图。然后与多媒体展示的串并联电路图进行比较,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交流,反思并改进自己的不足处。做的好的教师给予肯定与表扬。【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5、手电筒电路图

  前面所学的电路图都是实验室中比较简单的电路,在生活中的电路往往会比较复杂,但也存在比较简单的。下面就来探究一下手电筒的电路图。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兴趣并能巩固知识。

  【复习小结】

  今天你收获了多少?

  学生小结。[学生各抒己见,总结有针对性。并能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巩固练习】

  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将探究引向课外,保持探究的连续性。

  【布置作业】

  课后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自己设计一些小电路,画出电路图。

  【板书设计】

  电路的概念: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称为电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电路的状态 开路:断开的电路,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短路:电源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电路图:用元件符号代替实物表示电路的图称电路图。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只有一条。

  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流过的路径有多条。(干路,支路)

电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

  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4. 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

  5. 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阐述家庭电路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教材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材首先运用学生已有的串、并联电路的知识,根据家庭电路的特点.指出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图,介绍了什么是零线和火线,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再分别介绍电能表、保险丝、插座的作用、连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关于电能表,说明了其作用和规格.保险丝与生活用电联系很密切,对其原理教材作了说明.教材详细说明了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以及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的道理,使得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教材最后介绍了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的方法,符合生活实际需要,也为第三节安全用电知识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虽然学生对家庭电路有一定的了解,但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

  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家庭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主要采取问答形式教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避免理论化,要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确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1.家庭电路的组成,教学时应先演示示教板,让学生观察任何一个家用电器的通断都不影响其他用电器.或者可以依次通断教室内的各盏电灯,看它对其他电灯有无影响.然后可提问学生: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

  2.在讲述电能表时,应让学生观察表盘上的铭牌,从而计算出电能表允许安装的家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并举出数字实例让学生分析许多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电能表是否能安全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刻的印象.

  3.保险丝的作用和原理在本节课里是重点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1)保险丝的作用,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而超过线路设计的允许值前,能立即自动切断电路,串联在电路中的保险丝就可以起到这种自动切断电路的作用.以保证电路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2)保险丝为什么能在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呢?这是因为选做保险丝的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电阻率大.这样电流通过保险丝时发热多,温度能迅速上升;②熔点低.电流过大,温度上升到熔点时能及时熔断,使电路切断.

  (3)保险丝的实际应用,这里可以简要说明,保险丝越粗,熔断的电流就越大;实际中应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4)保险丝熔断实验,为了使学生对保险丝的作用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可利用示教板演示保险丝的作用.

  4.插座的作用是本节的又一要点时,演示家用电器是怎样插到插座上的.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及家电的金属外壳接地的问题,应该用实物、挂图或幻灯投影片予以具体说明,使学生认识电冰箱、洗衣机等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为什么其电源插头必须使用三脚插头.

  教学设计示例

  家庭电路

  (一)提问引入:

  (1)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天家里开着电暖器,微波炉也正在工作,突然冰箱启动制冷,结果家里所有电器一下子都停止了工作.有时当你打开台灯准备做功课时,灯泡闪了几下便灭了,但其它电器却仍能正常工作.为什么有时所有电器一起停止工作,而有时某个电器坏了却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呢?

  (2)如果你家中所有的电源插孔都被占满了,但又添置了新电器,怎样做才能使新电器也能工作起来?

  若能准确回答上述问题,则需要知道我们家庭电路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过程

  演示家庭电路组成板.

  (1)进户线.

  进户线有两极,如图1中所示A和B.其中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中的零线一般是接地的,因此零线与大地(地线)之间不存在电压;但火线与零线之间存在220V电压,只是一会儿电流由火线经用电器流入零线,一会儿电流又由零线经用电器流入火线,如此按一定频率变化,即我们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

  为了保证某个电器发生故障后不影响其它电器的工作,各个电器都应是一端接在火线上,另一端接在零线上,即这些电器之间是并联关系,一个支路发生故障其它支路仍能工作,所以台灯坏了,并不会影响电视机等其它电器的工作.

  (2)保险丝(如图1中的D).

  提问:现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各种电器,但我们能否无限制地增加家用电器呢?

  讲解:

  由于各个电器是并联的,同时使用的电器越多,干路(即进户的火线和零线)上的电流就越大.但进户线是有一定规格的,只能允许某个值以下的电流通过,若通过的电流超过此值,就会使电线过热,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生命财产的危险.在火线和零线上分别串入两根保险丝,就可以在电流超过进户线的允许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干路电流,使所有电器停止工作,避免发生火灾,同时提醒用户:你目前同时使用的电器过多了,由此可见,我们在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干路电流的允许值,不能无限制增加同时工作的电器数量.

  提问:保险丝是怎样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的?

  讲解: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大、熔点比较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当干路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发热很快,温度急速上升,到达其熔点时,保险丝熔断,干路就成为断路,支路上一切电器都停止工作.

  因此在供电正常情况下,家中所有电器同时停止工作,往往意味着保险丝熔断了.

  有些用户为了自家用电方便,私自将保险丝换成粗的(允许通过的电流大)或干脆换成铁丝或铜丝,这样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保险丝就不会断了.但这种做法引起的后果是极其危险的,曾经就有这样的事例;干路中电流大到已使火线和零线成为两条火龙,并且沿着各个支路蔓延开去,而保险丝却安然无恙,根本没有切断电源,起到保险的作用.

  (3)插座(见图1中的E)

  提问:既然各个电器都是并联在火线与零线之间,我们怎样才能将电器并联上去呢?

  在我们房间的墙壁上往往有电源插孔(可看教室中的实物)这就是插座(如图2中的甲和乙).插座的每个孔中都有金属片,若插孔是两个孔的,那么其中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接火线,另一个孔中的金属片连零线.当电器的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的金属片与插座的金属片相接触,电器就通上电了.

  对于三孔插座(如图2中的乙),一般孔“2”接火线,孔“3”接零线,孔“1”接地,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插座呢?我们家中的洗衣机、饮水机等电器的外壳本来是与火线绝缘的,但如果天长日久绝缘被破坏,外壳就会与火线相连,人站在地上,人与外壳间会存在电压,此时一触外壳便会触电.若将电器外壳与地线相连,人与外壳间没电压,就安全了.由于上述原因,这种电器的插头是三脚的(如图2中的丙),最上方的一脚接电器外壳,此脚插入插座的孔“1”,外壳便与地线相连了.

  如果多个电器都要用同一个插座,就必须用插座板了(出示实物插座板),这样可以解决多个用电器的用电问题.

  观察打开的插座板,提问:

  ①插座板中哪些地方是导电的、哪些地方是绝缘的?

  ②怎样安装插座板?

  ③安装插座板时一定要注意什么问题?(两根导电的弹簧片间必须绝缘)

  ④插座板外壳上的数字有什么意义?

  (4)照明线路(如图1中的F)

  ①让学生观察线路的接法,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连接?灯和开关的位置能否互换?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明确:灯与开关互换后,即使开关断开,灯也与火线相连,与站在地上的人之间存在电压,人若触摸电的产绝缘处便会发生危险.

  ②让学生课后观察螺口灯与卡口灯的灯泡及灯座,分析它们的工作电路,并说明哪种更安全些?

  (5)电能表(如图1中的C)

  提问:

  ①电能表能否安装在图1的“E”和“F”之间?

  ②某电能表上标有“220V,10A”字样,这是什么意思?

  ③电能表上的“1500r/kWh”字样表示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明确:该字样说明用户用电能1度时,此电能表的转盘会转1500转.

  例题某电器单独工作30分钟的过程中,该电能表的转盘转了500转,则该电器的功率应为多少?可否根据此题设计一个测未知功率电器额定功率的方案?需测哪些数据?

  (6)测电笔.

  讲解:在连接家庭电路时,首先应区分零线和火线.我们可以用测电笔来完成这项工作.

  测电笔的构造如图3所示:由金属笔尖、大电阻、氖管和笔尾金属体依次相连而成.在使用测电笔时,用手捏住笔尾金属体,将笔尖接触进户线,若碰到的是火线,则氖管发光.这是因为火线与人所站的大地之间存在电压,而大电阻和氖管的电阻比人体电阻大很多,所以大部分电压加在了大电阻和氖管上,使氖管发光.若笔尖接触的是零线,氖管就不会发光.

  测电笔分为高压测电笔和低压测电笔,一般一千伏以上的电压称为高压,我们家庭电路的电压属于低压.千万不要用低压测电笔去测高压火线,因为此时人体按比例分得的电压会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

  探究活动

  【课题】

  探究生活用电中的接地方法

  【组织形式】

  个人和学习小组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三相插座如何接地

  地线的接地方法

  2. 图书馆、互联网查找资料

  3. 小组讨论总结

电路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开关可以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知道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合作、勇于创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开关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2.体验包括设计、制作、改进在内的技术与工程活动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选择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小开关,并用它控制电路中电器的工作状态。

  难点: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更加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软木块(橡皮)、图钉、回形针、小灯泡、小灯座、小开关、电池盒、电池、导线、红灯和绿灯。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36插卡式门锁图片。)门锁内的开关可以控制门的打开和关闭,类似的装置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能安全、方便地使用各种电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元件控制着电流的通和断,这个元件就是开关。

  2.提问: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简易电路中,小开关是如何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的`?(预设:通过控制电流的通与断。)

  3.揭题:那么电路中的开关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电路中的开关。(板书:电路中的开关)

  【设计意图】利用开关控制电流的通与断是学生认识电路的重要内容,通过思考开关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来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小开关

  1.提问:(教学提示: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小开关。)这个开关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预设:黄色的支架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银白色的簧片和弹簧夹是金属制成的,支架和弹簧夹连接部分的螺丝钉是铜制成的,红色按键是塑料制成的。)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预设:塑料是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通过;金属(包括铜)是导体,可以让电流通过。]

  2.布置任务:开关的制作材料中既有导体,又有绝缘体,这种结构特点使开关具备控制电流通和断的功能。接下来我们就把小开关连接到电路中,观察它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与断的。(教学提示:给每组分发导线、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和小灯座。)

  3.小结:按下开关按键,开关的两个金属触点相触,电路接通,用电器工作;松开按键,开关的两个金属触点分离,电路断开,用电器不工作。

  探索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开关

  1.过渡:开关有控制电流通与断的作用,那么,不同用电器的开关都一样吗?(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37电磁炉、电风扇和电灯的图片。)

  2.提问:大家会使用这三种用电器吗?它们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预设:用手指轻轻触摸电磁炉的开关就可以打开或关闭电磁炉;旋转电风扇上的旋钮开关就可以启动或关闭电风扇;按压电灯开关两端,就能打开或关闭电灯。)

  3.讲解:不同用电器有不同类型的开关,图片中电磁炉的开关是触摸式的,电风扇的开关是旋钮式的,电灯的开关是按压式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开关的工作方式。(教学提示:出示“常见的开关”资料。)

  4.小结:除了生活中常见的按压式开关、触摸式开关和旋钮式开关,还有很多在特殊电路中使用的开关,如空气开关、遥控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等。(教学提示:出示对应开关图片。)

  探索三:做个回形针开关

  1.过渡:认识了那么多种开关,接下来,我们来尝试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小开关。

  2.活动:给每个小组分发1块小木板、1枚回形针和2枚图钉,指导学生按照教材P37图文步骤制作回形针开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小开关,指导学生将观察点从开关本身转移到简易电路中去。通过介绍多种开关,拓展学生对开关种类和样式的认识,激发学生观察并思考生活中更多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的通与断的。最后指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回形针开关,并完成一个包含开关在内的简易电路的连接,这实际上是学生对电路概念和电路通与断原理的立体呈现。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过渡:学会了制作简易小开关,我们就能控制一个简易电路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开关常常能控制几个电路,例如红绿灯电路。(教学提示:出示红绿灯图片。)

  2.提问:大家猜测一下,红绿灯电路中的开关是怎么控制红灯和绿灯的亮与灭的呢?(预设:红绿灯电路中有两个开关,分别控制红灯和绿灯的亮与灭;红绿灯电路中只有一个开关,当开关转到一个位置时,接通红灯,转到另一个位置时,接通绿灯。)

  3.布置任务:我们来尝试制作用一个开关控制红绿灯的模型电路吧!(教学提示: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材料,并出示制作步骤,指导学生分工完成制作。)

  4.拓展:如果想在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中间再亮起一盏黄灯,应该怎么办?请大家课后自行设计。完成设计的同学可以找老师领取材料进行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学生熟悉的红绿灯模型,帮助学生应用学到的电路概念和导体、绝缘体知识,体验科技制作和工程实践的魅力,感受科学技术应用与创造对生活的帮助。

  教学反思

  开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和使用到,但他们可能并没有关注过开关的原理,更不会知道如何制作开关。所以,本课先引导学生观察电路中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通断的。学生在多次按动开关和观察小灯泡的亮与灭的过程中,会对开关的工作方式产生一定的认识。再介绍各种类型的开关,拓展学生对开关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小开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作用的理解。拓展活动有一定困难,教师需巡回指导或在制作前播放演示视频。

电路教学设计6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实验器材

  电池两节,小灯泡两个,开关三个,导线若干

  (三)实验过程

  1.课前复习

  首先带领学生对电路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的'并联电路?让学生回忆上节课老师通过演示进行的串并联电路的实验。

  2.进行实验

  实验电路图

  串联电路实验电路图

  并联电路实验电路图

  实验步骤:

  (1)、检查器材

  (2)、按照合理的位置摆放器材

  (3)、根据电路图按照顺序连接电路

  (4)、检查所连接的电路

  (5)、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明亮情况

  (6)、记录实验情况

  (7)、整理试验台,把实验器材回归原位

  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按照电路图给的顺序连接

  (2)、为避免连接错误,连接电路时最好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

  (3)、并联电路连接时最好先连好一个完整的支路,再把另一个支路并联到第一个支路上

  (4)、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5)、实验结束时一定不要忘了整理器材

  4.实验小结

  各个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5.布置作业

  (1)、填写实验手册

  (2)、会画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图

  反思:略

电路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主要教学内容

  1.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2.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3.家庭电路等常见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针对两个暗箱进行演示实验。

  2、探究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请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出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的电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对两个暗箱的连接情况作出猜想。

  学生互相讨论并试着连接。将成功的.电路连接在导引卡上用电路实物图表示出来。

  用实物投影交流探究结果。

  对照电路图教师介绍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并联电路中干路、支路的区别。

  提问:通过探究,你现在是否能分析判断出暗箱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师指出: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都可以实现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因此要区分两个暗箱的连接方式,还必须对两个电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反思:利用暗箱引入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原因的合理猜想会使接下来的探究事半功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用电路图直观地表示电路的连接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借助电路图介绍概念,直观形象。通过学生的思考,对探究结果是否能解决“暗箱问题”做出评价。

  介绍两种连接方法的电路图。

  3、比较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究活动:

  (1)去掉一只灯泡是否会影响其它灯的工作?

  提问: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2)开关位置的改变能否改变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对探究过程作出简单评价。

  提问:通过比较,请归纳出造成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判断:

  a)教室中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理由是什么?

  路灯是怎样连接的?理由是什么?

  b)节日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

  c)冰箱的压缩机和灯泡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反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比较。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再现课的开始教师的实验过程,判断出暗箱的内部连接方式,又一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利用刚分析出的两种电路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使学到的知识立即得到反馈。

  利用教师提供的表格将实验现象有序地记录下来,有助于比较得出结论,同时也让学生得到方法的引导和借鉴。比较归纳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电路教学设计8

  【教材简析】

  《电器出故障了》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4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经常要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面对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思路,要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本课的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如何解决无法点亮小灯泡的真实问题,探寻解决方法。具体来说,学生将经历分析电路出故障的原因,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并想办法排除电路的故障,最终解决电路的问题,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真实任务驱动,经历科学实践活动,迁移应用电路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电路概念的全面理解与认识。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电路一定是由电池、用电器和导线连接在一起组成闭合回路,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学生对电池、导线、小灯泡的'结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了,学生知道通过检查电路连接情况去排除故障,也知道要去检查电路中各个电器元件是否能正常工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科学探究目标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并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根据科学原理,通过改造简易电路能够制作出“电路检测器”。

  初步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器元件的故障,并想办法排除故障。

  难点:让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组2~3个小灯泡、导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小灯泡、没有剥皮的导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1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教师谈话:在连接电路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是电路的什么地方出故障了,电路会出什么故障呢?用什么方法去排除这个故障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二、探索

  活动一: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分析电路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教师出示“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提问:“电路可能出现什么故障了?”然后各小组开始讨论,请学生把想法填写在表格中。

  2.开展全班讨论,收集学生的想法。

  电路故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连接的问题,另一类是某个部件出故障了,比如小灯泡的灯丝断了。学生可能首先想到的办法是检查电路:看看电池盒两端弹簧夹上的导线有没有夹紧?电池是否放好了?小灯泡拧紧了吗?如果连接没有问题,而小灯泡仍然不亮,就会进一步考虑是某个元件出了问题。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活动二:做个电路检测器

  学生列举出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这里学生将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电路,就是做一个“电路检测器”,体验科学的检测手段将使我们更为迅速地解决问题。

  教师发给学生实验材料,指导学生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按照教科书上的方法,先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能正常工作:把两个检测头(也就是原来连接开关两边的导线头)接触一下,看看小灯泡是否亮起来。重点提示学生不能用我们的检测器检测家里用电器的电路。

  活动三: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1.发给每组有故障的电路,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2.请每组先预测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再检测,并试着排除故障。

  3.请学生一边检测,一边把检测的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6页的“电路故障检测记录表”中。

  三、研讨

  1.教师组织各个小组轮流汇报检测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小组检测出电路的哪一部分出故障了?怎么知道它有故障的?用什么办法排除的?

  2.加强用电安全教育。

  教师再次强调: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易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四、全课总结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第1课的“关于电的知识”班级记录表,组织全班同学一起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哪些关于电的知识?解决了哪个以前不知道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

  【板书设计】

  电路出故障了

  合理猜测

  小灯泡坏了

  灯座松了,没有连上电路检测器→排除故障→小灯泡被点亮

  电池没电了

  导线坏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219710067945本课的《学生活动手册》共一项内容,帮助学生检测电路故障时记录检测项目、有无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学生首先讨论每一种故障的检测方法,再开始测试,记录测试结果,最后讨论排除故障的方法。

电路教学设计9

  一、教学任务分析

  拓展型课程中的“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基础型课程中部分电路的延伸,是“电路”一章中的核心知识。内容不仅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压及电动势等物理量,还通过对电池供电原理以及非静电力做功等内容的详细介绍,突出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涉及到的新概念较多并且抽象,如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外电阻、内电阻等等,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均有一定的难度。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实验获取数据的能力,还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处理数据的理性分析能力。

  让学生感受电池,制作水果电池,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对电池认识的神秘感,甚至给学生一个发明创造的欲望,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经历。

  本节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整合,探究活动的科学设计,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电动势及内阻概念,知道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经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化学电池结构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3)观看“神六”、“核电站”等图片,领略我国电能领域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激发爱国主义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电动势概念的建立,探究电源内阻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电源有内阻以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电压、电流传感器、DIS数据采集器等,水果及铜丝、锌丝等。

  2.信息技术:自制FLASH课件。

  3.使用教材:上海市现行高级中学课本《物理》拓展型课程I第二册(试用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设计思路

  在“电源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节电学内容的教学中,通常我们的教学设计是根据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内容按次序而进行的。在教学内容上,从非静电力做功引入电动势的概念,强调电动势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在实验得到电源的内外电压之和为电源电动势的基础上,借助欧姆定律,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在教学次序上,先电源电动势,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认知水平,学生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也不会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对“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节内容研究后,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设计出两个双循环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双循环针对电动势而言。电动势的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考虑到电动势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难的。在电动势教学的第一循环中,仅仅指出电源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它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出来。在第二循环中,指出它是表征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电源电动势和电路断开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有相同的大小和单位,但他们的物理含义不同。

  第二个双循环针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而言。在第一循环中,通过多组电流、电阻的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电源有内阻,并进一步得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先将电源的表征量都研究好,待所有概念都解决后,再去研究电路中电流所遵循的规律,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二循环中,先以作业形式给学生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从能量角度对电源的研究。

  考虑到本节课的探究方法与课本中的不同,我们在作业中编排了题目“简述课本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学习到另一种经典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探究电动势与电源内、外电压的关系而得出闭合定律欧姆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一循环的学习,课题名称定为“电源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时间为1课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回顾历史、引入课题

  视频:神舟6号遨游太空。让学生思考电池翼板的作用。

  图片:科学家伽伐尼。介绍伽法尼发现电的过程。

  图片:科学家伏打照片。介绍伏打及伏打电池,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伏打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物:不同类型化学电池。解剖化学电池内部结构,指出废旧电池给人体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制作:自制水果电池。在不同水果中插入锌丝和铜丝,并测量其两丝间的电压。

  图片:核电站、三峡。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发展情况。

  (二)探究──建构概念、建立规律

  探究一:影响端电压的因素

  师:下面我们以干电池为例来研究电源。如图1是由干电池、电阻箱组成一个电路。为了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先介绍两个概念。我们把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端电压”;电源外部所接的电阻称为“外电阻”。图1电路中电源的端电压也就是外电阻上的电压。

  师:请大家按图1连接电路,测量电源的'端电压,完成下表,并讲一讲你的发现。

  电阻箱电阻R

  断路

  电源端电压U

  生:我们发现外电阻R越大,电源端电压U越大,说明端电压与外电阻有关。

  生:不同的电源在外电阻相同的情况下U是不同的,说明端电压还与电源有关。

  生:电路断开时的端电压仅由电源本身决定。

  师:电路断开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由电源本身决定的,即:不同的电池,在电路断开时,维持两节间电压的本领是不同的。为了描述电源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动势用符号是E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

  师:请大家测量课桌上干电池的电动势。

  探究二:闭合电路的电流

  师: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如果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是已知的,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呢?凭你的知识、经验、智慧或灵感,猜测一下。

  生:我的猜测是:I=E/R

  师:这样的猜测对不对呢?电池的电动势刚才大家已经测量过,下面请大家再测量一下,不同外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完成下表,最后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电阻箱电阻R

  电路中电流I

  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流I

  师:那么,电流与电动势和外电阻之间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再猜测一下。

  生:分母再大一点就行了,我的猜测是,可能是电源内部有电阻。

  师:假设你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不妨将电源内部的电阻叫内阻,用r表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可写成:I=E/(R+r)。现在请大家利用实验数据,根据你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一起来找一找r的大小,然后看一看在误差范围内,上述关系是否成立。

  生:我将每一组数据代入I=E/(R+r),通过计算的发现,每一次求出的r都在2.3欧姆左右,说明电源存在内阻的假设是成立的,并且电路中的电流应该满足I=E/(R+r)。

  生:我是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先画出I-R图像,发现图线是曲线,后来将I=E/(R+r)写成R=E/I-r形式,看出电阻R与电流倒数1/I成线性关系。如果I=E/(R+r)成立,那么,通过实验数据画出的R-1/I图像应该是直线,结果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2所示,这就说明了关系式I=E/(R+r)是正确的,而图线的截距为-2.344,说明电源的内阻为2.334欧姆。

  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I=E/(R+r)是成立的结论,而且利用图像还得到了电源的内阻。

  师:I=E/(R+r)这个规律最早是由欧姆发现的,为了区别在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我们将它叫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之所以称为“闭合电路”,是因为I=E/(R+r)涉及到由电源、电阻等整个闭合的电路。而初中学习欧姆定律I=U/R只涉及到整个电路中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将I=U/R又叫做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三)应用──联系实际、解释实验

  题目:探究实验表明,闭合电路中的外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电源的端电压越大。请解释之。

  解答: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可知,当外电阻R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I必将变小;将I=E/(R+r)代入到U=IR得,U=E/(1+r/R),所以,当外电阻R变大时,电源的端电压U变大。

  九、作业设计

  本节课在作业设计上,力求使作业能够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环境,甚至跳出物理学科本位,同时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电子为什么能在电源的内部从正极运动到负极?

  自主学习: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开阔视野:简述课本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

  拓展研究:课堂实验数据的再研究。

  (1)画出U-R、I-R、U-I图像,并用相关理论对图像进行分析。

  (2)假设E、r未知,利用实验数据如何计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等。

  关注生活:查看手机电池上的说明,指出个参数的意义及提出注意事项的理由。

  联系实际: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用水果电池?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十、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得到电源电动势、电流以及外电阻的实验数据后,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位已自学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同学说,电流等于电动势与外电阻的比值。课后我和该同学交谈后发现,学生并不是为了配合我的教学设计而故意讲错的,而是他将以前自学过的知识忘了。通过这次交谈,我对意义建构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们的理念,即物理课堂应该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而掌握知识的场所。

  目前,大家对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较为重视,改革的力度也较大,但在作业方面改革步伐却是缓慢的。对作业功能的定位很少研究;在教学五环节中布置作业所用的时间是最短的;作业的来源单一,很多时候就是课本或练习册中的几道练习题;题目通常也侧重于理论研究,通过演绎、推理来完成。本节课试图在作业的布置上做一些改革的尝试。努力使作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环境,甚至跳出物理学科本位。作业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查漏补缺,而且具有承上启下、新旧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功能。如作业中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再处理,不仅将课堂的研究引向深入,还为以后“内电阻与电动势的测定”的实验教学打下了伏笔;再如通过作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用1课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电源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二个循环的学习。另外,自主学习有时是需要引导的,由于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了有关电源内部电荷运动的FLASH动画,所以学生课后的自学就变得有趣、轻松和高效,对“电源内部电荷运动原因是由于电荷受到了非静电力的作用”的理解也较为深刻。

电路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熟练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新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探究结论的正确性不做评价。新教材更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

  实验仪器: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等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激智启疑

  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联电路电流值之间什么关系呢?

  安排学生可以先初步实验,并先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什么关系。

  二、开放思想、大胆猜想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猜想:

  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小组4: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靠近电源两极比较大,中间比较小。因为我们的两只灯泡一开始靠近负极的比较亮,把它们互换位置后,靠近正极的又比较亮。

  同学们一下子提出这么多的猜想,哪种猜想正确呢?实验是检验对否的最好方法。

  三、设计方案、合作交流

  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甲灯之间的电流;②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的电流;②电灯甲和电灯乙之间的电流;③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通过讨论,大多数组认为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下面电路图中的A、B、C点)

  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选定的三个点,有的组认为同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有的组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可能有误差,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的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不同。

  师生讨论交流,结论就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

  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中,并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记下来。

  试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五、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师:请大家分别分析一下实验数据,然后作出结论。

  生: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多数同学的实验做得最准,向你们的大胆猜测和成功的验证表示祝贺!其他同学的敢于猜想,敢于发表意见,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的猜测和实验,我们来猜测和探究并联电路电流之间的关系。(重复以上五个教学程序)

  生: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板书)

  师:同学们,我们再想一想我们的实验中还有哪些问题存在?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或要吸取的教训,好不好?

  (课件展示)

  ①实验设计中有没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妥善之处呢?

  ②操作中易出现什么问题或故障呢?(提示:小灯泡是否都发光?电流表是否正确接入?读数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③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呢?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数据?

  教师提出:换用不同的灯泡再做实验或者把三个、四个灯泡串联起来,多测几个点的电流,看一看各点的电流是否都相等?

  经过同学们的多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板书)

  六、评估交流、总结反思

  本节课通过情景设置、启智置疑;开放思想、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合作交流;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辨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总结反思,探究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对于本节课,大家还存在什么疑问和还想知道的问题呢?

  有的学生提出:既然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同,为什么两个灯泡的亮度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提出:用同样的电源,分别接上两个不同的灯泡时,为什么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以肯定,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学生在课下继续交流探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探究这些问题。

  本节课目的明确,安排合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探究过程极为重视,对学生活动极为重视,这些都是探究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个重要的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我还复习了如何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另外我还知道,猜想并不可靠,必须通过实验来证实。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

  2、写出本节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五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电路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科学思想。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学会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2.能进行两个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串、并联电路计算中公式的选择。

  三课前准备

  电池组、开关、导线、电流表、定值电阻等。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2.新课引入

  演示:(1)将一个电阻接入电路,读出电流表示数

  (2)将两个电阻接入电路,读出电流变示数

  现象:一个电阻和两个电阻电流表示数一样,效果相同

  阅读课本p93问题与思考,解释什么叫做等效电阻

  1.串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

  推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

  例题1:把一个4Ω的电阻R1和一个5Ω的电阻R2串联在电路中,如图12-7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这个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大?

  2.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规律:

  推论: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

  练习课本p96例题2,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五课堂总结:

  1.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1-6题。

电路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学生们认识了电、电流、电路之后,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2.能力目标

  〔1〕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情感目标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分析、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事先测试会亮。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

  2.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引入,了解电路

  1.展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

  2.课件展示电流在电路的流动情况。

  1.说出电流在这个电路是怎样流动的。

  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口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电线、电灯,又回到电池的负极。

  二、探究活动: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 为每组的提供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

  2.引导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

  〔2〕展示台出示灯泡不会亮的电路,: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3.投影出示故障的六种可能:1、电池2、电线3、电灯4、灯座5、电池盒6、电路连接

  1. 学生自己找出来故障。

  2.分析故障原因。

  3.分析猜想:电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4.整理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记录分析和猜想。

  问题的出现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讨论。

  三、探究活动: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有什么办法知道电路中哪里出了故障?

  板书:检测法 替换法

  2.引导:如何检测电路连接是否有问题呢?

  3.提示:检测器必须保证有用,即小灯泡会亮。

  4. 深入各组指导

  5. 课件提示: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1.思考讨论

  2.根据信封中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电路检测器。

  3.全班交流制作方法

  4.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5. 小组讨论检测的方法及步骤。

  6. 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7. 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法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后形成。

  安全用电教育。

  总结

  1.电路可能会出现哪些故障?

  2.怎样检测电路中的故障?

  思考讨论。

  巩固运用

电路教学设计13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电流和电路》,结合我校“五一一五”有效课堂模式,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电学已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流电路》这一章的学习为后续课程中《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内容中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也为接下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及电流的测量等知识做好铺垫,总之,本节内容的学习是整个电学部分的基本功。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第一次认识电学物理量---电流、第一次连接电路、第一次画电路图,学习过程中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因此,不论是从知识结构的衔接上,还是学生自身发展上看,本节内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画电路图,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学会总结规律

  针对以上情感目标,我制定如下知识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了解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

  3、通过动手实验,认识通路、断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4、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掌握按实物电路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的方法。

  结合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我确定如下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路图可以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表达出来。

  3、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第一次连接电路,第一次画电路图,不容易正确、规范的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因此,学会根据实物图画对应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 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1、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情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内容,老师坚决不插手,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老师坚决不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由我想说变成我要说,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对电流电路的认识,让学生直接连接电路,通过用电器能否正常工作理解电流的意义,总结电路的组成,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2、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探究法、阅读指导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已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自我总结和展示的能力还需有所提升。

  2、学习方法

  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提供

  1、操作、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做到胆大心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逐步完善自己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以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自主阅读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高声朗读,明确目标

  用多媒体将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俗话说,没有目标就像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没有方向。我想,在教学上也是如此,只有先将要达成的目标展示给学生,他才不会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准确的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试想: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学生会想到如果没有电,我们的城市一片漆黑、工厂不能正常运行,电饭锅不能煮饭,不能上网查阅资料,不能接打手机……)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情景入手,既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过渡到课题,又能体现出物理学是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第三环节:分组实验,认识电路

  1、设计活动:

  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警示“!”,教师进行强调。

  学生活动:

  1、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2、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如何才能使它们各自工作起来

  3、每组一个同学不重复的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师活动:

  1、教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2、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时候小灯泡会发光,电动机会转动,电铃会响?

  得出结论: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就要有电流流经用电器。

  设计意图:

  开放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认识电流

  设计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电流的形成

  学生活动:

  1、观看多媒体课件

  2、小组交流讨论电流形成的原因

  3、小组代表展示总结电流形成的原因并进行板书

  4、阅读课本了解电流的方向

  教师活动:

  1、播放课件

  2、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

  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求教师重视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消化,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学生记住教师提供的结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体系理解电流形成的.原因,逐步完善学生自学的能力。

  3、电路的构成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问题展示出来

  问题展示:

  1、什么是电源?什么是用电器?

  2、电路包含哪些部分?

  3、电路中什么时候有电流?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并就纠正学生表达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设计意图: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源、用电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自身认知体系发展的差异,学生就有学得会和学不会的问题,教师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环节:你追我赶,美观作图

  设计活动:

  学生利用课本上的原件符号,记录下小灯泡发光时的电路图,每组评选出一张最美观大方的电路图,奖励大熊印章一枚,并总结出什么样的电路图最美观,得出画电路图的规则。

  设计意图: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通过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养成你追我赶、你好我学的学习习惯,同时也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完成电路图。

  第四环节:尝试探究、认识三路

  学生利用每个小组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连接教材上演示实验电路图,感知通路、断路及短路。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连接电路,分析通路、断路及短路的原因,利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这三种电路。

  教师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三种电路。(比如将电流比喻成道路上行走的人流)

  设计意图:

  实际上,学生并不是完全按照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去接受新知识的。一切新刺激都必须作用于个体原有的认知系统,个体接受的新知识必然要经过自己的改造,不仅要改造新的对象,而且要改造自身固有的认知系统。在反复改造的过程中才能发展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要多扮演学生的朋友、顾问和指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仅仅充当传道者或现成真理的提供者。

  第五环节:归纳小结,能力提升

  设计活动:

  提出问题: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组员可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自我展示,提升学生想说敢说的能力,通过自己的表达,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流电路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二、电路的组成

  1、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2、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

  1、电路中有电源2、电路闭合

  三、电路图

  1、常见的元件符号

  2、电路图的连接规则:

  ①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②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③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④按顺序从正极依次画到负极,或从负极依次画到正极

  四、通路、断路、短路

  1、通路:正常连接、用电器能正常工作的电路

  2、断路:电路中某处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和用电池两端连接起来的电路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

  六、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如下思想:首先,全体性。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实践性。提供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小组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往必能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以上教学设计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电路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电路的概念;用替换法、检查法或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来检查电路出故障的原因。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出故障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有根据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查故障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池、电池盒、灯座、电灯泡、不同颜色的电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提问:谁能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会亮起来?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2.小结: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3.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4.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板书:电路出故障了。)

  二、分析故障原因

  1.电路出了故障,说明灯泡中没有电流通过。哪一部分出了故障,使电流中断,灯泡不亮呢?(生讨论后汇报。)

  2.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找出了这么多可能存在的故障,但这些毕竟还是我们的.猜测。那我们怎样才能确切地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呢?

  三、制作电路检测器

  1.(课件出示万用表。)电工师傅就是用万用表来检测电路的,这种工具我们也称它为电路检测器。今天咱们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利用它就可以查出故障的电路了。瞧,这就是我们要制作的电路检测器。

  2.咱们亲手制作电路检测器,怎么样?(学生制作电路检测器。)

  四、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1.我们该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师演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不亮,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提问:如果电路检测器不灵怎么办?为什么先要把检测头接触一下呢?检测仅仅做一次就够吗?为什么要重复检测呢?

  2.整理实验方法(课件出示):

  A.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碰一下,看检测器的灯泡是不是发光。

  B.把可能出故障的元件串到电路里,看检测器的灯泡是否发光。

  C.重复检测一次。

  3.接下来的任务是用刚才的方法查出电路出故障的地方。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设置了一个有故障的电路,你们能用电路检测器把故障找出来吗?(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A.小组内要分工合作,尽量放低声音。

  B.边实验边记录。

  C.把检测出来的故障元件放在1号袋中,然后在材料盒中换取好的元件。

  D.重新连接电路,排除故障,使故障电路中的灯泡亮起来。灯泡亮起来,说明你已经排除故障,成功了。(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4.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电路中有几处故障,是在什么地方出的故障呢?

  (生汇报。)

  五、课堂总结

  (略。)

电路教学设计15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作用,有初步的安全用电常识;

  (2)了解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的方法;

  (3)了解三线插头与漏电保护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认识家庭电路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二 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三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各部分功能。

  四 课堂准备

  家庭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保险丝、试电笔

  教学设计

  一 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家庭电路的图片,然后依次点击墙上的三个开关,提出以下问题:

  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伏?所需要的电能是怎样来的?

  2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连接的呢?

  二 教学互动: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1)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家庭电路组成部分,一一介绍各部件的名称。然后出示家庭电路示教板,让学生逐一说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并演示各部分的功能。

  (2)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原件,做出自我介绍:

  进户线:是家庭电路的电源。有零线和火线两根。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火线和大地之间也有220伏的电压;零线和大地之间没有电压。

  电能表:显示用户一定时间消耗的电能。

  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保险盒:如果电流过大,或出现短路现象,就会自动切断电路。 电灯:用电器,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和它串联的用电器。

  (3)教师补充说明:

  A保险丝熔点低(可以把相同粗细的保险丝和铁丝放在火上烤,保险丝会熔断),当电流过大时就会熔断,“牺牲自己,保全别人。”

  B而空气开关,使用方便,而且“在保护别人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

  C保险丝和开关都要接在火线上(并通过作图说明原因。)

  火线

  零线

  2试电笔

  作用:判断火线和零线。

  使用方法:手指按住笔卡,笔尖接触被测导线,如果为火线,氖管就会发光,如果是零线,就不会发光。但手指千万不能碰笔尖。 (边讲解边示范,并让学生练习使用)

  测电笔构造:有大约一百万欧姆电阻,导致电流很小。 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1) 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同是漏电反差不同,让学生明白家用电器接地线的原因:

  使用电器金属外壳接地,万一用电器外壳和火线之间绝缘皮破损,电流就会流入大地,不会伤害人;

  漏电保护器:

  有些总开关带有漏电保护器,如果不小心接触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它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保护作用。

  三 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电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电路教学设计12-19

电路教学设计07-12

电路教学设计06-21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12-15

电路教学设计【推荐】02-22

【热】电路教学设计02-22

【精】电路教学设计02-28

电路教学设计【荐】02-14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07-02

家庭电路的教学设计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