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论文

时间:2024-06-23 08:50:29 心理学 我要投稿

幼儿心理学论文(精选)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心理学论文(精选)

幼儿心理学论文1

  一、重视课本理论知识,重视课外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专院校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教会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幼儿教学活动,做到充分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幼儿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做到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幼儿学习和指导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依赖、相互共存。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还伴有一定的枯燥性。作为学生很难运用抽象、形象的思维来理解这门学科,所以,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对于一些死记理论知识的学生又无法做到用理论知识联系和指导实际,所以,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学无所用的错误想法。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责任和目标。只有建立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才能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好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盲目灌输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途径进行展现,改变生硬的知识为灵活生动的图片、动画、影片等。通过对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死板的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探知和求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参阅已集成的资源库,借鉴和创新,实现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资源的互通与共享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模式,推动着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优化过程。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借鉴优秀教学的案例,吸取他人教学模式的经验,通过网络的共享与利用,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丰富性。

  四、创设真实情景,充分运用情景模式加强学生的深刻记忆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论、方法,通过研究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规律设计指导幼儿活动,从而有效地实施幼儿教育活动。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综合性与交叉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学内容,发挥自身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真实的互动教学情景,通过各种情景的互动模拟,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度,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他人心理的能力。通过各种实际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记忆,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各种先进教育手段为媒介,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准则,通过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幼儿心理学论文2

  一、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现状

  1、授课教师缺乏专业知识背景

  《幼儿心理学》授课教师大多的学历背景是学前教育学或者是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的教师缺乏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在讲解一些心理学专业知识点时难以深入展开;而心理学的教师对于幼儿园的了解又甚少,对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环节了解不足,不能对学生在幼儿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良好的指导。

  2、课堂教学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比较抽象,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学生做笔记、勾重点,在课后死记硬背,是不能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的,那就更谈不上应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不适应,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觉得课堂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理论与实际脱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还是一群刚从高中毕业的孩子,他们对于幼儿和心理学都很陌生,加之教师采用单一授课的方式,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实践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只会让学生得出学习《幼儿心理学》没用这样的想法,最后只能是了无兴趣的学习,勉强应付考试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也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达不到幼儿园对于人才的要求。

  二、如何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

  针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为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专业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1、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进步的职业,原地踏步就意味着退步。作为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所以想要教好《幼儿心理学》这门课程,教师更是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多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素养,借助各种机会深入幼儿园教学一线,观察和了解幼儿、幼儿教师以及幼儿园,搜集和整理典型案例,运用心理学的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

  2、结合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幼儿心理变化的原因,掌握各年龄段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应的教育训练措施,为幼儿教育提供科学的心理学依据,解决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来看,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不是知识的堆砌。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所教理论,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把理论与学生未来的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理论与课堂联系在一起,增强该课程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对话法。师生之间就学习内容展开对话,在交流、讨论和释义中,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和应用的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的困惑,提升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国外各领域的教学实践中已运用多年,被公认为是理论与实际结合最紧密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方法。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根据案例合理地组织学生讨论,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教师带领学生重复心理学中的经典实验,共同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法是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性较高,既可以丰富教学形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幼儿心理学的兴趣,直观的感受心理学。

  三、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1、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类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陌生,想要学好《幼儿心理学》这门陌生而理论性又很强的课程,单靠课堂上大量的灌输抽象的心理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只会让学生感到厌烦、排斥。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努力简化抽象的心理学理论,不能为教而教,要争取做到为理解而教,课堂讲授“要求甚解”。在教授过程当中,对于课本中一些抽象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可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具体化,让教材中的理论更易于理解,更有利于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对《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并不是一味的反对识记,一些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也是需要记忆的,只是需要通过理解来掌握,而不是机械识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心理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字面中所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间的联系,达到对概念或原理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2、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幼儿心理学》中的一些概念、理论,如只依靠教师的口头讲授,学生可能只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对实质性的内容掌握的模棱两可,流于表面。想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心理,必须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理论必须要为实践服务,学习《幼儿心理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指导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实践可以让学生较早的进入角色,把在实践中观察到的情况带回课堂,通过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和解决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如幼儿园课程观摩、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学以致用。通过实践,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学前教育,加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感性认识。学生也可在实践过程中,选取一两个幼儿作为特定观察对象,对儿童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更好的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在实践中,学生还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获得理性认识,激发自我意识,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幼儿心理学论文3

  幼儿心理学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专业性非常强。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采用正确的幼儿心理学教学策略,建立高效课堂。本文从影响高效课堂的因素出发,探讨出了建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转变教师观念、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旨在提高幼儿心理学课堂效率,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进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学习幼儿心理学正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幼儿心理学的专业性非常强,能为幼儿教育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也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但是,在中职学校教学实践中,幼儿心理学这门重要的课程却很难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在后期的实习中运用幼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努力寻求出高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影响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教学观念保守、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教师的心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仍旧以教师为主体,主动权在教师,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传授知识。教师们忽视了学生才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们照本宣科地忠于教材教案,缺乏创新,执着于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无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普通高校不断扩招,造成进入职校的学生整体素质降低的趋势,且随着扩招的持续升温,这一趋势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职校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学习效率很低。加之对幼儿心理学的陌生,学生们容易对它形成深奥抽象的印象,畏难的情绪下很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而部分学生还会产生抵触心理[1]。

  (三)师生互动不强,课堂氛围不活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的注意力全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上,常常是老师讲满整整40分钟,学生默不作声40分钟,循环往复,单调乏味,完全没有教学互动。

  二、中职校幼儿心理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关于教师的课堂角色问题,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主导者,而新型的高效课堂,则要求教师退回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积极转变旧的观念,与时俱进,将学生视作课堂的主体,使用各种有效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们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注意不断更新教学思路,讲究方式方法,以此来提高教育效果。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运用事例法、案例分析法,盘活教材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初次接触这门学科,难免觉得深奥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尽量将抽象的学术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结合案例分析理论,这样情景化了的理论才更容易被接受、被吸收[2]。

  2.运用游戏法、实验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们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心理学案例,设计出一些操作性强的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其中,这样可以使课堂的趣味性大大增加,沉闷的课堂也会被打破,在游戏和实验中体会幼儿心理学理论,也让艰涩的学习过程变得简单有效。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程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的极大的变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配备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更直观、更多样地呈现教学内容[3]。利用这些技术,既能有效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和学生抄笔记的时间,将时间都用于尽量多的吸收知识上,又能依托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以它作为自主学习的工具,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将抽象的理论设置为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汲取精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4.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

  说到底,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着引导、辅助的作用。但是学生们受限于多年来被动地学习习惯,往往不会有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的诱导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做到“因学定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群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同时还可以建立深厚的同窗之谊。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

  1.高效的课堂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而这,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来维系。在长期的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若能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那么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这种氛围下,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2.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扩大课堂容量,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高效的课堂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来完成,其中就包括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设计。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事例法、案例分析法、游戏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等等都可以适当地安排在课堂内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4]。

  3.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明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教师们应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严于律己,既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还要注重师德修养,使学生因人格魅力而非教师身份而尊敬老师,进而热爱学习。教师还应该注意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应该自觉地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来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氛围。

  三、结束语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因此广大师生应该共同努力,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担负起引导者的责任,建设高效的幼儿心理学课堂。但是,建设高效课堂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探究实践,进而实现优质的幼儿心理学教育。

幼儿心理学论文4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的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研究积极的心理品质,如对美的感受力、爱的能力、宽容等;研究积极的组织环境,建立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管理视角。

  一、建设幼儿园积极的工作环境

  在任何一个组织内,人是根本,是最宝贵的资源。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是在社会、组织、家庭等系统中体现的,同时亦受其影响。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担负着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重任,其根本任务就是教师在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幼儿的活动。良好的校园秩序、积极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师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关于上班迟到的问题,各幼儿园在制度里都有扣罚奖金的规定,如果园长每天在大门口亲自记录并监督实施,那么对迟到扣钱习以为常的员工不仅没有重视反而会产生倦怠心理。而有的幼儿园,对于偶尔迟到现象,领导不会当面批评,但老师自己都会感觉不好意思。――这就是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更多的是通过激励、消退的方法提高人们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创设积极的工作环境会对管理产生正面影响,因此,管理者必须放弃以训斥、命令、控制为标志的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宽容、信任、激励、欣赏、支持等人本化管理手段,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具有生气、灵性、活力的地方。

  二、培养教职工积极的心理品质

  爱、爱学习、创造力、工作能力等都是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幸福感,是人得以健康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例如,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给老师留有发挥的空间,鼓励教师的生成课程,并以“自我挂牌”、“自我展示”等不同方法将自己的教学成果主动与大家交流分享,让教师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通过增加工作中积极体验的次数,提高了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培养和锻炼教职工积极的心理品质:

  1 建立积极的认知图式:培养教职工积极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准确科学的'进行归因,学会辩证地看待挫折;

  2 形成积极的情绪品质:引导教职工形成合理需求,学会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

  3 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这包括教职工家庭内外的支持和幼儿家长的支持以及其他支持;

  4 尝试积极的行为转变:帮助教职工确立转变的信念,体验积极的转变行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

  积极心理学为幼儿园管理注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管理中要以教职工为主体,努力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促使教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肯定和发挥,最终实现人的最高价值,从而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幼儿心理学论文5

  幼儿园管理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管理者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遵循学前教育的相应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带领幼儿园全体员工,利用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实现学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活动。运用应用心理学的各种原理和原则,辅助幼儿班级管理,提高幼教老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一、应用心理学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应用心理学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是可以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以及这些心理活动产生和变化的规律。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要适应学前教育阶段的要求,而学前教育阶段的要求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革新发展,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相关要求,应用心理学在教育方面的任务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研究对象和范围较之过去有了较大扩充,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幼儿班级管理方面,应用心理学对教育水平进行测评,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将应用心理学与教育结合起来,在幼儿班级管理中运用应用心理学知识,能够有效辅助学前教育,实现学前教育目的。

  二、运用应用心理学提升幼儿班级管理能力的策略

  1.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做好计划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只有充分了解了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幼教老师才能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幼教老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制订出符合本班幼儿情况的班级管理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自身班级管理水平,才能做好幼儿班级管理工作。幼教老师首先要制订出整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和班级管理规划。在保证班级全体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关注每一位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让班级全员都能够在学期末得到进步,保证幼儿的身心均衡发展。幼教老师根据学期工作计划安排班级日常活动。幼儿的天性是玩耍,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好动的特点,设置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交替的方式方法。根据幼儿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日常班级活动的设置。遵循幼儿阶段心理特征,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让幼教老师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2.运用心理学原理安排幼儿日常活动

  幼儿虽然处于人生经历发展的初期,各种能力尚在建立阶段,但是也具备自己的独特个性,幼教老师须根据学生个性及心理进行日常活动的安排。刚刚进入幼儿园的2.5~3.5岁的孩子,体力有限,活泼好动,学习生活的各种规则尚未建立,幼教老师在日常上下课、睡午觉、用餐等环节可以播放各种音乐,通过一段段不同的有趣的音乐,让孩子们一听就知道下一步该去做什么了,各个生活与学习环节自然过渡,让孩子自己建立生活学习的规律。大一点的孩子,具备一定的规则感,对体育活动、各种运用智力体力的游戏非常喜爱,幼教老师可以多开展户外活动、各种游戏,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设置不同的规则,不断提高游戏难度,甚至让小朋友自己参与游戏设计和规则制定,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对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一定要关注各个年龄层次幼儿的心理状况,根据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设计相应的班级活动,让幼儿在班级活动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且投入进去。

  3.创设和谐融洽的幼儿班级环境

  幼教老师进行班级管理工作,需要创设和谐、融洽的.班级环境,要做到热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在这样的优质环境中,放下对教师的敬畏,放下对未知的恐惧,全身心投入到班级活动中来。在进行班级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游戏活动,参与到孩子们的讨论中,陪同孩子一起做游戏,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幼教老师除了在活动和教学部分要做好管理工作,在幼儿的生活技能方面也要起到足够的指导作用。幼教老师要真心体贴孩子,注重孩子的生活规律建立。午睡、用餐、去卫生间等各种琐事,都需要幼教老师随时关注。当教师全身心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真心投入班级管理工作,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班级中的孩子们是能够感觉得到的。班级的氛围会和谐、融洽,孩子们理解教师,接受幼教老师的关心,听从幼教老师的安排,感受幼教老师母亲般的关爱。从应用心理学的角度,教师创设了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让班级管理更加便利和高效,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将应用心理学应用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幼教老师的班级管理能力,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虽然琐碎细小,但是细节中透露着伟大,让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做一个有心人,全身心投入幼教工作,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阶段,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帮助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实现学前教育的目的,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谢念湘.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探索:以“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4):101.

幼儿心理学论文6

  【摘 要】幼儿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就业需要出发,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受挫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责任重大。“幼儿心理学”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应通过潜心探索与实践,引领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调整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从业素质,能够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幼儿心理状态,筛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构建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教育措施。为此,我们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的《幼儿心理学》教材全书内容调整为四部分: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教学中以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为基础,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幼儿心理理论知识,包括幼儿生理机制等生理心理学知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等发展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幼儿方法等教育心理学知识,明确幼儿知、情、意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特点。以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的教学,探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儿童智力早期开发、0~3岁亲子教育等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新理论、新成果,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为教学重点,着力研讨幼儿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心理问题破解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学学法

  长期以来,“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习惯于教师口头讲述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机械接收,影响了学科理论对学生将来工作的有效指导。现代教育理念和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学实践性的特殊关注,要求我们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包括:

  ①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验参与相结合。“幼儿心理学”的许多内容概念性、理论性强,如果仅凭教师讲授,学生可能只是识记了一些心理学条文,而对其实质模棱两可。对此我们应将实验引入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深化对原理的理解。

  ②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在讲授“幼儿心理学”新知识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学习提纲,将学生编排成学习小组,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内在的认知。

  ③更多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有效解决了“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难点。

  ④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知识和原理,指导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要使学生早日进入角色,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比如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心理问题模拟、去幼儿园见习后写相关心理观察报告等方式,表现学科知识对职业岗位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幼儿受挫教育意义

  受挫能力就是一个人能够承受挫折的能力。现在家庭和社会为孩子提供越来越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心理素质也很脆弱,受挫能力不高。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即将升入小学,面对全新的一个学习生活天地,我为孩子们脆弱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倍感堪忧。

  我们教育学生要清楚地知道,幼儿学前班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无论生活中或在幼儿园学习中,都避免不了遇到挫折。幼儿受挫能力的教育目的有两方面,一是为了使幼儿心理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和生活上去面对挫折;二是在遇到挫折时学会用积极心态去应付,尽快走出逆境。通过这两方面培养目的,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幼儿受挫能力培养的'研究,运用有效的培养方法,对幼儿进行抗挫折磨练进行模拟分析。科学的提高幼儿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方法的知识,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接受挫折教育最佳时期。由于幼儿的抗挫能力高低,是直接影响幼儿成长主要因素之一。

  四、创新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检测是中职“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评价机制是提高“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该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让学生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评价语言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针对性,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自信,从不同的角度督促学生,给学生一双发现、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艺术工程。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职业要求出发,多动脑、多探究,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心理学”学习中积极开展探究与实践,以个性的张扬促进自己潜能的释放,进而推动自身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甘素冰。幼儿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J]。广西教育,20xx(6)

幼儿心理学论文7

  一、幼儿钢琴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想要提高幼儿钢琴教学的质量,就要从现在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做出合理的调整。现阶段的幼儿钢琴教学问题,大多数的问题原因都是教师不能够很好的了解幼儿期学生心理,单方面的重视教学,不能与学生做到有效地互动。影响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学说,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幼儿钢琴教师可以更加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学习特征,通过这些特点来进行儿童教学,设计出更加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心理学,才能够使得日常的钢琴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钢琴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教师加强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更加了解幼儿学习时的心理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幼儿钢琴的教学水平,幼儿教师应当注意到教育心理学与日常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

  1、培养幼儿学习钢琴音乐的兴趣

  现代教学最常用的说法就是“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用让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感兴趣,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开展,尤其对与幼儿学生,只有提起他们的兴趣,才能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教育心理学最认可的方法就是通过兴趣来推动人的学习,并且为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持力。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幼儿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钢琴练习中,讲述不同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学生在学习认识曲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乐符的形状,通过乐符的排列的不同来讲述不同的故事,这样能够通过新奇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用故事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曲谱。良好的兴趣培养可以显著提高幼儿钢琴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榜样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说幼儿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外界的肯定,并且他们会为了肯定做出很大努力,这个时候如果一个孩子获得教师的表扬,他会做的更加优秀,而且其他孩子也会消防他的行为来获得肯定。在幼儿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样方法,不是采取批评教育,而是表扬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也不能不管不问,这时候的孩子好坏观念分辨弱,很容易把一些有不好的习惯的孩子当成榜样来学习,教师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对榜样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钢琴的知识与经验积累需要长期的练习,这样的枯燥工作需要强大意志力的支持,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而且,教育心理学认为,幼儿时期的良好习惯最易养成,并且可以跟随人的一生,加强学生的意志培养对孩子发展影响深刻。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孩子意志力的养成。

  三、结语

  幼儿钢琴教学与教育心理学有密切联系,幼儿的钢琴教学想要取得显著效果,就要要求幼儿教师掌握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努力促进孩子钢琴水平的提高,推动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学论文8

  随着 现代 科技的不断 发展 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危机和生活压力带来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隐患也就如影像随。以下是“幼儿园心理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最令老师头疼和心疼的是孩子们刚刚来到幼儿园的那段日子:他们稚嫩的脸上挂着委屈的泪花,两只手紧紧抓住老师或是一件自己的衣物,努力寻找着依靠,两只单纯的眼睛胆怯怯地望着陌生的同伴。此时的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希望老师做些什么才能放松他们的心情,打开他们的心扉来接受老师和同伴。对于这些问题我一直在思索着,努力用幼儿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实践着,在多次带小班幼儿的过程中积累着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案例:明明前两天来幼儿园表现是最棒的,谁要是哭了,他都会主动去哄。今天早上明明却一返常态,抱着妈妈的腿,嚎啕大哭起来,老师越是表扬他昨天多么棒,他哭的就会越凶,最后老师用劲全身力气把他抱进了活动室。

  刚刚踏入幼儿园大门的孩子,面对着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承受着一次重大的心理挑战。上述两个案例中幼儿的表现都是在情绪上极为蛮横,看起来不讲道理。我们暂且称它为爆竹式情绪。不同性格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反映的形态也各异。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从感情、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境,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现结合我接待新入园幼儿时遇到的种种现象做简单的分析,共享接待新入园孩子的有效经验。

  一、幼儿心理的变化引来身体上的不适

  新入园的幼儿容易上火、感冒,身体抵抗能力也差。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因此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我们老师都是备足了开水,并准备多样的零食,满足孩子随时的需要。尽管我们如此精心的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可班内总有不少孩子嘴巴干、嗓子哑、大便干燥,感冒发烧等诸多上火性疾病的发生。今年,我从新生入园的第一天,便调整了教育策略:不仅在生活上细心的照顾,更多的是给予心理的关注。跟孩子第一次见面,蹲下来同孩子交谈喜洋洋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一日的活动更是精心安排,刚从家庭中走出的孩子往往喜欢独自游戏,喜欢自由放松的活动,所以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客厅”、“糕点房”、“手工间”、“图书室”、“娃娃家”、“结构坊”等,每个区域我们尽量给他们提供单独的空间,使他们感觉到这里很安全。孩子们很快被新鲜的.环境吸引住了哭声。3岁多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根据这一点,我开始带领几个活泼的孩子游戏,我们的笑声吸引来了许多的目光,慢慢儿地,这个游戏的群体越来越大。我们相互摸摸头、亲亲小脸儿,喊喊乳名……就这样孩子们的心理有了安全感,情绪稳定了许多。我开始组织孩子们来喝水、吃早点,逐步将一日生活常规化。孩子们边喝着水边听我的赞许:“豆豆真棒,一杯水咕噜咕噜就跑进了肚里。”“辰辰喝起水来姿势可真漂亮。”“欣欣喝完水变的这么漂亮了,老师喜欢你。”“童童喝水的样子真可爱。”……早点时,把小蛋糕吃成“月亮”,把苹果割成“月亮”分给大家吃……孩子们开心起来,他们愉快的接受着进餐、喝水、洗水、游戏活动,笑容重新回到孩子们的小脸上。正是因为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们才愉快的接受从家庭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度,我班的幼儿上火现象比较少,出勤率也是小班中最高的。通过这些现象,我分析幼儿新入园后容易生病,不仅仅是吃不好、睡不好,更有的是孩子的心理在作怪。

  二、幼儿心理的变化引发了爆竹式的情绪变化

  新入园的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脾气比较急。这也是因为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心理感觉到陌生,缺乏安全感。这些孩子脾气爆发的场所也有所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幼儿园的乖孩子,家里的小爆竹

  幼儿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接纳了老师与同伴,在幼儿园里变的乖巧了许多,不哭也不闹,也会与同伴一起玩耍,却从不愿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有时也会撒娇地趴在老师的腿上,有时也会调皮的跑来拍老师一下……这些都让老师轻轻松了一口气。紧接下来的几天里,类似案例一的事情每天早上都能遇到四、五例,原来我们的孩子把在幼儿园的不满与辛苦带回了家里,把自己所有的不满撒向了家长。如果家长朋友没能意识到这些,误以为孩子任性不听话而训斥孩子,岂不又为孩子的心灵蒙上了阴影?意识到这些,我们班及时召开家长会,同家长朋友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大家恍然大悟。我们商议给孩子发泄情绪的空间和时间,在情感上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已是入园两周后的接待幼儿及家长时间,琦琦妈妈兴奋地跑来说:“我们孩子在家懂事了许多,客人来了都能主动问好,吃饭时帮我们端碗分筷儿,还提醒我们不能大声说话,要安静吃饭。”佳佳奶奶也来报喜:“我们这孩子知道心疼人了,衣服、鞋子要自己穿,我想帮她,她不肯。说‘老师说了,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欣喜孩子们爆竹式的情绪被我们感化了。

  幼儿因受老师“冷落”,引发爆竹式的情绪

  这样的幼儿一般都是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心理比较敏感的孩子。如上述案例二中的明明,来幼儿园的前两天里玩的无忧无虑,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较好的完成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因此得到老师“照顾”比较少。他因自身能力较强,得到老师“抱抱”、“摸摸”的关照少,因此产生了心理上爱的饥渴。敏感的心灵受到冷落,他误以为“哭闹”能引起老师的疼爱与关心,因此他上演了上述案例里的一幕。针对这一情况,我调整了激励机制,给每个孩子以不同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虽大大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满足了不同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都得到老师的关爱。孩子们心理慢慢儿健康起来。

  三、关注特殊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入园危机期

  每每接到一批孩子,总有一个或几个特殊的孩子。新学期里又遇到了一个阁阁。阁阁是个精灵聪明的孩子,绝对是智慧型的。新入园的第一天,就用我的手机给妈妈打过两次电话。从早到晚都在重复一句话:“老师,还不到五点吗,妈妈咋还不来接。”老师伸手要抱她,她却固执的推开“老师不用抱,小孩才抱呢”;吃饭时,她一勺也不动,老师要喂她,她害怕地拿过勺子,“老师,我自己会吃。”只好由着她,要不就会引起很大的反响——大声地哭。午睡时帮她脱鞋子,她特别紧张,几乎是哭着说:“老师,让我自己来。”阁阁终于睡熟了,望着她那委屈的小脸,我心里在深深的自责:亲爱的孩子,你为什么不让老师亲近?为了不再让阁阁感受太多的情绪波动,我决定远远的关照阁阁,结果出乎所料,阁阁开始主动亲近我。特殊的孩子需要我们做一名特殊的老师。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心理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针对新入园幼儿的心理现象做简单的分析以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们对这一话题更深一步的研究,关注幼儿的心里世界,给孩子们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论文9

  摘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区域环境之内,教师需要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作为依据,探索心理学在幼儿日常活动环境中所具有的意义,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对幼儿的一日生活环境进行合理的创设,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学习发展,提升环境创设对于幼儿的作用和价值,让幼儿得到最为优良的成长环境。

  关键词:心理学;幼儿;环境;创设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域之中,环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元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依据幼儿的兴趣,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有意义的环境”,它不是一种狭隘的物质环境创设的理解认知,还包涵环境氛围的创设、互动环境的创设、环境材料投放的合理布设、空间合理布局等方面,教师要以心理学为依据,使一日活动区域环境的活动成为幼儿集体活动的补充,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在园课程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的人格健全和情感的发展。

  一、 认识心理学对幼儿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价值

  心理学领域中的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重点研究和探索人与环境之间的共处关系和作用,揭示人与环境共处之下的心理变化规律。在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角度,认为环境是变化的,而人可以主观地对环境加以影响和改善,在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中,重点研究人的行为、人的心理、环境三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多维的、交互的.状态。这个理论可以用于对幼儿在幼儿园环境中的创设指导,主要在于关注教师在创设一日活动区域环境时,幼儿的行为、心理变化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更好地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特征和心理变化状态,关注幼儿在环境创设下的视觉、嗅觉、听觉等感知觉,以适时地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 空间行为理论在幼儿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这一心理学理论重点探索私密性与公共性、个人空间与交往距离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个人在环境中的情感丰富、在个人或群体区域内的人格化防卫行为模式等,充分揭示出空间密度对于幼儿一日活动区域环境中的重要关联性。为此,我们需要以此理论为依据,更好地创设幼儿区域环境:

  1. 空间形状创设。园方在进行对幼儿的教导过程中,可以创设角色性的区域空间,在教室中预留一块公共区域,可以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更好地让幼儿发挥主动性。在拥挤的时候,幼儿可以在中心区域等待,以緩解环境拥挤的压力,更好地突破区域环境之间的界限,并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之中,促进幼儿更好地相互交流。

  2. 空间私密性创设。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存在自我的秘密,会主动远离他人的视线,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进一步获得对自己情感和行为的感知和认同。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导的过程中可以创设“悄悄话”、“情感小屋”等环境缓冲带,创设出一个围合的空间,以提升幼儿的自我安全感,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3. 空间变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变化和调整,更好地为幼儿创设环境。例如:可以运用墙面装饰作为创意空间,让幼儿展开想象,丰富空间的审美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并注意保持一定的透光度,使空间更为流动和丰富。

  三、 感知觉理论在幼儿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1. 听觉的良好控制。听觉对于幼儿的成长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环境中的声音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噪音持续的现象会导致人体的血压升高,产生心理上的压迫感和倦怠感。而舒适的声音则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而,教师需要对环境中的声音进行控制和管理,在一些幼儿个体化学习的环境之中或者是在阅读环境之中,要偏离角色区域,并可以适当投放一些舒缓、流畅的音乐,可以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并产生舒适的心理状态,情绪容易安抚。

  2. 视觉的搭配。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空间知觉和颜色知觉较为敏感,依据心理学的理论,色彩的变化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宜的色彩搭配和选择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产生舒适和安定的情绪。而搭配不适宜的色彩,则会产生“色彩污染”,对于幼儿的心理成长不利。

  3. 触觉的感知。在幼儿区域活动环境之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提供一些柔性的材料,使幼儿产生一种舒适的柔和感觉,对幼儿园的环境更加的喜欢,更好地在环境中享受游戏和生活。如:毛绒玩具、毛绒枕头等。

  四、 环境超负荷理论在幼儿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依据环境超负荷理论,在幼儿一日活动区域环境内投放的材料要适宜,给幼儿造成合适的、有效的刺激,才能更好地使幼儿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因而,教师在一日活动区域环境创设中投入的材料要保持数量充足,以免幼儿由于环境投放材料不足而出现争夺和攻击的不良行为,以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区域环境内投放材料的新颖性,可以将材料进行适当的重组和再造,给幼儿产生一种新奇的体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进入到积极的区域环境内材料的使用过程之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和良好的行为。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要成为健康、丰富的幼儿成长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优化创设幼儿一日活动区域内的环境,更好地实现幼儿行为、心理和环境之间的有机融合,生成温暖的、富有激励性和价值性意义的环境,使幼儿在适宜的环境创设条件下,更好地实现与环境的互动,主动、愉悦地融入幼儿一日活动区域环境之中,获得快乐的成长体验。

  参考文献:

  [1]王璐瑜轩,王计平.幼儿心理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以浙江省宝阳幼儿园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08).

  [2]包智博.浅析环境心理学理论在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xx(04).

幼儿心理学论文10

  摘 要:幼儿的发育成长是世界关注的重点,如何从小培养其综合能力,提高日后的社会竞争力是幼儿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阐述了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探讨了观察法在幼儿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幼儿心理学;意义;观察法

  一、问题的提出

  曾经有个幼儿教师,她非常爱小孩,而且很有亲和力,她所在的班级中所有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她,能够比较好地听从她的命令。但有次组织活动,她让所有的小朋友拉成一个圈做游戏,小朋友都将手伸向了老师,而没有人愿意去拉其他小朋友的手,在他们看来,拉老师的手才最好。此次的经历让她深深明白,幼儿的心理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将幼儿的心理琢磨透,就无法真正地与他们的心连在一起。

  二、学习幼儿心理的意义

  幼儿处于对世界认知的萌芽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人对其影响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其性格、价值观念的形成,而走进幼儿的心理,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思维、行为等是对其教育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其心理的研究。

  1.学习幼儿心理能够准确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

  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否科学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其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幼儿时期的儿童独特又有趣,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新鲜的、好奇的,往往提出的问题出其不意,回答问话也千差万别。而且在他们世界里对好坏、善恶无确切的认识,爱人云亦云。而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可以了解其想法,从而形成正确的儿童观。

  2.学习幼儿心理有助于促进幼儿教育工作

  幼儿教育工作是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基础上的,开展课堂的内容、组织的活动等均应以幼儿心理为指导。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不能过多地要求其进行合作性活动,可通过活动进行引导和培养,使他们建立起互助合作关系。

  3.学习幼儿心理有利于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从多年的工作中可以发现,生活在和谐、愉悦、鼓励性环境中的儿童性格一般比较开朗,心理素质比较好,而生活在吵闹、沉闷、打击性环境中的儿童性格比较孤僻,而且不合群,自信度低。因此,学习幼儿心理,能够为其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并能通过相关游戏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应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而观察法是最基础的研究方法,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进行研究,进而了解差异,得出结论。观察法的实施有多种方式,每种方法都能够针对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1.日记法

  纵观历史,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最初的研究基础都是通过记录日记而形成的,比如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就是通过日记记录他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的身心发展和各种刺激反应,最后完成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作为研究工作者的我们同样可以利用日记的方式,以某一位儿童为研究对象,记录其每日的情况,比如做游戏时的反应、课堂和课后的情绪变化、对每个问题的回答等。但由于此种方法只针对某一位儿童,因此缺乏普遍性,笔者认为可对研究中选取的几名典型对象进行同步研究,后联合所有收集的资料进行归拢、分析、总结,进而得出适合广大儿童的结论。

  2.现场记录法

  此种方式是现场记录儿童在相关试验活动中的反应和相应行为,收集资料后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可通过现场描述、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比如有的学者通过录音,对儿童的语言、词语进行分类,最后得出儿童语言发展模式。本文以3个小朋友课余表现为例,A走到图书角,看到B、C已在,A未说话,而B对A说:“来和我们一起看吧。”A点点头,看A坐下,C凑过去,A挪了挪,最后起身走了。从这段记录中可以看出,A比较胆怯,不善于与人交往,害怕别人接近,存在排斥的心理,但不存在敌意,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多给予关心,鼓励其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3.抽样法

  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行为表现复杂多样,并且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全天候地进行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往往是难以做到的,而抽样法能够在多时段、多地点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帕顿就是利用在规定的游戏时间里,异常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再根据儿童参与程度和游戏类型进行分类,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后,得出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喜欢单独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到平行游戏,再发展到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我们可设计如下表格进行记录:

  4.典型事件记录法

  此种观察法是指以特定的某种事件为研究点,记录不同儿童的表现,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出现可研究的事件便可做记录,主要关注点是儿童对事件的反应、处理和看待等。比如有学者通过观察儿童在争执事件中的表现,分别记录争执者姓名、性别、年龄、争执事件、争执背景、争执内容、争执行为、争执结果等,发现儿童争执时间维持短,男性多于女性,争执年龄在3岁以下,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争执逐渐减少,争执的原因往往是对物品的占有,而在争执过程中一般是年幼的被迫服从或年长的自动退出。我们在研究中可以通过以下表格进行记录:

  5.行为记录法

  此种方法主要是记录被试者的行为频率,并做出相应的检核,一般在记录前规定好相应的行为然后再进行记录,在规定的时间里计算其发生的频率或检查其是否具有某种行为的能力。比如记录儿童在一节课时间内的发言、提问、窃窃私语、坐立不安、爱动、视线漂泊不定等行为,从这些行为中可以分析出哪些小朋友上课认真,学习效率比较高,哪些小朋友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同时还可从其视线变化中得知注意力是否集中。再如通过要求儿童完成某种行为,检查其行为能力,笔者的一次经验是要求学生制作不同的图像卡片,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让被试者描述,并让其列举出生活实例,由此可判断儿童对形状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幼儿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0-15.

  [2]刘懿,徐旭荣.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巧用.中等职业教育,20xx,8(20):37-38.

  [3]潘庆戎,白丽辉.幼儿心理学.河海大学出版社,20xx:25-30.

幼儿心理学论文11

  一、关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管理成效的一些建议

  (一)坚持“以师为本”的原则,实行规范化、民主化的管理

  幼儿园全体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参与者。在传统的教师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管理,常常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出现反感、厌弃的管理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随着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而且对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集中体现在要求实现管理的规范性和民主性,要求管理的公开、透明,渴望参与到管理中来。这就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在教师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估等的制度上,在保证规范化的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的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使教师能够感受到这种民主的氛围,更加会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管理中来。

  (二)最大程度满足教师的需求,做到以情动人

  管理在民主化的同时,也要有人情味。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认真了解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随时掌握教师的心理动态和需求,在教师工作和生活种遇到困难和不如意时,要主动进行开导和关心,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客服这些困难。解决好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比如:工资待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等问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更好的投入到自我完善和教学中来。

  (三)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真诚相待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和冲突,教师之间的相处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积极帮助教师进行心理的疏导,引导他们真正学会包容和体谅,学会进行换位思考,树立积极阳光、乐观向上的心态,把同事视为朋友、亲人,真诚得对待每一位身边同事的。举例说明,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将幼儿园的老师当成是圆周,自己则是圆心,如果没有了圆周,只有一个圆心是无法画成圆形。由此,园长要尊重并且信任自己的.职员,改善态度。定期与幼儿园的老师谈心,采用建设性或征求性的口吻,比如:这件事这样处理是否可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让幼儿园的老师可以感受到尊重和信任的感觉。对管理方法进行改进,由小事做起,细细推敲。有一次,在组织某活动时,通知内容有一项内容:“要求:所有教职工必须在八点前到XX地方集合。”在发通知之前,领导人员认为这种是命令式的强制性的感觉,于是将“要求:……”改成“温馨揭示:请各位于……”,这样一点小小的改动可以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果然,老师们都觉得这样的做法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所以,多一点点真诚的关怀,多一点点相互的尊重,自然会带来管理效果的改变。

  二、结语

  人本主义心理学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实践证明,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于改善幼儿园教师管理也有一定的启示。幼儿园管理者只有真正贯彻“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才能有效实现幼儿园管理的工作目标。

幼儿心理学论文12

  [提要]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身体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应该看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同等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案例一:某3岁儿童事事要如他的意,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父母、爷爷、奶奶没有办法,只好依着他。

  案例:在室内游戏时,欣欣不玩游戏,自己坐着,这时成成用积木搭 了一座小桥 ,欣欣过来一把将桥推倒,成成哭了。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的自我保护更是十分重要。

  一、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的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

  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得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得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得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得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2、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是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带班的老师恐怕会有这样得经验,利用一些休息时间,老师们会在班上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的更加缺少自信,更加的内向,不爱交谈,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谈话,而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3、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

  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

  (2)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我曾经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刚进门,朋友就热烈地招待我,这时我发现朋友家的一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图书,我的朋友示意"问阿姨好!"可孩子没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图书,朋友将音量提高"乐乐,问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头,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却感到不满意:"乐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下次你再不懂礼貌,我以后就再也不买书给你看!"孩子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书,先前专注的神情换作沮丧。显而易见,再这个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从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其结果不但会给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而且会干扰了幼儿精神生命的正常发展。这就是要求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4、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1、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2、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3、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人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许多著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2]。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4、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从小不要当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易患上神经质,凡事战战兢兢。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在参与"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笑对人生","天塌下来当被盖",这种良好的个性,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M)。华文出版社。20xx.49页。

  2、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M)。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xx.25页。

  3、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M)。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xx.137页。

  注释:

  [1]童庆炳。现代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8).38页。

  [2]张博。幼儿心理学(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354页

幼儿心理学论文13

  摘要:学前教育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增加其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幼儿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快的适应生活环境。幼儿学前教育的优劣将为其终生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素质教育从幼儿抓起,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差异性最为突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故而幼儿园教育在追求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的是幼儿心智与心理方面的发展。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今天,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这一点,系统把握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身心发展;差异性;心理学

  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既能开发幼儿在学习方面的潜能,又能提高其对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日后其对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学前教育,既是为促进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又是一项保障并且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期是成长最迅速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探讨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对以后个人综合能力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针对幼儿以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对其进行辅助性教育的一门学科。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如下:

  一、 发展心理是基础

  其一,幼儿心理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和环境是最为关键的两大要素。遗传是幼儿个体发展的起源,决定幼儿心理发展次序,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环境则影响遗传潜能的发挥,良好的环境可以发掘人的潜质,不良的环境可能会遏制甚至破坏幼儿心智的正常发展。其二,幼儿自身的成长也影响教育在其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只有在成长期间对幼儿进行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其三,幼儿的心理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此外,教育对不同个体的作用效果也受其个性的影响。

  二、教育心理是根据

  教育过程既是教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初等课程的设置、游戏的安排以及语言的交流和课堂气氛的调节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发展。只有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和原理,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智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是目的

  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最终的目的是在教育中得以运用,为教育服务。所以,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的选择都应本着这一目的进行,不能偏离大方向,更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从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心理的年龄进程,从幼儿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各种环境中去概括其心理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单单局限于教育范围内,目的是研究幼儿在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心理发展情况,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能力、人格、品德和知识技能筹备方面的健康发展。

  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框架基础之上的,它直接应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和特定个体上,与教育心理学相比,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其主要研究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既探讨发展与教育,又涵盖学习与教学;既关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又兼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主要研究范围:幼儿掌握知识、技能,形成某种才能的心理学规律;形成道德品质和个性的心理规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心理规律等,即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研究时也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遵循这一原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幼儿心智健康全面发展,研究出的结果必须能在实践中运用;其次,确定研究的形式,幼儿心理发展与幼儿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以,选择研究的形式时必须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此外,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应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并不是所有方法对所有年龄阶段的幼儿都适用;最后,检验研究可行性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幼儿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结果也应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幼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心智健康发展,所以在选择研究方法、安排研究程序、设置研究情境、选用器材时,不能不考虑对幼儿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当然,对幼儿所做的任何研究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可能比较明显,有的可能是潜在的;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可能是消极的。在研究之前应仔细分析可能产生各种影响的性质及程度,尽量使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系统性原则是指把个体的心理活动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研究时要考虑研究心理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的因素,并且能够在动态变化中把握心理发展规律。首先,幼儿不是处于真空中的,其心理发展受遗传、环境的共同作用。在研究时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影响。幼儿心理是一个整体,我们把心理分成各种成分,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然而,各种心理现象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还应注意幼儿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有共性又有个性。不能用僵化的觀点看待研究的结果,从而造成一种盗版印记。对于年龄越低的幼儿更应重视其心智的培养,如幼儿的智力发展有早晚之分,有的幼儿虽然早期智力较落后,但以后会很快赶超上来,所以,不能根据早期偶尔一次的智力测验结果而定终身。只有抓住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分析推动其发展进程的关键动力,才能发现心理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从而避免舍本逐末或本末倒置的现象发展。

  研究幼儿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从事实践活动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需要。总之,幼儿阶段是各种能力不断发展与培养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发展高素质的全面型人才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趋势,而作为教育起点——幼儿教育,把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已是势在必行,打造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和开放式教育将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幼儿教师若想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只有心中真正装着幼儿,真切地了解幼儿的内心需要,真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才能真正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我们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的取得成效,幼儿园教育也会在这种全新的模式下开辟一方更广阔的天地。

幼儿心理学论文14

  教育心理学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认识和应用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知识理论和学习策略是本文的重点,以此使教师认识到科学的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重要指导作用,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思想品德教学

  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介入学习的认知活动,但它形成个体意识倾向性中的学习态度,积极的个性品质不仅能激励、驱策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而且能促进和推动智力的充分发挥,而消极的个性品质则会阻碍、干扰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注重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要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必须让心理教育成为初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心理教育使政治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分支学科,针对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学习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等的心理规律,研究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围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逐个分析各元素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起到指导教育、教学,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的教学目的。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环环相扣。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切实地表明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该现象通过暗示改变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循环往复,使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最终实现对学生产生良性影响的效果。2.鼓励语言的积极作用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做出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学生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学生一生;错误和武断的结论,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注重细节,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心智未成熟的状态下,容易受到教师不经意的言行伤害,对待胆子小、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如此,易打消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积极性,会影响学生未来思想品德的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思想品德课程教育本身是针对学生道德进行培养的课程,而道德水平的提高需要大众心理的评价,同样属于心理学范畴,教师要教好思想品德课程,避免不要引入教育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只有抓住和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才能有效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逐渐创新、融入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应注重自身衣着、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自觉总结和反思实践中的道德知识,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发挥榜样作用。如果平常教育学生的东西自己都做不到,对学生认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很难有说服力。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正确的处事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和谐共处,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蓉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xx

  [2]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幼儿心理学论文15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多媒体教学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模拟实际幼儿教学情境,总结幼儿心理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充满新鲜感,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教学课堂中掌握处理幼儿心理问题的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教学环境,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心理学课堂的学习中来,在不断思考和探究中丰富自己,建立自信,形成良性刺激。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学变得更有条理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有效性,让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变得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多媒体能够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对于学生吸收、理解知识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方便学生的记忆。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率。

  三、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不能舍本逐末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与联系,充分将两者联系起来,不能舍本逐末,忽视教学的根本目标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为此教师要积极准备,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联系,让学生在不断努力中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如果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进行单方面的幻灯片展示,很显然,这样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专业知识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专业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拓展专业知识。它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心理的案例,将教材中没有详细分析的专业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地说明。利用新颖的案例导入对幼儿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获得更全面具体的专业教学。

  五、总结

  针对学生特点,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下不断进步、不断收获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幼儿心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心理学论文06-22

【热】幼儿心理学论文15篇06-22

幼儿心理学论文实用(15篇)06-22

幼儿心理学论文(集锦15篇)06-22

[必备]幼儿心理学论文15篇06-22

[实用]幼儿心理学论文15篇06-22

幼儿心理学论文(优秀15篇)06-22

(优)幼儿心理学论文15篇06-23

幼儿心理学论文(优秀15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