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23 09:23:52 农/林/牧/渔 我要投稿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品)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品)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深入领会这位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的精彩论述。

  尤其是第七十五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读后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那么神圣、他们崇拜他的老师,似乎老师什么都知道,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会让他兴奋不已——“我多棒”;老师一个爱抚的动作会让他骄傲自豪——“老师最喜欢我”;甚至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也会让他专心去上好这节课,这些老师与学生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他们懂得如何去呵护这些幼嫩的心灵。但是,有时老师的一句话,会让学生自卑,认为自己就是不行,是班里最差的学生:“我什么都不行,我是个毫无用处的.人。”因而,对儿童的性格也产生悲剧的影响,儿童会“粗暴、甚至逃避,说谎话。”

  作为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关心儿童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学习,而是包括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美的精神生活,首先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做一个真正值得他信任的人。教育界做到这一点的人不计其数,但也不乏有人没有做到,他们对学生的不足冷言相讥,对他们的成长漠不关心,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

  苏霍姆林斯基还送给了每位教育工作这一个教育秘诀,那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我是一个勤奋的好孩子,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天天有进步的喜悦。”这种喜悦伴随儿童成长,他会更加尊重、信任老师,会把他所有的欢喜、烦恼都告诉你,所以,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的上司,或把学生看成是被管的对象,现在不是提倡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吗?作为老师、长者、智者我们要全力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作为朋友,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们,亲近他们。在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丰富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他们成长为有健全心理,完善人格的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也体会到,老师越是尊重他、信任他,他学习劲头越大,自信心越强,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

  苏霍姆里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首先谈到教育应该热爱孩子。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拥有热情,才能无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钻研,合理地运用空闲及有效时间来工作,学习。教育不应该而且也决不能成为一种复制过程,他要成为一种创造与激发的过程。早在上世纪40年代,苏联就开始关注到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成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学校与教师教学的第一要义就在于要教会儿童学习,培养少年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并在熟练地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去创造。这一点,对我们现在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我们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被完全放开,成了断线的风筝,以至于在高中阶段,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他们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者,我们的学校环境并不适合素质教育。只有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口号,贯彻下来举步维艰,甚至换汤不换药。个中原因恐怕只在理念二字。谁都知道创新好,然而有不愿承受创新的'代价,因而在学校林立的现实背景下,创新带来的暂时困难,让领导者们惧怕名誉的丧失和生源的减少,现实的压力就在眼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的素质教育是否也要考虑一下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呢?高调谁都会唱,但我们要听的是一首和谐的乐曲。

  无助的眼神

  越深入的阅读,越感到现实的压力。好多想法也曾在我的心头拂过,然而,我只是一无名小卒,对自己的本分工作兢兢业业,对于课改这样的大问题,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比方说,我想带学生却体验生活,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感受,然后进行作文和情感教育,但这些又是学校从安全角度着想所坚决不允许的。发动学生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有违反了学校的某些不成文的规定。人微言轻,做什么事情都是束手束脚,徒有羡鱼情。教育解放学生之前先解放教师,让为人师者心胸开阔,积极思考,从心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才是正道。强扭的瓜不甜,只有好的决策者,没有有力的执行者,我想,改革也是纸上谈兵。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

  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作为一线教师,书中许多的经验都很值得我去学习和反思。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中提到:“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爱,是一种责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学,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写论文绞尽脑汁,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在平时教学中我也往往不自觉地有偏爱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一些学习成绩差、平时又经常捣蛋的学生则总是认为"孺子不可教也",经常大发脾气。其实静下心来想想,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人身上都有潜能,只是我们把学习成绩看的太重,没有发现而已。要善于发现,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同样的倾注一份爱、一份尊重。

  在教学中,善于赞美学生,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多读书,才能冷静地、设身处地处理好师生关系。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朴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装饰,永远是那么浑厚博大,那么质朴自然,默默地哺育着一切,不思回报的奉献着一切。教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胸怀呢?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4

  读书可以充实生活,特别是读有影响力的书。教师岗位从教多年的我,阅读了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深感此书的意义深远,深感自己对教育理论、教育专著思考甚少,深感自己的底气不足。我记得多年前阅读过这本书,近期从新阅读,仍感触良多,有重新阅读的必要。为自己定下每天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积累更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包括了教学工作、道德教育工作、教师工作方法等。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我重点看了其中的《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 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现任班级中一名学生马剑豪,上课不参与学习,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我与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一对一地陪做作业,沟通对一些事件的想法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能主动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年华。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

  今年暑假,我再次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这本书,的确受益匪浅,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瓦西里·亚历山德洛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真不愧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的称号。

  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苏霍姆林期基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干渴的灵魂,像与我面对面交谈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首先,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见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其次,对于班上有几个后进生,作为教师,也许你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大喊素质教育的今天,你的成绩却被学生的考分所否定。我怀着即使他们不成才也要他们成人的思想,一次一次地给他们补课,鼓励他们学习的欲望。自认为自己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建议这本书中——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时,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

  我永远会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再次,“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出了我们经常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初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初二、三年级就有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每个孩子的体力是不同的,如果让7岁的孩子都来提水,体力强的孩子可以提20桶水,而体力弱的孩子提了5桶水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要求弱小的孩子提20桶水,他会因为劳累而受内伤,甚至进医院。同样儿童从事脑力劳动的力量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对事物领会理解记忆得快,有的却领会得慢且记忆不牢固。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每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6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才真正接触到的。由于自己上的是师范学院,因此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课上,就经常听老师提到这个名字。但是当时对这个人我却并不真正了解,只是隐约知道他的一些理论。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这个名字以及这个人的伟大贡献我才更深一步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教育大家。他为中小学教师专门写了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前苏联的一本教育经典。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为中小学教师提了关于教育教学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由一个典型的事例为代表展开的,既生动又精辟。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几条对我帮助和指导意义比较大的建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四条建议是:“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为了阐述这条建议,他说:“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我认为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孩子学东西其实并不用每天都去逼着、催着。就像小孩子学说话,刚开始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听的多了,再加上对别人说的话感兴趣,因此就很容易去学习。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觉得学好语文很难。因为他们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负担,只是一味的让他们去读、去写、去背,导致有些孩子对英学习语文毫无兴趣可言,那么他们怎么能够学好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苏大师说:“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想,我以前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只是机械性地抄写,有的学生头一天晚上抄写了很多词语和“日积月累”的句子,第二天听写的时候还是有一大堆词语句子不会写或者大量出错。我思考,能不能在平时讲课过程中就把这些基础知识完全注入学生的大脑中,让他们当堂就记下来呢?因此,我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采取一些比较轻松的方法:比如进行问答比赛、让同桌互相提问等。如果学生把这种记忆当成一种游戏,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种方法很感兴趣。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就会养成记忆的习惯,而且在课堂上记忆他们就不会感到有负担。比如教授“日积月累”里面的诗句,我先给孩子们讲讲这句诗歌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以及用意,还有诗句的大概意思。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抢答,我说诗意,孩子们说出诗句,或者反过来。然后趁热打铁,我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下来。当然,几天后对学生进行记忆的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心理学中,人的大脑记忆是有曲线的,需要反复刺激,反复加强,才能加深记忆。这样,我在一周以后对他们进行抽查,比如听写,默写等等。我还会出一些选择题的卷子给他们做,故意设计一些陷阱,刺激他们认真思考,仔细答题。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论点就是: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要让孩子感到有负担,不要给他们制造太大压力,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会更好。

  苏大师在书中的第二十二条建议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我认为这一条是对我影响最大、让我学到最多的建议。其实,作为一位老师,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来自于学生。如果每一个孩子在上你的课时都神采奕奕、目不转睛,课下经常问一些关于本学科的问题,考试时成绩优秀,难道你不感到幸福吗?但是这种幸福是需要自己努力获得的。怎么努力?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热爱自己的学科。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其实,我们学校平时非常注意这一点。让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首先就是要创设大的环境,让学生们从外在环境去感受学科魅力。另外就是“思考”。因为毕竟还有些学生对本学科是无动于衷、非常冷淡的,改变他们的途径主要就是思考,再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一旦让这些冷漠学生的思想动起来,情感活跃起来,让他们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就能鼓舞起他们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跟自尊感融合起来,他们冷淡的意识就将会被唤醒。除此以外,我认为让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因素还有我们老师的个人魅力。这个个人魅力包括外表、内在、语言以及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当然如果这几点你都满足了,那么你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除了以上两点建议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教师的阅读。教师的时间来自于读书,只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老师就会获得很大的提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通过阅读,老师的专业知识就会增加,也不会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这样在你讲课时,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有趣、深奥的学科知识甚至是学科外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也就得来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我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当然,教师要读书,学生更要读书,而且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平时在讲课时老师要“故弄玄虚”,故意留一些问题不讲,制造悬念,让学生们对此更感兴趣,他们在课下就会通过读书去解决这些悬念,这样做也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读书越多,他们的思考就越清晰,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从这儿看来,读书不仅对老师有帮助,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刚才我只是对《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几点做了思考,其实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宝贵经验,比如:如何对待后进生、怎样有效的批改作业、如何检查练习册、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怎样写教育日记等等。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学会了,要想做一位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坚持读书、坚持学习;要正确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养成思考、读书与热爱劳动的习惯;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轻松、快乐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7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请保留此标记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水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这里想给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8

  苏霍姆林斯基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将三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写入《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些建议凝聚着大师智慧的光芒,似一颗颗启明星为教育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此书将深奥的理念植入于简洁质朴的文字中,用生动而翔实的案例阐述大师的教育思想,使人轻松愉快的在阅读中得到启迪。

  我对于书中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很有感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备课、上课、批改还是做学生思想工作,肯定会有许多感触和体会。如果我们能将其记录整理下来,那么将是多大的一笔思想财富啊。教学工作绝对是一个有经验者优先的职业,越老越吃香。那么经验从哪里来,就是平时点滴的教学实践中所得。但是一个人的'记忆不可能永久保鲜,所以记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教学中的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就是教师日记。我认为教师日记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学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教学反思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教学反思反思什么,因人而异,但共性的东西不外乎这几点:

  1、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完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得当;学生反映较好,积极性较高;将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巧妙应用到本节课的教学中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2、记“败笔”之处。找出本节课教学中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做出深刻的反思及整改意见,为以后教学提供借鉴。

  3、记教学机智。所谓教学机智指中教学中,教师的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中主动参与的孩子往往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总之,写教师日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9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收获颇多,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师仍不失为一次彻底的教育理念和精神的洗礼。下面我仅举一个例子来谈谈我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希望你们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我得出一条结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要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7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

  起初还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太理想化了。可是,审视自己,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什么你讲过的知识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并不知晓?一做起题来还是不会?平时我们总埋怨学生不认真或不懂得强化知识点,殊不知更关键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些知识是你灌输给学生的,而不是他自己思考得来的。这与《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是不谋而合。

  课堂类型分为:知识型课堂、理解性课堂和思维型课堂。知识型课堂的重心为讲知识,让学生记住一些基本的事实和概念。对这类课堂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要适当运用,加以改进。理解型课堂的重心为讲问题,它把学生不懂的问题讲明白,再按照法则进行训练、巩固以及运用。相较于知识型课堂而言,理解型课堂教学更加进步,但也有局限:它把学生往一条路上引,束缚思维,不利于创造。从形式上来看,思维型课堂也是讲问题,但更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结合教师的深度理解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平时采用的课堂大多是知识型课堂,部分是理解型课堂,思维课堂可以说少之又少。

  比如说,《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们说表达了苏轼在逆境之中的旷达乐观,但这个如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来该多好啊。我们为何不引导学生去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为何不可在课堂上让学生静静地品读余秋雨的《黄州突围》?为何不能在课堂让学生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却要亲力亲为、苦口婆心地做无用之功?我们灌输给学生说苏轼的思想是集儒家、道家和佛家融为一体的。这话说出来有几个孩子是能明白的。我们大可花点时间让孩子们自己根据看的书去讨论,老师也可以加入其中。师生间的课堂对话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良好手段。可以通过对话刨根究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资源,促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也可以在师生的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外显表现。而且这样的课堂,宛若课堂之春风,将思维之种子悄然种在学生的心中,不亦乐乎?

  又如:对于古文里的一词多义,单靠记忆是比较难的。这时候,引领学生利用说文解字去研究古汉语文字,不是一举两得之事吗?既能让学生用形象思维来记住文言字的含义,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由此看来,任何行为都是由思维引领的,教育行为也是由教育理念引领的。苏霍姆林斯基正是怀着“培养真正的人”的理念和目标,实践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才成为了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当然,在今天的教育体制下,我们难免受到束缚。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我们对真正教育的执著追求。我们将不断摸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奋然而前行。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0

  作为教师,在办公室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个体差异大,个别学生厌学等情况,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觉得黔驴技穷。因此,当学校组织学习《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如获至宝,认真捧读获益浅。

  有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的确是这样。看过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多次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

  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地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当我再次品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我深深地感到: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素养。有句话说得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的、活泼的、健康的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名言流传至今,不知激励了多少莘莘学子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它给予了我们各种各样的知识,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更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快乐。我喜欢读书,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快乐和喜悦吧,在书的世界里,我们都是最完美的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1

  六月份,我静下心来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书中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较大的转变,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教育独到的见解,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然有强烈的指导意义,仍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谈谈“因材施教”的问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常常会面对班里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的学生,老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呢?很多教师都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什么不知道学习了,脑子笨了,家长不配合等等;从不从自身身上找原因。

  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明确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从教师的角度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缺乏“因材施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因材施教”,教师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如学生的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并且要利用到实际课堂中去,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

  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平时不应该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身的知识。

  其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较大。读了这本书后,我的观念转变了,从心底里认可了“后进生是可以转变的”这个道理,只是认为操作起来还是会相当困难。苏霍姆林斯基给一位后进生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

  后来,这位学生的学业成绩赶上来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我也从中得到启发,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重视训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提供动力。

  另外,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对学生的那种人性化的尊重与热爱。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整天对待学生冷冰冰的态度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2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对待学困生,首先,我们应该找出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也就是预防学生学习发生困难,让这些孩子不要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欢乐,独有的自尊。就像作为医生,如果他竟对自己的病人说:“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无希望了……”那他能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具有人道主义的医生吗?在我们教师的眼里,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是可教育的,必须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

  首先,要让这些孩子充分的阅读,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教师要为孩子们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和文章。这些书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稳中有降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阅读越多,越能引发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疑问,引起孩子的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而思考越多,他们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工作起来就容易多了。

  当然阅读是讲究一定的方法的。不是死记硬背。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主动的去阅读,去寻找疑问的答案呢?让孩子有疑问,这就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的我们,让孩子先产生疑问,在课堂上哪些东西要讲,哪些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是给学生留下了疑问。在生活中,哪些东西需要引导,哪些只需要帮助等。当然,前提是对学生有了充分的'观察与了解。

  其次,第一次的学习很重要

  这就是说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要有深刻的理解,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让学生在学习时对所学知识不要做出肤浅的认识与理解。让孩子们第一次学习就要学习正确的,明确知识要点。这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及学习能力作一个充分的估计,备课时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什么知识点上,学生可能出现错误,以及这个学生具体可能是谁。对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预先都做好详细的设计。然后在当堂有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作业中得到思考,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学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就看出哪些孩子需要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哪些题。让孩子更好的学到知识。

  再次,对这些孩子的评分也很重要。

  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作为教师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种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合学生进行积极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对待这些孩子的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就不打不及格分数。不要让孩子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任何时候都要不急于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没有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看出孩子学习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不明确的地方,那根本不要评分。应当首先设法让他学会知识。提问题的时候应当避免提那些不需要思考的,可以从书上准确无误的找到答案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3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来,中国的教育专家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其精华部分,另从他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升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此书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它并不枯燥,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故事中渗透着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对于在一线任教的老师们来说,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教育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是一种创造。要知道,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搬用到自身的工作中,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照搬挪用,而是在多观察多思考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学生情况,采用“拿来主义”,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渗透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一.在听课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

  作为一名教师,工龄的长短并不一定决定经验的丰富与否,只有不断地进修提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而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主要阵地,因此听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成长、丰富经验的重要学习方式。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长处,也有自身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身的风格,或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推动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它不但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作用。”这也在提醒我们,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要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善自身的教学。

  二.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师日记。他说:“教师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明确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用意在教育我们要重视反思。

  作为教师,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将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在阅读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我们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改作业、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书中还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不错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足够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我们的学生是种子,他们不会一躇而就,立即变成参天大树,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浇水、施肥、修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想让学生成为心中理想的“大树”,我们自身也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为学生的成长“浇水、施肥”。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4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

  作为教师,我们很多人都体会到过:有时候,一节课40分钟过得很快,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汇聚到了同一个轨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活跃,情绪饱满。一节课下来,教师精力充沛、心情舒畅;有时候,一节课却过得很慢。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挤牙膏似的,一词一句停停顿顿,不管如何撕心裂肺的吼叫,总不能平息那烦人的吵闹声。一节课下来,教师身心疲惫,心情郁闷。

  教师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学科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所以,课堂40分钟时间是我们整个生活时间的经典。这一个个40分钟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也代表着学生在儿童时代的生活质量。对学生也好,对自己也好,提高40分钟的效率是在新课程时代下为学生减负,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一条捷径,是我们教师的用不放弃的追求。

  提高40分钟的效率并非是“精心备课”能“解决”的,更需要我们的教学经验,对“课”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发展的正确把握。作为年青教师,我觉得对这些很“玄乎”、很 “抽象”的东西很难去正确理解、正确把握。我不敢肯定“什么样的课”是有效的课,“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有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在这些核心问题面前总显得那么力不从心。记得在前几次教研课之后,教研员高老师总会跟我讲同一句话:“教学内容只是载体,发展学生思维才是根本。”这句话从字面来看很好理解,但真要揣摩出真意来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却很难。

  零零落落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章节,有很多的点点滴滴让人感受颇深。他说: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在进行思考了。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他们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可以想像得出,这位女教师在前4年里,许多教师会交口称赞她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了知识。甚至她自己在反思时也会以此自豪,认为自己的教学能注重实物演示,真正体现了一切知识都源于感官的知觉!然而,在第五年时,我们才发现这位女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催眠状态。

  不难看出像这样的女老师的确是在“认真备课”,然而这样的认真似乎走错了方向,给学生的发展带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大师举的这个案例是想告诉我们,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即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课堂40分钟里,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应当使学生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包含学生从事的积极的独立劳动在内。学生不应当单纯地听讲和思考,还应当动手做有些事。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大师的这番理论,是我们现在小学科学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更让学生通过多种不同途径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发展学生各种能力和思维素养。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想象学生的脑力劳动在不断有效地进行着。

  学生的脑力劳动的进行,伴随着的不是教师简单说教和学生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探究过程。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营造探究的环境,要让学生的课堂行为赋予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越加明显,从而是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具体到教师操作方式,我们看到大师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践中去证明一种解释和推翻另一种解释。我们能感受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某个知识有所了解,更是对这个知识所关联的其他知识有深刻、全面的、客观的理解。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显得稳稳当当、扎扎实实。

  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退休前,举办了一次隆重的晚会。这位即将退休的女教师事实上还相当的'年轻,她从20岁开始工作,到退休也不过45岁。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要退休呢?大家都不理解。奇怪的是,这位女教师连多工作一天都不愿意,恰好当她在学校工作满25年度那天离开工作。她的告别讲话,消除了所有的疑问。她说:“ 亲爱的朋友们,我离开是因为学校工作不是我喜爱的事业。我在这个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它没有给我任何乐趣。这是我的不幸,是我生活的悲剧。每天都盼望着课快些结束,喧哗声快些消失,可以一人独处。你们感到惊讶,一个45岁的妇女就离开了工作,而她的健康还很好。不,我的健康不好,已经受了内伤。受内伤是因为工作没有给我乐趣。我的心脏病很重。劝告你们,年轻人,自己检验一下,如果工作没有给你们乐趣,那就离开学校,在生活中正确地判断自己,找一个心爱的职业。否则工作会使你们感到痛苦。”思考一下这个悲伤的故事。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中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到么这种人生绝不会像那位女教师一样悲哀。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听过的一句歌词:因为爱,所以爱。在选择做老师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热爱这份职业,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

  此外,书中还提到,我们的劳动处于经常变化的局面中,有时令人十分激动,有时情绪抑制。因此,善于掌握自己,克制自己,是一种最必要的能力。碰到生气的事或突发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到: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的,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学生们之所以热爱和尊重快乐、不泄气、不悲观失望的教师,是因为他们自己是快乐的、具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会从每一举动中、每一生活现象中看出很小一点可笑的事。善于无恶意地、怀着好心地嘲笑反面的东西,用笑话支持和鼓励正面的东西,是一个好教师和好的学生集体的重要特征。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下一代时,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也不比大人小。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

  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时时不忘贴近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平等的尊重,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01-05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1-27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04-14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2-29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03-06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09-19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0-31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1-27

(精华)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1-27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必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