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时间:2024-06-23 12:07:26 农/林/牧/渔 我要投稿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精华)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篇(精华)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

  苏霍姆里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首先谈到教育应该热爱孩子。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拥有热情,才能无悔的付出,才能孜孜不倦的钻研,合理地运用空闲及有效时间来工作,学习。教育不应该而且也决不能成为一种复制过程,他要成为一种创造与激发的过程。早在上世纪40年代,苏联就开始关注到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养成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学校与教师教学的第一要义就在于要教会儿童学习,培养少年儿童熟练地读和写,并在熟练地读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而去创造。这一点,对我们现在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我们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被完全放开,成了断线的风筝,以至于在高中阶段,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他们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者,我们的学校环境并不适合素质教育。只有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口号,贯彻下来举步维艰,甚至换汤不换药。个中原因恐怕只在理念二字。谁都知道创新好,然而有不愿承受创新的代价,因而在学校林立的现实背景下,创新带来的暂时困难,让领导者们惧怕名誉的丧失和生源的减少,现实的压力就在眼前,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的素质教育是否也要考虑一下结合我们的现实情况呢?高调谁都会唱,但我们要听的是一首和谐的乐曲。

  无助的眼神

  越深入的阅读,越感到现实的压力。好多想法也曾在我的心头拂过,然而,我只是一无名小卒,对自己的本分工作兢兢业业,对于课改这样的大问题,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比方说,我想带学生却体验生活,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感受,然后进行作文和情感教育,但这些又是学校从安全角度着想所坚决不允许的。发动学生建立班级的图书角,有违反了学校的某些不成文的规定。人微言轻,做什么事情都是束手束脚,徒有羡鱼情。教育解放学生之前先解放教师,让为人师者心胸开阔,积极思考,从心底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才是正道。强扭的瓜不甜,只有好的决策者,没有有力的执行者,我想,改革也是纸上谈兵。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较大的转变,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较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身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身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身: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很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3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教学故事及案例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比比皆是,对我们教师是很好地启迪。

  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他谈到: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要尽其所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过程。再如书中还谈到了思考的重要性: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P11)。同样,在第48条建议‘要思考,不要死记!’中也提及了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性。是的,教师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自己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啊,这一点是我平日里试图努力尝试的,可操作起来需要花费心思,由于受一定惰性思想的影响,自己在平日里所下的工夫还是不够的。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很形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丝线。他在带领孩子们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课后这样写道:“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这根很细的丝线把孩子们都栓在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无形的'缰绳,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力转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讲的和所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我在教育教学中体会到,教师这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连通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这根“丝线”,使用好这根“缰绳”,而且要在课堂内外连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来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自从大学毕业后,似乎就懒得拿起一本书细细品味,有的只是看看小说杂志等闲散作品,大多数时候还是忙着批改作业、上课、备课,有多少时间经常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呢?一个成功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我想今后我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只有当老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P412)他还说道;真正的教学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以致于有经验的教师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过程,而不是教材内容。的确,要达到这种地步,是要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还谈到: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有关教师素养的论述,让我深刻理会一名好老师的身后所凝聚的自身人格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归纳的有关教师的教育素养方面的看法,字里行间体现了对教师素养的深刻理解。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拳拳之爱,殷殷之情,告诫我们的是更贴近实际教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他是一生都在做教育啊!教育的学问与艺术永无止境,教师的魅力在于不断的孜孜以求。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4

  当再次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书籍《给教师的建议》之后,自觉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家,是广大教师的典范,教师的榜样。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记录、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厚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验。而这本书就是从他那些独具风格的理论和教诲中选择出来的,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以“建议”的新颖形式,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为我们排解烦恼,给我们指点迷津……

  在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如下几条:

  1、“让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好教师,让学生连自己也赶不上的教师是不好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妙就妙在让学生超越自己。人们常把学生比作一棵小树,教师就是栽培小树的园丁。一旦小树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园丁心里何等之没美啊!培养人、塑造人,造就人,是教师敬业乐业,奉献进取品质的集中体会,是教师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一位好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对自己的学生们说:”我希望,你们都能超过我啊!

  2、“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要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就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儿童的乐观精神、他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这是一条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的牢固的绳索,是一块吸引父母亲心向学校的磁石。”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让他们始终对自己充满自信,经常体验到努力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用成就感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强化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他们产生低落情绪,丧失信心。并且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入手,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超过自己的前一名,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让自己学有所获。一旦他们真正从内心产生了学习的渴望,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帮助我们明确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的规律和道理,有助于我们的每一个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学生及其所出现的问题。

  4、“要天天看书,终生与书籍为友。”苏霍姆林斯基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想使备课不成为单调乏味的坐着看教科书,那就请读科学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门科学原理课的.教科书成为你看来是最浅显的课本。要使教科书成为你的科学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给学生的只是这门知识的基本原理。备课就无须花几小时了。”我们常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教材中的内容只是常识,教师还要广泛涉猎知识,既源于教科书又要高于教科书,将难以消化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材宽广得多的时候,才有可能深入浅出的应对所教的内容,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4、“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通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籍来促使其感悟的方法,对于我们在教育中解决对“后进生”教育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5、“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运用作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说服力地解析一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劳动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过去一般都是认为劳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培养劳动观念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而作者在书中则把劳动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智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我们如何研究和组织劳动实践是有积极意义的。

  6、“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从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你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希望老师们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他还指出,你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有你所教的学生,例如一个班,两个班等,还应该有“你自己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当成自己将来所从事研究的方向,当成一门科学来攻读。对这一类学生,教师要善于动脑筋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保持他们的兴趣,来促使他们在这门学科上更深入的思考。有深入的思考才会产生认识的欢乐。这种欢乐不是谁都会享受到了,它要经过深入地,甚至是痛苦的思考。比如学生在刚刚学习物理的时候都有着很高的兴趣,如果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目光,尤其抓住几个真正喜欢学习物理的孩子,让他们在班级里起到带动全班的作用。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这么几个孩子就会带动全班孩子积极认真的学习物理。

  这些能够揭示教育奥秘的篇章,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的规律,结合具体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更给所有的教育者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指导作用。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5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6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费佳的学生。教过他5年——从三年级到七年级。费佳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所以当时会断定,这孩子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级里也有和费佳有某种相似之处的孩子,虽然他们的总数不算多。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它们的`绝大多数并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解答这种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

  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他能和别的学生一样,解答同样的算术应用题。到六年级,这孩子突然对物理发生了兴趣。费佳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的积极成员之一。创造性劳动引起的兴趣越大,他读书就读得越多。他后来在学习上还遇到过困难,特别是历史和文学。但是,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克服的。七年级毕业后,费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专家——机床调整技师。

  这个小故事虽然很短,看似也很平常,但是其中的知识却不是很轻易就会被看透的。我上初中、高中时都有过很多教师给学生补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但我认为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科教育为主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各学科教师都能够自觉地在课堂上融入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生他们阅读和思考。因为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书中给我们的建议是:请记住:学生们学习越困难,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是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对规章制度方面一样的要求他们如何照着去做,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头疼治头,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复。这样做只会让学生甚至是教师越来越疲惫,如果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我想学生在逐步发现自己的价值后,就不再会产生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绪,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始终是外部因素,学生主动要求进步,要求提高,这样的形势下,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许不会成为教师们的大难题了。

  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平时的学习中积累那种成功、自信的感觉,使他们保持一种渴望、充实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战。打开孩子的思维空间,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让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这样,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这是无论多少次老师面对面的补习也无法比拟的提高成绩的关键策略。这对于我们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我相信,只要我们从内心中唤醒那些所谓的、相对而言的“后进生”,那么他们将很可快成为人人夸奖的佼佼者!我会继续研读那些给教师的建议!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书育人者!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7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

  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8

  读书可以充实生活,特别是读有影响力的书。教师岗位从教多年的我,阅读了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深感此书的意义深远,深感自己对教育理论、教育专著思考甚少,深感自己的底气不足。我记得多年前阅读过这本书,近期从新阅读,仍感触良多,有重新阅读的必要。为自己定下每天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积累更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包括了教学工作、道德教育工作、教师工作方法等。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我重点看了其中的《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 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现任班级中一名学生马剑豪,上课不参与学习,回家不做作业,热衷电脑,思维能力较好,自称很懒,不想学习。我与他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耐心地一对一地陪做作业,沟通对一些事件的想法等,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能主动要求老师放学后留下来教他学习,改变以往对待学习的冷漠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每个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 因为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我们应该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真正的爱是不必声张的,我们只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给他们多一些阳光,多一个笑脸。平时及时发现,准确把握每个后进生的优点,使他的优点得以升华、特长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到“我也有比别人强的地方” “我也有自己的优势”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我们还要善于给他创设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空间,正确地加以引导,让他获得成功,只要有一次成功就有改变后进面貌的可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告诫我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文章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年华。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9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所折服。他用他真挚的爱心、诚恳的话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的生活画面,使我们不仅有感性的认识,更有理性的提升。读其书,就是与这位哲人促膝交谈;读其书,就是与这位伟人平等对话;读其书,真乃是受益匪浅哪!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艺术和水平表现在是否善于把热忱和智慧结合起来。看到这句话时,我的心不禁怦然一动,因为我想到了我自己。

  从教这么多年来,教过的学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班主任工作也做了十多年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仁至义尽”的,我自己感觉对学生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可是我逐渐发现,学生对我是“敬而远之”,这种“发现”是从我的要好的同事身上发现的。我这名也是一名小学教师,每次与她走在一起遇到学生的时候,学生都会与她谈笑风生、亲密有加。而对我,我明显感觉到了他们的拘谨与不安。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对学生可以说是严厉有加、极尽爱心的,为何学生看到我那么不自在呢?真是白教他们一回了!我不禁愤愤然。我同事笑着对我说:“你的‘极尽爱心’是做到了,可是完全让‘严厉有加’给掩盖住了。你对学生来说是高高在上,学生需小心地仰视你,而我,学生只要放心地平视就行了。你呀,对学生好,也要讲究点方法嘛”,看着她那洋洋得意的样子,我不由地“怒火中烧”,可转念一想:她说的还真有一些道理。回想自己以前,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许”,不许犯错误、不许违规、不许做有损于学校的事、不许这、不许那······一旦发现学生有犯禁者,便会大发雷霆,怒吼声“响彻云霄”,最后,不让这个学生“连哭带嚎”地出去绝不罢休。学生改了则罢,如果屡劝不改,就会悲观地认为这个学生无药可救了,甚至把自己气得大有“挫败感”的感觉。

  对于教育工作,刚开始我本身的热忱是非常充沛和饱满的,我总是要求自己做的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多方面的原因,我承认我逐渐在懈怠。究其根源就是方法不得当而失去了信心,信心越少,方法就越不得当,恶性循环就导致了缺少教育上的智慧,导致了学生与自己之间的距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孩子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当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确,学生们毕竟还是孩子,我怎能要求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犯一点点错误呢?怎能用要求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呢?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过于重理智的教师,儿童不仅不喜欢,而且在他面前绝不会吐露自己的心思,教师要学会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显然,一名教师即使你有再多的爱心和热情,但如果你在学生面前用声色俱厉来体现,注定是失败的。不论这个学生犯了多大的错误,都应当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不妨把沟通或对其处理延迟一下,想想最恰当最有效的办法,也许会事半功倍,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都易激动、讲情义,只要能和他们知心交谈,细腻地去观察、去体会、去认识他们的所思所想,你才会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也才会愿意与你做朋友。

  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自从“洗耳恭听”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家的一番话之后,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教师的水平和教育的艺术。今后我还会继续学习他的言行,探求他的思想精髓,努力求取真经。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0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书中涉及很多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用了很多的具体的事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书中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是我们在教育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下面谈谈给我触动很深的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的教育素养总结为三个素养:一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深刻认识,二是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懂得儿童研究的方法,三是教师的语言修养。

  关于教师的学科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的知识应当是教师知识视野中的起码的入门知识,是沧海一粟,而这些广博的知识从何而来?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中举了一位讲课非常精彩的历史老师说他用一辈子来准备一节课的例子。作为新教师的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更需要读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书读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拥有广博知识、创新思维的教师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我们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关于儿童研究和教师的语言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研究儿童,就要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弄清楚儿童的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了解儿童的欢乐和忧愁,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在上课时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我们要知道,上课时我们的注意中心是学生,是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是我们新教师初登讲台常常忽略的一点,总是按照备好的教案,一字一句的认真传授教材知识,而没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一节课下来,老师很累,学生也筋疲力竭,教学没有诉诸学生的心灵。而如果教师能用语言来创造准确、鲜明、儿童能理解的形象,就能启发儿童的思维。这让我深深反思,有时抱怨学生一个知识点讲了这么多遍还是记不住,其实是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到位,今后我要精磨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晰有逻辑,备课时就要思考这样表述学生能理解吗?不理解时我应该用个怎样具体的例子?

  二、关于教学

  我们要学会研究教学,在上课之前我们就要思考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这些问题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这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上课之初在学生面前展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教学中灵活应变,仔细观察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判断自己的讲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课堂应该在一种融洽、轻松、互动的气氛中进行,给学生最大的学习、思考、创造的空间。

  三、关于学生

  “在致未来的教师中”苏霍姆林斯基明确的告诉我们: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儿童的学习脑力劳动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的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对待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了解和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出现这样的结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教师只有在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也可能毁掉一个学生,所以作为老师,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老师,我们一定要谨记,孩子们的学习之路刚刚开始,孩子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用学习来树立自尊和自信,教会学生进行脑力劳动,从中感觉自己的精神力量,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二,给“后进生”多一点爱。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当面对差学生出问题时,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惩罚,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

  第三,教给学生阅读。书中的第十九条“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谈到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在小学里,要教会学生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前两天看到网上一则消息,谈到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其中就有一条是突出语文尤其是阅读在高考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考察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即使是数学试卷,阅读量也会增加。由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伴随学生的一生。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我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1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收获颇多,尤其是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在各种琐碎的事情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不注意工作中的积累和反思,一旦到了写案例或论文时,就要搜肠刮肚寻找素材。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阅读《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后,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应做一个勤写教育日记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写《给教师的建议》时已经写了32年的从教日记,他在书中写到:“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老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我想再一次提醒校长要有一个记事簿。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正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真正的教育日记的实践者,所以他道出的话语才真实、贴切。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道出了写教育日记的意义和作用,即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积累和反思,教育日记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起到作用:

  1、帮助教师的专业学习。教育日记中记载的教育理论、读书心得、名家经验、名言警句等都能作为教师学习成长的工具。

  2、帮助教师积累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也都有值得记忆的东西。只有勤于动笔,我们才能战胜遗忘,才能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有价值的回忆。为什么有的人提笔无话,就是因为平时没有积累。

  3、帮助教师的自我反思。一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决定了他的教育工作的质量,而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理解需要思考,思考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思想。教育日记,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一个人在工作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时失败和挫折经过反思更能变成一种财富。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每日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就蕴藏着某些重要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规律,如果善于积累和反思,那就可以成为我们工作创新之源泉,成为推动工作的.加速器。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教育日记中倾诉自己的苦闷和彷徨,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以更轻松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

  教育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只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规律都可以做记录,如教育教学中现象的描述、事件的经过、数据的记载、规律的总结、方法的创新、成败的体验。具体而言,可以做以下分类:

  1、记录一些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既可以作为我们写文章时的论据,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谈话,提高教师说话的品位。只要自己看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句子,或一段,或几行,或三言五语,不在乎多少,在乎这句话的分量,有价值的,就记录下来。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留心,逢得必记。

  2、记录成功的教育事例。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会有一些成功的事例,一些闪光的东西。记下自己成功的案例,包括对“问题学生”一次成功的转化、一堂成功的课、一次有意义有效果的家访、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的捕捉,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这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那成功的经验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了,从而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

  3、记下失败的事例。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有收获,也都有过失,或大或小。我认为失败的事情,更应该一记,因为它更能帮助一个人进步。在日记中是有勇气讲述自己的失败的,叙述事件的经过,分析失败的原因,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再次遇到这一问题打好预防针,是非常有好处的。

  4、记教育的理论和理念。教师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我们固然懂得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实践活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学习、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本学科或德育工作的前言理论和理念。特别是教育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有些话听起来也是比较好理解的,可是具体地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一堂课上,那就不容易,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来论证并实践一个优秀的教育理论。

  5、记下和学生的交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的第一条建议中就写下这么一句话:“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互信的关系十分重要,师生的交流也就必不可少。当然,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说许多的话,也没有必要一一记下,应选取典型的、感人的材料进行记录。

  6、记录自己的观察、实验、感想、反思。如针对某个“问题学生”,可以建立动态观察材料;针对班级中自习课学生经常讲话的现象,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针对某种教育现象可以记录自己的感想和思考。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2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才真正接触到的。由于自己上的是师范学院,因此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理论的课上,就经常听老师提到这个名字。但是当时对这个人我却并不真正了解,只是隐约知道他的一些理论。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这个名字以及这个人的伟大贡献我才更深一步的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一位伟大的教育大家。他为中小学教师专门写了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是前苏联的一本教育经典。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为中小学教师提了关于教育教学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是由一个典型的事例为代表展开的,既生动又精辟。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对几条对我帮助和指导意义比较大的建议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的第四条建议是:“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为了阐述这条建议,他说:“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我认为这句话说的非常好。孩子学东西其实并不用每天都去逼着、催着。就像小孩子学说话,刚开始什么都不会,但是他听的多了,再加上对别人说的话感兴趣,因此就很容易去学习。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觉得学好语文很难。因为他们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负担,只是一味的让他们去读、去写、去背,导致有些孩子对英学习语文毫无兴趣可言,那么他们怎么能够学好呢?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必须让他们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苏大师说:“接着,作业就带有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里鲜明地表现出自我教育、自我检查的成分。”我想,我以前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抄抄写写的作业,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只是机械性地抄写,有的学生头一天晚上抄写了很多词语和“日积月累”的句子,第二天听写的时候还是有一大堆词语句子不会写或者大量出错。我思考,能不能在平时讲课过程中就把这些基础知识完全注入学生的大脑中,让他们当堂就记下来呢?因此,我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采取一些比较轻松的方法:比如进行问答比赛、让同桌互相提问等。如果学生把这种记忆当成一种游戏,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种方法很感兴趣。这样日复一日,学生就会养成记忆的习惯,而且在课堂上记忆他们就不会感到有负担。比如教授“日积月累”里面的诗句,我先给孩子们讲讲这句诗歌写作的背景,作者的思想以及用意,还有诗句的大概意思。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抢答,我说诗意,孩子们说出诗句,或者反过来。然后趁热打铁,我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下来。当然,几天后对学生进行记忆的巩固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心理学中,人的大脑记忆是有曲线的,需要反复刺激,反复加强,才能加深记忆。这样,我在一周以后对他们进行抽查,比如听写,默写等等。我还会出一些选择题的卷子给他们做,故意设计一些陷阱,刺激他们认真思考,仔细答题。总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论点就是:游戏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要让孩子感到有负担,不要给他们制造太大压力,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效果会更好。

  苏大师在书中的第二十二条建议是“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我认为这一条是对我影响最大、让我学到最多的建议。其实,作为一位老师,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来自于学生。如果每一个孩子在上你的课时都神采奕奕、目不转睛,课下经常问一些关于本学科的问题,考试时成绩优秀,难道你不感到幸福吗?但是这种幸福是需要自己努力获得的。怎么努力?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热爱自己的学科。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其实,我们学校平时非常注意这一点。让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首先就是要创设大的环境,让学生们从外在环境去感受学科魅力。另外就是“思考”。因为毕竟还有些学生对本学科是无动于衷、非常冷淡的,改变他们的途径主要就是思考,再靠思考来唤醒思考,一旦让这些冷漠学生的思想动起来,情感活跃起来,让他们发现自己是知识的主宰者,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就能鼓舞起他们的精神,使他们的思想跟自尊感融合起来,他们冷淡的意识就将会被唤醒。除此以外,我认为让学生对本学科感兴趣的因素还有我们老师的个人魅力。这个个人魅力包括外表、内在、语言以及专业水平等多方面,当然如果这几点你都满足了,那么你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除了以上两点建议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了教师的阅读。教师的时间来自于读书,只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老师就会获得很大的提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通过阅读,老师的专业知识就会增加,也不会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这样在你讲课时,就会源源不断地把有趣、深奥的学科知识甚至是学科外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也就得来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我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当然,教师要读书,学生更要读书,而且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平时在讲课时老师要“故弄玄虚”,故意留一些问题不讲,制造悬念,让学生们对此更感兴趣,他们在课下就会通过读书去解决这些悬念,这样做也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应该让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读书越多,他们的思考就越清晰,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从这儿看来,读书不仅对老师有帮助,对学生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刚才我只是对《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几点做了思考,其实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宝贵经验,比如:如何对待后进生、怎样有效的批改作业、如何检查练习册、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怎样写教育日记等等。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学会了,要想做一位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坚持读书、坚持学习;要正确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养成思考、读书与热爱劳动的习惯;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轻松、快乐的工作!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3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著。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许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

  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4

  苏老在本节中写到了许多,我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有了以下几点感想:

  一、教师在带领孩子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要使孩子获得明确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识。

  苏老写到: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学生第一次获得的知识是模糊不清的,那么以后他就容易在学习与其相似的知识时感觉混淆不清,或者在学习以前面的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时感觉十分吃力。由此看来,使孩子在第一次接触教材时就获得明确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识是我要努力做到的。

  二、第一次教学新教材时,要力争使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都进行独立思考,并努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材料。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及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地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给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进步也好。

  三、进行新教材的第一次教学前,教师要充分设想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精心备课,在正式教学时详细讲解。

  苏老在本节中提出一个目标:一定要是课堂上没有错误。所以,他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都预先加以详细解释。例如,语文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形近字,如果不在第一次学习时就给他们讲解清楚,他们就会出现许多错误。教师事后再给学生纠正错误,学生改起来困难,教师也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所以,在第一次教学新教材时,教师就要力争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5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越读越对他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作为一名教师,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

  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要常常刷新赏识教育的思想,赏识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摒弃冷眼和偏见,用真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培育,用亲情去呵护。在浇灌、培育与呵护中观察、发现并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幼儿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与成功。使他们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因为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只有成功才能让孩子有主动参与一切活动的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相关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01-05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1-27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04-14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12-29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09-19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0-31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1-27

(精华)苏霍姆林斯基名言11-27

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必备)05-27

(必备)苏霍姆林斯基经典名言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