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论文15篇(实用)
现如今,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建筑工程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建筑工程论文1
一、建筑工程经济评估
1.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经济性评估在建筑项目工程设计活动开展前,应在着重维系系统工程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切实保证整体工程项目的完成质量。运用科学的施工模式,实现建筑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节省施工成本的基础上,创造最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简而言之,即在相同外部条件下,获取最好的施工质量,实现建筑技术的经济化发展。就目前情况来说,在建筑模式中制约经济增长的有机因子大体上包括:第一,阻断外界环境的干扰,开展自我调节机制,就建筑设计阶段的疏漏进行片面地自我修正;第二,在建筑设计阶段,单纯寻求创新与独特而无视建筑物的实质用途以及其相关经济效益;第三,在建筑人员的设计理念中,通常会出现忽视经济效益的情况,其仅仅从单一技术层面出发往往是不够的。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很多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通常只会思考该项技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考虑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得整个工程项目架空。因此,只有将经济与技术有机结合,才能构建出最具工程效益的建筑项目。具体而言,设计人员应在进行造价管理的过程中,运用高新建筑的设计理念。通过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高效地促进经济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技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经济性评估在系统化的施工建设中,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经济性评估是对整体工程体系的全面把握,是检测该项工程经济效益最有利的实施办法。就施工阶段的经济评估而言,应具体分析不同技术手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总结出最具操作性的施工模式。通过经济与技术的综合研究,有效了解工程进度以及相应阶段的施工质量。在创造合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维系系统工程的有序开展。总体上来说,项目施工阶段的经济评估具体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施工阶段实施方案的评估以及购置新型材料的评估。毫无疑问,施工阶段实施方案的设定是其整体工程设计的重中之重,是影响该项工程项目的关键性因素。以下,将针对施工经济评价主体内容进行分析。
(1)施工技术经济评估即施工工艺评价,其具体是指针对于项目工程种类进行评析,例如对整体工程构架、基础设施、安装模式、混凝土浇筑机制等项目方案进行评析。就施工工艺而言,其实质内容是工程建筑中所选用的新科技。
(2)施工实施方案经济评估即在施工阶段中有机地组织各个工程段构建系统施工的建筑模式,例如有关流水工程、水平工程交叉开展的施工模式,其具体施工组织方案大体包括了工程整体设计、单位工程的设计模式以及局部工程的设计模式。
(3)购置新材料的经济评价在整体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是其高质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减工程周期,而且还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工程建设中的自动化、机械化建筑模式。与此同时,对于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来说,高新技术的采用可以更好地减小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优化施工环境,促进机械化的工程创作。针对新材料、新结构的评析而言,相关工程人员应着重核查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具体通过对工程材料的应用、施工周期的把握以及工程项目的系列投资金额进行系统化分析,从而得出最精准的造价数据,创造出最具经济效益的工程建筑。
二、造价管理中项目经济性评价的'意义
建筑工程中的造价管理即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在日常的项目建设中,为保证建筑工程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整体工程费用进行综合计算。同时对全方位的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一系列的规划,此类建筑活动被称之为造价管理活动。而建设项目中的经济性评价则指利用工程经济学原理,对设计项目中的经济成本所开展的调研、检测、核算、考察等进行系统的分析计算,有效地预测出该工程建设是否可以取得经济效益。如果评析合格,则可顺利地推进整体项目的启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只有积极地将项目经济评价融入造价管理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工程的经济建设。在造价管理中,其经济性评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管理内容而言,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有明晰的建设方案以及建筑制约机制。就整体的工程运作,一般是涉及于造价管理中的项目设计、施工规划以及最后的建筑运用等一体化施工过程。这类活动的开展是需要运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其长期的发展模式对该地经济产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以上因素都决定着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全面的开展经济评析,运用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模式,针对不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具经济效益的建筑策略。在造价管理中,合理的运用建筑经济性评价,可以在考察不同融资组合机制的基础上,及时提出有利于项目建设的方案,系统的研究企业财务盈亏情况。依据实际情况,为其提供科学数据信息。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企业运营项目构建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实现企业科学的造价管理模式,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
三、结语
就系统化的工程建设而言,其造价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灵活高效地结合工程管理、技术运用以及相关经济评价模式,才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估也是其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只有实现造价管理与项目经济评析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高品质的工程项目。
建筑工程论文2
要想有效提升建筑物自身质量,就需要在实施建筑施工的过程采取合理的混凝土材料,这就导致现在建筑行业对混凝土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提升。加上现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混凝土结构优化已经成为维持建筑稳定的一项必要手段,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提升建筑物表面质量。在实施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清水混凝土在整个混凝土施工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建筑物自身状况,还需要对建筑施工中的节能环保也进行全面考虑。而且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这种混凝土本身就具备一定施工优势,这就需要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深入研究,保证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范围有一定扩充。
1 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分析
在现在试试建筑工程的过程中,要想全面提升建筑物的自身质量,就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保证相应质量能够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目前进行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清水混凝土,由于其自身能够有效解决在进行建筑施工中出现的框架工程造价问题,这就使得这种建筑材料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其自身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其自身的质量不能合理保证。主要原因在于清水混凝土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并不需要对整个混凝土结构进行装饰和外架处理,这就导致在完成浇筑时候经常会出现棱角分明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施工的时候就需要对整个模板的质量起到高度重视,促使清水混凝土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1 模板工程施工分析
对于清水混凝土来说,主要包括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成型的混凝土种类,而且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不需要进行第二次处理和相应装饰,大大降低了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的工作程序,对减少施工时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清水混凝土自身还具备棱角分明的特点,这种特点在进行混凝土制造的过程中也非常简单。
1.2 清水混凝土模板施工原理
要想保证清水混凝土在整个建筑施工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就需要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建筑物整体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清水混凝土自身结构状态进行深入分析,保证其自身能够与建筑施工有一个全面的衔接。在进行模板施工的时候还要对整个模板的自身形态进行有效核算,保证模板施工的准确性。施工完毕之后还要对模板进行有效加固,从而达到提升建筑物自身稳定性的目的。
2 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要点
要想保证清水混凝土在整个建筑施工中发挥自身最大的用处,还需要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其自身选取的技术方法进行全面考虑。在进行施工之前还需要对建筑物整体结构进行全面研究,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在对清水混凝土进行深入分析中,发现其与传统混凝土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清水混凝土的使用步骤和期间呈现的平整性和其他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借以保证混凝土的铺设流畅性。另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清水混凝土模板的承重能力进行深入分析,促使清水混凝土施工更加顺利的进行。
2.1 施工注意措施
2.1.1 定位措施。在组装柱、墙模板前,按照楼地面弹出的柱、墙边框线,距地面150mm在立筋上焊直径12mm-16mm钢筋作定位筋。
2.1.2 防倾覆措施。在柱、墙模板高度的上、中、下三处(不大于@1500mm)设三道斜拉撑杆,利用浇地面时埋设的Ф48钢管固定点,作为模板抗倾覆措施。
2.1.3 防接头错位措施。外口柱、墙和管道井、电梯井壁上下层连通的接头处,为防止接头、接槎错位,模板加长向下挂60mm,每隔200mm开20mm宽槽口,采用直径12mm螺栓头弯成圆钩,钩在柱、墙内侧的立筋上,螺栓拧紧保证上下层接槎平滑无叠痕。
2.2 模板的保护措施
2.2.1 钢筋工程对模板的保护措施:进行钢筋放样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放样的精确性,以及加工尺寸的准确,在对于这类型的半成品进行运输期间,应当要采用麻袋线、木板物质来起到垫护的效果,最大限度的避免在模板上直接进行钢筋拖拉;钢筋捆扎期间,相应的墙、柱钢筋必须要使用掉线锤的方式来对其水平程度进行校正,校正完毕之后直接将钢筋的上班与梁筋点进行点焊处理,保证钢筋本身的准确性;如果在钢筋放样的过程中,存在着多余的部分,那么就应当要把多余构件直接向内弯折,避免施工完成后出现外露的可能性,外露会导致锈斑的现象出现,影响钢筋质量以及表面美观性。
2.2.2 安装预埋对模板的保护措施:务必要针对各个方面的水电工程安装加以协调,避免在模板上出现开孔埋设现象,尽可能的对管道进行暗埋处理;预埋管焊接操作必须在电焊下方用薄铁皮或湿麻袋保护,确保焊渣不溅落在模板上,以免烧伤板面影响混凝土成型后的外观质量。
2.3 模板的拆除和养护模板的拆除
2.3.1 模板拆除前的验收要求:依据在完全相同条件之下所养护的混凝土试块所具有的抗压强度参数,来对于合适拆模进行确定。例如部分没有承重效果的侧模,在混凝土本身强度达到了25%的情况下,便可以直接进行拆除,如此以来,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结构在拆模之后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并且保持棱角所具有的完整性;在跨度范围2m以内的混凝土承重板所具有的强度达到了工程预期设计强度50%的情况下,便可以将其超出;而跨度范围在2m-8m情况下的梁、板就需要在75%左右的设计强度才能够进行拆除;8m以上的承重结构必须要在达到设计强度100%情况下,才能够拆除。不同的拆除标准,主要是依据构件本身的承重重要性来进行划分。
2.3.2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试件强度,结合不同部位的结构件进行验算来确定拆模时间和方案。如:对柱墙模,在砼浇筑24h后,待其自身强度能保证构件不变形、棱角完整方可进行拆模;清水混凝土构筑物的侧模应在48h后拆除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再现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对于提升建筑物自身质量和美观程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采取清水混凝土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建筑物整体结构和混凝土相应参数有一个全面了解,促使清水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
建筑工程论文3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 体会 思考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测量》具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解决课时少而教学任务重这一问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删减有些过时不用的章节,让学生自学或进行大概讲解;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打破常规,采用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自觉动手,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测量仪器更新快这一问题,教师应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掌握发展动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条件,让学生尽量多参与实践操作。
针对建筑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经过几年的测量教学实践,随着教材内容、测绘技术、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提高,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情况得出几点体会,并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
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技术及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
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更快,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来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水平角观测中重点介绍DJ6经纬仪的使用;删减测量误差传播率、测绘地形图的部分内容。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在施工中应用不多的内容则进行简单介绍,不安排实验;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2.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构成了该课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践,对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课程强调测量知识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将所学测量知识上升为应用能力,在实践课中锻炼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具体能力结构为: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测量基本工作、小地区控制测量及计算点位坐标的能力,初步测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运用现代测量仪器进行民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理论教学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应力求改变过去那种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方式,普遍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将讲课、自学、讨论、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习题课、演示课、实训等,各种教学方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每种教学方式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针对测量课时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的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合测量教学的要求,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着。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这就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黑板、挂图、仪器并用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水准测量、角度测量的原理和所用仪器的使用,学生理解接受快,而且汲取的知识信息量大;对于图表多、计算公式多的情况可结合挂图、投影仪;对放样部分,可结合实际工程,有机会带学生现场参观实际放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样多种教学手法,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授课环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上,应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等为主。
(1)实物教学——通过对实物的讲解,使学生较为直观地掌握知识,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构造”时,采用这种方法就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演示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仪器使用教学,采用演示教学的方法是本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在讲授“测量仪器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就现场演示仪器的操作方法。
(3)现场教学——在讲授“施工测量”时,联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建筑施工场地,现场讲授施工测量方法,这也体现了教学与生产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4)生产实践教学——通过生产实践,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同时,参加实际的测量生产任务,有助于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与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建筑施工测量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应安排一周的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根据测量工作的特点,强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融入了行业职业道德的教育。
三、测量教学仪器与场地
测绘仪器更新较快,性能不断提高。但各校的测量教学仪器基本上还是“老三仪”(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由于测绘仪器发展较快,目前这些测量仪器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相当少,不适合市场的需要,部分仪器需要更新。例如在高差测量:水准仪由DS3微倾式水准仪向自动安平水准仪发展;距离测量由原先的钢尺量距向光电测距仪发展。因此,各校应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更新,让学生及时掌握先进仪器的发展动向,了解有关的操作。
测量实验应有一个典型的实习场地,地形比较丰富,有利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校实习场地不固定,由教师临时决定,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
四、课程考核
考核内容分为理论、操作、平时三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30%、20%。
在理论考核中,除了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还增加了一些实践操作内容。
操作技能考核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的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理论知识向实际动手能力的转化,关系到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操作技能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对测量仪器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常规测量的观测方法和记录方法以及观测成果的计算等,而且要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测量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协调发展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综合培养,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魏静,李明庚.建筑工程测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杨晓平.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手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
[3]周建郑.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4]李生平.建筑工程测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5][美]丹尼尔斯.最佳课堂教学案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
建筑工程论文4
1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
(1)高技术发展。建筑工程涉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住房,而是结合了堤坝建筑、公共设施建筑、桥梁建筑、道路建设等于一体的建设,建筑涉及的领域覆盖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原理及方法,对于社会类问题也要进行考虑研究,同时,对于建筑行业工作者而言,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技能。
(2)智能化发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注重智能化的发展,于是,建筑工程通过与计算机的融合,在建筑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智能建筑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加强安全系统的调控,为提高自动化水平,科学技术与建筑工程技术相结合,达到智能化发展水平,例如:电梯里安装了监控系统,在室内安装智能化系统,用来控制开关亮度及室内温度等。智能化的实现使建筑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为建筑工程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在建筑行业中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3)绿色建筑。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污染现象逐渐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污染随处可见,建筑工程可以通过绿色建筑技术,降低对环境的伤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发挥到节能环保的作用,通过控制污染现象的不断加深,建筑师们不断寻找新方法,以节约能源、消减污染为目的,开辟绿色化、无害化新途径,绿色建筑在发挥其正常功能的基础上,对健康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
(4)做工精细。如今,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建筑材料与结构也越来越精细,为增加建筑的承受能力,通过增加材料的密度与硬度的方法,加强了建筑的稳定性与牢固性,提高建筑质量的同时建筑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精细化的处理对技术人员专业性技能要求很严格,建筑工程技术的竞争,使得建筑行业的人才不断完善自身,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以丰富自己头脑,通过学习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2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多样性。建筑行业的多样化体现了建筑的独特风格,每一个建筑都具有其特定的结构模式,结合其特定的功能,选择适合的施工材料,在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每个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与风格,根据当地环境、气候、地形以及文化的特点,通过建筑物的规模、外形结构体现出建筑的多样性,使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建筑工程中多样性的体现尤为重要。
(2)综合性。建筑工程的完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筑施工具有部门多,程序较繁琐,涉及面广的特点,为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施工单位不仅要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还要保证材料设施的齐全与安全。建筑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建筑个工程的完成需要经历繁琐的阶段,在此阶段,一定要考虑综合因素,保证工程顺利完成。建筑施工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施工时需多方面、多阶段、多工作种类的同时进行。
(3)流动性。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建筑行业的固定性与施工单位的流动性逐渐升高,每一栋建筑都有其固定的场所和与其对应的环境。为避免人员与程序的混乱,施工单位根据施工特点应分配给每个人工作程序与任务,合理安排并且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还要保证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不仅要保证质量的合理完成,更应定期完成任务,因此,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具有流动性,
3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1)信息化发展趋势。计算机更深层次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建筑工程技术的迅速进步,在建筑工程安装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于推广,促使了建筑系统的.同步发展,使建筑工程向着智能化、结构精致化、功能多样化与运转长久化的方向延伸。利用计算机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弊端与错误,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发挥了实施监督、控制、校对的作用,保证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以达标,在计算机操控下,只要输入指定的程序与指示,就能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设计出更准确、合适的建筑施工图纸,节省劳动力的同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信息化在建筑中的应用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监督效率与管理水平。
(2)集成化发展趋势。集成化是指将建筑安装技术、施工技术进行有效连接,为建筑工程技术的综合效益与水平的提高进行多种技术的结合,用来满足建筑的发展需求。以前中国建筑行业技术不够完善,手工出现单一化现象,以明显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大规模建筑施工设备及大量劳动力的前提下,建筑工程技术的集成化备受建筑工程的关注。建筑工程集成化成为加快建筑工程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精细化发展趋势。随着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建筑工程技术逐渐走向精细化,建筑行业对施工设备、技术等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建筑工程对钢结构技术的精细化不断提高,新的焊接水平越来越高逐渐成为结合多功能为一体的技术,在钢结构安装中,工程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监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建筑工程技术的精细化水平得以提升,精细化的发展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监督、质量的达标、工作的焦虑做出较大贡献。
(4)国际合作趋势。建筑行业的不断壮大与发展,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增加,在世界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很多国家选择了对于重大建筑相互合作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更好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提高建筑工程之间的竞争力,有利于建筑市场的壮大与聚集,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使建筑工程技术在研发与创新上取得历史性突破,因此,经过文化交流的建筑工程技术越来越受欢迎,国际合作的到来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5)生态化发展趋势。生态化建筑成为建筑工程行业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开发新质量产品,降低浪费的现象,坚持走废弃物循环利用路线,在建筑工程中生态化充分利用了高新科技,运用物理知识、建筑设计方案、科学材料气候学等知识为建筑工程技术服务,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对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以选取低成本,高质量,环保材料为宗旨,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相统一的路线,使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以提升,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生态化建筑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生态化建筑不仅仅为认为带来舒适、节能的环境,又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是目前值得推广的建筑工程技术。
4总结
根据人们的需求,为其带来更好的工作、娱乐环境,建筑工程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使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已经突破了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局限性。在建筑工程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需加强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建筑工程技术要严格规范原则进行,保证每一个建筑的安全性,在不断地努力创新下,使建筑工程技术以取得巨大成就,未来建筑工程的发展方向应从无污染、风险小、质量安全的角度迈进。从整体上掌握技术的特点,科学利用资源,牢靠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未来建筑工程的发展。
建筑工程论文5
摘要:本文依据笔者工作经验,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为前提,对其管理问题予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关于如何提升工程管理制定对策标准,以期为后续绿色建筑城市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
前言
绿色建筑主要以绿色环保、节材节能作为管理目标,结合建筑工程规范化管理模式,提升人们关于绿色建筑的认知度。随着国家“绿色环保”理念的倡导,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对社会发展、自身生存的意义,加之“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的提出,促使绿色建筑逐渐向节能化、环保化、持续发展的角度迈进。
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现状
1.1保障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国内关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现行法律法规以《建筑法》、《节约能源法》为主,但在其内容界定中针对建筑节能阐述相对较少,如条款缺失、内容模式、法律责任与操作性不明确现象的存在,促使绿色建筑工程保障体系难以落实于实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建筑企业为谋取暴利,以“绿色”为幌,对高耗能材料予以大量利用,从而使得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过于粗放。除此之外,绿色建筑奖惩机制的缺失,导致建筑节能效益无法得到法律支持。
1.2评估体系不完善
完善化、专业化评估体系的衍生,可有效促进绿色建筑持续发展。我国虽然已经制定关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但因受到片面性、局限性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导致该项评估体系仅在民用建筑或公共建筑中得以运用,而在复杂建筑中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其原因在于: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较为简易、全面性不足,尤其针对单一建筑个体,评估衔接体系效果难以达到规范化标准,使之各体系间差距逐渐增大,严重影响绿色建筑长远发展步调格局。
1.3管理水平不足
关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不足问题,可从以下几点予以阐述:①传统性质建筑管理人员过多,而关于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微乎其微。其原因为:建筑管理人员因多年从事传统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使之习惯建筑粗放式管理格局,再者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与专业节能的匮乏,导致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效果相对较差。②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缺失;绿色建筑规范章程了解不彻底;绿色理念性差等制因的存在,导致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无法全面落实。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频繁出现建筑违规状况。
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对策与建议
2.1人力资源协调部署
针对上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水平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人力资源优化的方式,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在实际绿色建筑管理工作中,若出现人员配置问题,则不仅会影响建筑资源的运用流程,还会增加建筑能源耗费几率。对此可在绿色建筑施工设计阶段,以现场实际条件为前提,对人力资源部署问题予以精准化判断。除此之外,人员劳动力应以建筑进度、建筑性能、建筑工种的差异进行合理选择,如建筑负责人在进行作业人员委派时,应依据施工技术、劳务合同、工程标准等参数指标,对劳动资源予以优化配置,以此满足绿色化建筑工程管理的目标。
2.2制定激励机制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激励机制的制定有着密切关联。其原因在于:绿色建筑管理阶段,可通过激励机制对优异人员予以选拔,以此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激励机制应与员工薪酬、工作能力相吻合,如针对勤奋工作、勇于奋进员工,可通过物质或者精神支持的方式,提升员工责任心;针对消极怠工、责任心不足者,可采用奖金扣除的方式,督促员工做好自身本职工作。通过激励机制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善员工工作态度,提升企业经营活动能力,还可促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提升,用以满足绿色建筑行业标准。
2.3安全施工
安全施工以危险防范、安全维护等内容为核心,特别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时期,依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对其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绿色建筑管理阶段,还应制定安全风险防控方案,将安全管理效果、质量作为衡量标准,判断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形象、人员安全等多方因素。针对此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应制定安全管理机制,并将其落实于每位人员工作中,通过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强化,使其能够自觉遵守安全防范机制,避免施工阶段安全事故的发生。
2.4完善评估体系
实践阶段,需通过准入标准、评价体系双重运用的方式,对建筑企业资质予以科学化评估,若建筑企业绿色标准未达到规范标准,应拒绝审批,并在此过程中,强化绿色建筑过程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全过程评价理念与原则,对绿色建筑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与验收阶段各项绿色指标实施参数确定。当前国内现行绿色建筑技术规范为:《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建筑节能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等。除此,绿色建筑质量监理与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运用的.同时,对其职能优势予以展现,如在工程管理阶段,配置严格、规范化绿色建筑标准,通过施工工艺、施工材料使用效果的辨别,贯彻落实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5绿色建筑发展趋势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应在工程管理阶段,对项目规模、建筑性质、施工环境的差异实施详细判断,即分析绿色建筑是否具有统一性优势。基于此,建筑企业应在原有绿色建筑施工成果、施工经验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目前,土建绿色施工技术应用空间相对较广,但在应用中由于未形成标准化管理体系,使之建筑企业未认识到绿色建筑理念创新的意义,再者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投资力度的缺失,导致绿色建筑发展持续发展目标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政府行政部门可加强对绿色建筑政策和经济支持,只有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才能强化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关注度。
3结束语
基于绿色理念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等方面的深化,促使人们越发关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作用。如在绿色建筑施工阶段,建筑企业需对建筑各环节实施科学化与高效化管理经营模式,加之技术创新、生产创新等工作重视度的增加,促使建筑行业呈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的格局。
参考文献
[1]王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进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xx(2):104.
[2]叶桂昌.对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对策分析[J].城市建筑,20xx(17):124.
[3]尹健.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xx(45):244.
[4]黄全琴.刍议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低碳地产,20xx,2(46):121.
建筑工程论文6
1、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也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环节和关键点,只有严格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即包括各项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竣工阶段的控制,才能实现项目质量目标。在此三项工作中,要把以下几个方面当做重点来抓。
1.1施工准备阶段。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主持熟悉图纸并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审核出图纸中存在问题后,应与设计人和发包人进行讨论、协商解决;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质量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必不可缺。
1.2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在项目开工前应编制测量控制方案,施工过程中对红线桩、水准点、工程测量控制桩等采取妥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做好工程测量质量控制。重中之重,做好材料质量控制,控制好这几点:严格采用招标“择优选廉”的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并建立材料供应档案;分类管理进入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强化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报检、准用;合理配备、配套使用现场的施工机械。计量管理。企业应制定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检验等规定,计量人员严格按此规定执行,以确保产品所必需的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设置质量控制点,对质量进行预控。工程变更应由变更方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申请,理工程师与相关方研究做出变更决定后,发布变更通知,方可组织实施。环境保护控制。工程施工时把好材料验收关,不使用有害含量超标和淘汰的材料;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作好防污染控制;工程竣工时检测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检测不合格不允许使用。建筑产品或半成品应采用护、包、盖、封等措施妥善保护。
1.3竣工验收阶段。做实现场行检验评定和竣工初验、验收程序,保证不走过场,并与与承包人签定“质量保修书,使用说明书”。
2、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点及对策
企业行为自主化的前提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机构改革后,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能以服务企业为主,执法监督仍是必要手段,但不是主要方式和目的。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事项有两项:一是工业企业内部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二是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
2.1宏观调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指导建筑企业开展查质量意识、查质量保证体系、查质量水平、查现场管理、查售后服务为重点的企业质量自查活动;帮助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一些管理不善的企业加强计量、质量工作,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质量状况的动态监管,从而构建质量诚信体系。
2.2变监督为服务以强化质监基础性工作为突破口,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加快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市场化,大幅提升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和检测人员素质,主动为企业服务,加强委托检验工作。对于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在双方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签定委托检验合同,为企业解决出厂检验问题,并进行咨询服务,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2.3打防结合加大违法失信惩戒力度,做好质量投诉的调处,打击、惩戒违法、失信行为。采取堵源截流、跟踪监控、扶优防伪等对策,对建筑行业进行监督不放松,落实和创新从源头抓产品质量,从严搞好对建筑原材料的执法监督检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扶优扶强、服务企业上,帮助、督促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帮助企业增强产品的适应性,即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2.4帮助行业自净以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抓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实施,引导企业自律,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和发展环境。
3、结束语
上述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简单的控制措施,并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作用谈了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行业同志共同探讨乃至批评。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及其重要并且复杂的工程,只有做实各环节的监督,才能有效控制总体质量,达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建筑业内部的自我约束和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督共同作业,深入细致的分析,有效采取相应的策略,稳步提高建筑质量水平,更大限度的提高民生水平。
建筑工程论文7
建筑业是安全事故多发的行业。20xx年全国发生重大事故79起,死亡和失踪1154人,其中,建筑施工发生7起,死亡82人,同比增加5起,58人;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8起,死亡369人,其中,建筑施工发生2起,死亡99人,同比增加2起、99人。20xx年,全国发生重大事故86起,死亡和失踪1315人,其中的建筑施工没有单独统计数据;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10起,死亡662人,同比增加4起、360人,其中建筑施工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减少2起、99人。20xx年,全国发生各类建筑施工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笔者根据公布的20xx年1-5月全国建筑安全事故统计表统计得出,20xx年全国1-5月发生较重大建筑安全事故47起,死亡112人,失踪1人,受伤175人。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社会的安定,而且每年都会给国家、社会、企业和事故伤害人带来巨大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但由于事故损失的分类和确定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在国内外都普遍存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建筑工程事故损失的分类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在事故间接损失的确定上,存在很多分岐。本文提出将以前被忽视、但对施工企业又有重要影响的机会损失作为事故间接损失中的一部分,考虑在事故损失中,使事故损失的统计更加全面。
1建筑工程事故损失的文献综述
对事故损失的准确估计是项目、企业乃至政府进行分析、决策的重要依据。国际上关于事故费用的研究,经历了Heinrich(1930)—Simonds(1956)—Andreoni(1986)—HSE(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1994)为阶段性代表的70余年。每一阶段都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国外研究人员在几十年前就意识到了事故不仅有直接损失,还有间接损失的存在。在已经完成的许多致力于对工人受伤事故的实际损失的定量研究中,研究人员一般都通过与事故的直接损失的比较来研究事故的间接损失。Heinrich在1941年发表了一篇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章,把一起事故的损失划分为两类:由生产公司申请、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划为“直接损失”;把除此以外的财产损失和因停工使公司受到损失的部分作为“间接损失”。Heinrich基于对全美国各工种事故情况的数据分析,列出了12项间接损失,并对一些事故的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的比例为1:4。在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中Sheriff认为这个比例应当能达到10。而Bird和Loftus则认为此比例应当能达到50。虽然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所有的研究人员都认为间接损失是巨大的。Leopold和Leonard在1987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直接损失定义的范围有所扩大,即直接损失的定义中包括了一些以前被定义为间接损失的项目,研究结果认为间接损失微不足道。Clark在1996年将一些学者对于直间比的研究进行了汇总。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局的数据显示,事故的直接损失越低,间接损失与直接损失的倍比系数越高。美国的R.H.Simonds对Heinrich的事故损失计算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采取了从企业经济角度出发的观点来对事故损失进行判断。首先,他把“由保险公司支付的金额”定为直接损失,把“不由保险公司补偿的金额”定为间接损失。非保险费用与Heinrich的间接费用虽然是出于同样的观点,但其构成要素不同。否定了Heinrich的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比为1:4的结论,并代之以平均值法来计算事故总损失。Simonds的事故损失计算方法得到了美国NSC(全美安全协会)等权威机构的支持,在美国得到广泛采用。Andreoni按生产计划阶段的费用、企业运营期间的费用、与生产损失相关联的财政损失3个方面统计事故损失,把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分别计算在各阶段。这种方法被国际劳工局(ILO)所采用。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HSE)执行部(OU)提出了保险、非保险与直接、间接费用之间对应的关系。OU认为,以前的研究专注于“直间比”,然而这个比的准确意义依作者而各不相同,难于比较,分析保险费用的优点是,多数组织知道他们有哪些保险、费用多少,因而通过与类似行业的案例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可以估算他们受到的可能损失。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于事故损失计算的需要,制定了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该《标准》将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善后处理支出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是直接经济损失;而导致产值减少、资源破坏等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的价值是间接经济损失。
列入该《标准》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列入该《标准》的`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包括: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工作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其他损失费用。
而现在看来该《标准》项目不够全面,尤其是间接损失部分且项目不明确且缺失较多。例如,其他工人损失时间的工资费用、受伤害职工返回工作岗位后能力下降造成的工资损失、新替换的工人能力不足造成的工资损失、商誉的损失等项目均未计。还有部分项目有重复计算的可能。例如,“歇工工资”、“停产、减产损失价值”和“工作损失价值”这三项,包括内容不明确,容易重复计算。方东平等学者按照GB672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的分类方法,将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事故的直接损失是指与事故事件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估价的损失。一般包括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事故的间接损失是指与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估价的损失。一般包括因事故导致停产、减产损失的价值、工作损失价值、工效影响、补充新职工的费用和培训费用、非受伤工人的时间损失价值、管理人员的时间损失价值、资源损失价值和变动费用等项目。这种分类方法比《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有了进步,但笔者认为该分类方法在对间接损失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尤其是对于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的机会损失没有涉及。随后,陆宁等研究者提出的建设项目安全成本率分析模型,以及张杰等做的安全生产效益的分析评价,对于安全总成本也没有考虑机会损失造成的成本增加。刘伟等学者分析了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事故经济损失的理论计算方法、事故经济损失构成计算方法述评,以及事故损失性安全成本的计算方法,其中分析的隐含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中包含一定的机会损失因素,但不够全面具体。笔者认为,机会损失是对建筑企业安全事故损失有重要影响的间接损失,应该予更加详尽和具体的考虑。
2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的确定与计算
本文中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是指,由于安全事故的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从事或不可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造成预期收益降低而带来的损失。由于这部分损失不是事故发生时产生的,而是事故处理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所以属于与事故间接联系的损失。根据事故影响经济性的明显程度,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可以再细分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的间接非经济损失部分。
2.1间接经济损失的确定与计算间接经济损失是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赔偿费、罚款、劳动时间损失、停工或停产损失等事故非当时的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在事故发生后,企业因此受到停业整顿、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或被清出当地建筑市场的处罚,不能从事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71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出现安全事故后,建设主管部门可以责令该企业停业整顿。依据原建设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第22条的规定,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暂扣或者吊销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暂扣期间,不得承揽新的工程项目;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吊销后,该企业不得进行任何施工活动,且一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如果是外地的建筑施工企业,还有可能被清出当地的建筑市场,不能在当地再进行施工生产。
以上法规的处罚都包含有对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活动的限制,使建筑施工企业失去了在一定时期或地域内获得收益的机会,这些收益在发生安全事故前原本是可以得到的,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把这部分机会收益的失去算为机会损失,列入企业安全事故间接经济损失中。机会损失的间接经济损失可以表现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等于在一定时期或地域内预计收益的损失。
具体估算时,“在一定时期内预计收益的损失”可用在受处罚期不能进行施工生产的收益损失估算。此处的“收益损失估算”,在企业发生事故前生产状况平稳的条件下,可以取近几年年收益的平均值作为事故机会间接损失的年收益损失值;如果建筑市场状况不稳定,则可取由于事故影响,企业不能获得的原期望年收益作为事故机会间接损失的年收益损失值。“在一定地域内预计收益的损失”可用在该地域内已考察项目的预计收益乘以该项目承揽的可能性,得到收益期望值,多个项目则将收益期望值累加。
总之,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的估算,会因企业状况不同、市场状况不同而有比较大的差别,各企业需要根据自己前期收益统计情况及预期收益判断来估算这部分损失。
2.2间接非经济损失的确定与计算
间接非经济损失是指与事故事件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事故导致的工效影响、声誉损失、政治安定影响等。主要表现为因事故造成商誉影响,难以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的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以及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能力。安全形象是商誉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对事故所引起的商誉损失可按下式进行评估:商誉损失系数Ci=F(Yi,Wi,Mi,N10)式中,Ci为企业i事故引起的商誉损失系数;Yi为企业i发生事故的严重程度;Wi为企业i发生事故的影咱范围;Mi为企业i发生事故后受媒体的关注程度;N10为企业10年内发生事故的频率。
在建筑工程领域商誉的获利能力表现为企业中标可能性的大小。安全事故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商誉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企业因安全事故,在以后一定时期内,参与市场竞争处于劣势地位。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承接到施工生产任务的可能性。这种竞争成功可能性的降低,导致企业预期利润的损失,也就是因事故造成商誉影响,难以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这种影响在实际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因安全事故而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的机会损失。在我国,企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有可能被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这意味着施工企业失去了在某一类工程或全部工程承揽到施工任务的可能性,其损失为在处罚期内,降类施工造成收益损失或不能再施工的全部预计收益的损失。
(2)因安全事故在投标竞争中中标可能性降低的机会损失。在我国评标标准中,都有关于企业安全记录的评分项目,企业在近期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就会对企业投标得分造成影响,降低中标的可能性。这种机会损失可以采用期望值的减少来估算,估算公式如下:
“企业中标后的预期收益值”应为企业近期准备参与投标项目中标后预期收益值;“发生安全事故前企业中标的可能性”可以根据企业以往的中标情况估计;“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中标的可能性”可以参照以前中标项目,计算发生安全事故后,根据评标打分标准自评,重新打分,判断此分值是否还能中标。经过多个项目的重新自评,统计成功率,就可以确定发生安全事故后企业中标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这种方法估算的因安全事故在投标竞争中中标可能性降低的机会损失实质是一种期望值,并不是企业真正的机会损失,这种方法只是为企业事先估算比较可能发生的机会损失额提供了估算方法,企业真正的机会损失只有在事后据实分析才能准确计算。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在20xx年对国内部分没有建立、正在建立和已经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企业中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企业,投标活动的中标率增加的企业比率为44.44%,比在建企业的38.10%增加近6个百分点,比未建企业的24.24%增加近20个百分点,说明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后的企业形象、信誉、安全健康影响大大增强,导致企业中标率增加。对22个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企业前后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建后一年的投标活动的中标率增加的企业比率为41%,在建当年企业投标活动的中标率增加的企业比率为40%,比建前一年有8%增加,这说明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后,企业形象、信誉、安全健康影响大大增强,导致企业投标活动的中标率持续升高。以上研究说明,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可以提高企业中标率;相应的,当建筑施工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由于商誉降低的影响,企业中标率也应会以同样幅度降低。中标率降低的机会损失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计算,计算的结果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因事故造成商誉影响的损失额。
从以上对于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的估算可知,事故机会损失的数额以企业一定时期的总预期收益为计算基数,乘以损失可能性,所得损失数额是非常大的;现实中也可以看到,企业不能正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企业影响是巨大的,甚至事关企业存亡。笔者认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是建筑工程事故间接损失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不应被忽略。
根据实际情况定性分析,在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企业机会损失将会很大;企业事故轻微时,也许会没有机会损失,此部分定量研究还需实际数据支持。
3结语
(1)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是一项重要的事故间接损失。所以,企业在进行事故损失统计时应考虑这一损失内容。根据事故影响经济性的明显程度,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可以分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非经济损失两种。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包括在事故发生后,企业因此受到停业整顿、安全生产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或被清出当地建筑市场的处罚,不能从事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的间接非经济损失主要表现为因事故造成商誉影响,难以进行生产活动的机会损失。
(2)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是企业预期期望收
益降低而造成损失。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决定了施工企业能否再获得施工项目,以将来预期收益作为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成本对企业决策有重大影响。建筑企业通过正确认识建筑工程事故机会损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安全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这样就会使企业在合理计算事故损失的基础上,主动增加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
(3)在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企业机会损失将会很大;企业事故轻微时,也许就没有机会损失,此结论还需实证数据验证,需要继续进行研究。
建筑工程论文8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建筑企业不但要重视安全、质量与技术方面的管理工作,还应做好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方面的创新。在本文中,笔者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价值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在总结与分析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控制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管理模式;管理方法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价值
(1)有助于控制建筑企业的投资成本。通常,建筑工程企业提高自身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有助于其降低项目投资成本,避免在项目中浪费过多的人力与物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任何一个建筑企业在承揽项目的过程中都要历经投标、中标、签约、施工等一系列环节,做好建筑工程管理能够令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更为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科学地配置各种资源,合理地安排各项施工工作,控制好投资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能够提高项目的质量安全水平。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居民对于自身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企业在开展建设活动时应全面落实各项法规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实现施工的规范化。建筑企业应做好相应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并排查各种问题。针对此,建筑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管理水平,借助高效地管理而减少安全事故,在项目减少中做好各项检查与监督工作,确保项目施工达到各项质量要求。在确保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建设单位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实状况
在全面研究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状况时发现,建筑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宽泛,其面对的环境更为复杂,必须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依照各项管理标准而落实具体工作。只有这样,建筑工程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水平,减少建筑企业的投入成本。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实状况如下:
(1)普遍存在着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从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状况来看,很多建筑企业都缺乏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建筑企业没有严格落实相关法律要求,未科学地运用好安全施工技术,内部管理制度存在很大漏洞。这些都导致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实效差。在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却没有意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未做好该方面的培训与教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更新管理知识,实际工作水平得不到提高。此外,建筑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投入比较少,未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管理效率低下,导致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隐患未能够及时排除,引发多种施工质量问题。
(2)建筑工程管理缺乏规范性。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较以往扩大很多,项目施工难度持续增加,整个建筑行业正朝着工业化与机械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局面下,建筑工程管理应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提供保障。而在实际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方说未充分细化安全生产标准、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方式单一化、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低、安全技术水平差等问题,这些都给建筑工程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是当前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倘若在施工现场中,施工单位未依照既定的施工工序开展工作,未科学、合理地运用好施工技术,则会出现多种安全事故,给相关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如果监管人员未做好项目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检查与监督工作,将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与安全问题,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从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入手,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标准,健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机制的高效运行,从而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并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
(3)施工进度与整体效益等难以有效协调。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筑行业与多种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市场中,非良性竞争现象非常突出,导致很多人有机可乘,增加了建筑工程管理的难度,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与整体效益等难以有效协调起来。从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等方面看,个别建筑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未落实相关法规,也没有积极更新施工技术,导致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严重。
(4)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在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功能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建筑企业必须配置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才能够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然而当前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比较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从整体上看,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相应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都比较落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现施工现场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建筑企业蒙受损失[1]。
3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在建筑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应做好该领域的法制建设工作,建筑企业应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在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加大投入[2]。建筑企业应持续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做好该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1)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意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正不断提升,建筑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不断加强。在这种状况下,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发展的机会必须持续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为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提供保障,最终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工程管理与其经济效益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在施工中,建筑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总结经验,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工程建筑标准的作用下,各参与部门及岗位能够互相监督与制约。建筑企业应从实际工作入手,持续健全管理机制,所有施工人员都必须严格依照既定的标准而开展工作,提升项目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比方说,应从施工要求入手,全面推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通过监督及控制手段来及时发现与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建筑企业应做好该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工作,使得施工人员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及工作热情,能够参与到建筑工程管理中,使得各个工作环节有效地衔接起来,这对于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建筑企业应将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汇总起来,整理编制成册,发放到所有员工手中,使得员工能够明确工作要求,更好地落实各项制度,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环境[3]。
(2)管理好施工现场中的各种施工材料。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直接影响到管理成效,这些施工材料在建筑企业总投入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所以,管理好施工现场中的各种施工材料,能够提升各种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等不良影响,促使建筑企业更好地控制好工程造价。从实际情况看,建筑企业要想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施工材料未正式进入施工现场之前,施工单位应严格地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查、检测,只有当材料符合要求才能够进场;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依照相关标准与要求来使用材料,由专人对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记录与跟踪,实现供应、管理、发放、使用等多方面的全面监督,有效地控制好施工成本;三是对施工材料的采买量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来说,施工单位会依据市场状况而采购到性价比最佳的施工材料,并为该项工作配置高水平的采购人员。这对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4]。
(3)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现代人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及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建筑企业在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从实践状况来看,施工队伍水平的提高能够解决施工技术水平低下等多种问题。所以,建筑企业应从实际需求入手,加大管理与培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组建起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比方说,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与宣传工作,使得其具备极强的安全意识与良好的施工习惯。此外,建筑企业还积极开展施工技能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人员应对管理及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自觉地维护好企业的利益,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产生更大的效力。
(4)全面推行绿色施工管理。在现有建筑方面的法律体系中,应融合绿色施工内容。建筑企业应全面推行绿色施工管理,具体策略为:一是做好绿色施工方面各项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主体数量非常多。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监管部门应对相关主体进行有效监督,促使绿色施工管理全面推行;二是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制度。如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应依照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确保各项绿色施工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做好强制性政策的执行工作。根据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积极推进绿色、高效与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及时更新施工工艺,改变落后的施工状况;四是制定并推行科学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在管理方面实现统一化与量化。建筑企业应树立起绿色施工管理理念,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出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推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5]。
4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建筑企业节约投资成本,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严峻的局面下,建筑企业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就必须解决好管理意识差、建筑工程管理缺乏规范性、施工进度与整体效益等难以有效协调、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低下等问题,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意识,管理好施工现场中的各种施工材料,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推行绿色施工管理,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效性,为建筑项目的安全性、功能性等提供保障,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张煜。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A]。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xx:1。
[2]杨超。建筑质量管理与控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xx。
[3]郑江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xx。
[4]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xx(9):144。
[5]黄钦鸣。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xx(2):99+105。
建筑工程论文9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
1明确并严格落实施工工序规程经过多年工程建设实践总结,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和程序,都制定颁布了严格细致的规范章程。建筑企业、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学习培训、技术交底、现场张贴、旁站检查,认真督促施工人员按章操作,坚决落实,违者及时给予严厉批评或处罚。2严把施工工序活动条件质量关影响施工工序的投入条件因素主要有5个方面:施工人员、原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逐项把关,严格监督,科学组合,环环紧扣,就能控制好工程投入品质量,避免发生系统性质量变异问题,杜绝工序质量失常造成返工等现象发生。3及时开展工序活动质量检测仪器、仪表使用具有科学、真实、规范等优点,能够有效防范主观误判。其使用必须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且常做性能检查,检测活动必须及时、经常开展,并对质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工序质量状态。如若发现问题,就要认真研究分析积极处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工序管理严格规范,质量自始至终正常安全达标。4合理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工序控制点应是影响工序质量的重点、关键部位或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对各个控制点加强管控,才能抓住要点,有效确保工序质量正常、稳定、达标。
二、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定
设定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按照工段质量特性值对整体质量影响的大小、重要程度来确立的。首先要对施工对象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按权重大小排序;其次要分析拟设立的控制点在施工中易出现哪些问题、原因何在?有针对性地制定技术、管理措施加以预防和避免。工序质量控制点就是施工管理的着力点、监测点。根据工程自身特点、类型、大小,视其重要性、复杂性、质量标准,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个大型工程的分项目,也可能是技术水准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建筑物构件或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某个关键环节或工序。结合施工管理实际,施工者、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程序、技术参数、工程环境等,均按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大小、轻重,可列入工序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监控。通常为:(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如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地下的防水层施工;(3)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后续工序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如预应力结构中预应力钢筋质量、模板支撑与固定等。这些质量控制点,不仅监理人员要明确知道把好关,参与施工人员也要熟练掌握,双方共同努力加以落实,以保工序、工程质量全面实现优质。严格管理施工者的行为,提高施工工作效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某些工序或施工操作者的行为重点严控,防止因为人的.主观因素发生意外或失误影响工程质量。如施工前要组织开展严肃认真的技术交底和技能培训活动,现场书面张贴或会议提醒施工应注意事项;事中对高空作业、危险作业、易燃易爆作业、大型构件吊装或多机配合作业,动作复杂且快速运转的机械操作,精密度高、技术难度大的工序,在危险地带或复杂环境条件下开展的施工操作,都要从人的生理特性、心理活动、技术能力、思想素质、身体状况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加强组织管理,因人使用,要求施工人员做到劳逸结合,精力集中、技能强硬,心理、身体状态良好,反应敏捷等,防止出现不应有的失误或事故。严控施工中“物”的状态,确保正常安全稳定。在某些工序或施工操作中,应把“物”的存在或运行状态作为监控的重点。如仪器、仪表破损会影响测量结果;机具失灵或反应退缓会影响部件加工精度;砼块制作配合比、养护时间长短、温度高低会影响其使用质量;复杂施工环境中的大型设备失稳、倾覆,化学制品使用产生的毒气、腐蚀性,带电机具使用产生的振动、火花、冲击等,都会对施工场所中的人员产生危险性甚至带来某些危害;在立体交叉作业、多工种密集作业等过程中,常会因施工参与者一时大意或不慎发生危险损害或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工序质量控制应根据具体实际,明确不同的监控重点或实施方案,多方并举狠抓监控措施落实,以确保施工安全正常高效推进。
三、结语
建筑工程是由人来建造、管理的,也主要用于人的生产生活场所,质量高低关系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丝毫马虎不得。而人常说,万年江山失于大意,千里之坝溃于蚁穴,“心细无大错”、“细节决定成败”,抓工程质量管理必须从工序管理抓起,严格要求,精心管理,认真负责,严把各个监控关口,步步为营,扎实推进,以确保整体工程质量实现优质目标,确保投资效益正常高效发挥。
建筑工程论文10
1、 引言
目前, 国内建筑市场已趋于饱和, 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国门, 在海外工程市场上承揽了大量工程项目, 已有不少企业企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国内建筑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上沿用国内管理模式, 与当地政策法规冲突;与当地劳资冲突不断而导致工程受阻等[1].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本文结合某海外建筑工程, 从勘测设计、气候条件、材料供应、劳动力管理等方面对施工成本进行分析, 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工程承包提供一定的参考。
2、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非洲, 为某企业承接的商品住房项目, 施工现场在一个山丘上,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模式, 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施工阶段工期为40个月。
3、 海外工程进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由于海外工程所在地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气候环境、技术水平等方面与国内通常有很大差别, 导致影响工程进度和成本的因素与国内也有所不同[2].勘测设计、人员、材料供应、劳动力管理等因素成为影响海外成本的主要因素。
3.1、 勘测设计
勘测设计工作不仅对质量、进度产生影响, 对工程的成本也极为重要, 科学严谨的设计可以为现场的实际施工提供可靠的施工依据, 以免带来由于设计变更带来的成本的增加。海外工程大多数设计院均为施工地所在国当地设计院, 与其相互合作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沟通解决图纸问题是有效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
3.2、 人员
目前中国建筑企业中绝大部分海外公司管理人员与工人都来自国内, 远离家乡, 远离亲友, 很多人身为家庭的主要支柱却无法在身边照顾家人, 国外娱乐活动匮乏, 职工在承受工作压力的同时还承受着寂寞等心理困扰[3].在这种环境下职工之间也更容易出现矛盾, 一旦处理不好还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其次目前海外职工的安全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恐怖主义袭击、极端宗教主义等威胁依然如同阴云一样挥之不去, 这些因素都对职工的思想稳定和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海外企业文化建设依然滞后, 虽然海外项目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活动, 但是仍然没有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并未完全渗入日常生产、生活中[4].
3.3、 材料供应
海外项目的实施过程通常伴随着施工设备与配件的采购以及大量工程材料的采购, 一般材料采购的费用占到全部工程费用的50%以上, 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和项目的经济效益, 是成本控制的关键[5], 一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出现材料价格上涨、材料使用控制不严等情况, 就会使工程项目成本显着上升。由于我国的海外工程一般都是基础建设薄弱且工业生产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 部分材料需要从其他国家采购, 但采购过程中会受到出现交货方式、付款条件、汇率变化、运输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采购成本大幅上升。
3.4、 劳动力管理
海外项目的劳动力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从国内招聘到海外工作的劳务人员, 另一部分是施工地当地的劳务人员。国外的劳务人员由于需要支付劳务工资、国际差旅费等一般成本是国内的2~3倍, 而支付给当地的劳务人员的费用相对来说则低很多。随着近年来油价持续低迷, 不少国家开始收紧外汇, 很多工程项目的外汇比例很低或者没有外汇, 这限制了中国劳务人员的使用。由于风俗习惯语言的不同以及技术水平的差异, 当地劳务人员比中国劳务人员更加难以管理, 这要求现场管理人员提高自身语言与管理能力。
4、 应对措施
4.1、 加强应对设计变更的能力
目前海外承包工程一般采取EPC模式, 在EPC模式中, 需要“边设计边施工”, 而对于住宅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几乎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 现场需要配备专业的设计力量以及时解决可能发生的设计变更问题, 避免因为图纸设计错误导致返工而造成成本上升。同时由于施工地发展水平不同, 其设计标准也不同于国内, 在施工地很多时候会遇到如烟道等国内设计不会考虑的构造物, 对于新进入国际建设市场的公司尤其需要注意这点。例如在本项目中就出现管道井尺寸变更、烟道施工没有与频繁变更图纸设计很好衔接, 导致现场后续管道井施工延迟与烟道返工等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浪费。
4.2、 实行人性化管理, 增强职工的归属感
为减轻职工在海外工作中所遇到的心理困扰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需要在严格要求职工做好本职工作以外, 密切关注职工的心理需求, 深入一线、与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倾听他们的想法, 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缓解职工由于海外工作环境导致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在释放职工压力的同时加强职工间的沟通了解, 将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4.3、 加强材料管理
海外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过程中, 首先需要建立起高效的采购管理机构, 专门在采购、使用、储存等环节与物资部门进行协调, 严格把好质量、定价、材料消耗、盘点核算等关键环节, 围绕物资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规范物资采购、发放流程, 避免物资积压, 可以达到加速资金周转从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目的。
对于需要在当地大量采购的材料 (如地材、地砖墙砖等) , 建立一个稳定的材料采购体系与采购管理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在当地建立的材料采购体系及数据对比分析库, 货比三家, 以高效低价的购买材料, 对于成本控制非常关键。例如本项目中由于项目前期当地钢筋涨价而损失了不少利润, 在后期燃气管施工过程中, 通过在施工地所在国不同地区询价比价, 采购到价格更低的铜管, 降低了工程成本。
4.4、 加强资金管理
与国内不同, 海外工程有着资金回收过程长的特点, 这就需要提前详细分析每个生产环节的资金使用量, 同时保证好维持项目生产的资金来源, 提前做好准备, 做到收支平衡, 将每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杜绝随意开支, 避免由于收支不平衡导致欠账过多, 最终影响整个项目的运行。这就要求完善资金使用制度, 在资金使用方面严格把关, 绝不因任何人或单位而放松对资金的把控, 同时应尽可能尽早、最大额度的向业主回收工程款, 避免出现资金问题。
4.5、 合理组织劳务, 加强属地化施工
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务人员工资的不断上涨, 务工人员择业面的扩大, 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建筑业, 导致海外工程中国工人的匮乏, 同时由于工人技术水平的差异, 只能将部分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交给施工地所在国工人施工, 目前中国企业劳务属地化管理仍处在较为初级的水平[6].因此在组织一支高素质的中国工人队伍用于赶工期、打硬仗的同时, 提高当地工人的技术水平、加强属地化分包成为降低企业劳务成本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优化海外用工结构, 合理调整中国工人与当地工人比例, 使其发挥各自的`长处, 推动项目快速进行;②加强中国职工与当地工人的沟通交流, 了解中外企业的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③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建立一套招募工人与分包商的制度, 做到以理服人, 以制度管人;④对当地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 使其能够胜任如填充墙砌筑、墙面粉刷、贴砖等工作, 可以大量减少中国工人的使用, 降低施工成本。
4.6、 合同及不可抗力因素的索赔
合同索赔及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索赔是海外工程常见的索赔项目, 业主在招标文件中会提供施工地的地质和气象信息, 现场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招标书和合同文本中的规定, 平时施工过程中注重搜集索赔证据, 抓住重要的索赔机会, 维护正当权利[7].
对于施工中不可避免的由于地质变化、障碍物处理等原因造成的设计变更, 要经过设计单位代表、业主代表、监理代表等相关的设计审核专家共同签署PV才可以进行。同时由于海外工程项目变更程序复杂, 耗时较长, 应当提前进行工程变更以降低由拖延带来的损失。例如本项目中由于某地块地质条件比业主提供的资料更加复杂, 在土方工程中增加了成本,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技术合约人员搜集到相关证据并向业主争取到赔偿。
5、 结语
海外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 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稳定, 需要提高到战略高度去把握。只有这样, 企业才能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国际工程竞争中脱颖而出, 立于不败之地。
建筑工程论文11
1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建筑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且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是否能够达到规范要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不断深入,项目管理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中,其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管理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此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能力,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向着更合理更先进的趋势进行发展。建筑行业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管理,以保证项目管理能够严格贯彻实施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中,从而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的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过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自50年代后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对项目管理进行相关研究,使得项目管理在不断发展下形成了两种项目管理体系,一种是国际项目管理委员会(IPMA),另一种则是美国管理项目协会(PMI)。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我国首次将项目管理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是在1984年云南建设的鲁布革水电站,项目管理在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应用,不但使建筑工程的时间缩短,其也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投入资金。在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应用项目管理成果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开始在我国进行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已经研发出多种管理机制,其主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为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和合同承包制以及建设监理制。
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合同水平较低
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合同管理的水平比较低,建筑工程的合同管理十分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建筑工程合同难以对建筑行为进行相关的约束。建筑行业的建筑工程合同基本是由承包方进行制定的,其在合同中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合同的很多规范都不符合建筑行业规定要求。国际咨询工程联合会编制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应用指南》在社会应用性不高,很多建筑企业对其的了解都不够深入,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合同严重缺乏法律规范性与合理性。
3.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于追求工期
城市建筑工程量的增多,使得建筑企业为了加快建设时效性,而在项目管理中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相关缩减,使得项目管理无法发挥其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作用。项目管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较好的约束作用,其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与建设较多方面,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其的合理性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很大。建筑工程项目过于追求工期的情况,使得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与规范性不断降低,不能对建筑工程进行深入的管理。
3.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缺乏合理监督
在制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使得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规范性得不到相关保证,其的一些不合理之处难以进行及时改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需要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以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合理性,而缺乏监督人员与监督部门的情况,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工作难以进行有效开展。
4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4.1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人不是个人体制,其需要有着专门的项目管理责任制进行配合,因此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也包含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在建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时,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相关项目管理责任,以明确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作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实际应用在项目管理中时,其需要使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工作能够协调,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的共享。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责任制的管理作用,不但可以完善建筑工程施工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有利于保证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得到相关的管理约束。
4.2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在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章制度时,需要仔细分析建筑工程的施工情况,并根据建筑行业的施工规范和施工要求,对建筑工程进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确定,以保证制定的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实施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建筑工程管理规章制度需要包含奖惩、监督和责任以及计划等制度,并同时具有较高的法律意识和先进项目管理思想,使得规章制度能够深入贯彻实施到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细节中,防止建筑工程出现违规施工情况。
4.3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战略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若想进行长期的发展,必须要贯彻实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以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战略创新制度时,其需要根据建筑行业的实时发展情况与社会要求,进行合理的发展战略制定,从而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战略目标能够有效实现。
5结语
综上所述,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深入贯彻实施到建筑施工中,使得其能够对建筑工程的各种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约束,从而避免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多的不规范施工行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合理的实施,不但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利于规范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行为,且对于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有着较多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宣.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探讨[J].江西建材,20xx(15):66~68.
[2]王翔.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4):22~24.
[3]范厚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江西建材,20xx(12):56~58.
[4]施文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xx(9):72~74.
[5]刘立新.朱延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阿紫我国的发展和应用[J].山东工艺技术,20xx(5):66~68.
[6]王春浩.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及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xx(14):88~89.
建筑工程论文12
1 概述
建筑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任务,因其在实践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繁多,施工工艺复杂,同时在大型的建筑项目中,建设所需的周期较长。对于施工的进程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不断的优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不仅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工程项目安全并高效地完成,同时也要保证项目能够在通过科学管理的模式下达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工程无法正常地进行,其中包括工程前期的招投标、工程中期的施工管理以及后期的竣工验收,在这些重点项目管理中凸显的管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为了保证工程整体顺利进行,提出相应的工程管理对策以确保工程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工程中期的管理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对于工程进度的合理控制。保证在日常的施工中施工的进程与设计进程相同,保证施工的各项事宜能够在计划中进行。其中对于施工费用的控制也是进度管理最为关键的内容。
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当中,工程进度无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施工管理的常见问题之一。建筑施工的进度控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往往在施工管理中计划不到位就会出现进度无法同步的情况。其中包括有对于施工项目管理、材料供应、施工工艺以及生产资金的周转等因素,在这些方面中如疏忽一项就会导致项目的无法按计划进行。对于材料的供应方面,工程承包商在对于材料供应方面没有提高重视,在出现材料紧缺的情况下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在一些成本较高的材料供应方面更是没有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工程出现停工,最终导致工期的延误以及施工成本的直线上升,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处理好材料供应和施工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现有的高层和超高层的建筑施工中,由于楼层的升高施工的难度有所加大,同时施工的安全也成为一个难题。在施工中,安全防护工作是重中之重。通过对近些年来的工程事故情况分析来看,工程中安全思想意识淡薄是出现安全隐患的最大因素,导致在施工中出现的高空坠落、坍塌事故和机械伤害等时有发生。此外在施工中由于一些施工人员为图操作方便采取一些违规的手段进行野蛮施工,致使出现安全问题。在工程管理中没有具体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在没有条例规定的情况下施工人员没有规定可循,施工操作随意性较大。在施工进程中,监管不到位也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质量管理的有效体系尚不完善,在我国现有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仍是延续旧体制的基础逐步改善的,多少还存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目前关于适应新的经营模式的质量管理方法尚欠缺,或者力度不够,进而形成了封闭管理的局面,监督体系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不利于制约机制的建立与执行;另外,当前建筑工程的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仍存在疏漏。一些地方及部门对市场准入制度松懈,导致施工企业出现了虚假的高资质低能力或者有资质无能力的不正常现象;或者在施工中没有符合规范的证件以及借证卖照、违反市场规定、超范围承包工程、私下交易等,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 对策分析
对于上文提及的工程进度受到影响的情况就需要从管理上加以完善。在建筑施工之前要组建一支管理严格的'施工队伍,利用科学的方式对队伍的工作方式进行完善。利用实际的工程来打造一支有很强的合作精神的团队,让队伍中的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才能。在队伍中应以项目经理为核心将施工的具体任务分配到个人,明确领导的工作重点,在施工中根据项目的进行实时地监控跟踪,以任务责任制的方式要求每个员工都有主人翁的意识,在工程进行中利用实际的奖惩方式来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来保证施工的工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要明确工程进度与责任人密切相关,后期的工程质量也与责任人紧密相连。承包方在工程开始之前,就要制定严密的施工组织方案,详细地规范施工的方式、材料的供应以及费用支出,以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进展有据可查。
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最为关键的任务,保证安全才能提及后期的施工管理。为完成安全管理任务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不断提高安全检查的频率。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到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对于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如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尽快召开项目工作会议,通过集思广益来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在施工的现场,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将一些专项工作的施工人员召集起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一些特殊工种或是危险性较大的工作,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只有考核达到要求方能上岗工作。
解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有以下对策: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制,将企业的各项职能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职有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整体,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位,形成由线到面、各环节紧密相扣的有机整体;其次,要加强施工管理者以及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同时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的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位;再次,要强化市场准入的原则关。只有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与设备等条件,才能准许开工。同时,施工方还需具备建筑工程相关的资质等级及行业业绩,具有一定的装配水平及技术管理能力,并在其资质等级范围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严格控制无证工程及越权承揽工程。
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明确施工管理人员权责范围,保证各个部门的人员通力合作,绝不允许拉帮结派行为的出现,最大限度保护企业利益。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学习指导,培养员工企业荣誉感,建立敢拼敢干,踏实忠诚,勇于开拓创新的团队。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要提高重视,尤其是要提高安全管理责任意识。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利用科学有效的管理做事来调控施工的整体节奏,从而对施工的问题系统的看待,进而及时地控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并且将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提高施工的效率。本文通过从建筑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并且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并驾齐驱。
参考文献
[1] 周秉佳。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民营科技,20xx,12(25)。
[2] 陈建佳。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及措施[J].中华民居,20xx,9(14)。
[3] 董清荣,宋蕾。浅析工程预算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xx,11(35)。
建筑工程论文13
摘要:渗漏问题是房屋建筑使用常见的质量问题,影响着建筑的使用性能,因此成为建设阶段的质量把控要点。从工程实践效果来说,若能够充分应用防渗漏施工技术,严格把控技术应用质量,对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结合房屋建筑工程实践,对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做了简单的论述,总结了技术运用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工程;防渗漏施工技术
建筑防水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结构安全质量问题。长期以来,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建筑防水技术的认识不强。在防渗漏设计以及施工上,按照程序简单化处理,设计方案不完善,加之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术的把控不足,极易引发渗漏问题。基于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把控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1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20xx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中,抽取的2849个建筑屋面样本中,总计2716个样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问题,渗漏率高达95.33%,建筑渗漏问题引发行业人员的高度重视。除此之外,在房屋建筑使用中,由于渗漏问题引发的纠纷不断,使得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防渗漏性能更加关注,因此行业人员不断强化防渗漏施工技术的研究。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应用在房屋建筑实际,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屋建筑工程的性能水平。现结合具体实践,分析防渗漏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防渗漏施工技术的运用策略。
2房屋建筑工程中渗漏问题的产生原因
2.1设计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和设计不合理有关。在最初设计时,若没有进行实地勘察,做好实际分析,直接套用以往的设计模板以及理念,应用于工程施工指导,极易使得工程出现渗漏问题。一般来说,若想实现渗漏问题的有效把控,必须要做好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等的全面分析,合理设计房屋,严格按照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安全要求,做好渗漏问题的把控,进而保证渗漏问题得以有效把控。
2.2施工不规范
因为经济增速发展,增加了建筑行业的利润,伴随着的问题为监管不够和行业规范不够完善等。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使得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常见各类问题,具体体现如下:①施工人员不遵守行业道德,存在着施工不规范的情况;②施工管理不严格,对施工技术应用的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使得工程常见各类质量问题。
2.3材料使用把控不到位
材料的使用效果,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的防渗漏能力。在具体实践中,部分企业出于利益,通过偷工减料以及使用劣质材料等方式,来降低工程成本,进而引发工程质量问题。若使用的材料,其质量不符合标准,在施工环节,极易出现漏水封堵不达标问题,进而引发渗漏情况。一旦出现渗漏情况,极易腐蚀墙面以及墙体,降低墙体的坚固性,影响着房屋建筑的美观性,威胁着居住者的安全[1]。
3房屋建筑工程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3.1做好墙体部分的施工技术把控
以外墙部分为例,其常见渗漏部位如下:①框架梁下部和砌体交接位置;②外墙找平层;③阳台根部渗漏等。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施工不规范、温度因素等的影响,引发各类质量问题。对于此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做好墙体砌筑质量的把控。在施工中,不可以使用干砖砌筑,因为其会吸收砂浆中含有的水分,使得砂浆无法均匀摊铺,砖缝砂浆难以饱满。开展砌筑作业前,要适当浇水。依据不同类型的砖块,做好含水率的把控。同时要做好填充墙的各类裂缝处理,使用砂浆填嵌密实,框架柱中设置的拉结筋,其要砌入砖缝内。除此之外,施工技术要掌握揉压砌砖技术应用要点,采用三一砌筑法作业。②堵塞墙体各个渗水通道。在施工作业中,常见的渗水通道包括空头缝、孔洞、门窗边周围的缝隙、阳台和墙体接触缝等,具体时要结合缝隙所在实际位置,做好严格的把控。比如,空头缝和孔洞的堵塞为例,将缝隙中含有的砂浆全部清除,并且剔凿瞎缝,宽度必须要>8mm,深度超过30mm。对于脚手架穿楞洞中存在的砂浆,也要全部剔除。在堵塞前,要使用水泥浆,全部涂刷,再使用掺10%UEA膨胀剂的比例为1:5水泥砂浆,进行嵌补密实处理。若空隙深度较大,则采取分层嵌补的方式,每层厚度都不可以大于8mm。在进行施工脚手眼补砌作业时,灰缝必须要填满砂浆,不可以使用干砖进行填塞。
3.2做好屋面施工技术的把控
房屋建筑结构组成中,屋面是主要内容,起到着保温隔热和预防渗漏等作用。对于此部分的防渗漏,要充分结合运用防渗漏施工技术,强化屋面工程施工作业质量的把控,增强房屋建筑屋面防渗漏的效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技术要点的'把控:①合理选择施工材料。材料对建筑渗漏性能的影响不言而喻,在具体选择时,既要考虑工程施工的要求,还需要做好成本的把控。为保证材料的质量,要结合区域环境特点以及气候特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②做好基层质量的把控。若采用刚性防水屋面,建议采取整体现浇的方式,人如果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盖屋面板使用0号砂浆座浆,使用型号为C20的细石混凝土认真灌缝,使用的混凝土,必须要掺入一定量的微膨胀剂,每条施工缝都需要进行2次灌缝处理。若屋面板缝的宽度超过40mm,要在缝隙内,布置构造钢筋,并且做好板端穴缝的处理,当初凝后,要经过一周左右的养护,并且防水检查,看是否存在渗漏问题,若发现渗漏情况,立即使用1:2的砂浆进行补实处理。③设置隔离层。在酸雨地区、湿度较大的地区,设置隔离层。在施工作业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将防水层设计在找平层和刚性层之间,发挥其隔离作用。制作防水层时,要严格按照制作工艺,做好质量的把控[2]。
3.3做好厨卫部分的防渗漏
因为厨房以及卫生间部分的用水量很大,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积水的情况,若没有高性能的排水系统,极易出现渗漏情况,因此提出采用防渗漏施工技术,结合发挥排水系统的作用,实现渗漏问题的有效把控。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做好地面高度的把控,将厨卫地面和室内地面的高度差把控在10mm左右。对于各类用水设备,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做好排水控制,避免出现大量水堆积的情况。除此之外,要根据房屋构造,科学布置淋浴位置和浴缸位置。布置器具时,要避免在地面上打孔,避免引发渗漏隐患。做好细部结构位置的把控,强化对排水量的把控,避免出现房屋渗漏。对于常发生渗漏的部分,要涂抹高性能的防火涂料,或者涂抹多层涂料,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
3.4做好门窗和洞口部分的把控
一般来说,雨水主要是从门窗位置,从外到内渗漏,为强化渗漏问题的把控,延缓渗漏速度,加大渗漏的难度,要增加窗台梁的坡度,保证裸露位置的高度小于内部,使得雨水能够顺着坡度流出窗外。从窗口位置渗漏问题发生的原因来说,是因为漏洞引发,加之雨水的作用,造成了渗透问题。基于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水密封措施,做好缝隙填充处理。在操作时,可以选择防水砂浆以及发泡聚氨酯[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实践中,各类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作业的效果。为充分发挥防渗漏施工技术的作用,要将其和各个部分工程结合运用。在实际应用中,要做好施工技术应用要点的严格把控。
建筑工程论文14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控制分析
[摘要]在当前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中,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是其重要基础,也是做好投资建设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途径,是保证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分析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作用出发,具体从决策与设计阶段、施工与竣工阶段分析了动态管理及控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城市化程度的加深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提高。建筑工程比较复杂,其管理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工程造价管理是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工程造价的管控水平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在管理进行过程中,必须权衡好质量、进度、造价的关系,选择动态管理法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能够在保证质量、进度的基础上降低造价,促进建筑工程更快发展。
1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作用
建筑工程造价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以及政策性,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控制的高质量完成,能够减少投资,提升经济效益,还能够使行业竞争秩序得到规范,促进建筑行业更稳定的发展。在建筑工程的不同阶段都贯穿着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且其造价与多方面因素都密切相关[2]。在建设阶段,工程造价变化的发生可能性很大,为了防止变化过大影响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实施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控制。动态造价管理及控制有明显的定额指导性,应用的计价方法与实际符合度更高。
2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分析
2.1决策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
施工单位进行造价管理必须经过施工单位管理层的决策同意后才能正式施行,因此工程造价工作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应该从施工决策阶段入手。这一阶段管理层必须从各个方面对工程实施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保证项目决策足够准确,实施有效的效益估算,做好施工方案的预算评估工作,确保投资方案的最优选择,使后期各个阶段进行造价管理时具备科学依据[3]。
2.2设计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
在设计阶段,建筑工程造价50%以上被决定,因此在该阶段做好造价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必须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全面、谨慎的考虑,才能保证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作用。在设计进行期间,设计人员必须对价值工程以及限额设计的作用进行综合考虑,使工程不仅得到质量上的保障,还可以尽可能减少工程造价。备选方案的筛选及控制可以依据投资限额完成,这样可以使实际造价保持在总投资限额之内。在设计方案的制订期间,不仅要保证实用性、美观性以及经济性,还应该保证合理性、可操作性、满足节能要求等,通过多方面考虑,最终选择最先进以及最准确安全的设计方案。将限定额度作为依据,具体测量建筑有关的各项系数,具体分析整个建筑工程,保证设计方案制定的最优性,设计方案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为了保证设计方案变更,必须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方案进行优化,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浪费。设计师在完成设计方案的制订后,必须对规划工作及资金进行有效分配,确保在施工期间资金运转正常。
2.3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
在施工阶段,工程除了要确保建筑进度以及质量,另外还要最大程度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此外,还要强化合同管理,保证施工技术质量,不断促进管理制度的完善,选择的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要保证信誉良好,这样才能够使管理过程得到有效优化,还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4]。当前市场上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强化管理材料进场工作以及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工作,防止不安全施工问题出现。施工单位采购人员在采购施工材料时,一定要提前了解市场行情,熟悉市场价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采购计划的制订,防止出现大量积压材料或者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另外,由于施工具有动态特点,整个施工期间会出现多种不可控因素,影响施工进程,导致必须变更设计方案。这种情况下也要对变更协议进行明确,说明原因,获得许可之后才能变更。
2.4竣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
在整个工程管理系统中,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对整个工程的影响不大,这个阶段的动态管理及控制主要体现在结算工程造价时期,竣工阶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建设成本,因此,在造价管理工作中,竣工期间的结算工作非常重要,必须保证审核的有效性。工程进入竣工阶段,审计机构必须选择有较强责任心、有良好信誉度的,对各类单价、工程量、税费等的结算款项进行审计。完成工程后,对工程项目进行核对检查,保障建设的实际情况符合合同要求,全面审核整理所有的数据及资料,保证结算的可靠性以及真实性。尤其要对没有完工或者出现变更的项目进行仔细核对,对结算款项进行相应核减,防止出现浪费资金情况。
3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进行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能够有效应对导致造价出现变化的各类因素,能够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减少工程造价,保证工程的投资效益。另外,动态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对造价、质量以及工期三者的关系进行更有效的处理,促进成本控制效果的有效提升。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结合管理现状,合理运用动态管理控制方法,实现建筑行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才.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科技与企业,20xx,(17):104-104.
[2]史冬梅.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有效性控制[J].企业导报,20xx,(8):87-87,113.
[3]冯满.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J].装饰装修天地,20xx,(5):300.
[4]万峰菡.浅谈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28):577-577.
建筑工程论文15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在市场竞争中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要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施工阶段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定义
工程技术管理指在科学方法和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工作,按照国家、行业、地方的标准,科学、合理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以构建科学的技术秩序,确保整个生产过程,满足技术规程、规律和规范的要求,完成和实现企业既定的工程项目目标,合理安排工程施工计划进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过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从而达到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控制造价及缩短工期的目的。
1、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对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生产成本等起重要作用,施工人员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应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只有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严字当头,才能带动施工人员施工畔一丝不苟,应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人员和投标文件中保持一致,避免高资深的优秀项目经理和高水平的技术负责人仅仅挂个名,流于形式,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质量奖罚政策,结合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做好质量教育。
2、材料质工得控制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
3、资料的管理
对工程项目管理,除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管理外,还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资料管理,任何项目的验收,都必须有完整的竣工资料,竣工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及有关技术参数测定验收单、工作联系函、工程签证等,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对这些资料归类存档,如有遗漏,应及时采取弥补措施,避免给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工程进度与质量控制
施工的关键是进度和质量,对于进度,原则上按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等在所难免,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排。施工质量主要依靠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来完成每一工序,严禁偷工减料,贯彻执行三检,即自检,专检,联检,通过层层检查,验收后方可允许进入下一道工序,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二、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意义
1、技术管理反应整体管理水平
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该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因为一个企业若想长盛不衰,就须要打造现代型的施工企业,配备高技术的管理与装备等,由此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施工水平,确保企业可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足发展。建筑的风格类型种类繁多,并且不同规模的要求也有差别,天气状况也会严重影响施工作业的进度,特别是给需要多工种交叉施工、运用多项综合技术、工序搭结环节多的作业增加了难度。在进行这些生产工作当中,不仅要加强技术管理,而且要保障施工有条不紊的运行,方可实现预期的质量标准,完成低成本、高质量、综合功能完善的.建设目标。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促使技术工作有效开展,科学地组织每项技术工作,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符合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其作用主要体现下三方面,其一是确保施工按照科学技术及其规律要求来进行,实现正确规范的施工程序;其二是利用技术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其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技术,在工作中能够有预见性,及早处理潜在问题,消灭质量或技术隐患,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其三是挖掘并发挥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的能力,以工程质量为前提,合理缩减工程成本,相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技术管理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建筑工程不断改进,以扩大企业利润维以生存,因此企业必须检查自身管理的状况,只有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适宜缩减施工成本,方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当中难免会出现技术问题,
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部门间的推诿、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由,增强了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当发生因为供应商或外委施工问题引起的质量事故时,适宜的技术管理可以在谈判中直指问题原由,通过对合同管理中技术问题一项的事先审核等工作,确保企业的切身利益。
科学的技术管理不单是对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进行控制,更多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通过对人员技术技能管理与培训,提高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减少施工故障费用,降低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进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工几率。减少了费用的增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技术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强化工程测景,放线工作。强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监控,强化施工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施工技术参数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以施工技术监督监控为例,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施上过程中。科学的技术管理从测量方向、冲扎位置选择、混凝土灌注时间等多方面管理有效保障了灌注桩的施上质量。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效实施是工程质鼍的基础保障。
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应当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三、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方法
1、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盛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2、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结束语
对项目的技术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才能使其发挥出良好的管理效用,使技术管理为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技术、质量方面的保证。项目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项目部内部的努力,也需要公司层面的管理机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董杰。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科技向导,20xx年30期
[2]蒋学勤。也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xx,29
【建筑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建筑工程论文06-23
建筑工程结构的论文12-13
建筑工程招投标论文07-13
民用建筑工程的论文12-14
建筑工程类论文开题报告11-24
浅析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设计论文12-13
浅析桩基技术下建筑工程论文07-04
建筑工程测绘技术探讨论文12-14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论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