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读后感

时间:2024-06-24 08:32:09 心理学 我要投稿

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5篇

心理学读后感1

  在为顾客的服务上,不要区分顾客高低,为对方都要优待,在服务上做细,在态度上做精,让顾客真正地感受到你的热情,让顾客感受到贵宾的待遇。

  在服务与项目调理上,销售疗程后,要多加引导顾客从细微中看到效果变化,让顾客从中获得价值感,对自己的效果满意,帮我们介绍推荐朋友和同事。

  对担心防备心强,犹豫不决的顾客,当让他相信老师的真诚对待,可以适当说出一些身边顾客的案例,让他愿意和你进一步交流,与顾客多做自我沟通,讲以些自己的案例,让顾客认为你了解他,感同身受,减少顾客的疑虑,促成成交达成交易。

  在书中多学习一些,从顾客的.双眼中得到你想要的信息眼睛传递信息最有价值,最为准确,我们要随时观察顾客眼中的变化发现异样,从而调整自己的销售策略,也让顾客能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尊敬尊重,微笑真诚面对顾客,发出友好信号,有利于建立信任,面对客户时请不要吝啬微笑,用自然真诚纯净的笑容,真正动人心扉,在与顾客沟通中多趣倾听了解顾客基本情况与需求,给予回应和方案,只有找对顾客需求分析了解顾客基本情况,才能正确打动顾客心灵,才能设计对方案和活动可程价格,一击即中。

  在销售中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稳重,沉稳不出错误,给客户一个专业的感觉,相信我们能认真的为他们服务,可以真正帮助到她,抓住顾客心理提升自己的销售技能。

心理学读后感2

  1.一个微笑能使人获得一天的快乐;

  2.摆出好斗的架势最易导致冲突;

  3.不为琐事而大动肝火对于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4.听往往比说更重要,让别人诉出心中的烦闷总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5.用肯定和赞许去振奋别人的`精神的同时,也是振奋自己的心灵的最佳途径。

  6.生活中充满无奈,面对谎言也很无奈,也许谎言也是出于某种需要;每个人都无法替代别人去做出任何选择,哪怕是最正确的选择;当一个谎言被揭穿,新的谎言又将出现,面对永无休止的谎言,摆正自己的心态,一笑了之,不要让无聊的言语困扰自己平静的生活,更不要让谎言成为分裂自己的工具。

  7.征服女人的心,有时不在于你有多优秀,而是你能否以一种让她动心的姿势,从她狭窄的心门中钻进去。你的出色可能让她无动于衷,但只要感觉你是她要找的人,她的情感可以在瞬间泛滥。所以,你若真爱一个女人,就要多些包容和偏袒,多些手段和情趣,努力让她少些泪水,多点笑颜,让她把全部的心都交给你。

  8.没有机会做大事的人,是因为没有通过做好小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放在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主动发光。在别人不敢委以重任之前,把小事做到极致,来证明你的实力。可惜大多数人永远都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怨天尤人者居多,有的似乎明白了,又不去实践,所谓蹉跎岁月,想必就是如此。

心理学读后感3

  已过不惑之年,读过几年书,也教过几年书,可是回想起来,竟然想不起来自己到底读过什么书,连一本书名也想不起来,自然不敢以“读书人”自居了,也对自己教书的职业感到恐慌起来。

  今年下半年,终于第一次认真的开始读一本书――《心理学与生活》。这是一本美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普通心理学的教材,我国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也采用它。这是一本通俗的、贴近生活的心理专业的入门教材,被称为“心理学入门前的一道大餐”,就是非专业的人也能读懂。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真是眼前一亮,读了一部分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可以说是爱不释手!决定静下心来,好好读读。时至今日,已经读了大半,期间有好多感受都写在了书的扉页上。但是有一种感觉在内心里有着强烈的冲动,直觉的不说不快。

  自己在以前有过很多的思考,有的形成自己的看法,有的`想到了却想不明白。当读到《认知》一章时,里面好多的实例、理论,使我对以前的看法又了新的认识,有的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理论依据,有的修正了自己肤浅甚至错误的想法,有的解答了自己的困惑和不解。边读边划边写,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获珍宝,有时间就读,直至本章结束时,深感身心愉悦,兴奋不已,血液流通舒畅,脸部微热。有一种要释放、宣泄、一吐为快的感觉,恨不得马上有人来分享这份快乐的体验。对自己来说,读书能读到兴奋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正当我快乐的将要手舞足蹈之时,书上接着有一段文字“我们希望已经花了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些能力所带来的兴奋”。一下子所有的情绪都静止下来,有一种万籁俱寂的空旷和安静,随即哑然失笑,引来同事诧异的侧目,以为我在犯傻。刚才那种兴奋、发热的情绪瞬间在一个渠道里消失,那是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因兴奋积聚起来的肾上腺激素一下子给冲淡了,取而代之的是_肽唤醒了神经的愉悦和快乐。

心理学读后感4

  今年涉猎了心理学范畴的多本书,如《社会性动物》、《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人性的弱点》、《自控力》,但是都不如《社会心理学》全面,翻译流畅,读起来不像《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语言晦涩,排版和内容也比《社会性动物》更能让人爱不释手,大量的例子、名言、漫画、表格让人进一步理解书中的观点。

  在内容方面基本上涵盖了《社会性动物》、《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这两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心理学的范式教科书。这本书反反复复、读读停停持续大半年,是目前读过的最厚的一本书,很高兴自己坚持读完了,并且以后还会反复翻阅。也是因为这本书,开始学做思维导图,日积月累,最后完成的时候也惊叹于自己的耐力。

  相见恨晚的`同时也感谢自己在这个年纪读了这本书,更够更全面的看待社会,更包容、多方位的看待他人,更重要的,进一步了解了自己,了解“人”的多样性、复杂性,希望自己能够更好的学以致用,学会和自己相处,接纳自己爱自己。

心理学读后感5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xx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对于初学者和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本书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能帮助你逐渐产生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学心理学的都该读一读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去分析人类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我觉得这是最大的裨益。

  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领域设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中。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当我阅读完《社会心理学》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仅要吸收其中包含的理论意义,更要实践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窗口的服务工作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在窗口服务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接触到《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后,我发现将心理学引入到行政服务窗口工作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在严格执行行政服务系统工作人员文明服务手册的同时,我们窗口还实行微笑式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如果都搞一刀切式的服务态度,产生的效果未必好。

  看了《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后,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对各种服务态度、服务方法对我能正确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并进行针对性的和周到的服务有很大的帮助。在窗口工作中,在推行微笑式服务时,如果服务对象属于活泼型,情绪外露,兴趣广泛,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周到办事,做到以热对热;如服务对象为安静型,表现为情绪稳定,自信心较强,这样的对象不喜欢我们过分热情,针对这样的服务对象,我们要做到不卑不亢,热情适度,以静对静;如服务对象为兴奋型,语言坦率,喜欢提各种问题甚至意见,对这类服务对象,我们除了热情接待外,还应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尽量满足其要求;如服务对象为抑郁型,这类对象想得很细微,语言谨慎,我们除了热情外,还要有耐心,细致体贴地为其服务,以诚取信。

  正是如此,我根据《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中的知识和原理,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服务对象所“需要”的服务,从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窗口形象。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

  读了《心理学与生活》。拿到它时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自己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让人欣慰的是,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非常合适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内容。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内容。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xx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

  我很喜欢书中特别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知道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

  “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意义””“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原来,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学!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己知道自己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择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心理学读后感6

  在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学前心理学》它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是陈帼眉老师主编,全书供13章,其中三、五、六和十三章,有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程学超编写,第十一十二,有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邹晓燕编写,其余各章,有北京师范大学陈帼眉编写。我从这本学前心理学的学习上汲取了许多东西。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我对她敬畏和景仰有加。虽然,现在的我也只是为了考试,但是,我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不管在教育我在教的孩子上,还是对教育幼儿方面让我学到了很多。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心里发生发展有关规律的科学,幼教工作者只有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可以提高自己了解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快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呢?学前心理学这一学科,本书将帮助我们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以及如何运用于教学实践。如,它阐述学前儿童发展过程;围绕“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注意到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等,简述学前心理学的学科发展;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学前儿童注意发展,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性,它是一种心理状态,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常也会说我们班某某幼儿的注意真是差,总是在抱怨怎么会这样那样的,我学了这章后我知道了3—6岁的幼儿儿童的注意发展的特征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底,稳定性差而且依赖的组织与引导,注意的选择有赖于知识经验好认真水。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心理学读后感7

  在《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许多教师刚入行的时候意气风发,以三尺讲台为事业,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时桃李满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们就发现这个职业不容易,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很快被消磨了,职业倦怠感也就与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过这样路的人。面对几个简单的算式,讲解多遍算理情况下始终还是有记不住的孩子,耐心一点点的被瓦解,连带着自己也开始急躁起来。但是,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过后使用各种方法,却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时间长了,家长累、孩子厌恶,我也感到没有职业幸福感。

  在读完《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后,我感悟到:成功的关键不是消除各项弱点,而是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性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献、专注是人类共同的美德,教师更应该具有这样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让自己的职业人生丰富多彩,蓬勃发展。“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肖川有过这样一句话:“流光在你的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当你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工作和学习时,春天的鲜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残阳,都将以更为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满的生活。”对比自己的每一个阶段内的表现,真的感觉一个教师积极投入的工作状态对教学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虽然是写写教室里的故事、课堂里的发现、读书感悟,但愿在本该采摘果实的季节再开出几多芬芳的花来,充满远方的诗意。

心理学读后感8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觉得标题很吸引我,就借过来读一读。可是看过以后,我爱不释手,把它再读一遍,感触颇深。

  这本书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十大困惑,对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启发。十大主题分别是“学生很聪明为什么不爱学习”、“换了老师学生怎么对学习没兴趣了”、“成绩不好的学生还会有出息吗”、“学生很勤奋为什么成绩上不去”、“还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吗”、“习惯可以决定命运吗”、“要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该奖还是该罚”、“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各个主题分别从许多实例中一一剖析,让人看后感觉非常折服。在十大主题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学生很聪明为什么不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还会有出息吗”、“该奖还是该罚”、“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下面我主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剖析。

  “学生很聪明为什么不爱学习”。学生对于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十分明显。对不同学科也是如此。在生活中,当聊起学生时,往往有许多感慨,有的学生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书上通过一位班长的事例来剖析,决定学生学习动力的5大因素分别为偏好、负荷力、学习效能感、责任心、可塑性。个体偏好在教育上来讲就是要因材施教。孔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这样的观点,本质就是让教育适合不同的学生。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方面。要认识到不爱学习的学生,不是他们故意作对,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力而不是强迫或斥责。

  “成绩不好的学生还会有出息吗”。俞敏洪认为孩子是有区别的,只要能正常走进教室,就能做出大事情的。学校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1959年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兰德提出“人业互择理论”——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操作型、研究型、艺术型。学习成绩只能代表一方面。素质教育是培养社会公民,不是培养智慧考试的机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拿统一的标尺来衡量学生。

  “该奖还是该罚”。这个主要是如何有效利用奖罚来保证常规教学呢,惩罚或者表扬不是目的,是促进教学包括德育的手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留下正面或者反面的印象。正确实施奖励有4大原则——奖励要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奖励要投入真感情、奖励要提升学生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奖励要针对不同个体有特性性。在教学中正确应用奖惩,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需求,采用不同方法,多尝试一些手段,可能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也可能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化因素。关于惩罚,能不用的尽量不用。书中虎妈的例子,述说虎妈采用很多方法对付女儿,但是要注意几点:一是孩子的承受能力,要清楚孩子的承受力,一定在承受能力的范围之内。二是要对孩子的发展有利,通常惩罚会压制孩子的优势和特长。三是要和孩子建立爱的纽带对孩子严厉是因为老师爱孩子。四是引导孩子主动改变,这种改变是学生理解、认可惩罚行为的基础上认识到自己错误后愿意改变。五是惩罚要公正体面,不可粗鲁。需要事先确定的、明确的规则是实施惩罚的前提,也是学生认可的。这样惩罚师出有名,学生心服口服。六是要对孩子表现高期望。惩罚学生不忘我们的初衷——让学生变得更好。七是惩罚因人而异,有时惩罚与奖励双管齐下。

  “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这也是我一直在纠结的事情,毕竟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技能,要呈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让学生最欢迎最喜欢呢?我们一直提倡优质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喜欢课堂。那什么是优质课堂呢?国外学者提出三点:安全与规矩、期望与高标准、高效有趣、情感互动与归属感。这22字能够做到非常不容易。安全与规矩,主要是学生不会身体情感上受威胁或攻击,不会被同伴嘲笑,学生自己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有犯错的权利,坦诚自己的弱势。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期望与高标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高标准,严要求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我相信你能做到,你能做得更好。高效有趣的课依赖以下几个因素:深厚的学科素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的方式授课、幽默感、有意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式丰富又灵活。课堂充满师生间情感互动,关注情感因素,让课堂变得安全又温馨,让学生产生归属感。

  通过学习,感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这本书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实例的方式一一呈现,有助于今后教学。这本书也是特别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

心理学读后感9

  认真读了《积极心理学》的总序和第一、第二章内容,现将我的阶段性的读书心得小结以下

  总序主要讲了当代心理学的困境以及心理学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从现代心理学的困境,困境的归因,科学观的转变,以及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讲到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时就谈到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以及它的影响

  第一章主要讲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第二章讲了积极心理学的性质,主要从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和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等来进行阐述。读了这两章后我主要收获了三点

  第一、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力量。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欢乐、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努力、下创造、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等。

  第二、积极心理学中讲到的积极它既包括人外显的积极,也包括人潜在的积极。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整天拍手称好的喝彩,更不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或是一种光说好话的自我欺骗,它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社会或社会成员存在的各种积极力量(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

  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于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

  书中在讲到积极一词时,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著名的电子专家陈之藩教授有一套友人赠送的非常精美的茶具,当他举家搬迁到香港之前,在收拾整理行装时不慎把这套茶具中的一只茶杯打破了。当时在场的许多人都为陈教授感到惋惜:如此精美而又心爱的一套茶具,现在破碎了一只杯子,又没有地方可以配到同样型号的,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谁知陈教授却坦然地笑道:“真不错,我又多了一只碟子。”面对同样的事实————破碎了一只杯子,当你分别用“少了一只杯子”和“多了一只碟子”来进行描述时,你的心态显然就不同,前一种是消极的,而后一种是积极的。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若能处处看到“多了一只碟子”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乐观、开心。幸福感就会增强。作为老师我们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不守纪律的调皮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用“少了一只杯子”的理论来看待问题,我们就会沮丧,就会烦恼。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以“多了一只碟子”来看待学生,我们不仅自己会快乐,会高兴,而且你的积极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也会被挖掘。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

  读了两章只能说只得到了一些浅显的心得体会,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奥妙。还有待我继续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反复研读。我要把《积极心理学》这本书读懂,读透。到那时再谈体会我相信会比现在要深刻得多。

心理学读后感10

  幸福,有人把它编在歌里,有人把它写在书籍中,读《哈佛积极心理学》有感作文1500字。美国哈佛大学把它搬进教室里。不仅如此,沙哈尔博士讲授的有关幸福的“积极心理学”还成为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超越了长期排名第一的“经济学原理”,这是在历史上首次以科学来论证幸福是什么。曹校推荐给大家的就是这本-------《哈佛积极心理学》。

  书中讲到,沙哈尔给哈佛学生的十条幸福忠告;讲到哈佛幸福课的四个目标;通往更快乐、更幸福的门径等等。其中,有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如果星星一千年内才闪耀一次,当它闪烁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仰望它,可正因为它每晚都闪烁在星空,所以我们认为那是种理所应当的。如果一个人把一切都当做是理所应当,那他就不会懂得感恩和珍惜,自然也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感受幸福的人往往心怀一种信念和动力,这种信念和动力既能够激励自己不断地前进,也能够感动和改变周围的人。感受幸福,会让自己与幸福的联系更紧密。当面对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笑脸时,所有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清晨,当迎着第一缕阳光,迈着从容的脚步踏进校园时,孩子们一声声“老师好!”,幸福的一天开始了!

  感受幸福校园

  法国小说家雨果曾说过: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有人爱我们,读后感《读《哈佛积极心理学》有感作文1500字》。”其实, 教师的幸福有时就是一种感动, 外界并没有改变什么, 只是你的内心改变了,幸福是一种感觉,在美丽的校园里,在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天,在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自己也会感受到幸福。也为我们的校园注入了幸福的源泉!

  感受幸福课堂

  课堂是教师生命舞台,在电子白板整合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沉浸在课堂的氛围中,游动的各种各样的鱼、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的穿越、神话故事的美妙世界------这是一个美妙的世界!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一起悲伤,一起欢乐,弗洛姆曾说: “幸福本身不是结果, 而是伴随着力量增长的体验。”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中, 看到学生们一个个高举的小手,激动的`小脸,教师体验到了喜悦和收获的幸福。

  感受幸福生活

  感受幸福生活,就是要以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 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高雅的生活情趣, 从平凡的教学工作中感受生活, 享受生活, 获得职业幸福感。以平平常常的心态, 高高兴兴的心情, 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校长的话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 提升幸福指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就是一种状态, 一种主观感受。沉浸于自己的工作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幸福感。在付出、理解、尊重、信任中, 教师才会感悟到自己的价值, 享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体味到对生活和事业的挚爱, 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感受幸福,当和学生一起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时,我们幸福;当和他们共享一本好书时,我们幸福;当看到他们犯错后不好意思低下头时,我们幸福;当接到教师节他们用稚嫩的小手绘制的贺卡时,我们幸福;当看到课堂上他们一个个高举的小手,激动的小脸时,我们幸福;我们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在幸福中我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理念得到提升,品性得到净化,心境得到调和,让我们都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心理学读后感11

  S.J.斯科特著、王斐译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分别从你为什么总是拖延和拒绝拖延,从行动开始两大部分对拖延症的产生原因及如何解决进行说明。

  书的前言部分就告诉我们: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时间做。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拖延会有一个逐渐加重和蔓延的过程。习惯具有固化的特点,所以针对拖延,保持觉察很重要,但从我自己的经验,过于敏感的觉察,会引起内心的抵制。所以这种觉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复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采用简单的步骤使自己脱离这个环境。反观自己,以前忙完工作回到家总是觉得很累,躺到床上看手机,看各种资讯新闻,有时候一看就是两个小时,晚上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掉了,有一段时间,我的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要充实自己,哪怕锻炼身体也好,但最后还是惰性占了上风。其实这就跟拖延背后的八大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追求完美、对未知的恐惧、承诺“稍后”在做,只专注简单的任务、经历动力缺失、不知道从何开始、经常分心和没有足够的时间。

  我常常会给自己一个“借口”,明天一定完成!明天一定开始!就这样,在我的想象中,我将拥有无限的能量、健康的饮食、定期的锻炼、好好工作直至完成一项任务。然而,现实是,“明天的我”已经很疲倦,没有动力,很想去逛个街,也很想追个剧。最后对自己定的计划形成抵触、开始拖延。此类拖延汇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专业上“望人兴叹”局面。我以前把这个单纯归结于自己意志力的不足。书中的“单凭意志力,往往不足以决定内心冲突的斗争结果。接纳负面评价的能力,才是在行为上避免拖延走向高效的起点”。对我真是当头棒喝。我总想用一种轻而易举的.姿态完成学习和进步,不肯接受自己在理论上的欠缺。目前我针对自己的缺点,想到的就是定短期目标和及时鼓励自己的办法。

  其实我想,克服拖延或许就是一个从自恋走向不自恋的过程。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绪,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离开自身,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并接纳和热爱它。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从自我倾注的视角转化为自我观察。

  就像我看完这本书,一开始也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精力,但定了短期目标后好像不那么难以完成,渐渐坚持了下来,虽然比预计的时间长,但还是按时完成了,我做到了。嗯,我想这就是自己的进步。

  所以在看完《拖延心理学》之后,我的拖延焦虑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或许以前被这种拖延负罪压迫的太厉害了,以至过度放松走向了反面——我几乎心安理得于自己的拖延。在完整的读完这本书后,我想告诉大家,也告诉我自己:只需致力于每天做一些小的改进。庆祝每一次胜利,并且对你最终克服一个常常阻碍你实现目标的坏习惯而感到兴奋。祝你好运!

心理学读后感12

  社会认知即人们思考自身和社会性世界的方式,包括我们如何选择、解释、识记和运用社会化信息。有两种类型的社会认知,第一种是自动化的低努力水平的思维,它是迅速且自动的。第二种是控制性的高努力水平的思维(《思考快与慢》里的系统二),它是有意识的、有意图的、主动的合需要努力的思维。

  自动化的思维是因为大脑的图式认知能力,图式可以来组织我们社会性世界的知识以及解释新情况的基本知识和印象。图式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和理解世界,并填补我们知识的欠缺。失去这项能力的人,遇到每一个情境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初次体验一样。这无疑是费力和困难的。图式能力能够稳定将新的经验与过去的图式链接起来,而没有这项能力的人,必须去创造出原本并不存在的图式。

  那些图式将影响人的认知呢?不同的图式在人的头脑中所占据的优越范围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社会性世界作出判断是德可提取性是不同的。第一,那些过去经常积累的图式经验越多,可提取性越高。第二,刚刚积累的图式经验,更容易被提取。第三,与眼前的目标相关的图式经验,也会更容易被提取。

  被提取的图式经验将影响人的行为,人们不总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常常不同程度低支持或违背图式,然后据此采取行动。最明显的是自证预言。人们对于其他人产生什么样的预期,这话影响他们如何对他人;而这种对待方式又会导致那个人的行为与人们最初的预期一致,使得这一预期成为现实。也就是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当我们相信对方是友善的,则对方会最终我们表现友善;我们相信对方是不友善,则对方会最终对我们表现恶意。克服自证语言的方法就是改变图式思维,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产生意识,用控制性思维去认知他人。

  此外,我们启动图式思维时,也会参考我们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反应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和一个陌生异性第一次约会时如果吃的是一顿美食时,会对对方产生更多的好感。而用餐不那么满意的时候,对对方的印象也会打折。

  图式思维时一种心理策略和心理捷径。我们做出的很多判断,都是采用了心理捷径,从而会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有些甚至是悲剧性的错误。但自动化的图式思维在大部分情况下,为我们应对世界的大多数情况起了关键作用。因为我们需要处理的信息不仅大量而且嘈杂,图式思维节省了人的思考做判断的精力。

  但我们人类一直在做的减少自动化思维,追求控制化思维,对社会的认知做到有意识、有目标和方法。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是自由意志的。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但人到底是否有自由意志是哲学家讨论了几千年也未有明确结论的问题。然而,相信人有自由意志,是人最有自由意志的证明。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此又发挥重大作用。人们越相信自由意志,人们就愿意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些不相信有自由意志的人,更容易去做不道德的行为。因此为了社会的最好利益,我们应该相信我们有自由意志。

  控制性思维也会给人们带来困扰,尤其是对负性事件的反复的有意识的推理,会让人陷入对负性事件更深的痛苦之中。

  总之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图式思维,因此人们提高自己思维的空间很大,对人类思维最好的比喻是:人类是“白璧微瑕的科学家”,一个尝试从逻辑上揭示社会性世界之谜的才华横溢的思考者,但做的不够完美。人们往往对与他们的图式有出入的事实视而不见,并以实现其图式的方式对待他人,这是优秀的科学家绝不会做的事。

心理学读后感13

  之前有看过销售方面的心理学,但是都是一些网络上摘抄的,感觉没有什么新意。后来看了博恩·崔西写的《销售中的心理学》,感触颇深,在此结合我们日常的销售程序,我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处处留心皆客户”,每天我们看报纸,上网,外出见客户坐在公交车上看户外广告,坐电梯看电梯广告;晚上回家看电视都是找资料的好机会。

  只要你留心,随处都可以发现客户,许多人可能就问,那不是很浪费时间吗?我想强调一点是:看报纸是让你看广告,如果你什么新闻事件都看,那你看一份报纸最少需要15分钟,当然浪费时间了。

  上网也是一样,直奔财经,教育,地产,汽车主题网站。

  在这里我强调一点:外出见客户,许多同事在车上喜欢睡觉、看报纸,这是一大忌。坐在车上应该坐两件事情,一是用你的大脑模拟见客户的情形,二是用你的眼睛观察车外有什么大的广告牌,有用的赶快用手机记上。

  另外还可以给一些老客户发信息,打电话等,以维护老客户。晚上看电视除了看新闻之外,另外就是看广东台的广告。

  二、电话邀约客户,把握打电话前5秒是最关键的。语言要简洁有力,邀约客户的话术不能太生硬,既要体现自己专业的一面,又要有灵活性,让客户要有一种“欲拒不能”的感受!

  三、面谈要成功,必须强化自己以下几种能力:

  1、打破坚冰的能力。能在短短1到3分钟内能让迅速关注你,提起对你的.兴趣。

  2、培养自己提问、倾听的能力。多提问,少说话永远是销售面谈中的第一法则。提问是用来控制客户的,问题提的恰到好处,就能引起客户很大的兴趣。

  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听客户说话的“言外之意”。

  3、总结能力。销售人员的语言必须要简练,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四、心态上大家要注意:

  1、所有的拒绝都是销售中很自然的现象,而不是针对你或者某个人的

  2、客户购买产品,看重的是产品能给他带来的好处,而不是产品的“特点”,而我们大部分销售人员忽视了这点,总是针对产品的特点大肆渲染。

  3、永远要以“老师,朋友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姿态来为客户服务,客户不喜欢别人强迫自己买东西,却喜欢别人帮助他买东西。

  4、客户关注产品的“弊端”是关注产品给他的产品带来“好处”的2、5倍。因为客户一旦买了就不能后悔了,不再拥有第二次决定权。

  我们要刺激客户的痛处,让他知道不买回失去什么?

  五、三个不要

  1、不要试图通过电话给客户销售产品(在电话里报价等);

  2、不要试图通过发电子邮件给客户销售产品

  3、不要试图站着给客户销售产品,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而且也从来没有客户站着签合同的。

  六、促使自己销售翻倍的措施:

  1、为自己树立切实可行的收入目标,每天反复提示自己

  2、采用电话回访的形式让已经和自己合作过的客户把产品的“优点”说出来,把这些“优点”说给自己要面见的客户。

  3、约见更多的客户

  4、同等条件下:服装整洁的比不整洁的销售数量多,头发短的比头发长的销售数量多,简而言之,就是让自己更专业。

  读书是让自己知道的更多,作为销售,其实最为重要的是要把自己学会的用于实践,这样才会有更大的价值,不然的话也是空谈。理论结合实践,这样的话,你的销售心理学才会把握的更好,业绩才会更突出。

心理学读后感14

  《销售中的心理学》的作者博恩。崔西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关于个人成长的权威人士,在成功学、潜能开发、销售策略及个人实力发挥等各方面拥有独树一帜的心得。博恩·崔西是当今世界上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最成功的演说家和咨询家之一。本书总结了销售人员在销售中各种可能的消极的内心意识,并指导销售人员如何正视并消除这些消极意识。

  在本书中我又看到了二八定律:顶尖20%的销售人员挣得80%的钱。本书的目的.旨在通过一些有意识的训练,让销售人员向顶尖的20%看齐。我觉得本书比较好的一点是在每一章后都有行为练习部分,通过这些行为训练,可以激励自己,培养和强化自己的积极自我意识,从而向成功迈进。

  通过阅读本书,我总结出:成功=积极的心态+正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行动力。我不禁问自己,这四个因素中我具备了哪些?问得自己很心虚,如果每项按10分给自己打分,我的自评如下:

  1、积极的心态:7分,我曾是一个很消极的人,但是通过学习通过不断地调节控制,我觉得自己有很大进步,尤其是进到公司以后,我觉得以后我还可以做得更好,更积极。

  2、正确的目标: 1分,有目标,但是非常模糊。书上说最优秀的销售人员是强烈的目标导向者,他们预先知道自己在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会挣多少钱。而我几乎都没有计算过,没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没有年收入目标,没有月收入目标,没有季度收入目标,这方面做得很差。

  3、正确的方法:8分,这方面我不担心,因为方法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4、行动力:5分,没有正确的目标做导向,行动力自然很差劲。

  所以,我现在的首先要做的是认真的分析自己,为自己制订合理的目标。可参照本书中关于目标的行为练习:

  1、为自己制定下一年的收入目标,要比以前挣的高出5%-50%。

  2、为了实现你的理想收入,计算一下你需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销售多少产品和服务。

  3、将收入和销售目标按月、按周、按天分解;先确定自己想挣多少钱,然后确定每天都要做什么事才能挣到那些钱。

  4、提前计划好每天;精确地定下你要拜访的客户数量,你要去见的人的数量,以及你要实现的销售数量。

  5、为家庭和个人生活制定宏伟的、振奋人心的目标;列一张清单,写下用额外挣到的钱想买和想办的50-100件东西和事情。

  6、为实现你的诸多目标制定一份书面计划,每天按计划行事。

  7、为了实现绝大多数梦想,你将不得不付出代价。计算这个代价有多少,比如得加多少天班和做出多少牺牲;然后,开始付出。

心理学读后感15

  《积极心理学》一书中自卑与超越的话题,令我感触颇深。心理学家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过:“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我的自卑感,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的呢?

  小学的时候成绩并没有特别好却天天乐得像傻子,明明不是很高的荣誉却也可以高兴三四天。随着我越来越大,接触的人多了,视野拓宽了,总会在不经意的比较中,我看到了越来越多自己的缺点,而过去引以为豪的优势变得黯淡无光,自我否定心理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挥之不去,难以忘却。“我对自己没信心”便成了脱口而出的话。

  起初我将自卑感看做为一种合理的自知之明,但缺少自信的做事理念给我带来了许多困难。由于自卑我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机会与我失之交臂;由于害怕,我在怀疑自己的那瞬间,错失了很多机会。

  “如果我能勇敢自信一点就好了”。我总是后知后觉的这样想。

  我记得我每回交题的时候。都心惊胆战的,看到老师就害怕,而老师每次给我讲解完之后都会说一句,“你做的挺好的,继续加油”我还记得在放假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碰见我给我了一盒笔。我很差异问道:“诶!突然这么好?她笑着跟我说,“那肯定,你可是我的宝藏女孩。”这让我想起父母都是鼓励我,从来不拿我跟别的比我优秀的人比较,父母也常常把我视为他们的骄傲。明明原来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的,为什么要自卑?我之前总是将这些话抛之脑后,却从没想过,我其实真的`可以做到的,我也是优秀的。

  这次我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领悟到:很多时候,对于令自己自卑的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它,并且提醒自己,这件事改变不了,但我可以尽力做到最好。另外解决自己自卑不自信的问题,就是对于你心中那个脆弱的“小孩”,亲近“他”,拥抱“他”。

  自卑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方式,所以你需要超越自卑,活出全新的自己!

【心理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心理学的03-20

经典心理学03-03

心理学方面书籍读书心得 心理学类书籍读后感06-24

心理学读后感01-31

《心理学》读后感03-11

心理学读后感04-08

心理学的读后感01-27

《心理学》读后感05-01

心理学经典书籍07-20

积极心理学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