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故事

时间:2024-06-26 10:58:30 历史 我要投稿

(热门)历史小故事

历史小故事1

  泪纵横

(热门)历史小故事

  【解释】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

  【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种惨境。邻居问他战争何时才能结束,并诉说家乡的苦难:地没有耕种,孩子们被逼去打仗……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

历史小故事2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历史小故事3

  1934年11月26日,孤军远征10天后,不足3000人的红25军在河南方城独树镇突然遭到国民党步兵和骑兵4000多人的猛烈攻击。当时风雨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大多数战士的枪都没能打响―――寒冷的天气,早已把枪栓冻结。危急时刻,军政治委员吴焕先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直至副军长徐海东带领后梯队跑步赶到,才击退强敌突出重围。

历史小故事4

  丰子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生动坦诚,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他本人就葆有一颗善良、童真的心。

  丰子恺共有7个子女。他在漫画里画得最多的是大女儿阿宝。有一回,阿宝拿了一双软软的新鞋子,并脱下自己脚上的那双给凳子穿上了,还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她母亲连忙喊:别弄脏了袜子!然后立刻把阿宝抓到藤榻上,动手毁坏她的创作。丰子恺却很赞同女儿的调皮,反倒觉得自己的太太何等煞风景且野蛮。

  除了喜欢自己的孩子,丰子恺也很喜欢和邻居家的小孩打交道。

  芳芳刚上小学的那段日子,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家里,一个偶然的机会,丰子恺得知她午饭没有着落,便欣然邀请她到家里共进午餐。

  丰子恺的慈祥、亲切和幽默使这个认生的女孩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家庭。丰子恺带着芳芳和萍萍熟悉日月楼的上上下下,给她们看他在日本留学时从当地带回来的各种日本漫画书以及各种画集。

  在工作之余,丰子恺常常会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生动地速写出姐妹俩听女儿丰一吟讲故事时的聚精会神、初学打毛线时的笨拙滑稽、逗阿咪(家猫)玩耍时的笑逐颜开以及妹妹坐在痰盂上梳头扎辫的天真可爱画面妙趣横生,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欢快和惊喜!

  一次,女儿丰一吟带着外甥、外甥女、芳芳和萍萍一同出去春游。回到日月楼后,孩子们兴奋得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惹得丰子恺从楼上的工作室下来看热闹,听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描述。此时,丰一吟开始教唱《送别》,不料唱到一半被丰子恺制止了,他对女儿说:小孩子哪懂什么知交半零落啊,我给他们另外写一个!一时兴起的丰子恺沉思片刻后,张口就哼唱起新版《送别》来: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充满童趣的歌词不必解释,孩子们一听就完全懂了。这首词,后来配上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乐曲,于是丰家老小百唱不厌。除了这一首,丰子恺还会教孩子们唱其他儿歌。

  丰子恺的童真正是来自同这些孩子们长期的相处,也更是来自他爱孩子的那颗心。

历史小故事5

  悼公之治

  晋悼公周的祖父捷是晋襄公的小儿子,尽管襄公平时很宠爱他,但是他最终没能继承王位,号称桓叔。桓叔生下了惠伯谈,谈生下了悼公周。悼公即位时只有十四岁,但是他却显示出了与自己的年龄不符的成熟与智慧。不久,悼公就下令全国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没能即位为君,他们避难到周京,客死在那里。我深知自己与先君的血缘关系疏远,没有希望即位。可是如今诸位大臣没有忘记文公、襄公的恩德,拥立桓叔的后代。我承蒙列祖列宗以及大臣们的爱护,得以主持晋国的宗庙祭祀,怎敢不兢兢业业的治理国家呢?诸位大臣应该全力辅佐我才是啊。”接着,悼公便开始清理门户,驱逐了七个不尽臣职的大臣,重修祖宗的旧业,施德惠于百姓,抚恤、重用文公时期功臣的后代。这年秋天,晋国攻打郑国,取得胜利,并且乘胜进攻到陈国。

  悼公三年,晋国会合诸侯,悼公询问群臣可以重用的人选。大臣祁奚推举了解狐,悼公感到很不理解,因为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祁奚就解释说:“大王只是让我推荐有才能的人,我没有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悼公再问其他的人选,祁奚又荐举自己的儿子祁午。君子得知此事,评论说:“祁奚的为人可以说是不偏不私了!推举外人不避弃仇敌,荐举内亲不埋没儿子。”正当会集诸侯的`时候,悼公的弟弟杨干扰乱了军阵,大臣魏绛便依法处死了为杨干驾车的从者。杨干向悼公哭诉,悼公发怒,但是经过臣下的解说,悼公认识到了魏绛的贤能,任命他主持政务,后来又派他去安抚戎族,结果国家政治清明、戎族大为亲附。悼公赏赐给魏绛乐队,以此昭明他的功勋。

  后来,秦晋之间再次爆发战争。悼公派遣六卿率领各路诸侯大举攻打秦国。晋国的大军渡过了泾水,大败秦军,深入秦境很远才班师回朝。一年以后,悼公向贤者师旷询问治国的道理,在师旷的建议下,悼公树立了以仁义为根本的治国方法,晋国的前途一片光明。可是,正当悼公打算大展才华、富强晋国的时候,悼公却意外地英年早逝了。晋国的复兴之路也就因此中断了。

历史小故事6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著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曹操烧信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历史小故事7

  解释

  主要的意思是说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酒宴上,秦王请赵王弹瑟。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在蔺相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许多战功,而蔺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面羞辱他。”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只是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我不能忘掉国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历史小故事8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国重兵进犯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大将曹刿与鲁庄公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迎战,到了长勺安营扎寨。

  第二天,探子回报:齐军旌旗森严,刀戟如林,一派杀气腾腾,准备厮杀的样子。

  果然,齐将首先下令进军。刹那间,鼓声动地,杀声四起。鲁庄公正准备擂鼓出营迎战,曹刿拦住说:“主公且稍安勿躁,时机未到。”

  齐军数万大军冲到鲁营寨前,见鲁营没有反应,好像没有要出兵的意思,于是便平静下来。稍过一阵,齐军又战鼓大作,可是曹刿仍阻止鲁军出战。

  待齐军三鼓擂过,曹刿才回头对庄公说:“时机已到,可以出击!”

  庄公下令擂战鼓出寨迎敌,方才鲁国兵将只见齐军骄横的气焰,早就憋着满腔怒火,此时一听战鼓擂响,便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呐喊着掩杀过去。齐军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漫山遍野地溃逃。

  鲁庄公大喜,便下令追击,曹刿又拦住说:“不行。”

  说完后他跳下战车,仔细观察着泥地上齐军的脚印和车辙,又站在车栏上远眺一番,随后说:“可以追击了!”战役结束,鲁国大获全胜。

  班师回朝的路上,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得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打仗依靠士兵的勇气,齐军擂一鼓的`时候,士气正旺,第二鼓有所低落,第三鼓则精疲力竭,而我军严阵以待,士气却逐渐充盈,所以能够战胜齐军。同时,齐国是大国,其将领狡诈多端,我们要防备他们佯装败走,埋下伏兵,因此我要观察一番,发现齐军车辙狼藉,旌旗靡乱,这是真正败逃的迹象,所以才下令追击,一举击溃。”

  哲理点拨: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要看清对手的弱点,然后再采取致命一击。

历史小故事9

  雕板印刷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木头锯成一块一块大小一样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张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来,再刷上墨,铺上纸,用软刷在纸上轻轻刷过,揭下来,纸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书的字数自然是相当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块,每一块都照这种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毕,一页一页地装订起来,那就成了一本书。

  当时,杭州西山有个号称“神刀王”的雕板师傅,刀下功夫远近闻名,有口皆碑。许多人慕名前来拜师,“神刀王”一概不收。可他晚年的时候,却破格收下了一个平民出身的小徒弟——毕升。这是啥原因呢?原来,“神刀王”不但看中了毕升那股灵巧劲儿,更喜欢他那忠厚、诚实的品行。他觉得,把自己的本领传给这样的'人,到死的时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毕升跟着“神刀王”一学就是几年,技艺大有长进。有一次,师傅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察揣摩。谁知还剩下最后一行时,毕升一不小心,碰了师傅的手臂,把刀下那个“之”字刻坏了。

  毕升难过极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来又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雕板印刷太麻烦了,能不能改一改呢?从那天起,他一有空儿就琢磨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边散步,发现一个江湖画师正在往一幅风景画上盖图章,凑近仔细一瞧,真新鲜,那画师竟把三枚图章串在一起。

  毕升颇有兴趣地看了一会儿,忽然,猛一击掌,高兴地大叫起来:“有办法了!有办法了!”

  他一溜烟跑回住处,用胶泥作成一个一个方块,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块;接着用火将这些活字烧硬,按韵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据需要将活字排在铁框里固定好。这样就可以刷上墨印书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节约。这种新技术,很快就被推广到全世界。

历史小故事10

  《匈奴人称汉帝》

  在李雄在成都称王的同一年(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贵族刘渊也反晋独立,自称汉王。

  自从西汉末年起,有一部分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边远郡县,他们和汉族人相处久了,接受了汉族的文化。匈奴贵族认为上代多次跟汉朝和亲,是汉朝皇室的亲戚,后来就改用汉皇帝的姓——刘。曹操统一北方后,把匈奴三万个部落分为五个部,每个部都设部帅,匈奴贵族刘豹是其中一部的部帅。

  刘渊是刘豹的儿子,从小读了许多汉族人的书,力气大,武艺高,能够拉三百斤重的大弓。刘豹死后,刘渊继承他父亲的职位。后来,在西晋的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一)部下当将军,留在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

  八王混战开始后,匈奴部落里一些贵族们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开会商量。有个老年贵族说:“我们匈奴从汉朝开始跟汉人结为兄弟。经过魏、晋两个朝代,匈奴单于后代虽然有封号,却没有自己的尺寸土地,跟一般百姓没有什么两样。现在晋朝发生内乱,自相残杀。这正是我们匈奴人恢复地位的好时机啊!”

  大家都觉得他的主意对,叫谁来带头呢?大家一议论,认为刘渊有才能,威望高,推他当单于挺合适。

  贵族们派个使者到邺城,把大伙儿的意思告诉刘渊,请他回来。刘渊很高兴,就借口要回匈奴葬自己的父亲,向司马颖请假。司马颖不同意,刘渊只好让使者先回去,并且要五部匈奴集结兵力,向南移动。

  后来,晋朝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失败了,逃往洛阳。刘渊向司马颖要求回去带匈奴兵马来助战,司马颖才让他走了。

  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大伙儿拥戴他做大单于。他集中了五万人马,亲自率领南下,帮助晋军攻打鲜卑兵。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把晋朝灭掉,反倒去帮助晋军呢?

  刘渊说:“要灭掉晋朝,还不是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但是晋朝的百姓未必会向着我们。我看汉朝立国的年代最长,在百姓中影响大。我们的上代又是汉朝皇室的兄弟。现在汉朝亡了,我们用继承汉朝的名义,也许可以得民心。”

  大家听了,觉得是一个好主意。刘渊就宣布自己是汉王。

  刘渊称汉王后,很快攻下了上党、太原、河东、平原等几个郡,势力越来越大。一些势力比较小的各族反晋力量也都来归附刘渊。

  公元308年,刘渊称汉帝。第二年迁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集中兵力进攻洛阳。洛阳的.老百姓虽然恨透腐朽的西晋王朝,但是也不愿受匈奴贵族的统治。所以刘渊两次进攻,都遭到洛阳军民的猛烈抵抗,不得不退兵。

  那时候,八王中最后的一个王——东海王司马越还在和一批大臣互相仇杀。晋朝留下的一点点兵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后来刘渊死去,他儿子刘聪接替做汉国皇帝,又派大将刘曜、石勒进攻洛阳。洛阳的军民奋勇抵抗,但是毕竟寡不敌众。公元311年,洛阳城终于被攻陷,晋怀帝做了俘虏。

  刘聪进洛阳后,杀了大批晋朝的官员和百姓,有一次,刘聪举行宴会,让晋怀帝穿着奴仆穿的青衣给大家斟酒。一些晋朝的遗臣看了,禁不住失声痛哭。刘聪看晋朝遗臣还对怀帝这样有感情,一发狠,就把怀帝杀了。

  晋怀帝死后,在长安的晋国官员拥立怀帝的侄儿司马邺继承皇位,这就是晋愍(音mǐn)帝。

  公元316年,刘聪攻下长安。晋愍帝也遭到了怀帝同样的命运,在受尽侮辱后被杀。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纷纷起义,他们中间的上层分子乘机起兵,像李雄、刘渊一样建立政权,前前后后一共出现十六个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十六国”(旧称五胡十六国,胡是古时候对少数民族的泛称)

历史小故事11

  孙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在我们这一系列文章中。他与前面所写的鬼谷子和孙武都有很深的联系,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故事也早已为世人所耳熟能详。

  在孙武去世百余年后,在山东阿鄄之地(阳谷、鄄城),他的一个后世子孙降生了。这孩子名叫孙膑(孙膑到底叫什么名字,说法很多。有的说他本来就叫孙膑,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后世把他受的刑罚称为膑刑。也有人说他原名叫宾或滨,但史书记载不详。而在民间庙宇里将他称为孙伯灵),他将要继承祖先的衣钵,将孙氏兵法发扬光大。孙膑少年时的家境孤苦贫困,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的才华。他投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天分加上努力,很快就崭露头角。

  孙膑有一个师弟名叫庞涓。能力学识都远远不如孙膑。但生性奸猾口蜜腹剑。他早早地出山求官,成了魏惠王的将军,深得宠信。庞涓名成利就后,将孙膑接到了魏国。

  刚开始的时候。庞涓也许曾经想过借助孙膑的才能,让自己的功名利禄更上层楼。但他很快就对孙膑的本领又忌又恨,既怕他终有一日将夺了自己在魏国的风头,也怕他去到别国后与自己为敌。便暗中诬孙膑以罪,对他施行了膑足(剜膝骨)、黥面(脸上刺纹)的'酷刑,使他变成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残疾。由于遭到了膑刑,孙膑不得不隐居避世。

  就在庞涓对孙膑失去警惕,认为他已经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的时候,齐国的使臣来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孙膑抓住了这个机会。暗地里去拜访齐使。齐使对面前这个刑徒模样的人刮目相看。冒着危险将他偷偷带到了齐国。孙膑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一个门客。

  田忌经常与齐国的诸位公子王孙们射猎赛马却屡次落败。孙膑看到这个情形便对田忌说:“我有办法让你获胜。”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此后。田忌对他更加佩服,将他郑重推荐给了齐威王。孙膑阐述了自己的兵法见解,得到了齐威王的敬重。被尊以师礼。

  公元前354年。原来魏国的属国中山被赵国所占,魏惠王遂于这一年派庞涓为大将。率领重兵前去攻打赵国。庞涓率领的魏国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陷入危险的赵国便向齐国求救。于是齐威王便任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去救助赵国。

  孙膑说:魏国攻打同为大国的赵。国内精兵必定尽出。守在魏国境内的军队必是老弱之师。我们不如直攻魏国国都大梁,定能轻易攻入城中。这样一来,原本攻打赵国的魏军势必要主动撤退,回师自救,邯郸之围就能轻易解除了。田忌依计行事,魏军果然仓皇返国。齐军又在魏军必经的地方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将魏军打得一败涂地。

  孙膑一战成名。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孙膑与庞涓之间的第一次较量,以庞涓的溃败告终。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十来年后,师兄弟间的终极较量终于来到了。

  这一年(即公元342),庞涓率大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这一次领兵前来救韩的。仍然是田忌与孙膑。齐军也仍然是直奔魏国都城大梁而去。孙膑虽然重弹围魏救赵的老调,庞涓却也不得不随之起舞,又匆匆撤离韩国回援大梁。

  然而庞涓怎么也没料到。在同样外表的闷葫芦里。孙膑这一次装的却是完全不同的药。

  按照孙膑的计策。齐军在魏境内甫与魏军相遇,就立即后退。魏国的军队到了魏国本土。自然勇气倍增。急迫了好几天,却总是追不上。但在齐军每天的扎营之处,庞涓却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齐军每天挖下的饭灶,总是比前一天要少。第一天是十万人的灶。第二天就减为五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了三万人的灶了。庞涓据此认为,齐军畏惧魏军,逃兵不断,已经丧失了斗志。实力不足挂齿了。于是庞涓留下人数众多的步兵与军需物资,只率少量骑兵追击。

  孙膑得到消息,知道庞涓中计,便在马陵地方的狭道两边设下埋伏。弓箭手数以万计,又将一棵大树的树皮斫去,露出白色的木材,写上“暮见火举而俱发”一行大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嘱咐弓箭手们,晚上只要看见火光。就向火光亮处万箭齐发。

  这天晚上,庞涓所率的骑兵队伍果然来到了马陵。看到了那棵阻挡道路写着字迹的大树。由于天色已黑。庞涓看不清上面写的究竟是什么内容,就让人点起火把来看。谁知还没读完全句,四周已经箭如雨下,魏军顿时人呻马嘶,一片混乱。庞涓明白自己中了孙膑的计。败局已定,不愿再做俘虏遭到羞辱,终于被迫拔剑自刎,留下遗言说:“成全那小子的名声了!”

  齐军此战不但尽破魏国精锐,甚至连魏国太子申也成了齐国的俘虏。而孙膑不但为自己报了仇,也一战成名。显扬天下。

  遗憾的是,此后孙膑由于身体每况愈下,只能选择隐退,从此专心著书。撰写《孙膑兵法》传世。著有《孙子兵法》的孙武被称为孙子,著有《孙膑兵法》的孙膑就被称为“齐孙子”了。

  《孙膑兵法》大约在东汉末年失传,此后一千多年里,这部令人神往的兵书就成了世间的传说。直到公元1972年,它忽然在孙膑故里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座西汉古墓中出现,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历史小故事12

  覆水之舟

  亡国之君,手中握着的最后一条马鞭。你就是卧塌下的薪柴,你就是悬在床头的苦胆了,浣纱的女子从民间一路走来,因你遗弃的棒槌已长成苎萝山的'丛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苎萝村。天生丽质。2400年前,春秋末年,吴越争战,越败夫椒。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复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为兴越灭吴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后人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或多或少有些对历史不恭了。

  她长袖善舞,绊倒一代豪杰座下腾空的马蹄。

  她柔骨似水,熄灭一代壮士胸囊四海烈火般的激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的事实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女人,一旦成为武器,没有任何盾可以抵御,没有任何矛可以击穿。能让一个君主失却江山,也能让另一个君主得到江山。

  得也好,失也罢,过眼的富贵云烟,恰如太湖泛舟的那份恬静。

  传说吴被灭亡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不知这片舟子是否也被覆了?

历史小故事13

  黄泉见母

  春秋时,郑武公的夫人姜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姜氏在睡梦中生下的,醒来后吓了一大跳,因此就起名为寤生。二儿子段长得一表人才,又武艺高强,姜夫人很喜欢段,不爱寤生,她一直劝武公立段为世子,武公没有答应,仍立寤生为世子,只给段一个叫共的小城,姜氏很不高兴,却又无可奈何。

  郑武公死后,寤生即位,就是郑庄公。姜夫人就开始和段密谋要篡权。大臣都劝庄公早点动手,庄公因为母亲和弟弟的阴谋没有明显暴露,就迟迟不动手。

  一天,庄公假装外出,姜夫人和段以为有了机会,就公开叛乱,结果被庄公一网打尽。段畏罪|自杀。庄公让人把姜夫人和段密谋的'信件交给姜夫人,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姜夫人也觉得没有脸见儿子,就搬到颍地去住。

  当时,有一个叫颍考叔的人,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带上几个猫头鹰的头去见庄公。

  两人见面后,庄公问:“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鸟的头?”考叔说:“这鸟叫猫头鹰,长大后就吃了哺养自己的母亲,是不孝之鸟,所以我专门杀这种鸟。”庄公就拣了几块好肉包起来,放在袖中。庄公觉得奇怪,问:“你这是干什么?”考叔说:“我家里穷,平常没什么好吃的孝敬老母亲,所以每次有了好吃的,我就拿一些给母亲,让她老人家能尽量高兴。”庄公一听,长叹一声,说:“你虽然贫穷,却有母亲,我虽贵为国君,却没有母亲!”考叔明知故问:“您母亲姜夫人不是身体很好吗?”庄公停了一会儿,就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对考叔说了。颍考叔听了以后,说:“如果您顾虑黄泉见母的誓,我倒有一个办法。”庄公连忙问:“先生你说怎么办?”考叔说:“您找一个地下有泉水的地方一直往下挖,挖到有了泉水后,就在泉水旁边盖一个地下室,然后把您母亲接到地下室,您不就可以与母亲相见了吗?”

  郑庄公听了大喜,马上就让颍考叔带人去办。等挖到泉水,地下室盖成后,颍考叔把姜夫人接到地下室,然后就派人去通知郑庄公。郑庄公急忙来到洞边,沿着梯子走进地下室,泉水沽沽地流着,庄公一见姜夫人,一头跪倒在地,说:“儿寤生不孝顺,请母亲恕罪!”

  姜夫人连忙扶起儿子,说:“都怪当忍受的我糊涂,与你没关系。”说完,母子俩抱头痛哭,然后,庄公扶着母亲走上地面,亲自赶车把母亲接到宫里。

  姜夫人与郑庄母子团聚,十分感激颍考叔,就封他为大夫。

历史小故事14

  《范蠡和文种》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这时候,吴王夫差因为当上了霸主,骄傲起来,一味贪图享乐。文种劝说勾践向吴王进贡美女。越王勾践派人专门物色最美的女子。结果在苎罗山(在今浙江诸暨南)上找到一个美人,名叫西施。勾践就派范蠡把西施献给夫差。

  夫差一见西施,果然容貌出众,把她当作下凡的仙女,宠爱得不得了。

  有一回,越国派文种去跟吴王说:越国年成不好,闹了饥荒,向吴国借一万石粮,过了年归还。夫差看在西施的面上,当然答应了。

  转过年来,越国年成丰收。文种把一万石粮亲自送还吴国。

  夫差见越国十分守信用,更加高兴。他把越国的粮食拿来一看,粒粒饱满,就对伯嚭说:“越国的粮食颗粒比我们大,就把这一万石卖给老百姓做种子吧。”

  伯嚭把这些粮食分给农民,命令大家去种。到了春天,种子下去了,等了十几天,还没有抽芽。大家想,好种子也许出得慢一点,就耐心地等着。没想到,过不了几天,那撒下去的种子全烂了,他们想再撒自己的种子,已经误了下种的时候。

  这一年,吴国闹了大饥荒,吴国的百姓全恨夫差。他们哪里想到,这是文种的计策。那还给吴国的一万石粮,原来是经过蒸熟了又晒干的粮食,怎么还能抽芽呢?

  勾践听到吴国闹饥荒,就想趁机会发兵。

  文种说:“还早着呢。一来,吴国刚闹荒,国内并不空虚;

  二来,还有个伍子胥在,不好办。”

  勾践听了,觉得文种的话有道理,就继续操练兵马,扩大军队。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吴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会鲁哀公、晋定公等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会盟,把精兵都带走了,只留了一些老弱残兵。

  等夫差从黄池得意洋洋地回来,越王勾践已经率领大军攻进了吴国国都姑苏。吴国士兵远道回来,已经够累了,加上越军都是经过多年训练的,士气旺盛。两下一交手,吴军被打得大败。

  夫差没奈何,只好派伯嚭去向勾践求和。勾践和范蠡一商量,决定暂时答应讲和,退兵回去。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坐在夫差原来坐的朝堂里。范蠡、文种和别的官员都来朝见他。吴国的太宰伯嚭也站在那里等着受封,他认为自己帮了勾践不少忙呢。

  勾践对伯嚭说:“你是吴国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臣子,你还是去陪伴你的国君吧。”

  伯嚭垂头丧气地退了出去。勾践派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勾践灭了吴国,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在徐州约会中原诸侯。周天子也派使臣送祭肉给勾践。打这以后,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诸侯都承认他是霸主。

  勾践得胜回国,开了个庆功大会,大赏功臣,可就少了个范蠡。传说他带着西施,隐姓埋名跑到别国去了。

  范蠡走前,留给文种一封信,说,“飞鸟打光了,好的弓箭该收藏起来;兔子打完了,就轮到把猎烧来吃了。越王这个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不可以共安乐,您还是赶快走吧。”

  文种不信。有一天,勾践派人给他送来一口剑。文种一看,正是当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杀的那口宝剑。文种后悔没听范蠡的话,只好自杀了。

  吴越争霸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尾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起义的不断爆发,奴隶社会渐渐瓦解,到了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是从那个时候算起的

历史小故事15

  齐庄公要到郊外去打猎,正准备上马车,发现车轮前有一只虫子举起前臂,要同车轮搏斗。

  “这是什么虫呀?”齐庄公问赶车人。

  赶车人回答说:“这种虫叫螳螂,它总以为自汉芾骱Γ恢狼敖恢篮笸耍衷谝德植罚媸遣蛔粤苛Α”说完准备赶车前进,把那只螳螂轧死。

  “慢着!”齐庄公制止了赶车人,“这虫子是个勇士啊!如果它是个人,必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就命令把车子退回去,给那只螳螂让路。

  后来,齐国的士兵们听说了这件事,就议论说:“国王连勇敢的.虫子都那么尊重,更何况勇敢的人了。”从那以后,齐国的士兵打起仗来,都勇猛无比。

  哲理点拨:要影响别人,行动比说教更有效。

【历史小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小故事05-12

历史小故事(精选)05-25

历史小故事11-13

历史小故事07-27

周朝历史小故事09-23

【热】历史小故事07-19

历史小故事(优选)10-07

诚信历史小故事12-16

数学的历史小故事05-29

周瑜的历史小故事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