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

时间:2024-06-26 15:58:57 其他 我要投稿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1

  贯彻新的语文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

  2、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谢老师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基本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评。

  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享受文本,并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情感的生发中提升人格品质。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紧扣教材,挖掘文本,触摸人物。本节课中,老师先后多次让学生浏览课文,归纳信息。如“看看课文中的人物是怎样评价于勒的?”“看看课文中的人物对于勒的评价先后有什么变化?”“找出众人在知道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后的不同反应”等等要求,都是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人物,在情节的起伏中,在形象的塑造中感受经典名篇所蕴涵的艺术魅力。

  为了让学生由走进文本到溶入文本,老师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生情感的生发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老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你对哪个人物有好感?”这个教学环节水到渠成,让学生因文生情,再带情入文,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格品质得到了有益的提升。

  二、课堂容量饱和,呈现方式丰富多彩,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中,既有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挖掘,也有文本外的恰当补充;既有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要求,也有写作训练;既强化文本内容,也培养想象能力;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得到较好的培养。

  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老师先后引用了左拉、莎士比亚、罗兰等人的话来丰富课堂内容。另外,老师还引用了一幅对联: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对对联的欣赏及加横额的练习,都非常有效和巧妙的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三、教师点拨适时适度,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师生有效互动,课堂气氛和谐。

  老师的语言精练而优美,既有益营造语文课堂的氛围,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有精巧的点拨与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个体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朗读、写作训练、集体交流等。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始终在突出这一理念。从课堂的整体氛围来看,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学都是张弛有度,轻松宜人的。

  四、注重了知识落实,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的实效性体现较好。

  课堂上,教师既有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同时对重点段落也有深度的分析;既落实知识,又培养能力,体现出很强的教学实效性。

  总的看来,谢老师和她的学生们为我们呈献了一堂质量较高的语文课,其中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它很好地渗透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当然,这堂课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作为一篇经典作品,老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创新。教案过于简短,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性不太强。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2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今天听了罗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收获颇丰,罗老师无论在备课还是上课,无论在课堂的教学环节还是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以及对教材的解读,都颇具功力。

  首先罗老师从寻找对于勒的评价环节入手,放手让学生去亲近文本,在寻找中再次熟悉文本,学生在课前对文章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既完成了对内容的了解,也为下面基于文本的交流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交流基础。

  其次罗老师对学生所找出的评价进行分类活动的设计,其安排妙在教师的深入浅出,将所找的评价以说话的背景为条件分类,这样的设计浅显却又在不经意间带动着学生的思维,使其活跃起来,教师的要求指向性明确,有利于学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接着教师利用板书进行一个非常自然、巧妙而又高效的课中小结活动,教师用了我们眼下许多课堂中正在淡化的方法——传统教学中精心设计板书的方法来完成,请看“赔钱、占钱、有钱、没钱”是刚才第一次分类活动的条件,自然呈现;“盼、赶、赞、骂、避”则是所找评价的具体体现,曲线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中人物对于勒评价的变化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生动,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理解和记忆有着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它还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对于避免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什么也不记得的低效状态有极大的纠正作用。

  最后教师用对联的形式概括两大部分内容,充分体现出老师的睿智,无疑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意味和典雅气质,但关键还是如何用才能取得这样的效果的问题。这是一副长联,教师大胆地进行了自我展示和阐释,而不是常见的让学生补充完整或对下联的形式。如果这样做,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是很大的,所以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是在解释过后让学生来拟一个横批,效果就比较明显。二是作者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影响着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老师的示范必然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发言交流中要去提练、推敲词句。这是一种雅致地引导方式。

  全课的小结,教师语言的'运用也是相当精练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出其不意的再扣文题发问,高屋建瓴,引导学生回看全文,再次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在批判现实中寄予着对美好的期待。此种收束全课的方法紧贴于文本而又有高度,干净利落。与眼下课堂中盛行的花样繁多的迁移拓展式结尾或教师抒情朗诵式结尾相比,显得更为朴实有效。这或许也就能看出教师对于语文本质把握的精确,能看出教师坚守纯正语文味的课堂的珍贵!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3

  余老师这堂课上得很精彩!主要是得益于教师能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让课堂注入了新的元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让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说,教师能够在初三这种教学任务繁重、抢进度的现实面前,还从容地坚持留给学生5分钟的演说时间,实属不易!可见教师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用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演说能力,留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将来负责!

  2、课堂主体部分,教师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从容地抓住小说的三要素,设计五个典型的思考题,让学生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有个清楚的了解,同时很自然地带领学生明白了小说要表达的主题。(也就是传统的解读)另一方面,也就是这堂课的创新之处,让批判性思维入驻了课堂,教师能够做到适时地、恰当地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见识水平,针对每个问题进行多元思考、理性表达、温和交流。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有自己的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现代人格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上次和丁主任到上海听了专家的报告和四位特级教师的课,他们也就是这样引领我们的,说什么批判性思维要从娃娃抓起,要在中小学课堂上就要留心培养!说什么没有客观的真理,只有主观的真理,面对问题不能二元思维、不能搞对立,要多元思维!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的说话权!

  我感觉余老师是我们学校在这方面的第一个实践者!真的感谢他对课题的支持!(顺便说一句,新课标已经把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任务写进去了,上海的余党绪老师在这方面实践了十几年,形成了一定的教研成果!出版了几套丛书。他说批判性思维有三个特征:多元、理性、温和。北京语言大学的谢小庆教授,退休后致力于审辩式思维,现在他在公众号上已经推送了有关批判性思维的有500多篇了。他认为批判性思维也有三个特点:不断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其实都是强调两方面的维度:一是认知水平、二是理智美德!或者说认知和气质两个维度。

  3、课堂的创新之处,还在布置的作业上:这与我们的课题更接近了。我们主要是在写作教学上要渗透批判性思维的。我记得余老师布置了几道跟着课文学写作的文题:

  (1)、续写小说的结局,教师提醒学生要忠于原作的主旨,忠于作者的逻辑。同学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理性判断,为结尾续上一个合理的情节。

  (2)、我眼中的“于勒叔叔”。

  (3)、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我认为这样的作业也是渗透批判性思维的一个有力体现。

  总之,这堂课老师有力地践行了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这堂课以上的三点创新之处,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除此之外,余老师不愧为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那种渊博的学识、那种从容洒脱的教态都是令人欣赏的!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如:诗言志、往往形容一个东西只有一个词最准确,世界小说三大巨匠等等。这些都是我无法学到的了!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4

  我们有很多同学是独生子女,能告诉我还有哪些同学不是?(学生举手示意)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兄弟姐妹?(请一二位同学介绍)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的关系怎样?如果有一天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金钱、地位上发生变化,你们的这种亲情还会保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引申)在现实生活中,手足之情并不会像大家想得那样美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体会一下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种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使学生自觉参与到这种思考中来,容易触发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更容易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去。所以这是一个让学生有话可说并且容易说好的话题,将文本和生活进行链接,触发了学生的情思。)

  通过试讲和在实际教学中的验证,第三种方法效果最好,受到学生的青睐。

  由此可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小小的.导入却蕴含着深刻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在我们意蕴丰厚的课堂上,具有很多优化的空间。我们应该不断地拓展思路,更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贴近生活,走向开放,充满艺术性。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5

  有一首歌中这样唱道:“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个山也,梁也还是那个梁……爹是爹来娘是娘……”我听后感觉很幼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此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里,似乎只有日月星辰才是亘久不变的,其实血浓于水的`亲情也应该在金钱和地位面前岿然不动。但有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很多时候,面对金钱和地位,亲情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他们的兄弟情意能否经得起时间和金钱的考验。板书课题,学习新课。(这种导入思路加强了课内外的勾连,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还没有接触文章之前导入的话,会使学生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刻。但这只是教师的个性化的理解,能否激起学生的共鸣,存在不确定性。)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08-11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12-20

《我的叔叔于勒》评课稿07-04

九年级语文《我叔叔于勒》评课稿07-26

我的叔叔于勒03-07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7-04

我的叔叔于勒作文03-06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08-07

我的叔叔于勒原文节选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