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

时间:2024-06-28 17:20:25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1

  笔记记录:科举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拓宽了发现人才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对维护封建统治十分有利。钱穆先生看得最清楚,科举取士使得“此1000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唯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

  阅读感想: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真的.是使得平民都能有机会一展才华,我们需要的是公平。正如近代高考制度一样,在选举人才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人才才是国家的栋梁。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2

  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法学博士习骅写就的《中国历史的教训》问世,初读该书,给人一种读故事的感觉,再读,就有了震心的效果,这不就是一剂反腐肃贪教育活动的良药吗!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过去的,但也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历史就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们的心灵,让其去思索,去渐悟,寻找到走下去的路,甚至可以让其不再走弯路。

  《中国历史的教训》这是第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倾注心血、联系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而写就的读史感悟。以古道今,用“放大镜”的手法,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干部、公职人员形象汇聚在一起,来探究腐败的根源,正反齐上,从而来反思当今中国的腐败问题。

  作者习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全书收录了他创作于20xx年—20xx年,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24篇“说古道今”的文章,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

  “说古”,众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像砖头一样厚实的、咬口的评说。但全书共两个部分,24篇,不仅不长,还很有趣,好似连环画,为我们画出了千百年来中国官场吏治的千姿百态,通俗易懂。作者习骅以特写镜头、放大镜来塑造形象。如:雍正、周秉德等人物,伟大得让人拍案叫绝;而蔡孝乾、顾顺章等人的卑劣,让人唾弃,甚至有想冲上去打他们的冲动;慈禧、阿福、小王等的愚蠢,让人顿足捶胸,又不得不让我们重新整理思维,消除“腐败非罪化”的错误价值观。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一次又一次地触动心灵,洗礼心灵。

  再从目录“崇祯本可不上吊”、“皇帝的伙食费”、“慈禧收礼”等,就可以嗅到“腐”的味道,感受到作者犀利诙谐的笔锋,化严肃为幽默,没有说教,更没有定“条例”,小故事大道理,让人笑后就是思与悟,震撼心灵。

  关键还在于《中国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立足中国,传递廉政正能量。习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正因为他工作的特殊性,全书对腐败的剖析,既具全局性又不乏细致性,就是一个引路人——忆古思今。虽数隔千年,但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割不断的。忘记历史,就没有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她忠实地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历史的'教训”就更具启发性,教我们不要重蹈覆辙,不能在同一个坑里跌两次。苏共的消失,就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好教育。细细品读《中国历史的教训》,想想那些“腐败蛀虫”的结局以及所导致的恶果,深思腐败的“毒性”,匡正我们的价值观,将那一幕幕由腐败导致的“灾难”牢记于心,筑牢拒腐防变之墙,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扫干净“蛀虫”,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中国需要廉,需要干净,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实现“中国梦”。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3

  笔记记录:作风问题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有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做派,内心既然没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位置,人就是丢了灵魂的行尸走肉,除了奢侈享乐,消极腐败,他会有别的人生乐趣吗?他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吗?让这样的干部掌握国家命运,不要说王朝末世,就算是在康乾盛世,结果也不会好。可见,干部作风问题折射出的深层问题,决定了一个政权的.前途和命运。

  阅读感想:行的正坐得直,这才是人应有的样子。

【《中国历史的教训》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读书笔记6篇07-09

教训的意思及教训造句11-02

中国历史句子10-19

中国历史故事12-16

中国历史名句09-27

中国历史作文02-29

中国历史典故07-28

中国历史典故08-04

中国历史心得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