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时间:2024-06-28 18:43:31 心理学 我要投稿

(合集)《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合集)《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本书中提出了关于人的自卑感的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易懂且便于操作,适合教师和家长阅读学习。对于教育儿童有很大的帮助。儿童所有的活动都是他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的外显,不了解行为中隐含的生活背景就无法理解他所做的事。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的统一性。惩罚对儿童来说一般是弊大于利。错误目标的确定通常缘于错误的判断。儿童获得印象的强度和方式,并不取决于客观事实或情况,而取决于儿童看待和判断事实或情境的方式。

  惩罚之后加剧孩子对学校的.厌恶感。除了人格的统一性外,人性另一个重要的心理事实是人们对优越感和成功的追求。如果我们不感到自卑或自我感觉处于“下游”状态,我们就不会有超越当下的愿望。优越感与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心理健康的孩子会把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转变为前进的动力。学校是在为社会而不是在为自己培养学生。懒惰的儿童其实正在享受懒惰的好处。他们不需要背负别人对他的期望,不需要努力,总表现出一副无所谓和懒散的样子,他即使没什么好成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谅解。他的懒惰使他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最起码他的父母要为他操心。

  简单来说,懒惰是那些缺乏自信心的人的一种自我保护屏障,但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努力不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使是最严厉的惩罚也无法使一个懒惰的儿童勤快起来。只有友好的启发、积极的鼓励才能增强他们的勇气,才能使他们完全康复。自卑情结是指一种过度的自卑感,它促使人去需求唾手可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放大困难,消解勇气,从而将通往成功的道路堵死。

  一个人寻求超越他人的方式如果不是建立自己的成就而是贬低他人,那么他就是怯懦者。教育者必须加强儿童之间的友好感情,教育他们即使别人因为做错了事而得分较低也不要蔑视他们。否则,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情结,丧失生活的勇气。

  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天赋决定,也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儿童对客观事实的看法和他们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才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成人不要期望儿童不犯错,不要期望他们按照成人成熟的理智来行动,而要意识到,儿童在理解自身的处境时会经常犯错。

  过于挑剔和严厉容易使孩子丧失勇气,而过于温和和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赖心理。教育的目的必然是社会性的。社会情感让个体感受到一种安全感,同时这种安全感支撑着他的全部生活。只有当我们把社会和他人的权利考虑在内时,道德观念才会出现,也才具有意义。

  那些习惯于把世界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部分的成人,其思维方式仍然保留着儿童时期的特点。造成儿童在学校失败的原因,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体系的无效,还有儿童准备上的缺失与不充分。有些孩子遭受失败后反而大受鼓舞,而有些孩子则会一蹶不振,对于这种因失败而灰心丧气的孩子应不断进行鼓舞和激励,对他们要温和、耐心和宽容。要让每个孩子形成这样一种印象: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要活的有价值。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或教师决不能有半点灰心丧气。父母可以纠正学校教育的不足,教师则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

  教师即使有充足的理由也绝不应该指责家长。直接指出他们过去的错误,这于事无补。切记不可教条式的和他们说话,即便是提建议,也不应该用命令的语气,而尽量用“可能,也许或你可以尝试一下”等建议性的口吻。完全没有必要去证明谁正确或显示出自己的优越,关键在于找出一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

  这本书令我喜欢的原因是它没有枯燥的专业术语,语言平实。而且充满着健康的气息,不似弗洛伊德悲观的情绪。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了解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了解心理学。这本书是经典之作。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2

  有关专家通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至少从量上来讲是非常不足的,是跟当前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相符的。所以他们一再建议,当前教师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补这一课,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学修养。

  过去的教师是以学科类型为主的教师,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而现在大背景变了:课程改革的目标设计最终落在人的培养目标上,突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发展。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要求教师要从“经师”变为“人师”,不再仅仅“讲经说道”,而要做到以育人为主。我们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他的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所以,在今天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学习心理学非常必要。

  为此,我特意选读了英国戴。冯塔纳所著的《教师心理学》,感触颇深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心理教育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培养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协同教学实验提出的六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教育,既是心理教育的目标,也是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首先我进一步了解了教师心理学修养欠缺的原因。一是主观原因,过去我们的教育观念存在问题。过去我们是关注学科多关注人少,关注结果多关注过程少。

  反映出一个事实,即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比较少。正是这种不关注人的教育理念造成了教师心理学修养的欠缺。对心理学了解不够,对学生研究不透,必然导致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但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所以,从大的方面来讲,心理学修养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这次课程改革的推进。从小的方面来讲,如果教师观念没有转变,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缺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学生的特点,那就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所以,心理学修养的欠缺会影响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科学性。

  其次是教师的任务只有在他或她将儿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时才能明确,教师不能只看到儿童从早上9点到下午4点在学校中所发生的事。儿童的人格、学习能力、动机、社会行为,以及对学校的态度,所有这些构成了一种因素间相互关联的复杂的系统,它从儿童一出生就开始产生并在其一生的发展中不断扩展。这本书主要针对从早期,经过青少年时期,直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儿童问题。如果一个教师要充分理解中学时期儿童的问题,他就必须对儿童生活早期学习生活中形成的前期影响有所了解,而教师则要对儿童在学龄前的一些问题有所认识。这能帮助他们发展必要的技能和策略来应付这些问题。

  因此这本书既对教师有帮助,又有益于对学生的训练。并强调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书中避免了那些本身可能是有趣的,但对于教师实际对儿童的帮助则很少的心理学理论问题。书中也特别强调明确性,它可以使你能够在读完书后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也能理解所讨论的问题而没有困难。

  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工作对象是未成年的学生。教师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教师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烦躁、易怒、处理问题不理智,或者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会损伤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作风,养成不良的心态。

  长期以来,由于师范教育中心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继续教育中也很少重视心理学的训练,学校对教师的业务考评大多局限于所教授的学科专业知识。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致使许多教师缺少心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既不能准确判断出学生心理方面的异常,也不能正确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科学地分析学生心理,解决心理问题。

  现在很多学校开设了“知心姐姐小屋”等类似的心理咨询站。仅此还不够,应当在所有教师中加强心理学进修,使教师队伍的心理学修养和应用心理科学的能力有普遍提高。创造一代身心健康的学生,就是创造未来。

  一、培养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同,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四化建设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各国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对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人们不但要有强健的身体、广博精深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精湛的技术,而且要有远大的理想、很强的创造力、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只有这种人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赢得竞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整体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它是按照生理—心理—社会的顺序发展的。三类素质发展的水平和层次不同,在整体素质中生理素质处于基层,心理素质居中,社会文化素质处于上层。它们的性质也不同,生理素质是先天的遗传的,心理素质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社会文化素质是后天的。

  三者在素质结构中的作用也不同,生理素质是其他两类素质的载体,是素质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文化素质对其他两类素质起主导的作用,决定着素质发展的方向,表现人的本质特征。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起核心、中介、桥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能动性,它影响着生理潜能的发挥、影响生理健康;它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三类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素质的结构越完善,整体功能就越强。整体素质的发展,要求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生理素质主要通过体育来完成,发展社会文化素质主要通过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来完成,发展心理素质主要通过心理教育来完成,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教育,人们心理素质难以获得充分的发展,就会损害人的素质结构。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3

  心理学是一个发展较为悠久的学科,它以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这些问题的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深刻、有启发性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通过对心理学史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心理学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自身及周围世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心理学史的基本概念

  在学习心理学史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心理学史包括两个主要类别:认知心理史和实验心理史。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维和知觉的研究。另一方面,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设计和运行心理学实验来探索人类行为、情感和思考的.性质。心理学史是这些心理学领域的历史研究,包括一系列的学科和概念发展,这里我们探究的是其发展萌芽和初期发展。

  第二段:心理学史的主要发展历程

  心理学史的发展历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时期,哲学家们开始探讨思想和身体之间的关系;

  2、在19世纪初的德国,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开始研究神经系统和感官世界。这个时候,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到20世纪初,心理学家们开始对人类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心理学进入了现代科学时代。

  第三段:对心理学史的思考

  通过学习心理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是如何在不断自我进化和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调整其理念和研究方法的。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大量证据,其中有些来自伟大的先驱们的思想和实验贡献。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学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科学性,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更深层次和更实际的问题。

  第四段:总结

  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对心理学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追溯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以及人们对人类行为特点的研究与思考,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趣且有启发性的知识,更加深了我的心理学理解。当代的心理学在实践中更加注该关注实用性,但长期以来我们是依赖于伟大的先驱们所经历过的起起伏伏,这是在发展中的尝试和经验教训,是引领我们前行的方向感。我相信,随着我的继续深入学习,我的心理学理解和实践也会更加精深和有深度。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4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受益匪浅。书中反复说到优越感和渴望被关注,这个是问题的根源,作为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懂得儿童一些坏行为的根源在哪里。我常常在想,以前的人生活条件很差,都不用懂得一些育人方法,却可以培着那么多优秀的人来,而今生活条件好了,反而出了很多教育上的问题。然而问题就是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就缺乏了苦难教育和挫折教育,所以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所以现在的.父母和教育者,一定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教育孩子。孩子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请不要去责怪孩子。教育孩子一定要早和未雨绸缪。千万不要被一二年级时好成绩所蒙蔽,那个时候,基本所有的孩子成绩都是好的,多关注一下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有心理活动。

  最后愿每一对父母和每一位教育者都多学习一下儿童心理,以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5

  提起“幸福”这个字眼,心中马上就有了甜美、温暖的感觉。但很多时候,在无数琐碎庸常的日子里,“幸福”的味道日渐淡薄。尤其作为一个教师的我,从教11年来,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面对同样的工作。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地袭击了我。曾几何时,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不再有职业的幸福感觉。

  可是没有幸福的感觉了,这书还怎么教?教育是陶冶人心灵的职业,教师的作用不只是把知识冷冰冰地传授给学生,更要担负起从精神和人格上去影响学生的重任。一个缺乏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又怎么能让他的学生有幸福的感受呢?更 不能奢谈带领学生“过一种完全幸福的教育生活了。”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按照心理学的定义,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幸福它是一种状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是什么呢?应该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这个目标与理想的过程中得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主观感受。

  幸福是一种状态,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为幸福是一种感觉,个人的体会都不同。所以,同样的环境和待遇,有人会感到幸福,有人则感到不那么幸福。面对同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困难与坎坷间,有的教师发牢骚,埋怨在先;有的教师跟随、观望,不主动出击;也有的教师大胆尝试,积极应对,把它当作自我价值体现的机会,锻炼自己、享受成功与失败的机会。因为观念不一、态度不一、心态不一,往往对幸福感就有不同理解。

  当身边的老教师对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自如时,那是一种幸福;当眼前的骨干教师有着自己独特而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并得到同行的认可时,那是一种幸福;当年轻的教师不断进取,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时,那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教师的幸福是看到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节假日收到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接到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问候的电话,教师的幸福实在太多太多。

  幸福感的建立最终还是取决于自身的的体会,压力每个人都会产生,社会本身就带着无形的`压力。只有自己去适应社会,缓解压力,把压力换为动力。寻找幸福感的源头,深深的体会它。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既然立志当了教师,就要无限地热爱这份职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都不应后悔。始终在心中竖一面旗帜,这面旗帜的名字叫做教育信仰。教育的信仰在,激情就在,创造就在,职业的幸福源泉就在。

  人说:“生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一种愉快心情,也是一种感觉,一种责任,一种坚持,一种恒久地动力。教师的幸福,也是学生的幸福;师生的幸福,就是教育的幸福。我愿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在物欲繁茂的今天,无限地热爱自己、热爱学生,保持一份内心的安宁,在心中储满幸福的泉源,源源不断地把这爱之源泉输送出去,恒久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拥有更多幸福的甜蜜!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6

  今天与一个学生的爷爷聊天。我们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时,他讲到这么一件事:八十年代中期,他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工作,也把自己的孩子带到身边照顾,同时在当地就学。孩子很文静也很用功,学习一直不错,班主任也很喜欢他的孩子,封他做班长。他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是放心又省心。但不幸的事,这个班主任在孩子三年级的时候因病去世。孩子也换了一个班主任。这个新班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的孩子的班长职务给换了。孩子从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他工作的那个地方别看经济实力挺强,但每个人只注重物质的享受,不重视精神追求。因为各家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他的.孩子一旦脱离了学校教育的轨道,与他们混在一起,那“腐烂”的速度非常快,致使后来终于离开了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遗憾。

  这件事让我想起近来读《教育心理学》时里面讲到个体差异的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时,讨论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的重要性时,假设这两种风格有任何一方缺位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老人的孩子书读好的时候,基本上是认知风格在起作用;而当书读不好的时候,正是学习风格的缺位,造成他在学习上遭遇“滑铁卢”。

  可见,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7

  军事心理学是研究军事活动中人的行为、心理和心理素质的一门学科。作为一位军人,我读了许多关于军事心理学的书籍,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下面是我对军事心理学读书心得的体会。

  第一段:心理素质对军人的重要性

  在军事活动中,军人们面临着许多身心挑战和压力。因此,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军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通过阅读军事心理学的专业书籍,我认识到心理素质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一位军人要想在压力和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冷静、果断,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包括适应环境变化、处理冲突和压力的能力等。这些素质的培养对于军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段:军事心理学在军人训练中的应用

  军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军事训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阅读军事心理学的知识,我了解到军事心理学如何帮助军人们提高战斗力和完成任务。例如,在集训中,军事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军人们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军事心理学指导着如何正确地培养军人的意志力和毅力,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持到底的精神。此外,军事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军人们更好地适应军队的生活和组织文化。

  第三段:调整心态,处理挫折和压力

  军事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军人们调整心态,处理挫折和压力。一位军人在面临困难、挫折和压力时,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调整心态的能力,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中,影响士气和执行任务的效果。通过阅读军事心理学的书籍,我了解到调整心态的重要性。军事心理学教导着军人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和压力,如何正确地处理挫折和失败。这些知识在实战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军人们提高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第四段:培养军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军事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军人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在战斗中,军人们需要与战友紧密合作,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军事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军人们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如何与战友们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另外,军事心理学也可以帮助军人们培养领导能力,学习如何领导团队完成任务。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军人的团队战斗能力至关重要。

  第五段:军事心理学的挑战和未来发展

  军事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军事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事心理学需要与军队的实战需求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军事心理学应该加强与实际实战的结合,进一步深化对军人心理的研究,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军事心理学也应该更多地应用于军事训练和战备建设,为军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总结:通过阅读军事心理学的专业书籍,我认识到心理素质在战斗力和完成任务方面的重要性。军事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军事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军人们提高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军事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军人们调整心态,处理挫折和压力。此外,军事心理学还可以帮助军人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然而,军事心理学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军事心理学的实践应用,为军人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8

  这个学期,我阅读了皮连生教授的《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具体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含义、意义和特点,简要介绍了教学设计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系统地梳理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概括介绍了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它将心理学中的学习论和教学心理学的内容渗透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语文教学设计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最大特点是提供了比较详尽的教学设计的学习论基础和比较完整的教学设计的理论范式。读完之后觉得很有收获。下面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点认识。

  首先,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体系中与教育工作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分支,要想知道它是研究什么的,就需要对它的对象、性质、内容、范围和任务做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其次,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我在读完以后有这样的认识: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读完这本书收获良多,对我也深有启发。其中颇为深刻的是: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要培养学习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让知识活起来。同时也是在培养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所以,老师不仅要告诉他们阅读的重要性,更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现在很多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一篇课文,做一道数学题就是一道题,换一种问法就不会了,学习很机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把握学生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多考虑问题,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并在阅读中树立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不做一个人云亦云的人。

  二、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的,而不是“高分低能”或者是“高智商,低素质”的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仅仅把分数当做评价一个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老师要像警察,能发现学生变化的蛛丝马迹;老师要像良医,能够对症下药,医好学生的“顽疾”;老师要像慈母,用爱心对待每一位犯错误的学生。

  三、要将教育学、心理学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教育学、心理学是每一个出身的教师的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面对问题学生,我们有可能急噪,有可能“恨铁不成钢”,有可能恶语相加,有可能冷嘲热讽,以至于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是会从让自己的学生学好这一点出发的,为什么现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报道教师和学生矛盾的事件,甚至是剑拔弩张、以血的教训换来我们深思的事情越来越多呢?我想关键还是要灵活运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要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针对性地施教。

  “现在教师所面对的学生,还这么不懂事。”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所以对待学生,我们要研究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的共性,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来因材施教。

  五、学习与劳动相结合。

  也就脑力劳动要与体力劳动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教给学生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不做无用功。既做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又做一个懂得高效率工作的人。

  读书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尽力地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切实的应用到语文教学和班级日常管理中去,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9

  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习,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首先,我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它还把学习本身作为一种学习内容,对学习进行分类:表示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应用于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对学习的流程进行分析,以及学习的动机等。该书广泛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关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有能力判断自己是否被学生所爱,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和协调能力,使教学更有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充满“爱”。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和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教师也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求。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导师。

  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此外,我了解学习的动机。这是我们在成长和未来组织学习中会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保持学习的兴趣,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将这些兴趣保存下去,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前者是学习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后者是成为一名好教师所需要的能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学生的内在动机;还有外部因素,比如学校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表扬等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响的,这些影响就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教学中出现问题所要考虑的。

  在当前的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奖励?我认为奖励可以带来学习动力,但它是外在的,不能持久。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带着兴趣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今后的工作更有信心。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0

  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叶岚岚

  通过阅读此书,我了解到了教育心理学领域内的主要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与方法,此外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将理论与实践明确地联系起来,使我了解到如何将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迁移到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促使我成为一名“有意识的教师”。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除了掌握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技能外,具有关爱学生之心外,还应具备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一我们所教的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高中的学业压力比较大,有的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学习上感觉很吃力,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放弃了学习,还有的学生虽然很努力,但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上不去,从而感到迷茫,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甚至患了抑郁症,严重者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作为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反应,并与他们及时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把他们引向正途,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发生了。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以及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使学生对要呈现的教学内容感兴趣,这样才能满足和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科学技术也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视频,动画,演示和交互技术可以为课堂增添多样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此外,教师还应多表扬学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传统的评价体系总是会表扬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差生。因此差生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很多人因此而放弃了努力。教师要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有的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他的体育或文艺方面很突出,教师应该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并寻找适当的机会多表扬他们。此外,教师应完善评价体系,例如,学生可以建立档案袋,放入自己的作业,作文或报告,这样他们就能看到自己是如何一点点进步的。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但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付出努力,超过自己先前的`记录,取得进步。所以,依据进步,努力等标准进行奖励通常更为可取,也更为公正。

  三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现在的社会要求我们应成为终身学习者,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属于填鸭式教学,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差,学生也没有兴趣,这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要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老师完全不讲,而是少讲,精讲,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在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结构框架,然后逐渐地将责任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活动。在21世纪,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在小组中学习的能力,这三者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每个学生都应该知道怎样卓有成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小组中的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学科内容的学习,还获得了同等重要的团队合作的技能。

  教师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学习,我永远在路上!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1

  身为老师,相信大家对《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再熟悉不过了,各自家中都会有好几个版本的书籍,最新购得的这一本来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它能写出什么新意?带来什么新东西呢?满心期待着。

  打开目录,是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实验,师范学习时便已在脑中刻下深刻印象;布鲁纳的认知学习实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验,是在参加工作后渐渐熟识起来的;邓克尔的功能固着实验、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实验,则是些不折不扣的新朋友。书中给这些心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加上了“学习即条件反射”、“期望导致结果”、“发现中学习”这样的标题,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是什么”、“该怎么样”,光是看目录都觉得大受裨益。

  收获一:知其所以然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在班中建立了一套奖励机制,大致是:10个√换一颗☆,10颗☆换一个印章,10个印章换一样小礼物。读到米斯切尔的延迟满足实验后,方才明白这样做背后的深层意义:延迟满足能力从小就有,能够自我延迟满足的人,更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多的未来成功的希望。因此,培养人的自控能力,必须从小抓起,要让孩子从小就习惯于需求的延迟满足,适当的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表扬和奖励,家长和教师要学会延迟奖励策略,当孩子有很好的表现和取得进步时,可以给他一个累积奖励的标志,等累计到一定阶段后再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奖励方式可以强化延迟满足行为。

  收获二:落到实处

  有句话说得好:“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这是什么原因?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很好的阐述了这个问题,让我从根本上了解了“第一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开学时的首次师生见面,我会打好招呼,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这些举动虽小,但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的温暖,为今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特别对于所谓的“差生”来说,这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开端。另外我还要组织好第一次早操,上好第一节课,批改好第一次作业,做好第一次批评和奖励……

  一直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并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但一直都是就事论事,没有从学生的心理层面上来思考。事实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学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再去研究“教”与“学”,再去建构课堂,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古人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心理学就好像是我们教学的源头活水,汲取这源头活水,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灵活、高效、学生乐于参与的生命课堂。书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用心学习、用心实践。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2

  压力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随着工作和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变换,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也在加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也时常感受到各种来自学业、生活和社交的压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压力,我开始阅读有关压力心理学的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压力对于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了解到了应对压力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段:了解压力的定义和类型

  在了解如何应对压力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压力的定义和类型。压力是一种身心反应,它是我们在应对外界各种不确定性的时候产生的一种状态。实际上,压力并不是一种完全消极的情绪,它可以激发我们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动力。在压力的分类上,可以分为外在压力和内在压力。外在压力来源于来自工作、学业、家庭等方面的要求和期望,而内在压力则是由于我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所带来的压力。

  第二段:掌握应对压力的技巧

  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不是压力的来源,而是应对压力的能力。因此,学会应对压力是非常必要的。一个良好的应对压力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压力,并且缓解其对我们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压力的技巧。

  1、深呼吸

  深呼吸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缓解压力和焦虑的方法。当我们感觉到紧张和疲惫时,通过缓慢而深层的呼吸,可以有助于我们舒缓身心。

  2、调整态度

  一种积极的态度对于应对压力是非常关键的。通过积极、乐观的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3、睡眠充足

  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睡眠不足会使我们更容易感到焦虑和疲劳,而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处理各种挑战。

  第三年段:积极应对压力的态度

  在应对压力时,积极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需要学会自我激励,鼓励自己积极面对挑战,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应对各种压力。另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在压力过大的时候及时休息和调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四段:总结

  在学习压力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应对压力的技巧和态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我们需要自信、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且学会积极应对。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以此提高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生活质量。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3

  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我认识到了教育不仅仅是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输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是为了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我也会永远带着这个信念:“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去关爱我的学生,最后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

  第一,是因为教师要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本书所要强调的是,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第二,是因为教师要提高教育业务水平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此作了比较精简的归纳和概括:

  1、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但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才能选择适当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义品德。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

  3、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开掘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

  4、可以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觉得这也是第一点的根底,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通过读《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我将会心理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等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开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品德。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4

  许久不写读后感了,估计有十年了。因为总觉得文字传递的是自己最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最真实的感情,而不是为了应付任务。最近几年看的书不少,最多写批注。这次作为作业,估计是不合格的,但至少我还坚持了自己的初衷,即写自己想写的。不管字数多少,别人如何评论。

  这个暑假,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我专心致志、别无旁骛地只读了两本书,即《教育学》、《心理学》。读来感触不多,却极深。那就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真的有必要定时重读教育专业教材。

  首先,教材提供了教育专业的系统知识。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是必读的,但是也都是在职前学习的。工作以后,便亟不可待而有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了。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10年前学《教育学》与《心理学》时,似懂非懂,死记硬背,其实并没学到多少。从内心来说,也没多大兴趣。因为在实习时,发现学到的东西能真正运用到的少之又少。工作后,学习的时间被日常的琐事很快就吞噬了。最初,还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但随着教学年龄的增长和对自身要求的不断提高,就发现自己所积累的经验总是找不到贴切的理论依据;就发现自己的很多做法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甚至发现自己写论文时的语言都和教学论文不在一个话语系统。如今重读《教育学》、《心理学》,似乎一下思想轻盈起来,突破沉重的大量事实线索的身庞,有了质的飞跃。书中的教学理论和原理帮助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原理和现象,从而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学习了杜威关于“教育即生活”的理论,才把家里尘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翻出来阅读,才理解我负责了两年的探究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渊源出自于哪里,才明白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和应该遵循的原则。大师的智慧使我深深震撼,早在近100年前,他的思想就初见端倪。其对于教育的阐述“教育应使学校中知识的获得和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中所进行的活动作业”直至今天仍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行为。实践经验的积累具有片段性和不稳定性,重读《教育学》、《心理学》却使我把平日里有意识积累起来的问题和片段分别击破,成为解读教材的生动案例。而规范严谨的语言使我迅速把握教学研究类的文章的语言,为下一步做教学研究的反馈奠定作最基本的准备。

  其次,教材提供了教育专业最权威、最经典的'知识。暑期胡慧闵教授的一个建议我很受用。她建议我们只看最经典的教育知识读物。确实,如今的教育书市真是热闹非凡:什么《跟孔子学做教师》、什么《不跪着教书》、什么《xx兵法》……名字就很夺人眼球,于是很多老师就把已经很有限的业余时间中的读书时间贡献给这些书了。因为很多老师认为这类书都是同行优秀的经验,具有更大的可供实践借鉴的意义,操作性强、见效快。事实上,这些书都只属于同一种类,只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表述,或者表达的方法各有不同罢了,读一本和读三本没多大区别。读此类书,老师们仍始终在实践的圈子里打转,无非是圈子大小和漂亮与否的问题。《教育学》、《心理学》等教材发挥的功能不同,因为它们经过太久历史的积淀,经过太多教育者的检验,亦如经历过炼火的真经,字字玑珠。也举一例:以往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论,总不削一顾。总认为他对智能的划分并不是那样无懈可击。相对于赛斯顿的能力群因素说和层次结构理论,确实有突破。但除了这七种智能外,没有第八种、第九种……了吗?此次读《心理学》,才理解多元智能的重要思想,其实在于对人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和探索自我、把握自我命运的重要性的强调。原先对于该理论的偏见,完全是源于自己对该理论的不完整、不正确的理解。

  今天的我,捧起《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生时代的心情已完全不同了。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读这些文字一点不显枯燥。就像与智者求学,又像与老友交流,甚至像与知己邂逅,那样兴奋那样激动。只可惜,身边想到捧起这两本书的老师并不多。我到图书馆查阅过资料,我们学院藏书中权威的《心理学》不足10本,最新的版本是20xx年,距今已有9年;《教育学》共5本,最近的版本是1996年。这里并不是说版本越新越好,只是当初在图书馆借阅北师大出版的《新编教育学》,拿到手里是一本泛黄的书本时的场景始终无法忘记。

  估计从来没有人写教材的读后感,但是读后感,很清楚地表明文章的性质。以上,确实是我研读《教育学》、《心理学》以后的感受。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15

  寒假里,我依照学校领导的布置,认真阅读了经开区教师共读书目——《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完此书,我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对自己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而想要教好学生,能传授给她们知识,教会她们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多问问学生是否喜欢,今后我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时刻提醒自己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不变,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一些创新教育理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

  再就是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进行鼓励,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在自己以往的'教学中,有时会为了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关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做到发现后及时鼓励、表扬。尤其是后进生,更要过多的去关注他们,鼓励他们,以便带动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放大他们爱表现的愿望,带动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学习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升。只有营造出和谐的师生氛围,让学生首先喜欢上教师,才会有接下来的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

  我还想到要多走班听课,学习他人好的教育教学方式。

  当然每节课后,我还要及时反思,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好改进措施。

  阅读可以丰富自我们的知识,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帮助我们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学生心理学读书教育心得12-23

心理学教育心得10-24

教育心理学心得06-04

教育心理学的心得01-23

教育心理学心得03-30

学生心理学读书教育心得2篇[优]05-15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01-12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03-07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03-14

教育心理学读书心得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