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试总结

时间:2024-06-29 10:54:15 历史 我要投稿

(通用)历史考试总结14篇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考试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历史考试总结14篇

  历史考试总结 篇1

  一、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段最高分90分,及格人及格率37.33%;年段平均分55.11分。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必修2第一、二、三、单元。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并有旧教材的知识点。

  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学生与老师学与教不同步,特别是学生学习主动性,考试结果没有预期的好。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6、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指导。

  历史考试总结 篇2

  期中考试过后,总结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实际却是很重要一步。通过总结,查漏补缺,找到新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学习正如吃饭,而考试失败则就像是饭中的一粒石子,你总不能在人生中对知识最渴求时,因为一次的失败而放弃学习,正如你不会因为饭中有一粒石子而饿着不吃饭。你的期中考试成绩怎么样?两个月的学习有了提高还是出现了退步,有没有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又将怎样进行?这些都是靠总结才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认真总结期中考试,不仅能为下一阶段学习明确方向和目标,更是我们迎接期末考试的一次考前动员,从这一点来看,总结就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现我就对本次期中考试进行一下总结。

  总的来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学生都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老师、同学、环境等等;也已适应了高中生活,适应了老师的教学与管理;高一整体呈现出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很多学生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年级的进步名次与入学相比有明显的进步,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本次期中考试的结束,我们欣喜的看到上课溜号、不学习人的少了,而认真学习、问题的人多了。本次期中考试总结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查找不足,对症下药。

  当然,在此次考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1、涂错卡的人数较多。这足以说明有些学生上课不够专心,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所以老师反复强调的如何涂卡根本就没听清楚。

  2、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扎实。有些学生作业马虎,差错较多,选择题乱猜,书写不规范;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讲评过的练习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导致已做过的练习屡做屡错。考试中再出现,还是一错再错,还安慰自己说这个题我会。老师上课讲的知识没有及时落实,造成知识堆积,不能及时复习,以至于越差越远。到考试时遇到难题不会积极去思考,而是停留在表面,凭感觉答题。

  3、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答题不规范现象。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4、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5、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6、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7、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功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8、有的学生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晚上睡得晚导致上课打瞌睡,影响课堂效果;自习的效率不高,课间之后上课无法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自习课上总有人借问题为名说闲话。有的学生想提高成绩,但方法不对又不积极主动问老师。

  ……百无聊赖地坐在桌前,对着那一本本厚重的书、呆望了一会儿,从中捡出一本,乱翻了几页,从中挑出一道题,结果半个小时也没能做出结果,然后只有没好气地把它再丢回书堆中去,再捡起一本……,在这简单的重复劳动中,时间匆匆而过。

  就目前学生的状态生活态度而言,当务之急应也是的解决方法,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合理规划、利用时间,提供时间的利用率。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谁合理地利用了时间,谁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学时间=上课时间+自习时间+真正利用的.课余时间-发呆时间-闲聊时间-借东西时间。一天时间的利用率=学习(工作)时间/24小时。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学习环境,即,尽量保持桌面整洁,只留正在做的事情;学习中经常要用到的用品应容易取得;每一件物品应摆放在固定的位置;把各科的教材、资料分好类;把不再需要的东西坚决扔掉。

  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的、可执行的。年级前10名、级前50名、级前100名、级前200名等等。

  再次,要使学生习具有“计划性”。计划是实现目标的前提,没有计划,目标就成了水上浮萍,没有根基。做事没有计划,结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一样,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能根据自己学习潜能、学习成绩、努力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主要是明确自己将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第四,注重基础知识,要落实老师讲的知识点,及时复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才能持续进步提高

  1.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增强自制能力,认真听讲,学会捕捉关键信息,会听讲。

  2.及时巩固知识:当天学习内容,一定当天巩固;当周学习内容,一定当周巩固;复习时一定要静心看书,理解知识。

  在这次考试结束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争取在下次的期末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以后要做到:

  一是一如既往地狠抓备课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思考状态下学习,转变学习历史的态度和方式;

  三是加强解题方法的讲解和运用,落实好学易;

  四是督促学生专时专用,自觉用好历史晚自习。

  历史考试总结 篇3

  一、考点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

  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

  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3、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对于课本出现的一些文言资料要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到位进而掌握相关知识点。

  4、复习时要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形成知识网络。重视单元小结、同类知识的总结及比较,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有明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同时对于单元学习主题也要重视讲解,要让学生掌握单元主题。

  5、复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审题、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初一阶段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审题、认真答题的训练,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读题,规范答题,同时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历史考试总结 篇4

  一、基本情况

  考试时间20xx、6、2科目历史

  班级九年级考试人数35任课教师王晓春

  二、成绩分析

  分数段统计:

  50—40

  39—30

  29—20

  19—10

  10分以下

  15人

  14人

  3人

  3人

  0人

  等级统计:

  特优线40及格线30

  特优人数15人及格人数29人

  高分线37

  高分人数19

  三、试卷分析

  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

  试卷考查得是初中历史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从总体上看,这张试卷学生考得一般。其原因有二点:(1)学生对题意理解不透彻,以至于无从下手。(2)有一部分选择题比较难,不容易做正确。在以后的.教学中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试卷的总体评价

  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体现学习和运用两者并重。书写适中。

  五、试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无

  历史考试总结 篇5

  一、认真备课。

  这一届初二是我校使用北师大历史教材的起始年级。这套教材的特点是单元主题鲜明,重视提高学生素质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原有课程中的“繁、难、偏、旧”的内容被删掉了,每一课书的内容大为减少,有些课文甚至正文比小字还要少,所以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适当补充内容,否则历史的连贯性就丧失了,学生听起来一头雾水。每个学期开学前我们备课组的老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每课时都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另外我们还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进度,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

  二、立足课堂,提高实效。

  加强课堂管理,严格要求。针对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既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气氛,也要严格管理,抓好纪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从初一开始我们每一堂课都坚持课堂小测。根据近年来我市历史中考的`题型,我们每一节课都准备了8——10道单选题,这些题目我们不是随便出的,而是精挑细选,注重应用,强调新颖和灵活,尽量和中考接轨。一个学期下来,积累了二百多题选择题,期末考试时学生在选择题的得分都比较高。课前小测我们是这样操作的:小测一般安排在上课一开始的5分钟,小测完毕后评讲上节课的小测纸,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进行小测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馈。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历史考试总结 篇6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题型分三大类:选择题、材料题和探究题。选择题古代史部分太多,探究题形式和中考不相符,答案也比较复杂,

  成绩分析:

  学生高分较少,和南甸相比差距较大

  仔细翻翻卷纸,后来又通过和学生谈话,冷静下来后总结一下,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史实不清,横向纵向联系不到位

  二:分析概括和比较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理解题意

  三:细节问题如历史术语,语言和答题格式不规范,错别字,时间混淆

  整改措施:

  第一: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给学生背诵和练习的时间

  第二:要经常性检查检测,针对性的辅导和谈话

  第三:注重结合中招题型和最新试题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题的.训练力度,并尽可能给学生改出分数,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结合试题传授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对试卷和练习进行总结分析,查漏补缺

  历史考试总结 篇7

  一、学生在历史复习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了解和记忆仅仅停留在表象,仅仅知道一些感兴趣的、孤立的人或事件,而对具体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不全面、不系统,对一些历史概念、阶段特征也把握不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框架。

  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史料能力差,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意思,断章取义,以偏盖全,审题不准不透。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答题泛泛而谈、空洞,不够准确、规范和具体,也不能够准确应用历史术语,逻辑性差,缺乏技巧。

  学生知识面较狭窄,课外知识尤其欠缺,综合素养欠佳。

  学生答题不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性思维,思维“一根筋”,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尤其不容乐观。

  二、针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依据考纲,回归课本,梳理和夯实基础知识。这里所说的基础知识并不是每一课孤立的知识,而是按照某一核心线索系统和整合后的知识,这里所说的梳理和夯实也不是简单的背诵和记忆,而是分门别类,把相类似的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区分。在总体梳理和了解的基础上,我着重解决课本重点和难点,依据考试大纲,明确考点,以关键词的的形式突出圈划,并着重让学生理解各知识点间的关联,理清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背景、结果以及它对下一个历史事件发生所产生的.影响。在复习小结中我更刻意训练学生自己“推理、复述历史”,甚至“脱口而出”说历史,以达到把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目的。

  2.理线索,列框架,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高考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及举一反三,发散和迁移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历史发展的线索,把握各历史阶段本质性的特征,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把历史“学活”,为知识的迁移和活用奠定基础。我在复习别强调学生理清线索,抓住主干列提纲、画骨架、树状图来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从大目标上把握知识体系,再进行细节的补充和记忆,使历史知识达到“有血有肉”,也不至于在复习'中主次不分“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3.依据课本,针对考点,加强试题的训练和反思。在回归课本、熟悉课本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已有了表象的理解和记忆。但要想提高审题能力、综合概括和归纳能力,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题型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做题方法和应试技巧。所以,在复习中,联系考纲,针对考点我精选了一些习题,在课堂或课后练习巩固,力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在精选试题的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对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的分析,把常考的主干知识梳理出来,进行重点复习和训练。力求在这些重点主干知识上“深挖洞”,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另外,还应该特别突出对材料题的训练,因为近三年高考中大量题目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比较拗口的外国史料,学生更一知半解,无所适从,有发“懵”的感觉,更由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欠佳,这些题型学生普遍比较害怕。所以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就很有必要。以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论从史出”。而在题目讲解中,我不只讲答案,更不主张让学生先看答案,更重要在于和学生一起分析出题的意图,涉及的考点。引导学生自己多问“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等等,“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解题方法,而当学生思路受阻的时候“捅破窗户纸”,让学生恍然大悟,加深印象,提高能力,领悟方法。之后再要求学生仔细研究参考答案。反思、总结出某个知识点可能怎样考,围绕这一知识点应该从哪些方面总结答案,这种题型怎样下手,语言应该怎样组织等等,之后再对答案做适当的记忆。总之,力争使学生审题深入,答题全面,书写规范,并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4.重视学生、关注学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复习。在复习中,我经常采用课前谈心或小纸条等多种反馈形式。及时发现学生不足,学生欠缺什么,突出讲解什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另外我还采用学生分小组知识整理。疑难问题对讲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时我还把由老师包办讲述的复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收获。实践证明,这远比老师“填鸭式”地告诉学生效果好得多。

  5.重视阶段检测、以考代练。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学生定期总结复习成果,有效提高成绩,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适应考场氛围,学会思维变换,把握答题节奏并增强对考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试卷评析,把握学生对各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以便于指导后期工作。所以我们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这种认真主要表现为在考试后的分析和反思中,我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设置“错题本”,把每一次考试中出错的知识都认真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并总结启示,要求类似的错误决不可出现第二回。而对于具有共性的某些弱项试题,我则加强训练力度,重视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并举出相关的题型,帮助学生总结答题规律。

  历史考试总结 篇8

  期中考试又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1.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学生方面:从试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学生理解有误,没有抓住中心内容,第一问应是文艺复兴就错,其它问题就全错了;材料2(但这道题不是会考内容)和材料3两个作用和意义。问答题主要失在美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功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进入初中后历史一直以来还算我的'强项,初一,初二那会,每章节过后都会收到老师发的学案,然后开始死记硬背,成绩倒也还说的过去,谁知进入初三,先是换了老师,讲课方式,风格都有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接着中国历史也变为了世界历史,每章节过后,也不会再收到学案,懵懵中就参加了月考,从考场下来,我就彻底懵了,感觉什么也不会,答案可想而知。

  月考过后,我仔细分析了自己了历史丢分,平时上课老师知识渊博,所以讲课风趣幽默。自己呢光是听乐子了,可是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一点没记住,同时思维还停留在之前初一,初二等着背学案的模式。这样以来,成绩肯定是不理想。痛定思痛,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些措施。每节课上过后自己仔细阅读教材全解,老师上课提到的要点,重点,仔细再过一遍。之后,有空就翻历史五三,会的题口头回答,有困难的,不知道的就动手写一写,最后呢,和其他班的同学借来学案进行巩固。

  在这种措施下,这次期中考试,历史进步最大,但是离我心目中满意的成绩还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的空间,在期末考试之前,我要继续之前好的办法,勤背,多预习,多复习,巩固,通过练题来促进背题,自己总结出适合自己学习历史的好办法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

  期末考试也就剩下四十多天了,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好这宝贵的时间,合理分配,有效,高效地完成各科目地学习,复习,将以前段老师给我们讲地时间宝典利用上,使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地充足,让自己做到劳逸结合。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送给自己,激励自己,努力,为了最后的成功,加油!

  历史考试总结 篇9

  本次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紧扣课本、题型多样、新颖能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既考察了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而且很注重灵活运用,但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本试卷满分为60分,选择题中学生失分比较大。主要表现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

  2、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3、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4、在讲解过程中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考到亚历山大东征最远到达的地方没点明确,只讲到到达了哪些地方。以致学生在做此题的时候根本不知如何去做。

  5、凭印象答题。学生一般情况下会选择自己听得多的印象深刻的东西。

  综上所述,本试卷失分严重,平均分只有28分。许多原因在于我讲解的时候不到位。因为是初执教者,有一些考点把握还不到位,还又没有很好的监督学生进行识记,加上学生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以致一些非常简单的题目也出现失分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我准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

  一、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工作

  二、抓纪律,纪律不好,会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期中考试后,我会加强纪律监管力度,向课堂要质量。

  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四、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六、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七、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成为影响历史成绩的.一大因素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历史考试总结 篇10

  作为分班后第一次政治教学成果检测的月考成绩已经出来了,对比出题前预设的成绩分布以及高一政治备课组的五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再结合具体所任教的班级成绩,做出如下分析:

  1、试卷难度的把握。遵循难度系数为0.5至0.6,平行班的平均分为60分,非平行班则70分的原则,根据高考文综政治考试大纲的考点进行出题。选择题综合了表格题、漫画题和计算题等多种类型,非选择题也包括了表格分析题、意义型和措施型题目,既有对课本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的考察,也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成绩情况却表明,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学都栽在选择题上,失分相当严重。可见,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掌握不够到位、认识不够全面,以致作出选择时答案也是模棱两可,准确率偏低。在非选择题上,更是损失惨重。排除部分同学完全没有认真听课和考前背书的情况,仍然有很多同学对于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问题没有留意和及时掌握消化,答题的采分点不清晰、边缘化。

  2、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知识的'生成,力求全面到位,以致重难点相对弱化,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讲授内容有时偏多、偏难,占据了高效训练的时间或者精讲点评的效果不明显;非选择题训练的强度和效度不足,答题技巧和规范缺乏强调。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突出“三个精讲、三个不讲”,强调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本框题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观点;完善和规范导学案的继续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默写过关和高效训练”四部曲切实到位;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有效课堂训练,强化答题技巧和方法。

  3、在教学中普遍发现学生还没有完全转变初中的学习方法,过分依赖教师,没有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平常甚至考前也懒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以致考时脑袋里只有模糊的印象或者一片空白。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应高中政治的学习,多种途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适当进行限时记忆,及时掌握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标。

  历史考试总结 篇11

  一、试卷分析

  1、本次期末考试检测的范围为初一下册。试卷由这次期末考试试题由区命题,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2、从总体上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图文并茂,题型设计灵活多样。

  3、知识点考察全面,既有基础知识的再现,又有基本能力的提升,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可以说命题思想和难度比较贴近历年的中考试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考试全年级平均分为68分,合格率为73.4%,优秀率为33.4%,高分率为8%。各率均在街道5所学校中分别排第5名、第5名、第4名、第5名,其中进步较大的班级是15班、2班、11班、4班。

  2、从单项选择题的情况来看,选择题满分是60分,学生平均分为42.6分,得分率为68.67。其中选择题中的第12题、第11题、第23题、第30题、第15题、第4题、第26题、第20题为错误率偏高的题目。这些题目集中体现了学生的读题和解题能力缺失。尤其是错误率最高的'唐朝对外关系于民族关系的区别,这题的知识点并不难,主要是学会区分,分析两组关系的根本区别,分辨“对内”和“对外”的区别。学生误选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点:基础史实记忆不牢固、基本概念掌握不准确、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彻、材料理解不到位。学生在牢固、全面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还要辅之以一定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才能真正答好选择题。

  3、从综合题的情况来看,综合题满分是40分,学生平均分为21分。可见综合题某些部分设问较为灵活,学生审题能力和理解题意上存在不足,导致知识无法灵活转换和运用。其中31(3)、31(4)、32(2)、32(3)、32(4)、33(2)、33(3)、33(4)的得分率均低于60%。具体分析如下

  答题中存在的问题:①错别字比较多。隋炀帝的“炀”字,《本草纲目》没有添加书名号等错误率很高。②知识点没掌握。学生审题不清。第1、2问出现很多漏写的现象,估计是因为问题是句号,不是问号;学生不仔细审题,出现漏题。③答题顺序有误。部分学生没有按题目顺序答案,答案位置调换。④学生书写马虎。由于部分学生的书写马虎,评卷时看不清楚答案的内容。⑤概括能力不足。学生对中医药,材料中的特点概括不到位,很多学生照抄题目的物品,并没有理解特点二字。⑥答题不大规范。部分学生没有写清中国传入西方和西方传入中国分别是什么特点,而是回答了都具备什么特点;没有分点回答,卷面比较乱。另外,出现口语化现象等。

  三、今后教学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的研究,充分利用好每周二的教研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预先对下一周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结合教师的个人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4、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进而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5、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7、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历史考试总结 篇12

  本次期试是市教科所统一出题,现做质量分析如下:

  一、成绩统计:

  本次期中考试年段最高分90分,及格人及格率37.33%;年段平均分55.11分。各班详情见教务处的质量分析表。

  二、命题设计:

  考试范围为第一、二、三、单元。考题覆盖面广,重点突出。并有旧教材的知识点。

  本次考试目的是检测开学以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下阶段教与学提供有效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与学质量。

  三、存在问题:

  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而且课上检测,课后反馈。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学生与老师学与教不同步,特别是学生学习主动性,考试结果没有预期的好。

  四、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4、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6、对个别学生进行试卷的书写指导。

  7、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考试总结 篇13

  一、教学状况总结

  1、很抓基础学问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同学把学问要点和老师补充的相关学问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留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准时反馈同学对基础学问的把握状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觉问题再讲解、强调。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同学列出单元学问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同学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意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同学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详细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力量的训练。

  本学期实行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学问的做法。除了两本练习册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假如发觉同学消失错误较多的学问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试验班适当做稍难题,在周测时适量出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提升力量,拓展视野。

  平行班以练习册上的题为主,要求同学全做,老师祥讲。

  4、培育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同学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同学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确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同学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留意时间断限。

  5、注意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在期中考试前制定了具体的复习方案,把主要学问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同学手中,强化同学背诵。

  二、期中考试分析

  1、成果方面:

  总平均分:三校第一

  各班平均分:试验班1年9班名次下降,1年10班不变。

  单科最高分:一年10班卢成媛90分。

  2、存在的问题:

  ①学困生的提质

  ②基础学问记忆

  ③进度过快

  ④语言归纳力量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提质措施

  1、在完成余下的教学任务时,放慢进度,边讲边巩固

  2、把练习册的基础题弄透,加强试验班的基础学问教学。

  3、连续制定详尽的期末复习方案。

  历史考试总结 篇14

  一、 教学情况总结

  1、 很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 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 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两本练习册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实验班适当做稍难题,在周测时适量出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提升能力,拓展视野。

  平行班以练习册上的题为主,要求学生全做,教师祥讲。

  4、 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 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 在期中考试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把主要知识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强化学生背诵。

  二、 期中考试分析

  1、 成绩方面:

  总平均分:三校第一

  各班平均分 :实验班1年9班 名次下降,1年10班不变。

  单科最高分 : 一年10班卢成媛90分。

  2、存在的问题:

  ① 学困生的提质

  ②基础知识记忆

  ③进度过快

  ④语言归纳能力

  三、 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提质措施

  1、 在完成余下的教学任务时,放慢进度,边讲边巩固

  2、 把练习册的基础题弄透,加强实验班的基础知识教学。

  3、 继续制定详尽的期末复习计划。

  4、 做好差生提质工作,采用一帮一的措施,教师及时检查督促,课堂多提问,课后个别辅导。

  教学相长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生共同进步,就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调整,以达到和学生共同发展。这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

【历史考试总结】相关文章:

历史考试总结07-05

历史考试总结09-30

历史考试总结01-11

期中历史考试总结04-26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08-06

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01-11

历史考试分析总结01-30

(优选)期中历史考试总结09-24

历史考试总结精选15篇09-30

高中历史考试总结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