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合集)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我是带着饮佩的心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它荣获过vvvv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和仰慕,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而这本书正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和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实例有背学生上医院、鸡蛋的故事、秘密行动、父亲节贺卡、生日的祝福……全书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证别人的理论,而是全部来自自己的实践,活生生,带着晨露,带着轻风,带着晚霞,几乎翻到全书的任何一页都有实例,都有真实的故事,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
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和教育类书籍更要捧读不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养料。最近,我也经常看输在坏习惯、每天多做一点点、文化苦旅、教师日记、
追寻近代教育大师、三国演义、假设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传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收获颇多,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就把这分精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也每天多收获一点。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笔记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通过书信交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到达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李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人了成功的港湾。我上届有个学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跟着瘫痪的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经常打夜班,无暇顾及他。他迷上了游戏机,旷课逃学是常事,他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也不见效,丧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浇愁。我没因他是单亲家庭歧视他、抛弃他,我屡次与他促膝谈心,努力寻找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个14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奶奶做饭,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提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抚慰,理智上得到调控,心灵上得到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爱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作用,他在学习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一向关注他的同学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那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最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到他家,抚慰着这个承受巨大打击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亲人。他哽咽地说:“老师,您教我一场,为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这样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闯世界,赚钱养奶奶。〞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孩子凭什么本领去闯世界呢为了减轻他那稚嫩的双肩承受的巨大压力,为了让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为了让他继续完成学业。到校后,我向校领导作了汇报,校领导决定免去他全年的全部费用,并发动老师和学生对他进行捐款,解决了学习用品费用和吃穿生活费用,并帮他申请到了特困补助金,解决了他上学的后顾之忧。几天后,我又带着班干到他家清扫环境卫生,干了整整大半天。深深地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坚决地说:“老师、同学们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完成学业,掌握本领,回报老师、学校和社会。〞现在他已经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理想的重点高中。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抚慰;学生快乐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四、教育是门艺术。
爱是教育的灵魂,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李镇西老师辩证思想诠释了有些教师对“爱心〞的误解,他们认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而李老师那么认为,教育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李老师在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有他独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写班主任方案或总结时,都会提到“抓两头,促中间〞,都是大而空,没有多少可资借鉴之处。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
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学习。我在教育实践中也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如建立班级督察记录本,分为学习、纪律、卫生、文明、艺体、进步、创新七大项,由学习委员、副班长、卫生委员、团支部书记 记录同学在这七方面的优劣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一周一汇总,每周由各方面主管班干部在班会上进行总结。把分数按周记录在班级日常操行评定表上,学期末进行总评,作为班级学生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这样既表扬了先进,又鼓励了后进,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根底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应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似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平安送达,将是我们最根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效劳,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那么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表达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管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到达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到达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成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满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清楚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心,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典范,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篇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李镇西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平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平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李镇西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具有一颗快乐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获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鞭策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鼓励优生践行志向。鼓励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不好,就意味著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较之别人多一份不懈努力;协助优生重新认识自己。协助优生打破具体内容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优秀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念书过程中顺利的经验与失利的教训的淡定分析,通过各种具体内容的课内外课堂教学,恰当全面的重新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鞭策优胜者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使他们在各个方面课堂教学,以辨认出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意识到的潜质,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回去“煎熬”他们,使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至人生的快感与光辉,从战胜自我至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曾在《爱心与教育》中强调:“一个优秀的教师首要条件是怀抱着对学生的无限热爱!”“热爱和保持童心,是我从事教育工作永不退缩的最后防线。”读过这本书后,我对这些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确实,正是因为满怀热爱,我才能充满快乐地陪伴在学生身边,同时,通过保持童真的心态,我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学生身上的幸福与快乐;而我的童心也使我能够更加亲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印记,相互传递爱意和幸福的力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令人感动。他们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师,非常感谢您教会了我许多本领。从最开始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到现在能够写作文,真的非常感谢您!您是我心中最伟大、最好的人。”看到这些真挚的话语,我深感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楷模,将爱心奉献给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要全面地授课,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机会;下课后,我们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给予他们指导、鼓励和关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与爱护。
当然,爱心虽重要,但作为教育者,还需要具备另一个重要特质——民主教育。只有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抓住教育的机遇,与学生进行真诚的心灵交流,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声音,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环境,而不是仅仅以老师为权威的一人说了算的氛围。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课文的理解时,大家呈现出多种思路和角度的见解,因此我会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在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我领悟到在热爱的引导下,可以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课堂。因此,我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将我的整个心灵奉献给孩子们,激发他们的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敬爱的长者和真挚的朋友;通过每天普通的工作,培养下一代具有远大理想并努力奋斗的人。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
爱是阳光,能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安慰,更能让人们的心灵得以放松。爱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们得以充满生气与活力。
《爱心与教育》一文选自美国著名教育家鲁迅先生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在一定意义上,充分体现教育的实施性和全面性。这本书以爱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成长,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最深的。
爱是阳光,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洗礼,也能使人们的生活受到鼓舞。作为老师,爱心是阳光,能让人们心中感到温暖。在老师的爱里,孩子们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让他们能够快乐。
爱是阳光,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洗礼,也能使他们的心灵得到舒展。
爱是阳光也能让人们得到爱。爱是一种力量,能让人们的`生活受到鼓舞,也能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作为老师,爱心是阳光,也能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能让人们的生活受到鼓舞。我们的老师,也有着一颗纯净的心,一个慈爱的教师,一个严爱的教师,一个温柔的教师……爱是阳光,能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平和,也能让人们的心灵得以宽慰。
读到的,我觉得我的读书心得应该包含以下几点:
一、要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应该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读书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成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我觉得读书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职业应该是读书的,因为读书是人们进行思考和行动的先导,是教育人的一种自觉行动,读书是教师的职业情感和精神境界。
读书不仅是提升自己的一种途径,而且是一种享受,一种充实,一种乐趣。读书可以让自己从精神世界得到慰藉,让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生命。我觉得,读书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成为学生们的朋友,更是教师的一种乐趣。读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增长知识。
二、要勤读书、读好书
读书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也可以使人的思想得以更加开阔,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受到丰厚的熏陶。读书不能单纯的读,而应该读的读,读的有滋有味。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
三、要读好书
要使读书活动持久进行下去,必须做到坚持不懈。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在这里,人间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读书可以使人们更加充实,而且还可以使人们更加聪颖。所以,学生们要坚持在读书的同时,要读好书。
四、要读好书
读好书可使人们更加聪慧,读书可使人们更加聪明,读书可以使人们更加充实,读书可以使人们更加自信,读书可使人们更加充实。读书可以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敏捷,读书可使人们更加善于总结,读书可使人们更加有精神,读书可使人们更加高尚。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而且可以改变命运,书可以让人们更加精神,读书可以让人们更加聪敏。读书可以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读书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壮。读书可以让人们更加善于总结,读书可以使人们更加健康,读书可使人们更加快乐。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8
最近我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表达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表达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不分优生和差生。读完爱心与教育,我对于优秀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美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典范,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淘气〞,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开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那么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到达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辉,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实例,我也在心里记下了他所说的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鼓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我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师,道路曲折而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责任还很重大。真正的教师历程刚刚启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典范,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学无止境,我会在探索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争取实现人生价值!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五)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慨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近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才是真〞抚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浅薄;所谓的平淡是平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沉着〞,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沉着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9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平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0
《爱心与教育》是备受赞誉的教育家李镇西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以亲身经历为基础,讲述了李老师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通过一系列描述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动人故事,展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真挚关怀,超越了普通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付出是无私的,不仅关心优秀生,也倾心照顾后进生。李老师曾说过:“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能离开爱!”这个触人心弦的名言凝聚了他多年从教经验的思考成果,在厚厚一本《爱心与教育》中的每一章节、每一页、每一句都生动地阐释了这句话的真谛。
《爱心与教育》中最触动人心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为汪斌煮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给我们带来的感慨,还是对伍建传达给我们的感动?这些都是,但对我来说,毫无疑问,最能打动我的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看来,教师制造一个让人感动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教师能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长期以德报怨,那才难!万同的教育转变手记长达五十页,是我迄今为止见过最详实、最感人的关于后进生转变的记录。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不断打动,也一直在思考,我能有多少耐心去对待象万同这样的学生,去面对他身上那些令人无法预料的反复行为?在万同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有多困难,更看到了作为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万同的每一个变化,无论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教师的心,而万同所展现出来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爱学生不仅仅是口号而已,而是一种行动与态度。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欢乐、愤怒、悲伤等情感。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教导学生如何去热爱世界、国家、学校、家庭、父母、自己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充满仁爱的环境中,我们的班级才能更加团结,学校才能更加繁荣,家庭才能更加和睦,社会才能更加和谐。这样才能避免那些善良正直的孩子走上错误的道路。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大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到“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1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2
在短短的一个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教育专著,在一口气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感受颇多,现谈谈我的一点点感受: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教师,首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己,时时向学生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之,有些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很纯洁的,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己,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的信中,对新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其次,让我感受较深的是,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因为教语文的缘故,李镇西老师更是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我觉得,老师本身就应该多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再次我觉得当老师是一件幸福的。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他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这每日十问就是原来的九问中的一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拆分开来的,但我觉得这样更合理,因为复习和预习是两件事,各自要费不少时间,不能一言涵盖。这十问不仅对有用,对于每一个自学自励的人都有启发。我如果照搬来指导恐怕会有困难,但可以借鉴改编然后指导督促孩子的学习。
其实李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努力,朝着不断的前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3
最近我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不分优生和差生。读完《爱心与教育》,我对于优秀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玉不琢不成器”!每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
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调皮”,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实例,我也在心里记下了他所说的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性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我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在自己的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地人民教师,道路曲折而又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我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责任还很重大。真正的教师历程刚刚启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真正做“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学无止境,我会在探索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身素养,争取实现人生价值!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4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这本书,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作为一名幼师,关爱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当小班的孩子刚入园时,很多孩子会因离开温暖的家庭环境而感到不适应,他们会通过痛苦和焦虑的情绪来发泄自己的内心感受。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选择与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给他们讲故事。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喜欢上幼儿园,也喜欢上了我这个老师。这是我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幼儿园教师给我的印象是他们刻苦、忙碌,但又不厌其烦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有时像一位老师,有时像一位朋友,有时又像一位母亲,教导孩子们如何吃饭、穿衣,同时也教他们认识世界,做人的道理。虽然感到压力很大,时间总是不够用,工作也很忙碌,但是我没有任何怨言,因为这些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给了我很多快乐和满足感。我能够体验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崇高使命。我记得爱尔维修曾经说过:“人生来时都一样,只是因为环境不同,特别是幼年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些人可能会成为天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受到适当的教育,也会成为优秀的人。”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时期接受的教育对孩子今后的`道路起着决定性作用。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我深刻意识到我从事的职业承载着孩子成长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李镇西老师多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也想到,虽然这本书中提到的许多案例都有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但现在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不应该僵固地重复过去的方法,而是要重视其中所体现出的教育者的爱心,对教育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这些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5
古人云: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使得我无法像当学生时那样充实地利用闲暇时间。然而,我深知读书是拓宽视野最好的方法。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我常常会发现书中所讲述的与我所身处的环境惊人地相似。我可以通过这些书籍学习到如何进行教育和教学,并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这种感觉真实且充实,能够使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从容应对。
经过18年的教书生涯,我深感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位“智慧而有魅力、尊严的.教师”已成为如今人民教师的终极目标。最近一个星期,我仔细研读了当代教育界名家李镇西老师的著作《爱心与教育》,受到了许多启发和感悟。这本书给予我的影响深远。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习。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06-09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1-23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1-15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7-28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8-23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03-12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11-28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07-07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03-22
爱心的教育心得体会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