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诗学》读后感

时间:2024-07-01 08:10: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亚里士多德《诗学》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亚里士多德《诗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亚里士多德《诗学》读后感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很短的,并且不难。可这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学》中,亚氏文本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的重头在都是功夫在《诗》外的,可我依旧选择细读亚氏原文,匆匆地有选择性地看注释、引言和附录(反正我又不是学文艺学的,就算我是,我也不是博士生嘛)。 虽然我觉得我这种阅读方法相当不错,但依然要注意的是,若脱离了亚氏的时代背景,《诗学》是无法被正确理解的。比如,若我们不知道,文本中的“悲剧”其实不是现在的“sad end”剧,而更相当于如今的“正剧”范剧,我们是会轻而易举地对文中“悲剧摩仿比我们好的人,而喜剧摩仿比我们坏的人”产生疑惑。我们会瞬间联想到《生活大爆炸》,然后觉得喜剧不是摩仿坏人。

  但当我们弄清楚了文中的悲剧喜剧究竟是什么后,我们便能火速联系《武林外传》、《生活大爆炸》和《小不列颠》等当代喜剧并认同亚氏的理论了。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可以说是一扫文艺理论给大众的云山雾罩、虚无缥缈的负面形象,言之有物到几乎不能更言之有物地,明确清晰、直截了当地呈现出了一本诗剧及评论学经典。读它的时候,往往会惊诧(也许是惊喜)于亚里士多德居然精确和干脆至此。学术之美在于简洁,理科类的公式论证当如是,文艺类的理论其实也不应该忘记这点。

  当然,若我们要去追问亚里士多德的这些结论何以得来——尤其是当我们胡搅蛮缠地叩问之时——恐怕结局就像去追问柏拉图和他的“理式”一样,只能得出无法辩驳的主观唯心主义云云。 至于《诗学》就其理论系统的种种令人欣喜之处——譬如,若我是个出身名门的著名人物,我若想名扬戏剧舞台,我便应该找我的至亲痛下杀手,并且要在得知对方身份之后及时住手。若我不幸在此过程中昏迷不醒,我万万不可把祖传宝剑横挂腰间好让我的救命恩人认出我高贵的身份,但我可以在听诗人吟唱我家族悲剧故事之时哭哭啼啼起来好证明真身。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柏拉图时代,审美素质较低的观众已经越过高品位观众成为审美评论的重大力量,对此哲学家们各种苦不堪言。

  其实现在何尝不是呢。我们似乎应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有一种“神赐品味”之类的现象存在,即,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我们如何折腾,这个世界上大众的审美品位就是如此的让先哲们绝望且无奈。

【亚里士多德《诗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名言12-15

读后感读后感01-03

《童年》读后感-读后感02-29

《中庸》读后感 《中庸》读后感01-24

鲁迅《彷徨》读后感 读后感03-04

鲁迅故乡的读后感 读后感03-05

白杨的读后感,白杨的读后感01-10

爱的教育读后感读后感01-08

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