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散文

时间:2024-07-01 10:11:50 冬至节 我要投稿

冬至的散文【必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冬至的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冬至的散文【必备】

冬至的散文1

  我喜欢晴天,暖暖的阳光,我喜欢温暖,没有忧伤,我喜欢那些一大片一大片的花儿,更喜欢某一个午后,带着思念,坐在河边遐思。

  我喜欢阴天,在雨中的眼泪没人看得见,我喜欢午夜,孤孤单单的背影在路灯下拉的很长很长,更喜欢那些如突兀般的想念,如此频繁。

  <一。人生如一曲搭错车。>

  我想,人生就是一次旅程,一路走来,遇到很多很多的人,路途中,有许许多多的意外,快乐的或不快乐的,只是因为我曾走过才显得格外清晰。冬至的未央,我撑起的那片天紧随而安,我想,我只是一个平凡女子。

  从第一次看到搭错车开始,就萌动的喜欢上了,那种至情的父爱,虽无言却情常在。时光荏苒,只是那时候的爱在这个利用和欺骗的世界,显得是多么的可笑而无知。究竟从何时开始,有了“坏人”两个字。

  那首酒干倘卖无,唱的多么让人心疼,有多少人能够了解这其人世间的爱,我亦是如此。我说,人生如一曲搭错车,中间来来回回,有多少曲折,有多少值得我用一用去珍惜的人或事,又有多少爱可以让我一辈子去怀念。就如昨晚在某女子空间看到那句“如果可以选择,我还会选择与你相遇。”

  是的,我就是那样一个平凡的女子,如果可以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只是一个寻常女子,有着爱的勇气,叶离说的对,往往我们选择的那棵大树并不是非常正确,却被那棵大树挡住了视线,抬起头,看向远方,那棵树后面是一整片的森林。我说,是的,在那片森林里,还是有一个属于我一个人的树。平凡到见过一眼后都能忘记的男子。

  人生如戏。这是谁曾说过的话。在我的戏里,演的是主角,在别人的戏里,我永远都只是配角,主载命运的并非是神,而是自己。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仙,在不久前我还一直这样认为,只是这时,我确信,人世间有神,有魔,有鬼。我喜欢那些佛曲,能净化人的心灵。例如:大悲咒。

  每天清晨,我喜欢睡回笼觉,慌慌张张的起床,慌慌张张的通往上班的路。在这之前,我喜欢着淡妆,素颜,喜欢懒散的格调。在上这个班之后,我从不化妆,穿衣也只是暖和就好,总是掐着时间上下班,稍有不慎就会迟到,只是喜欢这样子,每件事我可能做的不完美,我却尽最大的努力每天忙碌,忙到疲惫,回家困的就想睡。这样的时光才适合,才会不去想起某些人,某些事。例如: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站在车站旁,我张望着车开来的方向,手里吃着早点,在踏进车的前一刻,抛到手上的垃圾,径直上车,找一个适当的位子坐下,一般二十分钟的车,我喜欢坐在窗前,看窗外的风景,路上的行人,我在想,是否也有一个女子和我一样这样上班下班。在车上,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例如,急刹车,老人让座,还有许许多多的细碎的小事,每个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转弯。如若搭错车,我们可以换乘,若是人生搭错了车,该如何返航。

  于是,我说,我想要一张不可预知的银行卡,一张通往世界各地的车票,然后流浪,仅此而己。

  <二。澜本嫁衣,风中的白嫁纱。>

  一个月前,张凡说,你该去看看澜本嫁衣。于是,一个月后的今天,我看完了。唯 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如若可以,我定是第二个叶知秋,但是我不会选择去死,而是骄傲的告诉爱的人,我活着,并且活的很好。

  其实有很多话,用语言无法表达,晴儿前天说,很多事用字再也写不出来实际。是的,我也这样想着,所以,很多很多的时候,我开始沉默。很多人会觉得我会感到生无可恋,然后选择逃亡。我不会,现实的生活太过逼迫,人都是活在利用与被利用中,爱与被爱中,可是我们有选择的权利。

  我喜欢看上每个女子穿上漂亮的纱衣,那嫁纱的裙摆拖的很长很长,像人生的幸福一样长。我喜欢那些女子在布拉格拍的婚纱照,那里的花儿开遍荒原,向阳的温暖,薰衣草的浪漫,彼岸的温柔,野菊花的芳香,还有那些小花。都是见证爱情的物语。

  不知是谁说看手相,我伸手,不说话。她说,你的感情没有归宿,中间起伏很大,有一个很致命的转弯,可能会离婚或是终生不嫁。我笑笑沉默,是的,我记得我曾说过,如若28岁之前未曾出阁,那么终生不嫁。也有一个男子说,若你不嫁,我终生不娶,如今他恐怕己是孩子的'爹了吧,只是未变的一直是我。我说那看手相的人并不准,至少终生不嫁己不现实,因为我也有一个约定,某年后,如果你未娶,我未嫁,我便嫁给你,终于依赖。

  澜本嫁衣,看着看着,我想到了自己。看着看着,我在想当年的叶知秋是否是我前世的化身,今世我做了叶一生,因为有着母亲,所以一直只做叶一生。

  风叶飘着白嫁纱,轻轻掠过我的指尖,我闭上眼,感知它的抚摸。我己开始习惯看着别人的幸福,在我的心底,也有一个密秘的存在,我也有我喜欢的嫁纱。

  突然想起昨晚,静静说:我己经订婚,十二月二十二号的婚礼。我有这边无声的问着许许多多关于爱。只是,我一直未变,静静快结婚了,雁子己然结婚,明年,琳琳的婚礼,那么,我期许你们一生的阳光,幸福永远。风中飘着的白嫁衣,下一件为谁而穿?

  <三。冬至未央,我撑起的是谁的天。>

  前一天,我己将桌面改成向阳花,做了一小段简单的文字。

  今天早上,某人的电话,我在午夜看了多少次的号码,在这一刻响起,我还在办公室做着工作,来不及多想,我接起。

  对方的声音有些男性的成熟,我己分辨不清是不是他,于是在听到某句话时,那声音还是和当年一模一样,我才确定,你是他,确实是他。我们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问候着最近的情况,谁也不愿多说。

  突然,他说有些话我们该说清。我说好啊。他说,两年前我的选择是放弃,那么今天我想,还是和以前一样,只做朋友。我说好啊,一直都是。他说,那我祝你幸福。我说,这样的话我不希望从你嘴里说出来,有压力。他好像并未听清,因为这句话我用了极小的声音说着,害怕伤害到他。我说,我也祝你找到一个比我更好的女子陪你一起幸福。他说,你幸福就好。我苦笑,多么无奈的苦笑。

  如若我是你,我一定不会打这个电话,如若我是你,我绝对不会祝福。如若我是你,我肯定不会用这样断断续续的语言说你幸福就好,难道说你还爱着,只是我不爱了吗?

  就这样,关机,然后继续工作。再然后开机,上网。写着“我的世界从此与爱情无关。”婚姻里是没有爱的。我一直这样想着。那一场聚会,我会准时参加,带着我很好的去参加,我亦会让你看到,我依然很好很好。

  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子,需要利用相亲来完成婚姻。我是个平凡的女子,需要对方的条件优越,能够让我衣食无愁的婚姻。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子,需要那样的呵护与爱着。我是个平凡的女子,霸道的占着属于自己的爱。我是个平凡的女子,只是为某一个人撑起一片天。

  冬天了,很冷很冷,冷到我经常不愿把手拿出来,冷到我半夜起床找被子,冷到需要更多更多的阳光。

  当年,冬天里,我着红色小棉袄,黑色牛仔裤和白色运动鞋。

  如今,冬天里,我依然着红色小棉袄,黑格子短裤和黑色靴子。

  冬至未央,何时雪花飘飘,那些属于有情人的冬天,我只要属于我的有晴天。

冬至的散文2

  冬至,是一年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不同寻常的是,这样一个节气,人们却赋予了这个节气许多不同的关注和说法。

  吃货们首先把这个节气,赋予了大吃大喝的含义。说这个节气是最冷的,只有“炖羊肉,吃饺子”方能“补虚御寒”。于是,在这一天,中国羊贵。大凡是人家的,早上的炖羊肉,就户户飘香。到了下午,不用问,家家户户都是清一色的饺子。尽管早上的'炖羊肉还在肚子里打饱嗝,吃不吃饺子已经无所谓了,但饭桌上的饺子,还是万万不能少的。吃货们自有圆说的道理,那便是“宁穷一年,不穷一日”了,是节,岂能枉过乎?

  我在村里念书的时候,学校每年都要过一回“阳历年”。过阳历年的时候,全村人都要到学校里聚一次餐。那时候,白面奇缺。我们有学生的家里,每个孩子要交四个白馍给学校,我那时和妹妹两个,就得交8个。记得母亲在冬至节这天,就开始筹划上了,说再有10天就是阳历年了。我很奇怪,我们家里并没有日历,我们村里除了学校老师的墙上有一本外,其他人谁也没有。我问母亲是怎样知道阳历年日期的,母亲说,这是历头上定死的,只要是到了冬至这一天,离阳历年就是10天了,正所谓:“冬至十日阳历年”就是说这了。从这以后,只要是过冬至,我就知道,再10天就是阳历年了。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的冬天格外寒冷。不巧的是,我们又住在一个四面透风的房子里。我们早上起来,衣服冰得穿不到身上。母亲早早就起床了,等到我们一醒来,就把衣服拿到灶火口烤热,再给我们穿上。我们从学校回来,身体早已冻麻木了,回到房子里,房子里却没有一点暖意。看到我们委屈的样子,母亲安慰我们说,快了,天快暖了,过了冬至,天就开始暖和了。我大惑不解,不是说,冬至连九上么?怎么又说快暖了?母亲说,“入伏入凉,交九交热”,这是古人说的,是没错的。也不知是心理暗示,还是真的是这样,打那以后,我就觉得,每年的冬天来临,在冬至前就格外冻,过了冬至,数上九了,天气好像就真的是暖和了似的。以今冬为例,在昨天以前,气温一直在零下14度左右,可看看明后天的天气预报,竟回升到了零下11度左右。看来,古人留下的那些话,还是不无道理的。

  冬至,好像还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昼夜时间的差别上。据说,到了冬至这一天,时间就把漫漫长夜给止住了。从这一天开始,黑夜就慢慢变短,白天开始变长。一直要变到清明过后,把白天变得长达十几个小时,直到夏至时,才被夏至止住,白天又开始变短,黑夜又开始变长,直到冬至又被止住,周而复始,年年如此。细想来,颇有意味哦!

  冬至已去,看到网友们奋笔留书,怦然心动。这大半年,为了小孙孙,无暇写作,今日得暇,忙里偷空,絮絮叨叨写下了以上絮语,也算是对关心我的网友们一个交代吧!

冬至的散文3

  伴着渐近的北风,一丝寒意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我下意识地整理好略显松垮的围巾,脑海中不禁浮现冬至娇弱的身影。

  我第一次见到冬至是在七年前的一个晚上,当时是新生的自我介绍,人很多。

  我的记性并不好,那天没记住几个人的名字,却唯独记住了这个不起眼的女生,只因为她讲到的一个小故事。

  至今仍记得,她说,出生那年正值冬至,家贫天寒,恰逢大雪,幸而得生。

  她是刚经历生就擦肩死的人,如她的自嘲,不惧生死,何怕别离。

  她的一生本应是不起波澜,踏雪不烂的,可是一个人的出现如一颗投入心海的顽石,彻底的打破了冬至的安静。

  那个人,是我们的同班同学——林宇,一个理想主义的代表。

  冬至说,她最喜欢林宇的想做就做,可她没想到,她最遗憾的也是林宇的想爱就爱。

  那时的我和他们两个还不熟,待我熟悉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到了一起。两个人,一个飘逸洒脱,一个淡然恬适,实在让人羡慕?

  后来的一年里,我和林宇成了死党,学着绿林好汉的江湖规矩拜了关羽。那天,我和他一起喝了很多酒,记不得多少,只是知道脑袋昏的难受。他疯疯癫癫地拉着我,说了不少了东西,而我如今尚记得一句“你不懂我为什么爱她,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多么的`爱她。”

  就这么一句深情的当初连我都感动的话,却成了如今我反驳“酒后吐真言”最好的实例。当然,我是个局外人,他们总有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我,只能记起我看到的、我猜到的、仅此而已。

  冬至总是安安静静的,无论是自习还是游戏。

  每当林宇在体育场上驰骋,跑道边总可以找到冬至的影子,背着书包坐在地上,右手边是书左手边是水,她自己解释道,“右手是自己,左手是林宇。”

  林宇是注定做不了学霸的,好动的性子安不下心来,可每当冬至轻轻地把他的被修改了大半的笔记放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又总能静下来安安静静的学习。

  至少,我是羡慕当时的她们的。

  有时候,她们也会吵架,给生活增添些调料剂。

  那一次,林宇拉着我翘课打了一下午的篮球,我知道这是他心里不舒服。至于原因,我没有多问,却也猜到个差不多,是因为球场边本应出现却没来的女孩吧。

  只是我没想到,冬至竟打给我电话,哽咽着吐着酸意。

  她并没有过多的责备,大致的意思是让我帮忙和林宇聊聊,她不想每天不高兴的闹下去。

  事情最后,是我约出来两个欢喜冤家,做了回功率足够大的灯泡才让两人再抛下我牵手而回。

  这样的事情,我是见怪不怪的,好像所有的情侣都会出现这样的小问题吧。

  但我,似是太过低估蚁穴的实力,小蚂蚁是真的可以蚀溃千里长堤的。

  最后击溃他们两个爱情的也是件见怪不怪的小事吧,那次,是大学毕业前的一次活动,冬至、林宇还有我都应邀参加了。

  毕业的狂欢夹杂上离别的心酸,产物是不计后果的狂饮,我因为不喜这种以喝醉为目的的聚餐,没喝多少就提前离开了。

  冬至显然更是不喜嘈杂,跟着我一起走回即将离开的校园,林宇是极为喜欢这种酒局的,甚至没在意我们的离去,沉迷于一群人的狂欢。

  从酒店到学校的距离谈不上太远,却也不近,我和冬至并排走着。

  天很黑,没有月亮,所幸我们早就熟识,要不少不了一番沉默和尴尬。

  随意地谈论着身边的故事,自然也少不了聊聊林宇。我是一向不背着朋友黑他们的,笑着夸着林宇,我察觉得到,嘴里反驳的冬至心里有多么的欣喜。

  可闹剧总是不知不觉就要发生的,如地震海啸般不可预料。

  林宇彻夜未归,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冬至一大早打给林宇的电话里听到了另一个女生的声音,而林宇尚是一副没睡醒的模样。

  安静的冬至,那次大闹了一场,而对于冬至,林宇竟没了以往的包容,狠狠地甩给她一副臭脸。

  对于这样的事情,即使我是林宇的死党,也没一点要替他解释的兴致;而对于冬至,心里却为之有些心酸。

  我单独的约出了冬至,她的目光,比原先的淡然多了一丝冷漠。我并没有提及林宇的事情,她的脸色稍微好了些,我终于知道这件事对单纯的冬至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有谁,能安然接受背叛呢?

  那次,冬至走的时候回头对我说,“也许我和他真的不应该在一起,可我不后悔,就算现在的我已经伤痕累累。”

  我记得了冬至决然的话,决然的眼神,有些心酸,为她惋惜一段流年。

  毕业后,我和他们两个都不再怎么见面。偶尔的一次饭局,林宇坐在我的身边,还是喝了不少的酒,嘟囔着向我说着他的理论,“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他似是还那么理想主义的想找回走远的冬至,只是太幼稚,只知道开始的冬至喜欢他的想做就做,却不明白最后的冬至最厌恶这一点。

  冬至,我也见过几次,到现在还是一个人。

  我不知道他们是在等还是想做什么,只是觉得,一个人七年能等到就是童话了吧?而七年还没等到,应该早已风化了吧?

  我一直是挺心疼冬至的,这个本应淡然一生却为爱波澜数年的女孩子,她自己现在能照顾好自己吧?

  又快要冬至了,天寒人单,我也做不了什么,只能看着远方的天,轻轻地寒暄:

  冷吗,冬至?

冬至的散文4

  时间就像手掌中的沙子,从手指的缝隙里一点一点地流失,弹指一挥,一年的时光渐行渐远。冬至,一个意味深长的节日款款而来。

  社区办公楼的对面,是一栋很有些年头的楼房,至今住着那些没有能力买房的居民,几乎是一户一间,每月房租是25元。我望着张长江那间房子的窗台,他的窗台外面的砖头的缝隙里横逸而出的那个铁架子还在,但是,那个铁架子上时常安卧的那只红嘴黑鸟早已不见了踪迹。

  去年冬至那天早上,经二路街办的残联理事长焦和平和社区书记王腊虎,还有我和社区办公室的展青,我们四个人代表残联和社区去看望残疾人张长江。我们在堆满杂物的三楼楼道走廊的尽头,推开了位于北边的张长江的房门。张长江行动不方便,在白天,他的房门是虚掩着的,我在之前对他进行家访的时候就知道了,社区的人也知道,平日里来给他料理生活的好心人也知道。我们四个人走进了他的小屋,街办残联理事长焦和平详细地询问了张长江的饮食、医疗、低保、退休金、冬季取暖等生活现状,最后把残联的500元慰问金交到了张长江的手里,一再叮咛,要我们做好残疾人生活的盾牌。

  张长江是宝运集团的职工,有一年夏天据说特别热,张长江下班以后,在汽车西站后门附近,就用凉水把水泥地面泼湿了以后,上面铺上了黄纸板,睡了一觉。等他醒来,就生了病,从脖子直到一条下肢是强直的,医生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公司对他进行了人性化处理,报销医疗费、办理病退、给予低保照顾,社区的好心人为他打扫房间卫生、洗衣服、买菜、买药。因为他生病以后,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中顽强地生活着。

  冬天的'太阳把温和的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张长江就躺在一片阳光里,那只和他朝夕相伴的红嘴黑鸟,要么在屋子里,要么就在窗外的铁架子上。记得那只红嘴黑鸟的一只小腿上绑着一根绳子,知道那只红嘴黑鸟是不会飞走的。但是我至今不知道那只红嘴黑鸟叫什么名字。那只红嘴黑鸟在窗外的铁架子上安卧的时候我不知道它的名字。那只红嘴黑鸟在三楼的窗户外面,而我在社区办公楼的屋檐下,它居高临下和我对视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原先它安在,如今它不在,我还是不知道这只红嘴黑鸟的名字。

  但是我知道,这只我不晓得名字的红嘴黑鸟陪伴过残疾人张长江,陪伴过他的寂寞,陪伴过一个残疾人焦苦的灵魂。

  我过完年收假回到社区上班,同事们告诉我,张长江已经走了。他是在除夕之夜遍地烟花的子时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的。我一时无语,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选择除夕之夜烟花遍地的子时离开这个世界。也许他太寂寞了,要这缤纷璀璨五光十色的烟花为他送行。

  去年冬至那天的早上,我们把残联的慰问金交给他的时候还说,500元他可以过一个相当不错的新年的。而他终归没有从新年的门槛上跨过去。他先是听到一声声此起彼伏的鞭炮,然后抬头望见漫天飞散的烟花,他就从新年的门槛上随那烟花而去了。

  每年的冬至时节,是残联慰问残疾人的时候。我们把残联对残疾人的慰问金和衷心的祝福包裹在冬至的节日里,给残疾人的心灵点燃温暖的篝火。因为冬至以后,太阳从南回归线开始回归,而地气还要渐次薄凉和寒冷许久。我们知道,残疾人在冬天更需要温暖。从身体到内心,都需要温暖。

冬至的散文5

  冬至来临,按气候,已经进入隆冬季节,冰天雪地,银装素裹。从地理上说,太阳正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日照最少,严寒真正来临。

  清明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不管是南国还是塞北,每到清明时节,离家的游子,无论身在何处,总是要赶回老家给祖先扫墓祭祀,

  我的家乡称清明扫墓为“挂青”,这个词的词意实在表达的非常准确。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满目青山,郁郁葱葱,“青”是那个季节的主色调,人们选择这个时节给祖上扫一扫墓,挂一串草纸,挽一缕青棵,培几掀新土,植几株小树,炆两柱香,祭祀祖上,根之所在,理之所该。

  殊不知,我的家乡还有另一个习俗“挂冬”。所谓“挂冬”原意和“挂青”意思一致,也是祭祖扫墓的一个习俗。 “挂冬”主要程序是将墓葬周边的芜杂草木砍去,墓土上的杂草铲除,培上新土,称之为“盖被子”,然后烧纸炆香放爆竹,是按照人间习惯再一次缅怀逝去的祖先。情理上,寒冬来临,人间已经盖上厚被子,用上取暖器,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远在天堂的祖先是否安好?寒冬季节被褥是否暖和?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墓葬一年来在山岗上风吹雨打,水土流失,冬季干旱,将墓葬整理修复也是最好季节。

  清明有假一天,冬至却因为是小区域习俗不能放假。

  如果正赶上休息日,我是雷打不动要回家乡给父母双亲“挂冬”,如果不赶巧,只好择日而行。好在习俗规定“挂冬挂到年”,意思是说“挂冬”可以一直挂到过年前,并不妨碍培土盖被思念父母的一腔情怀。

  我的父母双亲是彻彻底底的农民,按父母的说法是“祖宗八代”都是没有出过大山的农民。父母大字不识一个,旧时从小的娃娃亲,确切地说母亲是童养媳,但他们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养育了五个子女。五个子女长大成人后,他们来不及享受清福,便撒手人寰,静静地睡在山岗。

  父亲一生苦难磨砺,一生坚韧坚强。从记事起,从母亲断断续续的念叨里,父亲的形象在我心里渐渐的就成了一座伟岸的丰碑。母亲说,父亲年轻时很帅气,也很活跃。据说武术功力很高,三五个人根本近不了他的身,棍术飞舞起来到了水都泼不进的地步。那时农村传统文化活跃,父亲是舞狮的掌头人,狮头重有70-80斤,狮头舞动起来,没有一定的体力和功力,是难以完成的。父亲舞狮应该达到了一定的水平,50年代参加全县农村文化汇演获奖,得到了县长的亲自接见,后来又说县采茶剧团在一次选调武生时,父亲是人选之一,可是被爷爷拒绝了。

  我出生时父亲已经残疾,没有亲眼看过他的武功,也没有看过他舞狮,只见过挂在墙上笨重的狮头。那些传奇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也许在母亲眼里原本就是如此,我也没有必要去寻根究底。但父亲身体素质极好,从他受伤自救及他去世前的坚强,我由衷叹服他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毅力。

  父亲是在一次狩猎中受伤致残的。60年代那时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很多,狩猎是那个时代增加肉食的有效途径。父亲是狩猎高手,獐子,野猪是主要猎物。可是在一次深山狩猎时,枪管爆裂了,把整个左手皮和肉全部掀开掀掉,血流如注。父亲说,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求生,一路狂奔,尽量往有人迹的地方跑,希望被人发现。父亲狂奔近10里路后,终因流血过多体力不支,倒在一条小路旁。

  小路是求生的唯一希望,大约一天后,父亲终于被人发现了。那人摸摸父亲还有气息,就把父亲背出大山。简单救治后,不得已只有送往县医院。从小山村中转到县医院,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又是近一天过去,到县医院后,受伤的左手已经坏死,只有截肢了。医生说,没有极棒的身体素质,早就没命了。

  我出生以后,父亲只有一只右手。伟大的父亲用一只手,撑起了这个家,养育了我们五兄妹。父亲一只手可以犁田,耙田,可以劈柴,农活基本不受影响。亲眼见过,一箩筐晒干吹净的谷子,至少有80斤,父亲一只手轻松提上二楼。

  父亲是文盲,可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突然考了我一个字发音“zuo”,我说是“作”吗,父亲摇摇头,说是“做”。这就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人生教诲。到现在我越来越理解,也越来越明白这两字的`区别了。“作”不是“做作”吗,用现在的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而“做”,就是做人,做事,人是做出来的,事情也是做出来的,做事累不死人,人只会被气死。

  父亲对我要求很高,期望也很高。在部队的时候,每次回家,父亲问的一定是“入党了吗?”

  “什么时候开车来见我?”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全部的心思。年轻时我感到莫名的压力,也是奋斗不息的动力。当我把在部队入党的消息告诉父亲时,他第一次和我对樽而醉。当我开车来见他时,他却静静地躺在山岗上。每次扫墓,我都齐齐地跪在墓前,轻轻地呼喊父亲“爸,我开车来见您来了”,虽然我泪眼婆娑,但我分明看见父亲颔首微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伟大的,想起母亲我就止不住泪水涟涟。母亲是童养媳,说是八岁就要给全家洗衣做饭,她用一生的操劳,一生无怨无悔地付出,维持了这个家,撑起了这个家。

  母亲非常娇小,不足150厘米的个头,90斤体重,赢弱廋小,一阵风都可以把她刮倒。父亲残疾的头几年,还不能正常干农活,母亲偿尽了人间苦难,硬是用娇小的身躯养活了这个家。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听哥哥姐姐们说,母亲在生产队里干大男人一样的农活,担不动一担谷子,就分两次担,要比别人多跑一次,却挣男人一半的工分。有一次母亲在铲田埂时,晕倒在田里,大哥大姐把母亲抬回家时,才发现母亲膝盖处长了一个巨大的脓疮,母亲苏醒后,母亲、大哥、大姐三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团。由于超强的体力劳动,母亲原本娇小的身躯又驼了三分,显得十分的矮小。但是在我们子女看来,那是我们坚强的依靠,那是我们温暖的港湾,一个谁也不能比拟的伟岸的,丰满的母亲形象。

  母亲大约是很溺爱我的,从记事起,母亲就喜欢带我到墟镇去。老家的门口有一条小溪,过小溪有一座木板栈桥,没有固定的踏板踩上去叮咚作响,如果踩到边上踩偏了,还会掉到小溪里去。所以每次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河时,总是要说“过河哟,踏板哟,掉到河里不管哟”,我总是紧紧地抱住母亲的大腿,亦步亦趋,小小心心过了河去,如一只小鸡躲在母亲的翅羽下,惊奇地探望外界的一切。

  老家到乡里墟镇有5-6华里,因为第一走出大山,第一次到大地方“见世面”,我兴奋异常,一路小跑,可是毕竟年幼,没多久就累得走不动了。在想要母亲背一段时,母亲说如果要背,下次就不带你来了。为了下次还能出来,我只好硬着头皮,一路跟着母亲走完了全程。

  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墟镇最繁华的地方就是供销社了,供销社柜台里虽然不如现时商品品种繁多,但在我看来,那已经算得上是琳琅满目了。站在糖果柜台前,我踟蹰难行,母亲看出了我的馋相,花了一毛钱买了十粒糖果,这是我人生记忆最深刻的一次巨大财富。如此巨额财富,我不舍得一次狼吞虎咽,珍惜的如金子,一粒糖果剥开,用嘴舔舔,然后又用纸包起来,想吃的时候再舔一舔,就这样十颗糖果我居然吃了好几个月,同时也孩提伴里一种无限炫耀的资本。那十颗糖粒虽然少,但在我看来永远是那么的甜密,那么地幸福,一生都难以忘怀。

  买了糖,解了馋,母亲就问:“以后还想吃吗?”我点点头。母亲又说:“那就好好读书,读好了书就有糖吃,还可以站在柜台里去卖糖。”多么诱人的目标,多么宏伟的计划,母亲的话深深地烙在我心里,这些年来,我走过很多地方,走出了小山,走进了大学,在外漂泊一生,当过兵,到县里,到市里,每一步或许喜悦,或许坎坷,但有糖吃,到柜台里去卖糖,这简单而朴素的“理想”永远是铭刻在童年心里,是时刻激励我人生奋斗的动力。

  人生漂泊,我四海为家。当我转业安定下来时,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晚上,突然一个电话打到我的单位,母亲中风瘫痪了。这个消息如一声闷雷我一时不知所措,那时还没有小车,只能叫街头三轮车高价前往。三轮车说太远,车子安全有问题,我顾不了这么多,只好再次加价,冒着寒冷,冒着坎坷泥泞的乡间小路,一路颠簸几十公里几个小时终于回到了家。下了三轮车,我就冲一样的往家跑,还没到小桥头,我就高喊:“妈,我回来了。”跑到母亲的床前,我疯了一样地扑向母亲,母亲虽然中风瘫痪了,口语含糊不清,却依然伸出那只还能动的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那一刻,我一个三十多岁的大男人,哭得如孩儿一般。

  对于母亲,我悔,悔在我明明知道母亲有高血压,没有守在母亲身边叮嘱她按时吃降压药;我愧,愧在我因为交通不便没有及时将母亲送到医院救治;我恨,恨自己无能,自己小家还在没有安定,没有房子也没能力将母亲养在身边;我怨,怨黑白无常太无情,母亲苦难一生,还来不及享受子女的幸福,就早早瘫痪在床,两年后撒手人寰。

  每年的清明、冬至两季,来到父母墓前,我总是齐刷刷地跪在墓前,泪水如断线的珠儿,滴湿了衣裳,滴湿了黄土。“子欲养亲不待”是如何的痛彻心扉,每到离开,我总是三步一徘徊,五步一回头,回望伫立在山岗上两座墓碑,泪流满面。

  今年的冬至刚好是星期一,远离老家的我,虽然时时挂念冬至培土“盖被”,但终因路途遥远,年底工作忙,只好改期。但我的心永远牵在那里,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土,那里有我的父母双亲。

冬至的散文6

  特别的冷,天也特别的黑。雪刚刚停,清洁工就忙着打扫街道。我一直把城市的楼房比作山峰,我们都是鸟儿躲在山的缝隙里。黑夜里蜷缩着脖子挤在被褥的窝巢,听着风吹过钢筋水泥屋角,幽幽的做个梦。期待着白天的太阳,等了很久,只有对面山上灯火的明灭,以及不知道哪一家传出的吵闹和大声的喊叫。夜是这么的漫长,好像一生都在夜里。冬天的早晨也如一个迟缓的老人,在一片雾霭里迟迟的不睁开眼睛。偶尔一两个人影和偶尔一两辆汽车,没有一点声息,象在水上飘过。混沌未开的一个城市,正用力的睁开眼睛。我知道这是冬至的早晨,这个早晨太阳还没有醒。

  在冬至这一天我们度过了传播已久的末日说。大家都眼看着太阳,看它落下去之后还能不能起来。和太阳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今天才发现太阳是这么的好这么的让人留恋。朋友们坐在一起说,如果太阳明天不升起来我们什么时候起床呢。我们不起床就在床上躺着吗。朋友们接着说,没有太阳可以,千万不要停电。有了电我们依然的可以做饭喝酒打扑克玩麻将,我们天天玩,等到下一个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谁也没有想如果太阳永远不升起来怎么办。

  当然最美好的是末日的第二天。接连的`短信把我吵醒。短信里面的句子几乎都是一样的:太阳升起来了。

  一个朋友说,我早晨一点就起来等了,你说这个时候要是太阳不升起来就永远不升起来了。我说过吗。我说过就是我欺骗了呢,或者我欺欺骗你时候你正在思考。其实我也知道太阳会升起来。我们离不开太阳太阳也离不开我们。如果没有了我们,太阳还有什么意思呢。太阳散射的光芒是为了万物万物没有了光芒也就没有用了。我们不用担心担心的是太阳。当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末日后的第一个周六快过完了。

  被末日说闹的忘记了圣诞节的到来。这时候就看到小区的院子里早早的立起了两棵圣诞树。从楼上看下去,就是两个小矮人。积雪还没有清理干净,圣诞树就屹立着了。工作干完之后,保安正在看报纸。不知道报纸上面是什么消息,他戴着棉帽子和棉手套站在路灯下看报,是楼房涨价是摇号中奖是年末大甩卖,是什么东西吸引的他在黑夜里读着一张废弃的报纸。明天就是平安夜了,他在报纸上读着平安的消息吧。

  也就是在周末这一天大家才彻底的忘记了末日说。晚上的时候大家如果相聚,就觉得相信末日说有些可笑。怎么就要相信呢。连地震都没有,怎么是,末日呢。大家笑笑,说,末日就是一个节日,有了这个节日就有了吃饭的机会。于是就有人建议,把十二月二十一日这一天定为末日节,每年都要过。这样大家可以珍惜时间,好好生活,天天向上。更可以庆祝节日,喝酒聚会,消费生活。

  如果有了末日节,传统就会改变。我们常说的迎接两蛋(元旦和圣诞)节日,就要变成迎接两蛋一节(元旦圣诞末日),这样,我们的生活就充满了阳光和快乐。

冬至的散文7

  寒雾,如飘动的轻纱,萦绕着周边的世界,虚无缥缈之中,只有远处的一面颓墙,异样清晰。迷惑的步子止于墙壁之下,瞳眸里闪烁出异样的光芒,墙壁正中间有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淡雅不落俗气,圣洁不可侵犯。突然,自梅枝杆处呈一裂痕,展开,接着整个墙壁轰然倒塌。

  梦醒,窗外的雾如梦境飘渺,给这个特别的日子镶嵌了几分诡异的气息。很久之前大家就开始青睐这个话题,茶余饭后,乐此不疲。你不能说它与你毫无关联,你跟它有着不诉前缘。这就是末日,末日,有玛雅人最早预言,有圣经源启录的准确记载,计算着,日历掀开一页又一页,这一天终究到来。人云亦云,虽然我并没有对这个特别的日子情有独钟,梦中墙壁坍塌,潜意识里带着的一份忧郁,一份来自地震水患后遗症的忧郁,更是一份对预言真实性的忧郁。我不禁对今天的世界,世界的城,城中的大街小巷滋生一种好奇之情。是悲戚?对末日的妥协。是绝望?对生命的终结。

  近日气温有所下降,行走风中,总感觉寒凉如影随形,想逃,却无处循迹。只身游走于熟悉的街道,看尽陌生的面孔,为梦中的不解寻求一份满意的答卷。宇宙万物构成了这样一个美轮美奂的世界,山川草木禽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了灵气,有了色彩,有了生命的气息。无论置身何处,你都能触碰到美好的事物,油然而生对事物的好感。像这你平日里抱怨拥挤的公车,今天也显得那么和谐;像那嘈杂的街,无处不散发着生命雀跃的气息。是不是末日的到来,人更为懂得了珍惜,陪你度过世界末日,在日中成了流行。花店、餐馆显得更为忙碌了,多少青年男女为末日举杯,多少迪吧舞厅充斥着前所未有的喝彩,末日成了一度值得庆祝的节日?

  每个时代都是特有的,结果我们用简单的言行举止证明了自己的愚笨,没有傲骨,没有灵魂,是不是应正了老一辈说我们是毫无建树的等闲之辈。

  我敢喘一口气说,我想多数人为末日到来,牵动了神经,为之欢呼的情感,直冲到嗓子上来。然而古人日: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矣。你可否记得,末日当天亦是冬至,冬至,据说是北半球全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论历史虽不及末日预言久远,但它却是我国地道的传统节日。谈舆论也不及末日来的猛烈,它更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值得我们永远珍藏。《后汉书礼仪》又云:“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那么你游走在笑语喧哗的街,可否惦记有人在菜市场为今晚丰盛的晚餐绞尽脑汁,是不是非等到一家人围坐着热腾腾的饺子。老人们的谈话提醒你,伴你度过冬至日。

  关于梦中素梅,我有幸在回家路上感受到一份惬意。那是个不大的土地祠,低矮的三面水泥墙与周边的高楼大厦大相径庭,里面摆有一尊土地公像,两边立着两个大小一致的烛台。墩台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水果,几只半燃的香任由灰烬散落在铜钵里,祠庙外地面有残留的鞭炮皮屑,想必是不少人前来行祭祖之礼。一个身着粗布袈裟的僧人站在路边的摊位前,上面摆有素梅的图画,近看,一瓣两瓣,八十有一,这正是我梦中的不解之物。僧人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微笑道:

  “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贴绘这九九消寒图是民间的习俗,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希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

  原来,有些东西,无需刻意记忆,依旧魂牵梦绕。

冬至的散文8

  师范三年级时,我们学校在冬至那天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包饺子。

  班主任把同学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让我们互相合作。我们组的组长是个英俊的男生,也是班长。他带领我们去食堂领了饺子馅和面粉等。大家在教室里把课桌拼到一起,开始热火朝天地包饺子。教室里简直沸腾了,同学们兴奋地喊着、笑着。大家在一起包饺子,班级俨然就是一个大家庭。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饺子了。我负责擀饺子皮,其余5个同学负责包。我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好功夫,擀皮特别快,饺子皮在我手中飞速地翻飞着。我擀出来的饺子皮,外薄里厚,圆溜小巧,非常好用。同学们都惊叹我的擀皮速度,都说我的手快得像机器。蓦然,我用眼角的余光,发现我们的组长在很专注地看着我。

  其实,他一直是我心里喜欢的男生。他多才多艺,长得也帅,是我们女生的偶像。总之,他这个人,有才、帅气、性格好,在我眼里,他完美得无可挑剔。

  我飞快地擀着饺子皮,眼睛却偷偷地瞟向他。他看我时,眼神里有欣赏,有惊叹。我越发感到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擀得更起劲了。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他忽然说:“我妈说,一个人擀皮能供上3个人包饺子,这个人肯定是个过日子的.好手。”同学们打趣说:“这样的女孩,将来肯定是个好老婆。”说得我脸都红了。他又说:“我最爱吃饺子了。”别的同学说:“那一定要找个会包饺子的老婆。”我瞥见他在偷偷看我。

  吃饺子的时候,我负责给同学们盛。谁都看得出来,他碗里的饺子比别人的多很多。同学们都说我偏心,他呵呵地笑了。那天吃完饺子,我收到了他的贺卡。他的贺卡上写着:“这个冬至又冷又暖。冷的是天气,暖的是你的饺子。”我幸福地笑了。

  如今,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十年。他总说,我擀饺子皮的时候最有魅力。

冬至的散文9

  杜甫《小至》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这首诗描绘的是冬至时节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很愉悦的心情。就像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不用说“冬至阳生春又来”了。刺绣的女子因为白天日益变长,连线也要加长了,因为可以做更多的活了。而柳树快要舒展,梅花跃跃欲放,在一片春天的希望中,“教儿且覆掌中杯”,一幅悠游自在的样子。

  小至是冬至的前一天,也就是今天;明天就是冬至了,这意味着一个回归年的结束。关于冬至,不妨絮叨几句。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常常听到人们说“冬至至长,夏至至短”,又说从冬至过后就开始“数九”。那时候不懂,就懵懵懂懂过去了。后来读书后才知道,冬至这一天夜间最长白天最短,所以过了冬至,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长,这就是“冬至至长”;而夏至这一天,夜间最短白天最长,过完夏至,白天就一天比一天短,就是“夏至至短”。“冬冷三九,夏热三伏”。过了冬至,往往就有近四十天的严冬时节,尤其是冬至过后一个月前后是最冷的时候。这从冬至过后的“数九歌”就略见一斑:“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庄稼老汉垫衣毡;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

  测出冬至的具体时间,是我们先祖的一个伟大发现。相传,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定出的一个节气,时间是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的确立,使人们能够准确掌握时令,为适时耕作和收藏、出行和归来等提供了极大方便。冬至除了是一个重要节气,还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唐宋时,冬至和春节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从这些相关典籍中,我们就知道古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和冬至时的隆重场景。

  在冬至时节,我国各地还有一些不同的“吃”的`风俗,北方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有吃红豆糯米饭、吃长线面、吃狗肉的习俗。这些吃的东西,都有一些传说。比如吃饺子。东汉末年,正是冬至这一天,“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两耳冻伤,伤寒流行,病死极多。他就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给穷人。穷人们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在冬至日,人们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和御寒驱邪,人人都吃饺子。比如吃馄饨面。汉朝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常常带领部族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恨之入骨。于是,他们就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而食之,祈求平息战乱,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因最初制作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后来人们就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比如吃狗肉。有一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比如吃红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一个逆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又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因为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现在我们这里,农村基本上不会把冬至这个节日当回事了;只有城里人在冬至时节吃点狗肉,主要目的也只是亲戚朋友聚一聚乐一乐。一些人说,吃狗肉能够御寒;民谚亦云“冬至进补,春天打虎”。但如果从养生的角度,其实冬至时节,不宜“贪吃”,不宜吃所谓的“补品”。“气始于冬至”。在冬至时节,可以吃谷、果、肉、蔬,但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可以适当多些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但尽量少些糖类、脂肪、盐类。

  临近冬至,否极泰来,阴气渐渐褪去,阳气慢慢回升,“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一家人喝点酒,说说话,不失为人生之幸福。

冬至的散文10

  记忆中,每到了冬至节,母亲都不忘要为我们包顿饺子。母亲常常说:“过了冬至就算是进九了,进了九,天气就一天天变冷,尤其是耳朵,可是最容易冻破的地方,除了要好好护理外,吃顿饺子也是最好的预防方式,老年人常常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一天要是不吃饺子,耳朵可是非要冻破不可……”

  每年刚刚进入冬天,我们这些娃娃们就开始扳着指头盼望着冬至的到来,尽管知道这一天非常寒冷,但想到喷香可口的饺子,心里就暖洋洋的了。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到这一天,不用我们说,父亲早早就在地窖里刨出几颗大白菜和几个红萝卜回来;母亲也早早开始揉面、剁馅、擀皮、包馅……好不忙乎!每次都是揉比平常多好几倍的面团,但还是被我们消灭个精光。

  最为有趣的是,母亲每年在冬至节这天包饺子,总不忘要在饺子里包上一分或二分的硬币钱。那时候家里贫穷,母亲总想着我们兄妹们好好读书,为家里争口气,所以总盼望着我们将来都能出人头地过上有钱的日子。所以,她总喜欢在饺子里包上硬币。用母亲的话说,只要谁吃到了饺子里的硬币,谁将来就一定是个有钱人。

  母亲每次都是把几个硬币反复用刷子洗干净,包在饺子里。每次不待饺子出锅,我们几个娃娃就都迫不及待地一人端着个饭碗围着灶台转,除了盼望快点吃到可口的饺子,也希望自己能多吃出硬币钱。尤其是饺子快出锅的当儿,我们可着急了,生怕没了自己的份,急得不是用筷子敲碗就是跺脚吆喝。可我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每次我们都会吃得饱饱的.。只是在吃饺子时却颇有一番情趣,除了父母亲外,我们几个孩子都盼望自己能多吃到硬币,常常因为自己没有吃到钱而和吃到钱的干起架来。为了平息风波,许多时候都是父母把自己吃到的硬币让给没吃到硬币的,但没吃到的还是很不服气,认为不是自己的运气。尽管如此,吃到硬币的反而要埋怨父母亲偏心……

  时至今日,人们早已经过上了不愁吃穿的小康生活,虽然冬至年年过,饺子也年年吃,但母亲早已经不给我们的饺子里包硬币钱了,说是包钱很不卫生。就连饺子的馅料也早已不是白菜萝卜的素馅料,而是新鲜的牛羊肉或丰富的什锦馅料了。但我们每年冬至节吃饺子的期待还依然高涨,只是往昔的那种情趣已经不复存在,永远地消失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冬至的散文11

  不知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刻意安排,还是老祖先未卜先知的精妙设计,元宵节和情人节每十九年就会相逢一次。今年,这个十九年一遇的情元节属于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

  十九年,圣瓦伦丁对爱坚贞不屈的守护终于在火树银花的神州大地得到了共鸣;十九年,印加文明孕育的可口精灵开始完美地和江南水乡沃土的甜美丰收融合;十九年,春潮明月夜的玉壶光转绽放出了火红娇嫩的芳菲。元宵节与情人节在日历上重叠,恰似一对恋人的美妙邂逅;糯米紧紧包裹着巧克力,正如团圆温柔地拥抱着浪漫;

  花灯与玫瑰相映成辉,就像喜庆羞怯地握住热情。元宵节,用十九年的时间等来了一个被历史尘封千年的约定的兑现,用十九年的时间夺回了被七夕抢占良久的东方情人节的名分。

  十九年前的元宵,始龀之年的我们欢快地放着花灯、吃着元宵,围坐在长辈的膝前猜着灯谜,懵懂无知的我们尚不知情人为何物;十九年后的元宵,知天命的我们与老伴携手赏明月,期盼着儿女归家团圆,情人也早已经历蹉跎岁月的'洗礼,成为我们的至亲。人生没有几个十九年,而弥足珍贵的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当下。

  青春年华的当下,属于年轻人的巧克力馅汤圆有着独特的味道,每一颗的味道也千差万别。有的人用放荡不羁挥霍着本就如梭的时光,有的人用天真的不顾一切收获了遍体鳞伤,有的人从颔首向壁、千唤不回慢慢学会了花言巧语、巧舌如簧,有的人在恍如隔世的一场梦后陷入任人摆布的迷茫。

  无论是哪一种人,今日都像是奔赴一场仪式一样,以团圆的名义奔赴爱情,奔赴青春年华当下的我们的爱情:时间长的,是由陌生到熟悉、由新鲜到讨厌的演变;时间短的,是在心情或境遇的驱使下或冷或热,距离近的,是费尽心机仍顾此失彼的挑选;距离远的,是鞭长莫及继而被慢慢割裂的失落。哦对,还有那无论长短与远近那让人无能为力到崩溃的流水无意。

  巧克力馅汤圆,将情侣包裹成为家庭,是一颗将爱情精心包裹的可口婚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知道是他们精心调制的馅儿本不是爱情的味道,还是他们糅合的面团根本包裹不住爱情。这世界繁花似锦、落英缤纷,只有真正爱一个人,才会不计回报、千方百计地对她好,任天荒地老也不改初衷,沧海桑田永不变心。

  如果她错过了或者压根就没有选择他走进殿堂,却总希望她选择的那个人能够做到以上一切,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永远都相信爱情演变的婚姻,但不能否认那是为具有超凡智慧和超群运气的人所准备的。大多数人,都只是在选择与被选择的牢笼里越陷越深罢了,他们终究不得不觉悟,婚姻原来真的和爱情无关。

  那一锅在沸水中被反复搅动的巧克力馅汤圆,如果还有一颗是完好的话,真的能够被我们品尝到吗?就像没有瑕疵的爱情,真的能被我们耳闻目睹吗?太多海枯石烂的誓言为爱情添上了难以兑现的枷锁,就像为捞汤圆的勺子装上一根根长柄,看似厚重,却再也没有人有机会去捞得到它。

冬至的散文12

  冬至又称冬节、大冬,俗话说:“。”冬至是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个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二的前后,历书上说:“寒气已极,故曰冬至。”冬至这天的白昼最短,在古代,冬至节在北宋已形成风俗。

  在北宋时期的京城汴梁,人们把冬至与春节、中秋节一起,看成是一年中的三大节日,意义非凡。孟元老在他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冬至,京师(汴梁)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可见当时汴梁的百姓对于冬至的重视,他们在冬至这天换上新衣,摆下酒宴,祭祀先祖,来往祝贺,而且,官府还号召各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各种形式的庆贺活动欢度冬至。

  北宋时期,汴梁城里过冬至不吃饺子,而是吃馄饨。因为,当时汴梁的老百姓非常重视冬至这个节日,于是,冬至的'前夜被称为“夜除”,习俗和除夕之夜差不多。当时的史料记载说,北宋时,冬至这天的汴梁,做生意的人都暂停了各自的生意,大家在一起吃馄饨、喝酒,尽情欢乐。

  由于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吃喝玩乐,到了春节的时候,有的人家就显得财力不及,于是,过春节时就未免捉襟见肘了,所以,当时的汴梁城里就有谚语说:“肥冬至,瘦年。”当时的汴梁城里还流传有这样的俗语:“新年已过,皮鞋底破,大担馄饨,一口一个。”除了吃馄饨,北宋时期的人们过冬至还有别的风俗,比如迎日、戴一阳巾、荐黍糕、献冬至盘等。

  北宋的朝廷也很重视冬至这个节日,冬至这天,京城的政府部门要组织团拜会,凡是在京城的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穿着崭新的干部制服去朝贺皇帝,仪式非常隆重。不过,那时的冬至不放假,仪式结束后,干部们还要照常上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春节的序幕,充满着新的希望,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冬至的散文13

  一年一度冬至到,20xx冬至南方晴天。在大西南贵阳,满城羊肉香,贵阳人把冬至过成一个热闹 美食的喜庆日子。

  (和)早晨6:30,我起床看表,今天放弃了晨练,要去买粉做羊杂粉,想起熟悉的香味,想起街角市面涨价的熟羊肉羊杂,100—120元/斤,就觉得起早值得。如愿买回4斤粉,还有香菜,就等米粉下锅了,蘸水已备好。

  忽然想起圣诞尽在眼前,中午去天主教堂一看,纪念品专卖店已摆满各种圣诞树、圣诞帽、纪念章、项链等圣诞礼物,忍不住买了一些带回,作为藏品妥存。

  同样在平安夜,约请一位记者老哥喝酒度圣诞节。这是第一次和朋友对饮,畅叙寒温,话题自然少不了先前已上传的我们合作的微电影剧本。昨晚,约请两位好友喝酒供度平安夜;今晚,还将参加一位朋友的圣诞生日聚会。

  的确,徜徉在传统冬至与西式圣诞之间,尽情享受那一份自由,获得一份无愧于心的`自在,呼吸那一份如久违冬日暖阳的快乐!

冬至的散文14

  雪花飘飘,不早不迟,正好在冬至的这一天。

  孩子们的笑靥藏匿在母亲刚买的羽绒服里,但是,他们的身影不肯错过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

  此景,似曾相识。

  漫天雪花飞舞,让我想起了多年前你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你说:这雪花有一瓣是你,有一瓣是我。于是,我就天天盼望着下雪。下一场好大好大的雪,让你我在空中快乐无比地狂舞!

  雪,终于下了,就在冬至节的这一天。

  在一阵久违的寒风凛冽之后,你羞答答地从天而降,一朵朵洁白的,一片片纯洁的,雪花瓣瓣,飘洒在漫漫红尘之中。繁盛、艳丽、高洁、孤傲、零散……让我没完没了地做着关于雪花的梦。

  冬至,一场始料不及的雪,我丝毫没有准备。就连那株傲立寒风之中的腊梅,也不知道这漫天雪花之中,哪一朵是你,哪一朵是我!

  那群不懂事的孩子,手指被冻僵了,似姜芽一般,还要硬生生地将雪花堆成雪人。可他们似乎不知道——这寒冷的雪人为何笑得如此甜蜜!

  【雪花中的白风衣】

  冬至雪花飞舞,漫山遍野;冬至人流涌动,大街小巷。

  冬至又见雪花飘,一件件白风衣在我视线里穿行,像一朵朵雪花,一片片,一瓣瓣。我在楼上看着雪花飘舞的背影,感觉我好冷啊!

  今年冬天,这是我的身体第一次和雪花近距离接触,但这感觉是否很遥远。雪花朦胧,距离朦胧,诗意朦胧,雪花中的白风衣也朦胧。

  朦胧是一种孤独的美,朦胧是一种美的孤独,我尽力闭上眼睛,不想让直觉打破这种朦胧之美。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我才能够接近同样孤独与朦胧的顾城。于是,才有了这样朦胧的`感觉: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雪。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雪时很近。

  冬至这场雪,原本也能这么美!

  【你那里下雪了吗?】

  在寒冷的北方,我相信,不只是冬天才会下雪的。

  “你那里下雪了吗?”这原本不是一个问题的问题。只是出于思念或关爱,我傻愣愣地冒出了这个问题。

  在北方,暖春也下雪,八月也飞雪。雪是没有季节性的,想下就下,想飘就飘。或张扬,或隐秘,或零碎,或散落,一片片,一瓣瓣,一朵朵……

  与温度高低无关,与季节时令无关,与心情好坏无关,与风花雪月无关,与神话传说无关,与千古奇冤无关。

  特立独行,我行我素。雪在该下和不该下的时候都下,一场接着一场,混着没有方向的风,结着没有形状的冰。

  “你那里下雪了吗”?一生之中,总有几场雪老爱这么下着,无论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情愿,还是不情愿!

冬至的散文15

  寒气袭人,雾霭蒙蒙,不觉今天就是冬至。若在往常,这个日子母亲是最忙的。记忆里,香香甜甜的糯米散发出稻谷特有的气息,还有母亲的笑容和家庭的温馨。

  母亲在世时,每逢冬至,都是她在吃完晚饭后去煮糯米饭,做甜酒。我像个女儿,总坐在锅台下掴火,让炉灶的火光照亮我的脸,把一双冻得透心凉的脚堵住灶门,将母亲亲手纳制的布鞋烘干,脚趾和后跟冻疮处也烘得痒痒的,有点发烫,微微地出着脚汗。糯米饭有没有熟,只要看锅盖便知,没熟透时盖上有凉水汽凝结,而熟透时,锅盖上是干干的,摸上去烫烫的,让我“呼呼”地交替哈手,这种针灸般的舒暖贯穿了我的心也贯穿了我一生。

  糯米饭开盖了。掀开围着锅盖缝隙的毛巾和旧衣,糯米暖香顿时弥漫了小小的厨房。瞬时,锅台下的我竟看不清母亲的身影。热蒸汽慢慢从窗户和墙的缝隙渗入空阔的寒风里。谷香绕梁,久久不散。在拌酒曲前,母亲总会先给我盛上一碗,然后把饭盛起凉在反扣的两口大锅盖上,母亲不时地会去摸摸。等到适当的温度,把洗净的陶盆拿出来,铺一层糯米饭撒一把捻好酒曲,一层,一层,又一层,中心留一个漏斗似的酒窝。最后母亲洗去手上的曲米,用棉布扎好再裹好。

  该焐酒了,有时陶盆放在床上,有时也放在锅台里。叫人难忘的是我有几次钻进放在床上焐酒的棉被里,那令人心醉的幻觉会使我觉得像一只寒风中的渡鸦,幸福地藏在母亲的怀里。于是,漫长的等待开始了,如同蹑手蹑脚躲在母亲身后偷看小鸡是将要否出壳般虔诚的心情。然而母亲不说“好!”,我是不敢偷动一下,怕那酒会因为我的唐突,变味失败,让母亲的手艺打折。酒没焐好时,心里总是痒痒地想到它,哪怕玩得入了迷也会突然神经质地跑回一趟,静静站一会儿,伸手摸一下,探进头闻一闻,这才放心回到老桂花树下去玩。

  最及时的美味莫过于在摊凉糯米饭时,烤制糯米锅巴是一大绝活。锅台前,母亲用锅铲赶着菜油在洁白的糯米锅巴上行走,我仍然坐在锅门口烧火,听候母亲关于火候的调遣。火大了,油润不到锅底。火小了,不等饭粒焦香就结在锅底了,当听到菜油与糯米锅巴在锅底发出嗞嗞声,恰好发黄却还未干脆时,母亲就让我撤去底火,拿出准备好的荷叶按住锅底,用力以顺时针方向巧妙一旋,一口完整超大糯米锅巴出炉了。两个姐姐吃了,左邻右舍吃了,嘎嘣,嘎嘣地响,脆香扑鼻。冬至的锅巴像一顿乡下的狗肉会餐,见人有份。刚娶进来的新媳妇会半真半假地要求学习,妇女们嚼着锅巴相互打趣,乡音乐融,屋子里洋溢着乡下人的欢笑。

  酒香了,那必定是冬至前一天或冬至正日,也正是土地使用权和劳动的自由回到耕者手中不久的日子,也正值中华民族重拾冬令进补习俗之际。母亲杀一只黄公鸡,用酿制好的糯米甜酒端到桌子上,第二天一早再撕一支鸡腿煮一碗冬至面。那便是一年来有滋有味别具一格的食物了。虽没有清明时怀旧队伍的浩大,没有端阳节放炮刈艾的敬重,没有春节大手大脚吃喝挥洒的豪放,但确实让疾苦后的遗民享受活着的诗意与恬淡。香暖熏湿我的眼角时刻,便是青少年甜梦的季节。虽然冬的惯性还仍旧深化着土地的寒冷,但那“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希望已经种在农民的心田了。这酒,这面,这聚在一起的家人,隐隐感觉得到一种让人心渴而神秘的日子即将来临。简陋的.饭桌上没有多余的食物,所食的都是母亲双手劳作的结晶和土地的作品。平生第一次醉了,醉的天晴地暖,一觉睡到日上三竿。这一次让人们久亏的身心上了一节深深感性的大课。就连地下蛰伏的生灵,也正借用地心的余温积蓄来春嬗变的能量。

  冬至的日子,我很寂寞,一如屋檐下树梢上的麻雀,一有空就会飞回母亲在世的光景,就着糯米锅巴,品味几口又香又甜的糯米酒。

  成年后,似麻雀,冬奔夏跑,开始过着像鹰一样四处觅食的日子。每每看见日历上跳出冬至二字,就让我想起母亲,想起她亲手制作的糯米酒,还有那脆香扑鼻的冬至锅巴和吃锅巴的邻里乡音。

  而今,又是冬至,不经意间我也到了母亲在世的年龄。回首逝去的冬至与往事,让我甜醉,又让我遗憾。愿拔掉鹰的一支翅羽,送我作笔,去写余生的文字,回味逝去的恬然。

  冬至,象征着春的序幕,从冬至这天起,太阳不再斜视田园庄房的屋脊,新一代麻雀正在热议着即将春耕的秧田,春天终于离我们不远了。

【冬至的散文】相关文章:

冬至经典散文12-14

冬至的散文07-01

冬至短篇散文12-15

冬至有感散文12-14

冬至忆旧散文12-14

记忆冬至散文12-13

冬至感怀散文12-14

冬至书散文12-14

冬至的随笔散文12-14

冬至节的散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