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散文

时间:2024-07-01 15:32:09 冬至节 我要投稿

(优秀)冬至的散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至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冬至的散文

冬至的散文1

  丁字说故事系列之

  冬 至 之 后 , 是 小 寒

  谭亚红

  冬至之后,在办公楼里,我遇到了老钟。

  “你们来的这批(人),是最好的!”真的是老钟说的这么好。

  “是你说的好!”

  “不!厂里都这么认为。”

  那天,何书记带着一班人马,前去招聘。他、她、他们都在犹豫:到底他们能否坚持……

  “这次你们只有精整和7#台的打捆、吊筐两个岗位可以去。”

  “打捆、吊筐都可以。”难道还有其他选择吗?

  走在公司线棒材生产的轧制线上,朱朱、辉辉他们真正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红钢的温度,还有他们久违的工作,久违的激情,火一般的激情!

  “你们有没有人愿意去除坑。”张主任试探着问。

  “我愿意!”这是从高炉上下来的郑国。

  郑国,这个人,不错!

  只是问问!只是试探?

  已是冬至,行业生产、价格仍然太冷。大家都在摸摸口袋里的“米米”,的.确太少太少。

  “郑国!怎么样?”见到好久未见到的他,我问。

  “蛮好!你晓得,这里的高温与高炉比,不算什么。打捆,简单,聊撇。”

  “这个月,你到手的米米……。”

  “哇!比我还多。”

  “班组排名第一。”

  “哦!”

  “还有嘉奖。班里安排的这个、那个工作,干完,干好,就行。”

  阳光。不是因为他到手的米米,比我还多。是阳光!怪不得这几天的天气,也暖和了许多。

  20xx年马上就会过去,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来。

  冬至之后,是小寒。对于中国,甚至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尽管这是一个最最寒冷的日子。但是,我们知道:小寒之后,还有温暖!温暖的春天!

冬至的散文2

  我肯定是疯了!大早晨不睡觉突发奇想的,在淘宝上搜爱情……

  出来的有手链,项链,药丸,棒棒糖,衣服,包等,却惟独没有我想要的答案。

  以前,我很喜欢几句话:

  我只想要间小房子 能做你的小妻子

  饭后你要帮我洗盘子 还要个胖胖的小孩子

  等你长出白胡子 坐在家中的老椅子

  可会记得这好日子 和我美丽的白裙子

  后来不喜欢了。太幸福,总会让人觉得遥不可及。

  触摸不到的,都是虚无,都不值得相信。我不但是一个怀疑论者,还是个悲情主义者。

  想起很早前看过的一句话,还年轻吗?没关系,听过几首歌,爱过几个人,你就老了。

  还年轻吗?从未年轻过。

  和丫丫在一起的路上,我常常给她唱一些很莫名其妙的歌。

  啊~有谁能够了解,做舞女的悲哀,暗暗流着眼泪也要对人笑嘻嘻……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妈妈曾给我一个吻……

  今天经过红灯,听到那些中年人唱愁啊愁。我也跟唱,手里呀捧着窝窝头,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监狱的生活是多么痛苦啊……

  丫丫对我相当无语。很奇怪我怎么会唱这些上世纪的歌。

  要怪只能怪我的记忆太好了。一个两岁就开始记事的人,小学初中也整天游荡在外,听街上放这些俗艳歌曲的人,你不能对她要求过高不。

  不知道是不是幼时记忆力太好,才导致后来突然越来越健忘傻×。

  我一直想让时光倒流十年。回到刚刚好的时代。不是为了另外的选择,只是想重温旧梦。

  我不鄙薄自己的从前,也不遗憾自己的现在。能长到今时今日的模样,我很满足。这条路,很艰苦。但正是这样相对卓越的条件,赠予了我一颗强大的内心。

  这两天在家里很清闲,看辛夷坞的书,里面的女孩是个挺早熟的女孩,有强大的内心。但太强大早熟,反而让人觉得没有人情味。

  我喜欢适合的年龄做适合的事,有适合想法的女孩。不喜欢过于好强,屹立不倒。

  虽然这些东西在我性格里也特别突出鲜明,但我偶尔还是会嫌弃自己。

  因为感冒发烧难受,所以晚上很容易睡不好。经常早上起来跟没睡一样。

  昨晚做了个非常销魂的梦。一群女孩喊我去开房(这个词自我理解吧)。不知道为什么我起初貌似答应了她们。但是当她们真的喊我去的时候,我却又非常不想去。我不知道一群女的开房有什么效果……

  她们都说的对,她们可能都会有女女倾向,但对于我这个喜欢货真价实的男人的女的来说,这辈子都不可能有?!

  不过这个梦让我深思了一天,我不知道它证明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越来越怕老,特别是新年将近,记得有天晚上边跟朋友打电话边照镜子,登时把自己吓死,蜡黄的脸,干枯的头发,形同枯槁。我差点没把镜子给砸了。

  以前不管怎么熬夜,总觉得贴张面膜就能立刻光彩夺人,但是现在才发现,不管贴多少张面膜,肤色都依然黯沉。

  真的觉得悲伤。

  而且最近越来越爱装嫩,买了个卡通的包包背,穿着几年前的水红棉服,满大街溜达。阳光下怎么也掩藏不了呆滞的脸。一个人的老,是先从眼睛。

  出门时,常常坐在车上,望着一个地方发呆,并不是有心发呆,只是莫名其妙的就呆愣在那里。

  眼睛不灵动,也是衰老的一个迹象。

  路两边的建筑,从推翻到修建好,好像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每天都是那趟车,每天都是那个靠窗的位置,看了一天又一天,同样的景色,同样的路途。反反复复。即便三十天,也好像三天一样短暂。

  但念书时,大把的`时间胡思乱想,大把的男生路过生命,大把的朋友结伴相行。那时总嫌光阴走的慢,渴望长大,渴望远行。

  今天看书,偶然看到方文山说的一段话。

  他说,虽然上天给我们每个人不一样的身材和外形,不一样的家世背景,但却公平的给每个人一样的青春时光。one for life。一生只有一次。

  是啊,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时光,从此以后,青春流逝,所有的美好都要凭记忆临摹。

  叹,未免也残忍了点。

  偷得浮生半日闲,除了嗟叹感慨,也明白,大步走下去,是唯一的路。

  只愿以后,能将每一段时光都过的如同流逝的青春般美好。

  毕竟,one for life。不但是青春,还有生命。

  最近几天什么都没做,瞎忙,朋友搬了新家,自己也开始接着无数次幻想什么时候有自己的房子。

  奥利佛的奶茶很好喝,奥利佛家的小狗也很可爱~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这句歌词真动听。

  我的花你别戴,我的花我自己戴。

  人不会一退再退,该是我的,总有一天,终要偿还。何必

  被妈妈这个茄子炒肉不放肉的吵起来后,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特别想吃冰西瓜。

  我不爱吃水果,对西瓜却情有独钟。但今年夏天吃的最少。或者,从一开始吃的太多了。

  在西瓜还没熟,高价卖时,我就开始不停的买。经常会买到半生不熟的瓜,扔了又可惜,只能慢吞吞的吃。

  过了季节,半生不熟的瓜太多了,不知道我倒霉还是天都希望我不再吃西瓜,除了第一个西瓜,之后买的全是半生不熟,味道奇异,导致后来看到西瓜就一股恶心。

  今年冬天,奇怪的与西瓜无缘。

  有时候,爱情也是同理。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何尝不是一生叹息。

  从此以后,心怀遗憾,缘分却不再来。原来,结局都是写好了的,只是我当初会执迷而已。

  虽然通晓爱情道理,会为他人排忧解难,却从来不会自圆其说。

  学不会爱。于是总留不住爱。

  好像又回到以前的状态,一个人时喜欢与泡面为伍。

  我不是个会对自己好的人,因为太随着自己性子来,不过幸好过的还算舒心。

  我是个挺会给自己找事的人,一舒服就开始做作起来。

  乱世见真情,太平盛世,反而与你背道而驰。

  我一直坚持男朋友好不好,自己用了才知道。

  可是,对我百里挑一的好,性格合拍,口味相同,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这样留不住。

  当初看《奋斗》时,特别不明白夏琳对陆涛的矫情。既然愿意和他一起生活,后来为什么又怪他埋没自己的理想,又非要分开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我想现在或许我有点明白了,因为我们都是特别自我的人。

  陪我笑陪我闹,我却那么多做不到。我不喜欢和一群陌生的人吃饭,也不喜欢别人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这样的感觉好像一个人在沙漠里茕茕而行,身边明明有一群人,在大风来袭时,却握不紧他们的手。

  虽然这两年我一直漂泊在外独善其身,但是我心怀的仍是想回到自己原来的城市。

  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叫做故乡。

  我害怕此后的六十年,生活在异土,也害怕垂垂老去时,凋零在他乡。

  家永远都是最好的城市,也是我从一开始就觉得亲切的城市,但是我想定居于此的时候总会心怀忐忑,没有自己根的地方永远带着一份疏离,我常常走在斑马线上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常常看着车来车往觉得寂寞感伤。

  只是这些,我从来没有让谁知道。

  很快乐。

  但是我不知道,这样的快乐,足不足够强大的支撑我一生。

  或许都认为这是虚无缥缈的理由,只是因为不够爱。

  但是,我马上就要20岁了。这个年龄,证明可以结婚了。也证明在我的百分之百生命里,我要为自己考虑一半了。我不能再像年少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的为爱情冲锋陷阵了。我累了疲倦了,我不想争吵伤害了。

  而你给我的光亮,足以让我在那些深陷冰冷的夜晚周身温暖。

  所以我是如此的舍不得你。

  你的衣服我还在穿,你看的小说我还在翻。

  以后会怎样,就让我们交给时间定夺吧.。

  不管未来怎样,我都将站在这里勇敢承接。

  是我的,终究会来。

冬至的散文3

  今天一大早上,妻子到集市上买了两斤青山羊羊肉,回到家里就开始着手忙活着剥大葱,剁肉馅,和面,包水饺,自己忙的不亦说乎。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一边美滋滋地用筷子夹起元宝似的饺子蘸着用酱油、老醋和香油调和好的蒜泥,大口小口地吃着,一便含糊不清地跟妻子说:“好,好。不错,不错。香,香。一碗饺子,一杯酒;饺子酒,越吃越有。”

  妻子看我吃喝得满头是汗,开心地笑着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别管家里有钱没钱,冬至这一天,我一定要让你吃上几碗羊肉水饺。”

  “什么?今天是冬至啊!怪不得你一大早上就出门去采购东西了,还舍得卖这么贵的鲜嫩羊肉给我包水饺吃呐。谢谢啦!谢谢你的羊肉水饺喽!老婆。”

  今天早上,我下了楼,在土管局的花园里散了一会儿步,回到家进了书房坐在电脑跟前,打开电脑,便聚精会神地敲打起键盘,修改起《真有本事》这部长篇小说,确实不知道今天是冬至。听了妻子这一番话,我有些做作地大咋呼,小叫唤了几句之后,心里寻思着,你这一席话,真挺好的,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孟子他老人家。

  上个月,我妹妹小霞从北京回到邹城,在她姐姐家住了两天。那天上午,杜宁开着小车,我们一起送小妹妹到曲阜高铁车站回北京,路途经过孟庙的时候,小妹妹看着我,一本正经地说:“哥,以后没事的时候,你就经常到孟庙这里来溜达溜达,吸收吸收这里的灵气,活跃活跃自己的思想,说不准以后你真的可能会成为一个哲人呐。”

  听了小妹妹的这一番话,顿时笑得我哈哈的,一边笑着一边说:“是吗?我怎么觉得你这话说的不对劲呀!原来你还不知道啊,我早就已经是一个草根哲人了。”

  小妹妹把小嘴一撇,装腔作势地拉着唱腔说:“是吗!看来士别三日真得刮目相看你了,大哲人。”

  这一路上,我和小妹妹斗嘴说笑,大家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曲阜高铁车站,小妹妹心情愉快地坐上高铁返回了北京。

  我们家离孟庙不远,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到孟庙古玩市场去转悠转悠,淘淘宝。自从听了小妹妹那一番话之后,就更喜欢到孟庙、孟府里去转悠着玩了。这还不说,近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我都要坐在写字台前,一本正经地把《孟子》一书捧在手里,静心地温习一章两章,然后用脑子琢磨琢磨其中的道理。

  我这一转悠,一琢磨不要紧,尤其是每当阅读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民心者得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些掷地有声的言论时,我就会越发地从心里感觉到孟子他老人家的伟大了。并且还意识到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邹城人,上了几年学,认识了几百个汉字,如果连《孟子》这本书都没有通读过的话,那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今天,在这里我就敢武断地跟大家讲,如果谁不认真地品读、琢磨《孟子》这本书,谁的人生旅途上就会缺少一些美妙的生活滋味。

  孟轲的父亲,孟激,是一位怀才不遇的读书人。当年,他为了光耀门楣,毅然地离别了娇妻幼子,远赴到宋国去游学,求取仕途。可惜,他到了宋国不到一年的时间便疾病缠身,不久就孤零零的客死在异国他乡。

  孟轲的母亲,仉氏,祖籍山西并州,是魏国公子仉启的女儿。虽说仉氏的祖上迁徙到邹城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什么贵族豪门了,可怎么说仉氏也还能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小家碧玉。她自幼读书,通情达理,从骨子里就散发着一种大家闺秀的气质。

  仉氏,天资聪明,十来岁就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织得一手好布。摊煎饼、蒸馒头,炒菜,烧汤,样样精通。出嫁之后,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个出得厅堂,进得厨房,会打理日常生活的贤妻良母。

  古书《天中》里记载:“孟子生时,母梦神人乘祥云自泰山而来,止于孟宅上空,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闾巷皆见五色彩云覆其居。”

  这种记载孟轲降生时的神奇征兆,虽然不足为信,可胎教的说法,在我国民间却是源远流长。自幼饱读诗书的仉氏,深知胎教的重要性,《韩诗外传》里就有记载她的一段话:“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

  孟轲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这是和仉氏严格的家教分不开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南宋学者王应麟撰写的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三字经”里,就精炼地记述了仉氏教子的故事。

  孟轲出生在邹城市市北马鞍山下的凫村。当年,离孟轲他们家大门口不到三里路的地方有一片坟墓。那段时间里,只要有发丧的人群从他们家大门口路过,性情顽皮好动的小孟轲,就好一蹦一跳地跟在人们的屁股后头乱哄着玩。有的时候他模仿孝子、孝女号啕大哭取乐,他还经常和小伙伴们玩抬棺材,埋死人的自发游戏。

  小孩子,哪有一个不贪玩的。玩你就和小伙伴们好好地玩呗,可这个小孟轲天生的就是喜欢跟人家打架,三天两头的不是把左邻右舍的小伙伴的鼻子给打破了,就是让小伙伴给打得身上红一块紫一块,经常吓得仉氏提心吊胆的稳不下心神来干活。

  异常贪玩的小孟轲,只要玩疯了就忘记回家吃饭,几乎是天天黄昏的时候,村子里的一些人就能看见仉氏在村子里四处转悠着呼唤小孟轲,从街上拧着小孟轲的小耳朵把他拎回家去。

  小孟轲的小屁股蛋上,经常留下仉氏的几个手指头印。可小孩子都和小狗差不多,都是一些记吃不记打的小精灵。小孟轲回回挨完打,嚎叫不到三分钟,只要仉氏一眼看不住他,他就又贼头贼脑地溜出家门找小伙伴们玩耍去了。

  小孟轲整天淘气淘得仉氏愁眉苦脸,咳声叹气,她看着小孟轲渐渐地长大,越来越顽皮,心里时常寻思着,这样的生活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能有什么大出息,不如趁早离开这个鬼地方,把家搬得远远的,也许对孩子的成长还能好一些。

  仉氏起初心里这么寻思的时候,总是下不了决心离开这个凫村。怎么说这个村子也是她丈夫的老家,祖祖辈辈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们都居住在这儿,家里一旦有点什么事情的话,大家还是都能够相互帮衬帮衬的。

  有一天黄昏,仉氏几乎找遍了村子的各个角落,急躁得她满头是汗,嗓子都喊哑了,就是找不着小孟轲了。天都黑透了,仉氏在大家和几个小孩子的帮助下,这才在坟地里把正在偷吃人家供果的小孟轲给弄回了家。

  那天夜里,仉氏坐在床头上,借着窗户的微弱月光,默默地看着呼呼酣睡的孩子,心如刀绞,泪流满面。天都快亮了,她这才终于咬了咬牙根,决心尽早搬家。

  那段日子里,仉氏不顾一些父老乡亲的劝说和阻拦,费尽了周折,受尽了难为,这才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帮助下,把家安顿在她丈夫三姑妈的婆家,邹城市城西的庙户营村。

  庙户营村里有个大集市,附近村庄的人们都在这个村子里做些小买卖。集市上什么三教九流的人物都有,每逢赶集的时候特别热闹。生性顽皮,好奇又好学的小孟轲,自从来到这个村子里,每天早晨起来,只要一步跳出家门口,仉氏就别想再逮住他了。

  小孟轲一天到晚串游在大街小巷里玩耍,时不时地就好模仿那些穿街走巷生意人的各种腔调的叫卖声。“谁买糖葫芦!一文钱二串!”“卖热豆腐喽!”“锯碗!锯锅!锯大缸!”天长日久的竟然让这个小孟轲给练就出一口能说会唱的好嗓子。每逢集市的时候,小孟轲还喜欢跑到集市上,嬉皮笑脸地学着那些小商小贩讨价还价,买卖东西玩,他时常是玩得兴起不到天黑都不和仉氏打个照个面。

  那一年的春季,小孟轲他们家东边的隔壁,迁来了一户人家,以杀猪为生计。有一天上午,小孟轲站在当院子里问仉氏:“娘,他们家为什么天天杀猪呀?”

  仉氏当时正忙着进屋里去织布,就随口应付着说了句:“好给你吃肉啊。”

  小孟轲听了娘的这话,十分高兴,他哪儿也不去了,搬来一个小板凳,就呆呆地坐在当院子里等着吃肉。

  仉氏在屋里干完活,走出屋门一眼看见小孟轲坐在小板凳上,双手托着腮帮子在发愣,一时之间挺纳闷的,便疑惑地问:“儿子,你今天怎么没出去玩呀?”

  小孟轲一看他娘出了屋,双眼顿时就发出了亮光,猛地一下子站起身子来,兴奋地冲着仉氏回答着说:“我坐在这儿等着吃肉啊!娘。你忘了!”

  仉氏听儿子说在等着吃肉,猛不丁地愣了一下神,紧接着便想起了刚才自己无意之间说的那句话来,一时之间慌得她不知如何是好了。这可怎么办啊?仉氏站在那儿看着儿子眼巴巴地等着吃肉的.小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勉强地挤出一丝笑容说:“傻儿子,你还得再等一会儿啊,娘这就给你买肉去,做一碗红烧肉给你吃。”

  仉氏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当时家里一分钱也没有,她还是硬着头皮来到隔壁邻居家赊了一块肉来,给儿子做了一碗红烧肉,看着儿子吃了个痛痛快快,高兴的自己不得了。

  屠夫家里天天在院子里杀猪,小孟轲经常跑过去观看,他时不时地就好模仿屠夫杀猪的动作,嘴里还不停地学着猪临死之前的哀鸣。时间长了,小孟轲模仿猪哀鸣的声音,简直是就跟猪临死之前发出的声音一模一样,他模仿得仉氏心急如焚,叫苦连天。

  “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啊!孩子他爸呀!这个孩子怎么就这么顽皮呀!我这可怎么办啊!孩子他爸呀!你就显显灵,来帮帮我吧!”

  仉氏左思右想,想前思后,决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孩子在这种环境当中生活下去了,哪怕就是自己再苦一些,再累一些,再受一些什么样的难为,也得要想个什么办法管好这个顽皮的孩子。

  仉氏琢磨来琢磨去,觉得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再搬家,带着孩子离开这种商贸闹市区,离开这家以杀猪为生计的好邻居,找个能够让孩子静下心思,用心读书的地方去居住。

  仉氏费尽了周折,把家搬到了邹城市市区一家书院的右边来居住。娘儿俩住下没几天,小孟轲就被书院里那些学子朗朗的读书声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每天早上,他爬起床来,柔柔眼睛,连饭都来不及吃,就缩手缩脚地跑到书院教室的窗户底下,悄悄地蹲在地上,竖着两个小耳朵,偷偷地听教室里的先生给学生们讲课。

  小孟轲每天早上偷听完先生的讲课就赶紧跑回家,兴高采烈地来到仉氏跟前,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偷听到的学问,有声有调地学给仉氏听。仉氏每每看着、听着小孟轲学先生讲课的那种小模样就笑声连连,心里就好寻思着,这个孩子虽然生性顽劣,但模仿能力很强,看来把家搬到这种学习氛围浓厚的生活环境来居住就搬对了。

  仉氏为了能让孩子早一天到学堂里去读书,她边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使出了浑身解数,总算是把学堂教学先生和学子们每天吃中午饭的差事给搞定了。

  仉氏虽然不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厨师,但她的家常饭菜做得非常可口,教书先生和那些小学子都吃得挺满意的。这一来,小孟轲不但能上了学堂,而且连学费也有了一些着落。

  空闲的时候,勤劳的仉氏便坐在家里纺线织布,晚上还抽空给人家做点针线活,尽管一年四季挣不了几个钱,家里经常捉襟见肘的吃不饱饭,可娘儿俩的小日子倒也还算是过的有滋有味。最令仉氏高兴的事情是小孟轲每天学习诗书,演习周代礼仪的兴趣是眼看着越来越浓厚,求知学问的劲头也是越来越大。

  小孟轲具有天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他也和普通幼童一样贪玩。有一天,小孟轲吃完中午饭之后没去上学,跟着几个小伙伴在南沙河玩了大多半天,快黄昏的时候,他这才急急忙忙地往家跑,刚刚跑进屋,仉氏就把他叫到身前,不声不响地拿起一把剪刀,将刚刚新织成的一段粗布,咔嗒,咔嗒,几下子就拦腰给剪成了几段。小孟轲气喘吁吁地站在那儿愣住了,惊愕不解地看着他娘,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这个时候,只听仉氏语重心长地跟他说:“儿子啊,你看看,这布是娘一根线一根线织起来的吧?学问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你读书读到一半就跑出去玩耍,不就像这匹剪断的布一样没有用了吗?”

  小孟轲被他娘的言行感动了,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印下了他娘断机杼的这一幕。从那以后,小孟轲就在也没有逃过学。他十五岁的时候,孔子第三代孙子子思,在曲阜设馆教授六艺,远近学子纷纷负笈前往就教,仉氏就把孟轲送到了曲阜去上学。孟轲在子思门下埋头苦读了五年书,学问德业,突飞猛进,他回到邹城之后,便立马四处借钱,很快地就置办起一所像模像样的学堂,开始了他的讲学生涯。

  孟轲二十多岁开业授徒讲学,先后招收过几百个弟子,有证可考的就有万章、公孙丑、乐正子、屋庐子、公都子、陈臻、充虞等几十人。遗憾的事情是,孟轲的弟子大多数悟性不高,几乎都理解不了他的学说,数百名弟子当中,只有万章和公孙丑还算是稍微有这么一些成绩的弟子。

  孟轲四十岁之前没有出门远游过,但他接触过各个国家的一些政界人物,对天下大事已经有所了解了,为他周游列国作了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他四十四岁那年离开了老母亲,告别了妻子,舍下了幼小的几个孩子,率领众弟子到各个国家去宣扬他的王道仁政治国之策。这一路上,他只要路过集市就喜欢站在人群当中演讲:“上天的眼睛,就是老百姓的眼睛;上天的耳朵,就是老百姓的耳朵;上天的嘴巴,就是老百姓的嘴巴;老百姓才是真正的上天。”

  孟轲经常好跟弟子们讲:“分人以财为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他还反复地告诫弟子们:“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捞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们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轲不管是到了哪个国家,他都积极地跟一些新结识的朋友交谈,言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轲只要有机会跟一些社会政要人物相聚,他就会极力地呐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轲带领弟子们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在各个国家之间足足奔波了二十多年,可惜他的政绩不突出,社会影响力也不大,但他的年龄却越来越大了,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老胳膊老腿的老孟轲,实在是跑不动路了,他这才无可奈何,心情复杂地返回了邹城老家。

  老孟轲回到家之后,整天唉声叹气的,过起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苦闷日子。他过了没多久沉闷、抑郁、焦躁的生活就耐不住寂寞了,便召集得意弟子万章和其他几个比较好学又本分的弟子,帮着他一起撰写《孟子》一书。

  《孟子》,共计七篇文章,大约三万五千余字,集中阐述了孟轲的人生心得、思想和智慧。这部书的主导精神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独立意识,二是社会的责任心。这部书不论是义正词严的批驳,高谈雄辩的说理,还是幽默谐趣的讽刺,都具有明快犀利的侠骨文风。这部书不仅是一部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这部书与《易》、《诗》、《书》、《礼》、《春秋》、《周礼》、《仪礼》、《公羊》、《谷梁》、《论语》、《孝经》、《尔雅》,并列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十三部经典著作之一。

  公元前289年冬至的这天上午,研读了一辈子《论语》的老孟轲,又温习了几篇《论语》,他本想再写篇心得文字,可眼睛有些酸痛了,只好放下书,随手拿起一把青峰宝剑走出了屋,在院子里舞起了他当年在齐国观看武士比剑时悟出的一套剑法,后来渐渐地让他给完善成为一套八十四式的孟子剑法。

  老孟轲松了松筋骨之后,神采奕奕地回到屋里,放下青峰宝剑,坐在木头椅子上,喝完红茶,便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

  这天中午,老孟轲的夫人为了欢庆一年一度的冬至节,特意吩咐他们家的下人做了一桌子丰盛的菜肴,还亲手打开了一坛子收藏多年的孔府家酒。吃饭的时候,一家老少围着桌子开怀畅饮,老孟轲妙语连珠,逗得大家笑声连连。

  老孟轲酒饱饭足之后,意味深长地跟他夫人说:“今天这一大桌子菜肴,令我最满意的就是清蒸熊掌和红烧鲤鱼。鱼与熊掌,今天我终于兼可得之了。再就是看见一家老少都吃了羊肉水饺,我很高兴,这个冬天,咱家里的人谁都不会觉得寒冷了。从明年开始,凡是我孟氏子孙,到了冬至这一天,人人都得要吃上一碗羊肉水饺。”

  老孟轲跟他夫人说完这一番话之后,就红光满面地来到了客厅里,坐到他的那把木头椅子上,双手捧着自己的旷世杰作《孟子》一书,笑眯眯地看了一会儿,喝了一杯浓浓的红茶,便闭上了双眼,不一会儿的工夫就进入了梦乡,享年八十四周岁。

  我喜欢孟子的为人处世,十分向往他老人家的社会人生和历史业绩。自从那年内退之后,几乎每年的冬至这一天,我都会抽出时间到孟庙去给他老人家过生日,借以反省反省自己这一年来的思想状况和言行举止,思索思索自己未来的生活该怎么过。

冬至的散文4

  又到冬至,你们在群里说起饺子,让我想起了那两年,想起了樊同学,想起了你们。这样青葱岁月又将一段时间在我脑海中不得消停。也罢,谁让我们是同学。

  迈入不惑之年,有关往事的记忆大抵褪去。又到冬至,饺子的话题突然将我拉回过去,点滴碎片重新拾起,拼接、整合。

  97年,开封,黄校,文秘963教室。

  这是一个冬至,忙碌了一下午的女同学们还在嬉笑着评比包饺子的技艺,而男同学们缺早已拿起碗盆擂起了鼓这是一个盛大的聚会。全班所有的同学在一起,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肆无忌惮地吃东西,而不用学习,想想都幸福。

  华灯初上,一大盆饺子被那几位已记不起的男同学抬进了教室。狼多肉少,按生活委员樊同学的精确计算,这第一锅每人只能分到15个饺子。管它15、16,吃了再说。那个迫不及待,谁还计较多一个,少两个的事。反正我是一番狼吞虎咽,一阵秋风扫落叶,嘴也一路疾驰......

  求学那两年家境并不殷实,上学路充满了辛酸。虽能果腹,却不敢任性。像那天那样的随意造次,那样的酣畅淋漓,还真没有过。

  冬至前几日就已想好,一定要满足我那委屈已久的肠胃,我要让它有富翁主人的自豪感,我更想潇洒地回答墙根下山西刀削面老板的问题水饺都没有食呢,压根不想吃面。

  就像看景和听景一样,当你真真切切身临其境时,一切却超出了你的预期。

  前几年,光景日子有所好转,当我再次以旅游者的身份回到开封,夜市上,我想以不计后果的消费来抹去那些艰辛的记忆。和五哥在一起相谈甚欢,我有些情不自已,我对游离于摊点的弹吉他唱歌的小伙说,有关兄弟的歌你随意唱,直到我叫停为止。可五哥的一通数落让我囧到无地自容,为这他差点甩袖而去......

  第二锅那15个饺子让我吃得很艰难。我在埋怨,埋怨身体的'不争气,我在抱怨,抱怨自己埋怨白吃喝的福气,我更在懊丧......

  一切都和前一夜半梦半醒的想法偏离。

  盆里剩下最后的三颗饺子,我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樊同学笑嘻嘻的走过来:够了没有?

  我抹着嘴,打着嗝:吃好了!

  樊同学看着我近乎空了的饭盒,一脸的诧异全吃了?

  我说不知怎的,好似不饿,剩了三个。

  樊同学:你饿了还能吃90个?天的歌神呀,我第一次给你捞了30个,第二次30个......

  哎,让现在的我都情何以堪,不提也好。

  又到冬至,你们在群里说起饺子,让我想起了那两年,想起了樊同学,想起了你们。这样青葱岁月又将一段时间在我脑海中不得消停。

  也罢,谁让我们是同学。

  你们的小六子 。

冬至的散文5

  曾有一段时间,一直以为,冬至就是十月一。(老家习惯阴历)

  直至这个纷纷谣谣的冬至姗姗来临。

  我才为自己的无知而郁闷,因为这个冬至不是十月一。

  看着飘飘雪花,都是童年的记忆。

  童年的雪,是那么的美,美得让人陶醉。

  鹅毛雪花漫天飞,经常的一下就是几个白天黑夜,我们迈着小腿腿,你追我逐,欢快的.笑声传遍了小村子,呵呵,能气死那句古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我为什么把两个日子混淆了呢?呵呵,因为,老家习俗,这两个日子都要上坟。

  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表达什么,反正,就从我开始走路跑步起,跟着几位长辈,在厚厚的雪里,看他们指着这个坟头说:这个是你谁谁谁,然后一群人跪在雪地里,上香烧纸,完了又踏着厚厚的雪去另一个地方,听长辈说:这个是你谁谁谁……

  我们那时候管你躺在地里还是谁谁谁,我们只知道,这是一群人踏雪,从村子这头到那头,或者更远,直至后来-------

  看着长辈一个个躺在了地里,才逐渐明白,这里躺着的是谁谁谁。

  时间无意,催白了多少黑须,看着出生,经历着死去,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无忧无悲,当纵歌时该放声,不必太在意……

  可以留恋可以贪婪可以放纵可以尽欢可以灿烂……

  但不可以心不善不可以愚昧无知不可以自私不可以没担待没爱好没追求没上进没尊严……

  因为当你也有一天,躺在地里,别人指着这个坟头说这是谁谁谁,你的后辈会问……

  记忆里,跟这个冬至一样,雪花飘飞,。

  记忆里跟这个冬天一样,冷的会让人掉鼻涕。

  记忆里,只是长了年纪,离开了故乡的那片坟地。

  记忆里,消失了很多的乐趣,却增加了责任和担待。

  那个谁谁谁,别在意,这个游子没给你上坟烧纸钱。

  那个谁谁谁,别在意,还有很多个冬至会来临。

冬至的散文6

  又到冬至,问问现在的学生,冬至是什么时候?没有一个清楚,更不用提从什么时候开始数九了。可是问问还有几天是圣诞节,这次是没有一个不知道的。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们这边把“冬至”说成是“过大冬”,是祭祀祖先的四大节日之一。母亲和妻早早就开始准备了,买来新鲜的荷藕,用刨子刨成丝,剁碎了,再和上面,做成藕饼。或把南瓜煮烂,和上面,做成南瓜饼。鸡鱼肉蛋,瓜果蔬菜,荤素搭配,忙活了半天。其中青菜豆腐汤是必定要有的,因为我们这有“青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也有做人要清清白白的意思。

  心灵手巧的妻子又去买来金箔和银箔纸,叠成金元宝和银锭的样子,祭祀前的准备工作总算是做好了。

  父亲因为脑梗而偏瘫,祭祀的事情就由我来主持。摆上供品,点上香烛。先敬门神,请他允许祖先回家吃饭收纸钱。然后在供桌前的盆里把准备好的纸钱、“金元宝”和“银锭”烧给祖先。在跳动的火焰中,缅怀祖先的音容笑貌,并向他们汇报近来家中的大事,对未来提出一些期盼。待纸钱化尽,最后郑重地磕上四个头,祭祖仪式就结束了。

  原本我对此事是不以为然的,鬼神之事纯粹是无稽之谈,古人因为思想认识不够,才有了这些封建迷信活动,父亲在郑重地做这些事时,我总是在一旁无聊地看着。

  现在我亲力亲为后,对此事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活动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饮水思源,人是不能忘本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也有前人的付出在里面。供桌前的祷告,那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地态度,一种郑重地承诺。我觉得这种活动在我们后人手里,应把它演变成不忘先人的教诲和鞭策自己前行的活动。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当我们再次吟唱这首歌的时候,但愿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从冬至开始数九,更多的人理智地继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发扬祖先不怕困难、勇于拼搏、造福后人的精神。

冬至的散文7

  冬至之后的第一场雨,没有冬天该有的清冷,有的居然是初春的菲菲圆润。走在上果园的小路上一棵杜鹃迫不及待的开放,南方早已经让她忘记冬春的分别了,既然灿烂早点又何妨呢。倒是茶花迟迟而来,不管冬还是春都是她的季节,何必急于一时,与其争春不如恋冬。

  偶然的几滴悬挂于树叶的雨滴滴落在我身上,凉凉的冰冰的却不让人排斥,空气带着泥土与树木特有的清新,突然想起生活在远方雾霾里的朋友,这里没有都市繁华,却有繁华没有的慵懒与洁净。理想从来就是一个没有等于或者明确注解的名词,向往也没有固定的方向,只不过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或者属于自己的.理想与方向。

  山上轻雾蕴绕,红叶隐约在雾里在绿叶之中,虽想那么不招摇可是在南方它注定惊艳。李子树早已落叶萧瑟,山楂也整装待发,来年一场春雨满山即将洁白如雪。山泉汩汩流淌下来蓄水的池子,飞溅起来的水花,让人目光不忍离视。偶然几只飞鸟掠过,又悄悄投入密林之中,一种闲到极致的懒散,好想今天就这样吧,把自己放逐在这熟悉但安然的山野,不敢脱俗,因为不忍与不舍。

  放出来的鸡禽,开始满山奔走,到处找寻它的早餐。百无聊赖的想坐在常常坐的那块石头上,可惜雨水早已占据,我只能站着看着群山起伏,也看着城市的一角慢慢苏醒,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本来就没多大志向的我,现在连小志都没有丧失殆尽,此刻心是自由的,此刻我忘记所有。

  不管什么季节都会有花开花落,习惯了也就一切自然而然,花开不惊花落不悲,过好每一天才是生活基本与责任。你可以爱一个人也可以爱很多的人,但是责任却不能推脱,毕竟生活是由不同人构成的,问题是在于你能不能承担而已。

冬至的散文8

  "古人的解释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科学的解释是,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当然影子也就最长了。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冬至日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又是北半球白天最短暂,黑夜最漫长的一天。这一天在中国的先民心中,被称为”至日”。" 从小路走过,有人家在桥下祭拜,面色凝重。

  冬至,祭祖,拜父母,拜师。在这个石瓦砖墙的时代中,人们没有忘记这一传统,又无从祭拜,只得在这偏僻的小路上,独自祭奠着。

  是的,独自。

  远处近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这似远似近的声音,总是让我想起过往。尤其临近傍晚,夕阳西下,断肠人在那天涯,凭吊楼阁。

  冬至了。小雪已逝,大雪已过。”君子以见天地之心””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而我仍然没有守足本心,反而,讽刺地,迎合了这个时代,躁动不安。

  不立心,不守份,如何安本?

冬至的散文9

  12月22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今年冬至前后,天气非常好,阳光灿烂。这时的阳光,不是火辣辣的,也不是热烘烘的,而是暖融融的。温暖柔情的阳光。普照着我所在的高楼林立的城市,同样普照着我曾经生活过的山岚起伏的乡村。此时此刻,我的心就像这冬至的阳光一样温暖。

  我爱阳光,特别是冬日的阳光。它的味道,它的色彩,给人充实和满足的感觉。在冬日,沐浴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是最最幸福的感觉。透过阳光反射在墙壁上的影子,可以看到缕缕烟尘。我不动,阳光不动,而热气,在流动。生来畏寒的人,只有找到热量才能安稳。阳光,给了我最好的依靠。就在这冬至的阳光的抚慰中,我的思绪在尽情地体会着冬至的温情。

  在中国各地,冬至大如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交节时间不固定,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中,公历定在12月22日或23日。据说冬至是我国春秋时代最早用土圭观测太阳定出的第一个节气。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在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规定这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以后,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向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语有“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的说法。所以冬至又有“履长节”“长至”“天长节”“短至”等别名。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之至;昼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极点、顶点、之最的意思。如“昼短之至”,在冬至这天上海市全天见到只有太阳的时间短到10小时零9分,北京竟短到9小时零仅9分了。

  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所以应该庆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小至”或“小冬”“冬除”;“冬至日”叫“长至”或“大冬”“冬年节”;冬至后一日叫“至后”,节期3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学生放假。谚语说:“冬至大十年,先生(指老师)不放(假)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工)不肯歇。”所以冬至又称“亚岁”“小年”,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外出的人,都应该尽可能的回家。冬至夜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至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做“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喝。

  在北方,冬至这天的节日饭花样繁多,最重要的是少不了延续传统习俗“吃饺子”。在南方,合家团圆吃汤圆早成习俗,用糯米粉制成的汤圆是冬至的传统食品之一。“汤圆”中,“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在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全家人围成一圈吃汤圆,既有了冬至的氛围,又给了全家人一个‘圆满’的祝福,何乐而不为呢?”还有那众家交赞是馄饨。广东称为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也是较为普遍的冬至食品。据说,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至今民间一直流传“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这是一个多么富有人情味的节令啊!冬至一过,一系列中外喜庆节日,就会纷至沓来,就会像冬日的暖阳一样照亮你我的心房。人们相互发送冬至节的祝福。我把我所接受的和收集的冬至祝福短信整理出来,奉献给我的亲爱的朋友们: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今日冬至,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愿我的短信及我的祝福能像这冬至的阳光,为您驱走严寒,送去温暖。祝冬至快乐!

  关怀不是今天才开始,祝福也不是今天就结束,我把最诚挚的心,最多的关怀和最深的祝福送给你,今天是冬至别忘记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一个饺子一颗心。吃韭菜馅饺子,愿你青春常驻;吃萝卜馅饺子,愿你健康长寿;吃蘑菇馅饺子,愿你钱袋鼓鼓;吃三鲜馅饺子,愿你家庭和睦。

  今天是冬至,我送你一碗特制饺子:平安皮儿裹着如意馅儿,用爱心煮熟,吃一个快乐,吃两个幸福,吃三个健康,吃一碗发财,喝了汤吉利!

  今天冬至,别忘记吃饺子,若忘记了。后果很严重:一不漂亮了,二没法带眼镜了,三没法听甜言蜜语了……吃饺子可防止耳朵被冻掉。

  这条短信,收到就行;要是在忙,不回也行;我祝福你,知道就行;今天的.你,顺心就行;记得复我,偶尔就行;看完之后。笑笑就行。冬至快乐!

  愿摘下彩色的花,许下祝福,愿平安绕你身旁喜悦与你同行。让好运永相随……

  知你工作辛苦送上我的祝福;懂你上班疲惫送上我的安慰;但愿我的祝福驱散你的辛苦;希望我的安慰消去你的疲惫。冬至到了,希望你以后开心每一天!

  当凉意与秋雨结伴;当黄叶与晨露相依;当冷月共霞光一色;当大雁也打点南归,我的祝福伴随着冬至的到来飘然而至:天气凉了,请记得添加衣裳!

  漫天的雪花是飞舞的音符,以思念谱成乐章,用祝福奏出期盼。带给你欢乐。祝冬至团圆,温暖溢满整个冬天!

  装满一车幸福让平安开道,抛弃一切烦恼让快乐与你拥抱,存储所有温暖将寒冷赶跑,释放一生真情让幸福永远对你微笑!愿我的朋友虽然天气寒冷但心里永远充满着暖意!

  冬至送你一碗平安如意汤圆。用真情煮水,以祝福调味,让你吃出一天好运气,一年好福气。

  再美的日子如果没人牵挂也是种遗憾。也许祝福只是一种形式,但却能给心灵带来温馨,所以我花了一角钱发条信息给您,祝冬至快乐!

  冬至这天的各种风俗习惯,就像冬至的阳光一样充满浓浓的人情味;冬至这天的众多祝福,同样像冬至的阳光一样充满柔情。

冬至的散文10

  明天是冬至,预示着白天慢慢变长,天地阳气开始渐渐变强。冬至,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

  雾霾天气笼罩了一切,心情也似乎受到了影响。去年冬至那天,阳光很好,天空很蓝,我很开心。记得那天早上开完会,我就和老王叔一起去村子督促土地确权的工作了。到中午11点多的时候,媛媛打电话告诉说:“亲爱的,灶上今天是饺子哦,回来早点。”挂完电话,我就立马告诉老王叔:“叔,灶上今天有饺子,咱弄完赶紧回吧。”叔也高兴地说:“好。”等我们回到单位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在享用香喷喷的饺子了。来不及洗手,赶紧在延利的碗里扒拉了一个放进嘴里,“赶紧洗手去”她嗔怪着我,却又赶紧拿碗帮我盛饺子。再看看灶房,一整屋子的“厨娘”和“厨师”,大家都在展示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娟姐包的圆的,江妮姐包的月牙的,芹姐包的扇形的,还有大哥们包的“实习饺子”,虽然样子有点奇怪,不过吃起来还是不错的。大家手上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开着“不怀好意”的玩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的微笑,脸上、身上、发梢上沾的面粉却毫不在意。

  各式各样的饺子,煮在锅里,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饺子熟了,大家都是客气地推让着;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的人直流口水。厨房里,饭厅里都是大家的欢声笑语。纵使嘴里填满了美味的饺子,也还是要恰当地发出笑声来回应此刻的“热闹”。我当时在想,要是“领导们”也来和大家一起包饺子,煮饺子,是不是一种更美的“风景”呢。对于平时比较“勤俭”的伙食,这一天的伙食只能用“幸福”来概括,在大家的心里依然对“组织者”充满了感激。“上下同心,全力以赴”的包饺子活动,让紧绷的工作节奏显得格外有意义,让生活和工作更多了一些温情和暖意。

  今年的冬至,虽然没有和大家在一起,但是能陪在宝贝的`身边,为他做一碗冬至的饺子,心里满满的幸福感。不一样的境遇却是一样的“幸福”。早早准备好了肉馅,只等着冬至这天,买一些饺子皮就齐了。很小的时候对“饺子”总是充满了不一样的感情,每当家里来一些特别重要的客人时,妈妈就会包饺子。饺子在我的概念里只有特别的日子,招待特别的人才会吃。不是因为制作饺子的过程复杂,也不是因为没钱吃饺子,而是一份用心用情的真心相待难得。冬至这天吃饺子,也是有特别的意义。都说冬至这天,不吃饺子就会冻耳朵,是真的吗?为了不冻耳朵,每年冬至不管多忙,我都会吃饺子。

  心向阳光,自然生长。冬至了,亲爱的你,记得吃饺子。愿你的冬天不冷,充满阳光。

冬至的散文11

  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既给人以现代都市文明的享受,又给人以拥堵、嘈杂、雾霾的烦恼。冬至的家乡人聚会便一改在城区举行的惯例,几经考察,最终选择了龙之尊生态度假村”。

  上午90时,我和夫人带着两岁半的小孙女在倪家坝乘209公交车,穿过南门山商区,驶过位于长、乌江交汇处的乌江二桥,沿涪(陵)-清(溪)路行进了20多分钟,一栋标有“龙之尊生态度假村”的楼房便飞入了眼帘。

  “龙之尊生态度假村”是涪陵滨江路“龙之尊大酒店”在农村开的一家度假村。度假村主楼平公路以上三层,一楼餐饮,二楼会议室和娱乐室,三楼娱乐、住宿。平公路以下的负一楼是厨房,负二楼为乒乓球室。房前是紧靠长江的菜地和园林。透过绿荫望去,长江在此呈一弯弓形,俗称羊背沱,江面比较开阔,蓝天白云和岸边绿荫倒映在蓝蓝的'江面,随波起伏,韵味无穷。

  园林中有一石板铺就的平坝,上面安有石桌、石凳,一边是开阔的长江,一边是狭窄的小溪。我们围坐在这万绿丛中的石桌旁,抬头见长江绿波荡漾,百舸争流,低头见小溪蜿蜒曲折,穿梭于绿树翠竹之中,品一口云雾清茶,香气四溢,甘甜可口,沁人肺腑。置于此情此景之中,真有点不是仙境,胜似仙境;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茶毕,我们跨过一横在小溪上面的平桥,沿溪边小径逶迤前行,不时有游鱼在溪中嬉戏,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浅起团团水花,引起了我们的追逐观赏。小溪穿过树林,绕过翠竹,穿过拱桥,流入一比较开阔的平塘。平塘靠长江一面是堤坝,有高大的树木茂密的楠竹相依,一边是大片树林和草坪。周边修有便道,溢水坝边有一古色古香的八角亭,亭内安放桌椅板凳,供游人和垂钓者休息。溢水坝外面是长江,举目望去,只见碧空万里,白云飘飘,高山青青,江水碧碧,岸边一码头上的吊车正频繁起降,繁忙地装卸着货物,大小船只正有序地进出港口。转身回望,塘前大片森林呈U字形环绕,建造于清同治十年(1870)的涪陵文峰塔耸立于U型森林中央,并与蓝天白云一起倒映于塘中,构成了一幅难得一见的山水美图。

  管理员说:“这里的真正独特之处还在于水。这水是用30米扬程的抽水机24小时不断地从长江抽入水渠,流入平塘,再通过溢水坝回流长江的循环水。目的是给捕捞起来的长江鱼营造一个类似长江的微环境,能够在此安家,保持长江鱼的本色,让游客随时都能够品尝到长江鱼的美味。”此等生态意识和经营之道确实令人称道。

  由平塘回主楼有四条路,一是原路返回;二是沿长江岸边的一条石板路攀登,可上到一栋欧式建筑的院坝,再向左与平塘经拱桥上来的两条较平缓的石板路合并,回到主楼。

  此时,一桌300元的标配美味佳肴正等着我们品尝。

  主菜羊杂汤锅。因应了冬至吃羊肉进补的习俗,加之汤锅底料考究,味道鲜美,很受大家青睐。其他配菜有烤鱼、红烧野猪肉、魔芋鸭、青椒鸡丁、山药牛肉片、河虾、时蔬以及豆花、糍粑等。烤鱼采用其仿长江微环境渠塘中的鲫鱼,撒上椒盐香油,用无烟木炭火烤制而成,外焦内嫩,香酥可口。野猪肉皮厚肉瘦,滋润柔糯。青椒鸡丁,辣而不燥,油而不腻,辣椒的清香与鸡丁的肉香两香合一,别有一番风味。小孙女特别爱吃的则是河虾、豆花、糍粑等。大家对菜品、味道、价格都十分满意,有人估算,此餐在城区恐怕不会少于500元。

  饭后,大多数人依然喜好玩川麻和斗地主,我则带着小孙女与几个垂钓爱好者去钓鱼。老田、和小石不一会就钓到了两条鲫鱼,我却还没有开张。小孙女一边为他们高兴,一边为我加油,不断地念叨:“鱼儿鱼儿快上钩,没有大的小的也将就。”念着念着,忽见我的鱼漂往下一沉,我忙将鱼竿往上一提,一条鱼儿已经上钩,在水下翻滚了好一会儿才露了一下水面,水花溅起一米多高,鱼竿弯成了称钩状,颤颤抖抖,几近折断。小孙女兴高采烈地喊道“爷爷,爷爷,钓到了,钓到了!是条什么鱼哟?”。我说:“好像是条大花鲢。”老田说:“不要拉紧了!”小石说:“快拿网子来!”最后在管理员的帮助下,才将鱼捞起来,一过称,足足有6斤重呢!

  之后,小孙女再也安静不下来,不断地来舞动我的鱼竿,说:“我也要钓条大鱼。”继续钓鱼已不可能,也不安全,于是就带她去游园照相。照了几张风景照和小孙女的照片之后,小孙女说:“我看看。”抢过手机点看照片之后又说:“我给爷爷照。”我说:“来,我教你。”小孙女说:“我照得成。”接着,便很快地转换成拍照模式,接连照了好几张。我拿过来一看,哇!还真不错呢!立即发到网上,点赞者也不少哦!

冬至的散文12

  赶在冬至前飘落的雪,把初冬的暖意一扫而光,不由分说地用冬的凌厉寒凉席卷大地。雪是在午后落的,起初只是细盐似的雪粒儿,用不着撑开伞,但脚步不由得加快。这些雪粒只是先头部队,把天欲飞雪的信息提前透露了,孩子们利用每个短暂的课间在走廊里张望,甚至伸着小手,想幸运地托住今冬的第一片雪花。

  隔着书房的窗,雪以轻盈之姿从苍穹飘散而下,雪粒已经舒展成枚枚雪花,曾经孩童般细细打量着远道而来的客人,是不是诗句中所说的六出花飞?被雪唤醒的诗情总在面对它所带来的洁白时悄然萌发,可在雪的面前,在思绪中涌动的短章长句都显得生硬,雪花正以集体的智慧正在改变着入冬以来显得萧瑟的大地。

  寒来千树薄,或许就是为了在这一场雪中变成琼枝,那些平素普通平整的黑瓦覆了雪,暂时成为童话里的城堡,有着针状的叶子的松树更有圣诞树的风情,低矮的冬青,也孩子气地伸着无数的绿手掌,托住缓缓下落的雪。

  这一场南下的寒流带来的雪,过客一般,孩子们只能搓几个小雪球儿,这样的雪是不能让他们尽兴的,到了晚间便渐渐停歇了,而风似乎意犹未尽,稚子般奔跑着,就将细枝上的雪拂过,从树下走过,簌簌而落的细雪又落在肩头发间。不过雪倒是不辜负大地的等待,郊外空旷,河塘沉静,早就虚席以待,雪覆上去,远处的村庄,近处的阡陌,成了不需修饰的`水墨画。

  这落在江南的初雪,处子般绰约洁净,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这江南的雪是美的,“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鲁迅先生写时该忆起故土绍兴的冬雪了吧,雪落在百草园的泥墙根下,落在乌篷船的船篷上,落在落尽叶子的枣树上。一直在文字里遥望绍兴,或许这个冬天择一个静好的日子启程,温一壶醇厚的花雕,叫一碟茴香豆,看归航的乌篷船,看那些临水的酒楼茶肆檐下的红灯笼,和那红光倒映在碧波中的胭脂色。最好也能逢见一场雪,绍兴洗净铅华,如同一樽古朴简静的青花瓷,我一步步地靠近,只为了体会它在冬日清绝的美。

  有了这一场雪,江南才真正有了冬意,雪在低温的阳光中迟疑着不愿融化,就那么秀气地留在芭蕉阔大的叶片上,留在黄菊傲然的灿烂中。雪霁天晴,虽不像红楼儿女们温酒联句,踏雪访梅,披氅怀炉,但已经为不久到来的冬至准备着,煮一锅软糯的糯米饭蕴藉成醉人的米酒,向阳的坡地上的嫩荠菜挑回家包饺子,那圆润的饺皮可是亲手擀出的,腊味呢,在阳光下晒着,在朔风里吹着。父亲年年要提起冬至大如年的俗语,一切准备得是那么郑重,围炉共餐,说起吃狗肉、炖鸡汤之俗,谓之冬至要进补,吃了就不会畏寒惧冷,三九四九还在后头呢。

  一路的雪意还未消融,冬天在这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的漫天飞雪中拉开帷幕,备一张九九消寒图吧,图上有九枝遒劲的梅枝,学一回古人风雅,用朱笔细细描画,一朵对应一日,染完了九九八十一朵梅花,又是春日大地返青时。

冬至的散文13

  【冬至,东至】

  这是个悲戚的日子,很多人都回老家祭奠逝去的亲人,说一句“做冬至”,大家都懂。我父亲的坟墓在江南的东至县,于是,我便于冬至去东至。

  父亲去世四十三年了,葬于他乡一直没有把他的坟迁回来。早些年倒是有这样的打算,只是因路途太远,交通不方便,就始终没把迁坟的事付诸实施,现在却不想迁了。

  我的祖籍就在庐江,父亲是大跃进年代作为民工修佛子岭水库而后留在江南工作的。随后,母亲就去了江南,再随后,我们姐妹几个也就出生在江南。六九年父亲因病去世,我们举家搬回庐江老家住,把父亲一个人丢在了东至的坟墓山上。那时穷,没办法把他的棺木运回来,只能让异乡的青山翠柏陪伴着他。

  回到老家依旧穷,不能每年的冬至都去父亲的坟前焚香祭拜,家里拿不出往返的路费钱。虽然庐江和东至两地相隔不过三百公里,对于我们家来说,中间横着的却是真正的长江天堑!多少年,母亲和我们姐妹几个只能倚在门口,遥望江南,把无限的哀思凝结于长长的视线。那些年,我们总觉得父亲的坟墓离我们很遥远。

  记得八零年的冬至,我在巢湖师专读书,母亲专程去学校找我,带我一道去东至。我们从巢湖坐火车到芜湖,从芜湖乘小轮去安庆,再从安庆坐汽车到东至,路上两日,船上一夜,几番周转方才到达目的地。尽管如此,所花的路费却不贵,因为坐船比较便宜,而且不需要住旅社。

  父亲长眠青山独守清冷,其在天之灵想必是很孤寂的,但若知我和母亲去一趟东至是如此艰难,怕也是不会归罪我们的。那天,母亲在父亲的坟前凄凄地说,待孩子出来工作,有钱了,就把你的坟迁回老家,让我们离你近些……

  其实,走公路全程坐车去东至也是很费事的'。记得后来某年的一个冬至日我和母亲再次去东至,就费尽了周折。先是从老家来庐江县城,从县城坐车到舒城,再在舒城转车到安庆,在安庆住一晚,第二天乘轮渡过江,然后从大渡口坐车到东至。这期间的转车也不是很容易,过路车往往不停,而且从舒城到安庆还要走一段回头路。那时我就感叹,去东至的路途也不亚于蜀道之难。

  父恩如山。冬至年年有,可我们却不能年年去父亲的坟前祭拜,我常恨自己是个不孝之人。是长长的路途阻隔着我,还是贫瘠的身躯羁绊着我,其中滋味谁人知晓?

  这些年家里的经济条件好转了,我们又想着把父亲的坟迁回来,了却多年来的一桩心愿,可考虑再三又不想迁了。一方面是全家过得好好的,平平安安,想必是父亲坟墓的位置好,父亲的在天之灵保佑着我们。更主要的是现在去东至方便了。自合界高速公路修成通车,再加上安庆长江大桥启用,我们现在去东至就像在县内转悠。从庐江到东至,连安庆大桥在内,全程高速,两个小时就到了,快而方便,一个上午就能来回。

  在一个特殊的日子,去亲人的墓碑前焚香祭奠,尽一个后辈的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一种血脉情感的传承。这个冬至,我又去东至,我会在父亲的坟前告慰说,父亲,你现在离我们很近。

  【冬天,一个瞻前顾后的季节】

  到了节气大雪的时令,入冬的第一场雪才犹犹豫豫地飘落下来,给人一半惊奇和一半欣喜。鹅绒般的洁白拉高了天宇,也延缓了黄昏,山林和原野到处是童话里的情境。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是我的童话。可惜,朋友不能相聚,一个去了乡下的老家,帮着父母储藏秋天的收成,一个去了城里的学校,为孩子送去御寒的棉衣。似乎都在和着雪的韵脚,做着与时俱进的事情。

  遗憾的是,朋友真的聚齐,天已放晴,雪留给我们的是一场浅尝辄止的痕迹。

  我总是不能理解冬的情愫。告别秋天它是那么优柔寡断,迎接春天它又是那么迫不及待,在秋天的丰盈和春天的绚烂面前,呈现出反差如此之大的季节特征。

  当日历进入立冬的层面时,季节并不那么旗帜鲜明。

  很久的日子,秋韵依旧在浅冬里流淌,那些秋的作物堂而皇之的在田原里摇曳着风光。庄稼人身着秋衣秋衫,把垄起的山芋刨出地面,把粗壮的秸秆捆扎码堆,把黄灿灿的玉米串吊上屋檐,把整箩整筐的青菜萝卜装进路边的卡车……此时,我以为冬天还很遥远。

  看着遗留在地头的棉桃还在不断地绽开,真的应该感谢温暖的紫外线。冬阳下的蔬菜、薯类,因为没有寒冷才这样鲜活。就连攀附在酸枣树上的牵牛花也在把最后一只喇叭高高竖起。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莫不是季节亦有情有义,宁可失了自己的本性,也要给世间延续一份温馨?生命是相通的,人如此,季节亦然。我想。

  然而,季节的更替终究不可回避,寒冷也终究要来临,无雪的冬天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冬天。没有冬天的传承,就不能催生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季。

  朋友告诉我,他的女儿不喜欢棉衣。学校里好多人都是,这个天气还飞舞着裙裾。

  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雪要浅尝辄止?它不想冰封一切,让所有的美丽都收藏起来。这让我想起冬眠的生命。

  那些蛰伏在地下土层和深山洞穴里的根系和虫兽,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生命孕育的过程,漫长的冬季是它们孕育的环境。我想,冬的情愫里一定有这些生命的触角。当它们需要温暖的时候,雪便铺满大地,厚实如被;当它们需要养分的时候,雪便融化成溪,清凉甘甜。很多时候,春季的第一抹嫩绿就是在雪融的湿润中亮起。

  记忆里总有这样的情形,在冬的日历还很厚厚的时日,春的色彩就已露出端倪,冬季里的春天并不是诗人想象的结果。即使呈现的是冬的本性面貌,柳堤上、河沿下,以及田原山峦,都在传递春的信息。已记不清那些蛰伏生命的第一声啼鸣是在冬末的雪前还是雪后?

  雪霁。清风徐徐,暖阳融融。我走在熙熙攘攘的路上,感觉所有人都在背负着某种使命。秋的厚重渐行渐远,春的轻盈越来越近,我们与冬同步,和季节同行。

冬至的散文14

  万能的朋友圈总是把以往不太注意的节日渲染得惊天动地,从昨天的冬至夜到今天的冬至日,各种祝福纷至沓来,各种秀也晃瞎了满屏的狗眼。原本对节日没啥感觉的我,在晚间的食堂里,被饺子和汤圆瞬间击中,勾起了我对冬至的些许回忆与感受。

  冬至在老家被称之为“过冬”,留给我最深的记忆便是祭祖,或许这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尊重,赶在冬日来临之际,请祖先吃顿好的,再化点纸钱,让他们能渡过寒冬。所以,冬至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改善伙食,这在缺肉少油的童年,陪祖先吃顿好的可真是莫大的幸福。冬至留给的另一个印象便是“晴冬至,烂年边”,为了过年期间有能玩耍的好天气,我们总是希望冬至能下点雨。刚刚给年迈的老年打了电话,问她过冬了没?老太太声音洪亮且自豪地说,咱提前两天就“烧冬”啦,今天冬至下了雨,过年的时候是晴天哦,你们回来不用担心天气啦,搁下老娘的电话,心中顿然宽慰,只要您安好,我的冬天便不会冷。

  每逢节日,网上总有各种风俗指导,比如昨天的冬至夜,远在常熟的妻与南京的儿子,相约吃了羊肉。特别馋人的是常熟羊肉面,清香的羊汤里,在细细的面丝上搁上切得薄薄的羊肉,再佐以香菜、蒜花、姜丝,看着妻发来的图片,勾得我馋虫四起,儿子的羊肉汤虽然应景,但也没有了家乡的`味道,想必咱爷俩回到常熟,一定得去吃上一碗羊肉面。据网上的指导,南方人冬至要吃汤圆,北方人冬至要吃水饺,妻于是煮了汤圆,并拍照告诉我们爷俩,她代表我们吃了,我们都奉上笑脸。来到食堂,发现有饺子、有汤圆,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在广东都有了过节的感觉,特别是有人说我是南方人,特地给我端来了汤圆,心里顿时觉得暖暖的了,虽在他乡为异客,水饺汤圆暖心间。

  冬至是隆冬的开始,而在广东却没有一丝寒意,这两天的气温回升,让人外衣都穿不住,中午甚至要开冷空调,下午在路上和驾驶员聊起数九寒天、雪花飘舞,身在南国的他满是向往,从没见过风雪的他,对于隆冬只有童话般的理解。冬至是隆冬的开始,而度过了严酷的隆冬,便是充满希望的春天,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每当我们面临挫折、考验、甚至绝境,就如同身在隆冬,只要充满信心、只要心怀希望、只要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走进春天里。

冬至的散文15

  今天是冬至。冬至,也叫冬节,这一天的夜,是一年中最长的。

  这一天的夜长,以前也没有感觉到过,紧挨着今天的昨天的夜,是真正感觉到的长,因为,基本上失眠了。

  失眠,有时候有原因,有时候没有原因,昨天晚上的失眠,就有原因,饿的。

  昨天出门,长了记性,坐公交,很快换乘地铁,省得不文明,一切顺利。可是,回来的时候,无奈路况不给力,晃了很久,眼看着就在家门口回不了家,坐的腰酸背痛,最后还是提前下车回了家。

  回到家,看看到了做饭的时间,给自己说,先躺着休息一下,这一躺,就不想起来了。

  迷迷糊糊,听到门响,知道是上班的人回来了,也没有动,躺着听动静。

  先生先看看桌子上,没有像往常一样摆着做好的饭菜。转移至厨房,也是干干净净,掀开锅盖,什么也没有。又转移到我床边,说:“今天晚上一点都不饿,我不吃饭了。”我说:“为什么不吃,我已经把你的最爱(就是不带一点瘦肉的肥肉,便宜)从冰箱里拿出来了,你要吃我给你做。”我躺在床上说。“不吃了,中午吃的多,在外面跑了一天,好累,我先去睡一会儿。”我没动。

  不知过了多久。

  睡完觉的人走到还在躺着的我的.身边,诚恳的说:“你得吃点饭吧,我给你下点面条?”我说:“不吃,中午在外面吃的好晚,不想吃,你要吃就做自己的。”“我也吃的晚。”于是,走了。我拿出一本书,看着,不想动。

  又不知过了多久,当家的来了。

  热情的说:“你是不是还得吃点东西啊,我是要减肥,你看我的肚子是不是小了点?”

  我把眼睛从书上挪开,望着他都在一个平面上的肚子和胃。刚刚借回的王小波,他正在说着“沉默的大多数”,于是,我选择沉默。

  “不吃,我就真不给你做了。明天早上我给你买早餐。”边说便走,又去看他的网络武侠小说。不理他,我知道他在“发癔症”,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很晚了,要睡觉,起来啃了三片饼干,洗洗,躺下。

  睡不着,看会儿电视剧,感觉有点睡意,手机放一边,睡了。

  一会儿,醒了,看看表,比刚才只过了十分钟,再想睡,肚子咕咕噜噜开始叫,饼干也不想吃了,忍着。我姐给我说,我胖,就是因为我吃的多,晚上饿的时候忍一忍就过去了。

  躺着,忍着……后脑勺开始发麻,按摩按摩头皮,拽拽头发,感觉好点,可以睡了。

  迷糊中,饿。起来喝水,再躺下。一会儿又想喝,水也没了,重新烧,喝了,再睡。就这样,反复了几次,感觉就是做了几遍“喝水躺下”的健身操,天就亮了。

  迷糊中听到一声“走了啊。”赶紧问:“早餐买的啥?”“没有。”“你不是说你要给我买早餐吗?”“我醒晚了。”这个傻女人哦,发癔症的话,还要信。

  觉得还没有休息好,不想起,肚子不答应,起床。不想做早饭,不想做饭是不是也有惯性?出去买吧。

  看到那么多小吃摆在那儿,好像哪个都好吃,挑了两样,昨天晚上的要补上。拿回家慢慢享用。

  谁想,一样还没有吃到一半,就感觉饱了,外面的东西不好吃?还是吃饱了呢?我也不知道,反正现在还在那里放着呢。

  打开微信,热闹非凡,冬至的饺子满天飞,看着都诱人,就是吃不到。以前对冬至这个节日没有什么印象,今天倒觉得必须过一过了。“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我乃穷人,包饺子,就算过节了。

  于是,和面、剁肉、切萝卜,一气呵成,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也不觉得没劲了。出去玩很累,在家干活挺好,这是什么命啊?

  萝卜肉馅的饺子,吃一口,味道好极了。真是好吃不过饺子啊!这也是我妈妈最喜欢的味道了,可惜她吃不上,好在今天姐姐妹妹们要给她包了;饺子,也是我儿子最喜欢吃的。有时吃饺子,他吃一口,就说“妈妈,今天的饺子馅是你拌的吧!”只要一口,就能吃出妈妈的味道;我爸也喜欢吃,今天的饺子我包的多,希望他也能吃到……

  不忘和姐妹们晒晒成果,一会儿,我还要继续把多出来的面,变成饺子。

  今天天很短,今夜夜很长,吃了饺子,姐妹们早点睡吧,别再没完没了看手机了,手机,黯淡皮肤,影响休息,还容易失眠,今晚都睡个好觉,身体健康最重要!

【冬至的散文】相关文章:

冬至经典散文12-14

冬至的散文07-01

冬至短篇散文12-15

冬至有感散文12-14

冬至忆旧散文12-14

记忆冬至散文12-13

冬至感怀散文12-14

冬至书散文12-14

冬至的随笔散文12-14

冬至节的散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