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的论文

时间:2024-07-02 11:22:21 机械/重工/工业自动化 我要投稿

自动化的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动化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动化的论文

自动化的论文1

  1.老师提问:你都选什么母线?

  回答:220kV我选择了钢芯铝绞线,因为它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输配电架空线路中,属于软导体,不存在动稳定的问题;110kV我选择了管型母线;10kV我选择了槽型母线,35kV以下电压等级应选矩形导体,但我选得的短路电流较大,必须选槽型母线才能满足热稳定校验,保证热稳定。

  2.老师提问:110kV为什么选管型母线?

  回答:因为管型母线广泛用于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中,它肌肤效应系数小,机械强度高,载流量大,此电压等级送往炼钢厂,要求载流量大,所以选它。

  3.老师提问:你选的.槽型母线是什么型号?

  回答:槽型母线没有型号,只有截面尺寸等参数,因尺寸参数多,不便标在图中,以免将图复杂化。

  4.张洋老师提问:你的主变容量是怎样选择的?

  回答:我的任务书上已给出主变容量为240MVA,而且要求两台型号完全相同的变压器,我不用选择。但是我也注意了解了这方面的知识,主变容量是按最大负荷的70%来选得,也就是说,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能保证对70%的负荷供电。

自动化的论文2

  摘要:电力资源紧张是我国不争的国情。当前全国许多地区电力事业的发展都滞后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不仅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极大的扰乱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要逐步扭转这一局面,除了要加大能源开发力度以外,还要逐步提高供电服务的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传统的配电网络结构及运行管理方式等已不适应新的形势需求。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这一系统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运作逻辑,本文将着重对配电自动化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配电自动化

  一、配电自动化的内容

  配电网自动化是近年来电力应用技术为应对电力能源紧张局面等采取的新型技术。它主要涉及中低压电网,作用对象是电力经营用电企业。

  配电网自动化不仅仅简单是配电线路及其所相应的设备,它还包括通讯、计算机综合应用、电力(负荷)监控、节能、电网规约等等。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包括电源点应保证电力输送线路的经济运行,开关变压器等设施的可靠性。

  2.对故障的自动判断和隔离:在人工或自动条件下恢复非故障线路的供电,对故障点进行自我隔离和诊断。

  3.判断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配电网所需的信息进行处理,对各种信息的上发下传,及时反应运行状况和事故的处理分析能力。

  4.用电管理:包括用户对电能的管理要求、管理意见等,都要及时反应到配电中心,由配电管理中心对此作出反应和处理。

  二、配电自动化在县级企业应用的意义

  配电自动化对我国电力能源的优化使用、缓解供电压力,以及更好的提供电力服务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县级供电企业实施配电自动化,具有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自动化的运作模式,通过对配电网络的监控,能够有效减轻倒闸操作的工作量,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安全性。

  2.有利于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开拓电力市场。实施配电自动化,能正确判断故障位置,自动隔离故障,自动恢复供电,将故障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大大提高了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事故处理的效率,从而提升供电能力,赢得消费者好评。

  3.有利于提高供电质量。实施配电自动化,降低了能源损耗和供电风险,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有利于改善供电质量。

  三、配电自动化系统方案的设计原则和功能要求

  (一)主站系统设计

  1.设计思想:主站系统设计思想应该坚持层次化和模块化。 层次化是把软件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平台层和应用模块层,使得功能扩充和修改仅增加和修改功能模块而不改变作为核心的.基础平台层,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充性。

  模块化是指系统在基础平台之上尽可能按功能进行模块化,使得功能可方便的增加、修改和精减以适应不同的投资规模。 2.网络结构设计:网络结构设计分为硬件上和软件上。

  硬件上应设计为双网平衡,分流互为并用的模式,以增加带宽与通信的可靠性。

  软件上设计为C/S 模式和B/S 模式。凡属于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站全采用C/S 模式,可以授权进行控制操作和修改各类数据库;凡属于仅浏览查询性质的工作站全采用B/S 模式,工作站仅使用IE 浏览器,就可以访问配电自动化的各类数据和画面,但不能修改。这样既减轻了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网络负担,又提高了主站系统的数据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主站系统网络覆盖范围。

  3.此外,主站系统应留有与其他自动化系统的接口,以实现信息共享,消除各种自动化信息孤岛。

  (二)子站终端的设计

  子站终端在硬件上要求采用工业级芯片,特别是柱上FTU,从而满足工业温度要求和低功耗要求。因为FTU 要考虑到户外密封,不可能有散热孔。再者抗干扰设计也非常重要,特别是FTU,它就在柱上开关旁边,又挂在电杆上,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要求对电源的输入、信号的输入、输出回路采取抗扰措施,如浪涌抑制静电屏蔽,脉冲群抑制等方法。软件上也有相应的抗干扰算法。

  (三)通信方案设计

  系统采用GPRS 无线通信方式,解决了以往无线通信设备昂贵,可靠性差的弊病,提供双向的可靠的实时信道。配合远方终端设备,实现对配电网中任何设备运转情况的监控。同时,GPRS 通信借助移动现有的无线网络进行传输,不需要额外铺设通信线路,减少了施工费用;而且覆盖阔广、运营成本很低,能够适应复杂的实际状况。

  1.通信内容:包括远程控制开关的动作(遥控),如合闸、分闸等;远程查询开关的工作状态(遥信),如正向有电/无电、左供电/ 右供电等;查询当前时刻的运行参数(遥测),如开关的整定值、报警、统计值等。

  2.通信方式:实时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设定做到实时上传,最小间隔为1s,实时性强,但通信流量大,运行成本高。智能上传模式时用户可以设定固定上传间隔,轮询控制器的周期,当控制器产生SoE 或者遥信变位时,通讯卡将事项自动上传;所有的通信参数可以远程修改。

  四、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庞大的消费人群,使得我国的电力资源供应和服务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内都将面临严重挑战。配电自动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从县级配电自动化来讲,它能够有效改善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降降低风险,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应用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对于配电自动化的认识,不断创新,将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刘健,倪建立,邓永辉.配电自动化系统[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xx.

  [2]冯庆东,毛为民.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与工程实例分析[M].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3]陈堂,赵祖康,陈星莺,胡大良.配电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xx.

自动化的论文3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已成为建筑的主流。本文就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技术要点和消防安全三方面进行阐述。

  中图分类号:TU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引言:在传统建筑中就存在着电气设计,随着人们水平的提高,对于自身的生活标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建筑随之产生。智能建筑对电气系统的设计都有着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备的扩展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建筑的电气设备。电气自动化涉及到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能够为用户提供最佳的服务,以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优越性。

  1、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1.1在净化空调设备中的应用

  对温度与湿度的控制:装设在通风管的回风湿度近似于洁净室的温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湿度,用比例加积分运算控制把送到控制器与设定湿度进行比较将输出的电JK信号来控制回风的湿度使其保持在45%

  为了使洁净室湿度以满足GMP要求将蒸汽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在65%。对温度的控制:装设在回风管的净化空调系统采用DDC控制其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送往DX-9100输出相应电压信号并与设定点相比较

  控制回风温度保持在12℃~26℃之间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使洁净室温度符合GMP要求。

  1.2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势必要引入电气自动化的成分以及智能化建筑,特别是数字电子化科技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当今建筑界的主流方向。

  为了资源的人力的节省并能达到设备的合理利用于是就有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通信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以及保安监控系统等及其相应的布线系统。

  2、建筑电气自动化的技术要求

  2.1中央控制室

  中央控制室是指由变配电所直接引出的.回路供电,在其内部必须设有专用的配电盘,而且其负荷等级是建筑中的最高级别,在常规情况下供电电源的电压要控制在±10%以内,频率±1Hz以内,波形失真率应当控制在20%以下。

  中央管理计算机要设置UPS不间断供电设备,其容量主要涉及到建筑设备自动化内的用电设备总和,需要时可以扩大容量,必须保持半小时以上的供电时间。

  中央控制室还要尽可能的靠近需控制的负荷中心,与水泵房、电梯机房、变电所要保持在20m以上的距离。室内控制的操作台在布置过程中在屏后要留有2m以上的检修距离,并且要对阳光直射做好防护措施。中央控制室需要设置防静电架空活动地板,其高度要保持在25mm以上。

  2.2电气监控系统

  电气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多发故障进行监控。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中断工作,从而避免扩大故障的影响范围。电气监控系统与自动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测控参数、分析逻辑、执行程序等。

  测量主要是通过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把获取到的参数传输到监控系统,使监控系统对测量参数进行处理后从不同角度显示出来,然后对检测参数及整定值实施对比分析,这样就能得到实时掌握保护设备运行情况的作用。

  在电气系统或被保护设备被逻辑判断出故障时,监控系统需要立即把输出保护信号传达给执行元件,以起到使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执行部分把逻辑信号放大后参照相关的指令信号来控制任务。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参数主要涉及到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相位、电量等,而数据信号、测量方式、仪表形式则要根据控制对象进行确定,其执行部分主要是接触器、电磁机构、继电器作为主要结构。由于电气监控系统对物理量参数监控广,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操作较少,所以还必须对系统设置独立的保护装置。

  2.3电气接地

  在现如今的建筑供配电设计上,接地系统的设计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近年来大量的高层建筑的出现都对接地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气接地的主要方式分为以下两种:TN—S系统。TN—S是一个三相四线加PE线的接地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建筑内的独立变配电所。其特点是,保护接地线PE与中性线N在变压器中性点共同接地,除此之外,两线不存在任何的电气连接。

  这样的系统已经具备了安全、可靠的基准电位,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没有特殊要求的时候,基本上我们都会采用这种接地系统。在高层建筑里,单相的设备较多,其负荷也相对较大,三相所接引的负荷一般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在中性线N中都有不平衡电流。

  TN—C—S系统。TN—C—S系统是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一部分是TN—C系统,另一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上。该系统一般用于建筑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

  2.4电气保护

  交流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N线)或中性线接地,其中N线必须使用铜芯绝缘线;其主要的作用是保持三相电压平衡,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安全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做好金属连接;在建筑内很多设备都要求使用安全保护接地,安装保护接地装置并降低它的接地电阻,既能保障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还能更好的保障其他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屏蔽接地和防静电接地,在现代建筑中,屏蔽接地是防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措施。防静电接地是指将可能产生静电的物体(非绝缘体)或带有静电的物体通过导体与大地构成电气回路;在干燥洁净的房间内,人的走步、移动设备,各自的摩擦都会产生大量的静电,所以防静电干扰也是必不可少的。

  直流接地,在建筑内,有大量的通讯设备、计算机和带有电脑的楼宇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是通过微电流或微电位快速进行的,并且设备通常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在确保其稳定性好、准确性高的前提下,除了必备稳定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配备稳定的基准电位;我们可以用截面较大的绝缘铜芯线作引线,一端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与电子设备直流接地;值得注意的是该引线不能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这才能保证有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

  防雷接地,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如火灾报警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消防联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楼宁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以及他们相应的布线系统,这些布线系统和电子设备大都属于防干扰要求高,耐压等级低,都是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因此建筑的所有功能接地,都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并建立严密完整的防雷机构,有效地防止雷击损坏高层建筑内的设备。

  3、电气自动化在某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实例

  某公司大楼的计算机机房正进行装修,设计施工人员采用的是单点接地连接方式。施工人员从计算机机房引出一根VV235mm的单芯电缆,令其经过地下穿至室外30m处,并将其做一组接地电阻为4Ω的闭环式逻辑接地电极。

  该连接方式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计算机不能正常工作。事实上,在对计算机接地时,常采用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及安全保护接地,而在智能建筑这种特殊环境中,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首先因为在智能建筑中,采用联合接地可将建筑自身的基础钢筋及结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效果良好,接地电阻值一般为014Q以下。

  其次,在同一智能建筑中,采用同一个联合接地系统后,可避免不同系统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相互干扰。当智能建筑物中采用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联结和星形等电位联结后,利用钢筋做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将小于014Q,远远小于计算机直流接地的电阻,也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因此,在该建筑物机房内进行局部电位联结和联合接地后,计算机运行良好

  4、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消防安全

  随着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消防系统的催动也是不可忽视的过程。在消防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各种智能化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是保证其正常良好运行的前提基础。更是实现其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和手段。更是保证消防安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监测其中各种缺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5、结束语

  众所周知,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项充满生机、有着良好开发潜力的综合性高科技的系统性工程。要科学、合理地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掌握电气技术的关键点使其在建筑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我国智能化建筑建设迈向国际化作出更进一步的提高。

自动化的论文4

  摘要:

  当前,机械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日渐广泛,推动了现代煤矿生产技术的进步,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目标。以煤矿机械自动化为根本着眼点,阐述了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煤矿生产中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并进一步就煤矿机械自动化的改进展开探讨。

  关键词:煤矿生产;自动化控制;应用与改进

  煤矿生产过程中机械自动化应用水平是煤矿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对煤矿能否实现高产高效具有直接影响。当前,煤炭生产企业对于煤矿机械自动化发展极为重视,并将其视为企业生产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探讨煤矿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与改进,从整体上优化并提高机械自动化生产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国内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仍然显得滞后,其先进性有所不足,且尚未大范围、彻底地实现机械自动化。因此,应从适应性以及实用性两项基本原则出发,在满足生产柔性需求的前提下对人机界面加以优化,健全信息系统,确保计算机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固有作用,合理、高效地应用机械自动化促进生产。同时,要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改善与创新,遵循实际需求以及经济适用的导向原则,侧重于柔性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逐步适度集成。现代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多个相关行业产业的支持,机械自动化技术也同样如此,其发展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电子学、自动化生产线以及零件检测等相关设备以及配套技术的支持与影响,其中各类自动化元件、微处理机、系统软件、控制系统、新型刀具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等多种设备与技术均需要投入研发,同时也要学习掌握行业领域内的.新技术以及新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视野,更新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就此点来看,国内机械自动化水平要想有本质上的提升,首先应以国际先进水平为追赶目标,侧重于高效益、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兼顾普及和提高,推动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高效、高速以及高质的发展目标。

  2煤矿生产过程中机械自动化的应用

  2.1煤矿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性

  煤炭生产企业应高度重视提升综采工作面各类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的运行可靠性,减少辅助工序所产生的相关负面影响,增加有效采煤时间。

  2.2煤矿机械自动化的典型应用

  2.2.1应用日渐广泛的长短壁综采工艺长短壁综采工艺是自动化采煤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种。长壁综采方法其布置仅包括开切眼、回风平巷以及运输平巷三个位置,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短壁综采技术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应用相对广泛,其适用范围较长壁综采技术更广。例如,回采块段相对较小不适合布置长臂综采工作面的大型煤矿以及具有缓倾斜中厚煤层的中小型煤矿,均可采取短壁综采技术开采煤层。

  2.2.2煤矿生产自动化作业下的矿山开采机械的发展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开采作业自动化进程大致上与机械自动化保持同步发展,其中典型表现如下:在中厚煤层区域通常配置若干采煤机,随着机械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滚筒采煤机逐渐出现并应用于生产,其功率相对较大,对于薄煤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优势较为明显。以往采煤主要应用链牵引以及无链液压两种采煤牵引模式,现阶段国内煤矿生产企业大部分已经采用了无链电牵引的采煤机,其应用模式主要分为电磁滑差与变频调速两种。传统采煤方式中支架掩护式技术也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影响与推动下不断演化,效率得到提高,效果更好

  2.2.3煤矿生产作业中综采远程监控与专家诊断系统的应用在煤矿机械自动化生产作业过程中,综采远程监控与专家诊断系统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应用,同时也是国内煤矿开采与采煤机研究领域的侧重点。综采远程监控与专家诊断系统应用于煤矿采掘作业中,可远程监控综采设备工作状况,确保采煤机能够根据煤层变化实施自动化作业,准确判断煤层软硬程度,自动化切割煤层并自动调节采煤速度。除此之外,煤矿生产中应用该系统可全面检验并完善综采支架液压系统,实现对系统各部分受力点以及压力状态的动态化监测,保证支架能够自动调节输送机推移位移。

  3煤矿机械自动化的改进建议

  (1)对于煤矿生产作业而言,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对于提高工效以及资源利用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对煤矿企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与应用极为关注,充分给予政策扶持,并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支持煤炭企业与煤炭院校在产、学、研联合的基础上共同研究新理论以及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煤炭企业应该积极谋求与国际组织交流合作,对煤矿生产建设理念予以创新,解放思想,创造或引入高效运作模式,在矿井建设方面采取集中化布局,以胶带化运输、综合机械化采掘作业、连续化辅助运输以及关键部位自动化生产设备促进煤矿自动化机械的发展与完善。此外应对电液控制系统以及密封件等关键技术展开攻关。

  (2)煤矿生产企业也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设备生产效率,细致完成设备的安装与拆除作业,有效保护设备并提高其利用率,以合理控制生产成本,节约资金投入。加强局部支护强度,以控制巷道变形;拓宽综采工作面宽度,提高高度,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更宽阔的作业空间。应始终坚持以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强化自身综合竞争能力为根本着眼点,推动机械自动化技术逐步向高效、高速和高质的方向迈进。

  4结语

  目前国内机械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而煤炭作业发展需要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与支持,提高煤矿采掘生产机械自动化水平成为现阶段煤炭行业生产与发展的一个现实需求。必须保持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的持续投入,分析研究、探析煤矿工业生产中机械自动化的应用特点,结合煤矿生产与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强化煤炭生产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最终提高煤矿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范涛,郭卫,王力军,等.特殊地质条件下高效机炮联采的配套及设备研究[J].煤矿机械,20xx,36(3):61-63.

  [2]张建军,党亚歌,袁智,等.国产全自动刨煤机工业性试验研究[J].煤矿机械,20xx,35(11):67-69.

  [3]王续明,张文.煤矿液压支架经济再制造技术展望[J].煤矿机械,20xx,36(2):8-11.

  [4]于忠厚,刘新华.千万吨矿井综放自动化工作面配套实践[J].煤矿机械,20xx,36(1):217-219.

  [5]焦山林,刘建功,郑强强,等.矿用固体充填液压支架控制系统[J].煤矿机械,20xx,36(2):236-238.

自动化的论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发达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有关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基础为电力网理论和控制理论,而主要依赖的技术手段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发的目的就是可以用最少的劳动力完成最大的工作量。总的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就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产品操作、控制和监视等能够在无人或少人的情况下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完成相关的工作的一种先进的技术方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的质量,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也是得益于这些优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生产的很多行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被广泛的应用在很多行业当中

  目前,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逐渐被很多行业认识和应用,目前,应用较多的行业包括电力行业、建筑行业和一些高新技术行业等。大大提高这些行业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相信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应用的范围也会不断扩大。

  (二)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平台向

  开放化的分析发展目前,国家已经颁布相关的标准,从而促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编程接口逐渐向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系统设备的通用性。这一标准的颁布不仅有利提高代码利用的效率,而且编程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另外,这还有利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1]。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了分布式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现了分布式应用是技术的一大进步,不仅可以为整个生产现场的设备应用提供便利,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修理更加简单便捷。(四)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相融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逐渐实现了融合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一)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断向前发展是毋庸置疑的,而它的发展离不开人,人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发者和操作者,对其应用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才能提高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竞争力,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的质量。因此,为了推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

  (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也变的更加成熟,各个行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因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范围会不断扩大。

  (三)建立统一而独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平台

  目前,我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平台仍然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的不同而建立起来的,这样就会导致系统的维护成本大大提高,并且会造成人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定会建立统一独立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平台,当然在建立这个系统平台时,仍然需要兼顾企业的经营目标等一些方面的要求[2]。

  (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不断得到改革和创新

  随着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需求程度日益提高,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一定会顺应市场的需求,加强对产品自主研发的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不断得到创新。

  (五)建立通用化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结构

  要想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就必须要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向通用化方向发展。建立通用化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可以保证企业内部网络结构之间更加畅通的传输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消除信息“孤岛”的问题。另外,建立通用化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也是优化社会资源的必然要求[3]。

  (六)向低碳清洁方向发展

  目前,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和资源紧张问题的不断凸显,全社会都在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四、结语当今社会,研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虽然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一定会得到不断的完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动化的论文6

  摘要:在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也走向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工业经济近几十年来的加速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工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升检测精准度、降低成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重视对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方面的提高,通过实现技术上的改进与完善,来推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几点推动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发展

  自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各个行业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工业化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科技的发展,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改善,并为推动工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不断创新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中,环境更加开放的背景下,自动化控制工程的创新能力也在日益提升。现阶段,我国各大企业也认识到了技术创新的必要性,纷纷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注重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自动化控制工程的不断创新发展。(2)标准化发展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在环境不断开放的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的接口逐渐走向标准化的发展道路,使各个企业之间能够适用软件、硬件,来进行数据交换,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力各个企业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实现。(3)统一化发展当今时代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渐走向了统一化发展的趋势,其主要指的是,电气自动化产品各个环节,包括保养、维护、维修以及周期性等的统一化。与此同时,推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的统一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便可以将自动化控制系统独立出来。(4)安全化发展在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的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的国家,通过大力推动工业发展,才能促进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纵观工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升检测精准度、降低成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也逐渐走向了安全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5)专业化发展在设计、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这也推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专业化发展。在培训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技术人员应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从而使自己的排除故障能力、维修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2推动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企业协作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若是想要使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电气行业应加强对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重视,并鼓励各个各个企业积极加强协作,来实现共同进步。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共同学习、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相互借鉴,来达到共同进步;第二种是合作建厂、共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集众家之长,确保各家最高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协同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训方案,还可以根据自身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确定合作院校及培训方案。

  (2)建设数字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为了使电气自动化工程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必须建设数字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推动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将信息整体当做目标,借助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中输入整体信息数据,确保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查到所需要的信息数据。

  (3)不断对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进行创新现阶段,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改进与完善,是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的材料得到了节省、成本得到了大幅度降低。与此同时,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的创新,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从而为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长远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基于这样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更要依托科学技术的进步,注重对自动化控制工程技术进行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通过提高自动化控制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电气工程的进步与发展。

  3结语

  电气自动化工程在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检测精准度、降低成本,还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电气自动化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基于这样的原因,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动化的论文7

  【论文关键词】

  学习领域 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

  【论文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其他课程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设计中是以培养学生调试、操作及维护等能力为重点,以供配电设备制造和运用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理论-实践-应用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 课程设计的思路

  1.1校企共同开发课程

  本课程开发的第一步是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

  1.1.1与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建更能贴近和满足实际应用能力需求的能力训练体系;

  1.1.2与在企业一线从事电气设备生产、运行、维护的毕业学生进行交流,听取毕业生对本课程建设的反馈意见,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帮助我们审视以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训教学情境的构建提出修改意见。

  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深入交流,确立了以面向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电气设备的生产制造、装配等岗位、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系统化的学习情境设计入手,确立了以围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这一主线,构建“应用性理论知识讲授+专项训练+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思路。

  1.2课程体系重构

  我们按照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情境等流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

  1.2.1工作岗位调研、分析

  经过调研,确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力相关行业企业的电气运行工作对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或从事电气安装及检修工作对二次系统的安装和检修工作。

  1.2.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经针对所有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其典型工作任务如下表。

  1.2.3课程目标确定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将电气控制知识与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等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是:熟悉继电保护系统的构成、功能、保护方式,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操作、运行、检修、维护等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

  1.2.4确定课程标准,设计任务载体

  分析整合后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典型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能力形成特点,设计了8个学习情境,分别为:继电器的调试、二次回路的安装与调试、电容器保护调试、线路保护调试、电力变压器保护调试、母线保护的调试、微机保护调试、保护系统调试,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

  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重视学生在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2.1教室与实践地点一体化

  教学地点设在工厂供配电实训室、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力系统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及企业现场,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

  2.2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围绕8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展开,各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标准化教学环节为: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模拟职业环境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组织是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协调人和引导人,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组织教学。

  2.3教学中做到工学结合

  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时间为2周。通过对高低压开关柜装配、调试;变压器绕线、组装等实习实践,加深对电气设备结构的认识,掌握设备安装检修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得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3.1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目标,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训练学生职业态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调查有10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他们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好。

  3.2引导文法。开放教学资源教学法充分利用CAI课件、教具、实践教学设施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诱发学生按照引导文自主查阅资料,分组讨论交流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3学生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并按照 “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4案例教学法。将实际案例引入教材、教学体系中,每个重要知识点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融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合作方式、实践案例教学于课程教学中。

  结束语

  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寻求与企业合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源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将扭转传统学科知识体系统领课程设置的局面,并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与此相应,新型课程教学设计的实施需要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教学资源保障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也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

自动化的论文8

  摘要:随着我国机电技术以及机电技术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机电技术在矿山的开采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发展。矿山企业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我国矿山企业的机电技术及其自动化技术管理的基础还相对比较薄弱,机电管理在生产建设中还存在着管理不到位与一些技术质量标准化不达标等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加强对机电及其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管理,突出机电管理在矿山中的重要应用,我们应该本着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资源产出原则,去发展我国的矿山机电技术及其自动化技术。

  关键词:矿山;机电技术;自动化;发展趋势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矿山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加大对技术以及信息的应用,在机电技术以及自动化发展技术上,就要不断地加大投入和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如今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加剧了机械化的变革,为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和矿山企业的发展需要,矿山企业向着一体化与自动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绿色化与创新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1机电技术相关概念阐释

  1.1机电技术概念。所谓机电技术,就是机械和电子结合形成的一种技术,机电技术是将现代化的电子科学技术和传统的机械行业专业知识技能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应用而衍生的一门技术,在机电技术适用的范围过程中,我们发现它广泛地涉及到各个领域,如涉及到计算机系统、机械系统、机电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依托于机电控制技术而存在,在机电领域中所涉及的各项系统程序以及各学科,都具有极强的整体性与综合性。但是与此同时,鉴于机电系统与机电技术一体化的整体不可分离性,也对提高机电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机电技术基本特征。机电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机电技术的优劣与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在整个机电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几项特征。1.2.1多样性。机电系统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的,每一项都对不同的技术有着不同的要求,每一套系统对控制技术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机电设备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机电技术在这个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应用,就相当于计算机主机对计算机的重要作用,机电技术是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中枢机构。1.2.2稳定性。在通常情况下,机电系统的内部系统问题的出现。都是由复杂构造中的一个小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系统产生连锁的反应。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就对机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1.2.3创新性。任何一项技术在开展与开发甚至应用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创新这一要素。因为没有创新的存在,这一技术就谈不上存在,所以技术的发展与变革需要融入创新这一元素,在技术的不断开采与应用中,也亟需技术因素的注入。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创新主要有理念、方式、内容、管理和人员上的各种各样与多因素的创新。

  2机电技术自动化发展趋势

  2.1一体化与自动化发展趋势。一体化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程,一体化的模块有利于实现数控机系统的集成,有利于对数控系统相关指标进行优化与设计,根据不同的产品和机电的技能和功能需求,将一些基础模块做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如CPU、输入输出接口、存储器等,通过积木的方式对其进行裁剪和增减,构成不同场次、不同规模、不同质量的数控系统。另外,由于机械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众多,因此,在研制和开发中需要综合考量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等相关要素,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如在研制相关智能减速、智能优化、电动机、机电一体的动力单元组时,应该将不同的视觉、图像进行不同的处理,用相应的程序来控制各单元,优化设计各单元模块,将各单元模块的标准进行优化,既可以利用单元标准模块来开发出新的产品,同时也要扩大生产规模,比如说为了更好的制造出标准化的电器产品,就要生产出具有多功能的产品,对一些系列化组的产品进行优化,采用不同的模块为机械化企业的生产带来便利。2.2网络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网络化发展也是机电技术及其机电技术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机电技术、机电自动化技术以及相关的工业生产,甚至在矿山的开采与应用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不仅应用在工业生产中,同时也出现在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促进了人类生产技术的向前推动了一大步。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制造上,在相关材料的选购以及网络市场线上渠道的开发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媒体在不同的地区进行销售不同的产品,同时通过网络技术也可以促进对机电技术及其自动化的`管理与学习,加强不同区域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说在井下机械自动化开采和运行过程中,可以使用无人操作技术,通过主机与视频相连,远程对一些机组进行遥控,同时可以通过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操作,通过在运行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与加强管理,这样在综合技术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在矿山机电技术及机电技术一体化、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可以推进机电技术自动化不断向前发展。智能化是21世纪机械化技术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的一个发展趋势与方向。智能化是在控制理论学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科,如人工智能、计算机、数学、心理学、运筹学等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模拟人类智能的能力,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等能力,此外还能把一些自主决策、自主选择的能力等自动化技术发展带入一个新的阶段,这种机械化的产品甚至可以取代人类进行工作,比如说我们现在常见的机器人,取代了一部分劳动力,促进了技术在整个人类生产产品技术市场上的应用,推动机电技术及其机电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仍然在矿山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取代部分人的劳动力,从事一些安全性隐患的工作,为人类更好的开发自然与应用自然的过程中带来了福音。2.3绿色化与创新化发展趋势。机电技术的另一个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工业的发达以及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一方面物质条件的发展与生活条件的舒适,为我们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创收。但在另一方面促使资源得到减少,生态环境得到破坏,一些矿山和开采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周边地区造成污染。尤其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给我们周遭的环境和居民产生了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自然,建立美好中国,绿色中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在制造技术以及开采过程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朝着绿色的方向进行。创新型的机电技术及其机电技术自动化发展也是它的一大发展趋势。我们常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动力,也是一个民族向上不断的源泉,那我们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创新,通过不断的改进机器和设备,提高生产效能,这是一方面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实现在管理上的创新,改变旧有的职能机构,精简机构,充分发挥劳动力的效能,不需要劳动力时就要需要运用技术的因素进行代替。在管理上的创新,我们说机电技术及其机电技术自动化并不是普通的一项技术,对人类而言,它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大步。所以我们要抓住可能会产生创新的每一个环节,从细小的方向和工作做起,实现工作上的创新,人员上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方式上的创新等,综合多方面的创新,方能在机电技术的自动化发展中取得更好的进步。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用创新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结语

  随着经济运行态势的不断向好,各行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与此同时,机电技术及机电技术一体化,开始将技术因素应用到多数传统的工业企业中,随着企业生产效能的不断提升,这一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也更加凸显,当下对机械自动化及其自动化一体技术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机电技术还处于一个不是很发达的阶段,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机械设备,在不断的实践与积累中获取宝贵的经验,在保证效能、效率、质量的同时,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资源产出,通过技术的应用,使我国煤矿企业向着世界前沿进一步迈入。

  参考文献:

  [1]李刚.试论矿山机电技术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19).

  [2]侯海军.试论煤矿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1).

  [3]王洪民.自动化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方面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06).

自动化的论文9

  1机械自动化技术概念及组成分析

  首先是程序单元。这个单元是机械自动化系统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单元,系统当中应该执行的任务和执行任务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都是程序单元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作用单元。这一单元是整个自动化技控制系统中完成前期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为系统增加其保持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还要做好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定位工作。再次是传感单元。这一单元是系统运行过程当中最为基础性的一个单元,主要是对系统在工作中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指标进行监控和检测,保证系统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当中。第四就是制定单元。这一单元是整个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单元,它能够对传感单元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这样就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发出动作信号。最后一个就是控制单元。这个单元是系统中起到保障性作用的单元,在各个单元的制定和动作调节以及维护方面,控制单元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2.1集成化应用分析

  对于机械制造领域来说,其中所涉及到的集成化实际上主要是在技术功能、技术经营上所进行的集成。而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作用影响,才能够使得计算机集成化技术转化成为对于机械制造的整体性优化。企业本身在实际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动态集成措施,能够让制造企业本身的动态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这方面的措施才使得自动化技术保持自身的应用合理性,进而让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被应用到制造系统中。就现阶段来说,将CAD/CAM作为主要核心的`CIMS工程应用措施,实际上已经在整个制造行业中进行了覆盖,其生产形式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2.2柔性化应用分析

  柔性化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能够根据外界因素作用力的差异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适应能力。换句话说,在柔性化应用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的更改特性。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必须针对终端用户的各类需求及时精确地做出反应,进而对机械制造产品类型和结构属性做出相应调整。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柔性化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其在确保必要生产柔性的基础上,对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了合理优化,并在构建产品制造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计算机管理的工作效益发挥到最大。在当前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敏捷制造已成为柔性化应用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的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b.确保产品交货期,满足客户需求。c.强化信息系统运行全过程的可靠性。

  2.3自动化的加工系统

  机械是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而成品是将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技术要求进行组装而成的。自动化的加工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生产过程中的重复劳动,能够大大降低工人的重复劳动,节省体力,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

  2.4智能化应用分析

  智能化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是将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系统工程管理技术等多项不同的技术进行了良好的结合。而通过和专家系统所进行的结合,智能机械实际上完全能够依据机械制造体系中所呈现出的环境不同变化。机械智能化体系中所存在的一个主要特性,便是其所呈现出的极为特殊的人机工作界面,在实际执行制造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交互界面来进行人机沟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其中所存在的关键,就在于使用智能技术来对于相关专家所呈现出的智力活动加以模拟,如此一来,便能够使得自动化机械按照专家化的模式来进行运转。同时,还由于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运行的系统能够依据自身当前所呈现出的情况来执行实时性的检测工作,尽可能的保证运行得以优化。

  3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同时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机械生产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的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械生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所以如果机械生产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发展和完善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才能更好的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自动化的论文10

  一、办公自动化特征

  办公自动化针对的主要对象,是政府内部的办公部门。这种平台建设的导向,是以管理知识为中心。具体而言,办公自动化体系的优势如下:首先,系统能够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这种自动化体系面向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收集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电子邮件、系统文件、关系数据库信息,以及信息仓库中的信息等。此外,系统还可以直接从网络上采集多种类型的信息。其次,系统提供丰富的共享方法,共享作用很强。系统运用了多种协调措施,包括共享文档、邮件辅助设备、讨论辅助设备等,供用户在线分享数据。此外,系统还针对不同的层次,提供不同的分享方法,可以支持手机通讯、wAP方式接人、PDA方式等。再次,系统充当了知识信息的管理者。系统面向信息管理,将管理规则与员工的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系统可以模拟自动工作流,模拟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完成任务的过程。因此,办公自动化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日常办公行为的效率,主要措施是简化手工流程、促进文档信息存储的电子化、提高公文流转效率。系统并没有改变后台的操作模式和基本架构,这不利于迅速改善管理。在下一阶段的系统设计中,我们将把侧重点转移到打破原有业务程序的限制上面。

  二、平台开发具体方式

  随着信息科技深人到办公系统中,开发平台的工具不断涌现。然而,由于OA的具体运行背景和规则有差异,这些开发手也显示出各自的优势和弊端。用于办公自动的平台,包括三种主要类别:首先是管理关系数据库的系统,如vB平台、FoxPro平台、后台数据库等。这类平台处理数据的能力较强,用户访问方便,适用范围也相对广。但是,平台的通讯方式比较贫乏,广域网支持力度不足,导致系统难以实现有效的扩张和收缩。同时,系统自身的安全性能较差,开发技术人员在进行具体的开发操作时,难以实现有序管理。客户端同时参与运行的程序繁多,导致系统的组装和后续养护相对困难。其次是建立在群件基础上的系统,包括NoteS系统等.这类平台的应用最为广泛。这种平台的优势,是通讯方式比较完善,非结构类型的数据支持也很到位,系统自身可以伸缩和延展,储存在其中的.数据不容易丢失,系统运行状态稳定。同时,系统提供访问权限的管理制度支持,开发难度也不大。但是,平台处理结构形式信息的能力还不足,在具体分析和计算时速度较慢。再次是B/S构造与关系数据库融合的系统。这类平台适合查阅和组织具体数据.界面简单明确,与其他种类系统集成的实现程度高。运用这种平台,要求用户安装IE等类型的浏览设备。但是,平台基本的开发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在处理复杂性较强的工作流或者设定权限方面能力薄弱。

  三、结语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提升了各类机构的办公实效,改善了机构的服务品质,也有助于提高机构的竞争地位,塑造良好形象。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践操作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与传统办公系统相比,自动化平台在实用性、维护便利性、安全性、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开放程度方面,都能体现出标准化的要求。随着办公网络化实践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平台的建设标准将会更高,功能更加强大,可靠性程度也将更完善。

自动化的论文11

  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通过对智能楼宇企业、行业的调研,将本课程定位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技能课,课程突出技术实用性,着重培养应用技能、专业素养;对智能楼宇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总结以实训设备为基础,设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

  2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

  2.1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楼宇智能化行业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行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宽泛,它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楼宇智能化行业的过程涉及的环节很多,岗位很多,需要打交道的人、机构、事、仪器、设备也很多,它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还有灵活性都很强,概括起来,一个合格的楼宇智能化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操守。它要求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必须要高。资料显示,我国建筑智能化技能型专业人才极其匮乏,尤其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目前全国此方面的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在楼宇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人员是高职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2.2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智能建筑市场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可知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范围:一是智能化系统集成公司,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物业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政府机关后勤管理部门。主要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招投标;规划设计;现场施工、安装、调试;后期检测、维护等技术与管理工作。二是各类设计、施工单位的制图、读图和设计研发的辅助工作。三是从事微电子、电工及自动化等专业相关产品研发和辅助设计工作。毕业生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助理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师(ASEA)、电气工长、技术员、概预算员、售后服务工程师、项目经理助理、物业管理员、助理物业管理师等。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之后,大部分毕业生将成为企业、公司的中坚力量,承担起弱电项目经理、造价工程师、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工程师、建造师、物业管理师等技术或管理岗位责任。

  2.3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概括为:具有楼宇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相关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能力,适应相关智能楼宇技术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3课程设计

  3.1课程设计———整体设计

  楼宇智能化技术着重讲解构建智能楼宇的各种技术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内在关系和设计原理,了解楼宇智能化工程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具备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意识。课程整体设计包括七个项目:智能建筑概论、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任务。通过七个项目的学习来实现本门课程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

  3.2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设计

  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供配电及照明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其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中工作过程由若干工作任务构成,如“视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由参观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场所、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及配置到视频监控系统检查和评价共7个工作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7个工作任务,即经历了一次视频监控系统设备选型、安装与调试工作过程。

  3.3课程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

  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具体实施以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与调试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说明。

  ①资讯:教师介绍系统组成、功能原理、设备分类与选型依据,各种传输方式,系统类型。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教师提出资讯建议,提供获取资讯的方法和途径信息。

  ②决策:听取学生的决策意见,提出可行性方面质疑,帮助纠正不可行的决策结论。指导学生根据选型依据进行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和管理控制显示设备选型。

  ③计划:听取学生的计划报告,审定实施计划,关注计划中的预期成果及未来的自查项目,关注工作进度及重要节点,制定重要节点的进度检查计划。

  ④实施:组织学生领取视频设备、线材,指导学生在智能楼宇综合实训台上进行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调试操作。对学生联合调试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指导。同时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

  ⑤检查:对学生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功能进行检查与规范验收。考查学生安装调试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做好相应记录。

  ⑥评价:学生写出安装调试报告;教师按项目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对施工记录表与安装调试报告进行评价;对学生出勤、学习态度、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进行评价。

自动化的论文12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机械加工行业主要涉及军事、重工等行业的发展,主要担负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设备支持的主要任务,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机械加工工业直接会影响到国家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水平,对一个国家生产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发展,首先就需要促进我国机械加工工艺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1 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

  所谓机械加工工业,通常情况是指在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活动当中,机械加工企业为了节省产品的生产程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借助于机械加工设备,从而对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进行节省,来达到自己的生产目标和任务。在企业的一些加工的过程当中,机械加工工业通常情况下会有自己的生产特点,下面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机械加工工业的特点进行阐述。

  2 机械加工工艺的生产的基本特点

  2.1 机械加工工艺的工种的类型非常多

  在机械加工工艺当中,由于机械设备的适用领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根据机械设备的用途不同,可以将机械加工工艺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划分[1].首先,根据现实生产环节的需要,可以分为六种工种,这些工种主要是车工、铣工以及锻工,除此之外,还包括磨工和镗工以及钻工等各种各样的工种类别[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具体生产状况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同类型的企业往往会需要不同种类的工种,例如,在一汽汽车厂,往往会需要车工,在建筑工程企业往往会需要磨工。除此之外,如果企业的规模比较大,那么企业往往会需要更多的工种,例如江南造船厂往往需要更多种类的工种。然而,时代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也会在不断的进步当中,一些工种开始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例如,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在当代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激光加工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2.2 加工范围涉及的范围比较多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科技水平的发展使机械加工工艺得到了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加工工艺的加工水平就相应地得到了提高[3].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领域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机械加工工艺的水平也在不断地发展。首先从机械加工的材料上来看,在传统的加工工艺当中,通常运用的是一些金属的材料和一些合金的材料,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非金属的加工材料也开始得到广泛地运用。其次,从机械设备的形状上来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在当今的机械加工领域,机械加工的形状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变化,机械加工设备的形状除了比较普通的块状和条状之外,还包含了一系列的锥状的形状。

  3 机械加工工艺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安全管理的含义

  在机械加工工艺当中,由于在工作中面对的是机器设备,因此,生产当中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4].在机械加工工艺当中,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的生产活动,延误企业的生产周期,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话还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为了减少企业生产过程当中的安全问题,保证企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就需要在企业生产中,开展安全生产的管理。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当中,首先就需要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对生产过程当中有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科学的安全生产准则,并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的教育,使员工能够在生产当中,严格遵守生产准则。除此之外,企业的安全管理还包括在企业生产当中,对企业员工进行防止职业病的安全教育。例如电焊工要时刻注意在工作中对眼睛进行相应的保护。

  4 对机械加工工艺自动化控制当中的危险因素进行防止

  4.1 车工和镗工生产中操作技术中的危险因素控制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当中,车工和镗工具有自己独特的生产操作习惯和职业特点。例如,在车工和镗工的具体的生产过程当中,经常会接触到工件和夹具,因此,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在这些地方进行安装一些防护的设备,以及创造一些相关安全生产的条件。除此之外,光杆和丝杠也是经常会接触到的地方,这就需要在进行生产之前,首先需要在这些地方进行一些安全防护设备的安装。最后,皮带和挂轮也是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这就需要在这些地方也相应地安装一些进行防护的设备,并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

  4.2 在铣工的具体操作当中采取防护措施

  在铣工的工作当中,铣工主要的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车床的周围,因此,针对铣工的安全事故也主要集中在机床的旋转的地区[5].除此之外,在工厂的运转过程当中,如果相关部门并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那么就会很容易发生安全生产的问题。最后,如果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如果生产所利用的道具的安排出现混乱,那么也会很容易导致安全生产的事故。因此,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首先就需要企业对铣工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除此之外,还需要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并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员工能够在生产过程当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制度规范,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最后,为了确保铣刀刀具的有序管理,就需要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保证铣刀刀具的整齐和有序。

  5 结语

  机械加工工艺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直接会关系到我国生产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保证机械加工工艺在生产过程当中能够顺利运转,首先就需要确保机械设备能够安全生产,避免在生产过程当中出现安全事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参考文献:

  [1]栾中华.谈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创业家,20xx(14):78-78.

  [2]郭春芬,魏军英.基于本体的机械加工工艺知识表示研究[J].煤炭技术,20xx,30(7):3-5.

  [3]赵明.探析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精度产生的影响[J].中国机械,20xx(12):179-180.

  [4]陈智勇.关于对机械加工工艺的探讨[J].中国机械,20xx(9):162-162.

  [5]李柱翠.机械加工工艺的重要性及加工精度影响研究[J].中国机械,20xx(17):237-238.

自动化的论文1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为了适应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自动化技术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在电力配网系统中也不例外。通过配网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能够充分的提高配电网上的配电质量以及供电的能力,并且还能够大程度的减少电量的流失。本文就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现状,缺陷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

  通过对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面积的提升了我国配电网的配电质量和供电的能力,并且也大大的保证了我国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依旧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有充分的避免了缺陷,才能够更大程度的保证我国供电的安全。

  1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电的需求情况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我国对于电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情况逐渐的加深,并且在电能源的使用结构上以及能源的配置上都出现了不平衡和不合理的状况,导致我国的电能消耗加快。为了改变我国电能源使用的现状,我国在电力的配电网上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用电的支持。逐渐是配电网技术达到了自动化的水平,大大的加强了我国供电的性价比,并且还改变了我国电能无节制消耗的问题。但是我国的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在自动化技术的利用以及升级,更新的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大力度进行电力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改变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现状。

  2我国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存在的缺陷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现状的分析,发现在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的系统上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1配网技术功能较为单一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已经还能够充分的提高相关配电的质量以及相关的供电的能力方面的问题,但是在整个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使用的过程中,为了让防止技术出现问题,以及相应的配电系统出现障碍,经常会进行例行的检查。通常在检查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给例行检查带来不便,都会采用停电的方式,一旦整个的电力配电网停电将严重的影响到整个地区的正常供电系统,这边将比障碍问题产生的断电情况更加的严重,而且例行检查的次数越多,为地区带来的不便就越多,在这个过程中明显的感觉到相关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功能较单一,这将严重的影响到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效果。

  2.2配网技术结构分配不合理

  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很好的进行受控方和主控方两方的信息共享的,着就很容易在电力的配电的过程后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样将严重的影响自动化技术的正常应用。另外,在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和换代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更新所带来的麻烦的问题,经常讲旧的设备和新的设备结合起来使用,两种设备在信息传输以及相关的信息共享中的能力差距比较的大,这将严重的`影响到整个技术的信息传输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的运行。

  2.3配网技术管理不尽如人意

  另外,处理以上的两种缺陷还有就是在整个自动化技术设备的管理上不尽如人意。由于突然有传统的配网形式转为了使用现代技术的自动化的配网,使得电力方面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及时的转变过来,这就使得在自动化技术的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技术上容易出现漏洞,使得相应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无法满足相应地区对于电力的需求情况,影响了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另外在整个电力公司当中资源种类较多,并且种类较为的冗杂,很难进行资源的共享情况,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整个电力公司在资源管理各方面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整个的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运行,不利于电力公司的又好又快发展。

  3解决配网自动化技术缺陷的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三种地理配网自动化技术的缺陷问题,需要对整个配网的自动化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种解决缺陷的办法。

  3.1使用新型的FA系统

  FA系统即工厂自动化系统,现阶段的FA系统进行应为电荷的通过能力小于相应的电流的通过量,导致线路在进行电流的传输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损害的现象。但是通过对于新型FA的系统使用之后就会在整个的配网系统中呈现出分布式电源的设计情况,通过设置分布式的电源,最重要的是能够充分的保证每一个地区的电流的输送量,并且能够通过相应的电荷的利用的具体的情况来进行相关的配电输送的情况,这样将大大的减少相应的电流的耗损情况,还能够减少线路在输电的过程中由于电荷的不稳定带来的损耗的情况。但是我国在未来的电力的使用情况上已然会根据每个住户的用电能力来进行配电,这就为新型的FA系统的使用带来了困难。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确定相应的分布式电源的具体位置,并且无法将所有的一次设备都更换成无二次设备,这就无法满足新型FA系统的使用条件,就算使用了这种系统也将为电力的配送带来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积极发展电力定制技术

  定制电力技术是整个柔性电力配网中的一种应用的方式。通过定制电力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使得低压配电网在进行输电的过程中积极的运用现代的高科技的技术。积极的发展电力定制技术能够积极的将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到配电网的使用过程中,比如对于云计算技术,智能化的技术等的合理应用。电力制定技术主要作用是,能够在整个配电系统出现严重的障碍,甚至出现断电的情况之后,不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制定电力技术对相关障碍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再通过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先进的技术来了解障碍解决的办法,最终在第一时间实现对系统的优化升级,减少了人工上的使用,增大了整个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更大程度的保证了配电的稳定性,促进了电力产业的发展。

  3.3积极结合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

  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发展的重点就是与现代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充分的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要想在电力系统配网当中实现自动化,就需要对整个配电过程的配电频率、质量、数量等的进行具体的检测,但是人工的检测缺乏了相应的准确和实时性,将严重影响到整个配电数据的记录的情况。因此,就需要相应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通过这些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能充分的进行资源、信息的共享,还能第一时间实现对整个配电系统的实施的监督的功能。而且现代的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其容量大,服务多的特点被社会所大力的接受。另外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其传输快、容量大、低成本的特点,一旦被电力公司所使用,不仅能够减少电力公司的成本,还能够充分的实现电力系统配网的自动化技术,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3.4合理采用配网自动化的模式

  帮助电力系统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形成重要的途径就是整个配网自动化技术的智能模式,通过对模式的设定,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整个配网的自动化的程度,也能够解决配网不同方面的问题,使整个自动化技术正常的运行。下面通过分布和集中两个智能的模式进行探索,以解决相应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问题。

  3.4.1配网技术的分布智能模式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分布智能模式主要是指在现场的配电开关具有独立断电的功能,不用通过自动化技术的主机进行支配,一旦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障碍或者问题的时候,就需要配电的开关智能的进行电的切换。这样的模式形成主要是通过对配电线路当中电荷的通过情况,以及相应的电压的程度来决定,设定每个开关主要的电流的通过量以及电压的承受能力,一旦与正常的数值出现巨大的偏差,系统就可以立即的自动进行断电,当电荷稳定之后又可以恢复供电,这样的状况完全不需要电力系统配电中的主机进行参与。但是这种模式确有其弊端,当出现了问题的时候,虽然能够及时的进行断电解决,但是不能够及时的恢复相应的供电,严重的影响了供电的质量和能力,并且这样的模式还必须要相关的变电器的支持另外,在这在这种模式的控制下,严重得缺乏了相应的选择性,只要一条线路中的开关进行闭合,那所有的线路都无法正常的运行,因此,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分布智能模式还需要进行改进利用。

  3.4.2配电网技术的集中智能模式

  除了分布智能模式之外,还有就是集中的智能模式。集中的智能模式与分布模式正好相反,是将所有的分布的开关和相关的接受到的数据都传输给主机,主机通过对相关无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通过分析结果对不同的分布性的现场开关给予命令,控制他们的开关和闭合的状态。这种模式能够通过主机的合理的计算给相应的障碍或者问题合理的解决方式。依旧是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调节来进行实时的监控的情况。这样的模式在结构复杂的配电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更佳,通过对相应现象的了解,能够有选择性的进行相关障碍的解决,使整个的供电系统更加的稳定。而且还能够满足对于用电安全的考虑,还能够通过数据的传输和分析,以及给出解决办法的过程,充分的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帮助主机对各开关的控制情况,能够第一时间解决电力系统配网中出现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充分的解决我国现代的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方面的问题,就需要详细额的了解现阶段我国配电网技术的基本的状况,通过对整个技术的详细了解,并且通过一遍遍的实验研究,最终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并且还能够大大的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实现电力系统配网的全自动化,大大的减少了人力的使用,减少了成本的开支,大大的促进了电力的最大利益化。

  参考文献:

  [1]蔡新军.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J].硅谷,20xx(12):66,47.

  [2]魏勇.刍议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18):135.

  [3]李欣,付晓泉.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技术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35):196.

  [4]曹旭东.关于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技术研究[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科学制定有效决策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xx.

  [5]康宝华,孙丕毅,宋英涛.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21):161.

  [6]刘顺清.对于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23):171.

自动化的论文14

  一、智能自动化仪表概述

  (一)智能仪表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除20xx年外,增长率维持在20%~30%,远高于全球仪器仪表市场的平均水平。然后,基于嵌入式系统内核并成功移植到自动化仪表中,引发了自动化仪表结构的根本变革,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的自动化仪表取代传统的电子电路。传统的模拟工具,通过单元电路实现具体功能,仪表控制单元之间缺乏联系,利用嵌入式系统作为仪器的主体是由特殊模块的硬件组成,特殊应用软件包括完整的命令识别、数据处理和自适应学习功能。

  (二)智能仪表功能

  智能仪表的软硬件体现为集成度高、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目前,智能仪表在煤化工中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1)精度高。智能仪表可实现自动范围煤化工生产现场的开关,当数据误差可调范围测量范围小,测量范围可调根据目标变化的测量,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也保证了测量的高精度,具有在煤化工生产现场数据采集的重要意义。(2)随着自动化仪表的智能化,具有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对微处理器计算能力有帮助的反馈调节,机械设备根据煤化工的监测和反馈信息领域的自我学习和修复,进一步调整为监测对象的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案,如温度补偿、压力和急救站运行。(3)TCP/IP协议在嵌入式设备中的使用与互联网的推广介绍,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可以与远程设备通信,包括远程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无人操作,特别是在高风险的“有毒有害场所”,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减少污染风险,保障人身安全。这也是智能仪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小型煤化工与大型煤化工所配仪表的区别

  根据生产规模、产量及自动化程度的差异,可以将煤化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小型和大型。针对这两种情况,自动仪表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区别。例如,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自动化程度低,单一的小型煤化工产品应配置单回路控制,简单的联锁保护或无联锁保护系统。根据煤化工企业的现代化要求以及大规模生产的特点,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要求生产持续稳定进行,因而企业必须要具高精度、智能数字仪表,可靠性高,运行稳定,安全和快速反应系统毫秒SIS系统,耐用的智能控制阀。DCS系统需要在控制模式、程序、手段、提示等方面不断完善。在生产过程中,操作程序,可连续控制,联锁停车步骤,安全阀控制时间进入SIS系统,操作人员按启停按钮,系统可实现自动启停。

  三、现代煤气化装置核心仪表配置系统的要素

  为了控制现代煤气化工厂,有必要了解现代煤气化工企业的生产模式。煤气化工厂现代化主要是在氧蒸汽高温和强烈的放热化学反应在高压下煤的气化炉,因此有必要对所有和气化炉相关设备、仪表、阀门、电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反应炉内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稳定有效。如果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状态失常,设备运行事故造成的损坏,会出现严重的火灾、爆炸、中毒等。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你需要对操作设备进行严格的审核,操作过程中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还需要配备DCS,SIS仪表联锁保护。操作装置的可靠性取决于仪器的可靠性。因此,化工企业需要考虑仪器系统的最佳分配时间,同时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仪器,以节省资金。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自动化仪表(1)DCS应根据系统的选型大小选择,最好预留剩余空间30%进行系统扩展和技术改造。(2)SIS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SIS是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选择需要谨慎。(3)仪器的选择可根据所需仪器的类型和功能确定仪器的等级。(4)选择现场联锁点仪表,一般采用3取2,可减少仪器传输数据的失真。(5)控制阀的选择非常重要,根据工艺介质的种类,对阀芯进行特殊选择。

  四、煤化工企业智能自动化仪表应用

  目前,智能仪表已经在现代煤化工企业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智能自动化仪表的特点,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对煤化工现场作业的智能检测、对采集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对作业现场进行实时控制和监测以及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等方面。

  (一)智能检测

  目前,对煤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的范围包括6个主要控制功能DAS、MCS、SCS、FSSS、DEH(MEH)。各模块的功能与集成单元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实现对机组进行数据检测、过流保护和报警控制、设备控制等功能,功能集成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智能仪器仪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使用,通过检测生产线良好测试程序的编写,集强度、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定点采样,既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又可以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生产效率。污水、煤渣、煤灰和吹灰系统的处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

  (二)数据传输

  智能自动化仪表的特点是通信网络的参考。智能检测数据存储在本地,由于有限的存储工具,不是大数据的积累,当嵌入式设备的网络功能,提高了检测的实时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控制终端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如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成分检测的成分,通过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到控制终端、显示终端,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在局域网中的废水得到金属离子的含量,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三)现场控制

  现代大型煤化工企业在4-20mA信号叠加HART通信为高危作业更多的煤化工企业仪表信号模型的控制系统,如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设备的手动控制,危险因素高,和自动化仪表在现场检测装置,通过有效的治疗,现场数据通过反馈系统的变化检测策略,调整检测可以完成国家控制现场检查,降低煤化工企业的生产事故。

  (四)远程监控

  当自动化仪表故障,设备报警处理和反馈,通过网络发送警告,及时了解现场设备所产生的图像和视频监控可操作数据和设备,这是智能仪表在煤化工企业的应用。加强远程监控功能,避免因设备老化严重泄漏而造成的数据监测不准确和炉渣、废气、废水的污染,实现终端的功能安全、易操作。

  智能仪表的发展必然带动着整个煤化工企业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煤化工产业对其工艺和应用场合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这就要求智能仪表需要在不断发展的智能化理论基础上向高级智能化仪表的研究开发。此外煤化工产业对智能化仪表的稳定性要求较高,保证可靠性是批量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关键。智能仪表在煤化工企业的应用功能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与互联网的结合必然成为煤化工智能仪表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自动化的论文15

  摘要:在知识时代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气自动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也为国民经济提升增添了动力,而PLC作为一种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此在本文中将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经验,对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做出介绍,旨在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PLC;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

  工业电气自动化是电子电力、网络控制、机电一体化的技术领域集成,而随着近些年计算机技术及电子技术迅速发展,以高科技为手段的PLC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生产之中,这也成为提升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因此不断地强化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

  1PLC工作原理及特点

  1.1PLC工作原理

  PLC是一种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可以储存程序、运算程序、控制程序指令,通过数字化指令形式输入到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由此可以看出,PLC技术是电气控制、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的有效结合,不但可以使工业操作更加简单化,同时也可以为工业电气化生产安全提供保障。具体而言,PLC技术应用原理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样品输入阶段,通过PLC编程对样品进行扫描输入,这样可以将样品中收录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器中,并有针对性地储存在相应的控制位置。其次输入程序,输入过程中按照从左到右、由上而下的扫描方式,通过不同的用户程序去对应具体的触电结构,同时对数据储存区域进行刷新,从而确定是否按照相关指令进行操作。最后是输出阶段,系统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锁定完成其他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这是整个PLC技术的工作原理。

  1.2PLC应用特点

  PLC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电子信息产物,将其应用到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之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便捷程度高,PLC内部系统由多种程序构成,同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因此是一种便捷程度高的.技术产物。其次功能性强,通过上述文章分析可以知道,在PLC控制器中,具有程序储存、程序运算、程序控制等多种功能,如PLC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模拟输入和输出,进行人机对讲和模拟驱动,同时还可以对具有储存显示功能,并且PLC不仅可以应用于一个工业化电气设备之中,还可以应用到一条生产线及多个设备管理中,这些都显示出了PLC强大的功能性。再次抗干扰能力强,PLC是工业电气化领域中十分可靠的一种设备,PLC自身便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测能力,可以及时的找出内部的错误信息,并且还可以屏蔽相关软件,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最后是微电子特性,PLC往往被安装在配电柜内,它体积小、功率小,因此可以更好地对机械进行控制,为工业电气自动化运行效率提供保障。

  2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

  2.1应用于传统机床系统

  在工业生产中,传统机床工作效率比较低,同时易出现故障,而导致此种问题的原因,就是因此传统机床系统采用的是继电器控制系统,因此极易出现线路老化和运行不良问题,这也对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将PLC应用到传统机床之中,利用PLC的对传统机床系统硬件与软件的改造,实现对机床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从而对传统机床运行稳定性提供保障,降低机床的故障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如可以将传统机床的气动和液压系统使用PLC模块进行替换,这样不但可以使机床系统的结构更加简单,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这就是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优势体现。

  2.2应用于火电系统

  火电厂作为工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火电系统中也可以进行PLC控制器应用,如在水系统、除渣系统、除灰系统中都可以通过PCL作为辅助系统,此外在火电系统中,大量的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也可以用于PLC控制器,从而更好地优化工艺流程。如在火电厂中除尘系统的应用,PLC控制器应用与除尘系统中,主要是控制气化风机、输送风机、加热器及卸灰装备,而在应用PLC控制器时,还要联合二次仪表、传感器及主控柜共同使用,这样相关操作人员只要在控制室中进行监控,通过PLC与计算机的联合,就可以对火电厂中除灰程序进行控制,不但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与物力,同时还可以了解机械设备实施运行情况,从而为火电厂发电安全提供保障。而相信随着PLC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在火电厂中的集成应用,一定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电气化自动发展。

  2.3应用于煤矿系统

  PLC在煤矿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煤炭运输过程中,具体而言,现下的煤矿运输系统包括3个层次,即主站层、远程IO站、现场传感器3个层面,其中主站层主要是由人机接口设备和PLC模块组成,将这些设备主要放置于煤炭传输集中控制室中,而远程IO站则是一种利用光纤通讯总线与主站程序控制主机相连的一种设备,在远程IO站中,可以将煤炭传输与传感器通过二次控制的方式,并将电缆线连接在一起,这样当出现一些应急事故时,就可以通过远程IO站中启动紧急停机按钮,而在煤矿运输系统恢复正常后,PLC程序会在控制室内生产自动控制,在进行相应的启动。而现场传感器主要是用于现场管理和监控,可以将具体的煤矿运输情况通过监视器真实地反映出来,通过这样的原理应用操作可以发现,PLC在煤矿系统中的应用为煤矿系统中,为煤矿运输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这也是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优势的重要体现。

  2.4应用于混合料生产

  混合料生产,故名思议就是指多种原料合成生产,在工业生产中,混合料生产之前要对混合料的材质进行充分的检查与控制,从而为生产质量提供保障。以往在进行混合料生产时,主要是采用人工化操作方式,整体工作效率比较低,但是PLC控制器在混合料生产中的应用,无论是材料筛选还是配料添加,都可以利用PLC生产作业,这样不但减少了人工操作失误,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源出现,从而为经济生产效益提供保障。具体而言,PLC控制器在混合料生产中的应用,要通过局域网将相关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然后通过远程控制的方式,利用局域网对数据信息进行协调,从而为多种混合料的有效混合做出保障,这就是PLC控制器在混合料生产中的作用原理。

  3结语

  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为工业化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使电气自动化作业更加深入人心,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化建设起步较晚,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为国民经济提升增添动力,强化PLC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孟祥柳.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探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8):144-145.

  [2]杨健.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分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xx.[3]夏大伟.对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xx(2):27.

  [4]李晓鹤,徐腾飞.PLC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发展与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xx(2):166.

  [5]蒋健荣,丁兆明.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创新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xx(15):32,87.

  [6]谭威.基于PLC的工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xx.

【自动化的论文】相关文章:

仪表自动化论文05-28

自动化论文范例01-28

自动化仪表论文05-27

电气自动化论文05-27

[精选]电气自动化论文05-28

电气自动化的论文06-19

电气自动化plc论文05-16

(通用)电气自动化论文05-27

电气自动化论文【优选】05-27

【集合】电气自动化论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