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掌声评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优秀的评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掌声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掌声评课稿1
《掌声》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读了让人为之深深感动。课文以同学的两次掌声为诱因,以小英的变化为主线,再现了一个发生在同学之间的动人故事。英子老师以《掌声比恩赐更重要》这个故事引入课文,把孩子们的心深深地吸引进课堂,接着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然后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朗读中让孩子们了解这一段的写法,最后引导孩子们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来写一段话。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学以致用。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和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段话。
一、识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英子老师先出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这两个词语,先让孩子们去读,在读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就发现了“落”这个多音字。接着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他走路的样子。这样由词到句,不仅巩固了字音,也使他们能够更加流利地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调来、情况、镇定、情绪、讲述、普通话、歧视、鼓励”这些词语也是用先出示词语,请小老师带读,在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不仅记住了词语的读音、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读通了课文,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举四得。在这一环节中,还有“鼓励”两个字的写字指导,英子老师采用范写,边写边说写字方法的形式放学生在课堂上练一练。还有“厉”和“励”两个字的选词填空。这样由词到句,字的音、形、义兼顾,扎扎实实地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这些词语,位精度课文扫清了障碍。不仅如此,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英子老师以生为本,扎扎实实把字词落到了实处。
二、精度课文,学以致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3-4年级要做到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语文书上的课文,有很多精彩的语段,可以让学生跟着课文学写作。英子老师以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生活中,哪些哪些事是你不会忘记的,是你生日时大家送你的一大堆礼物还是比比的时候给你一支笔?大家都选了后者,这可真叫作雪中送炭啊。英子在特别需要掌声时,人家送给了他掌声,那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英子心中真实的需要。”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一自然段。然后出示了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请学生汇报。这样给学生一个支架,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接着通过改变句子的位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这一段是因果关系,先写结果,再写原因,中间用“因为”这个词语连接。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了课文的写法。最后,英子老师给出这样一个句式“我(或他、她)很(爱看书)……总是……因为……仿照课文写一写。真正做到了从课文中学写作。
听了这堂课我获益匪浅,我学到了语文课不需要太多的内容,不需要太多新颖的形式,需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以致用,扎扎实实地把字词、写作落到实处。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写作。
经典掌声评课稿2
12月2日,听了赵春燕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我深受启发。赵老师原来是数学老师,今年改教的语文,但是她那扎实的基本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赵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领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学生在读中感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赵老师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在:
1、独具匠心,设计巧妙。
导入之后,赵老师让学生先读第一段,了解英子原来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落下了残疾,因此变得内向自卑,紧接着让学生读最后一段,之后的英子居然变得活泼开朗,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由此引出课文的主题部分,非常自然。
2、转换角色,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董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董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赵春燕老师的课充分显示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和她的努力是分不开,为赵春燕老师点赞!
经典掌声评课稿3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许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许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仇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许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对教材的大胆的处理,让教学的重点更突出
教师首先让学生体会英子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从而引出重点段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对重点部分的学习,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语句让学生体会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心灵震撼。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学生精彩的发言中,不难看出,仇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4、教师对文本深层的理解,深化了教学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没有仅仅停留在掌声上,而是拓展到“爱”的主题。而课后的延伸有十分有层次,首先是残疾人在大家的关爱下,扬起自强不息的风帆,然后回到孩子的生活当中,对身边的同学给予关爱。文章最后的设计突出了这一点。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
(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
(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
(4)拓展小练笔,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细节——扎实有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仇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仇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 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 指名读
师:此时的小英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想让别人看我走路的样子,别人还逼我。
生:别人会说我很可怜的。
生:别人会笑话我的。
师:此时的小英胆小、害怕,把她的心里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怎么读? 再次指名读
这已是第四次读了,但四次朗读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英演讲前的胆小、忧郁,也为后面理解掌声对她的重要奠定基础。
三、一点看法
1、课文5-6小节的学习不够深入,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而这次演讲之后小英的变化,更能体现别人鼓励、关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最后一小节是文章的中心,它告诉大家两点:
(1) 珍惜别人的掌声。
(2)献给别人掌声。而许老师只是让学生齐读了一遍,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
经典掌声评课稿4
综观全课,和谐的课堂是师生互相激活生命、创造奇迹的一段路程;和谐的课堂是智慧的碰撞、美丽的邂逅后的一次心灵的感应;和谐的课堂就是大自然中的绿色生态园,一幅和谐而安详的画面。
人性是需要被点燃、被激活的。焦静芳老师在教学时,以语言训练为突破口,以小英内心的情感变化为主线,通过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真正走进小英“理解小英的的行为和想法,并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再到最后对小英演讲的的赞赏”,从而懂得了“掌声”的真正内涵;再让学生走出小英的内心世界,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对别人多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一次掌声是老师启发而来的,在接下来的课堂上随处可听见的掌声却是孩子们从心灵深处爆发出来的。学生那精彩地发言、那深情地朗读,引得了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而这掌声,证明了学生从小英的内心走了出来,相信孩子沐浴在这样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学生是幸福的,我们听课的所有老师也是幸福的.。课堂上没有出现华丽的辞藻,没有看见多媒体的触角,是一堂朴素的、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正是这样的课堂体现的是一种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即性、浪漫的课堂空间。这样的课堂也正是我们追寻新课程理念的宗旨所在。
但是,这节课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缺少变化,缺少不确定,一切皆在教师的预设与掌控之中。在我看来,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多教师的课,尤其是那些普遍受到好评的课,在很多时候都是缘于课前充分而精致的教学预设,使得课堂基本上处在比较“安全”的掌控中,也就是说,没有变化成为这些课堂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恰恰是因为缺少了变化,课堂就缺少了只有真正的挑战才能带来的真正的精彩。
经典掌声评课稿5
著名语文教育大师于永正说过,语文教学应该努力建设儿童的语文教学,充分吸引孩子的兴趣;重视课堂之上学生活动的体验,重视对孩子美好心灵的塑造。前两天,我校赵春燕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让所有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赵老师这节课,构思新颖,教学设计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寓教于乐,课堂充满情趣。赵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觉以下几个反面做得很成功:
一、夯实基础,做好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一个重点。赵老师通过多种形式考察学生对本节课的生字的掌握情况,如指明读、同桌互读等;在准确认读的基础上,赵老师特别注意对重点字词的书写指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
能够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出重要词语的意思,这也是三年级的学生应该不断培养的一种能力。赵春燕老师特别注意这一点,例如理解沉默一词时,让学生集体静默,亲身体会什么是沉默,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样一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以读代讲,感悟文本。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品味文本,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
赵春燕老师在课堂上很注意阅读教学,通过师生承接读、指明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书形式来进行教学。以读代讲,既减轻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赵老师还很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文本,通过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体会出文本的思想感情。
三、积极创设情境,通过活动体验文本,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英子的自卑,掌声带给英子的鼓励,赵老师让学生重现课本中英子一瘸一拐走上讲台时的倾向,同学们给英子鼓掌的情形……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热烈,但是很有秩序。通过活动,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更有趣味性。
四、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授人以渔。
批注式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圈画出优美的语句,及时将自己读书的感悟写下来,学生能够更好地品味文本。赵老师引导学生学着进行批注式阅读,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想,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大概内容,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这也是一名语文老师应当坚持的。赵春燕老师让学生通过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试着概括文章大意,效果比较好。这种概括能力,不是朝夕之功,需要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培养。
五、注意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心灵的塑造。
《掌声》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爱”。
赵春燕老师很注意课堂之上加强对孩子们的情感教育,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文主题,引导孩子们学会理解爱,学会关爱。语文课堂,我们不仅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意对孩子情感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让课堂充满趣味性,重视活动体验,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经典掌声评课稿6
今天有幸聆听了郭xx老师教学的《掌声》一课,感触颇深。郭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从这节课上,我们能看到她的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郭老师问同学们“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应该用什么表示?”学生鼓掌。郭老师又问“老师也很紧张,你们要用什么来鼓励老师?”学生们鼓掌。老师问“你们想用掌声告诉老师什么?”很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
二、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在课堂上,要想吸收和积累生动的语句,就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授课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去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抓住关键词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去体会英子情感变化。如“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还有“一摇一晃”两次的对比,让学生在读、找、说中走入文本,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
本节课教师训练学生语言较多。如:当同学们在教室说说笑笑是,英子(),当同学们在操场上快活地游戏时,英子()。再如:英子犹豫了,如果上去(),如果不上去()。还有:这时候,英子多么希望同学们(),多么希望老师()。从这些训练点中,让学生体会主人公英子的心理活动,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三、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读的较多,有男女生读、指名读、齐读等,而教师的指导也很到位,在指导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下)讲台”时,教师先让学生理解,体会英子的不同心理,然后让学生读出英子第一次的委屈、难过,读出第二次的自信、大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感情得到了激发,读得很棒。同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
经典掌声评课稿7
在我校开展的“一课二磨三讲”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七位老师展示了她们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采。犹让我心生敬意的是三位年近五十的老教师,或深入浅出,或循循善诱,或引经据典,使听课的老师们由衷感动。看着她们站在讲台上的游刃有余,我从心底为老教师点赞!七位老师,七节好课,金xx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更是出类拔萃,展现出金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幽默生动而又不失严谨的课堂教学风格。
《掌声》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课文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金xx老师执教的这节《掌声》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抓住关键词“掌声”,探究其义。
金老师开课送“掌声”给听课老师,随即探究“掌声”包含的情感。在对文本的两次掌声的内涵挖掘时,多次引领学生体味掌声包含的丰富情感。把词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机融合,水到渠成,如大鼓开道,小鼓润心,整堂课沐浴温暖和关爱。
二、变序处理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金老师把小英在掌声前后的不同表现文段对比学习,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以正常孩子在班级活动的表现对比想象小英的自卑与其后变化的快乐。接着,浓墨重彩学习研讨两次“掌声”。在文本的细读阶段,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层次:第一,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二,由人物的内心世界反观人物的外部动作与神态的细微变化。情感体验与表达方法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朗读则成为学生表达情感与领会表达方法的一种手段。
三、体味中升华掌声内涵。
课尾拓展了一首小诗《最美的掌声》,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整节课金老师都注重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让学生体味“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
四、教学语言风趣,充满智慧的细节评价、引导令人赞服。
金老师的课堂轻松又不失严谨,她总能一语中的地采用风趣的语言化腐朽为神奇,与听者无疑是智慧的点拨。“自信不能送给别人,自信是自己的”“犹豫和等待不是一回事”“诗要读得优美,不比谁劲大,这不是喊号子”这样的细节评价和引导让听课者都会心一笑并已然牢记,孩子们更是愉悦在课堂中,思维和情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建议:
1、拓展“送福掌声”环节,建议说话练习时从“缺点送鼓励”拓展开来,也可“优点送鼓励”;
2、因变序处理教材,所以建议全文朗读整合故事条理。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正是通过对残疾女孩小英的爱护与关怀,在心里培育了人性中最可贵的善良与仁慈。金老师帮孩子在心中牢牢树立了一个信念,那就是让善良在童年扎根,这是这节课最闪亮的价值。
经典掌声评课稿8
《掌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全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小英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因此指导学生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是堂成功的课,它让学生学得愉快,让听课老师听得轻松。童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诠释了《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主导思想,让对话“活”了起来。整堂课,童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汇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亮点
1、课文导入轻松自然
本课的导入是整堂课的第一个闪光点。教师没有拐弯抹角的故弄玄虚。而是说:“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我们用什么方式欢迎?”“老师有些紧张希望同学们给点掌声鼓励鼓励。”“掌声可以表示欢迎,表示鼓励,有许多作用。”短短的三句话就引入课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也突出了主题,把学生轻松地带入课中。
2、正确把握课文重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这堂课在教学安排上教师没有循规蹈矩地依照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主要抓住"掌声"进行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教师先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出小英孤独、寂寞、自卑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引出了第五自然段,通过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小英快乐的情感。虽然教师没有刻意把两段进行对比,但学生已经在心里对比出前后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这样,学生当然很容易找出是两次掌声使小英产生了变化,但学生这时真正感受到的是掌声对一个残疾人产生的作用是非常惊人的。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当中,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3、教师注重具体词句的理解
在体会英子心情变化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词句理解,如:默默地早早的来最后一个走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来助于理解。人物心情是一种非常内化的东西,教师通过对外在的词句的品读理解,最终"由外向内"的感受人物的情感。
4、教师的'教学语言优美
在整堂课中,可以授课教师优美工整的过渡与小结语:"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呀。每走一步,小英都在痛苦与挣扎。""这是期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掌声给了小英勇气与力量。"这样一句句真挚的语言,这样一句句适时出现的过渡,不仅是教师发自内心的言语,更能带动和感染学生。
二、建议
新课程中所讲的对话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本堂课中,看到最多的是师生对话和生本对话,看不到生生对话的影子。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在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在彼此的交流中得到提升。就这堂课而言,教师好像只是就课论课,只是让学生狭窄的体会了英子的自卑。其实,教师应该就这一课进行相关的拓展,让学生课下查找一些关于残疾人自信自立的事迹,如;张海迪自强不息学习,无臂女孩的乐观开朗。这样,学生就会理解,不仅是英子找到了自信,生活中所有的残疾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在得到大家的鼓励后都会变得坚强独立。
经典掌声评课稿9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瞿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他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一、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瞿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瞿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瞿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瞿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读完最后一节,瞿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二、评教学特色
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
1、教学思路——清晰严谨
《掌声》一课的教学紧紧围绕这四步进行:
(1)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课文写的两次掌声。
(2)品读小英上台演讲前的表现,体会两次掌声给小英带来的变化。
(3)结合小英演讲后变化,进而理解掌声的内涵。
(4)拓展阅读小诗,升华掌声的内涵。
这一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地反映了文章的脉络,围绕掌声的内涵设计教学环节,自然而合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定位在知识与能力上,更多的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升华,价值取向的引领。
2、教学语言——优美工整。最后瞿老师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可以看出瞿老师的语言功底——优美而工整。在整堂中我们可以听到瞿老师优美工整的过渡语与小结语:“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是期待的掌声、这是安慰的掌声,这是鼓励的掌声!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小英说,此时,千言万语都汇成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理解……”“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小英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掌声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在生活中,我们的要给别人带来温暖、带来力量,带来自信,带来关爱,除了鼓掌,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呢?”……
3、教学细节——扎实有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朗读的指导。因为,我们现在的朗读指导趋于一种虚化,目标也不明确,好像练读的目标就是读好这一段,而瞿老师的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学习第二到四自然段时,瞿老师让学生找出演讲前小英的三处表现,在练读这三处表现时,不只是从朗读技巧上读好,更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感情,读是为了促进悟,悟是为了提升读,朗读与感悟相结合。如:练读“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来。”这段话。
师:读读这句话,体会她的心情,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
师:你认为这样读比较好。
指名读
师:上一堂课我们知道小英是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平时,总是默默地走向那个角落,她不愿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而这时全班同学把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谁再来读。
指名读
师:此时的小英心里在想什么?
生:我不想让别人看我走路的样子,别人还逼我。
生:别人会说我很可怜的。
生:别人会笑话我的。
师:此时的小英胆小、害怕,把她的心里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怎么读?
再次指名读
这已是第四次读了,但四次朗读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小英演讲前的胆小、忧郁,也为后面理解掌声对她的重要奠定基础。
三、一点看法
1、课文5—6小节的学习不够深入,有点蜻蜓点水的感觉,而这次演讲之后小英的变化,更能体现别人鼓励、关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2、最后一小节是文章的中心,它告诉大家两点:
(1)珍惜别人的掌声。
(2)献给别人掌声。而瞿老师只是让学生齐读了一遍,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
但这只是我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经典掌声评课稿10
一、识字扎实有效
二、正确把握重点,优化课堂结构
语文课不像数学课那样层次清楚,由难到易,环环相扣,语文课要求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环节,不做无用功,这样学生听起来才有所侧重。这堂课杨老师没有循规蹈矩的按照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比如杨老师在执教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出以前的英子是忧郁的。接下来杨老师又再让学生体会后来的英子是活泼、开朗、自信的,通过前后对比,老师不用刻意比较,学生自己就能在心里产生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然后老师在让学生说一说英子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学生很容易就说出来了,是两次掌声让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中,杨老师轻轻松松就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三、关注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三年级正是学生从字词句向段篇过度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至关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读书方法,他才会读书,爱读书。杨老师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从识字开始,就启发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遇到难读的句子怎么办?”到理解感悟课文时,杨老师更是注重了对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方法指导,如:“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后,杨老师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下了,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杨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从昨天开始,我就在思考:如果由我来执教这一课,我会怎样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流程?今天又听了杨老师的课,我发现我们两个人在设计上,有一点是不同的,下面我说说我的设计:当孩子们说出是掌声让英子从忧郁自卑变得开朗自信时,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然后到课文中去读一读,说一说这两次掌声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练习上下文,很快就能感悟出这两次掌声是不同的,第一次掌声同学们为英子送去的是鼓励,第二次掌声同学们为英子送去的是赞赏。
最后,为杨老师提一个小建议:在老师配乐朗读时,音乐的声音太大,掩盖了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希望以后讲课的老师们注意这样的细节问题。
经典掌声评课稿11
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掌声》。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文章的语言虽然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这堂课方老师从“用掌声欢迎听课的老师”、“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掌声”和板书课题“掌声”二字入手,先使学生对掌声有了粗浅的'认识,再步入课文让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受文本,在解决字词之后,随之探讨英子给你留下的印象,学生回答小英刚开始的时候忧郁,后来变得开朗。老师立即抓住这个文本的关键对文本进行精心的剪裁:抓住开始的“忧郁”、后来的“开朗”以及衔接二者之间的纽带——“掌声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对比中发现小英前后的变化,在读中产生对小英前后行为举止发生巨大变化原因探索的心向。教学思路清晰明了。
在课堂中还经常看到教师注重语文课堂习惯的培养,如教师在初读文章时让学生大声朗读,而在思考问题时则要默读,确实如此,思考时需静,而初读只有大声读才能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文本;另外,教师书写课题时让学生书空,避免了学生的等待又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大家也对王老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词语的理解还是随文教好,在语境中能更容易把握;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尤其是情感的渗入与升华,不要操之过急;最后一环节的抄写意义不大,可设计成写话或删除这一环节直接读诗升华情感结束。
经典掌声评课稿12
一、优化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中,为将学生心中感受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杨老师精心地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课的开始杨老师以谈话的形式请学生说说自己什么时候得到过谁的掌声?什么时候,你为谁鼓过掌?得到掌声时心里怎样?这样把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就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积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
“读书——思考——发现——表达”是阅读文本由理解内容到发现外化的思维活动过程,也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方法。杨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英子的忧郁和开朗时,先让学生在读中去“发现”,读后说“发现”,然后又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找依据,这样的教学过程渗透了学法,让学生在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中走进文本,感受英子的形象,领略了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这样不仅积累了语言,还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
三、重视朗读,并将读落到实处,这主要体现在:
1、读有要求:杨老师对每一环节的朗读都提出了要求,初读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精读时则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讲读第一段与第四段时让学生走进文中的'字里行间来感悟英子,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方向地读,教学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有层次:开始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杨老师在给学生足够时间阅读课文之后,便结合学生初读时产生直觉,抓住英子的心理,细读揣摩,把各种情感体会溶入朗读读出了一个丰满的英子。
3、朗读形式多样。
四、人文渗透情感激昂
整堂课是由掌声走进课堂,又有掌声走出课堂,并且把掌声贯穿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注意人文关怀。
当然,这堂课为我们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字词落实得不够,激励语不够丰富。
经典掌声评课稿13
今天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感触颇多。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陈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
1、课文导入轻松自然
本课的导入是整堂课的第一个闪光点。在课堂伊始,教师并没有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而是用了鼓励暗示性语言引导学生:“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我们用什么方式欢迎?”“老师有些紧张,希望同学们给点掌声鼓励鼓励。”“掌声可以表示欢迎,表示鼓励,有许多作用。”短短的三句话就引入课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也突出了主题,把学生轻松地带入课中。
2、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陈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3、正确把握课文重点,优化了课堂结构
这堂课在安排上教师没有循规蹈矩地依照事情的发展按部就班。主要抓住“掌声“进行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对比。教师先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在朗读中,学生体会出小英孤独、寂寞、自卑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引出了第五自然段,通过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小英快乐的情感。虽然教师没有刻意把两段进行对比,但学生已经在心里对比出前后两次情感的巨大差异。这样,学生当然很容易找出是两次掌声使小英产生了变化,但学生这时真正感受到的是掌声对一个残疾人产生的作用是非常惊人的。在这样一个隐形的对比当中,教师很轻松地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也让我们听课的教师深深懂得:只要我们能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孩子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经典掌声评课稿14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张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掌声》,文章描写了一个残疾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得到了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与夸奖,使她有了从胆小自卑到活泼开朗的彻底改变的故事。文章虽短小,但字里行间却充满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今天,张老师饱含深情地带着孩子们到这样优美的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把学习理解和学习表达统一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了感性、灵性与悟性交融的语文课堂,实现了语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谐共振。教师和学生共同激情演绎了一堂好课,一堂体现语文本色的好课。下面我就针对这堂课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角色共鸣,入情入境
小英是本课的主要人物,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英的神情、动作进行描写的,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神情、动作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揣摩,从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感受她的心中所想。张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并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首先让学生体会英子前后不同的性格变化,从而引出重点段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对重点部分的学习,老师紧抓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语句让学生品读,在品读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角色体验如:在品读第2小节时,张老师做了这样的设计:如果当时你是英子,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又如第3小节,张老师抓住重点词“犹豫”让学生展开想象她在犹豫什么?通过这样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读、思、想的基础上,和小英的内心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把小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体会得淋漓尽致。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共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觉教得轻松,学生读得到位。
二、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朗读并不是仅仅靠传统的“读书百遍”就能凑效的,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就起着“引路人”的作用。阅读课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根据语言的特点,有侧重的进行读的训练。张老师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读贯彻整堂课。如在读第一自然段时,张老师先让学生交流:你从这段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从哪些词语中读到的?(默默地、早早地、总是、不愿意等词)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小英是孤独的、自卑的、忧郁的,教师又创设情境导读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英子孤独、自卑、忧伤的内心。而后让学生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从而学生的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
三、挖掘空白,蓄积情感
注重了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超越文本,落实语言训练点,扎实、自然,练出语文味。如学生在品读过程中抓住了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犹豫”,张老师让学生思考,此时英子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张老师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这教室里骤然间响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让学生感悟到此时的掌声就是鼓励和支持。再如张老师在教学第二次掌声时:再一次让学生展开想象:教室里再次响起的热烈的掌声,又仿佛在对英子说:“。”感悟此时的掌声又是(称赞、表扬)
再让学生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内涵之后。又再次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英子,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呢?
张老师在这些地方都设置了体验式发散性说话训练和想象式的拓展说话训练。这些训练的运用,既达到了深挖教材内涵的作用,又起到了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还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三鸟”;在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还安排让学生学写掌声的小诗,掌声是(),。的环节,读、说、写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空白点的挖掘,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心理,激发思维,主动积累,学会读书,提高语文综合能力;让原本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生动活泼的走入课堂,落到实处。从而真正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具有了独特的内心体验。通过这样的阅读,无疑为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
经典掌声评课稿15
《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小英“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陈老师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情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读悟体会。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陈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1、紧扣关键点,突出内涵。
所谓关键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本文的“关键点”是“同学们的两次掌声”。陈老师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的两次掌声给小英的鼓励和赞扬,给小英带来的信心,由此突破口切入,突出“掌声”的内涵。
2 、转换角色情,领悟内涵。
当学生阅读文本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真切的情感。陈老师就发掘学生善良天性,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如: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如果你是小英,你听到同学们热烈、持久的掌声,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变成文中的人物,产生联想或幻想,激发出情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就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掌声给小英变化,领悟掌声的内涵。
3、抓住掌声义,延伸内涵。
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鼓励、赞赏,给了她生活的信心,掌声的内涵就是给人的尊重、鼓励和关爱。陈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停止在对掌声内涵的理解,而是接着问:“你想给同学或朋友送去勇气和自信,除了给他掌声之外,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的回答延伸了掌声的内涵,可以直接说,可以写纸条,可以竖起大拇指等等,都对别人的鼓励和关爱。
4、出示《掌声》诗,升华内涵。
读完最后一节,陈老师出示了一首小诗,掌声的内涵都融化在这首短小精悍的诗中,一连串的比喻不仅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鼓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这就是一份真爱。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品读着这首小诗,会再次被感动,升华内心的体验,并将这暖暖爱意融人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
【经典掌声评课稿】相关文章:
《掌声》课评课稿07-30
《掌声》评课稿09-26
掌声评课稿04-04
《掌声》评课稿08-15
【经典】掌声评课稿01-13
掌声评课稿精品02-19
掌声评课稿[必备]07-30
掌声课堂评课稿08-12
掌声评课稿(优选)12-22
《掌声》评课稿【热门】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