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1
一、复习导入,激发灵感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快与慢》单元的第一课《挑山工》板书课题,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2、你的回答真准确,是啊,挑山工的形象常常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怪不得在作者回来以后画了一幅画,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观看这幅画,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点课件【出示图片】(生说)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谁能从书上找出描写这幅画的句段呢(生回答6自然段这时点名读这个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你读的真准确,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问?【生回答为什么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我为什么这么需要它?】好,你们真是会提问的孩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学习目标,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点课件
一起读【1、体会挑山工的话的含义,学习挑山工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里的挑山工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挑山工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这个任务,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用横线画出描写挑山工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可以这样来批注:我认为这是一———的挑山工】
2、用曲线划出描写游人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体会(时间4分钟)
小组合作
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现在请把自己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3分钟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请注意,只有小组发言,+1分,如果回答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2分,如果回答的不但准确,声音响亮而且很全面,+3分。】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交流得都很积极,哪个小组先来
随机感悟句子:
a:(1)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多岁,敞开的白布褂子音露出鲜红的背心。这是什么的描写?(外貌,纯朴的农民形象。黑生生的,白布褂子说明穿着是很朴实的,敞开说明他挑得很热)【师:你们小组回答的真准确加2分】
文中哪些地方还对他还进行了描写?
(2)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黑的肌肉。
读一读这句话,有什么不一样?(是啊劳动创造了美)【师评价】
(3)他浓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随和,纯朴)
b: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感悟勤劳,板书坚持不懈)倒不拘束可以看出他很开朗,很随和住在山脚下,说明对路很熟悉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说明这个工作是非常苦的,可是近20年他坚持不懈
天天也可以看出他的坚持不懈
c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子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来晃悠!”
很随和:不怕说自己的个子小
很会开玩笑: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对自己的工作的满意和喜欢:因为后面这一句话说他咧开嘴笑了
d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一样是一条道?你们是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我们跟你们可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这是这个理儿?”
坚持不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
一心一意做事情: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板书
3、大家已经找到了描写挑山工的句段,那么游人又是怎么走的呢?请大家接着来回报游人的句段。(板书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
a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我们是走走停停,看看一路的.风景,很不专心的,很放松的
b但是是总是在我们流连忘返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我们。
流连忘返:说明我们在一路先进的时候可能是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总是在看着一吃点的风景,这样做事情总是松松垮垮的
通过大家的交流汇报,我们已经对挑山工和游人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挑山工与游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可指着板书让学生说)
让我们再次来读读挑山工的这句话,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吗?点课件(齐读)【生回答我们要向学习挑山工】是啊,只要我们点课件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种,像这样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人还有很多,一起来看这些资料点课件出示资料
三、小结课文,练笔提升
经过这么一次小小的旅行,看到这么一个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挑山工(看板书),对于作者来说有了一次心灵的旅行,怪不得回来以后作者都一直把这样的一幅画挂在自己的书桌前,再次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想想它指的是什么?点课件(告诉我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不能停)是啊,想想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做的事情,你能说出这样的事例吗?
结束语:挑山工的(坚持不懈等学生说)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四()班的同学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幅画,老师也想把它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它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2、学习句式“有的……有的……”,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3、学会三个生字:洞
呼
冷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感受蚂蚁的勤劳,蝈蝈的懒惰。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像蚂蚁一样勤劳,才会有幸福生活。
活动过程:
一、
课前准备操: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做课前准备操。
拍拍手,伸伸腰,我们来做课前准备操,
点点头,跺跺脚,开动脑筋勤思考。
你一言,我一语,这样发言可不好。
耳要聪,目要明,文明守纪我最行,
棒!棒!棒!我真棒!争做班级的NO.1。YEAR!
[评析]课前准备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从心理上来说是一个调试。师生之间的一个交流、互动,也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了暗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复习、检查生字词: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0课《蚂蚁与蝈蝈》
(读课题)
2、文中的词宝宝还记得吗?(记得)
让我们一起来做摘苹果的游戏,好吗?
[课件演示]:
(游戏规则)
谁能把苹果上的词语读正确,谁就可以摘到树上那又红又甜的苹果,小朋友们快来吧!
唱歌、
满头大汗、洞里、西北风、
呼呼、刮起来、又冷又饿、自由自在
1.
指名读。
2.去掉拼音读、
男女生赛读
3.
齐读。
4、扩词:汗
由
冬。
过渡:真是了不起,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
三.细读课文
1.
说一说:
课文的一开始就写了夏天,谁能说说在你的记忆里夏天是怎么样的?
是啊,夏天真热。就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它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
读了
第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①
学生交流读
师评:XXX
小朋友把“背、拉、满头大汗”这几个词读得比较慢、比较重,好像自己就是一只勤劳的蚂蚁,正在卖力地干活……
满头大汗可以换个什么词吗?
板书:满头大汗
师评:XX,
他在读的时候,皱着眉头,老师知道他一定体会到了干活的艰辛。
②[课件演示]:运粮过程
看完了这群蚂蚁搬粮食的情景,你觉得他们怎么样啊?
板书:勤劳
你们喜欢这群勤劳蚂蚁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齐读)
③即兴表演读。你们愿意做哪一只蚂蚁?
(请数名学生背着包、拉着板凳表演读,其余学生在位置上一起表演读。)
④齐读。
它们干得多卖力呀,真是值得表扬。请大家用赞扬的语气一齐来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这真是一群不怕苦、不怕累的蚂蚁啊!咦,这个时候蝈蝈们在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二自然段:
1、[课件演示]:
①
说一说
②
请生读。(找到课文中的部分读一读)
师评:他读时抬起了脑袋,读的特别轻松,还带上了得意的表情,真棒!
③
这里只画了三只蝈蝈,小朋友们想想看,还有的蝈蝈可能在干什么呢?
(交流,用“有的……有的……”句子说话。)
(板书:自由自在)
自由练读、指名读。
2、这时蝈蝈是怎么对待蚂蚁的?(笑话)
(多媒体)出示句子: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小朋友们想想,蝈蝈会怎么笑话蚂蚁?
生:(哈哈)你真傻,大热的天不找地方好好的凉快一下,还给自己找罪受……
师:这种笑声你喜欢吗?
生:不喜欢。这是嘲笑别人的。
师:蝈蝈笑话勤劳的蚂蚁,你觉得蝈蝈和蚂蚁比,他怎么样?
板书:懒
惰
师:夏天,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差别可真大呀!下面我们请男女生分角色读1,2段读。
表演,读得真好!表演得也非常好!我宣布你们都被评为20xx年江都市最佳表演奖!
3、完成填空:(多媒体)出示句子:
这两种动物,你们喜欢谁?原来大家都喜欢勤劳的小蚂蚁呀,瞧,这些小朋友也喜欢蚂蚁,他们已经行动起来了!
4、说话训练
:(多媒体显示)
第三自然段:
1.
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冬天就到了,你听,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天气多冷呀!
[课件演示]
出示句子: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
2、天可真冷啊,谁能把冬天的寒冷用朗读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3、这么冷的天,蚂蚁和蝈蝈们都在干什么呀?咱们先到蚂蚁家去看看吧。
(多媒体)交流。板书:开心过冬
4、他们自由自在,生活真是幸福快乐啊。瞧:出示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5、谁来读出蚂蚁的开心、幸福?(指名读,齐读。)
6、小蚂蚁们真快活啊!而这时,还是在那棵大树下,蝈蝈们却……
(多媒体)交流。板书:又冷又饿
出示句子: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7、学生练读后指名读,再齐读。
8、打开书,齐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蚂蚁和蝈蝈的不同结局!
四.小结:
1.
趁这三只蝈蝈还听得见,小朋友,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评析]严厉的批评、意味深长的教育、同情或惋惜……无需再问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这样老掉牙的问题。
总结:对!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幸福生活。希望小朋友们学做勤劳的小蚂蚁,去创造更甜蜜的生活。
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成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棒极了!老师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把字宝宝写得很棒,对不对?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洞、呼、冷”
2、认读生字。
3、分析结构,记忆字形。(左窄右宽)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六、
作业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的收获大吗?让我星博士考考你们吧。
★你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想一想,你一定会说的很好!
★★课后,找一则寓言故事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和你喜欢的朋友组成演出小组,排练课本剧《蚂蚁和蝈蝈》,相信你一定
会成为小明星,获得三颗星。
[评析]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分星级做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
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练习,体现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本论坛欢迎广大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师加入交流。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五、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六、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并了解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板书:挑山工
2、本文中提到的“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声读生字并组词。
(3)小组里说说这12个生字在读音和字形上应注意的问题。
(4)班内交流
(5)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泰( ) 溜( ) 货( ) 衡( ) 诵( ) 杖( )
奏( ) 留( ) 或( ) 横( ) 颂( ) 仗( )
超( ) 肌( ) 拘( ) 耽( ) 误( ) 哲( )
抄( ) 机( ) 句( ) 忱( ) 吴( ) 折( )
2、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间交流、班内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很不自然。如:明明在生人面前讲话一点也不拘束。
意味深长: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琢磨、体会。如: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未来是你们的啊!”
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从心眼里佩服。如: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小强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憨厚:朴实厚道。
3、辨析词义,理解词语。
(1)近义词
拘束(拘谨、约束) 体味(体会) 包蕴(包含、蕴含) 晃悠(晃荡)
(2)反义词
拘束(洒脱) 沉甸甸(轻飘飘) 憨厚(狡诈) 朴素(华丽)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读文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
第一段(第
1、2自然段)写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实际速度却比游人快。(概括地写挑山工。)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个挑山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的确比游人快,并搞清了为什么会这样快的原因。(具体地写一个挑山工。)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启迪和激励了“我”。
2、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学生练习通过合并几段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为《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四、作业
1、抄写12个生字和11个词语
2、组词
3、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学生实际随时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请同学读一读这一段,并针对自学思考题进行讨论。
教师出示自学思考题:
(1)作者对挑山工产生了什么疑问?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2、讨论小结:
(1)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比游人长,可是为什么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板书:登山)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学生通过读文对比出:①挑山工身背重物。②挑山工所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学生在这个问题中,不仅认识到挑山工工作的艰辛,而且与作者产生了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挑山工会走到游人前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身背重物
板书:挑山工 登山
折尺形线路
3、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1)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2)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4、师总结:难怪作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
板书:
5、学生自读本段,边读边想象挑山工登山时的情形。
三、学习的二段
就这样挑山工还总是走到游人的前面,这是为什么呢?
1、出示自学题目: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每一次都是怎样的情况?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
2、讨论交流: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在山下,第二次在回马岭,第三次在五松亭。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挑山工,但结果总是发现他走到了前面。
板书: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
生:①因为游人一路走走停停看风景,而挑山工却一门心思地往前走,只是偶尔才休息一下。所以才会走到游人前面。②游人是为了游山玩水,没什么目标,所以一路走走停停,而挑山工却要把货物送到山顶,这是他们的任务、目标,所以他会走到游人的前面。
(在理解了挑山工在登山中的困难后,让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比出游人与挑山工在登山时因目标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挑山工含义深邃的话语。)
3、深化中心:
(1)挑山工自己又是怎样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的呢?请同学画出挑山工解答作者疑问的话。并读一读。
(2)作者感到"这位挑山工的话语中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继续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联系上文,说说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2、交流总结:
(1)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2)“它”指的是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学习这篇文章之后的体会。
1、使学生从自身角度领会挑山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向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学习。
2、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资料提供者: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10-24
课文《挑山工》教学分析12-17
挑山工教学设计12-27
《挑山工》教学设计03-16
《挑山工》的教学设计范文04-20
(精)挑山工教学设计02-17
《挑山工》教学设计12篇05-20
《挑山工》教学设计(12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