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

时间:2024-07-04 11:18:40 国学 我要投稿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泱泱大国,它承载着十多亿人的梦想扬帆远航,而我们是有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同样也要熟识中华民族的载体—国学。接续国学薪火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更可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的君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古语有云:“腹有书香气自华”,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纵观群书,无论贫穷贵贱,都可以受到世人尊敬;反之,一个人要是胸无点墨,就算他再富有,也和穷人没什么两样。所以,对于我们21世纪的青少年来说,品读国学经典是必不可少的一门选修课,你可以没有天才般的智慧,但你不能没有对国学知识的热情。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所有人去感悟国学经典,接近文学历史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它能让我们所有人明白国学的真谛,让每一个人去寻找,去发现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轻轻翻开一本书,扑面而来的是那沁人心脾的书香气息,这便是每一本文学经典的灵魂。没有花香的浓郁,也没有茶香的醇厚,有的只杀那一抹清新淡雅的神韵,让你沉浸在其中,如饥似渴的品味其中的每一个字眼,享受文学带给你的乐趣。

  当今的社会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无法掌控社会,就要保留祖先们为我们留下的`文化经典。可是,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不再执着于每一本经典,甚至将他们遗忘。所以,我们大家要想做一个真正的有道德的人,就要在每一本国学经典中寻找人生的方向,做真正的君子。无论是一手诗还是词,它里面所包含的都是作者的人生哲理,是每一位文人雅士思想的精华,品味其神韵,便可以让我们受益终身。

  每一本国学经典,都像一幅幅山河画卷,这锦绣河山让每一个人心神向往,承载的是永恒,是信念,是亘古不变的灿烂与辉煌。谈迁编篡国榷的故事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谈迁历时几十年才写成这一部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可见这部书中凝聚了多少他的心血,用生命撰写的这部史诗也一定带给了不少人教诲。由此可见,每一部文学经典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是作者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经典,利用好它们,真正融入到国学经典之中。

  国学经典是国之灵魂,民族之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而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些,用何来谈人生呢。国学是中国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涵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

  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国学学习的行列中,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向辉煌,让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像主角一样为自己的人生完成华丽的逆转,成为一个智者。让我们继承并发扬国学文化经典,让自己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让我们走进国学,与古代圣贤为友,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品国学经典,做谦谦君子。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2

  20xx年3月9日,我去参加德顺小学教研室开展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教师培训活动。听了许老师和王老师的二节国学公开课,使我感受很多,也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国学课应如何上。以下是我这次参加听课的一些体会。

  许老师和王老师的这二节课是截然不同的。许老师是用多媒体电脑来上,而王老师是不用多媒体电脑上,二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精彩。

  首先是许老师上第一节课,她在这堂课中共教了三首诗歌,许老师把重点放在第一首《敕勒歌》,播放精美的.画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分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诗歌颂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最吸引我的是许老师一边读也哪句诗的意思,学生看着画面一边读出相对的诗句,这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这个方法值得我学习,我认为这也是教学的一大亮点。

  而王老师的课使大家的眼球一亮,令我感到课堂很真实、亲切、自然,使我明白了没有多媒体电脑同样能上好国学课。而更让我钦佩的是王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机智和幽默。王老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她采用了搜签比赛诵读的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让我学到很多技巧和方法。比如:有快读,慢读,拍节奏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它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总之,此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国学教学学生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背熟很重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读出诗歌的韵味。??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3

  国学课程试验将近一年时间,对于国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怎么教,有什么教学原则,怎样精确把握好试验目标和教学策略?带着问题和困惑,3月9日参与了是学校教研室组织的“《中华颂,国学经典诵读》老师培训活动。”通过听课,专家与培训者的互动等活动,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文城中心学校许小丽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的《敕勒歌》,课上许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利用多媒体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景,画面精致,调动同学的视觉、听觉感官,提交同学的学习乐观性。是一节国学课堂教学的示范课。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同学自主选择,“能学多少学多少”“读好,能背诵”。同学没有压力,没有负担,轻轻松松进入课堂。课上,老师面带微笑,态度亲切,语气温柔,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带读、个别读、齐读、接读、变换角色读、师生同读、生生互读,以读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整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呵护同学热忱,教学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是一节常态下的国学课堂教学的样板课。

  “一本课本,一张嘴,就能上好国学课”王老师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读成诵,这是国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原则。“素读”是经典诵读的基本方法。

  通过听课及专家的讲评活动,心结以解开,明确了目标,把握好策略,更坚决了自己上好国学课的决心与自信念。

  第一届经典诵读时,我和教研室的几位同志深化各所学校验收节目。但对我来说,只是偏爱文学,喜爱朗诵,前来只想踏踏实实有所收获。观看完全部的节目不免心生怀疑:为什么有些学校把诵读经典变成了艺术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的意识里,经典朗诵应以“诵”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伴奏下,如同在倾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叙述生活的阅历、生命的真谛、生存的,让人们仿佛徜徉于学问的`黄金海岸。这是第一次经典诵读给我的印象。

  时值一年,其次届国学经典诵读又拉开了帷幕。这次的学校组在市二小进行。那天原本想早点去,由于伴随王宜振老师去得太晚了。急匆忙来到二小,早已灯火辉煌,霓虹闪耀,人群攒动。舞台两边大屏幕上的字滚动着。找了一个位置站在那里仔细观看起来。

  朗诵、着装无可挑剔,比去年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许多。家长也来得不少。这样的阵势足以让听众从国学经典中找回中国人曾经珍惜过而现代却缺失了的国魂。通过这种渠道对中国典籍的宣扬,唤起了人们对传统的亲近感,激起了人们了解传统的爱好。我边看边想:假如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确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肯定变得丰富灵动,也肯定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写作文也会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积极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国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5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著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

  “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敬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伴侣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同学进行文明礼貌训练,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必需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才智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气。中华民族几千年连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勉、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渐渐品尝,其乐无穷。同学们诵读,可以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同学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化了同学们的心灵,为同学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渐渐汲取。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

  认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安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很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退的时候,我们不行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行能在自己的生命中连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乐观提倡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同学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大量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吸取千年文化中的养分,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伴侣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同学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同学们一起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一同欢乐收获与成长。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分散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可以说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宝,利用这份珍贵的精神财宝,让孩子们在读经诵典中养德行,学做人是我们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活动的实施,如清风涤荡校内,于无形中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性。我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讨论和试验中,引领同学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吸取精神的养分。半年来,我们欣喜地听着,看着,感受着经典带给孩子们的种种欢娱和教益,并时时为身边的一个个小小镜头感动着,感染着,可以说,是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内,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从今受益终身。

  在学校,如何让同学被经典所吸引,真正做到“乐读”“美读”呢?我们细心设计了很多活泼好玩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支配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活动时间,开头是集体读,读的形式许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敏捷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爱好,同学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喜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后来由于同学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嘉奖的方法,凡是背诵下来一段《弟子规》的内容,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终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乐观的鼓舞之下,同学们的背诵热忱一每天增长。在“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大家惊喜地看到了孩子们一些崭新的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口中吟诵的这些古老的句子已静静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有时它在校内,有时它在家庭,有时它在社会生活中。

  以前,班级间或发生丢东西的现象,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同学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既为偷。”的道理以后,班上失窃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一种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了,你忘了带笔,我借给你,你忘了带书,咱俩一起看一本。公共场合,你会发觉我们的同学也在随时随地实践着经典的教导——公共汽车上,有同学在给年老的人让座位,由于他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袁尔迪的家长在“家长来信”中写到:“经典诵读活动举办以后,我的孩子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天回家后,随口诵出来的是一些经典格言,有时让我们作父母的都深感启迪,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永久都会是社会的财宝,家庭的傲慢。”

  闫鹏的家长在来信中写到:“以前孩子特殊好玩,完全是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状态,现在变化许多,对待长辈表现的特别有礼貌,能够在上学和放学时和家长打招呼,说是“出必告,返必面”;当父母工作一天很累的时候,就会给大人捶背揉肩的,有时还会关心妈妈洗脚或做饭,懂得孝敬父母了;和邻里的小伙伴也能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全部这些都让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喜在心里,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为训练孩子而作出的这么多的努力,让同学学习诵读经典美文,实在是一种极佳的训练方式。“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妙纯净的句子对同学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知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诵读之路,我们感慨;看着同学们在经典中获益,我们欣慰!“读经典,学做人”活动还将连续深化地开展下去,置身于书声琅琅的校内,我们深深地信任,今日读经诵典的稚子孩童,便是明日德才兼备的国之栋梁。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7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进展和富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才智,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这是儒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告知我们:学习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人,只有不断地学习,自己才会完善。在社会不断进步、竞争一天比一天激烈的今日,你不好好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定会被社会淘汰。“学”要学的精,“学”要学老,学究竟。只有坚持究竟才会得到成功;只有学以致用,为我所用,才算是真正的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学问,只有用学问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师德是师业之魂——老师肯定要修好社会公德,坚守职业道德,科学严谨、仔细求实;为人坦荡、光明正大、诚恳守信,先人后己;廉洁奉公,端庄稳重,平易近人;学问丰富、语言生动、仪表整齐、举止文明,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和影响广阔同学,要以大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同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千万不要强迫别人干;不能把同学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更不能把同学当做自己的出气筒。因而,老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师德是师才之本——“师德养人,师才育人;德才兼备方为社会栋梁。”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传授学问,更要培育同学怎样处事,怎样做人。师德是师风之根——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同学。良好的师德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保证我们训练百年树人最重要的根。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8

  20xx年九月开学,学校要求每位老师要参与国学经典的网络学习。我们有幸倾听很多教授名师的经典言论,真的是受益匪浅。

  身坐于电脑前,面对名师大家的当面讲解,如同坐在一个古色古香遗韵绵长的建筑中,忽听幽幽仙乐,再闻四溢茗香,倾听老师讲读经典是特别享受的。那情那景,仿佛我们已经穿越了时空的遂道与先哲们进行了心灵的沟通。

  记得初学经典时老师教我们的是《弟子规》,学习《弟子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包涵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

  在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压力、没有苦恼,更没有烦冗的作业。他们的课是生动的,是有颜色的,是情景交融的。当老师教到“勿践阈勿跛倚”时,老师告知我们由于在古时候人们大多都用木头做成门槛儿,假如我们每天踩,门槛儿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踩烂了。我深深记住了老师说的话,我以此来训练自己的同学。同学从今不再踩门槛儿,不仅如此,他们观察别的小伴侣踩门槛儿时也会劝他们不能踩。这在我记忆中是印象最深的一次。

  在随后的日子里,老师还教了《笠翁对韵》、《论语》、《朱子家训》、《礼运大同篇》、《高校》等经典。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我的记忆力、乐感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当听到别人跟我说我记忆力真好,我的口头表达力量也很强时,我真兴奋,我深知这都是在老师的教育下,学习经典的结果。

  现在我的女儿也越来越懂事,知道孝顺父母,三八妇女节的.那天,她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今日是妈妈的节日,她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帮她洗洗脚吧。”我很感动。《弟子规》教我们“见人善即思齐”,想想自己对父母的关怀实在是太少了,以后肯定要多留意。

  近来,不知该说是我陪女儿学习,还是女儿在陪我学习。“家长来补课,孩子来学习”,这是老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我深刻的体会了这句话的含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不仅增加了我和女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让我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因工作的缘由没坚持带女儿一起学习,落下的功课,自己很懊恼。工作顺当些,我定会带女儿连续把经典学下去。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老师们您辛苦了!在此还要感谢市教委的领导,是他们给我们供应了这么好的读经典环境,让我们能在其中得到圣贤文化的熏陶。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9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绚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才智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神财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本学期以来,我校在老师中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乐观拓展老师的经典诵读范围,不断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陶冶高雅的情操,培育审美情趣,全面提高老师的整体素养。

  二、落实活动方案

  将全体老师根据学段分成三个组,由负责人每月一次带领老师集中学习,在集中学习时以集体诵读为主要学习方式,为老师重温经典创设深厚的氛围,加深了老师的学习体验。依据《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学校篇)的内容,老师在课下自主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并对诵读的内容及感受进行梳理总结。

  三、收获和体会

  1、通过实践,初步探究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路子,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在诵读实践中,老师们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了记忆力,积累了语言,同时也丰富了老师的人文内涵。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训练、管理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老师们树立了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乐观投身于训练、教学之中去。

  经典浸润人生,经典诵读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气,我们坚信,只要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勤奋工作,我校肯定会在经典诵读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决,更扎实。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0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生活。我们寄予孩子梦想,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长的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朋友,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阅读”的活动,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儿子兵兵读完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妈妈,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同学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怎么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清明节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节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古诗,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阳光》,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的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点滴,成长的快乐。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1

  两年多来,我校有效创设诵读经典的良好的校内氛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诵读活动,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育同学的读书爱好,丰富同学的人文素养,努力使之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气之人。一个学期下来,我发觉校内及同学身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丰富了同学的校内生活,使校内溢满书香

  诵读经典诗词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展了同学思维、启迪了才智,更活化了校内文化,多种活动在校内荟萃,经典诗文在校内沟通,使整个校内文化气息变得浓郁、丰富,更增加了一种动感。这种交融在一起的文化对每一个同学乃至老师时刻都有一种无形的影响、熏陶、润泽,丰厚了校内文化底蕴,使校内溢满书香。

  二、增加了同学的记忆力量,提升了同学的阅读理解力量

  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育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使人自幼就开头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基础。此外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同学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学问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三、丰富了同学的精神生活,促进同学健康人格的形成

  古诗词的艺术魅力,让同学深受感染、熏陶,有助于塑造同学高尚灵魂。同学幼小纯洁的心灵有经典古诗词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对文化的憧憬。通过诵读,同学性格温柔,举止文静,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育理解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扩大学问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同时,对同学的人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同学良好道德观的的形成,起到了乐观的推动作用。

  四、规范了同学的行为习惯,深化了学校民族精神活动的开展

  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同学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变化,日常生活中,说脏话、粗话的人没了,主动问好,微笑待人的同学多了,校内里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拾捡垃圾。同时也深化了学校民族精神训练活动,使学校生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肯定程度的接触和了解,让他们从小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才智和力气,为将来做人做事奠定坚实的文化和思想的根基。

  总之,开展“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是一件好事,我要在活动中擅长发觉和总结,把一些好的、欢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我想真正把开展“中华古诗词诵读”活动的设想实施起来了,它或许将成为学校建设的一大特色!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2

  当前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认为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几点策略,与同行探讨。

  一、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

  1、通过经典诵读故事会教学,挖掘德育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其实基本上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组成的。就拿《三字经》来说,这本书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本书不仅知识性强,而且也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儿童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意义。很多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背诵过《三字经》,但是那只是一种机械的背诵,他们对于《三字经》里面包含的故事内容知道的太少。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挖掘书中蕴含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寻找故事原文。只要教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故事,听故事,就能通过《三字经》的学习,挖掘到文章里蕴含的德育思想。

  2、创设国学经典教学小环境,创设德育大环境

  学校里的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最好的阵地之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给学生一种心灵上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里的角角落落,创设国学经典教学的小环境,从而创设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当学生感受到校园里的浓郁的书香气氛,品味到国学经典的美文,这时的学生会回味无穷,他们会感觉到校园里到处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这都对学生的品德提升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一些国学经典内容,对学生的德育起着警示作用,更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的一个提醒。我们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绘制的国学经典小诗文贴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告诫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保护好自己的作品。一旦当学生形成了自觉行为后,就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以估量的作用。

  3、诵读唐诗宋词,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细细地研读唐诗宋词后,我们发现,很多唐诗宋词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其实质是在表达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教师可以把这些相似的实词进行整理、归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强烈爱国思想,从而激发自己对作者内心的理解,最终产生对祖国热情的情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诵读多了,他们就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这些实词来表情达意。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诗词中热爱生活的思想。比如,当我们组织学生春游时,他们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真正的友谊

  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是很简单、单纯的,很多都是因为能在一起玩得来而交往,他们在这个阶段不太明白同学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以及友谊的价值与可贵。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应该多关系启发学生重视友谊之情。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挖掘国学经典诗文里面有关歌颂友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古诗时,通过反复诵读与学习能感受到友谊的真谛。在小学语文教材与资料中有很多这样的体现友谊的诗句,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友谊之情:朋友的送别;朋友的相聚;朋友的相思;朋友的祝福。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这些不同的场景一幅一幅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品味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珍贵。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仅仅围绕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首先要务必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至少每周两节小课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要注意课内、外诵读的衔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司马光这个人物时,教师要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告诉司马光充满着智慧,同时告诉学生司马光学习也很刻苦,他读书的时候怕自己睡着,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睡警枕(一个圆木),只要一动,自己就醒了。另外,教师要经常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想象,体会经典的意境。其次,教师教学不能就教材学教材,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引经据典,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在环境氛围中渗透

  教师光靠短时间的小课教授学生国学经典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氛围来渗透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无处不在。首先,为了营造诵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开展“课前一吟”,让学生能够做到天天接触,天天吟唱,天天复习。其次,我们让每一面墙和每一块黑板都会说话,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写上去,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再次,教师可以成立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3、在活动中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内容如果只是局限在书本上,而没用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实施,那学生学到的就是依然是很浅显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把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提高了自身的修养。经典诵读的活动很很多,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各个班级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学校里可以利用校广播站,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利用上午和中午上课之前的十五分钟进行广播;组织学生编写国学经典内容方面的手抄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学校可以把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植入到学校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贵在引导,重在环境氛围下的渗透,并通过大量的活动实践,让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这样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才有效果。

  总之,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经典诵读的熏陶下,心灵得到净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富于经典诵读新的内涵。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当前国学经典教学的好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能在小学阶段读到世间经典名篇。教学不会停止,思考不会结束,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在在不断地思考中探索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发挥教书育人的有效作用。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3

  国学经典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宝,诵读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学问还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像丝雨一样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促进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它也增加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念和骄傲感。

  同学对经典的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诵读水平步步提高,同学的理解体会也会层层加深,也夯实了同学的朗读水平,使同学形成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力量大大提高,其次学问面也在扩大。我们看出孩子在一每天进步。例如《弟子规》中的.经典故事叙述了很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久读经典,同学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圣贤的品质,进而使他们形成良好得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深信孩子们在诵读的同时,必将自觉担当起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4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这里孕育着文明,传承着经典,文化宝库中的经典文章如同一颗颗晶莹灿烂的明珠,光荣夺目、熠熠生辉,散发着弥久不散的暗香。从古至今那些文学经典被人们代代相传,在书写和吟诵中滋润了很多心灵,使民族的精神升华。

  我,作为一名一般的学校语文老师,在学校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感觉不仅是我,还有我的同学从中都受益匪浅。

  我们班有个女生,她从惧怕语文课、作文力量一般的中等生生渐渐成长为一名喜爱语文,挚爱文学的优等生,而在经典诵读学习过程中她的经受让我永久难以忘记的。

  在她上二班级的时候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各个班级同学依据不同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习和诵读的经典内容,早读书和课外活动的学习诵读。我为她找来《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书籍,从中节选通俗易懂的内容教诵读。一开头她和同学们对活动还蛮有爱好,能够跟着老师抑扬顿挫地朗诵,然而几天下来后,成天“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一开头整齐划一的琅琅读书声变得稀稀沥沥、松松散散,诵读时的思想开头游离于经典之外了。

  我也发觉了问题,那天特地组织大家开了班会,主题就叫“我爱经典诵读”。在班会上,我为同学叙述了民族的文化进展史,让同学懂得了诵读经典的意义,并为展现了全国各地学校生经典诵读的优秀视频,我告知:“经典著作古代的学者用完毕生的精力的,里面的一字一句都有很深的含意,阅读,认真领悟才会品尝出它的意蕴,读到妙处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却并不理解含义,又有意义?”这次班会,她和同学们对经典诵读更深的熟悉,知道专心去读,揣摩,才会领悟经典中的精髓。

  从那开头,琅琅的诵读声又开头响彻教室,而这次限于无意义地机械记忆,在我的关心下成立了“小小图书角”,图书查阅和网络搜寻,关心同学们查找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和怀疑;成立了“诗韵小舞台”,由班里的文艺骨干带领大家把古诗词用演唱和舞蹈的,大家的学习爱好深厚了;还成立了“新芽”文学,常常同题作文、作文互评、作文竞赛等活动,让大家把经典诵读的感受写,共享。从今经典诵读不再是枯燥的功课,而是最宠爱的学习活动,在朝阳初升的早晨里用悦耳的声音朗读那悠长的韵律;在课外活动的爱好里自由沟通与探讨经典诵读的精妙,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展现舞台上放声吟诵,尽展班级魅力。这位女同学的学习爱好越来越深厚,作文也越来越高,她参与了学校的作文竞赛荣获二等奖,朗读竞赛获一等奖,就连日记竞赛都获得了好成果。经典诵读活动开阔了她的视野,增长了她的学识,使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熏陶,让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和准则。现在她在班里是我眼里的好同学,在家里是人人赞扬的好孩子,这一切都来自于经典诵读,而这位女生就是我班的学习委员倪才智。

  通过传统经典文化诵读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广阔农村的孩子们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了他们的观看、审美、想像和创新力量,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了他们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加了民族骄傲感,让这些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文明的种子播向更宽阔的天地。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15

  常言道:要育儿,先育己。我们给了生命,但不能替孩子去。我们寄予孩子,但不能替孩子去实现。我们为了孩子做了很多的,但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是我们选择的教育方式。家教育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可是作为家长,进行教育,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好久。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教育好孩子呢?

  20xx年接触到国学经典,才明白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诵读国学经典,相当于和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交,轻松的接受他的教诲、吸取他的智慧。读经典一部,胜杂书万卷。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可以终身受益。

  借助中心校“让孩子们海量”的,我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到目前为至,我和孩子们已经读完了《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等。和兵兵读完了《易经》、《中庸》、《老子》、《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朱子治家格言》、《少年儿童诗词启蒙》,现在正在读《孟子》、《黄帝内经》、《诗经》。

  在诵读中孩子变得有爱心了。每当我在家里蹲下摘菜的时候,兵兵就会边搬来一个板凳边说:“,你辛苦了,请坐。”每当我在教室扫地时,总有孩子说:“老师辛苦了,我们会自己扫。”每当我声音沙哑时,总会有孩子给我倒杯水。

  在诵读中孩子们变得讲礼仪。一天早上,看到郭煜鑫,喊他,可他没答应,边上的们都说他不爱说话。针对此种情况,我及时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下午,在校门口又见到郭煜鑫,再次喊他,他马上站好,说:“老师好。”我欣慰的笑了。

  在诵读中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了。一次我在切土豆,兵兵走过来,看着土豆就说:“土豆,土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听到兵兵读诗,心里很惊讶,从土豆都能想到《七步诗》真是太棒了。我就问他:“你看到土豆,是想到《七步诗》的?”他说土豆,煮豆,都有一个豆字。看到大风他会脱口而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定四方。”

  前一天,我问同学们明天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清明节,一说清明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背道:清明时节雨纷纷,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又背魏野的《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薪火,晓窗分与灯。看到孩子们能由节日想到,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看来诵读对孩子们的影响挺大的。

  在诵读中孩子的识字量增加了,兴趣提高了。一次课堂上,我让同学们预习《》,同学们一下就读出来了: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阳,像,金,野这几个字都还没学,你们是怎么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老师,看看《格林童话》就认识了。”“是在读书的时候认识的,我还认识好多字呢!”我故作惊讶的感叹道:原来读书有认识生字的好处呀!这是孩子们又接上了:读书还可以知道好多的事,认识好多的朋友,明白好多的道理,游玩没去过的地方呢!我趁热打铁,既然书有这么神奇的力量,那就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孩子们真的迷上了读书,每天午饭、晚饭后总能看到他们痴迷在书中的.身影。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不仅变得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性格也开朗了,在学习上奋发向上、在做事中互帮互学,为以后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从中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好习惯。我发现经常读书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也有大大的提升。

  我结合自己诵读国学经典的亲身体验,想给在座的各位说和孩子们一起读国学经典吧,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在诵读经典中,不仅可以看到秦朝的短暂,唐朝的繁荣,宋元文化的灿烂,明清文化的鲜明特点,更可以欣慰的看到孩子们的点滴,成长的。

  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在中心校倡导的海量阅读中,和孩子们一同畅游在书的海洋中,与书为伴,与书为友,让经典一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育者,深知“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们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爱上经典,与孩子们一同行走在诵读经典的路上,使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诵读07-02

诵读国学经典02-05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01-27

诵读国学心得体会04-30

国学经典诵读心得体会06-29

诵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11-15

国学诵读心得体会01-07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03-11

国学诵读总结11-23

国学经典诵读感悟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