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卷了,作为学生,想要成绩提升得快,那么平时就一定要进行写练习,写试卷,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1
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新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
2、选择题共计40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8%左右,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传统。
3、非选择题共计60分。本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⑴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⑵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第23题,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请写出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相对应的代表人物,由于学生审题不清,答成对侵略战争的`反抗
⑶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第21小题对教材内容不熟悉;根据图片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⑷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22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年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2
这次期中考试的试题有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每部分都有错题。选择题以3、6、7、11、13、题做错的人数较多,审题不清,个别知识点换种方式出现,学生就不会运用;对个别历史事件的时间容易混淆。第21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难度适中,大部分学生答得不错。第22题考查的是1901-1921年的几个历史事件,前两个问题学生还是可以做出来的,第三、四个问题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大。第23题考查的是第二单元的知识点,这部分学生做的一般,主要是审题不清楚。第24题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内容,第2、5个问题的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学生失分非常严重。
问题和分析
1、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本次试题基础题占一半,容易题占一半左右,从答题情况看,材料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基础不扎实,课本知识掌握不够。
2、教师课堂虽对重点,难点花足功夫,细致讲解,重复强调。但课后,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练习巩固,使学生知识消化不良,课本基础知识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3、学生考试过程中审题作答存在随意性,考试技巧有待提高等问题,导致知识无法得以有效运用,客观题失误频频;主观题有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
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旧教材的知识点学生了解的.少,得分不多。
改进措施
1、继续抓基础,反复练习。
2、放慢新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
3、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4、考试作业的批改,评讲要及时,应注意审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等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对症下药,适当的训练是巩固和理解知识点的必备途径。
5、加强学法指导,指导笔记。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3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的是八年级历史下教学的内容,本试题满分为100分。从题量上看共二个大题,设计出了30个问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测出课标上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分析、理解、综合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试题共分二大类,一类是选择题,一类非选择题。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共25个选择题,分值为50分,总体来看学生得分基本在30分左右,错误的主要是
4、5、13、18、23小题,原因如下,第4小题学生对题材干中的时间判断不准,所以造成学生出错;第5小题学生容易在B、C两个选项上搞混;第13、18题学生审题不认真,23小题学生对基本的'知识点掌握不准确。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方面还需要加强。
第二大题材料分析题,第26中第1问学生对事件之间的联系不会分析、第27题第1问对材料反映的历史实不会判断、第3问三大改造的完成,很多同学答题不完整,第28的第2问历史背景写不准。第3问对自由发挥的问题把握不住要点,学生不能针对问题回答,第30题中的第2问,学生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答题失误。第3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答题情况说明,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课堂讲的较多。导致学生课堂练习时间较少,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尽管对部分学生的进行了检查督促,但效果不明显。主要是查的不力,订的不紧。过多依赖学生的自觉性。
2.个别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被动,方法呆板。在本次考试中表现出的问题,说明有不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马虎。
四、改进方法
(一)教师平时的授课,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具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时间和内容分配的是否合理?内容讲解是否过多,是否需要对课外的内容作适当补充?
(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学生是否有学习热情?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简单地说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学生该懂的懂了没有?学生该做的做了没有?学生该想的想了没有?学生该说的说了没有?课堂教学一定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参与活动。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才能保证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三)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过程关注常态课堂,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四)加强复习过程的督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系统掌握。上复习课,教师不能只就题讲题,而应该纵观全局。注重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分析的问题教师决不代劳。历史基础知识不应只局限于识记,而要引导学生寻找联系点。只有这样才能理清知识,连点成线。要让学生学会理清历史线索,这对学生识记知识有极大的帮助,理清历史线索更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基础。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4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五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探究题、读图题、历史档案题。五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其他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五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三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三是有部分题目超边了。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xx八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5
分析与探究(本题满分18分)
22、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某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4分)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2分)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___________运动。(2分)
(4)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2分)
【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1)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2分)
(2)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分)
(3)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
【历史认识】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启示?(4分)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6
一、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下册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分100分,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的内容都已覆盖到,难度适中,本试卷时间为6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卷共四大题,由以下几个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30分,第二题归纳列举题,共计30分,第三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20分,第四题是探究题,共计2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特点
1、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
2、部分选择题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和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容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1小题)新中国成立之初,相当于国家宪法一部文献是
答案选B,很多同学选A。
错误原因: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不够牢固。
2、(选择题6小题)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上海APEC会议,学生多答A. WTO
错误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凭感觉答题。
3、(选择题13小题)写新中国的艺术成就
错误原因:对问题认识不清,复习是没有把该项内容放在重点上,另外11、12、14、小题 错误也较多,究其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不清,掌握基础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4、材料分析题,俩题中对
(1)小题的`回答,大部分同学答的较好。
(2)小题大部分同学答非所问,没有弄清题意。
(3)小题,大部分同学对其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不够全面准确,是造成失分率高的原因。
5、探究题中17题
(1)小题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正确,小部分同学答题不全面,基本都能够说出,此题得分较高。
(2)小题第一问大多能回答出来,第二问就回答的不够好,分析其原因,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3)小题是一开放性的问题,学生普遍答的不够好,暴露出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较差。
18题有点难度,即综合课程内容有体现活学活用的能力,一道好题,能看出学生平时的功底。所以学生能大好该题说明学生会学习。我们学生有85%能很好的回答该题。
三、整改办法: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记忆能力训练的主要途径。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课标准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7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为闭卷考,试卷共两大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试卷总分100分。涵盖了历史与社会第一、二单元和思想品德第一、二单元的主要内容,其中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各2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各30分。本套试卷注重基础,考察全面;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整套试卷对教材各单元知识点的考查分配较均匀,涵盖较全面,部分选择题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套试卷充分考虑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参加考试人数351人,年级平均分62.46分,优秀率10.06,及格率64.50,最高91分,最低10分。
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例如:历史与社会第11题第1小题考的是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要求从图1《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和图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中归纳概括,学生基本能答到“战乱、变法”等相关知识点,答到“分裂割据、思想解放”的学生较少。
第2小题考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这一基本知识点,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德、礼”,但是回答完整“仁、克己复礼、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的学生较少,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多加记忆,另外一小部分学生回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是教育思想而非政治主张,这说明学生不会审题。
第3小题学生基本能答出“商鞅变法”但是有部分学生“鞅”字写成了“秧”导致扣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调错别字问题,商鞅变法影响这一点学生能回答出来个大概,但是语言不够规范,说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也没有对历史知识加以理解记忆。
社:13.(1)部分学生写成基督教(2)图5罗马广场石上的文字的解说词大部分学生不会写,平时不做重点知识点要求。(3)学生审题不清,要求结合相关史实,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意,材料的阅读也不到位,所以得分率不高。
思想品德第11题 对知识点不清晰,记忆不够,导致学生评价理由不会分析,纯属在散讲。核心知识点的记忆还需加强。
思想品德第12题第3小题和第4小题都是让学生讲述如此做的理由,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都没有结合书本知识点,没有讲到“对集体负责”与“与人为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些。
思品第13题 本题从一个新闻事件为情景,考察学生对诚信、责任和善良的理解。难度值预估在0.7左右。材料新,问法明确,提示清晰。
学生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
失分原因分析:
1. 问题明确要求从诚信和责任角度讲,学生很多只写了其中一个方面。
2. 谈谈看法,首先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很多学生此类题目答题不规范。
3. 企业家的作法是属于善良的考察内容,学生无法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个知识点,很多人还是从责任角度回答,缺乏对题目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教学改进:
1.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对善良、诚信、平等、责任等不能很好的区分。
2. 答题的规范性(如答题格式,提示语的解读等)需加强。
3. 语言不规范,出现了很多口语的表达。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在以后的讲学稿中,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经过期中考试我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和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从各个角度对学生加强管理、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历史试卷分析11-23
历史试卷分析02-11
历史试卷分析06-12
【精选】历史试卷分析反思07-06
历史试卷分析反思11-22
【优】历史试卷分析07-05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04-27
(优)历史试卷分析反思07-06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03-20
历史试卷分析汇编(15篇)06-16